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石油礦藏 » 中日石油怎麼樣
擴展閱讀
價格多少怎麼購買 2024-05-12 04:43:00
沃柑價格為什麼這么貴 2024-05-12 04:11:04

中日石油怎麼樣

發布時間: 2022-05-28 02:54:54

中石油是日本企業嗎

中石油明顯是中國的國有企業
提供給日本石油其實帶有很強的政治意味,我們的領導人希望緩和自中日撞船事件來的緊張關系,改善中國在日本形象。 不過個人認為此舉沒什麼必要。

㈡ 在當前的政治經濟環境下 我國採取哪些措施來維護海洋權益問題

海洋權益是海洋權利和海洋利益的總稱,包括領土主權、司法管轄權、海洋資源開采權、海洋空間利用權、海洋污染管轄權、海洋科學研究權以及國家安全權益、海上交通權益等。海洋權益是國家權益的重要組成部分,海洋權益的實現是解決我國人口、資源和環境問題的重要出路,是我國經濟騰飛國力強盛的必由之路。了解我國海洋權益的現狀,積極有效地維護我國的海洋權益,對於我國有著重要的意義。
《聯合國海洋法公約》與海洋權益
《聯合國海洋法公約》(以下簡稱《公約》)1982年通過並於1994年開始生效。它所建立的海洋法律制度第一次對海洋權益進行了全面而系統的規定,從而使各國開發和利用海洋走上了規范化的道路。截至目前,已有155個國家和實體批准了《公約》,我國於1996年5月15日批准了《公約》。
《公約》涉及海洋法幾乎所有方面的問題,其主要內容有兩方面:一方面是對傳統的基本海洋法律制度,例如領海、毗連區、大陸架和公海等進行了細化和完善;另一方面是制定了許多嶄新的海洋法律制度,例如專屬經濟區、用於國際航行的海峽、群島國、島嶼、國際海底區域、海洋科學技術、海洋環境保護等制度,極大地拓展了沿海國在海洋上的管轄范圍,沿海國可以將管轄海域范圍從傳統國際海洋法所規定的3海里或12海里擴大到200海里專屬經濟區和大陸架,而且寬大陸架國家還可以主張超出200海里范圍的大陸架。《公約》實質上是對海洋歸屬和管轄的一次重新調整,是海洋資源和權力的一次再分配,是當代國際社會關於海洋權益和海洋秩序的基本文件,標志著新的海洋國際秩序的建立。
《公約》的生效,意味著人類進入了全面開發和管理海洋的新階段。 《公約》喚醒了沿海國家開發和維護海洋資源的意識,進而引發了爭奪海洋島嶼、海洋國土、海洋資源和海洋通道的新的爭斗,使世界熱點集中到海洋上,不僅霸權主義國家繼續謀求海洋霸權,廣大發展中國家也在海洋問題上日益覺醒,盡可能大地圈佔海域。由於大多數國家彼此相鄰或相向,沿海國家的利益往往與其相鄰或相向國家的利益交織在一起,矛盾的焦點是主權的獲得或享有以及相應資源的佔有或分享。同時,《公約》是世界各國政治妥協的產物,因此還存在著許多模糊不清之處,各國總是從最有利於本國利益的角度出發來解釋、運用《公約》,這也留下了許多引起爭議的隱患。隨著更多的國家批准加入《公約》,海洋權益面臨一次全面再分配。海洋權益的斗爭將越來越復雜。全世界有300多處海域出現劃界糾紛,有爭議的島嶼達100多個。
中國海洋權益的現狀
根據《公約》的有關規定,我國領海和毗連區的寬度主張有了國際法上的依據和保證:200海里專屬經濟區和大陸架制度拓展了我國的管轄區域;國際海底區域制度使我國有機會成為深海采礦的先驅投資者,並在東北太平洋有一塊15平方公里的礦區;用於國際航行的海峽的過境通行制度對中國發展遠洋交通、走向海峽提供了便利。總體來說《公約》對我國是有利的。
但是從另一方面《公約》也給我們帶來一些負面效應。隨著《公約》的正式生效,我國的周邊國家紛紛完善海洋立法,調整海洋政策和海洋戰略,不顧歷史事實和海洋法的具體實施細則和以往的判例,不恰當、不嚴肅地引用其中對其有利的條款來侵害我國的海洋權益,使我國的許多海域和島嶼無可爭議的歷史主權面對不少新的爭議,對我國海洋權益的維護形成了嚴峻的挑戰。
1.我國島嶼被侵佔。在東海,中國固有的領土釣魚島被日本非法佔有。釣魚島自古都是我國漁民避風、休漁的棲息地,但被日本實際控制,日本不僅反對我國海軍接近釣魚島,連我國科考船也不能接近,甚至我國漁民也不能到附近海域捕魚。日本拒不承認中國對釣魚島的主權。在南海的南沙群島,有40個島嶼被他國侵佔,中國實際控制的只有8個。
2.海洋資源被掠奪。與島嶼主權歸屬的爭端相伴而生的是以資源為核心的各種矛盾。南海周邊國家和地區目前在南沙海域投入開採的油井已經超過1000口,這些油井絕大部分位於南海斷續線中國一側海域,每年開採的石油超過6000萬噸。此外,我國從1999年開始在南海實行夏季休漁制度,但有的國家不但說中國「無權宣布休漁」,而且乘我國漁民休漁之機大肆捕撈。
3.海域劃界矛盾重重。我國瀕臨黃海、東海、南海。由於海域狹窄造成我國與海上鄰國海域劃界的矛盾比較突出。在黃海和東海其寬度最寬處只有360海里,不足400海里,出現海域主張重疊的情況。總面積38萬平方公里的黃海海域中應劃歸中國管轄的有25萬平方公里,可是有的國家主張等距線為界,如果按此劃分,他們可以多劃十幾萬平方公里。東海大陸架是中國的自然延伸,因此面積77萬平方公里的東海海區中應歸中國管轄的為54萬平方公里,但是日本卻提出中日兩國是共架國,要求按中間線劃分海域。按此無理要求,日本與中國有十幾萬平方公里的爭議地區。
4.海上運輸通道的潛在威脅。南中國海由於其重要的戰略地位,被納入美國的全球戰略之中,被美國列為要在世界控制的16個海洋咽喉要道之一。美國對南海問題的政策已由「消極中立」轉變為「積極中立」,並且宣稱釣魚島在美日聯合安保范圍之內。南海地區被日本視為傳統勢力范圍,南海交通線被看作是日本的生命線,因此,日本以「確保海上航行自由」、「反對使用武力」為借口,積極涉足中國南海事務。近年來,美日兩國以打擊海盜恐怖活動和維護國際航道通暢為由,正力圖控制被稱之為中國海上生命線的馬六甲海峽,因為目前中國進口原油的90%以上需要通過油輪經馬六甲海峽運輸。這些外部勢力的因素將對中國的積極發展和國家安全造成嚴重威脅。
中國維護海洋權益的策略思考
如何處理潛在的矛盾和沖突,如何應對復雜的海洋權益爭端,是事關我國諸多發展利益和重大安全的問題,為維護我國的海洋權益,筆者以為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臨時安排與擱置爭議、共同開發是維護海洋權益的基本方針
共同開發是指有關國家在暫時擱置對資源開發的專屬性主權權利爭議的情況下,在相互協定的基礎上,以某種合作方式勘探和開發重疊主張海域的相關資源。它是世界上很多國家認可和採用的一種功能性合作制度。這種制度安排與《公約》第74條和第83條的要求是一致的。一般來說,爭端海域的共同開發是劃界前的一種過渡安排,它不妨礙最後協議的達成和最後界限的劃定,不意味著任何一方放棄其權利或權利主張,也不得視為承認對方的權利主張。它既不影響有關國家的權利主張,又能以符合經濟效益原則和各自利益的方式及時、有效地勘探開發資源,使雙方迅速地從商業性石油發現和生產中獲得最大經濟利益。共同開發在有關國家優先利用爭議區域資源的實用考慮與維持各自權利主張或立場之間建立了適當的平衡。
在東海,如果中日兩國能對東海大陸架進行共同開發,無論於中國還是日本,均是有益的。一方面,中日兩國都是石油消費大國和進口大國,另一方面,中日石油公司已有十幾年的合作歷史,中日石油公司在渤海灣的聯合開發是相當成功的。通過實施共同開發,兩國均可在不放棄其權利主張的前提下,增加新的石油來源,從中國方面來講,還可獲得資金和技術。在政治上,共同開發也有助於維護東海地區的穩定。事實上,日方始終沒有明確拒絕過中方共同開發的提議。
在南海,南沙群島的爭議涉及到五國六方,其問題的解決是一個長期的過程。為了妥善解決南海爭議問題,我國從維護地區和平、穩定的大局出發,創造性地提出「擱置爭議、共同開發」的主張。到如今,南沙群島爭議的解決出現了一些積極的發展態勢。一是中國與東盟各國於2002年11月簽署《南海各方行為宣言》,旨在保持南海局勢的穩定,強調以和平方式解決爭議。二是中越北部灣劃界協定和漁業合作協定於2004年6月生效,這是中國與周邊國家第一次通過和平談判解決海域劃界問題,對推動南沙等海洋爭端的解決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三是中、菲、越三國石油公司於2005年3月簽署《在南中國海協議區三方聯合海洋地震工作協議》,南沙爭端當事國在「擱置爭議、共同開發」方面邁出了歷史性、實質性步伐。從更大范圍看,中國與東盟國家已經確立面向和平與繁榮的戰略夥伴關系,並正在建設中國一東盟自由貿易區,這無疑有助於緩和南沙局勢。當然,由於各方不會輕易放棄主權要求和既得利益,南海問題的解決仍具有相當的復雜性、長期性和艱巨性。
2.加大科技和資金的投入是維護海洋權益的重要保障
根據《公約》的有關規定和我國主張,可能劃歸中國管轄海域的面積有近300萬平方公里,但有爭議的海域面積卻高達120萬平方公里。中日東海大陸架之爭所涉沖繩海槽的地位急需海洋地質資料加以證明。日本認為,中日兩國屬於共同大陸架,沖繩海槽只是兩國自然延伸的一個偶然凹陷,不能中斷兩國大陸架的連續性。基於此,日本主張以等距離標准中間線原則來對中日東海劃界。為了求得證據上的支持,日本從2004年到2009年投資1000億日元來對東海大陸架進行勘探,爭取在2009年上半年向聯合國大陸架界限委員會提交日本的調查數據。目前有實力的沿海國及我國鄰國韓國、菲律賓、馬來西亞、越南等國都投巨資進行大洋調查。盡管我國自1958年進行過全國海洋調查,1977年進行過漁業資源和海洋物理、地質調查,2006年啟動「中國近海海洋綜合調查與評價」即「908項目」,但目前,我國海洋調查工作還遠不能完全滿足我國管轄海域海洋資源開發和申請外大陸架的要求。我國東海的地質、底質情況至今不清楚,以目前的進展,我國在未來30年內對東海的考察才能達到日本的水平。所以,在當前背景下,我國應加大科技和資金的投入,由相關部門抓緊進行全面的海洋調查,掌握全面的海洋學資料,為進行海洋劃界在外交談判或利用法律手段解決爭端時提供最重要的科學依據和證據。
其次,海洋資源的開采需要資金和科技的投入。《公約》雖然規定國際海底為「人類的共同繼承財產」實行「平行開發」的原則,但由於各國綜合國力相當懸殊,事實上難以平等。沒有高科技的支持和經濟的高投入,便沒有資格成為「先驅投資開發者」,也無力在深海礦藏開發中競爭。同時,在有爭議海域實施的「共同開發」合作模式中,科技優勢也有助於收益分配。當今海洋開發難度大、投資多、風險高、周期長,要想取得最好的開發效益,必然要以科技的高投入為前提。
最後,加強海軍的軍事建設需要高科技和高投入。海洋維權須以實力作為後盾,必須擁有強大的海上力量。胡錦濤總書記在會見海軍第十次黨代會代表時強調:我國是一個海洋大國,在捍衛國家主權和安全,維護我國海洋權益中,海軍的地位重要,使命光榮。要努力鍛造一支與履行新世紀新階段我軍歷史使命要求相適應的強大的人民海軍。海軍擔負著捍衛國家領海主權,維護國家海洋權益和海上交通安全的使命。我們必須站在國家利益的高度,加強海軍建設,建設一支包括航空母艦在內的現代海上武裝力量,提供遠洋投放的能力。只有這樣,才能應對有關國家對中國海洋權益的挑戰。
3.加強對爭議海域的實際控制是維護海洋權益的主要途徑
從歷史的角度看,中國在14世紀就已發現並命名了釣魚島,比日本早500多年,全世界最權威的地圖冊倫敦泰晤士世界地圖集到上世紀80年代其標識南中國海是屬於中國的。而如今日本在釣魚島上樹立界碑和標桿,設立燈塔,阻止任何中國人靠近。南沙群島呈現出一種被瓜分的狀態,菲律賓、馬來西亞、越南在部分島嶼上還有駐軍。在這些爭議地區我國為什麼處於比較被動的地位,究其原因,比較重要的一點就是我們過去缺乏對這些地區的實際控制。中國過去在海洋主權的主張上過於依靠歷史證據。對於現實存在重視不夠。
這一現象也是對我國南海問題的精確概括。在當今各國瓜分海洋的斗爭進入白熱化的形勢下,我們要加強對爭議海域的實際控制,國家應當採用寓維權於開發之中的政策,來宣示海洋主權,爭取海洋權益,充分利用法律、政治、外交、經濟、科研、文化、旅遊等各種手段來強化中國在爭議海域的實際存在。
走向海洋是所有強國相同的戰略選擇和道路,當今各沿海國比以往任何時代都更加重視海洋的戰略地位及其重大價值。以爭奪海洋資源、控制海洋空間、搶占海洋科技制高點為主要特徵的2l世紀國際海洋權益斗爭呈現出日益加劇的趨勢。我國所面臨的海洋維權形勢也會更加嚴峻和復雜。如何在新一輪的海洋競爭中,既保衛我國的海洋國土、捍衛我國的海洋權益,又處理好與周邊國家的關系、維護地區的和平與穩定,是我們應該思考和應對的重要課題。

㈢ 2020年中日如果發生第三次石油大戰,請就中日兩國的好處和壞處分析

確認台灣海峽的所屬問題!因為如果開戰,日本的石油路線將被切斷,就要繞過台灣島,成本花費過高!在此,開戰美國也是個不利因素,首先台灣島能夠順利的回歸,美國應該會阻礙的!日本向來跟著大國走,美國也會以該問題向中國進行一系列的什麼和談問題!然後藉此打壓,如果和談成功,日本找走不誤,可此時就體現不出台灣海峽的所屬問題?如果和談失敗,美國應該也會藉此加入戰斗,二打一就會出現不理問題。再加上西歐等國,我想應該會打的很難!所以戰爭不會爆發,除非那時西歐脫離美國約束。如果戰爭中國勝利了,那麼中國霸主地位就會確立了,其實聯合國可以直接無視掉!
日本,我想可以算出美國是不是還眷顧著他們,估算出現中國是不是有實力和他們進行下局部戰爭,說不定日後會再來次侵華戰爭。壞處就是上面說的那樣,中國實力大於日本,輸油路線增加,國內經濟加劇!
總之戰爭爆發可能性為很低,我想最大的可能是日本繼續走此路線!只不過會增加少許稅收,可那樣日本經濟還是會有所困難的吧!
僅是個人觀念!不做任何依據

㈣ 地理問題 中東地區石油主要分布在什麼地方 中東地區石油出口和進口情況怎麼樣

中東地區石油主要分布在什麼地方
波斯灣沿岸,西亞,北非
中東地區石油出口和進口情況怎麼樣
中東地區不需要進口石油 主要輸出是亞洲的中日印 西歐各國 東歐主要靠俄羅斯 美州的美加
中東地區,跨境河流水資源利用上容易出矛盾的是什麼地方
巴勒斯坦地區
調節這種問題的國際組織是什麼
目前還沒有(只有歐佩克,它是調節石油矛盾的)
中東地區運往中國的運輸方式是什麼
遠洋油輪 經波斯灣-印度洋-馬六甲海峽-中國

純手打的 謝謝
樓下答的不完整

㈤ 中國和日本會因東海石油問題引發戰爭嗎

東海石油是中日兩國爭奪的對象,但中日兩國有足夠的聰明,可以避免發生沖突,更不用說是戰爭了。

㈥ 怎樣理解我國石油能源安全形勢

我國現在石油安全面臨比較嚴峻的形勢
首先我國的石油資源並不是很豐富,由於現在國家經濟大幅度的發展,對於資源的需求量激增,尤其是石油和天然氣,需求量很大,目前我國的原油對外需求量占消耗量的百分之六十多,可想而知,如果石油能源通道一但被切斷,那對我國的經濟將會是致命的打擊。
我國現今實行的是能源多元化的戰略,不單單依靠石油,也大量的使用天然氣和煤,由於您問的是石油,這里我就不說後兩者了。石油現在除了國家自己在沿海地帶建立了石油儲備庫,而且在軍隊也有大量的石油儲備。我國石油的進口主要是中東,和 俄羅斯。那麼看地圖我們就可以直觀的看到,中東的石油是需要航運,俄羅斯的石油是陸運(其實就是以管道運輸為主),航運需要經過南印度洋,馬六甲海峽,南中國海,台灣海峽,這些地方都不在中國的管控之下,所以說這兩個地方是中國的命門所在(同樣對於日本,這就是為什麼要對南海,包括釣魚島要強硬的原因,不僅僅是因為南海和釣魚島周邊有油氣,這里也是航運的咽喉要道,如果中國控制了這里,那麼日本將會受制於中國,戰爭打的是後勤,中日一旦開戰,我們切斷日本的糧道,則不戰而屈人之兵)。
我國還與南美國家有一定的合作,與中亞有一些合作,與非洲也有很多的合作(安哥拉等等,非洲是我國的忠實夥伴,但是由於地處遙遠的非洲,而且基礎設施較差,所以... ...)
所以,我國的石油安全問題還是比較嚴峻的,但是我們需要有信心,畢竟國家實力蒸蒸日上,我們的問題不是不能解決的。

㈦ 什麼是天外天油田

是位於中國東海的一個氣田。名字就叫春曉,就像勝利油田、大慶油田一樣,只是春曉油氣田在海上。和春曉離的近的還有「天外天油田」是位於中國東海的一個氣田。名字就叫春曉,就像勝利油田、大慶油田一樣,只是春曉油氣田在海上。和春曉離的近的還有「天外天油田」

春曉油氣田距上海東南500公里,距寧波350公里的東海海域,所在的位置被專家稱為「東海西湖凹陷區域」。這個目前中國最大的海上油氣田,由4個油氣田組成,除春曉外,還包括平湖、殘雪、斷橋和天外天等油氣田,佔地面積達2.2萬平方公里,幾乎相當於一個台灣省。
曉油田位於北緯28度10至40分、東經124度50分至125度20分間。在台灣東北方約193.65?,位於東海西湖凹陷區域,由春曉、殘雪、斷橋、天外天等4個油氣田組成,總面積2.2萬平方公里。

專家估算,東海油田蘊含石油兩百五十億噸,相當於中國去年消耗石油總量三億噸的八十倍,再加上估計逾八萬億立方米的天然氣,東海油田足供中國使用八十年。

在中日東海沖突中,釣魚島離日本有1000公里之遙,而到中國大陸只有不到500公里。而春曉油田也只是在日中兩國中間線的中方一側。

中國不容再有斷臂亡肩之患 中日石油角力的背後

當經濟後進國家追趕發達的領先者時,領先的國家究竟應當如何做出反應?

過去兩年來,中日兩國在能源領域的角力,幾乎到了錙銖必較的地步。圍繞安大線與安納線的明爭暗鬥不過是起了個頭,而最近在東海油氣資源開發權上的激烈爭執更印證了這一趨勢。中國是近年來世界上經濟發展勢頭最好的國家,而在東亞地區,日本仍是第一經濟強國。中日兩國之間,本身存在著天然的競爭關系。任何兩個像中日這樣的比鄰大國之間的爭執,從來都不會僅僅限於純粹的經濟利益之上。中日兩國能源之爭的背後,無疑隱含著一些更為重要的問題。

日本挑起東海油氣之爭
茫茫東海突然間成為中日兩國爭執的焦點,源於日本《東京新聞》刊登了幾篇報道和評論。
2004年5月28日,《東京新聞》刊載了題為「中國在日中邊界海域建設天然氣開采設施」、「日中兩國間新的懸案」等文章,稱該報記者通過調查發現,中國已經著手在非常接近「日中中間線」的中國海域內,建設用於開采天然氣的設施,「擔心資源被獨占」。報道說,中方「春曉」天然氣田的開采設施,距離中日「中間線」僅有5公里。報道稱,因「春曉」天然氣田的建設,東海事實上很可能就變成了「中國內海」。文章還說,中國在「日中中間線」附近形成一個大的油氣田開采設施群,「只是時間問題」,顯示了「中國向東海擴張的積極性」。7月7日,日本政府更派出一艘懸掛挪威國旗的海洋調查船,從沖繩那霸市出發前往東海,引起中方密切關注。

春曉氣田群位於浙江寧波市東南350公里(約190海里)處,是由中海油和中石化負責開發的一個項目。中國早在1995年就已經在這里試采成功,現正在進行基礎建設,按計劃將在年底完成。建成之後,將通過海底管道向寧波輸送天然氣。日本方面稱,這里距離日本擁有的專屬經濟區約5公里,由於海底地質結構的特點,中方油井可能通過吸管原理將日本區域內的油氣吸走,危害日本的潛在利益,所以一再要求中國政府提供有關東海油氣資源儲量和開采數據,這顯然然是一種無理行為。

中國不容再有斷臂亡肩之患
古人雲:得一郡,有開疆拓土之勛;失一郡,則有斷臂亡肩之患。當今世界,雖已不再有待開拓的疆土,但卻仍有尚待開發的「專屬經濟區」。

根據《聯合國海洋公約》規定,一個國家對其領海及領海以外的水域的自然資源,擁有主權和管轄權,並稱之為專屬經濟區。其向海洋伸展的寬度,從測算領海寬度的基線量起不超過200海里。東海最寬處僅360海里,這樣,中國和日本之間似乎產生了至少40海里寬的爭議海域。

1982年日本曾提出,在爭議海域中間劃線的辦法,一國一半,這就是日本方面所說的「日中中間線」。但這種方案早已被中國方面否決,因為《聯合國海洋公約》第76條,規定了另有一條「大陸架原則」確立專屬經濟區的方法。根據這一原則,一個國家的專屬經濟區,應在這個國家所在大陸架之內。按照《聯合國海洋公約》規定,「沿海國的大陸架包括領海以外,依其陸地領土的全部自然延伸,擴展到大陸邊外緣的海底區域的海床和底土。」並規定切斷大陸架的標准深度為2500米。

無論是中國還是日本,對於東海海底的地形和地貌結構都很清楚。東海大陸架是一個廣闊而平緩的大陸架,向東一直延至沖繩海槽。沖繩海槽的深度為2940米,超過《聯合國海洋公約》規定的2500米深的標准,是中國大陸架和日本琉球群島島架之間的分界線。由此可知,沖繩海槽以西的整個東海海域,包含釣魚島所處的海床在內,都是中國大陸架的自然延伸部分,天然地屬於中國專屬經濟區。早在1958年,中國就開始了海洋綜合普查性質的海洋區域地質調查。上世紀70年代,中國便已經對東海宣示擁有主權。即便是按照日本所說的「日中中間線」,春曉氣田也完全屬於中國所屬區域,與日本無涉。

中國在歷史上多次經歷割地賠款之痛楚,但中國已不是過去的中國。中國漫長的海岸線和專屬經濟區,猶如厚實的肩膀和向外伸展的兩臂,絕不會再容忍他國刀削斧砍,受斷臂亡肩之痛。
中日油氣之爭隱含重大問題

中國和日本都存在能源供應短缺的問題。日本國土狹小,資源匱乏,所需石油幾乎全部仰賴進口。中國自1993年開始便成為石油凈進口國,去年超過日本,成為全球僅次於美國的第二大石油進口國。據國際能源署估計,到2030年,進口石油佔中國石油總需求的百分比,將從目前的34%增至80%以上。

同樣都是能源,但對中日兩國來說,面臨的卻又是全然不同的兩個問題。日本早在19世紀末,就已經是一個帝國主義國家。在過去一百多年裡,除了歐洲和北美,以及澳大利亞和紐西蘭等歐洲國家的幾個前殖民地外,步入發達國家行列者,只有日本。日本之所以能夠成為發達國家,在某種程度上是依靠在歷次戰爭中掠奪中國、朝鮮及亞洲其他各國的結果。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日本又得到美國的庇護,從廢墟上再次站立起來,今天仍然是世界第二大經濟強國。對於日本來說,能源問題本質上不過是純粹的經濟利益而已。石油和天然氣,同木材、鑽石、銅及其他重要的金屬礦藏一樣,在日本看來都屬於「可掠奪性資源」。

對於中國來說,保證未來的能源供應,關乎民族復興和國家崛起的大業。中國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文明古國。在過去5000多年人類文明的歷史長河中,中國只是在最近的兩三個世紀里,才逐漸失去了在世界上的領先地位。從歷史哲學的角度看,中國在失去了原來的優勢的同時,就已經開始了實現復興和崛起的歷史進程。
自1840年鴉片戰爭以來,確切地說,是自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失利以來,中國人民一直在復興和奮進的歷史進程之中。這一進程在過去20多年來步入了正軌,並躍進到了一個新階段,爆發出了巨大的影響力。

據英國海運調查公司公布的數據,2003年全世界新建成的8萬噸以上級大型貨輪,總共有33艘。而中國經濟對海運能力的需求,按每艘船每年航行7次計算,相當於15萬噸以上級貨輪35艘。由於以中國為中心的貨運需求急劇擴大,國際航運業運費猛漲,大型貨輪日租金從2萬美元左右,猛增到10萬美元以上。美國高盛公司去年10月發表了一份研究報告,報告預測,中國的GDP將在2005年趕上英國,2010年前趕上德國,2015年左右趕上日本。盡管這只是一個預測,但世人已經感受到,這樣一個遠景,並不是遙不可及的。

早在1758年,英國哲學家大衛DangerCode;休謨就提出了一個問題:當經濟後進國家追趕發達的領先者時,領先的國家究竟應當如何做出反應?休謨指出,領先者將後來者「扼殺在搖籃之中」,是一種「本能的反應」。但我們相信,中國的經濟發展一旦步入正軌,盡管前面的路途仍布滿荊棘,但終將一往無前而不可阻擋

㈧ 求中日東海石油之爭的資料

日本不接受中方共同開采東海方案 稱差距很大

中方首次提出共同開發方案

經過長達8個半小時的對話,中日兩國政府有關東海石油天然氣開采問題的局長級磋商於5月31日在北京釣魚台國賓館結束。在31日舉行的例行記者招待會上中國外交部發言人孔泉說,雙方在磋商中闡述了各自立場和主張,表達了各自關切,並就啟動東海劃界談判,推進共同開發等問題深入交換了意見。中日雙方一致認為應按照中日兩國領導人雅加達會晤達成的共識,堅持通過對話,平等協商,妥善處理和解決東海問題。並且,中日雙方商定近期將在東京舉行第三輪東海磋商。

日本外務省亞大局局長佐佐江賢一郎在磋商結束後會見記者時透露,在磋商中,日本方面要求中國停止單方面的開采,並向日本提供東海油氣田的地質資料以及其他與油氣開采相關的數據。但中方拒絕了這一要求。中國方面在這次磋商中首次提出了共同開發的方案。不過,佐佐江賢一郎認為,中國方面提出的共同開發方案與日本的要求差距很大,日本難以接受中國方面提出的共同開發方案。小平信因在會見記者時說,由於中國拒絕停止開采,日本方面也將繼續審批民間企業在有爭議海域試開採的許可。另外,在關於中日東海專屬經濟區的劃界問題上,中日雙方則一致同意設立由專家組成的工作小組來開展對話。

日本媒體認為,由於中國接近「日中中間線」的「春曉」油氣田將於今年10月投產,日中兩國今後在東海油氣田開采問題上的摩擦將不可避免地加深。日本方面此前已經表示,如果磋商找不到共同點,日本民間企業將從今年夏天以後開始試開采。日本政府已於4月13日開始為日本企業辦理東海「日中中間線」東側的油氣田試采權手續。對此,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指出,日本方面的上述舉措是對中方權益和國際關系准則的嚴重挑釁,由此產生的一切後果,責任都在日本方面。

東海油氣田爭端為何升級

中日東海油氣田之爭起因於中日專屬經濟區界線的劃分之爭。按照《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的規定,沿岸國可以從海岸基線開始計算,把200海里以內的海域作為自己的專屬經濟區。專屬經濟區內的所有資源歸沿岸國擁有。

中日兩國之間的東海海域很多海面的寬度不到400海里,為此,日本主張以兩國海岸基準線的中間線來確定專屬經濟區的界線,即所謂的「日中中間線」。由於日方提出的「中間線」主張沒有依據,中方一直沒有承認。而東海海底的地形和地貌結構決定了中日之間的專屬經濟區界線劃分應遵循「大陸架自然延伸」的原則。《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第76條規定:「沿岸國的大陸架包括領海以外,依其陸地領土的全部自然延伸,擴展到大陸邊外緣的海底區域的海床和底土」,如不到200海里則擴展到200海里。按照這一定義確定的大陸架自然延伸原則,包含釣魚島所處的海床在內,東海大陸架是一個廣闊而平緩的大陸架,向東延至沖繩海槽。這個大陸架原本就是中國大陸架的水下自然延伸部分,天然地屬於中國。

盡管中國方面一貫認為中日專屬經濟區的界線應該在沖繩海槽,但考慮到存在爭議,為維護兩國關系,中國方面一直沒在爭議海域進行資源開采活動。中國開採的油氣田全部在日本單方面提出的「日中中間線」中國一側。即使按照日本的說法,中國的「平湖」油氣田距離「日中中間線」有100多公里遠,連最近的「春曉」油氣田距離「中間線」也有5公里以上。應該說,中國開發這些油氣田同日本沒任何關系,因為連雙方有爭議的海域都沒涉及。

但是,日方認為「春曉」、「斷橋」兩個油氣田與「日中中間線」東側的油氣田屬同一礦脈,這兩個油氣田投產之後,中國就可以利用「吸管原理」將東側的石油天然氣吸走。所以日方強烈要求中方立即停止這兩個油氣田的採掘。在中方斷然拒絕這一無理要求後,日方於4月12日決定啟動向本國的石油開發企業發放試開采許可證的程序,允許日本企業在中國的專屬經濟區內開採石油天然氣,加劇了東海海域的緊張局勢。

「春曉」油氣田常遭日本海上保安廳騷擾

東海「春曉」油氣田位於浙江省寧波市東南188海里(約350公里)的海上,西離中國領海基點約150海里,處於中國大陸架范圍內。春曉油氣田是國家重點工程,由「春曉」、「殘雪」、「斷橋」和「天外天」4個油氣田組成,總面積達2.2萬平方公里,2004年8月進入實質性開發。據新華社報道,「春曉」油氣田將於今年10月份完工,屆時日處理天然氣能力可達910萬立方米。經海底管道,「春曉」的油氣資源可直達寧波。

日本海上保安廳是日本海上行政執法部門。沖繩海區屬海上保安廳的第11管理區,管區駐地在沖繩那霸,下轄石垣海上保安部與沖繩那霸航空基地,擁有最大航速可達930公里的大型飛機,也有最大航速可達220公里的中型直升機。石垣海上保安部擁有的巡視船最長可達78米,排水量達960噸,同時也擁有一個航空基地。這些飛機與巡視船或從石垣或從沖繩那霸出發,越過沖繩海槽,越過日本提出的所謂「中間線」,頻頻騷擾「春曉」油氣田。《聯合國海洋法公約》規定,在200海里專屬經濟區里,有通航自由。由於我國海上行政執法部門並不具備相應的執法手段,因此,當日本海上保安廳飛機在「春曉」油氣田上方盤旋時,中國海上行政執法部門的確還沒什麼好辦法趕走它們。

合作才是解決爭端的上策

對如何解決東海油氣田爭端,日本國內有多種思路。日本經濟產業大臣中川昭一強調,如果中國不立即停止在「日中中間線」中方一側的開采,日本就應盡快批准企業進行試開采,否則「日中中間線」東側的石油天然氣資源就會被中國的「春曉」和「斷橋」兩個油氣田以「吸管原理」吸走。他還聲稱,中國方面提出的聯合開發建議只是在爭取時間。

日本媒體稱,由於中國方面的「春曉」和「斷橋」油氣田今年10月將開始生產,所以經濟產業省等有關方面十分著急,希望通過授予企業試開采權,表明日本確保資源的強硬姿態,從而牽制中國採掘油氣資源的行動。據悉,鑽一口試開採油氣井大約需要花費20億—40億日元,為保證試開採的順利進行,日本政府將為相關企業提供必要經費。但日本部分專家學者認為,從授予企業試開采權到實際試開采還有一定距離。日本企業一旦進入實際試開采階段,必會引起中國方面的強烈反對,很可能使自己陷入危險境地。增加協調溝通,以和平方式解決爭端才是上策。

㈨ 面對中日兩國對待能源的差異有何感受

在能源危機的今天,生物能源炙手可熱。據有關資料顯示,中國石油儲備量僅佔全球的2%,專家預計全球現有石油儲備量僅可以維持100年左右的消耗,而中國如果按現有消耗量,不到50年國內原油資源將消耗殆盡。因此,開發新能源成為應對能源危機的不二選擇,而能以液態方式替代化石能源的,又非生物能源莫屬。中國已將清潔替代能源生物醇油及生物柴油的發展任務列入「十一五」規劃中。生物醇油是一種無毒、無殘液、無煙塵、無有害廢氣、無積垢,既安全又經濟的燃料。
作為一家專業從事新型能源及相關產業研發、生產、銷售、服務為一體的綜合型企業,鄭州金運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積極響應國家整產業發展方向和布局號召,在黨和國家能源發展戰略和科技發展方針的指導下,不斷深化企業內部體制改革,調,拓展研究領域,加強科技產業轉化工作,在生物能源、再生能源利用領域深耕細作,終於取得了突破行的發展,開發出的新一代生物能源產品—新一代超能生物燃料是名副其實的綠色環保新能源,具有廉價、清潔、安全、原料資源豐富等特點,大大緩解民用燃料供應的緊張局勢,為緩解我國的能源危機做出卓越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