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為什麼中石化要進口原油而不用國內的呢全部被中石油壟斷了
國內的煉油能力很大,而自己的原油又比較少,所以都要進口,中石油的量也不夠的,也是需要進口的。
② 中石油因倒賣進口原油近1.8億噸被調查,有哪些信息值得關注
被中石油倒賣進口原油的新聞刷屏了全網,涉及數量達到1.8億噸,摺合人民幣約有7000多億,如此巨大的金額震撼大家的同時,也讓人想要了解這里邊的前因後果,具體是怎麼個事老白就給大家揭秘一下。
但是這個行為破壞了國家調控能源、調整經濟結構的手段,消弱了國家價格政策的有效性,雖然15年,1.8億噸數量不大,但是影響很壞,應該處理,以老白看,國家應該會徹查這件事,大家稍安勿躁,等待結果吧。
③ 中國石油排列世界五百強第二名 為何還要進口石油
我們國家不盛產石油。我們國家現在的石油使容量非常的大。需要從海外大量演進石油。中石油中石化並不產石油。中國本土能採集的石油非常的有限。
④ 中石化和中石油是不是大部分原油都是從外國進口、
中國每年消耗越3億噸原油。應當說中國有相當一部分的原油依賴進口,近幾年更是有一半左右要靠進口,三大石油公司中,中石化進口最多。
⑤ 「中石油」和「中石化」的油差別多大
中石油和中國石化的差別:
首先,我們得從這倆家公司談起,中石油,中國石化都是我們國家國資公司下的國企,最開始,中石油是以石油燃氣的生產製造為主導,順帶跑業務;而中國石化是以石油為原材料的化工原材料生產製造和市場銷售為主導,在石油層面呢,它不生產製造,只做生產加工。實際上簡言之,中石油最開始以採掘為主導,因此油氣田比較多;中國石化以中後期生產加工為主導,因此化工廠比較多。
之後,在1998年全國的電力能源企業改制中,這倆家企業改制,基本上以長江為界線,南面的燃氣有關公司歸中國石化,往北歸中石油。但是,這么多年中國石化也逐漸北進,中石油也在持續往南滲入。因此,國內各地也都能見到,不僅有中國石化又有中石油的加氣站。
為何同一個知名品牌不一樣的加氣站價錢有差別呢?
有一些老濕機還會繼續發覺,就算都是中國石化的加氣站,不一樣部位的倆家,價錢也是有很有可能會出現左右一兩毛的差別。這也是為什麼呢?
實際上,這就和車輛一樣,不一樣汽車4S店的相同車,都是有很有可能有不一樣的價格。這和他們的所在位置,市場需求狀況,經營模式都是有關聯,只需是靠譜的,油品實際上都一樣。哪一家劃算,所在位置對大家更便捷,便去哪一家就可以。
⑥ 中國自己有用不完的石油為什麼還要進口
1、中國有油田,例如大慶油田,但是油田也有採光的那天,大慶油田已經為中國服務很久了,現在新建的的油田都是海上的。
2、中國作為發展中國家也需要發展,需要的能源也不少,不進口,光靠自己國內的是遠遠不夠的。
3、目前為止我國的石油只有25%是靠我國自己生產的,而75%都是依靠進口。
4、進口主要是3個地方,非洲,波斯灣和南美洲。以非洲和波斯灣的為主,因為南美洲航路容易被美國截斷。
⑦ 我國沙漠中石油豐富為什麼不開采而選擇去進口
資源是衡量一個國家綜合實力的重要標准。作為一個幅員遼闊、資源豐富的國家,中國自然儲量豐富。然而,就石油而言,我國必須全年依靠進口來確保國內工業生產。
此外,我國不僅盛產石油,而且富含稀有金屬。但是多年來,沒有人嘗試過這個想法。開發資源當然是一件重要的事情,但是一個好的生態環境更重要。西南地區的地質相對脆弱。如果遭到破壞,很可能會影響當地的生態環境。湧向這些地方開發資源,也許會隨之而來的是石漠化、沙漠化等問題。
石油不是固體物質,運輸主要依賴管道。無論是在沙漠還是西南山區,在這樣的地方修建管道絕對是一項巨大而困難的工程。即使用火車運輸,沙漠中的地基也不容易牢固,修建鐵路需要很長時間。此外,如果運輸過程中出現沙塵暴等惡劣天氣,弊大於利。沙烏地阿拉伯已成為一個主要的石油出口國,主要是因為其產量大,開發成本低。然而,持續開發這種不可再生資源並不是一件好事,這將不可避免地消耗資源,並在一定程度上破壞生態環境。因此,減少採礦也在一定程度上保護了地球和資源。
事實上,我國仍有許多已探明的石油資源,但並沒有開采。這是因為石油是一種不可再生資源。根據中國的可持續發展戰略,即使儲量豐富,也不應該一直開采。從目前的情況來看,盡可能多地進口石油以保持生態發展的平衡。
⑧ 中石油的原油主要依賴進口嗎如何看待國際油價變化對中石油的經營產生的利弊
中國原油50%左右依賴進口,但並不是中石油的原油依賴進口!
中石油所需原油完全是自己在國內和國外開采,中石油2007年原油產量是13762.4萬噸,而原油加工量只是13088.4萬噸,根本無需進口!
至於近期的全球金融風暴導致的全球原油需求銳減,致使國際原油價格暴跌,我覺得這對中石油的經營會有很大的壓力,道理很簡單,中石油所需原油完全自產,國際油價暴跌並沒有降低它的生產成本,相反由於油價降低使成品油及石化產品價格下降是必然趨勢,這樣在成本沒有降低而生產的產品價格下降的情況下,企業利潤下降就是必然的了!
⑨ 中石油中石化大量進口原油和成品油,為什麼還要出口(高手來,復制粘貼的自重)
據我所知,由於各產油國的原油品質和成分千差萬別,各國的工業和科技實力不同,煉油技術不同,成本不同,成品油的用途不同,等等因素,就會導致既出口原油,成品油,同時又進口原油或成品油。(他們名稱相同,但實質不一樣)。
我們有的原油,要變成成品油,在國內冶煉的成本過高,不如進口。
國內冶煉成本過高的原油,就只能出口。
另外,比如伊朗,產油大國,但由於工業落後,成品油幾乎全部依賴進口。
第二個因素,是來料加工,即外國的原油,運到中國加工冶煉,之後復出口,在海關顯示
既進口原油,又出口成品油。
第三個因素,我分析,是由於我們參與原油的期貨貿易,跟實業無關,純粹的期貨貿易,
只要盈利,就出貨。說不定是剛剛進口的,走一圈,待價而沽,再出口(有時即使虧本,也要兌現)。
⑩ 中石油開採的原油夠自己用嗎,還是需要大量進口原油,原油價格上漲對中石油的整體盈利有什麼影響
中石油開採的原油不夠自己用,需要大量進口原油。從整體上講,中國缺乏能源資源,都需要進口。原油價格上漲對中石油的整體盈利是有好處的,也就是說,原油價格越高,中石油的整體盈利也越高,這是由中國能源行業壟斷特性所決定的。
中國的汽油價格是由發改委根據20天的國際原油價格來計算,而過去多年的經驗表明,中國成品油價格是漲的次數遠遠多於降的次數。當原油價格上漲時,中石油開採的原油就可以賣高價,利潤大幅增加;而中石油煉油的業務,由於原油價格的高漲而虧損,可是中石油哭著喊著讓國家補貼並漲價,否則,中石油拒絕向市場供油。這樣,原油業務的利潤中石油自己留著,煉油業務的虧損讓國家掏腰包補貼,因此,中石油包賺不賠。反過來,當原油價格下跌時,中石油煉油的業務就會大幅盈利,大大超出原油業務的利潤下降,因此,中石油還是包賺不賠。
所以,在中國的壟斷制度下,中石油都是包賺不賠,買單的都是老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