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測石油的儀器怎麼使用
呃,拿那個測石油的儀器踏入那個石油當中,然後那個指針會呃,轉動到數字所對應的數字就是測量這個石油的純度。
Ⅱ 石油產品熱值檢測為什麼油品中不能含水
石油產品熱值測定儀使用步驟一:准備內筒水:適當調節小筒水溫,一般要使小筒水溫低於外筒溫度1K左右,這樣才能到試驗終點時內筒比外筒高1K左右,作標定或測發熱量做平行樣時。
石油產品熱值測定儀使用步驟二:准備氧彈,將饒制好的點火絲緊固在氧彈的兩個點火電極上,確保接觸良好,點火絲的阻值一般取4~6Ω。
石油產品熱值測定儀使用步驟三:將小筒小心放入套筒中,把氧彈平穩放入小筒的支腳上,輕輕合上上蓋,使上蓋上的中心電極與氧彈彈頭良好接觸,否則可通過調節中心電極螺釘露出長度來實現。調節好後,上蓋壓下時密封圈圓周與方箱上面應均勻接觸。
石油產品熱值測定儀使用步驟四:選擇試驗的項目(標定或測量),輸入試樣數據,開始進行試驗。整個試驗過程參見上述相關內容。
石油產品熱值測定儀使用步驟五:試驗結束,屏幕顯示試驗結果,當列印選項設為「自動」時,還將自動列印輸出試驗報告。
石油產品熱值測定儀使用步驟六:掀起上蓋,取出小筒和氧彈將氧彈放氣後打開進行清洗,為下一次試驗作準備。
石油產品熱值測定儀技術特點:
* 採用高級單片機系統來控制儀器實驗自動充水、自動調節水溫、自動定量水、自動攪拌、自動點火等功能,操作簡便。用戶只需裝好氧彈並輸入相關數據即可自動完成測量全過程。可長時間連續進行測量。中文菜單式操作界面,直觀、友好、易學易用。
* 自動跟蹤環境溫度,不需要測量外桶水溫
* 自動測量,換算彈筒發熱量,高位發熱量,低位發熱量
* 內置大容量電子記錄儀,保存近4000組數據
* 內置水循環系統,自動換水,自動稱水重,減少認為誤差
* 大屏幕液晶顯示,中文菜單提示,對操作人員素質無要求
Ⅲ 一般做油品檢測需要用到哪些儀器
A601油液質量快速分析儀採用單片機技術研製而成,該儀器由感測電路、計算機電路、顯示電路、介面電路和內置交直流電源系統組成。儀器檢測以及在用潤滑油是否合格,是企業保護設備、節約能源加強潤滑管理、實現按質換油的檢測工具。目前已廣泛應用於:航空航天、油田、港口、運輸、礦山、電力、冶金、化工、工程機械等領域。儀器測量精度高,重復性好,測量范圍廣。
油品檢測
儀器特點
1、提高了儀器的測試精度和使用可靠性,他不僅能測各種潤滑油,如機油和齒輪油。
2、能測要求靈敏度高的液壓油等。
3、供電為交直流兩用,方便使用。
4、儀器資料庫中有一定數量的油品報廢參考值,操作時只要根據測試窗口指示規范操作即可,檢測後自動將油品質量劃分為報廢、堪用和良好三個等級;
5、操作方便。免調零,只有一個感測器,用戶只需要往一個感測器分別加入標准液與待測液就可以得到測量結果。
6、測量重復性好,多次測試結果一致。
技術參數
重復性測量:誤差≤3%
檢測項目:水分,顆粒污染
整機功耗:≤300mW 電池可連續工作 6 小時
電源:交流電:市電~220V/50Hz;
直流電:9V 高能可充電電池。
尺寸(長×寬×高):22.5 mm ×22.5 mm × 14.0mm
重量:≤5kg
Ⅳ 怎樣分析石油樣品(儀器及其方法)
看分析石油中的什麼成分。我們實驗室做過一些油指紋分析:分析石油中的正構烷烴用氣相色譜法,所用儀器為安捷倫6890;分析石油中的多環芳烴用分子熒光法,所用儀器為瓦里安分子熒光光度計;分析石油中的鎳釩比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所用儀器為北京普析通用生產;分析石油中卟啉用液質聯用法,儀器為安捷倫LC-MS6120
Ⅳ 潤滑油分析儀該如何使用
正確使用潤滑油對於提高機組的運行性能、延長機組的使用壽命、節約經濟開支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因此在使用時必須注意以下事項。
(1)定期檢查及時更換
隨著機器運轉時間的推移,製冷系統內的潤滑油會不斷發生質的變化,因此定期進行取樣化驗分析,或作色澤相位對比檢查,當油質變化到一定程度時,應及時更換。正常情況下,製冷系統內的潤滑油應每年更換一次。
(2)換油要求
①認准新換油的牌號,最好不要輕易改變冷凍油的牌號,嚴禁使用一般的機油代替冷凍油。
②更換前先將系統內的油全部放出,並加入部分新油,將殘留在系統內的舊油全部洗凈放出,以防止原有的油破壞新油的各項性能指標,而影響機組的使用壽命。
③換油時,應設法排出油冷卻器的剩餘油。對油箱和抽氣回收裝置內的沉澱物和鐵銹進行徹底清除,並對油泵和過濾器進行拆卸、檢查和清洗,以保證更換後的潤滑油清潔純凈,潤滑良好。
(3)使用時應注意的事項
①機組停機期間,當潤滑油與製冷劑在系統內共存時,應對油潤滑油通電加熱,使油溫保持在規定的范圍內。
②在冬季,當潤滑油和製冷劑在系統內共存時,其管理方式應根據機型來決定。離心式冷水機組,特別是以R11為製冷劑的離心式冷水機組,應保持電加熱器為通電狀態,使油溫穩定在規定的范圍內。而螺桿式和活塞式冷水機組可以不對電加熱器通電,使用前再接通油加熱器的電源,加熱24h,即可開機。
Ⅵ 怎麼用紅外測油儀
如何判斷是否是真正的三波數測油儀呢?
紅外測油儀實質就是根據特殊情況的需要,限定了波長范圍的紅外光譜儀。具有專業性強、穩定性好、快速、簡便等特點。因此如何認識紅外測油儀先要對紅外光譜儀有所了解。
紅外光譜儀的主要原理:由於物質在紅外光照射下,只能吸收與其分子振動、轉動頻率相一致的紅外光線,因此不同物質只能吸收一定波長的入射光而形成各自特徵的紅外光譜,而對一定波長紅外線吸收的強弱則與物質的濃度有關。根據這一原理可進行物質定性、定量分析及復雜分子的結構研究。
真正意義上對光譜的研究是從英國科學家牛頓(Newton) 開始的。1666 年牛頓證明一束白光可分為一系列不同顏色的可見光,而這一系列的光投影到一個屏幕上出現了一條從紫色到紅色的光帶。牛頓導入「光譜」(spectrum)一詞來描述這一現象。牛頓的研究是光譜科學開端的標志。
1881年Abney 和Festing 第一次將紅外線用於分子結構的研究。他們Hilger光譜儀拍下了46個有機液體的從0.7到1.2微米區域的紅外吸收光譜。由於這種儀器檢測器的限制,所能夠記錄下的光譜波長范圍十分有限。
1908 年Coblentz 制備和應用了用氯化鈉晶體為棱鏡的紅外光譜議;1910 年Wood 和Trowbridge6 研製了小階梯光柵紅外光譜議;1918 年Sleator 和Randall 研製出高分辨儀器。 20 世紀40 年代開始研究雙光束紅外光譜議。1950 年由美國PE 公司開始商業化生產名為Perkin-Elmer 21 的雙光束紅外光譜議。與單光束光譜儀相比,雙光束紅外光譜議不需要由經過專門訓練的光譜學家進行操作,能夠很快的得到光譜圖。Perkin-Elmer 21 的問世大大的促進了紅外光譜儀的普及。
現代紅外光譜議是以傅立葉變換為基礎的儀器。該類儀器不用棱鏡或者光柵分光,而是用干涉儀得到干涉圖,採用傅立葉變換將以時間為變數的干涉圖變換為以頻率為變數的光譜圖。傅立葉紅外光譜儀的產生是一次革命性的飛躍。
大家對於紅外光譜儀的發展已有所了解,那麼現在了解一下三波數紅外光譜法。
礦物油是由烷烴、環烷烴及芳香烴組成的混合物。早期的各種定量方法都是測量混合組分中部分化合物某一特性基團的特殊吸收(發射),進而推算混合組分總量;一旦具有該特性基團的化合物的相對含量發生變化,吸收系數必然相應變化,所以都存在「標准油」的選擇問題,長期以來未能統一。
GB/T 16488-1996的頒布首選了三波長紅外光譜法作為統一方法,同時兼顧國情,保留了非分散紅外法。
下文主要摘自紅外光度法測定水中礦物油的技術和應用 韓子興,肖麗
1、 非分散紅外法的原理及技術局限性
非分散紅外法以石油類物質的CH3、 CH2在3.3~3.6 µm 的特徵吸收作為測定油含量的基礎。該法只利用了礦物油中CH3、 CH2兩個特性基團的紅外吸收進行測定,沒有參考其中芳環的響應,存在「以偏概全」之不足。為考察應用中的局限性,用不同配比甚至極端比例的混合烴進行試驗,結果見表1。
No 烴組成 烷烴%(V) 實測值mg/L 回收率%
1 10:0:0 100 156 142
2 7:3:0 100 137 125
3 6.5:2.5:1 90 136 124
4 9:10:1 95 123 112
5 3:7:0 100 122 111
6 9:2:1 91.7 116 105
7 5:3:1 88.9 110 100
8 4:2:1 85.7 109 99.1
9 7:0:3 70 105 95.5
10 0:10:0 100 104 94.5
11 1:2:1 75 86 78.2
12 1:8:4 69.2 79 71.8
13 0:7:3 70 78 70.9
14 3:0:7 30 52 47.3
15 0:3:7 30 36 32.7
16 0:0:10 0 10 9.1
表1
註:烴組成為正十六烷:姥鮫烷:甲苯(V/V);校準油配製值為110mg/L(5:3:1V/V)
由表1可見,非分散紅外測油儀對標准油的依賴性確實太大,其所響應的只是烴組成中的CH3、 CH2。回收率對烷烴%(V)的相關性非常顯著,P%=4.5+0.79*烷烴%(V),r=0.94;對芳環的響應則未給予應有的考慮,隨著樣品與校準油中芳烴含量差異的加大,誤差也相應增大。
2 、三波長紅外光譜法
2.1 三波長紅外光譜法的技術路線
礦物油是多種烴的混合物,烴類又存在同系物,無法獲得各結構單元、組成比例完全一樣的標樣,沒有常規定量方法的計量關系可以利用。ISO組織用「毋需標准樣品的紅外光譜定量法」-官能團分析法[1,2]推出了全新的紅外分光光度法[3]。
礦物油從化學結構上看主要含CH3、 CH2、芳環三種基團。其組成中的「任一化合物」均可由這三種基團「拼裝」而成,因此可分別測定礦物油中的上述三種基團的量,全部基團累加後可得總量。
2.2 數學模型建立及其參數標定
溶液在某一波數處的吸收強度正比於其中某種基團的濃度,且吸收具有加和性[2]。各種基團有不同的吸收強度,所以基團累加時應以各類基團的吸光系數為權,吸光度為權重,加權累計[2]。CH2、 CH3、芳環的C-H鍵伸縮振動吸收分別在2930cm-1、2960 cm-1、3030cm-1處。由吸收的加和性可知,三波數處的吸光度A2930、A2960、A3030分別為三類基團吸收的分類匯總值,所以其原始數學模型為:
C=x* A2930+y* A2960+z* A3030 (1)
C為溶劑中礦物油的濃度,x、y、z 分別為CH2、 CH3、芳環的C-H鍵的吸光度系數。因脂烴基對芳環的吸收有疊加,盡管很小,但芳環的吸光度系數大[2],易引起大的誤差,需引入校正系數F對A3030修正:
C=x* A2930+y* A2960+ z*( A3030- A2930/F) (2)
此即「三波長紅外光譜法」的基本數學模型。
理論上,吸收系數為特定值,但隨儀器精度、操作條件有差別,可藉助模型化合物的純物質標定本儀器的值[4]。分別配製富含CH2(如正十六烷)、 CH3(如姥鮫烷或異辛烷)、芳環(如甲苯或苯)基團的單一標准溶液以標定x,y,z:在3400-1~2400cm-1之間進行紅外光譜掃描,模型化合物的紅外光譜見圖1。
圖1
逐個量取3030 cm-1、2960 cm-1、2930 cm-1三處的吸光度,依次代入(2)式,得三聯方程組,其中F為正十六烷的A2930/ A3030值。
對一特定儀器,在特定條件下,x、y、z、F保持穩定,Nicolet 750Ⅱ紅外光譜儀的響應系數見表2。
表2 Nicolet 750 Ⅱ 紅外光譜儀的響應系數
光源 溶劑 x y z f
近紅外 CCL4 114.19 259.44 1582.5 82.5
中紅外 CCL4 143.31 199.2 964.5 85.2
中紅外 TTE 177.16 230.65 1015.1 78.0
2.3 系數驗證及適應性檢驗
為驗證校正系數,分別用國標樣及自配B重油標樣進行了回收率試驗,結果見表3。
表3 國際樣及B重油的測定結果
標樣名稱 標准值(mg/L) 測定值(mg/L) P% RE%
國際礦物油7330103 15.5±1.4 14.7 94.8 -5
國際礦物油7330401 20.4±2.4 19.5 95.6 -4
國際礦物油7330104 24.9±2.1 24.1 96.8 -3
B重油 10.0 9.95 99.5 -0.5%
試驗結果表明,本校正系數的平均回收率為96.7%,相對誤差在-0.5%~-5%之間,能滿足實用測定要求。
三波長紅外光譜法充分兼顧了鏈烷、環烷及芳香烷的共同影響,能適應各種組成比例混合烴的測定,避開了「標准油」問題,具有很大的優越性。其對烴組成比例變化的適應性驗證見表4。
表4表明,三波長紅外光譜法對各種烴類組成比例,甚至極端比例的樣品均具有很好的響應,不需在每次測定樣品前提取或配製「標准油」,充分顯示出該法對樣品中烴類組成變化所特有的適應性。
表4 烴組成變化對三波長法的影響(配製值105mg/L)
烴組成 9:2:1 4:2:1 1:2:4 1:8:4 9:10:1 10:0:0 0:10:0 0:0:10
實測值mg/L 113.4 111.6 104.9 113.2 115.2 110.7 109.4 99.3
回收率% 108 106.3 99.9 107.8 109.7 105.4 104.2 94.6
芳烴%(V) 8.3 14.3 57.1 30.8 5 0 0 100
註:烴組成為正十六烷:姥鮫烷:甲苯(V/V).
事實證明,三波數紅外光譜法是最能反應客觀事實。無論實際水樣中存在的礦質油是不是「標准油」,紅外三波數法都能客觀的檢測出來。
現在回來文章的主題,真正的紅外三波數測油儀是掃描2930cm-1、2960 cm-1、3030cm-1
三個波數,檢測這三點的吸光度值,通過吸光度值來計算油的濃度。
不是真正三波數測油儀,只測一或兩個點,然後根據這個點的吸光度值和「標准油」的組份比例來推到出的油的濃度。
區分真偽三波數測油儀:
1、是否做標准曲線。真正的三波數測油儀是不用做標准曲線的,因為三波數測油儀是分別測2930cm-1、2960 cm-1、3030cm-1的吸光度值。所以不用做標准曲線。
2、有的測油儀也聲稱不做標准曲線,做校正系數。其實是把標准曲線隱藏起來了,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三波數。實質還是非分散測油儀。
3、最有力的證據證明真正三波數測油儀的方法就是改變油中物質的成分比例,比如表1。然後測量,如果是三波數的就完全可以測出油的實際含量,如果不是三波數測出來的值就不準了。
Ⅶ 甲醇燃料油熱值測定儀怎麼用
燃料熱值檢測儀使用方法
1、將電源插頭接入電源,打開電源開關,打開燃料熱值檢測儀蓋,將內筒清理干凈。
2、稱樣:把坩堝放到天平、按天平上的去皮鍵,讓天平歸「0」用隨機送的針管抽取適量的油加入到坩堝重量0.9克到1克,把要化驗的油品的樣重記下來。
3、把坩堝放到燃料熱值檢測儀的氧彈桶的中心電極上。
4、穿點火絲:點火絲卡在燃料熱值檢測儀的氧彈兩根金屬棍上,系點火棉線:棉線搭在點火絲上再讓重油接觸到棉線、加入十毫升水裝好氧彈。
5、充氧氣15-20秒。(氧氣在3個壓力的情況下)、把氧彈放入燃料熱值檢測儀裡面。
6、按燃料熱值檢測儀上發熱量鍵,輸入重量,再按發熱量鍵,顯示添加物重量後在輸入零在按發熱量鍵,注水機器開始工作,十五分鍾列印結果。
7、氧彈的操作應當垂直提著【氧彈的提手】,不可拿著氧彈中部和底部。防止點火棉線和所測物質分離造成點火失敗,或則造成所測物質灑出燃燒皿外不參加燃燒導致化驗結果偏差大。
8、每次做實驗之前應當檢查氧彈是否漏氣,有漏氣需要更換密封圈、否則會化驗結果不準確。
8、點火絲兩端分別掛接在兩個電極上,彎曲點火絲與試樣之間最近點距離<1 mm,點火絲不能 與試樣和燃燒皿接觸。
10、校準的時候,棉線和點火絲 ,長短應當盡量保持長短一致。
11、在熱值檢測儀器內筒放氧彈,期間應當輕、穩,避免因氧彈的震動造成點火絲或則棉線脫離而引起實驗失敗。
做燃料多年,望採納
Ⅷ 石油烴用什麼檢測器
液體石油產品烴類測定儀適應標准:用於測定石油中的飽和烴、烯烴和芳烴的體積百分數。它應用了熒殘炭光指示劑使液體石油產品中主要烴類在硅膠吸附柱上顯示出來的原理,從而計算烴類的體積百分數。
石油產品烴類測定儀採用了環保型的設計結構,是同行業中的新型結構,它避免了操作者和紫外燈的直接接觸。同時採用了進口精密吸附柱,烴類界面的標定採用了可移動的定位指針。同時本機採用了兩組振盪器,並且振盪器和測定儀為一體的設計方式,用戶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調節各路的振盪頻率,使其得到需要的振盪頻率,使儀器的操作方便。
儀器特點
1、設置了強弱振動開關,用戶可以適當調節震動力量大小
2、設置了限壓裝置和空氣過濾裝置,使進入吸附柱的空氣穩定而純凈
3、內部氣路設計簡單可靠,操作面板上設置了兩路壓力調節閥,調節此閥即可得到需要的壓力
4、增設了空氣壓縮機過濾穩壓裝置及限壓裝置,使外來氣體既純凈又穩定的進入到吸附柱中去
Ⅸ 機油測試儀怎麼使用方法
產品簡介:
油液質量檢測儀主要由ARM高性能處理器、美國精良微水感測器、7寸電阻觸摸LCD、USB介面、微型列印機等組成。通過對在用油液取樣,與所使用的新油進行對比,方便、快速、穩定的測量出油品的微量水分參數。以低成本、簡單的方法實現科學的按質換油,延長油品使用時間,及早發現設備故障,避免重大損失。
產品特性:
油液質量檢測儀以微量水分的變化來反映在用油的老化程度為原理的油質分析檢測儀器,該類儀器不僅為石油化工、汽車﹑工程機械﹑內燃機潤滑系統和液壓系統等提供了一套簡潔而快速的油質檢測手段,並通過對在用油的定期檢測,還可以監視設備的運行狀況,以防事故的發生。改變了設備管理中傳統的定期換油方式,幫助企業真正實現了按質換油的科學做法。
技術參數:
油液質量檢測儀可一次性測出油液的微量水分指標。
1. 操作方便,利用觸摸屏可以完成所有操作;
2. 全中文操作提示,檢測結果實時顯示、實時保存;
3. 可檢測無油液編號的任何一種油液;
4. 可在線分析歷史數據,並導出數據;
5. 帶微型列印機,方便保存數據;
6. 特有護腐蝕和抗污染塗層,保護濕潤部件;
7. 內置微處理可進行實時數據分析;
8. 極好的長期穩定性和可靠性。
使用方法:
1. 將儀器箱置於水平工作台上,打開箱體上蓋。
2. 接通220V電源,打開"電源"開,紅燈亮,儀器通電自檢成功。液晶屏顯示"WELCOME TO USE THY-21A"後,進入待機狀態,預熱10分鍾以上。
3. 調校「0」。清洗油腔用沸程60℃~90℃的石油醚浸泡油腔,再用干棉球擦拭乾凈(2次)。按[MZ]鍵,液晶屏顯示"PUT PURE"後待機,此時將新油(即與被測油同型號的干凈油)滴入油腔3-5滴。
4、 當油腔內油麵閉合時,按[ENTER]鍵,儀器進入調零狀態,液晶屏顯示「MZ……XX.X。」
5、手動調節調零旋鈕,使液晶屏顯值減小,當顯示值在±0.2之內時,蜂鳴器響,液晶屏顯示 「MZ…OK!」,調零完成,同時返回"THY-21A"。為了確保零點可靠,可再按[MZ]鍵,觀察零點。
6、用干棉球將油腔內的擦凈,再將石油醚滴入油腔;稍後用干棉球將該油腔擦凈(2次)。
7、按[QT]鍵,液晶顯示「PUT OLD.」後待機。
8、將被測油滴入右邊油腔內3-5滴
9、當油腔內的油麵閉合時,立即按[ENTER]鍵,紅燈亮,進入快速檢測狀態
10、液晶屏顯示檢測數據,將該數據與報廢指標參考值對比,可判斷油質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