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石油礦藏 » 南油西部石油公司在什麼時候開發
擴展閱讀
遼河石油公司怎麼樣 2025-05-16 00:28:37

南油西部石油公司在什麼時候開發

發布時間: 2022-06-06 18:01:16

㈠ 西部大開發從什麼時候開始的什麼時候結束

2000年1月,國務院成立了西部地區開發領導小組。由時任國務院總理朱鎔基擔任組長,時任國務院副總理溫家寶擔任副組長。經過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審議通過之後,國務院西部開發辦於2000年3月正式開始運作。截止至2021年6月,西部大開發還未結束。

意義

上世紀末前後,西部地區的人口,與東部沿海地區的上海、江蘇、浙江、廣東和山東五省市大體相當,國內生產總值卻不到東部五省市總和的40%。西部地區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僅相當於全國平均水平的60%左右。尚未實現溫飽的3000多萬貧困人口大部分也分布於這一地區。

與此同時,西部地區生態環境十分脆弱。其中,25度以上陡坡耕地面積佔全國的70%以上,水土流失面積佔全國的80%以上,每年新增荒漠化面積佔全國的90%以上。

加速西部地區發展,是縮小地區差距、實現共同富裕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是進一步擴大國內需求、保持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的客觀要求;是改善全國生態環境、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急切要求;也是保持全國社會穩定、民族團結和邊疆安全的迫切要求。

世紀之交,黨中央、國務院根據國際國內政治、經濟形勢新的變化,審時度勢,統攬全局,做出了實施西部大開發,加快中西部地區發展的重大戰略決策。

西部大開發,是實現小平同志提出的解決地區發展不平衡戰略構想的一個重大舉措,是對我國經濟發展布局進行的一次重大戰略調整,同時也是黨中央在新世紀對西部地區人民的一個重大政治承諾。

2000~2008年間,西部地區生產總值從16655億元增加到47455億元,年均增長達到11.6%,超過全國同期經濟增長水平,與全國同口徑地區生產總值增速的差距不斷縮小;

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年均增長22.9%,比全國平均水平高1.9個百分點;商品進出口貿易總額從172億美元增加到786億美元,年均增長近25%。

實施西部大開發以來的8年(2000~2008),中央投入力度不斷加大,西部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加快。

2000年至2007年,中央對西部地區的各類財政轉移支付累計近15000億元,國債、預算內建設資金和部門建設資金累計安排西部地區7300多億元,有力地推動了西部地區經濟發展。

交通、水利、電網和通訊等基礎設施條件明顯改善。截至2007年,累計安排西部地區新開工重點工程92項,投資總規模超過1.3萬億元。青藏鐵路、西氣東輸、西電東送、水利樞紐等一批標志性工程相繼建成並開始發揮效益。

西部地區累計新增公路通車里程65萬公里,鐵路營運里程6600多公里,電力裝機11300萬千瓦,民航機場26個。實施油路到縣、送電到鄉、廣播電視到村、沼氣到戶,累計解決5600多萬農村人口飲水問題。

歷史

1999年6月17日,中共中央總書記江澤民在西安舉行的西北五省區國有企業改革和發展座談會上發表講話,提出「加快中國中西部地區發展步伐的時機已經成熟」,要「抓住世紀之交歷史機遇,加快西部地區開發步伐」。

1999年9月,中共十五屆四中全會通過《中共中央關於國有企業改革和發展若乾重大問題的決定》,明確提出「國家要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11月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正式啟動「西部大開發」戰略。

2000年1月,國務院成立國務院西部地區開發領導小組,隨後在北京召開西部地區開發會議,研究加快西部地區發展的基本思路和戰略任務,並確定了五大戰略目標:加快基礎設施建設、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和建設、調整產業結構、發展科學教育事業、加大改革開放力度。

2000年10月,國務院制定《國務院關於實施西部大開發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明確對西部地區實行稅收、土地使用、礦產資源等優惠政策,放寬西部地區利用外資有關條件,各項政策措施及其細則,自2001年1月1日起開始實施。

2004年3月,國務院印發《關於進一步推進西部大開發的若干意見》,再次提出包括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基礎設施建設等十項重點工作。

計劃在「十四五」規劃期間,強化舉措推進西部大開發,切實提高政策精準性和有效性。深入實施一批重大生態工程,開展重點區域綜合治理。積極融入「一帶一路」建設,強化開放大通道建設,構建內陸多層次開放平台。

加大西部地區基礎設施投入,支持發展特色優勢產業,集中力量鞏固脫貧攻堅成果,補齊教育、醫療衛生等民生領域短板。

推進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打造具有全國影響力的重要經濟中心、科技創新中心、改革開放新高地、高品質生活宜居地,提升關中平原城市群建設水平,促進西北地區與西南地區合作互動。

支持新疆建設國家「三基地一通道」,支持西藏打造面向南亞開放的重要通道。促進400毫米降水線西側區域保護發展。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西部大開發

㈡ 國家西部大開發時間是什麼時候

2000年--
政策--
太多了吧--

㈢ 中國南海西部有石油嗎

南海西部,石油開發任務主要由中國海油南海西部公司承擔。該公司目前作業集中在南海北部大陸架西區北部灣、鶯歌海、瓊東南盆地和珠江口盆地西部,勘探區總面積16萬平方千米。公司在西部海域已發現油氣田31個、含油氣構造37個,已探明石油可采儲量2.45億桶,天然氣可采儲量2.1萬億立方米,在產油田12個,在產氣田3個。已投產的崖城13-1氣田是中國海上最大的合作氣田,東方1-1氣田是中國海上最大的自營氣田。建成油氣年生產600多萬噸油當量。
南海西部海域蘊藏著豐富的天然氣資源,具有良好的勘探開發前景。在海南近海海域,分布著3個新生代沉積盆地——北部灣、鶯歌海和瓊東南盆地,面積共12萬平方千米,是油氣資源勘探遠景區。
經過多年的努力,目前南海西部大氣區的勘探已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形成了臨高、東方、樂東、崖城、文昌五大主攻區。
1957年,對鶯歌海一帶狀油氣苗進行調查,下海探油的第一站。
鶯歌海含油氣盆地位於北部灣南部,以及海南島東南部海域的「U」字形盆地上。西部的西鶯歌海盆地為特提斯體系的拉張斷陷盆地,東部的瓊東南盆地則為環太平洋體系的一個孤後盆地。瓊東南盆地,面積約為4萬平方千米,石油資源量約為40億噸,天然氣資源量為6.4萬億立方米。這里有世界級海上大氣田——崖13-1大氣田,同時也是我國海上第一大氣田(產量為34億立方米,高於春曉油氣的25億立方米,但探明儲量要低於春曉油氣田)。
一、潿西南油田群
(1)1973年,發現潿洲11-1油田。
潿洲11-1油田位於南海北部灣潿洲島西南方向,與在生產油田潿洲11-4和潿洲12-1油田相鄰,油田所處海域水深在30~40米;潿洲11-1油田僅有一座生產平台,其開發生產主要依託潿洲12-1油田的生產設施和海底管線來實現;2007年潿洲11-1油田成功投產,現有1口生產井在產,日產原油2100餘桶。
(2)1982年發現潿洲11-4油田和潿洲10-3油田。
潿洲11-4油田仍是潿西南油田群主力油田之一,1982年11月發現,1993年9月19日自營建成,設計產能60萬噸,經改造達80萬噸。與1999年8月2日自營建成的潿洲11-4東油田連片生產,形成年產能90萬噸以上。
潿洲10-3油田1986年8月7日投產,1992年5月16日轉為自營,與1991年8月20日自營建成的潿洲10-3北油田連片生產,形成年產能30萬噸。
(3)1989年發現潿洲12-1油田。
潿洲12-1油田,是潿西南油田群的最大油田,1999年6月12日自營建成,設計產能100萬噸。與潿洲10-3油田、潿洲10-3北油田、潿洲11-4油田和潿洲11-4東油田連片生產,形成了南海北部灣潿西南油田群。
主要從事海上採油技術服務、浮式儲油輪總包服務、海陸工程建造、海上設備維修、石油專用產品的製造、原油外輸協調、油氣及副產品運輸銷售和加工利用、油田化工、通信氣象、網路工程、管道工程、數據處理、海上配餐、物資儲運、碼頭倉儲、工程勘察設計、物業管理、賓館旅遊業、海陸運輸、技能培訓等專業技術服務工作。
二、南海崖城13-1氣田
1983年,成立中國海洋石油南海西部公司。
1983年,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美國阿科中國有限公司(現為英國BP阿科中國有限公司)及科威特科佩克中國有限公司發現崖13-1氣田,其是中國迄今為止最大的海上氣田,號稱「東方氣龍」。
崖城13-1氣田使用了數種先進的地質數據技術來估算儲量和生產能力。這些技術將來自多方面的信息集合在一起,包括地理模型、地質資料、石油物理分析以及工程分析。採用了一個三維圖像來表現氣田內部結構的地理狀況。
崖城13-1氣田被圈閉在漸新世陵水砂岩層的一個大而狹長、西北-東南走向的斷塊中。砂岩層被一巨大的向西南傾覆的正斷層沿上傾方向截斷,上覆不整合。氣水界面構成下傾界限。在A平台,油藏約在海平面下3600米深處。6口生產井、5口探邊井以及三維地震測線數據證明了氣藏面積為44平方千米,最大厚度為217米(總厚度)(凈厚度178米)。大量小斷層切割了儲層,其中一條斷層的斷距為40米。主儲層之上的透鏡狀砂岩仍具有儲藏潛力。
崖城13-1氣田是我國海上第一大氣田。它位於三亞以南100千米的海域。總投資為11.3億美元,由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美國阿科中國有限公司及科威特科佩克中國有限公司合作開發,崖城13-1油田年產天然氣34億立方米,其中29億立方米通過778千米的海底輸氣管道輸往香港爛角嘴售氣終端,5億立方米通過97千米的海底管道輸往在三亞的南山基地。
崖城13-1氣田,是1983年8月在水深約100米的地方發現的,阿科為作業者並擁有該氣田34%的權益。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擁有51%的權益,科威特石油勘探公司擁有15%的權益。崖城13-1油田自1996年10月開始投入生產,成為中國第一個海上氣田。
崖城13-1氣田的開發是伴隨著亞太地區能源需求的增長和商業用氣市場的發展而來的。阿科氣田生產的天然氣通過500英里的運輸到達香港的Castle Peak電力公司。
崖城氣田的開發在中國是史無前例的。這是一個價值10多億美元的項目,需要建設陸上和海上處理設施以及去往海南島和香港的輸送管線。將氣體通過管線運輸到香港需要建設480英里的海底管線,這在世界上是第二長的。
除了向香港青山發電廠供應天然氣以外,崖城13-1氣田也向海南島輸送氣體,用於發電和作為化肥廠的原料。
崖城13-1氣田的天然氣探明儲量為547億立方米,天然氣凝析油探明儲量約為1030萬桶,1995年10月投產,1999年上半年天然氣平均日產量約為426萬立方米。
三、文昌油田群
1984年和1985年,發現文昌19-1、文昌8-3油田。
文昌13-1/2油田位於海南省文昌市以東136千米的海域上,距離湛江約260千米,油田所處海區水深117米。該油田主要由兩座無人駐守的固定式井口採油平台「文昌13-1」「文昌13-2」及一艘15萬噸無動力的浮式儲油輪(FPSO)「南海奮進」號組成。採油平台採集的原油,通過海底輸油管道輸送到「南海奮進」號上進行處理、儲存和外輸。原油外輸方式主要通過油輪系泊「南海奮進」號進行海上過駁運輸。油田設計年產原油250萬噸,於2002年7月7日投產。
2008年7月位於中國南海的文昌油田群已成功試產。這一油田群共有7口井在產,可日產原油14000餘桶。文昌油田群位於南海西部海域的珠江口盆地,由文昌19-1、文昌15-1、文昌14-3、文昌8-3四個油田構成。開發生產設施包括5座井口平台、一艘浮式生產儲油輪和26口生產井。
文昌19-1油田是文昌油田群中第一個投產的油田,其高峰日產量預計可達18800餘桶。其餘三個油田文昌15-1、文昌14-3和文昌8-3將於2008年陸續投產。
文昌油田群位於南海北部海域珠江口盆地西部,包括文昌19-1、文昌15-1、文昌14-3、文昌8-3四個油田,是20世紀80年代勘探發現的。
2008年6月中旬,文昌19-1油田開始試生產。
四、東方1-1氣田
1995年,基本探明東方1-1氣田,2002年6月21日正式開鑽。
東方1-1氣田項目是海南省重點建設項目,是中國第一個自營開發的氣田,總投資額為32.7億元。它位於南海北部灣鶯歌海海域,距東方市約113千米。該氣田天然氣儲量達966.8億立方米,年產天然氣24億立方米,純烴儲量612億立方米。
根據東方1-1氣田總體開發方案的安排,一期工程建立D、E兩座生產平台,共鑽井12口;二期工程建A、B兩座井口平台,分別鑽井10口。兩條海底管道、一條海底電纜、一座陸上終端。氣田所產天然氣在海上中心平台初步處理後,通過海底管道輸送到東方陸上終端處理,再輸送給用戶。
東方1-1氣田開發井作業海區水深68米,一期工程的12口開發井中,除了1口是大斜度井外,其餘11口井全部是水平井,作業難度大,技術要求高。
2003年8月2日建成我國第一個自主開發的海上天然氣氣田——東方1-1氣田全長256千米的輸氣管線,把天然氣分別送往海南省的八所、洋浦、海口等重要工業基地。
五、天然氣水合物
1999年,在西沙海槽發現了海洋天然氣水合物(可燃冰),總資源量達643億~772億噸油當量,約相當於我國近海石油天然氣總資源量的一半。南海資源的開發正顯示出前所未有的潛力。2011年報道,我國對海域可燃冰的專題調查工作取得重大進展,現已在南海圈定了25個成礦區塊,控制資源量達到41億噸油當量。國土資源部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是承擔我國海域可燃冰資源專項調查的主要單位,該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我國從2002年正式啟動的海域可燃冰資源調查與評價專項目前已取得一系列成果,2007年首次在神狐海域鑽獲可燃冰實物樣品,證明南海可燃冰資源遠景良好。目前,專題調查團隊已圈出南海北部7個遠景區、19個成礦區帶,僅神狐鑽探區內11個可燃冰礦體,面積就達到約23平方千米,氣體資源量約為194億立方米,控制資源量達到41億噸油當量。

㈣ 南海西部有哪些油田,有哪些石油公司

崖城13-1大氣田

崖城13-1氣田位於三亞市以南 100公里 ,是1983年8月在水深約 100米 的地方發現的,估計儲量在3萬億立方英尺。阿科為作業者並擁有該氣田34%的權益。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擁有51%的權益,科威特石油勘探公司擁有15%的權益。崖城13開始投入生產時,成為中國第一個海上氣田。

㈤ 西部大開發是什麼時候開始的

西部大開發是2001年的時候開始的,但國務院成立西部地區開發領導小組以及國務院西部開發辦公室2000年就成立了並開始運作了。

「西部大開發」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政府的一項政策,目的是「把東部沿海地區的剩餘經濟發展能力,用以提高西部地區的經濟和社會發展水平、鞏固國防。」2000年1月,國務院成立了西部地區開發領導小組。由時任國務院總理朱鎔基擔任組長,時任國務院副總理溫家寶擔任副組長。經過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審議通過之後,國務院西部開發辦於2000年3月正式開始運作

西部大開發總體規劃可按50年劃分為三個階段:

1、奠定基礎階段

從2001年到2010年,重點是調整結構,搞好基礎設施、生態環境、科技教育等基礎建設,建立和完善市場體制,培育特色產業增長點,使西部地區投資環境初步改善,生態和環境惡化得到初步遏制,經濟運行步入良性循環,增長速度達到全國平均增長水平;

2、加速發展階段

從2011年到2030年,在前段基礎設施改善、結構戰略性調整和制度建設成就的基礎上,進入西部開發的沖刺階段,鞏固提高基礎,培育特色產業,實施經濟產業化、市場化、生態化和專業區域布局的全面升級,實現經濟增長的躍進;

3、現代化階段

從2031年到2050年,在一部分率先發展地區增強實力,融入國內國際現代化經濟體系自我發展的基礎上,著力加快邊遠山區、落後農牧區開發,普遍提高西部人民的生產、生活水平,全面縮小差距。 「十五」計劃時期,實施西部大開發的重點任務是:加快基礎設施建設;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和建設;鞏固農業基礎地位,調整工業結構,發展特色旅遊業;發展科技教育和文化衛生事業;特別是要做好少數民族地區、革命老區、邊疆地區和特困地區的扶貧工作,從根本上改善這些地區的生產和生活條件,要集中有限力量,精心規劃,組織建設一些關系西部發展全局的標志性工程。力爭用5到10年時間,使西部地區基礎設施和生態環境建設取得突破性進展,確保西部開發有一個良好的開局。

㈥ 石油是寶貴的財富,石油最早是什麼時候開發的

17:15:16

人類是什麼時候發現石油?

經過許多年的實踐和探索,地質學家們得出了一個結論:石油作為一種能源,是由有機物經過長時間的壓縮和加熱沉澱而形成的。

也就是說我們有一個共同的理解對石油是人類生活歷史上,地球裡面的海洋生物和海洋藻類在很長一段時間後的「身體」與後淤泥沉澱成沉積岩混合後,經過一系列的化學的自然變化,成為世界人們生活中最重要的能源

石油工業的初期發展可分為兩個時期,一個是煤油時期。一是汽油期(動力期)。煤油時代大約是1860~1900年,在此期間煤主要用於照明和作為家庭燃料。19世紀六七十年代,美國石油工業從勘探、生產、提煉、儲存和運輸發展到分銷。形成並快速發展了完整的產業鏈。

石油對於人類來說是人類非常寶貴的資源,人們通過勘探開發了各種各樣的石油產品。但同時石油也具有兩面性,這就需要我們合理使用積極方面,促進人類的不斷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