Ⅰ 老爸在石油公司上班,幹了二十年了,買鑽頭以前每年都中標,今年沒有競標上,這是不是就意味著,他們這一
體制變了,石油公司在洗牌
Ⅱ 中石油在伊拉克中標
區塊開發多少年!~幾年後人家收回!~就是投資一樣。風險很大。老美就沒風險了,打完了往回運就行!!
Ⅲ 去像俄羅斯那樣的大國投資石油,是不是也是中標的模式
跟美國一樣,是寡頭壟斷。
Ⅳ 伊拉克戰爭後,為什麼伊拉克的石油最大中標公司是中國,而不是美國
當時報道過,現在不好找當時的報道了。
因為根據美國的安排,中俄的石油公司是美國的打工仔。
當時的中石油公司在新聞上提到過,中俄公司開採的石油,必須當場以開采協議價賣給美國石油公司,這個協議價是招標的時候確定的,基本原則是開采成本+合理勞務外包合同利潤,中石油披露的價格大約在5-8美元每桶,不同油井開采成本不同,核定的合同價格也不同。如果中國國內需要進口這批石油,需要從美國石油公司買,價格按當天國際原油期貨市場價結算,當時的價格大約在20-35美元每桶之間波動。由於中國迅速上升成為最大石油進口國,當然喜歡全額進口自己開采出來的石油,所以中石油在伊拉克開採的石油直接裝船運回中國,然後跟美國石油公司結算差價。最後的實質是,中石油每開采一桶石油,給美國交15-27美元的差價,即「權利稅」。這就是美國的戰爭紅利。
為什麼允許中俄公司參與競標呢?這是美國作為中俄在安理會上不反對美國出兵的回報。所以不要覺得不公平。如果中俄不是因為有安理會投票權,即使有再強大的石油開采能力,這個打工仔地位都不會有。
除了這個收益,美國還得到了保證美元石油結算從而保證了美國美元地位的金融優勢。
Ⅳ 分析日本人在大慶油田石油設備的談判中一舉中標的原因
http://wenku..com/view/d6483814a216147917112879.html(網路文獻)
(這個是復制的)上個世紀初日本人就在東北找油,但一直沒找到。當我國發現松遼盆地有油後,進行試建大慶油田後,日本人根據王進喜一張照片的衣著來斷定,中國油田在東北地區;看王進喜手握油管來斷定油井的大小。當我國向外國進行招標時,日本人第二天就拿出了開發大慶油田石油設備的方案,被我國採納--一舉中標。
這些說明:1日本人善於觀察;善於創新;善於抓住時機;2說明知識與技能的完美結合。實踐與理論相聯系,不可分割。3引申地講一個人要時刻准備,機遇是給有準備人而准備的。
Ⅵ 國家網管中國石油渝桂線項目廣西省那個單位中標
中標公司:中石化工建設有限公司下屬單位,國企。
中石化在川重大油氣工程項目火熱推進,元壩氣田是中石化「十二五」重點工程,已探明天然氣儲量2194億立方米,高含硫化氫,建設難度大。元壩氣田分試采項目和滾動項目兩期建設。
一期試采項目2014年底建成年產17億立方米凈化氣產能,二期滾動項目火熱推進,計劃今年11月完成主體工程,產能將翻一番。
在「決戰六月」油氣測試工作中,完成4口井的酸壓測試作業任務,獲得天然氣無阻流量每天946.16萬立方米,為年底全面投產打下了堅實的資源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