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石油礦藏 » 西部石油的油怎麼樣
擴展閱讀
物業費計入費用什麼明細 2025-07-29 19:53:03
石油多少度就蒸發了 2025-07-29 19:32:36

西部石油的油怎麼樣

發布時間: 2022-06-06 12:17:18

1. 石油和石化的油有什麼區別

1、原油不同

中石化的地盤主要集中在南方地區,油氣勘探開發區塊位於中國東部、西部和南部地區。

中石油主要集中在北方地區,由於地域「等」原因,北方的煉廠都煉制國內北方油田的原油,例如大慶、遼河和克拉馬依等。

2、公司全稱不同

中石油全稱即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

中石化全稱即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

總之,「中石油」和「中石化」基本上是「北」與「南」分據,南北分治的。即北方是中石油的地盤,南方是中石化的地盤。但是這些年的局勢有所突破,就如同網通和電信開始南下和北上一樣,中石化也開始北上,中石油也在向南滲透。

石油和石化的發展歷程

1、中石油

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有限公司(簡稱中國石油集團,英文縮寫:CNPC) 是由中央直接管理的國有特大型央企,根據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於1998年7月在原中國石油天然氣總公司的基礎上組建的特大型石油石化企業集團,系國家授權投資的機構和國家控股公司。

是實行上下游、內外貿、產銷一體化、按照現代企業制度運作,跨地區、跨行業、跨國經營的綜合性石油公司。

2008年,中國石油在美國《石油情報周刊》世界50家大石油公司綜合排名中,位居第5位, 在美國《財富》雜志2011年世界500強公司排名中居第6位,在《巴菲特雜志》2009年中國上市公司百強評選中,榮獲「中國25家最受尊敬上市公司全明星獎」第一名。

2021年5月,加入中國油氣企業甲烷控排聯盟。

2、中石化

1983年2月19日,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出《通知》,決定成立中國石油化工總公司。7月12日,中國石化總公司成立大會在人民大會堂舉行。

1984年1月19日,國家批復同意石化總公司建設7個大型項目,即大慶、揚子、齊魯39萬噸/年乙烯,鎮海、寧夏、烏魯木齊30噸/年合成氨及52萬噸/年尿素和上海石化總廠二期工程。

1986年5月14日,中央組織部通知,中央決定石化總公司不再設立董事會,實行經理負責制。

1988年2月6日,國務院總理辦公會議研究確定石化總公司暫仍歸國務院直屬。

1990年1月8日,我國自行研發的第一台年產25萬噸乙烯新型裂解爐(北方爐)通過國家級鑒定驗收。

1991年9月11日,石化總公司和中國科學技術協會聯合在京舉行91國際石油煉制和石油化工學術會議暨展覽會。

1992年1月11日,國務院批准北京燕山石化公司30萬噸/年乙烯改擴建工程。

1993年2月18日,石化總公司與中國化工進出口總公司合資的中國國際石油化工聯合公司開業。7月26日,上海石化H股在香港聯交所上市。9月28日,我國自行研究、設計和製造的首套80萬噸/年加氫裝置在鎮海石化總廠建成。11月8日,上海石化A股在上海證交所上市。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中石油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中石化

2. 鄭州的同志們,有沒有加過西北石油的油的,純

西北石油隸屬中石化,其產品規格型號也完全符合國家要求,沒有什麼特殊之處。河南本地的油是大橋石化,相對於中石化,中石油價格會有相對優惠。

3. 中國石油的情況

中國石油的情況:截至2017年底,全國石油累計探明地質儲量389.65億噸,剩餘技術可采儲量35.42億噸,剩餘經濟可采儲量25.33億噸。

已證實石油儲量:1015億桶。

石油最終可采資源量:約145億桶。

每日石油消耗:498萬桶。

雖然中國一直都被稱為「進口原油大國」,但其實我們國家的石油資源其實也很豐富,雖然發現了大油田,但是由於技術和時間問題,開采量可能不是很大,加上要維持穩定,所以一直都進口大量的原油。按照我國當前的日消耗水平498萬桶計算,大約還可以使用56年。

(3)西部石油的油怎麼樣擴展閱讀:

我國石油資源分布:

我國石油資源集中分布在渤海灣、松遼、塔里木、鄂爾多斯、准噶爾、珠江口、柴達木和東海陸架八大盆地;天然氣資源集中分布在塔里木、四川、鄂爾多斯、東海陸架、柴達木、松遼、鶯歌海、瓊東南和渤海灣九大盆地。

從資源深度分布看,我國石油可采資源有80%集中分布在淺層(<2000米)和中深層(2000米~3500米),而深層(3500米~4500米)和超深層(<4500米)分布較少;天然氣資源在淺層、中深層、深層和超深層分布卻相對比較均勻。

從地理環境分布看,我國石油可采資源有76%分布在平原、淺海、戈壁和沙漠,天然氣可采資源有74%分布在淺海、沙漠、山地、平原和戈壁。

從資源品位看,我國石油可采資源中優質資源佔63%,低滲透資源佔28%,重油佔9%;天然氣可采資源中優質資源佔76%,低滲透資源佔24%。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石油

4. 中國各大油田實力排名!

排名依次:
大慶油田
位於黑龍江省西部,松嫩平原中部,地處哈爾濱、齊齊哈爾市之間。油田南北長140公里,東西最寬處70公里,總面積5470平方公里。1960年3月黨中央批准開展石油會戰,1963年形成了600萬噸的生產能力,當年生產原油439萬噸,對實現中國石油自給起了決定性作用。1976年原油產量突破5000萬噸,到1996年已連續年產原油5000萬噸,穩產21年。1995年年產原油5600萬噸,是我國第一大油田。
勝利油田
地處山東北部渤海之濱的黃河三角洲地帶,主要分布在東營、濱洲、德洲、濟南、濰坊、淄博、聊城、煙台等8個地市的28個縣(區)境內,主要工作范圍約4.4萬平方公里。1995年年產原油3000萬噸,是我國第二大油田
遼河油田
油田主要分布在遼河中下游平原以及內蒙古東部和遼東灣灘海地區。已開發建設26個油田,建成興隆台、曙光、歡喜嶺、錦州、高升、沈陽、茨榆坨、冷家、科爾沁等9個主要生產基地,地跨遼寧省和內蒙古自治區的13市(地)32縣(旗),總面積近10萬平方公里。1995年原油產量1552萬噸,產量居全國第三位。
克拉瑪依油田
地處新疆克拉瑪依市。40年來在准噶爾盆地和塔里木盆地找到了19個油氣田,以克拉瑪依為主,開發了15個油氣田,建成792萬噸原油配套生產能力(稀油603.1萬噸,稠油188.9萬噸),3.93億立方米天然氣生產能力。從1990年起,陸上原油產量居全國第4位。1995年年產原油790萬噸。
四川油田
地處四川盆地,已有60年的歷史,發現氣田85個,油田12個,含油氣構造55個。在盆地內建成南部、西南部、西北部、東部4個氣區。目前生產天然氣產量佔全國總產量的42.2%,是我國第一大氣田,1995年年產天然氣71.8億立方米,年產原油17萬噸。
華北油田
位於河北省中部冀中平原的任丘市,包括京、冀、晉、蒙區域內油氣生產區。1975年,冀中平原上的一口探井任4井噴出日產千噸高產工業油流,發現了我國最大的碳酸鹽岩潛山大油田任丘油田。1978年,原油產量達到1723萬噸 ,為當年全國原油產量突破1億噸做出了重要貢獻。直到1986年,保持年產原油1千萬噸達10年之久。1995年年產原油466萬噸,天然氣3.13億立方米。
大港油田
位於天津市大港區,其勘探地域遼闊,包括大港探區及新疆尤爾都斯盆地,總勘探面積34629平方公里,其中大港探區18629平方公里。現已在大港探區建成投產15個油氣田24個開發區,形成年產原油430萬噸和天然氣3.8億立方米生產能力。
中原油田
地處河南省濮陽地區,於1975年發現,經過20年的勘探開發建設,已累計探明石油地質儲量4.55億噸,探明天然氣地質儲量395.7億立方米,累計生產原油7723萬噸 、天然氣133.8億立方米。現已是我國東部地區重要的石油天然氣生產基地之一,1995年年產原油410萬噸,天然氣11億立方米。
吉林油田
地處吉林省扶餘地區,油氣勘探開發在吉林省境內的兩大盆地展開,先後發現並探明了18個油田,其中扶余、新民兩個油田是儲量超億噸的大型油田,油田生產已達到年產原油350萬噸以上,原油加工能力70萬噸特大型企業的生產規模。
河南油田
地處豫西南的南陽盆地,礦區橫跨南陽、駐馬店、平頂山三地市,分布在新野、唐河等8縣境內。已累計找到14個油田,探明石油地質儲量1.7億噸及含油麵積117.9平方公里。1995年年產原油192萬噸。
長慶油田
勘探區域主要在陝甘寧盆地,勘探總面積約37萬平方公里。油氣勘探開發建設始於1970年,先後找到油氣田22個,其中油田19個,累計探明油氣地質儲量54188.8萬噸(含天然氣探明儲量2330.08億立方米,按當量摺合原油儲量在內),1995年年產原油220萬噸,天然氣1億立方米。
江漢油田
是我國中南地區重要的綜合型石油基地。油田主要分布在湖北省境內的潛江、荊沙等7個市縣和山東壽光市、廣饒縣以及湖南省衡陽市。先後發現24個油氣田,探明含油麵積139.6平方公里、含氣面積71.04平方公里,累計生產原油2118.73萬噸、天然氣9.54億立方米。1995年年產原油85萬噸。
江蘇油田
油區主要分布在江蘇省的揚州、鹽城、淮陰、鎮江4個地區8個縣市,已投入開發的油氣田22個。目前勘探的主要對象在蘇北盆地東台坳陷。1995年年產原油101萬噸。
青海油田
位於青海省西北部柴達木盆地。盆地面積約25萬平方公里,沉積面積12萬平方公里,具有油氣遠景的中新生界沉積面積約9.6萬平方公里。目前,已探明油田16個;氣田6個。1995年年產原油122萬噸
塔里木油田
位於新疆南部的塔里木盆地。東西長1400公里,南北最寬處520公里,總面積56萬平方公里,是我國最大的內陸盆地。中部是號稱「死亡之海」的塔克拉瑪干大沙漠。1988年輪南2井噴出高產油氣流後,經過7年的勘探,已探明9個大中型油氣田、26個含油氣構造,累計探明油氣地質儲量3.78億噸,具備年產500萬原油、80�100萬噸凝折油、25億立方米天然氣的資源保證。1995年年產原油253萬噸。
吐哈油田
位於新疆吐魯番、哈密盆地境內,負責吐魯番、哈密盆地的石油勘探。盆地東西長600公里、南北寬50�130公里,面積約5.3萬平方公里。於1991年2月全面展開吐哈石油勘探開發會戰。截止1995年底,共發現鄯善、溫吉桑等14個油氣田和6個含油氣構造,探明含油氣面積178.1平方公里,累計探明石油地質儲量2.08億噸、天然氣儲量731億立方米。1995年年產原油221萬噸。
玉門油田
位於甘肅玉門市境內,總面積114.37平方公里。油田於1939年投入開發,1959年生產原油曾達到140.29萬噸,占當年全國原油產量的50.9%。創造了70年代60萬噸穩產10年和80年代50萬噸穩產10年的優異成績。譽為中國石油工業的搖籃。1995年年產原油40萬噸。
滇黔桂石油勘探局
負責雲南、貴州、廣西三省(區)的石油天然氣的勘探開發。區域面積86萬平方公里,具有大量的中古生界及眾多的第三系小盆地,可供勘探面積27.7萬平方公里。先後在百色、赤水、楚雄等地區油氣勘探有了重大突破,展示了滇黔桂地區具有廣闊的油氣發展前景。1995年年產原油10萬噸。
冀東油田
位於渤海灣北部沿海。油田勘探開發范圍覆蓋唐山、秦皇島、唐海等兩市七縣,總面積6300平方公里,其中陸地3600平方公里,潮間帶和極淺海面積2700平方公里。相繼發現高尚堡、柳贊、楊各庄等7個油田13套含油層系。1995年年產原油51萬噸。
中國海洋石油南海東部公司
成立於1983年6月,是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下屬的四個地區油公司之一。負責南海東部東經113°10′以東、面積約13.1萬平方公裏海域的石油、天然氣的勘探開發生產業務,授權全面執行該海域的對外合作的石油合同和協議。13年來,已有8個油田建成投產,公司每年原油產量大幅度增長,至1996年產油量超過1000萬噸,在全國陸海油田中年產量排行第四位

5. 中國南海西部有石油嗎

南海西部,石油開發任務主要由中國海油南海西部公司承擔。該公司目前作業集中在南海北部大陸架西區北部灣、鶯歌海、瓊東南盆地和珠江口盆地西部,勘探區總面積16萬平方千米。公司在西部海域已發現油氣田31個、含油氣構造37個,已探明石油可采儲量2.45億桶,天然氣可采儲量2.1萬億立方米,在產油田12個,在產氣田3個。已投產的崖城13-1氣田是中國海上最大的合作氣田,東方1-1氣田是中國海上最大的自營氣田。建成油氣年生產600多萬噸油當量。
南海西部海域蘊藏著豐富的天然氣資源,具有良好的勘探開發前景。在海南近海海域,分布著3個新生代沉積盆地——北部灣、鶯歌海和瓊東南盆地,面積共12萬平方千米,是油氣資源勘探遠景區。
經過多年的努力,目前南海西部大氣區的勘探已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形成了臨高、東方、樂東、崖城、文昌五大主攻區。
1957年,對鶯歌海一帶狀油氣苗進行調查,下海探油的第一站。
鶯歌海含油氣盆地位於北部灣南部,以及海南島東南部海域的「U」字形盆地上。西部的西鶯歌海盆地為特提斯體系的拉張斷陷盆地,東部的瓊東南盆地則為環太平洋體系的一個孤後盆地。瓊東南盆地,面積約為4萬平方千米,石油資源量約為40億噸,天然氣資源量為6.4萬億立方米。這里有世界級海上大氣田——崖13-1大氣田,同時也是我國海上第一大氣田(產量為34億立方米,高於春曉油氣的25億立方米,但探明儲量要低於春曉油氣田)。
一、潿西南油田群
(1)1973年,發現潿洲11-1油田。
潿洲11-1油田位於南海北部灣潿洲島西南方向,與在生產油田潿洲11-4和潿洲12-1油田相鄰,油田所處海域水深在30~40米;潿洲11-1油田僅有一座生產平台,其開發生產主要依託潿洲12-1油田的生產設施和海底管線來實現;2007年潿洲11-1油田成功投產,現有1口生產井在產,日產原油2100餘桶。
(2)1982年發現潿洲11-4油田和潿洲10-3油田。
潿洲11-4油田仍是潿西南油田群主力油田之一,1982年11月發現,1993年9月19日自營建成,設計產能60萬噸,經改造達80萬噸。與1999年8月2日自營建成的潿洲11-4東油田連片生產,形成年產能90萬噸以上。
潿洲10-3油田1986年8月7日投產,1992年5月16日轉為自營,與1991年8月20日自營建成的潿洲10-3北油田連片生產,形成年產能30萬噸。
(3)1989年發現潿洲12-1油田。
潿洲12-1油田,是潿西南油田群的最大油田,1999年6月12日自營建成,設計產能100萬噸。與潿洲10-3油田、潿洲10-3北油田、潿洲11-4油田和潿洲11-4東油田連片生產,形成了南海北部灣潿西南油田群。
主要從事海上採油技術服務、浮式儲油輪總包服務、海陸工程建造、海上設備維修、石油專用產品的製造、原油外輸協調、油氣及副產品運輸銷售和加工利用、油田化工、通信氣象、網路工程、管道工程、數據處理、海上配餐、物資儲運、碼頭倉儲、工程勘察設計、物業管理、賓館旅遊業、海陸運輸、技能培訓等專業技術服務工作。
二、南海崖城13-1氣田
1983年,成立中國海洋石油南海西部公司。
1983年,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美國阿科中國有限公司(現為英國BP阿科中國有限公司)及科威特科佩克中國有限公司發現崖13-1氣田,其是中國迄今為止最大的海上氣田,號稱「東方氣龍」。
崖城13-1氣田使用了數種先進的地質數據技術來估算儲量和生產能力。這些技術將來自多方面的信息集合在一起,包括地理模型、地質資料、石油物理分析以及工程分析。採用了一個三維圖像來表現氣田內部結構的地理狀況。
崖城13-1氣田被圈閉在漸新世陵水砂岩層的一個大而狹長、西北-東南走向的斷塊中。砂岩層被一巨大的向西南傾覆的正斷層沿上傾方向截斷,上覆不整合。氣水界面構成下傾界限。在A平台,油藏約在海平面下3600米深處。6口生產井、5口探邊井以及三維地震測線數據證明了氣藏面積為44平方千米,最大厚度為217米(總厚度)(凈厚度178米)。大量小斷層切割了儲層,其中一條斷層的斷距為40米。主儲層之上的透鏡狀砂岩仍具有儲藏潛力。
崖城13-1氣田是我國海上第一大氣田。它位於三亞以南100千米的海域。總投資為11.3億美元,由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美國阿科中國有限公司及科威特科佩克中國有限公司合作開發,崖城13-1油田年產天然氣34億立方米,其中29億立方米通過778千米的海底輸氣管道輸往香港爛角嘴售氣終端,5億立方米通過97千米的海底管道輸往在三亞的南山基地。
崖城13-1氣田,是1983年8月在水深約100米的地方發現的,阿科為作業者並擁有該氣田34%的權益。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擁有51%的權益,科威特石油勘探公司擁有15%的權益。崖城13-1油田自1996年10月開始投入生產,成為中國第一個海上氣田。
崖城13-1氣田的開發是伴隨著亞太地區能源需求的增長和商業用氣市場的發展而來的。阿科氣田生產的天然氣通過500英里的運輸到達香港的Castle Peak電力公司。
崖城氣田的開發在中國是史無前例的。這是一個價值10多億美元的項目,需要建設陸上和海上處理設施以及去往海南島和香港的輸送管線。將氣體通過管線運輸到香港需要建設480英里的海底管線,這在世界上是第二長的。
除了向香港青山發電廠供應天然氣以外,崖城13-1氣田也向海南島輸送氣體,用於發電和作為化肥廠的原料。
崖城13-1氣田的天然氣探明儲量為547億立方米,天然氣凝析油探明儲量約為1030萬桶,1995年10月投產,1999年上半年天然氣平均日產量約為426萬立方米。
三、文昌油田群
1984年和1985年,發現文昌19-1、文昌8-3油田。
文昌13-1/2油田位於海南省文昌市以東136千米的海域上,距離湛江約260千米,油田所處海區水深117米。該油田主要由兩座無人駐守的固定式井口採油平台「文昌13-1」「文昌13-2」及一艘15萬噸無動力的浮式儲油輪(FPSO)「南海奮進」號組成。採油平台採集的原油,通過海底輸油管道輸送到「南海奮進」號上進行處理、儲存和外輸。原油外輸方式主要通過油輪系泊「南海奮進」號進行海上過駁運輸。油田設計年產原油250萬噸,於2002年7月7日投產。
2008年7月位於中國南海的文昌油田群已成功試產。這一油田群共有7口井在產,可日產原油14000餘桶。文昌油田群位於南海西部海域的珠江口盆地,由文昌19-1、文昌15-1、文昌14-3、文昌8-3四個油田構成。開發生產設施包括5座井口平台、一艘浮式生產儲油輪和26口生產井。
文昌19-1油田是文昌油田群中第一個投產的油田,其高峰日產量預計可達18800餘桶。其餘三個油田文昌15-1、文昌14-3和文昌8-3將於2008年陸續投產。
文昌油田群位於南海北部海域珠江口盆地西部,包括文昌19-1、文昌15-1、文昌14-3、文昌8-3四個油田,是20世紀80年代勘探發現的。
2008年6月中旬,文昌19-1油田開始試生產。
四、東方1-1氣田
1995年,基本探明東方1-1氣田,2002年6月21日正式開鑽。
東方1-1氣田項目是海南省重點建設項目,是中國第一個自營開發的氣田,總投資額為32.7億元。它位於南海北部灣鶯歌海海域,距東方市約113千米。該氣田天然氣儲量達966.8億立方米,年產天然氣24億立方米,純烴儲量612億立方米。
根據東方1-1氣田總體開發方案的安排,一期工程建立D、E兩座生產平台,共鑽井12口;二期工程建A、B兩座井口平台,分別鑽井10口。兩條海底管道、一條海底電纜、一座陸上終端。氣田所產天然氣在海上中心平台初步處理後,通過海底管道輸送到東方陸上終端處理,再輸送給用戶。
東方1-1氣田開發井作業海區水深68米,一期工程的12口開發井中,除了1口是大斜度井外,其餘11口井全部是水平井,作業難度大,技術要求高。
2003年8月2日建成我國第一個自主開發的海上天然氣氣田——東方1-1氣田全長256千米的輸氣管線,把天然氣分別送往海南省的八所、洋浦、海口等重要工業基地。
五、天然氣水合物
1999年,在西沙海槽發現了海洋天然氣水合物(可燃冰),總資源量達643億~772億噸油當量,約相當於我國近海石油天然氣總資源量的一半。南海資源的開發正顯示出前所未有的潛力。2011年報道,我國對海域可燃冰的專題調查工作取得重大進展,現已在南海圈定了25個成礦區塊,控制資源量達到41億噸油當量。國土資源部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是承擔我國海域可燃冰資源專項調查的主要單位,該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我國從2002年正式啟動的海域可燃冰資源調查與評價專項目前已取得一系列成果,2007年首次在神狐海域鑽獲可燃冰實物樣品,證明南海可燃冰資源遠景良好。目前,專題調查團隊已圈出南海北部7個遠景區、19個成礦區帶,僅神狐鑽探區內11個可燃冰礦體,面積就達到約23平方千米,氣體資源量約為194億立方米,控制資源量達到41億噸油當量。

6. 為什麼中國西部有大量石油卻不開采

不可能把所有的油同時采完吧,需要慢慢的采

7. 畢業論文 題目 從西部大開發看我國石油化工發展趨勢

大家快來回答!答得好再給100分!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