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石油礦藏 » 南方用多少錢買東北石油能源
擴展閱讀
物業費計入費用什麼明細 2025-07-29 19:53:03
石油多少度就蒸發了 2025-07-29 19:32:36

南方用多少錢買東北石油能源

發布時間: 2022-06-13 18:56:57

1. 東北多地拉閘限電,普通人如何高性價比地節約用電

此次限電,應該不會影響居民生活用電的,全球都在談碳中和問題,從大局講,國家可能會有更好的布局,倒逼淘汰生產結構老化的一些企業,大力發展新能源產業!再有就是國內的遠程高壓輸送電力技術,沒人能比,可以外賣一些電能創收國庫收益!中國不缺電,無論是風力發電,核電,水力發電,現在的國內火力發電技術,全球也是領先者,不過在現在全球都在講碳中和的大環境下,可能會受影響,總之,本次限電舉措,不是缺電,也不會影響民生用電,雖然可能會給一些行業帶來陣痛,但作為全國一盤棋的話,仔細琢磨琢磨趨勢,跟著國家趨勢走,陣痛過後應該是新的轉機!

少用電器,家中備節能太陽能應急燈,手機充電寶常充滿電,建議城市霓虹燈節能盡量少開,除非重大節日,家中做飯盡量用燃氣灶。就像節約糧食一樣,節能用電,家中不要電燈常亮,隨手關燈。養成過去勤儉樸素節約的優良傳統,但是樓房住高層的住戶如果停電沒有電梯就麻煩多了。所以,在能源緊張面前,先不要學著罵娘,還是先要求自己,不要浪費每一度電。

2. 為什麼東北油價很便宜

受供給與運價影響
解析:
大慶和錦卅均有中石油大煉油廠,供給多,價格低,其次運價低也是一個因素
擴展:「漲價時與國際接軌、降價時講中國國情」,這話是針對國際油價一路下跌,國內油價卻遲遲不降說的,但挨批的石油石化企業也是一臉委屈:國際油價雖然降了,可國內油價還是比國際油價低得多啊,我們的煉油企業還是在虧損啊!

石油巨頭的抱怨肯定會招來一片罵聲,但某種程度上這的確是事實:汽油柴油等成品油,國內的價格都大大低於其他石油消費大國。讓我們比較一下上周北京和倫敦97號無鉛汽油的價格:北京是5.42元人民幣/升,倫敦0.9英鎊(合人民幣14元)。英國的油價與德法比荷意等歐盟國家相當。美國的油價大大低於歐盟,但也比中國高出20%左右。

按照常理,東西賣的便宜,企業的利潤就不應該很高。奇怪的是,國內石油公司的利潤率反而高過歐美同行,比如2005年中石油的利潤率是26.2%,埃克森美孚的利潤率只有10.6%。這一差距不可能用成本控制或技術先進等因素來解釋,僅舉一個指標,中石油的員工數量十倍於埃克森美孚,運營成本怎麼可能比後者低?

究竟是什麼因素導致了這種低價下的高利潤呢?奧秘之一是稅收,歐美石油公司要向政府交納高額稅賦,政府則將稅款用於公共服務。讓我們比較一下英國和中國燃油價格中的稅率,英國油價中稅的比例高達70%以上,而中國是30%左右。資源稅一項,中國公司每噸是14-30元人民幣,只有海外同行的幾十分之一(美國公司超過130美元/噸)。這些少交的稅款,就變成了國內石油巨頭的利潤。可以說,稅賦的差距是國內石油行業獲得暴利的決定性因素。

奧秘之二是國內公司可以用原油環節的利潤來彌補煉油環節的薄利或虧損。中石油中石化都是集勘探開采煉油銷售於一體的公司,各業務板塊間可以交叉補貼。成品油價格國內確實低於國外,但原油價格國內卻高於國外。比如8月份進口原油的到岸價摺合人民幣約4133元/噸,國內大慶原油價格則是4493元/噸。

國內石油巨頭的高利潤還得益於在行業中的壟斷地位,2000年左右中石油中石化曾經出現過曇花一現的競爭場面,雙方為了爭奪油站針鋒相對,各顯神通。但最近幾年他們視壟斷為正常,常常公開開會議論提價,制定行業准則,使得中國的石油市場幾乎成為中石油中石化系的天下。沒有競爭壓力,自然就沒有降價的壓力。

所以一方面是跟國際相比我們的油價低,有上漲空間,另一方面,就目前的油價而言中國的石油行業已經是暴利了,如果再漲價,豈不是推波助瀾?這一矛盾,只能通過資源價格改革和原油成品油定價機制改革來解決。中國目前的油價並非一個市場的產物,改革的方向,一方面要逐步讓市場來決定石油的價格,政府的調控手段應由直接定價轉向以稅收為主的間接調控。比如通過資源稅來調節中石油中石化這些公司的生產行為,促使他們節約和高效利用資源。而醞釀已久的燃油稅應從需求方面調控廣大消費者的需求,減少非理性消費及浪費。

如果採用市場定價,中國油價的上漲將不可避免,因為中國石油儲量有限,石油消費卻高速增長,被人們寄予厚望的風能、太陽能在20年內又難以挑戰石油天然氣的能源消費主體地位。

面對如此前景,我們實在應當反省一下我們的生活方式。有過西方生活經驗的人都會感覺到,發達國家的富人和中國的富人生活狀態差不多,但中國的富人更具有炫耀性,對資源的消耗和浪費更厲害。發達國家的情況就有所不同,從油價這個方面來說,富人可以買車,但你要買很貴的油來繳稅,周一至周五進城還得交擁堵費,國家利用這筆稅費來治理環境,來讓窮人也能夠享受到社會保障和社會福利。

所以,中國的油價到底是高是低,這並不是一個可以一言蔽之的問題

3. 東北的低溫適合買新能源汽車嗎

大家都知道,東北三省冬天都比較寒冷的。在低溫環境下,對於新能源汽車續航里程來說,影響是十分巨大的。

首先是溫度,汽車發動機的正常使用溫度一般在80°C~90°C之間,有些高性能的發動機工作溫度可以達到90°C~100°C以上。夏季溫度本身較高,在著車之後5分鍾左右就可以達到正常工作溫度。而冬天由於溫度較低,想要達到90°C就需要很長的時間,更何況還要保持這樣的狀態,所以需要更長的運行時間達到最佳的工作狀態,油耗自然就增加了。同時在低溫狀態下,機油密度增加,流動性變差,阻礙發動機運行,同樣需要長時間發動機運行使機油升溫增加流動性。

雖然新能源汽車是目前市場上的香餑餑,但是由於受續航里程受氣溫影響比較大,所以說要想在東北地區推廣新能源汽車難度非常大,不過如果將新能源汽車的一些配套設施做的更加完善,推廣開來也不是可能。

4. 一桶石油多少錢

原油的常用衡量單位是「桶」,一桶是159公斤,因為各地出產的原油的比重不同,所以一桶原油的重量也不盡相同,一噸原油一般在7桶到8桶之間,按世界原油平均比重計,一噸等於7.35桶。
目前國際原油價格是每桶50+美元,按當前美元匯率1美元等於6.2人民幣,這樣算下來,每噸原油價格約3100+元。 二月期原油價格47.82美元/桶,三月期原油價格57.57美元/桶。根據國際經濟形勢的變化,每天原油價格都有波動。 現在國際原油價剛回升了18%到46.34美元/桶,但國內的油價跟國際油價的影響不同,反應慢半拍。 經濟學上來講,一般不會有稅比油貴的問題,因為拉弗曲線證明,超過頂點稅收下降。你覺得國內原油價格過高是因為我國是一個石油進口國,進口原油價格還要受到國家的財政策調節。
一般 生物質顆粒燃料 的市場價格在750-1 元/噸左右,會因原料的不同價格也有所差異。一般原料熱值比較低的價格就便宜點,比如:秸稈類。熱值高的價格就貴,比如:木屑類。 南昌裕超為您提供顆粒機報價、利潤分析、相關生物質顆粒機設備的介紹,詳情可撥打免費熱線:139070327 咨詢更多相關信息可聯系自貢榮華竹木製品有限公司,產品服務:自貢榮華竹木製品有限公司為於四川省自貢市自流井區榮邊鎮拱橋村二組,緊靠內宜高速,交通便利。 主營生物質燃料,純木屑顆粒,年產20000多噸。產品清潔、環保、排放達標!謝謝!

5. 一桶石油多少錢

2021年7月16日,紐約商品期貨交易所西得克薩斯輕油2021年8月期貨結算價每桶71.81美元,交易區間70.41-72.3美元;倫敦洲際交易所布倫特原油2021年9月期貨結算價每桶73.59美元,交易區間72.34-74.09美元。
拓展資料:
1、石油期貨簡稱為OilFut,是由交易所統一制定的、規定在將來某一特定的時間、地點交割一定數量和品質的石油的標准化合約,是期貨交易中的一個交易品種。
2、期貨市場上聚集著眾多的商品生產者、經營者和投機者,他們以生產成本加預期利潤作為定價基礎,相互交易,相互影響。具有一定的動態特徵。在公開競爭和競價過程中形成的期貨價格,往往被視為國際石油現貨市場的參考價格,具有重要的價格導向功能,能夠引導企業生產經營更加市場化,提高社會資源的配置效率。
3、套期保值是石油期貨市場基本運作方式之一,企業通過套期保值實現風險采購,能夠使生產經營成本或預期利潤保持相對穩定,從而增強企業抵禦市場價格風險的能力。
套期保值的基本做法是企業買進或賣出與現貨市場交易數量相當,但交易方向相反的石油商品期貨合約,以期在未來某一時刻通過對沖或平倉補償的方式,抵消現貨市場價格變動所帶來的實際價格風險。
當然,由於現貨價格和期貨價格差別現象的客觀存在,套期保值並不能完全消除風險,而是用一種較小的風險替代一種較大的風險,用現貨價格和期貨價格差別風險替代現貨價格變化風險。
4、石油期貨市場已經成為世界能源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世界能源市場的運行具有深遠影響。從實踐和運行歷史看,期貨市場的產生和運行對環境有著特殊要求。成熟和規范的市場經濟體系,是石油期貨市場得以存在和發展的前提:
一、市場競爭和開放程度較高,供求信息充分,現貨市場發達;
二、經濟體系比較開放,不存在嚴格的價格和進出口管制;
三、期貨交易所所在地區的金融市場開放,期貨標價貨幣在資本項目下可自由兌換;
四、期貨市場所在國家或地區法律法規健全,對期貨市場的監管切實有效。

6. 誰摧毀了中國的東北重工業基地

中國版圖的輪廓猶如一隻雄雞,而東北三省則正好處於關鍵的雞首位置。東三省在上個世紀的50-80年代裡,在重工業的生產方面和它所處的地理位置正好契合,東北曾擁有過輝煌的昨天。

「一五」打造大工業搖籃

東北有近百年的大機器工業歷史。20世紀30年代初,日偽統治東北時期,出於戰爭的需要,在東北強制推行「產業開發」政策,客觀上使東北工業有了一定發展。1945年日本投降前,工作母機達1312台。各種產業工人總數約為127萬。這些遺留的工業,很早就奠定了東北作為中國重工業中心的地位。20世紀40年代末和建國初期,東北依託毗鄰蘇聯的地緣條件,最早引入計劃經濟體制,成為當時新中國建立後,仿照蘇聯模式發動以重工業為主的第一輪工業革命的重心地區。「一五」計劃時期(1953-1957),中央將156個重點項目中的58個放在東北。這一時期國家僅對遼寧工業的投資,就占同期全國工業投資總額的18.5%。通過集中投資,在東北三省創建了以能源、原材料、裝備製造業為主的「新中國工業搖籃」東北工業基地,以此形成了能源重化工為主的東北產業體系。

「東方底特律」橫空出世

當年東北工業基地在中國的地位之重在全國可謂無出其右。東北為新中國工業崛起,曾孵化出無數神奇。第一爐火紅的鋼水噴涌,第一架噴氣式殲擊機凌空,第一艘萬噸巨輪入海,第一台深海機器人大洋探秘,第一個軟體園……。無數個新中國第一,就從這里冉冉升起。1956年7月,長春第一汽車製造廠正式建成投產,中國製造的第一輛汽車下線,長春從此成為中國汽車工業的中心。在日本豐田、日產、本田等汽車巨頭出現之前,長春一汽曾是當時亞洲汽車業的老大。

鋼鐵工業方面,鞍山鋼鐵公司的大型軋鋼廠、無縫鋼管廠和第七號自動化煉鐵爐,從1952年開始到1953年11月先後建成。該公司薄板廠、第二初軋廠也分別於1954年和1956年竣工投產。此外,北滿鋼廠、本溪鋼鐵公司基本竣工。遼寧的鋼鐵工業成為中國重工業的基礎工業。

在50年代末,東北地區掌握著當時中國最先進的重工技術,能設計一些比較大型的技術復雜的工程。如年產150萬噸鋼的鋼鐵聯合企業,年產240萬噸煤的煤礦。

石油「血庫」支撐中國半世紀

東北工業建設的第二波高潮是60年代初的石油大會戰。50年代末,在黑龍江松遼盆地發現了大慶油田,中央決定抽調力量展開石油大會戰。來自西北、華北的數萬石油工人浩浩盪盪開進松遼平原腹地的荒原展開轟轟烈烈的石油大會戰。1960年4月14日,大慶第一口油井開鑽,不久即噴出原油。大慶石油基地逐步建成。

之後的40多年間,大慶累計生產原油17億多噸,接近全國陸上原油總產的一半,創造了連續27年每年穩產5000萬噸以上的紀錄,這在世界同類油田開發史上算是奇跡。大慶成為中國經濟的「血庫」,支撐了中國近半個世紀的工業化進程。在大慶油田勘探開發成果與「兩彈一星」一同載入中國科技發展的史冊時,大慶還向國家上繳了4061億元稅金,這是國家對大慶總投資的87倍。承擔原油價差4190億元,出口創匯495億美元。

幾十年來,東北老工業基地為中國的經濟發展和工業化進程作出了歷史性的貢獻,鑄造了共和國的輝煌。僅遼寧一省,從1953年到1994年,全省就累計上繳中央財政3234億元,占同期地區財政收入的71.5%。

激情燃燒歲月英雄輩出

在那些輝煌的年代裡,無數響亮的名字都跟東北沾邊,盡管這些人的原籍可能不是東北,但他們清一色都是在東北的土地上成長起來的時代巨人,王進喜、雷鋒、孟泰……還有一些熟悉的名字中國人也耳熟能詳———鞍鋼、第一汽車製造廠、長春電影製片廠、大慶油田、沈飛、哈工大等等;另外還有許許多多數不清的製造各種大型工業設備的骨幹工廠,大慶的石油、撫順的煤以及鞍鋼的鋼,源源不斷地輸往全國各地,這些都是當年中國工業的血脈。30年前,東北名氣最大的人除了王進喜外,就算是《智取威虎山》里的楊子榮。楊子榮當年在人們心目中的地位,遠遠超過現在任何一位當紅的電影明星。東北兵團在當時青年中的名氣也很大,今天這一代的中國企業家中,不少總裁CEO之類的人物就是當年東北兵團的戰士。

為什麼東北會變成這個樣子?

這難道僅僅是偶然的嗎?為什麼我們無法發展,越來越差?現在可以肯定的是,整個東北的"落後化","非工業化",並非偶然,而是某種無形的東西在起作用,如果你不想被任何的謊言和矯飾所迷惑,那就請往下看!

先看看剛剛建國的時候.如果大家看過那時候中央政府出的任何一個關於工業和產業布局的文獻,都回注意到這樣的一句話"中國的工業,主要集中於上海和偏居一地".這個"偏居一地"是什麼意思?中央政府可是對東北連稱呼一下都不屑的!毫無疑問的是,上海是輕工業的基地,佔全國輕工業產量的35%左右.).

而當時的東北,准確地說是遼寧,卻把當時全國重工業的產量囊括了近七成!其中,關繫到國際民生的主要產品:鋼材,成品油,電力,機床,軍工更高達八成以上!即便是原煤這樣在關內手工勞動盛行的產業,遼寧仍然佔到55%的份額(因為有撫順,阜新這兩個當時在亞洲無可匹敵的露天煤礦

今天,總有一些人牽強附會地說什麼武漢,青島,天津,甚至重慶,太原什麼的是"老工業基地",這真叫人笑掉大牙.不客氣地講,跟遼寧中部的重工業基地相比,這些城市根本不配叫什麼工業基地,頂多能稱得上"手工業基地". 當時東北區的主席高崗很牛,為什麼?資格老是一方面,主要是實力強,毛主席在北京閱兵,他在沈陽閱兵,然後的群眾隊伍展示的是什麼?北京老百姓拿出來的是棉花和麥子,沈陽的老百姓拿出來的是火車和機床!諸位有興趣的去看看老將軍們的回憶錄,多少人走南闖北很多年,"到了南滿才見到成片的高壓電網,密集的鐵路,知道了什麼叫工業".這里還必須提及一個城市-大連. 大連是日本人在中國的戰略基地,基礎設施良好,工業底子勝過川琦和廣島。

剛建國時,大連是中國最大,也是保存最完好的重化學工業基地,其中原因我就不說了.關於大連的貢獻,這里還要糾正一個歷史的冤案.大家可能都還記得某位元帥在淮海戰役之後講的一句話:淮海戰役是小推車推出來的。但是,歷史上的原話是:淮海戰役的勝利,靠的是山東的小推車和大連的大炮彈。這里的"大連的大炮彈"指的是當時國內軍工第一廠"大連立新廠"的產品.這個廠就是後來的"大連五二三廠",首任廠長是吳運鐸.為什麼後來有人把後半句刪去了呢?僅僅是因為領袖人物講的"新疆和東北仍然是兩塊殖民地"嗎?請各位讀者自己去理解吧!!

毫無疑問的是,中央政府的高層也很清楚東北的重要性,否則也不會有"只要我們有了東北這塊鞏固的根據地,即使失去了現有的所有根據地,中國革命也就有了成功的基礎(見諒!可能記的不大准確)"這樣的話.東北人民不但肩負了解放中國的重任,在保家衛國的朝鮮戰爭中也是前方戰士流血,後方百姓拚命.大家想過沒有,如果不是遼南地區稠密的鐵路網,前方的物資如何能無誤送到? 比較一下此後的抗美援越,差距多大!可是令人氣憤的是,即便是這些,今天也被歪曲成了,流血犧牲的是四川人,山東人(今天甚至有人寫出是湖南人這樣的鬼話,真是無恥!),大生產的是上海人!奇怪了,難道中國的幾個王牌軍不是由東北子弟兵編成的?難道數萬火車皮的戰略物資不是由遼中工業基礎生產的?這等明目張膽的歪曲是不是太無恥了呢

再談談建國後的建設時期.筆者從祖父那裡認真地學習過"一五計劃建設綱要"(一本發了黃而且被老鼠啃過的小冊子).其中工業建設的中心意思其實只有八個字"完善一個,鋪開大網".最中心的一句話是"建設並完善以鞍山鋼鐵聯合企業為中心的東北工業基礎,使之能夠有效地支援全國的工業建設!"這里,前半句是手段,後半句是目的.不幸的是,這個"目的"一直持續了五十年!!! 請各位注意,計劃經濟時代,東北產品的輸出與八,九十年代的"廣貨北上"有著本質的區別,那叫"調配".所謂"調配"是無償地支援,如果是出售的話,年產量一直超過五千萬噸,穩產二十年,人口只有八十幾萬的大慶豈不早就成了科威特了? 全國機電產品的集中地--沈陽,每年無償調配到關內的產品多達89%!有人說,沈陽是共和國工業的長子,我看,應該叫奶娘才對!鞍鋼大型廠很長一段時期是國內唯一能生產重軌的工廠,可是諸位讀者你們想一想,建國以後,在東北地區究竟建設了幾公里的鐵路?就是七十年代建設的溝海線也是遼寧省自籌資金建成的!沒有東北的無私奉獻,何來的中國六十年代鐵路建設的黃金時代?其實,又何止是產品??

六十年代支援"大三線"建設,遼寧承擔了最重的任務.超過30%的技術,管理骨幹被抽調到了西部,很多甚至是整廠整礦地搬遷.今天在河南,在陝西,在四川,在雲南,在貴州,在甘肅,在湖北的工廠,礦山,軍企,基地中大部分,甚至整廠整礦的沈陽人,大連人,鞍山人,撫順人,本溪人...在金沙江畔,赤水河邊,陰山腳下,戈壁荒灘,他們甚至隱姓埋名,死了都不為人知(筆者父親的一位年輕時的好友,在一個叫金川還是金昌的地方工作,死後整整六年家裡人才知道). & 東北人民為國家作出了這樣的貢獻,可是得到的是什麼?別的不說,"陳三兩",想來大家都還記得吧?全國最大的工業基地,作出了無數貢獻的人們,每人每年只有三兩油吃!難道是東北不產豆油嗎? 不是,東北的大豆產量佔全國的44-57%(1962-1977年).難道是全國人民都只吃三兩油嗎?不是,北京市的人均配比是東北的6.67倍,可是它半兩油都不產!年輕的人們如果有興趣,可以問問任何一個年齡在四十歲以上的人,那究竟是怎樣的一段不堪回首的日子.筆者外祖母的一個學生在溝幫子機務段負一點責任,現在回想起來滿肚子的氣:三年自然災害期間,東北的情況也不大好,但還可以勉強維持,因為有吉林和黑龍江兩地的大糧倉. 但是上邊連續的指令,調配口糧,飼料糧入關,目標河北,山東,河南,安徽,湖北.調走的那是什麼?那是人命啊!要不是東北的自然基礎好,大自然賦予的糧食多的話,這等釜里抽糧的作法保不齊也會在東北發生人間慘局.今天有人發貼說東北在三年自然災害期間死人較少是因為周總理從蘇聯那裡弄來了糧食,簡直是一派胡言!事實上,這樣的無償調配不僅滋長了懶惰和依賴,更重要的是它鼓勵了奸詐和詭辯! 今天,那麼多的人上網罵東北人的不是,他們可曾記得,他們的父輩,祖父輩是靠那一口東北大米活下來的?為什麼如此的忘恩負義!今天四十歲以上的人們應該還記得七十年代東北人到北京搶購的情景吧,"豬肉甚至整扇整扇地往回扛!",這裡面有一個問題,為什麼東北的工業產品可以無償地調配給關內,而關內的農副產品卻不能無償地調配給東北呢,而是要東北人民千里迢迢進京去買?這其中是否就有資本外流一類的什麼問題呢

如果說八十年代之前,東北人民只是"小苦"的話,那麼改革開放之後,東北人民便是"獨享"這份苦果了.改革開放,鄧主席在南海邊畫了幾個圈搞窗口,搞實驗田,當然是有風險的,這就需要由上繳財政的大戶來分擔,這其中東北又是主力軍.八十年代初期,遼寧,吉林,黑龍江,上海每年的本級財政支出都是財政收入的三到六倍。這里筆者要澄清一個事實,一直有人聲稱,並有人相信,八十年代上海為國家上繳了最多的稅收,這其實是錯誤的,真正的第一是遼寧省.問題就在於上海是作為一個整體為國家交稅的,而遼寧省內還分出去了幾個所謂的計劃單列單位:沈陽市,大連市,鞍鋼,遼河油田...最為典型的是一九八八年,全國上繳稅利的前十名中,竟有四個來自遼寧省:遼寧,沈陽,鞍鋼,大連.此外在鞍鋼之前是大慶油田,東北一共佔了五個!佔全國人口總數不到十分之一的東北三省,是不是有些出血過度了呢?! 其實,按比例上繳稅金未嘗不可,但是問題就在於它的不公平,這時的廣東,其國民生產總值已經達到了遼寧的 70%,可是上繳稅金之少,卻只能用"駭人聽聞"來形容了.同樣的情況發生的福建和浙江(這里必須提及,江蘇在東南地區是個例外,它經濟一直不錯,而且很少搞雞毛蒜皮的小動作). 這時候的東北已經顯出發展後勁的不足,表現在:工業設備老化,技術落後,企業留利過少,自我發展資金短缺(當然,這些都是相對於全國而言的)。!.

為了完成每年沉重的上繳任務,東北工業基礎錯過了八十年代後期工業領域升級換代的良機!這難道是無意中形成的嗎?錯!上層搞經濟的人心知肚明.舉個例子.鞍鋼是鋼鐵行業的老大,每年上繳的利稅是武鋼的3.5倍,首鋼的6 .5倍,可是它每年的留利只有三千多萬元,在冶金工業部十大鋼廠中名列第七,僅比酒鋼,水鋼高一點點,連首鋼的一個零頭都不夠!用鞍鋼計劃處的人的話講,每天的流動資金的最低線都不夠!"。這些都是不可更改的事實,如果讀者有興趣的話, 可以參考那幾年冶金工業部出的年鑒,你就會明白什麼叫不公平,什麼叫壓榨!九十年代初期,鞍鋼最困難的時候,連買煤的錢都是全體職工捐來的,可是國家的上繳任務卻未見絲毫的松動.同時的首鋼確實利稅全退,國家貸款多得擋不住,又是建大高爐又是買大鐵礦,真是風光無限!更多的例子發生在沈陽的鐵西區,這里就不再重復了.如果讀者有興趣的話,可以參考86-89年出版的遼寧經濟信息報,那裡的東西更全面,相信會更有說服力

鄧主席在九十年代初的南巡後,說過一句話:改革開放把上海落下了,現在是該大發展了.這時陳雲的勢力已衰,對上海的控制已經不行了,上海得到了各種各樣,也許連它自己都不敢想 的優惠政策,如出欄的猛虎一般,大發展了. 而這時,用經濟界的一句共識來形容"東北,仍然是計劃經濟束縛下的籠中之虎".也就是在這幾年,遼寧的工業產值先後被江蘇,廣東,山東超過(接下去是浙江,甚至河北,河南!).不難看出,中央的經濟政策何等見效!共和國的工業長子就這樣被無情地廢掉了! 此時的中國,第一次出現了"東北現象"這個名詞,關於這個詞的理解,筆者清楚地記得一九九二年十二月的某期參考消息的第四版右上角,一位讀賣新聞的記者講的一句話"中央政府對滿洲的政策是歧視性的". 這句話筆者半個字也沒記錯,同時他也 半個字沒說錯.對於一個經濟日益衰落的地區課以重稅,並設法堵塞它左沖右突的道路,居心何在?良心何在?二零零一年的統計分析顯示,全中國社會發展水平排行中,遼寧省排名第四,在所有省區中名列第一,吉林,黑龍江也都在前十之列。但是,這樣的發展水平卻不能給我們帶來收入上的實惠,廣東,福建,浙江,甚至河北,湖北這樣的落後地區的收入都排名我們之前,為什麼? 如果說粵,閩,浙,蘇是第一批起飛的地區的話,京,滬,桂則是第二批了.那麼,東北能否成為第三批呢?答案是否定的,因為中央政府的目光已經投向了西部,重慶,四川,甘肅,新疆...東北有一次被扔進了歷史的垃圾堆.這一次,也許就是致命的

但是,這正是某些人希望看到的,有興趣的讀者可以翻開"第十一個五年計劃",其中關於地區經濟布局的部分,上面已經給東北地區經濟發展的未來定了性:...完整的原材料基地,確定大農業的發展方向!看看,用心何其惡毒,決口不談一個"工"字.把一個工業區"發展 "為一個農業區也許就是這個"綱要"的指導思想。

由此,我想到了當年英國殖民者對印度發展的指導思想:非工業化.對的,非工業化!!!套用當年德國人的話說"我們(東北人)將永遠為他們(南方人)生產煤,原油,提供木材,大豆,糧食,並世世代代作他們的奴隸! 德國人民是幸福 的,有鐵血的宰相,有自由發展的契機,頸上也沒有沉重的枷鎖,而的東北人民呢? 今天,我的朋友們,當你為了二,三百元的工資辛苦工作,當你年邁的父親省掉了晚餐上那一杯酒,你白發蒼蒼的母親不得不在寒冷的雪夜步行回家,你的兄弟們冰天雪地里為了掙一點小錢困苦掙扎,你的兒女在沒有暖氣的室內凍得瑟瑟發抖,你的好友為錢去拚命,你心愛的球隊不得不賣藝他鄉,受盡欺辱.甚至你的親人姐妹淪為娼妓的時候——你,一個東北人,有沒有想一想,這究竟是為什麼?

7. 比亞迪唐更換電池需要多少錢,值得購買嗎

我有兩個答案,一個是86000,一個是免費,你願意相信哪個?

之前聊新能源車的問題,我說:「一入插混深似海,從此燃油是路人」。我本人是唐一代車主,也很願意分享一些關於新能源的駕駛技巧,從實際使用的角度出發,大談唐如何如何香,結果評論區不下一百人跟我呵呵——


安全性其實中級SUV就沒有太差的。碰撞測試是一方面,車身重量是另外一方面,真實碰撞肯定是小車吃虧。我們一代唐車友群里,有一個哥們高速迎面撞大貨,車上三個人最重的輕傷,骨盆骨裂,一周出院了。

可以這么說,30萬價位綜合實力,唐DM是最強的,沒有之一。

8. 一噸石油賣多少錢

每桶石油約為 68.58 美元。一噸大約是7桶。如果油輕(稀),一噸大約是7.2桶或7.3桶。 68.5 * 7 = 480.06 美元。人民幣 3299.3084 元。
【拓展資料】
石油價格影響因素:
1、OPEC影響
目前,世界石油市場的供應商主要包括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和非OPEC國家。 1970年代以來的幾次石油危機促使西方石油消費國調整能源消費結構,建立戰略石油儲備。同時,大力發展節能技術,開發替代能源,削弱了石油需求增長勢頭,降低了對OPEC石油的依賴。
2、石油儲量
石油生產必須基於石油儲量。幾十年來,世界石油資源探明儲量不斷增加。可以預見,至少在未來10年內,全球不會出現石油供應短缺的情況。但由於石油資源的不可再生性,國際能源署(IEA)預測,世界石油產量將在2015年前見頂,全球石油供應將逐步進入下降階段。
油價與全球宏觀經濟狀況密切相關,因此油價是一個關鍵價格。有經濟學家表示,高油價對全球經濟增長產生負面影響。雖然普遍認為高油價是經濟增長造成的,但這表明兩者的關系非常不穩定。
石油危機期間,OPEC以石油為武器反擊西方國家,導致石油危機,成為西方國家經濟陷入滯脹的導火索。冷戰結束後,全球化時代到來。石油恢復了其商品性質。總之,在和平與發展的環境下,石油的政治屬性被弱化,經濟屬性成為常態,金融屬性成為常態,屬性越來越明顯,油價波動成為常態。金融現象。需要注意的是,我們通常聽到的「油價」一般是紐約和倫敦期貨市場的實時價格,而用於後期統計和研究的油價一般是現貨市場的交易價格。
亞洲市場將成為產油國競爭的焦點。亞洲石油需求仍將快速增長。中國作為世界石油需求增長的重要力量,將在全球需求格局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9. 東北為什麼要限電

9月27號東北地區禁行限電這一則消息迅速走紅網路,很多東北地區的人在沒有提前接到停電通知的情況下,突然被迫中途停電,給生活帶來很大麻煩。

自己上網瀏覽了一下,這件事情給人們帶來的影響,有很多人對於國家限電表示同意,但是突然停電根本沒有準備的時間,讓人非常反感。

我個人認為這方面有關部門准備不充分,如果能提前貼出通知到居民進行限電時間,這樣也會有一定的准備時間,對普通人而言,生活也不至於會被打亂。

10. 原油價格多少錢一噸

原油的常用衡量單位是「桶」,一桶是159公斤,因為各地出產的原油的比重不同,所以一桶原油的重量也不盡相同,一噸原油一般在7桶到8桶之間,按世界原油平均比重計,一噸等於7.35桶。
目前國際原油價格是每桶50+美元,按當前美元匯率1美元等於6.2人民幣,這樣算下來,每噸原油價格約3100+元。

(10)南方用多少錢買東北石油能源擴展閱讀:
國際原油市場定價,都是以世界各主要產油區的標准油為基準。比如在紐約期交所,其原油期貨就是以美國西得克薩斯出產的「中間基原油(WTI)」為基準油,所有在美國生產或銷往美國的原油,在計價時都以輕質低硫的WTI作為基準油。因為美國這個超級原油買家的實力,加上紐約期交所本身的影響力,以WTI為基準油的原油期貨交易,就成為全球商品期貨品種中成交量的龍頭。通常來看, 該原油期貨具有良好的流動性及很高的價格透明度,是世界原油市場上的三大基準價格之一,公眾和媒體平時談到油價突破多少美元時,主要就是指這一價格。然而,世界原油三分之二以上的交易量,卻不是以WTI、而是以同樣輕質低硫的北海布倫特(Brent)原油為基準油作價。1988年6月23日,倫敦國際石油交易所(IPE)推出布倫特原油期貨,包括西北歐、北海、地中海、非洲以及葉門等國家和地區,均以此為基準,由於這一期貨合約滿足了石油工業的需求,被認為是「高度靈活的規避風險及進行交易的工具」,也躋身於國際原油價格的三大基準。倫敦因此成為三大國際原油期貨交易中心之一。布倫特原油期貨及現貨市場所構成的布倫特原油定價體系,最多時竟涵蓋了世界原油交易量的80%,即使在紐約原油價格日益重要的今天,全球仍有約65%的原油交易量,是以北海布倫特原油為基準油作價。噸和桶之間的換算關系是:1噸(原油)=7.33桶(原油),也就是一桶大約為136公斤多一點。盡管噸和桶之間有固定的換算關系,但由於噸是質量單位,桶是體積單位,而原油的密度變化范圍又比較大,因此,在原油交易中,如果按不同的單位計算,會有不同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