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石油礦藏 » 為什麼石油用量少了價格卻上漲
擴展閱讀
新大洲成本多少 2025-07-29 19:22:26
建造大樓需要多少資源 2025-07-29 19:17:24

為什麼石油用量少了價格卻上漲

發布時間: 2022-06-12 10:40:49

『壹』 為什麼石油漲價

石油漲價是不可避免的,因為石油是不可再生能源,也屬於緊缺能源,用一點少一點。再說目前石油消耗量很大,開採石油難度越來也越大了,成本越來越高。很多技術研究的投入很大,地下枯竭厲害,所以,石油漲價不可避免。
而且,全球市場的原油價格漲了,咱們進口進來的成本上升,那麼汽車價格也就因為原材料的價格上漲而上升。汽油的原材料是原油,而我們國家雖然也開采原油但還不太夠,每年需要從國外進口大量原油,故價格受到國際原油價格漲跌的影響。其實世界上的大部分國家在發展過程中均需要大量原油,而本國的生產量遠遠不足,有些國家甚至根本沒有原油,完全依賴進口。因此,除了美國、俄羅斯以及中東、南美幾個少數原油充足的國家外,包括中國在內均是原油需求方。
國際油價不是一個全球統一的定價,而是原油市場的期貨交易價格,目前主要以美國西得克薩斯輕質低硫原油(WTI),北大西洋北海布倫特基準原油(Brent),以及中東地區的迪拜原油(Du)作為主要參考。供求、政治、外交、匯率都會影響國際油價的波動,而我國是世界石油進口和消費大國,同時也是石油生產大國,油價過高會加大行業和消費者的負擔;油價過低不利於資源節約使用、空氣治理、能源安全保障等。
國內油價有著一套成熟的定價機制,調價周期為10個工作日,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將根據國際市場原油價格對國內的成品油價格進行調整。
按照我國的《石油價格管理辦法》第6條規定:國內的成品油價調整設置上下限:當國際市場原油價格低於每桶40美元(含)時,按原油價格每桶40美元、正常加工利潤率計算成品油價格。當國家油價高於每桶130 美元(含)時,按照兼顧生產者、消費者利益,保持國民經濟平穩運行的原則,採取適當財稅政策保證成品油生產和供應,汽、柴油價格原則上不提或少提。而在40-130美元之間,則按照國際原油的變動價格來調整。

『貳』 為什麼原油價格上漲這么快

周四,歐佩克+(歐佩克與非歐佩克產油國)宣布將石油減產協議延長至4月底。聽到減產的消息,不僅國際油價先漲為敬,而且高盛甚至給出了三季度油價突破80美元/桶的預判。

還記得大約一年前,國際油價一夜暴「負」,鬧出了中行原油寶的大烏龍。也就不到一年時間,國際油價的天怎麼說變就變?

原油不僅是大宗商品之王,也是股市裡的重要題材。本文將從聚焦3個維度,來探討油價V型反轉背後的機會:
前因後果對策

一. 前因

石油在需求端,與國際經濟形勢密切相關。因此,當一年前疫情席捲全球、股市暴跌之時,在悲觀的經濟預期下,石油的需求自然是萎靡不振。

而在供給端,世界上主要的石油出口國不到20個。如果這些國家能夠步調一致,從理論上是可以隨心所欲的控制油價的。而為了達成這一目的,富得流油的沙特做起了帶頭大哥,帶領各產油國成立了意在通過限產來漲價的歐佩克。(在經濟學概念中,像歐佩克這樣的組織被稱為卡特爾)

數字人民幣系列之三:王座下的陰謀(3/6)
菠菜的視頻
· 1699 播放

盡管看起來能在原油市場呼風喚雨,但實際上歐佩克面前要面對3座大山:

1.歐佩克成員國內部的矛盾

只有當歐佩克所有成員國都認真履行減產協議,國際油價才能出在高位。但問題是,減產也意味著有價無市,所謂的高油價只不過是直面富貴罷了。所以,站在博弈的角度,每個成員國都有動機在他國減產之時,自己偷偷增產,趕緊把直面富貴落袋為安——可是如果所有成員都這么想,所謂的減產協議就只不過是一紙空文。

另外,作為產油主力的中東國家雖然都有著相同的信仰,講著同樣的語言,但是彼此之間卻是誰也不服誰。且不說沙特、伊朗分別拉起了遜尼、什葉兩大山頭,甚至沙特都無法擺平自己陣營里的小弟。比如卡達早就看不慣沙特,於是在2019年初退出了歐佩克。

2.歐佩克與非歐佩克產油國的矛盾

非歐佩克產油國,以前主要是俄羅斯。

盡管俄羅斯已從世界霸主墮落成一個靠出賣資源過活的二流國家,但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地大物博,且還武力值爆表,俄羅斯仍然是歐美重點提防的對象。

所俄羅斯並不怕沙特來硬的,畢竟後者只不過是一個表面鍍金的封建國家。俄羅斯不是歐佩克成員國,也就沒有義務遵守減產協定,所以,歐佩克減產讓油價上漲,俄羅斯反而佔了便宜。

更要命的是,現在不僅是沙特和俄羅斯劃江而治的問題了,而是沙特、俄羅斯、美國三足鼎立的局面。

3.頁岩油的沖擊

頁岩油可以簡單理解為品位不高的原油(此處不是學術很嚴謹,需要有油頁岩資源)。然而,技術進步和油價上漲,會讓曾經沒有開采價值的資源,變得有利可圖。

實際上,美國自身的石油資源並不少,近在咫尺的墨西哥灣里,就有不少大油田。後來,頁岩油又極大的增加了石油的供給,再加上美國製造業外流,導致石油需求的下降——美國從石油進口國變成了出口國。

頁岩油動了傳統產油國的乳酪,沙特和俄羅斯早就對頁岩油不爽了。不過,頁岩油在成本上是處於劣勢的。頁岩油根據開采條件不同,其成本大致在每桶30美元至50美元,要比沙特、俄羅斯的採油成本高出不少。

於是,大約在去年這個時候,沙特拿出殺敵一千自損八百的覺悟,大量增產,並以跳樓價甩賣原油,意在擠垮美國的頁岩油。結果這招真的奏效了,去年二季度,美國頁岩油鑽探的先鋒,切薩皮克能源公司市值暴跌超90%,申請破產保護,成了行業近5年來最大的破產事件。

二. 後果

沙特的目標初步達成,薩勒曼親王高調表示:「(美國頁岩油)鑽井的時代,已經永遠結束了。」

終於可以限產漲價了——信心爆棚的沙特,甚至同意俄羅斯小幅增產。但沙特可能高興得有點早,有兩個邏輯會在暗中侵蝕其自信的根基:

1. 隨著油價的進一步攀升,頁岩油可能卷土重來。畢竟只是山姆大叔那邊只是公司在財務上破產,但是技術還在,就算是破產後無法東山再起,接盤的公司仍然可以用頁岩油鑽井技術賺錢。盡管美國頁岩油井數量還沒恢復到疫情前的水平,但已經從2020年的低點開始回升;

2. 油價上漲無疑是在給光伏、風能等替代能源,以及新能源車送助攻。按照經濟學的規律,一種商品漲價,會刺激其替代品的需求上升。如果重回高油價時代,充滿電沒公里只要5分錢的「人民神車」五菱宏光mini EV不是更香嗎?

三. 對策

盡管歐佩克很努力地想控盤,但國際油價仍然呈現出明顯的周期性。

國際油價大漲,無疑直接利好「三桶油」——中國石油(601857)中國石化(600028)中海油(美股代碼CEO)。但是從股價長期走勢來看,尤其是中石油、中石化,沒有成長性也就算了,但是連周期股波段性交易機會都不給這就過分了,直接走走成一路陰跌的大熊股,說多了都是淚。

其實精於消費股的巴菲特,也買周期股。股神就曾在十幾年前在港股抄底中石油,爆賺了一筆。只不過,巴菲特持有了3年就開始清倉了,也就是說股神只是因為中石油超跌才參與,並不是看好長期前景。

但如果把眼光拓展到整個油氣板塊,甚至是傳統工業領域,實際上還是有一些機會可以關注的。

例如2020年7月,巴菲特旗下的伯克希爾哈撒韋,收購了一批天然氣管道公司,交易總額約100億美元。
圖片來源:澎湃新聞

在股神的啟發下,我們對於油價上漲的對策,可以關注以下2個投資邏輯:

1. 在碳中和的大題材下,化石能源中,碳排放量更低的天然氣,將因為需求激增而擴張產能。BP(英國石油公司)就曾在報告中預測,到2035年,天然氣在一次能源(能從自然界中直接利用)中的消費佔比將接近25%,僅次於石油。由於油氣的價格是正相關的,油價上漲也會帶動天然氣漲價;

2. 管道是天然氣運輸最重要的方式之一。目前我國正在大力加強天然氣管網建設,三桶油已經將管道資產剝離並轉移至管網公司。而且我國管網建設現在仍處於建設期,因此管道材料的供應商將迎來需求的改善。
更多內容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星空財富」(ID:xingkongcaifu1)

『叄』 石油價格上漲原因

當前國際石油價格上漲主要原因在於以下三點。

首先是導致國際石油價格上漲的自然氣候與政治氛圍。此次國際石油價格上漲與夏季風暴因素連接緊密,氣象和氣候預報引起的心理恐慌推進著石油價格的上漲。而且,地緣政治風險並沒有解除,產油國內部與外部的撞擊不斷出現,包括奈及利亞的罷工、伊朗的強硬態度,包括在金融角度對美元霸權形成的挑戰等,都不利於石油價格的穩定。此外,伊朗將美元在外匯儲備中的比例削減到大約20%,並表示未來將進一步減少美元儲備,以應對聯合國可能實施的制裁使得國際石油價格前景神秘莫測,國際石油價格前景不甚樂觀。

其次是導致國際石油價格上漲的投機因素。能源對沖基金中心的數據顯示,2006年有674億美元的資金投入到全球525隻能源和商品基金中,這數量比2007年年初時的300億美元整整超出一倍,能源基金的表現已經在13個月前就達到了高峰。

最後是導致國際石油價格上漲的美國戰略和金融策略。國際石油價格迅速變化有諸多原因造成,但最根本的在於美國霸權的特殊性與石油策略的主動性:其一是美元特殊地位的石油報價體系使得美國可以掌控價格變數,而國際環境、機構作用以及市場分布和份額狀況,也形成美國主導油價的局面。其二是美國戰略意識優先、美國經濟影響優勢以及美國金融機構產品充裕,使得國際石油市場形成了一種三足鼎立局面———即石油供求美國主局、石油期貨對沖基金主局以及石油生產OPEC和非OPEC主局。其中石油價格變動的主因在於美國的石油儲備與戰略變化。

『肆』 為什麼石油價格一直在上升

國際油價"漲"字當頭的主要原因是由於利比亞局勢的動盪,原油供給迅速重返市場的前景更加渺茫.西亞\北非其他產油國相繼出現政局動盪,加劇市場對未來中東地區原油供給可靠性的擔憂.紐約油價漲幅達26%,倫敦油價漲幅13%

『伍』 當前石油價格急劇上漲,主要原因是什麼

2003年以來,國際市場原油價格持續大幅度上漲。目前國內成品油價格大幅度低於國際市場價格,與原油價格嚴重倒掛,不利於調動煉油企業生產積極性、保障成品油市場供應和促進石油資源的節約,影響經濟的平穩運行。鑒於上述情況,國家發展改革委通知,將汽油和柴油出廠價格每噸分別提高300元和200元。應該說,近期世界石油價格平均水平是溫和上漲,並非暴漲。對於國際石油市場,石油價格不是一個簡單的概念,而是一個綜合的概念。全球共有200種以上的原油品種,由於品質、產地不同等因素,其價格也是不同的。
近期石油價格暴漲是石油市場發生結構性變化的結果。其原因:
第一,世界經濟復甦導致石油需求大幅度增長,輕質油品——石腦油、汽油、煤油、柴油需求大增。
第二,世界原油產量大幅度上升,但低硫輕質原油產量增長有限,主要來自高硫重質原油產量的增長。歐佩克(OPEC)及其他石油生產國近期增產的原油絕大部分是高硫重質原油。我們判斷國際原油未來的趨勢是,低硫輕質原油產量將裹足不前,而高硫重質原油的產量將大幅增長。
第三,過去十年,全球煉油工業投資不足導致目前加工能力短缺,尤其是二次加工能力嚴重不足。這些情況導致煉油廠對低硫輕質原油的需求急增,而對高硫重質原油的需求有限,造成低硫輕質原油和高硫重質原油的價格差距越來越大。這種結構性的變化導致全球對低硫輕質原油的需求猛增,促使其標桿原油系得克薩斯輕質原油的期貨價格暴漲。由於低硫輕質原油增產潛力有限及二次加工能力難以短期內提高,這種狀況將會持續數年。這種狀況導致世界煉油工業出現兩極分化的現象:能夠加工高硫重質原油的煉油廠利潤會大幅上升,而二次加工能力不足的煉油廠將會出現嚴重的虧損。這種情況將會促使全球范圍加大在煉油工業上的投資,尤其是在擴大二次加工能力上 。
第四,歐佩克寡頭壟斷。歐佩克有11個成員國,其石油儲量佔全球總儲量的78%,產量佔全球總產量的40%,出口量佔世界總交易量的55%,因此,長期以來歐佩克對世界石油市場一直發揮著巨大影響作用。近幾年來,雖然俄羅斯和一些非洲國家石油產量和出口量大幅增長,但這些國家石油出口量相對較小,也沒有形成有效的組織體系來與歐佩克抗衡。歐佩克在飽嘗1998年國際市場油價暴跌之苦後,面對當前全球石油市場的大好形勢,必然要加強對石油供應的控制權以獲取最大利益。從去年伊拉克戰爭結束後,歐佩克先後三次宣布減產,以防止石油價格出現大幅下跌的局面,而這幾次宣布減產都使國際市場油價出現大幅回升,2月10日宣布的減產消息更使油價漲到了近年來的最高水平。
第五,世界經濟增長對石油依賴性過大,使石油需求彈性減小。目前全球經濟增長速度加快,促進了石油產品市場需要強勁增長,尤其是以中國為代表的發展中國家石油消費量迅速增加,使經濟增長對石油需求的依賴性增大。石油第一消費大國美國去年經濟也開始復甦,石油消費量迅速增加,並導致其庫存水平不斷下降,一季度其商業原油庫存降到20多年來的新低點,目前美國原油庫存比五年平均數低2000多萬桶,低於美國石油理事會認定的2.7億桶的"最低庫存運作點"。全球石油需求的大幅增長使需求彈性減弱,因此當油價大幅上漲時,石油需求量並沒有明顯回落。
第六,主要產油地區政治局勢不穩定。伊拉克石油儲量僅次於沙特,居世界第二位。去年伊拉克戰爭結束後,國際石油市場人士普遍認為,伊拉克會迅速恢復生產並增加出口,從而對全球石油市場產生巨大沖擊。但到目前為止,伊拉克石油生產與出口設施仍然經常遭到武裝分子的破壞,其石油出口量距戰前的每天200萬桶還有很大差距,而國際市場也沒有出現因伊拉克恢復出口而導致油價大幅下滑的局面。委內瑞拉是歐佩克第五大產油國,每天向美國出口170萬桶石油,佔美石油進口總量的15%。由於委內瑞拉政局動盪,委美關系持續惡化,委內瑞拉總統查韋斯一再警告美國不要干涉其內政,否則將切斷對美國的石油出口。查韋斯的表態顯然助長了油價的上揚。另外,3月11日的西班牙爆炸事件和3月22日的以軍暗殺亞辛事件使中東局勢更加緊張,為油價上漲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世界石油價格水平上升,是石油價值回歸的體現。由於石油是不可再生能源,隨著人類對其消費的不斷增長,石油資源的供給趨勢是越來越少。因此,其價值將越來越高。盡管勘探和開采技術進一步提高,將會使我們發現更多的新油源供開采。但是開采難度的增加將會使開采成本增高,進而會促使原油價格升高。例如北美地區原油的平均開采成本從1999年的5美元/桶上升到了11美元/桶,歐洲則從11美元上升到18美元。雖然全球已探明石油儲量巨大,但新油田的開采成本將會比10年前提高100%。因此,除非世界經濟衰退或革命性地發現新的替代能源,石油價格上升的趨勢很難改變。考慮到輕質原油將持續供不應求,及冬季用油高峰即將來臨,得克薩斯輕質原油將會居高不下,異常的寒冷天氣及煉油廠發生停產事故等因素都可能會刺激其價格沖上60美元/桶。依據有關權威的研究,全球油氣資源可供消費170年,在將來相當一段時間內,不會面臨石油供應短缺,但消費者需要付出更高的價格,這是難以改變的發展趨勢 。

『陸』 為什麼國際油價一直下跌,中國的石油價格一直上漲

由於國內油價調整與國際油價調整的時間差,油價調整存在滯後現象。國內油價根據22個工作日內布倫特、迪拜和辛塔原油在國際市場的平均價格進行調整。如果這三個地方的原油平均價格上漲超過4%,可以考慮向上調整。如果下降超過4%,可以考慮向下調整,導致不同步調整。

汽車尾氣是近年來中國霧霾天氣等空氣污染的重要原因。純化石能源消耗幾乎無法避免空氣污染。然而,新能源汽車的成本不可能在短時間內降低到接近汽油汽車的水平。為了進一步鼓勵新能源汽車的使用,減少空氣污染,將通過提高汽油價格形成汽油車和新能源汽車之間的巨大差價,為推動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創造良好的環境。

『柒』 石油為啥上漲

因為國內石油的來源越來越少了,生產的石油供不應求,所以要從國外引進,成本相當高,價格自然也就升高了

『捌』 油價18號又上漲了,是什麼原因導致油價持續上漲呢

自從工業革命以來,石油等資源對於人類的發展都存在有很大的意義,很多國家之間發生戰爭,也是為了不斷的爭奪石油,而最近石油價格又上升了,那麼問題來了,油價18號又上漲了,是什麼原因導致油價持續上漲呢?其實就這個問題而言,石油價格上升的原因,無外乎就是現存資源越來越少。

而且在七八十年以前,人們就已經開始使用了煤炭等能源,但由於煤炭帶來的危害也比較大,所以現在對於煤炭的使用越來越少,但是石油同樣也存在有一定的危害,但是由於這兩者所產生的熱能,以及能夠利用到的能量不同,所以人們對於石油的用量就比較多,所以對石油的需求量就上升,從而就引起了石油價格上升。

『玖』 加滿一箱油多花11元,成品油價格上升的根本原因是什麼

加滿一箱油多花11元,成品油價格上升的根本原因是沙特石油減產導致油價上升,美國,歐洲等國家遇到極端天氣石油停止開發,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經濟復甦導致石油用量加大導致石油價格上升。

隨著社會不斷發展,我們對石油的依賴越來越重要,稍微的變化都會帶動石油價格出現波動。加滿一箱油多花11元,成品油價格上升的根本原因還是需求增加,供給減少,沙特宣布減少石油供給這直接導致了石油價格的上升,同時歐美和美國遇到了極端天氣,導致石油開發暫時停止,同時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經濟不斷復甦對於石油的需求也在不斷增加,這都是導致成品油價格上升的原因。

三、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經濟復甦石油需求加大。

春節之後,全球疫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這為經濟復甦提供了非常好的條件,經濟復甦的同時,對於石油的需求也會不斷加大,石油本來供給就變少了,這個時候需求還在增加,那麼成品油價也只有上漲。

『拾』 石油價格上漲原因分析

今年以來油氣價格上漲主要原因 原油價格上漲主要因素: 1、上游資本開支減少,傳統油氣田的自然衰減。 2、OPEC+對於油價的控制力度增強,通過產量調節來控制油價。 3、美國頁岩的資本開支克制,利潤好轉,用以降低資產負債率。

歐佩克+持續減產

2020年春季,在油價暴跌的背景下,歐佩克+採取了干預措施,通過削減產量來支撐市場。雖然在當前油價已大幅反彈的背景下,市場人士預期歐佩克將就取消部分減產舉措達成協議。但在2021年3月4日召開的會議上,歐佩克+同意多數成員將減產延長至4月,允許部分成員小幅增產,其中俄羅斯獲准在4月增產13萬桶/日,哈薩克獲准增產2萬桶/日,以滿足它們的國內需求。

歐佩克+將減產協議順延至4月的舉動使商家感到意外,因為此前部分商家預計,歐佩克+可能放鬆減產措施。此外,歐佩克「領頭羊」沙特表示,將延長100萬桶/日的自願額外減產。受此消息影響,國際油價再次大幅上漲,3月5日紐約商品交易所4月交割的WTI原油期貨結算價上漲2.26美元,至每桶66.09美元,漲幅為3.5%,是2019年4月以來近月合約的最高結算價;倫敦洲際交易所(ICE)5月交割的布倫特原油期貨結算價上漲2.62美元,至每桶69.36美元,漲幅為3.9%,是2019年5月以來的最高水平。

投資者退居其次

交易員和分析師表示,到目前為止,支撐油價上漲的主要因素是供需關系,而不是投機交易。目前基金經理在WTI原油期貨和期權合約中持有的看漲頭寸和看跌頭寸之比低於2018年油價上漲時的水平。這表明,投資者並沒有主導市場。

但如果基金經理湧入石油市場,押注經濟活動將重啟,這種情況可能改變。

供應缺口大幅增加

受歐佩克+和其他產油國的減產影響,疫情開始時激增的石油庫存已出現萎縮。由於擔心新一輪封鎖舉措會破壞市場再平衡的努力,沙特2021年1月宣布額外減產。

分析師稱,得克薩斯州2021年2月出現的極寒天氣曾一度使美國失去近一半的原油產量,這也將有助於消耗全球原油供應。

摩根士丹利策略師馬基恩·拉茨表示,目前全球石油日需求量超過日產量280萬桶/日。今年一季度石油市場的供應缺口或將是2000年以來最大的。

高盛大宗商品研究主管傑弗里·柯里表示,「石油市場正處於供應短缺狀態,這正是庫存大幅下降的原因。同時,由於3月7日沙特石油設施遇襲導致國際油價短暫站上70美元/桶,預計布倫特原油價格三季度會達到每桶80美元。

市場搶購現貨原油

對原油產量和需求進行實時衡量很難,但不同日期交付的油價之間的關系表明,買家正在爭搶原油。交易商願意支付較高溢價來持有原油現貨,而不是一年後才獲得原油,這與去年春季時現貨原油價格下挫、與期貨價格相比有大幅折扣的情況截然不同。

石油交易商托克集團首席經濟學家薩阿德·拉希姆表示,「這表明市場極度渴望獲得原油,以至於需要動用原油庫存。雖然原油市場還未完全恢復,但絕對正在復甦」。

需求在恢復

中國和印度的石油需求已恢復,美國和歐洲的石油需求也在好轉。據美國能源信息署(EIA)估計,2021年1月美國人日均消耗1860萬桶汽油和其他燃料。這與去年4月的消耗水平相比增加了26%,不過與去年1月的消耗水平相比仍低了7%。

預測油價進一步上漲是基於新冠疫苗接種工作的有序進行和財政刺激措施將使美國和歐洲的經濟活動重新活躍起來的假設。拉希姆表示,「復活節之後,人們將開始旅行並恢復出行」。

挪威能源咨詢公司Rystad負責石油市場的副總裁保拉對全球石油需求的預期則更謹慎。根據公路和航空流量等數據,她預計,原油需求要到2022年底才可能恢復到疫情前的水平。

頁岩油供應出現問題

產油國每日閑置數百萬桶原油產能,這就引發了一個問題:如果產油國重啟這些產能,油價能否承壓?分析師預計,今年歐佩克+會逐步增加產量。

但交易員和分析師表示,短期內美國石油產量無法恢復到疫情前約1300萬桶/日的水平。在股東和債權人要求優先考慮現金流的壓力下,面對油價上漲,石油公司並未急於增產。在美國頁岩油產業這種「新紀律」的約束下,鑽機數量尚未達到維持每日生產1100萬桶石油所需的水平,更不用說恢復到疫情前的水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