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石油礦藏 » 石油接下來會怎麼樣
擴展閱讀
安徽櫥櫃價格怎麼樣 2025-05-19 15:19:48
中國第一支煙什麼價格 2025-05-19 15:19:47
鑽石小袋子怎麼 2025-05-19 14:56:59

石油接下來會怎麼樣

發布時間: 2022-05-27 02:15:32

A. 如果地球上遍地都是石油,石油用不完,會怎麼樣呢

我第一時間想到的竟然離毀滅不遠了,容易發生爆炸,而且污染會更嚴重。

B. 人類沒有石油,世界將會怎樣

「石油將在60年內被開采完!」、「石油枯竭速度超出預期」......從上世紀下半葉開始,在一次次如同「狼來了」的警告和預言失效後,人們漸漸放鬆了對石油危機的緊張和擔憂。不過石油畢竟是不可再生資源,它的各種衍生產品早已深入到現代生活的方方面面。假如沒有石油的那天真的到來,世界將會變得怎樣?
不必擔心汽車「趴窩」
對石油資源枯竭的擔憂由來已久。早在1949年美國石油地質學家哈波特就提出「石油峰值」理論,認為任何地區的石油產量都會達到最高峰,此後石油產量將不可避免地開始下降。「羅馬俱樂部」1972年的報告《增長的極限》預言世界石油在20世紀末將會用光,隨後1973年的第一次石油危機更加深了這種擔憂,各國紛紛尋找石油的替代產品。
提起石油危機,人們首先想起的是燃料問題。石油時代和煤炭時代的交接標志就是內燃機取代蒸汽機成為推動社會發展的動力。如果將來沒有了石油,全世界的汽車、飛機和輪船都要停航嗎?答案當然是「不會」,他們只需要換一種燃料就可以了:早在二戰期間,德國就已大規模利用煤炭和天然氣人工合成石油,只是現有的工藝要求和成本相對較高,產量有限。此外新型的生物燃料技術也能在一定程度彌補燃料的缺少。
能源領域替補多
而在更為廣泛的能源領域中,盡管還有著這樣或者那樣的缺點,但科學家已經選出了多種石油的替補者。就儲量而言,即使石油用完,地下埋藏的煤也能再用幾百上千年。不過煤與石油類似,自身化學組分非常復雜,需要經過復雜分離才能減少污染。如今很多科學家認為,成分更單純的天然氣才是未來相當長時間里的頭號石油替補者,其中又以儲量豐富的「可燃冰」最受關注。它的正式名稱是「天然氣水合物」,是由水和天然氣在高壓低溫條件下形成的、如同冰雪的固態物質。1立方米的純凈「可燃冰」可以釋放出164立方米的天然氣,它燃燒後的產物只有水和二氧化碳,具有燃燒值高、清潔無污染等特點。科學家估計,僅海底可燃冰的儲量就夠人類使用1000年。但由於可燃冰不像石油可以自噴流方便開采,也不像煤炭那樣物理狀態穩定,在開采搬運過程中甲烷會大量揮發,產生的溫室效應要遠大於二氧化碳。這也讓它的開發受到很多限制。
在更為綠色的可再生能源中,水電站因為建造周期長、環境影響大,爭議一直很大。與此相反,一度因切爾諾貝利事故令人談虎色變的核能,近年卻受到越來越大的關注。根據國際原子能機構預測,到2030年,核能發電將占總發電量27%。除了核電,近年來太陽能、風能、潮汐能,甚至垃圾焚燒電站技術也越來越成熟,但他們距離真正大規模走進普通人的生活,仍有漫長距離。

C. 中國石油麵臨的問題

來投資,那麼中國石油發展如何呢?我國石油行業存在的問題有哪些?今天我們一起來分析一下

石油及化工行業.jpg

一、中國石油發展如何

國內整個的油氣市場景氣反轉年應該是在2017年下半年,裝備需求的真正爆發應該是在2018年2018-2019年年,整個的行業很多的大型設備都是處在一個供不應求的狀態當中,油氣裝備類的企業在手訂單都比較充裕。

對於行業的發展趨勢:第一,從國際市場看,所有企業都要適應低油價時代,如果油價上漲幅度較高,產量可以從投資端非常快的釋放出來,和原來傳統碳酸鹽油氣資源開發模式是完全不同的。因此,頁岩油的生產成本與資本回報率就是中長期的油價均值水平。

另外,回顧以前的油價歷史,在2014-2016年年年的調整是急速而劇烈的。油服市場2014年到2016年縮水了大概50%。國際油服市場的供給大量收縮,大量龍頭公司也各種裁員情況,很多都由原來高額的盈利變成虧損的狀況。

因此,我們要盡快適應這樣低油價的環境。與此同時,北美也在准備推動深化頁岩油氣的革命。不過現在北美的油商盈利非常有限,他們也是在尋求新的技術手段從而降本增效,以繼續生存。

國內油氣市場出現了一個巨大的轉機,在保障能源安全的背景下,國家制定政策落實,為我國油服及油氣裝備行業指明了方向。此前很多的油服及裝備公司,尤其重資產的企業,在14-16年其實是非常黑暗的一段時間。但是過去的兩年,市場的景氣度應該是急轉直上,行業需求出現井噴,前景非常值得期待。但我想強調,市場繁榮歸繁榮,機會一定是留給能夠給客戶創造價值的降本增效的裝備和油服公司。

關於中國石油發展如何就先說這些,接下來我們來看看我國石油行業存在的問題。

石油形成.jpg

二、我國石油行業存在的問題

目前,中國石油進口逐年增加,未來中國將不得不依賴石油進口。一旦海外石油被切斷,將對中國經濟造成毀滅性打擊。目前中國石油安全面臨三大威脅。

第一,國際金融危機和經濟危機的影響。國際油價的漲跌必然導致中國石油企業海外投資的不確定性。此外,為了減輕經濟危機的負面影響,一些國家對石油、煤炭和其他資源產品徵收高額關稅,這進一步增加了中國海外石油進口價格的不確定性。

第二,一些國家在很多方面限制了中國石油的發展。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國內石油需求強勁,中國已成為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費國和進口國,世界能源戰略格局發生了根本性變化。這導致一些國家在全球布局,加大了對油氣資源的爭奪,甚至在中國威脅理論和能源威脅理論等國際舞台上走了一遭。

第三,世界地緣政治沖突加劇,中國石油安全和外部問題嚴重。經濟發展離不開石油,自然和政治也是分不開的。這就是石油政治。一些國家,如美國,已經通過政治外交甚至軍事手段滲透到一些重要的產油區,如中東,中國的大部分石油進口都集中在這個地區。此外,敘利亞和伊朗目前的政治形勢嚴峻,為中國確保未來幾年海外石油進口安全埋下了巨大隱患。

D. 如果石油枯竭了,對人類有什麼影響

石油對於人類來說是一種非常重要的能源,可以說現在的科技發展以及工業發展都離不開石油,那麼如果在平常生活中突然出現了石油枯竭的情況,對於我們來說會產生多麼大的影響呢,對於這個問題相信有不少朋友也是非常感興趣的。

除此之外,由於石油完全枯竭的情況也會導致電力的需求量不斷地增加,但是根據目前了解到的情況來看,我們在產生電能的時候主要還是用火力發電,而太陽能和風能以及水能等不同清潔能源的利用,相對來講也是比較少的,在那種情況之下,對於這些清潔能源的使用和發展一定能夠起到很大的促進作用。雖然按照目前了解到的情況來看,石油的儲備量還是非常的充足,並且對於我們的生活不會產生嚴重影響,但是我們也一定要有著居安思危的意識,一定要提前做好准備並且發展清潔能源,只有這樣在石油枯竭的時候,我們才能夠更好地應對,也才能夠避免生活受到影響。

E. 石油是不可再生資源,未來真的會被人類用完嗎

2020年是個不平凡的年,因為新冠肺炎的侵襲,讓全人類都遭受重創。我國是第一個做出反應,並掌控疫情的國家,這是讓國人非常驕傲的。雖然剛開始爆發了,但是反應還算及時,沒有讓疫情進一步擴大。(文章最後有我個人對文章重點的總結,趕時間的話可以直接跳到最後面看總結。)

過年的時候,大家出行都少了,大部分都在家裡,避免與其他接觸。那時候汽油的價格變得非常便宜,很多人感嘆已經很久沒有見過這么低的油價了。近幾年不斷上升的油價,終於在疫情面前低下了頭,不敢驕傲。

第三個是潤滑油。我們的車輛和家中各種機械,在會產生摩擦的地方,只要塗上潤滑油,就可以減少摩擦,從而減少磨損、延長壽命,也可以讓使用更加順暢。另外還有散熱、絕緣和密封的功能。連我們人使用的凡士林也都屬於潤滑油,只不過我們會把凡士林處理得更適合人類使用而已。

第四個是溶溶劑。在化工行業,這個是少不了的。除了制備各種試劑外,還可以利用它們的之間會反應或者相溶的性質來洗滌。比如,當我們弄到了油漆的時候,可以拿汽油或者煤油來洗滌。

既然我們那麼需要石油,就讓我們來探尋一下石油的由來吧。說實話,目前為止並沒有一種確切的定論。最主流的兩種說法分別是生物成油理論(有機成因理論)和非生物成油理論(無機成因理論)。讓我們分別來了解一下。

生物成油理論(有機成因理論):這種理論認為,石油是古代有機物(動物和藻類)死亡以後,被埋在厚厚的沉積岩(沉積岩就是大量的植物和動物死亡後,其身體的有機物質不斷分解,與泥沙或碳酸質沉澱物等物質混合組成)下,經過漫長的地質年代與淤泥混合。

地下的高溫和高壓下逐漸轉化,先形成臘狀的油頁岩,再退化成液態和氣態的碳氫化合物。由於這些碳氫化合物比附近的岩石輕,它們向上滲透到附近的岩層中,直到滲透到上面緊密無法滲透的、本身則多空的岩層中。慢慢聚集到一起的石油就形成了油田。

這種理論可以說是最主流的,我們的教材中也是使用這套理論來告訴我們石油的成因。所以我們從小都知道石油是一種不可再生能源,總有一天會用完。我們需要節省能源,減少能源的消耗。那麼如果有一天告訴你石油是取之不竭的或者是短期之內不會被用完,你會是什麼感想呢?請看看另外一種理論吧。

非生物成油理論(無機成因理論):這個理論其實是在不斷發展的理論,因為科學家覺得生物成油理論還是有漏洞的,所以一直都在研究石油的成因。我國大慶油田勘探開發研究院的崔永強博士曾指出,天文學、地質學、科學實驗和勘探開發實踐中,我們發現烴類的大規模存在並不以生命物質的存在為前提。比如土衛六上發現了大量甲烷。

並且還有一點可以證明生物成油理論是錯誤的,那就是熵,也就是熱力學第二定律。化學熱力學計算表明,所有生命分子的化學勢均小於甲烷,且隨其聚合度的增大而減小。相反,乙烷以上烴類分子的化學勢均大於甲烷,且隨其聚合度的增加而增加。從生命分子演化到烴類分子,是一個從低化學勢演化到高化學勢的過程,它違背熱力學第二定律關於自發過程必須向熵增方向演化的規定。

崔永強博士還發表了論文《現代石油地質學——幔源油氣理論》來闡釋石油的形成,其中指出石油和岩漿都是地幔流體作用的不同產物,都是源於烴鹼流體。烴鹼流體中的烴類組分就是幔源油氣的源頭。幔源油氣是現代石油地質學的核心。

用最簡單的話來說(想要看具體原理,請自行搜索論文),就是地幔中高溫高壓的條件,使得石油形成。然後因為地殼運動,烴鹼流體就向空出來的位置富集。

總得來說,依照現在的科學認知,我們原來所了解的生物成油理論其實已經被推翻了。並且按照現在石油開采情況來看,石油的產量只有增加,沒有減少。我們也從來沒有聽說過有油田被采完。

但是,這並不代表我們就可以隨意揮霍石油能源,因為二氧化碳的增加,確實對我們的環境造成了非常大的影響。從環保的角度,讓我們確實應該減少石油能源的燃燒。就今年疫情影響導致的汽車減少出行,其實就已經可以看到環境的改善。所以無論油價高地都好,請從我做起!

個人覺得是重點的總結:

1.石油一般是氣態、液態和固態的烴類混合物,具有天然的產狀。是烷烴、環烷烴、芳香烴和烯烴等多種液態烴的混合物。

2.原油一般是指直接從地下或者是海底開采上未經加工的石油,是一種黑褐色並帶有綠色熒光,具有特殊氣味的粘稠性油狀液體。

3.但是我們習慣上所說的石油,其實就是原油的定義,也就是單指粘稠性油狀液體。但是石油的定義其實要比原油更大一點。因為石油除了包含了液態的原油,還有氣態和固態的其他烴類物質。

4.石油的產品可是遍布了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第一個是燃料,第二個是瀝青,第三個是潤滑油,第四個是溶溶劑。

5.石油的由來,最主流的兩種說法分別是生物成油理論(有機成因理論)和非生物成油理論(無機成因理論)。

6.生物成油理論(有機成因理論)是說古代有機物(動物和藻類)死亡以後,由於地下的高溫和高壓下逐漸轉化為石油。

7.非生物成油理論(無機成因理論)是說地幔中高溫高壓的條件,使得石油形成。然後因為地殼運動,烴鹼流體就向空出來的位置富集。

8.依照現在的科學認知,我們原來所了解的生物成油理論其實已經被推翻了。但是,這並不代表我們就可以隨意揮霍石油能源,因為二氧化碳的增加,確實對我們的環境造成了非常大的影響。從環保的角度,讓我們確實應該減少石油能源的燃燒。

F. 石油禁令下,國外油價為何反而大跌國內油價也會應聲下跌嗎

石油禁令下,國外油價大跌是因為俄烏局勢有所緩解,我個人認為國內油價暫時不會應聲下跌。接下來,我們就仔細來看一下這件事。

總的來說,因為國際原油交易方式的影響,不能簡單的認為國際原油價格下跌,國內成品油價格就應該下跌,而是要從長時間去看。

G. 中國石油以後的市場到底如何

石油的市場永遠是巨大的,沒有石油經濟就會停止發展

H. 油價大降,加滿一箱油將少花21.5元,接下來還會持續下降嗎

我認為石油的價格接下來依然是會下降的,因為國際上的石油的價格一直在持續不斷的下降,而且國際上的石油的產量也在不斷的增加,所以國內也會受到影響的。

我相信很多人都已經關注到了,石油的價格已經出現了大幅度的下跌,當然這是國際上的石油價格,國內的石油的價格下跌還是需要一段時間的。不過這一段時間已經出現了微調,趨勢已經很明顯了。

國際上的石油的價格在下跌。

我認為這是最主要的信號,國際上的石油的價格在下跌,也就意味著國內也會受到國際上石油價格的影響的。我們國家的石油也是從其他國家進口的,所以價格當然是會受到其他國家價格的影響。

通過以上三個方面的分析,我們可以發現中國在未來的石油價格肯定會出現下跌的,並且下跌到8塊錢以內,都是非常正常的。中石油和中石化的價格已經進行了調整,這已經是非常明顯的信號了,已經說明在未來還會有繼續調整的可能性的。

I. 石油未來會枯竭么

至今,全球學術界在石油形成這一問題上仍然存在著很大爭議。一種說法是很多人在上學期間所受教育的生物成油理論,石油是由幾百萬年前埋於地下的各種動植物經過復雜的變化形成的。然而,隨著科學發展,質疑這種理論的人越來越多。

由此可見,現在要對石油的成因下結論還為時過早。自然,對石油資源會出現枯竭的判斷就更沒有依據了。現實情況是,這幾十年來,更先進的科學讓人們不斷找到更多的石油。美國出現的頁岩油技術革命,就是典型的例子。即便在國內,老油田復產增效的新聞也越來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