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石油對人體是否有輻射
原油有輕微的輻射.不過對人體無影響.
伊拉克主要是當初美國人的貧鈾彈搞得輻射在一些地方超標.不過不長呆,應該問題不大.
㈡ 石油對身體有害嗎
石油所含的苯和甲苯等有毒化合物進入了食物鏈,從低等的藻類、到高等哺乳動物,無一能倖免。成批海鳥被困在油污中,它們的羽毛,一旦沾上油污,就可能中毒或死亡。此外油污將沾粘在其毛皮上,使其無法承受本身的重量,因而溺斃。已被油污污染的海豹,一次又一次躍出水面,試圖把皮毛上的油污甩掉,但最後終於精疲力竭,掙扎著沉入海底。海象和鯨等大型海洋動物,也面臨同樣厄運。此外潛在的損害更進一步擴展到事件發生地的生態系統中,存活下來的生物在受到沖擊後的數年中,受毒物的影響也將遺傳至數種生物的後代。
石油產品所含有的石油氣、苯和芳香烴、硫化氫都具有一定的毒性,當達到人體中毒極限,被人體所吸入後,將會導致人員中毒。①石油氣體對人的危害:石油氣體在不存在苯和硫化氫的情況下,導致人員中毒的臨界值(TLV)在300×10—6,相當於可燃下限(LFL)的2%,具體現象見表6—3。②硫化氫對人的危害:硫化氫的中毒臨界值(TLV)為10×10—6,超過此臨界值濃度的氣體對人員產生的反應見表6—4。③苯和其他芳香烴的危害:芳香烴包括苯、甲苯和二甲苯,芳香烴的中毒臨界值一般小於其他石油烴類物質的中毒臨界值,尤其是苯,其中毒臨界值為10×10—6。吸入較高濃度苯氣的人員臨床表現為血液和骨髓發生病變。④惰性氣體中有毒氣體:向儲油裝置中充加惰性氣體是防火防爆的有效手段,但在惰性氣體中含有大量的有害物質,一旦被人體所吸入將會造成嚴重危害。其有害物質如下。氧化氮:一氧化氮為無色氣體,中毒臨界值為25×10—6。二氧化氮的中毒臨界值為3×10—6。二氧化硫:在惰性氣體中二氧化硫的含量為2×10—6~50×10—6,二氧化硫對人的眼睛、鼻、喉等器官有刺激作用,使人感到呼吸困難。一氧化碳:當燃燒不完全和燃燒緩慢時會產生200×10—6以上的一氧化碳,一氧化碳為無色無味,中毒臨界值為50×10—6,其中毒機理為阻止血液吸收氧氣,引起化學性窒息
㈢ 汽油對人的危害大嗎
汽油的英文名為Gasoline(美)/Petrol(英),外觀為透明液體,可燃,餾程為30℃至220℃,主要成分為C5~C12脂肪烴和環烷烴類,以及一定量芳香烴,汽油具有較高的辛烷值(抗爆震燃燒性能),並按辛烷值的高低分為89號、90號、92號、93號、95號、97號、98號等牌號,2012年1月起,汽油牌號90號、93號、97號修改為89號、92號、95號。汽油由石油煉製得到的直餾汽油組分、催化裂化汽油組分、催化重整汽油組分等不同汽油組分經精製後與高辛烷值組分經調和製得,主要用作汽車點燃式內燃機的燃料。
2017年10月27日,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症研究機構公布的致癌物清單初步整理參考,發動機尾氣,汽油在2B類致癌物清單中。
①汽油為麻醉性有毒物質,對中樞神經系統有麻醉作用。輕度中毒症狀有共濟失調、頭暈、惡心嘔吐等。[6]
②重度中毒則為吸入高濃度汽油蒸氣後,表現為中毒性腦病,少數可產生腦水腫,出現頸項強直、面色潮紅、脈搏波動和呼吸淺快;吸入極高濃度汽油後可引起突然意識傷失,反射性呼吸停止而死亡。[6]
③平時注意駕駛室底部密封以減少發動機的汽油向駕駛室擴散外,還應注意行車時多打開專車窗,通風換氣,降低駕駛室內的汽油濃度。[6]
④汽油對皮膚有去脂作用,司機在修理汽車時,經常接觸汽油,很容易引起皮膚乾燥皸裂、角化和慢性皮炎;用嘴吸汽油又容易引起急性肺炎。因此,司機在接觸汽油後,應及時將接觸部位清洗干凈,以便減少汽油對皮膚的損害,更要杜屬絕用嘴吸汽油的不良習慣。
㈣ 經常接觸石油,對人體有什麼危害
習慣上把未經加工處理的石油稱為原油。一種黑褐色並帶有綠色熒光,具有特殊氣味的粘稠性油狀液體。是烷烴、環烷烴、 芳香烴和烯烴等多種液態烴的混合物。
主要成分是碳和氫兩種元素,分別佔83~87%和 11~14%;還有少量的硫、氧、氮和微量的 磷、砷、鉀、鈉、鈣、鎂、鎳、鐵、釩等元素。比重0.78~0.97,分子量280~300,凝固點-50~24℃。原油經煉制加工可以獲得各種燃料油、溶劑油、潤滑油、潤滑脂、石 蠟、瀝青以及液化氣、芳烴等產品,為國民經濟各部門提供燃料、原料和化工產品。
因此,原油沒有放射性或輻射性。現在油輪運輸十分安全,在船的船員也沒有放射性或輻射性危險,甚至連聞原油的氣味的機會也很少。
㈤ 石油污染有什麼危害
石油及石油產品會嚴重污染人類賴以生存的土壤、水體以及空氣,並產生嚴重後果。
污染的海灘據統計,每年通過各種渠道泄入海洋的石油和石油產品,約佔全世界石油總產量的0.5%,傾注到海洋的石油量達200~1000萬噸,由於航運而排入海洋的石油污染物達160~200萬噸,其中1/3左右是油輪在海上發生事故導致石油泄漏造成的。我國海上各種溢油事故每年約發生500起,沿海地區海水含油量已超過國家規定的海水水質標准2~8倍,海洋石油污染十分嚴重。海洋石油污染危害是多方面的,如在水面形成油膜,阻礙了水體與大氣之間的氣體交換;油類黏附在魚類、藻類和浮游生物上,致使海洋生物死亡,並破壞海鳥生活環境,導致海鳥死亡和種群數量下降。同時海面的油膜也會阻礙大氣與海水的物質交換,影響海面對電磁輻射的吸收、傳遞和反射;兩極地區海域冰面上的油膜,能增加對太陽能的吸收而加速冰層的融化,使海平面上升,並影響全球氣候;海面及海水中的石油烴能溶解部分鹵化烴等污染物,降低界面間的物質遷移轉化率;破壞海濱風景區和海濱浴場。
隨著石油的大規模勘探、開采,石油化工業的發展及其產品的廣泛應用,石油及石油化工產品對於地下水的污染已成為不可忽視的問題。石油和石油化工產品,經常以非水相液體(NAPL)的形式污染土壤、含水層和地下水。當NAPL的密度大於水的密度時,污染物將穿過地表土壤及含水層到達隔水底板,即潛沒在地下水中,並沿隔水底板橫向擴展;當NAPL密度小於水的密度時,污染物的垂向移在地下水面受阻,而沿地下水面(主要在水的非飽和帶)橫向廣泛擴展。NAPL可被孔隙介質長期束縛,其可溶性成分還會逐漸擴散至地下水中,從而成為一種持久性的污染源。
㈥ 液化氣燒烤肉對人體有害嗎
液化氣本身有一種異味且有毒,烤肉時難免會殘留在肉上,且烤肉不安全,不建議用此法,用炭火、木材安全可靠,烤牌也都是用炭火。
㈦ 石油中的有毒物質對人體有什麼傷害
石油中所含的稠環芳香烴對生物體有劇毒,經過生物富集和食物鏈傳遞最終傳遞到人體內,對人有很強的致癌作用,等等。
輸油管線腐蝕滲漏污染土壤和地下水源,不僅造成土壤鹽鹼化、毒化,導致土壤破壞和廢毀,而且其有毒物能通過農作物尤其是地下水進入食物鏈系統,最終直接危害人類。
石油進入土壤後,會破壞土壤結構,分散土粒,使土壤的透水性降低。其富含的反應基能與無機氮、磷結合並限制硝化作用和脫磷酸作用,從而使土壤有效磷、氮的含量減少。特別是其中的多環芳烴,因有致癌、致變、致畸等活性和能通過食物鏈在動植物體內逐級富集,它在土壤中的累積更具危害。
(7)石油烴吃了對人體有什麼影響擴展閱讀
研究表明,石油的生成至少需要200萬年的時間,在現今已發現的油藏中,時間最老的達5億年之久。
但一些石油是在侏羅紀生成。在地球不斷演化的漫長歷史過程中,有一些「特殊」時期,如古生代和中生代,大量的植物和動物死亡後,構成其身體的有機物質不斷分解,與泥沙或碳酸質沉澱物等物質混合組成沉積層。
由於沉積物不斷地堆積加厚,導致溫度和壓力上升,隨著這種過程的不斷進行,沉積層變為沉積岩,進而形成沉積盆地,這就為石油的生成提供了基本的地質環境。
㈧ 石油毒性
你勉強看下吧。
由於苯的揮發性大,暴露於空氣中很容易擴散。人和動物吸入或皮膚接觸大量苯進入體內,會引起急性和慢性苯中毒。有研究報告表明,引起苯中毒的部分原因是由於在體內苯生成了苯酚。
苯對中樞神經系統產生麻痹作用,引起急性中毒。重者會出現頭痛、惡心、嘔吐、神志模糊、知覺喪失、昏迷、抽搐等,嚴重者會因為中樞系統麻痹而死亡。少量苯也能使人產生睡意、頭昏、心率加快、頭痛、顫抖、意識混亂、神志不清等現象。攝入含苯過多的食物會導致嘔吐、胃痛、頭昏、失眠、抽搐、心率加快等症狀,甚至死亡。吸入20000ppm的苯蒸氣5-10分鍾便會有致命危險。
長期接觸苯會對血液造成極大傷害,引起慢性中毒。引起神經衰弱綜合症。苯可以損害骨髓,使紅血球、白細胞、血小板數量減少,並使染色體畸變,從而導致白血病,甚至出現再生障礙性貧血。苯可以導致大量出血,從而抑制免疫系統的功用,使疾病有機可乘。有研究報告指出,苯在體內的潛伏期可長達12-15年。
婦女吸入過量苯後,會導致月經不調達數月,卵巢會縮小。對胎兒發育和對男性生殖力的影響尚未明了。孕期動物吸入苯後,會導致幼體的重量不足、骨骼延遲發育、骨髓損害。
對皮膚、粘膜有刺激作用。國際癌症研究中心(IARC)已經確認為致癌物。
汽油屬混合烴類,為脂肪烴、環烴和芳香烴3種烴的混合物。本品為無色或淡黃色液體,具有特殊氣味。汽油不僅作為汽車的主要燃料,也是工業用途很廣的溶劑和燃料。
毒性:經呼吸道、消化道吸收,皮膚吸收很少。
汽油是一種麻醉性毒物,能引起中樞神經系統功能障礙。
中毒表現:吸入高濃度汽油蒸汽後,出現頭痛、頭暈、四肢無力、惡心、嘔吐、視物模糊、步態不穩,眼瞼、舌、手指細微震顫、易激動等。嚴重者可迅速出現意識喪失、呼吸停止。吸入汽油可引起吸入性肺炎。汽油蒸氣對黏膜有刺激性,引起流淚、流涕、咳嗽、結膜充血等。口服者可出現口腔、胸骨後燒灼感,惡心、嘔吐、腹痛、腹瀉,嘔吐物或大便帶血。
緊急處理:皮膚接觸後要及時脫去污染的衣服,用肥皂水及清水沖洗。眼睛濺入要立即翻開上下眼瞼,用流動水沖洗20分鍾或用2%碳酸氫鈉溶液沖洗並敷硼酸眼膏。吸入中毒者要盡快脫離污染環境至空氣新鮮處。誤服者可口服活性炭100克或飲牛奶,不要催吐。出現中毒症狀者要及時到醫院就診。
預防:加強個人防護,避免長時間接觸。工作場所加強通風。 上世紀50年代廣泛建設的汽車加油站,不僅使世界各地加油站林立,也使地下儲油罐、輸油管彼彼皆是。據有關專家介紹,石油的基本成分是烷烴、芳香烴等碳氫化合物,具有這些烴類化合物的毒性。
趙章元指出,石油對環境的污染可分為兩個方面:一是油氣揮發污染大氣環境,表現為油氣揮發物與其它有害氣體被太陽紫外線照射後,發生物理化學反應,生成光化學煙霧,產生致癌物和溫室效應,破壞臭氧層等。二是地下油罐和輸油管線腐蝕滲漏污染土壤和地下水源,不僅造成土壤鹽鹼化、毒化,導致土壤破壞和廢毀,而且其有毒物能通過農作物尤其是地下水進入食物鏈系統,最終直接危害人類。
研究表明,汽油、柴油、煤油中的有毒有害物質對人的神經系統、泌尿系統、呼吸系統、循環系統、血液系統等都有危害。國外研究發現,生活在加油站或者汽車修理廠附近的孩子患急性白血病的風險要高出平均水平4倍,這些孩子得急性非淋巴細胞白血病的幾率比住在同一地區但不在加油站附近的孩子高7倍。
有關統計表明,全國每年新生兒出生缺陷高達80萬-120萬人;全國每年死於肝癌的患者超過11萬人,佔世界每年肝癌死亡患者的比例高達42.5%。環境生物學研究和國際科研成果表明,上述某些病態的發生,與環境中有毒物的增加量直接相關,尤其與加油站和垃圾填埋場等污染源的污染日益加重相關。國外一些發達國家,已把加油站與垃圾填埋場看成是地球上的兩顆"毒瘤"。
本報訊 10月15日於德國漢堡召開的國際石油污染大會上,歐盟要求對違法傾倒石油事件予以重罰。
歐盟環境理事吉利斯·文森特會上表示,歐盟委員會欲加強對其水域的保護,尤其是要謹防石油泄漏造成的污染災害。對油輪泄漏事故的責任方及有意在海里傾倒廢油的責任人要採取更為嚴厲的制裁手段。
這次會議由國際動物福利基金會與國際鳥類保護研究中心組織發起,旨在商討對付違法泄油事件的辦法,約有200名科學家與環境專家到會,一同討論石油泄漏對野生動植物的影響。
據悉,每年海上航運主幹道沿線都有好幾萬只鳥死亡,大多源於沿途船隻非法傾倒廢油入海。國際動物福利基金會的金·艾米莉指出,在加拿大紐芬蘭島,每年也有30萬只鳥死於廢油污染,應該對這些非法傾倒廢油者處以更多的罰款。
南美洲的東海岸、北海,以及歐洲與南非周圍的一些海域,也是石油傾倒的熱點區域。
㈨ 石油開采中對人體有毒害物質最多的是什麼
要開採石油,首先要找到哪兒蘊藏著石油。經過上百年的探索,人們創造出各種找油氣的方法,但絕大多數油氣是在沉積盆地中進行的,可以說,各種各樣的沉積盆地(如我國著名的塔里木盆地、准格爾盆地、柴達木盆地、松遼盆地、渤海灣盆地等)是找油、找氣的首選目的地。
在盆地內找油,首先要了解盆地的性質,從搞清盆地的基本情況入手,認識盆地的基底起伏、基底岩性、基底形成時代及發展歷史等,經過一系列的地址調查等,初步確定盆地的性質。第二步就要了解盆地內的情況,認識盆地的內部構造。石油地質家經過大量的研究,利用一切高技術的手段,確定可能的生油地層、儲油地層。第三步就要研究石油的地質特徵,確定含油氣的構造、層位,最後確定打鑽井的位置。經過地質勘探和開發人員的艱苦勞動和研究,確定了打井的位置、數量和深度,鑽井工人就要在定好的井位上鑽井。鑽井結束後,還要在井口安裝一套井口設備,有很多的閥門和儀表,看上去就像一棵樹,所以被人們稱為「採油樹」。是否能將原油從地下採到地面來,還取決於地下油層壓力的大小。我國很多油田,如大慶、勝利等,很多油層的壓力都很大,只要一打開採油樹的閥門,地下的油氣就會不停的往外噴,這就是「自噴井」。現在世界上60%—70% 的石油是靠自噴井開采出來的。
㈩ 石油原油對人體有哪些危害
由於苯的揮發性大,暴露於空氣中很容易擴散。人和動物吸入或皮膚接觸大量苯進入體內,會引起急性和慢性苯中毒。有研究報告表明,引起苯中毒的部分原因是由於在體內苯生成了苯酚。
原油和油品儲存的主要方式有散裝儲存和整裝儲存,整裝儲存是指以標准桶的形式儲存,散裝儲存是指以儲油罐的形式儲存,儲油罐可分為金屬油罐和非金屬油罐,金屬油罐又可分為立式圓筒形和卧式圓筒形。
烴分類:
烴含有大量的能量。來自原油的許多產品,例如汽油、柴油和石蠟等都是利用了這一能量。烴有多種存在形式。最簡單的烴是甲烷,這是一種比空氣輕的氣體。含有5個及5個以上碳原子的長鏈都是液體。非常長的長鏈則是固體,例如蠟或焦油。
通過對烴鏈進行化學耦合,可以得到各種產品,從合成橡膠到尼龍再到特百惠家用塑料製品(Tupperware)所用的塑料都是這樣生產出來的。烴鏈幾乎無所不能。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原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