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石油礦藏 » 石油這幾天為什麼這么貴
擴展閱讀
銀行信貸產品在哪裡申請 2025-05-15 12:05:20
各位是如何評價格瑞的呢 2025-05-15 12:05:18

石油這幾天為什麼這么貴

發布時間: 2022-06-06 21:42:59

A. 為什麼中國石油這么貴

石油價格的問題是一個相當宏觀的問題,不能單純地看國際原油價格,現代工業社會,石油的地位就是社會的血液,汽油,柴油,航空煤油,石油化工產品幾乎覆蓋全社會,石油價格過於便宜會導致社會商品價格下跌,運輸物流成本下跌,消費減弱,資本逃離。

石油價格過高會引發商品價格暴漲,運輸成本劇增,社會恐慌。如果說食鹽是封建社會的一大命脈,那石油就是工業社會的基石。定價權必須在國家手裡,根據經濟情況,適當調整,促進社會經濟健康發展。

都知道中國是一個石油進口大國,所以國內的油價肯定是不能和石油出口國相比的。就像委內瑞拉,伊朗以及科威特等等,這些石油出口國的油價肯定是要比我國低的。但是我國作為石油進口大國,實際上油價並不算太高的,處於世界的中游水平。

比如說同是石油進口大國的加拿大和印度,油價就要比我國更高。而且就石油稅率來看,德國和韓國的石油稅率也要比我國的石油稅率更高。油價年年漲、「兩桶油」卻年年虧,技術差距難彌補要說到油品質量和供應的問題,當然繞不開如雷貫耳、車主又愛又恨的「兩桶油」。

令人驚訝的是,在油價接連上漲的時期,在全國坐擁超過5萬個加油站網點的「兩桶油」卻沒停止過虧損。根據官方公布的數據,中石油和中石化去年全年累計收入740.42億,然而另一邊,國家卻在10年內投入超過1000億給這兩大巨頭作為補貼。



B. 為什麼現在油價越來越高了

年底油價價格上漲正常啊,年底了什麼都貴了

C. 中國的油價 為何那麼貴

油價再一次上漲。3月19日,國家發展改革委發出通知,決定自3月20日零時起將汽、柴油價格每噸均提高600元,全國平均90號汽油和0號柴油每升分別提高0.44元和0.51元。此次調價之後,油價進入了8元時代。

價格上漲總是會引起消費者的不快,更讓人不滿的是國家發改委有關負責人在油價上漲時的解釋「雖然這次成品油價格調整幅度比較高,但是國家也是控制了成品油的調整幅度,並且也是延後了調價的日期,如果按國際油價(上漲)10%這種情況的話,那麼成品油價每噸漲幅應該達到700塊錢。」這句話的意思是,此次調整油價,消費者不僅不應該抱怨,甚至還應該感謝發改委給我們省下的100塊錢。

是的,在目前「4%+22個工作日」的機制下,此次油價調整確實來得遲了,同時每噸成品油確實也少調了100元。但是,這個結果恰恰說明目前的成品油調價機制存在問題——假如國際油價變動已經符合調價機制,為何國家發改委不能在第一時間調整價格,而是要讓石油企業承擔損失?既然國家發改委不能在正確的時間上調油價,是不是意味著它也會在很多時間控制油價下跌?換句話說,國家發改委作為油價主管部門,有沒有依法行政?

當然,目前的「4%+22個工作日」機制也存在很大的缺陷。就像很多專家早已經指出的,單從數學模型來看,假設原油(103.25,0.00,0.00%)價格從100美元漲到104美元,漲幅4%,我們是上調價格,但如果從104美元跌到100美元,跌幅卻不足4%,不具備下調條件,再從100美元漲到104美元,漲幅又達4%,再度漲價。在目前的定價機制下,必然會造成漲多跌少的現象。而2009年新調價機制實施後的油價調整,充分證明了這一點:發改委一共17次調整油價,其中上調次數12次,累計上調汽油價格達4680元/噸,柴油價格達4450元/噸。

但是,油價的不合理並不僅僅體現在「漲多跌少」,而是油價相對於其效用來說實在偏高了。有媒體統計了3月22日的美國油價,發現當中國的93號汽油都已經邁入8元時代時,美國成品油的價格折算成人民幣也就是6.42元至6.83元每升。這意味著中國的油價已經高於美國!

不過,對於中國油價高於美國油價的現象,有專家認為這種對比並沒有多大的意義,一個很重要的方面就是中國的油價中稅收所佔的比重較高。在2009年,國內甚至引發了一場「裸油價」風波。中石化的一位專家指出,「(2009年)7月6日中國90號汽油的最高零售價為7543.67元/噸,其中包含了增值稅1096.09元/噸、消費稅1388元/噸、城建等稅收248.409元/噸,稅佔比為36.22%。最終,不含稅的國內汽油價格為3.47元/升,比美國低13.03%。」雖然現在已經是2012年,但是稅收所佔比例並未減少,仍然在36%左右,而美國油價中的稅金只佔15.7%。換句話說,中國油價之所以高,並不是裸油價格高,而是中國油價中所含的稅太多,從而推高了油價。

盡管「裸油價」的概念提出之後遭受了不少媒體的質疑,但是這種說法倒是解釋了國內成品油油價為何會高於美國的一個重要原因。同時也解釋了為何國際原油價格統一,但是各國油價為何不一的現象。事實上,不少國家的油價中最為重要的成分就是稅收——歐洲油價之所以貴,是因為稅金占油價的三分之二左右,日本的稅金比例是51.44%。美國油價之所以便宜,是因為其稅金所佔比例低。

不過,即便把稅金加上,中國的油價還是顯得過於昂貴了——或者說,中國的稅實在是太貴了。因為中國車主在上路之後不僅要支付不菲的油價,同時還要應付數量不菲的過路費。而在歐洲和美國,車主使用高速公路時一般都不需要另行付費——因為該費用已經攤入油價之中。我們以滬杭線為例,上海和杭州相距170公里,大約需要繳納110元的過路費,以百公里10升的標准共需要耗油17升,油價成本為140元,再加上過路費則通行費用為250元。如果把這些費用都攤入到汽油中,則每升油高達14.8元!

當然,並不是每次出行都要經過收費公路,對於上班族而言,高速公路並不是經常的選擇。但是,這並不意味著我們就可以躲避每升高達14.8元的油價成本。事實上,由於我們生活中所需要的絕大多數物品都是通過陸路運輸而來,這意味著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的一切都已經為目前的高油價而買單了。

如果以上的推論成立,那麼,中國目前最大的問題並不是油價太貴,而是稅費太重。當美國只需要通過油價15%的稅金就解決高速公路的建設和營運費用,我國占油價36%的稅金也無法解決高速公路建設資金的來源問題。從這個意義而言,解決中國高油價問題並不僅僅是要完善成品油價格的調整機制,更是要降低稅費——縮小政府的規模。

如果我們只把目光盯住成品油的價格調整機制而無視油價中稅費的分量,從而忽視稅費的性價比,那麼這樣的改革註定是不成功的——對於一個稅收佔三分之一的行業來說,只有調整稅收的比重和流向,才能真正減負於民。換句話說,在中國只有把油費和過路費聯合在一起考慮,才能真正地測量出油價的高低——而這,是以前絕大多數討論者所忽視的。

D. 石油價格為何一漲再漲

石油價格的猛漲,關繫到全球各個國家政治、經濟、生活、軍事和外交等各方面的問題,而石油價格的漲落牽動著世界的每一根神經,由此也演繹了一出出驚心動魄的故事。

石油,被人們稱為「黑色的金子」、「工業的血液」。在今天這個發達的時代,石油已經像血液一樣維系著社會生活的運轉、經濟的發展甚至政治的穩定和國家的安全。英國石油專家彼得稲·奧得爾曾這樣論斷:無論按什麼標准而言,石油工業都堪稱世界上規模最大的行業,它可能是惟一牽涉到世界每一個國家的一種國際性行業。面對越來越緊缺的石油,各國都做出的積極的應對。但人們在採取措施的同時,是否真正的明白石油危機背後的真相。

全球頻頻爆發石油危機

石油危機是由於世界經濟或各國經濟受到石油價格的變化,所產生的危機。1960年12月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成立,主要成員包括伊朗、伊拉克、科威特、沙烏地阿拉伯和南美洲的委內瑞拉等國,而石油輸出國組織也成為世界上控制石油價格的關鍵組織。自從石油時代開始以來,全世界已燒掉約8000億桶石油。據估計,約有1萬億桶到1.6萬億桶石油埋藏在可以廉價開採的地層中。按目前世界石油消耗速度看,1.6萬億桶石油大約60年就會消耗光。而且世界石油消耗速度並未停滯,而是在逐年增加。目前全球每天消耗石油量已達7100萬桶,幾乎每年增加2%。以每年這個增加數字計算,到2010年,全世界將消耗掉從經濟到技術上都容易開採的全部石油的一半。地球上的石油到底還能供人類用多久?隨著一次又一次的石油危機的出現,人類開始越來越關注這個問題了。

◆1973年10月,第四次中東戰爭爆發,石油輸出國組織為打擊以色列及其支持者,其成員國阿拉伯在當年12月宣布收回石油標價權,並將石油價格由原來的每桶3.011美元提高到10.651美元,使油價猛然上漲了兩倍多,從而觸發了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最嚴重的全球經濟危機。持續三年的石油危機對發達國家的經濟造成了嚴重的沖擊。在這場危機中,美國的工業生產下降了14%,日本的工業生產下降了20%以上,所有的工業化國家的經濟增長都明顯放慢。

◆1978年,在世界第二大石油輸出國伊朗的政局發生了劇烈的變化的情況下,再一次引發的石油危機。從1978年底至1979年3月初,伊朗停止輸出石油60天,這造成了油價動盪和供應的緊張。與此同時,又爆發了兩伊戰爭,全球石油產量受到了嚴重影響,從每天生產580萬桶驟降到100萬桶以下。隨著產量的劇減,油價在1979年開始暴漲,從每桶13美元猛增至1980年的34美元。這種狀態持續了半年多,這次危機成為了上世紀七十年代末西方經濟全面衰退的一個主要原因。

◆1990年8月初,伊拉克攻佔科威特以後,伊拉克遭受國際經濟制裁,使得伊拉克的原油供應中斷,國際油價因而急升至42美元的高點。美國、英國經濟加速陷入衰退,全球GDP增長率在1991年下跌2%。為此,國際能源機構啟動了緊急計劃,每天將250萬桶的儲備原油投放市場,以沙烏地阿拉伯為首的歐佩克也迅速增加產量,並使世界石油價格逐漸穩定下來。

除了這三次大的石油危機外,2003年國際油價也曾暴漲過,原因是以色列與巴勒斯坦發生暴力沖突,中東局勢緊張,造成油價暴漲。這幾次石油危機對全球經濟都造成了嚴重沖擊。可見,石油資源在國計民生中佔有極其重要的位置,是社會發展和人類生存不可缺少的資源。石油、天然氣等是重要的能源資源。在現代社會,如果沒有了能源,一切現代物質文明也將隨之消失。冷戰結束以來,全球面臨經濟發展與能源緊缺的雙重壓力。隨著工業的迅速發展、人口的增長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能源短缺已成為世界性問題,能源安全受到越來越多國家的重視。也正是由於石油在人類社會中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世界各國對全球能源資源的爭奪,正在塑造著新的戰略聯盟,而舊有力量也將被重新洗牌。

從近幾十年來國際關系的現實可以看出,石油資源已經成為國家間發生戰爭和沖突的主要因素,特別是謀求對石油資源的控製成為國際斗爭的焦點之一。伊拉克入侵科威特、海灣戰爭、伊拉克戰爭、巴以沖突,非洲一些國家的內戰、日本阻撓中俄「安大線」石油管道項目,以及涉及中國主權的南沙群島問題等等,在這些問題背後無不存在著深刻的能源因素。過去半個世紀中,由石油引發的沖突已經有無數起,並且大多數還演變為武裝沖突。伴隨著石油資源的緊缺,能源對經濟發展的制約作用也將更加突出,以各種形式出現的全球能源爭奪戰也將愈演愈烈。

國際油價大幅上漲

2004年,國際油價不斷上漲,引起世界各國的普遍關注。在2004年1月初,紐約商品交易所石油期貨價格為每桶32美元左右,而到了10月,國際原油期貨價格居然達到了每桶55.67美元,漲幅達73%!這給世界經濟發展前景蒙上了一層陰影。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估算,油價每上漲5美元,將會使全球經濟增長率下降約0.3個百分點。不斷攀升的油價給消費者帶來了影響,使家庭在能源支出方面大大增加,而不得不削減其他開支。油價持續上揚還使得企業成本增加,盈利空間縮小,尤其是航空、汽車等領域的企業,受之影響更大。在居高不下的油價面前,盡管亞洲經濟增長沒有明顯的減緩,但由此帶來的通貨膨脹壓力已顯而易見,亞洲經濟潛伏著滯脹的危險。

從上世紀七十年代初首次爆發石油危機後,民眾第一次意識到石油短缺所帶來的嚴重後果。今天的中國同樣遭遇了史無前例的「石油危機」。

2004年,高昂的油價問題似乎成為全球關注的焦點。石油危機給我們帶來的威脅絕非危言聳聽。在2004年下半年國際油價不斷攀升的3個月中,中國僅進口石油一項的外匯損失就高達3億美元。甚至有專家預言,中國的現代化之路將因能源短缺而被迫中斷。石油儲備將是一個昂貴的過程。為維護國家石油安全,中國正在有計劃地建立石油儲備制度,逐步發展和完善符合中國國情的戰略石油儲備體系。中國四大戰略石油儲備基地已經開建,分別為浙江鎮海、杭州灣附近、山東黃島、廣東大亞灣。整體體系分為兩個方面:一個是建立石油儲備基地的硬儲備;另一個是通過參與國際原油市場操作,達到套期保值的軟儲備。

美國能源信息部發布的「2007年12月份短期能源前景」報告顯示,預計全球兩年原油的平均需求量將達到創紀錄的8716萬桶/天,在兩年的水平上增加138萬桶/天,增幅為1.6%。此前一月預期為增加146萬桶/天,預期增幅為1.7%。

報告還預計,美國2月原油需求為2100萬桶/天,比以前原油需求高24萬桶/天,增幅為1.2%。預計美國兩年原油需求增幅為0.3%。全球兩年第一季度原油需求預期平均將達到8744萬桶/天,比兩年同期增長2.1%,美國兩年第一季度原油需求預期比一月之前的預期增加3萬桶/天,比去年同期增長1%,達到2099萬桶/天。這些驚人的數字,無不在向人們警告,人類將會面臨能源危機。

人類對能源的爭奪戰,使世界面臨著能源危機。從石油資源的供求分布來看,「不平衡」一詞可點破其中的根本特徵。也正是由於這種不平衡,才從根本上導致了國際上各種因石油問題而產生的糾紛甚至是戰爭。

縱觀全球,因石油問題而引起的戰爭和地區紛爭愈來愈多,如美國借口伊拉克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而對伊發動軍事行動,就是一個明證。隨著人類社會的不斷進步與發展,石油資源不斷走向枯竭,幾十年後,使用石油將成為歷史。今後國際石油市場將充滿更多的變數。世界能源危機是人為造成的能源短缺。石油的蘊藏量也並不是無限的,容易開采和利用的儲量已經不多,剩餘儲量的開發難度越來越大,到一定限度就會失去繼續開採的價值。在世界能源消費以石油為主導的條件下,如果能源消費結構不改變,就可能會引發能源危機。

石油價格的上漲,最後都將影響到終端消費品上,通貨膨脹的上升將會抬高中央銀行的利率,從而使企業的財務成本增加,加劇經濟蕭條。石油價格上漲是一場陰謀,從國際方面來看,油荒被人為誇大。隨著美元的持續下跌,世界范圍的貨幣泛濫,導致以石油為代表的實物資產接連跳空上漲。

在人類對石油能源的無休止的掠奪下,在不久的將來,不論是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最終都會面臨石油危機。

自從20世紀50年代以後,石油危機的接連爆發,對世界經濟造成巨大影響,並開始引起國際輿論對世界「能源危機」問題的關注。因此,地球是「不平」的,石油能源危機是不爭的事實。許多人甚至預言:世界石油資源將要枯竭,能源危機將是不可避免的。面對危機,我們人類如果再不做出重大努力去合理地利用和開發各種能源資源,那麼人類在不久的未來將會面臨能源短缺的嚴重問題。

E. 2021現在油價為什麼這么貴

2021油價上漲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1、國際油價上漲:需求的增長速度快於供應,國際原油交易市場在漲;

2、全球經濟復甦慢:疫情結束後各國為提振本國經濟,施加利好政策以刺激經濟,後市對原油需求的判斷還需依賴經濟復甦進程,但目前仍不明朗;

3、進口關稅費增加:為了保證國家的長久運行,也是為了控制市場,我國在石油徵收的稅費方面收得比較高,國內成品油價格中,稅費就佔到了40%以上;

4、歐佩克的限制:國際上對各國有石油的供應限制,在國際油價繼續上漲的情況下,整體會根據國際經濟反應調控;

5、受疫情影響:海外因為大面積疫情導致原油開采工作呆滯。

F. 為什麼中石油中石化的油貴

中石化中石油加油站的油更貴有如下幾點原因:

、管理層眾多,機構臃腫,養這些人僅工資就需要龐大的成本;

2、靠山吃山靠油吃油的人多,額外增加很多成本;

3、煉油業務或者勘探開采業務虧損,要在終端上找回來;

4、油品質量標准更為統一,要求更嚴格,相應增加成本;

5、就跟國有大行利率最低一樣,國有大品牌也能增加附加價值,有更多可信度,從而售價更高也有很多人選擇;
6、兩桶油加油站往往占據了最優質的位置,自帶龐大流量,擁有足夠多的客源,議價能力更強。

G. 為什麼石油價格暴漲

連記者都不敢報道的: 汽油漲價真正原因!
說明:本文是轉載!
連記者都不敢報道的: 汽油漲價真正原因!
!93號汽油再創歷史最高價位。有關方面對此的解釋是,上次漲價沒有調整到位,我們成品油銷售價格仍舊低於國際市場,今後將考慮國際市場情況和社會承受能力繼續推進價格調整。謊言是多麼的的圓滿,但是,我們早就有各種手段來論證,這是明目張膽的欺騙。

一、中國進口的石油沒有達到60美圓的。國際市場達到60美圓的是北海清質石油,其質量是世界上最好的,而中東地區、南美、俄羅斯出口的石油是無法達到60美圓的。而中國大量進口的是低質高含硫石油。據著名的經濟情報雜志分析,國際油價在54美圓時,中國進口的石油價格大多在30美圓左右。普遍認為,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劣質石油買家。

二、美國與中國石油價格比較。美國的汽油是按每加侖多少錢出售的,換算一下大概是平均每升93號油是人民幣4.7元,可是人家那是加了30%的燃油稅,並且人家公路沒有收費,高速公路也基本不收費或者收費很低。而北京的類似汽油銷售價格已達7.45元,實際價格高於美國。如果有關方面說,中國成品油價格遠低於國際市場,更將被下面的例子駁斥的體無完膚。海關宣布上半年查獲的走私案件中,成品油、香煙等位居前三名。既然中國成品油便宜,那應該是從中國向國外走私才對,為什麼要從國外向中國走私?過去查獲的特大走私案件,都與走私汽油柴油等成品油有關,可見內外差價巨大,吸引走私者挺而走險。

三、石油企業報表顯示利潤巨大。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成為香港上市公司中最掙錢的,報道說利潤接近千億元,而其年經營額在5000億元左右,利潤空間已相當可觀,利潤率非常可觀。以凈資產收益來分析,即使是風光無限的房地產,其優質上市公司凈資產收益為5%到10%為主,而中國石化的凈資產收益,根據其2004年年報為17.32,其加權平均的凈資產收益為20.32%。大家說這是不是很驚人!是房地產行業優質上市公司平均水平的三倍,是房地產上市公司平均水平四倍多。這才是驚人的暴利證明!我不久前與燕山石化公司的人士接觸,他們去年的利潤超過40億元,總結因素是價格高、市場好。可見,中國石油企業是很不錯的業績,怎麼還有長期虧損的說法,這不是欺負老百姓沒頭腦么?

四、上游壟斷掠奪下游競爭性行業,扭曲經濟結構 肆無忌憚的漲價,使中國經濟和宏觀調空的復雜局面加劇。可怕。成品油漲價,因為你是壟斷,但下游產業卻是競爭性行業,不能漲價。比如公交和計程車,關系群眾生活,其價格調整要經過嚴格審批,油價從5元漲到7元多,公交價格和計程車價格並沒有什麼提高,可見,油價上漲只能消化在成本和政府補貼中。汽車製造業是國家寄希望的產業,但消費環境不良,加上油價上漲,更是雪上加霜。老百姓近兩年的工資並沒有顯著增長,翻倍上漲的油價讓大家很難受。 可見,這是赤裸裸的掠奪,扭曲中國經濟結構,增加了所謂的膨脹壓力。盡管,中石油的滾滾暴利,讓國家,同時也讓某些不可明說的利益群體歡欣鼓舞,但是,這種危害中國經濟的掠奪經濟思路,將貽害中國經濟的健康發展。

我觀察大家對油價上漲雖然知道是中石油/中石化搗鬼,但是不知道要點!

我在這里澄清一下:

石油是戰略物資,國內的油田都是這兩個集團壟斷的。只有他們有開采和銷售權利。近幾年國家進口石油越來越多,今年會達到1.5億噸。進口石油消費的比例越來越大,豈不是兩大集團就沒有話語權了??放心。關鍵的石油進口權還是只有兩大集團所有。國內的煉油企業就算是油價再便宜,也無法自主進口,只能從兩大集團買他們加價進口的原油。

這樣兩大集團對內把持油田,對外把持原油進口權。國內原油價還不是他們說得算?國內的煉廠,包括兩大集團自己的煉廠是在虧損,那是因為原料石油(無論國產還是進口)的價格是兩大集團定的!兩大集團自己的煉廠虧損無所謂,反正在貿易/開采環節已經有足夠驚人的利潤了!!

而且煉廠虧損的情況可以成為汽油漲價的借口,掩人耳目。於是我們就這樣因為所謂的煉廠虧損,口袋的錢被淘空!!!!

石油是工業血液,現代基礎工業的王道!!兩大集團在上游敲骨吸髓,危害的是整個國家競爭力甚至國家安全!!90#油上漲到7.45,快一塊錢了,還不到半年!!

到底有多少物流企業破產阿?到底有多少企業背上沉重的運費成本阿?無恥的搶劫!!2004年兩大集團凈利潤2000億,咱們國家gdp才多少?11萬億,各行業綜合凈利潤最多按照5%算,也就5000億。可見40%的國家利潤都是兩大集團的!大傢伙都在給兩大集團打工呢!!有人會問,油田是國家人民共有的,這兩大集團雖然壟斷,畢竟是中國自己的企業,為什麼這樣喪心病狂的掠奪財富不顧危害國民生機?其實這兩大集團都是海外上市企業!!所有權和資本不是純粹國家的了。資本是貪婪的,對利潤的追求是永遠也不會滿足的。看到這里,國內油價未來的走勢相信每個看過帖子的人已經很清楚了。

我很擔心國外投資者利用兩大集團的壟斷地位掠奪中國人民的財富。從這個角度講,兩大集團已經站在人民的對立面上了!!有時候看到紡織廠的女工雖然一天12小時的拚命幹活,居然連1500塊錢的工資都得不到,原因是有的工廠因為紡織原料漲價(非棉的紡織品大部分是石油變得)或者停產/或者破產。心情真是無法描述。前一陣子還聽說北京有的哥為了多跑出點錢過勞死...真不知道中石化/中石油有2000億的純利還叫囂虧損要求漲價的嘴臉是什麼麽樣??那2000億人民的血汗錢又有多少進了原本已經很富裕的老外口袋裡!!

無論如何,兩大集團正在擠垮國內非自有的煉廠,同時也正在擠垮社會上的非自有的加油站。如果現在的情況不得到改變,兩大集團的目的很快就會完全實現。

可能有人問,目前發改委已經批了19個非國營的公司可以進口石油。其實私營企業進口石油除了要有進口權,還要有配額,2005年非國有進口配額一共才0.1億噸,根本沒有影響市場!而且兩大集團除了因為自己是國有公司,進口不受限制之外,還注冊了非國有企業,也在這19家裡面混,用他們的實力搶占絕大部分配額!!太狠了!!關於私有企業石油進口權/配額計劃具體詳情大家可以查詢國家商務部網站看看!!

我有一個朋友是業內人士,所以知道兩大集團的要害!注意到很多人誤解油品漲價的原因,實在看不過去了,才發言的。可惜我不是記者,否則早就揭他們的老底了!

不要讓整個社會被兩大集團"煉油廠虧損/加油站虧損"的幌子騙了!

H. 中國石油為什麼這么貴

你說的是中石油的油價嗎!
主要是養的人多,中石化比地煉貴,中石油比中石化貴!主要原因就是運輸!中石油是自己的運輸公司在做,其他的這項業務都是外包的!這樣中石油是30台車,就需要200多人才能做了這個活,地方企業60人就能幹了!而且啊200多人管理人員150以上!拿的全是高工資!所以油價就上來的!

I. 現在石油價格為什麼這么貴

石油的急缺

石油總是一次又一次的引發戰爭的導火線,現在石油的價格高的厲害。今年就上升了好多。美國又要去打伊拉克,為的是奪些「免費的石油」。

中國的石油麵臨的是什麼問題那?我們國家大,當然日常使用的石油比例也就大了些,價格的高低說明這一種物質開始面臨絕緣。

我以前出門打的起步價為5元,現在長到了10元。相比之下,不禁有些戰栗。這還不是在市區里,我在油田。這能說明什麼那?石油貴如金, 這更證實了她黑色金子的雅稱 。

好幾次油田自供的油都不夠用,去別的地區去購買。提煉石油是很繁瑣的過程,連自供的都不夠怎麼能讓全地區得到供給?

石油的急缺造成汽車不能使用,好多工廠等停工。經濟問題也相應的出現停滯,經濟代表的是一個國家的強與弱。

所以在開採石油的時候要用最細膩的手法提取時候,開發出石油的全部,不讓在地層中出現殘余油。

我國不能總靠進口來維持自己國家的供給,現在我國也在不斷的用新技術去開采時候,無論是陸地還是在海洋,也作出了很好的成績。

近期,國際油價屢創新高,本周五,國際期貨石油突破了66美元大關。雖然油價的颮升含有投機者炒作的泡沫,但供需的緊張將是油價長期高企的內在因素。我國對成品油的價格調整一直滯後於國際油價的變化。油價的持續上升,意味著今年已經上調了數次的成品油價格仍然有提價的壓力。
石油高燒,對於目前正處於復甦階段的A 股市場各板塊之間和個股之間也帶來了不同影響。在整個產業鏈中的地位和成本轉嫁能力成為影響行業和企業經營效益的重要因素。油價的上漲,石油開采業最受益,一些燃油消耗量較大和運輸企業受到沖擊最為直接,以天然石油及其初級原料為主要生產原料的加工業和製造業企業受到較大沖擊,以原油初級產品為主要原料的塑料製品、化纖製造和橡膠製品等行業生產成本普遍上漲,帶來較大的成本壓力。
高油價總體而言不利於經濟的整體運行,但石油行業的高度景氣也給在產業鏈中居於上游、成本轉嫁能力強的企業帶來了發展良機。說到石油漲價和供不應求,大家都更關注用油行業或者相關的原料行業。事實上,石油的供不應求,也給石油勘探開采板塊及相關的服務產業帶來活力。在石油長期高企的背景下,投資者可以關注以下個股。
中國石化(600028):中國石化是本輪行情運行至今最搶眼的大盤指標股,該股的走強是撬動此次反彈行情的重要支點。作為石化行業的龍頭股,公司業績優良,成長性好,2004年每股收益0.372元,2005年第一季度0.104元,公司目前動態市盈率10倍左右,仍然較低。近期國際油價屢創新高,國內多次提高成品油價格,這都預示著公司2005年的業績增長可能會超出預期。而近年推行的石化系統的整合和重組也將支撐公司進一步向好發展。該股的非流通股占總股本的77.42%,意味國有股股東可以在損失很小的持股比例的同時,對流通股股東形成比較高額的對價補償。
揚子石化(000866):股本35000萬的揚子石化只能算石化股中的小盤股。但卻是中石化下屬最主要的優質資產。該股2005年第一季度每股收益達到了0.563元,目前市盈率遠低於中國石化。油價上漲使處於原油加工上游的石化企業基本可以通過提高石油產品價格,把因原油上漲而增加的成本轉嫁給下游企業。因此仍然可以整體受益油價高企。
海油工程(600583):公司是我國海洋石油工程行業的核心企業, 業績穩健增長,是機構長期鎖倉的對象之一。我國近年石油儲量接替准備不足,陸上老油田處於穩產臨界狀態或開始進入總體遞減階段,而海上石油開采持續發展。公司的市場份額極高,能源需求的持續增長給其帶來了充足的項目儲備和相當的盈利前景,給公司主業發展帶來了重大機遇,而技術水平的不斷提高正是海油工程提高主業競爭力和盈利能力的核心所在。
中海發展(600026):石油漲價不利於耗航空、公路等交通運輸業,但卻有利於運油的航運企業。中海發展收入主要來自油品運輸和以煤炭為主的干散貨物運輸。石油運輸是中海發展的支柱業務。2005年上半年,國內原油需求旺盛,內貿原油、成品油貨源充足,該公司半年完成油運周轉量358.2億噸海里,同比增長35.7%;實現運輸收入23.46億元,同比增長28.8%。凈利潤比同期增長了近8成。但航運業整體景氣的調整有可能會影響公司未來的成長性。
江鑽股份(000852):中國石化集團旗下的上市公司,在石油鑽頭方面擁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市場佔有率長期維持在60%以上。其主導產品牙輪鑽頭是我國石油行業各油田鑽井作業的重要工程,近兩年來,伴隨著國際石油價格的暴漲,推動了我國石油行業的景氣度,各石油勘探企業紛紛加大了對石油的勘探投資,而牙輪鑽頭等石油鑽頭又是易耗品,不能重復使用,因此,國內石油勘探投資力度的加大,直接提升了江鑽股份的產品銷售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