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開採石油的機器叫:磕頭機,那裡有賣的多少錢性能如何
開採石油的機器叫抽油機,一般游梁式抽油機用的最廣泛。該種抽油機性能穩定、結構簡單,適應性強、維修保養方便,且不易損壞。因此在世界各個國家油田上得到廣泛應用。抽油機有不同的型號,有12型、10型、8型、5型等。價格相差較大。具體可和廠家聯系。
遼河石油勘探局總機械廠
地址:遼寧省盤錦市興隆台區紅村街 郵編:124209 電話:0427-7648955
傳真:0427-7648956 郵箱:[email protected]
2. 大慶採油6廠都有哪些採油機器
代表了全國10萬多台抽油機的走向,預演著工業文明與生態文明齊頭並進的未來
大慶有5萬多台抽油機,每一次創新都是一次革命。
大慶一直在進行著抽油機的革命。
由自噴轉為機械採油的30年,這種革命從未停止。從最原始的磕頭機到異相式抽油機、雙驢頭機……再到智能間歇提撈式抽油機,這條「革命」路徑,其實一直都是一種詮釋——
在奉獻能源和節約能源之間,大慶人始終在努力尋找一種平衡;輪番亮相的抽油機,是大慶人對科學發展觀的踐行;
這場革命的方向是低碳、環保、綠色,與人類文明的進步一脈相承……
誰知道城市中那些司空見慣的抽油機,是什麼時候出現的?都叫什麼名字?又有哪些不同?
又有誰知道,這些抽油機能屹立在千里油田上,是它們50多種「戰友」持續革命30多年的結果?
最近的這場抽油機革命,不僅代表著全國28家大中油田裡10萬多台抽油機的走向,更預演著工業文明與生態文明齊頭並進的未來。
一句話引發的革命
常規機去年耗電29.8億度,至少花費16億元。技術員說,「要是有一個省電的就好了。」
採油二廠正在使用的一款抽油機,日前引起一行人的極大興趣。
這行人是陪同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總經理、黨組書記蔣潔敏到大慶調研的。11月份,蔣潔敏在聽取採油二廠匯報時,認同這種說法——這款抽油機,顛覆了傳統的抽油機,是一場革命。
它的革命性表現在,沒有電泵,就連抽油桿也只是一根繩子,除了一個抽子在地下,其餘設備都在地上。
這款抽油機,從研製開發到真正投產,用了4年時間,花掉4000萬元。於今年10月份研製成功。它的名字叫智能間歇提撈式抽油機,由大慶北研公司研製。
北研研製這款抽油機非常偶然。四年前,一個在油田工作多年的技術員,對北研老總鄂德剛說,現在的抽油機用電量太大,要是有一個省電的就好了。
這名技術員說的「現在的抽油機」,指的是游梁式抽油機,也就是像一個驢頭似的磕頭機,還叫常規機。因為無論地下有沒有油,它都晝夜不停地運轉,做了很多無用功,所以耗電大。
耗電究竟有多大?一份最新數據顯示,去年這種抽油機一年耗電29.8億度,能占油田生產總耗電量的1/3。按0.545元一度電計算,至少需花費16億元。
這名技術員只是說說,但是聽者有意。鄂德剛回到公司,就跟員工們商量,研製耗電量小的抽油機。
大家一致認為,可以研製一個抽子,伸到油管里,等油滿的時候就把油抽上來,不滿就不抽,那樣就省電了。
大家還覺得,抽油桿在油管里容易磨偏,更換起來很費時,抽油泵在地下換一次也得3萬多元。所以應該用油管代替抽油泵,用柔軟的繩子代替抽油桿。
說起來容易,可是,實踐起來卻很困難。折中曲回,4年才成功。僅他們研製代替抽油桿的鋼絲繩,就進行了200多次試驗。最終,他們的這項技術獲得了國家專利。
提撈機比常規機省錢節電
產生同樣多的噸液省電50%以上,加上維護等費用,一台提撈機一年至少節省費用10萬元。
目前,這種智能間歇提撈式抽油機已經開始推廣,採油二廠、三廠、六廠、九廠,吉林、長慶等油田都有它的身影。
智能間歇提撈的意思是,機械平時不運轉,等地下的液體上升時,它的「膠桶」能感知到,然後伸下去提撈。
因為這個特點,它更適用於低產井,也使它與常規機相比,產生同樣的噸液,能省電50%以上。
以採油七廠葡178—82井為例,同樣一天采出5噸液,常規機耗電84度,新型抽油機耗電10度。兩廂對比,後者省電88%。
此外,這種抽油機與常規機相比,還有一個最大的特點是能除砂、除泥、除垢、刮蠟,因此檢泵周期長,經濟效益可觀。
採油二廠的三元驅區,在中後期開采時,使用常規機,結垢嚴重,平均一個月檢一次泵。使用新型抽油機,已經運行了350多天,至今沒有出現故障。
一般情況下,常規機檢一次泵至少花費3萬元,同時還需要作業費2萬多元。對比發現,智能間歇提撈式抽油機沒有抽油泵及附屬配件,僅此一項就省3萬元。它的抽子損壞時,只需抽出來更換,價格不超過100元。綜合起來,一年能比常規機至少節省費用10萬元。
節約是科技帶來的,但是它的成本,與常規機的基本相當。
抽油機革命30年從未停止
大慶油田從自噴轉為機械採油的30年來,抽油機的革命一直在進行。
智能間歇提撈式抽油機的問世,顛覆了常見的抽油機。
事實上,大慶油田從自噴轉為機械採油的30年來,抽油機的革命就一直沒有停止過。
東北石油大學機械科學與工程學院的姜民政教授,從大學開始就和抽油機打交道了,談起大慶油田抽油機的革命史,他如數家珍。
大慶油田採用機械採油,是從上世紀70年代開始的。當時用的抽油機,是美國人在1905年發明的,學名叫游梁式抽油機,俗稱磕頭機、常規機。
當時,原油已經進入5000萬噸穩產階段,因此對抽油機的選擇並不挑剔,只要能抽油就行。
不過兩三年以後,隨著高產井(產量600方噸液)的出現,即使是採用直徑最大的「90泵」也滿足不了提液要求,因此出現了適合高產井的潛油電泵。
1981年,大慶油田成立電泵公司,專門研製潛油電泵。其產品系列涵蓋了從50噸液到550噸液的范圍,基本滿足油田正常生產需要。
10年後,僅大慶油田就應用了2500多台潛油電泵。目前隨著國外市場的需要,經過技術革新,潛油電泵的最高額定排量可達900噸液。
可是,隨著高產井的減少,它耗電大的特點就顯得越發明顯了。隨著油田對節能的重視,它的數量開始下降,如今只剩下2000台。
這期間,採油二廠曾開辟實驗區,研究抽油機的節能降耗問題,引進的新型抽油機有20多種。但是到最後,只有異相式抽油機經受住了考驗。
異相式抽油機,在構造上和常規機沒有太大的區別,只是比常規機多一個極位夾角,但能省電10%。異相機在採油二廠成功之後,隨即在全油田推廣。
上世紀90年代後期,油田含水上升,油井增加,提液能力要求增加,耗電量增加,所以又掀起一場新型抽油機研製高潮,先後涌現了擺桿式、寬頻式、六連桿式、齒輪式等30多種抽油機。
這期間能真正站住腳的只有雙驢頭抽油機。雙驢頭,也就是比常規機多一個驢頭,但能省電20%左右,同時具備常規機耐用、可靠的優點。
除了常規機、異相機、雙驢頭機、潛油電泵,螺桿泵同樣是抽油機持續革命中的健將。
全國分享「大慶革命」
大慶油田目前已有6500口井應用螺桿泵,佔有70%的國內市場。
與常規機一樣,螺桿泵開始也是舶來品。1986年,大慶油田採油工程研究院從加拿大和德國引進10台螺桿泵,「大卸八塊」後,開始研究。
引進螺桿泵,是因為它小巧靈便,安裝時不像常規機似地動用大型設備,而且比常規機省電30%到40%,價格低一半,檢泵周期也只差100多天。所以,螺桿泵有一次性投資少(能少3萬多元)、節能明顯的技術優勢。
當年,魏紀德剛從東北石油大學畢業,被分配到采研院,就開始了螺桿泵的研究。現在,他是采研院舉升室黨支部書記。
他說,螺桿泵在千米地下用的橡膠,高溫高壓後容易變形,與鋼體外殼粘接的橡膠容易脫落,抽油桿在劇烈震動下也總碰油管。為解決這些問題,他們用了五六年的時間。
從90年代起,他們研製的螺桿泵開始在大慶油田小范圍應用,主要適合粘稠、含氣、含砂比較高的油井。到2000年,相應技術成熟,開始大規模應用。
5年以後,螺桿泵配套技術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該技術不僅改變了常規機的舉升採油方式,還有空心轉子螺桿泵洗井工藝、等壁厚等3項技術達到世界領先水平。
到今年10月底,大慶油田已經有6500口井應用螺桿泵,並且在以每年800台的數量激增。同時,它不僅佔有國內70%的螺桿泵市場,而且還走出了國門。
常規機「打而不倒」的道理
上世紀80年代,人們就喊出了「打倒抽油機」的口號,但是直到今天它仍然「屹立」,主要是它皮實、耐用。
到去年末,大慶有5萬多口油井,使用的抽油方式是這樣的:常規機、雙驢頭機、異相機佔80%,螺桿泵佔9%,提撈機佔5%,潛油電泵佔4%,其他如塔架機、直線抽油機等僅佔2%。
從這個比例能夠看出,無論怎樣革命,「大塊頭」常規機仍然是主流。
其實早在上世紀80年代,人們就對常規機頗有微詞,還喊出了句口號叫「打倒抽油機」。
它是美國人發明的,距今已經有105年的歷史。可是至今,全世界200多萬口油井,有95%還在使用。「打而不倒」,姜民政說,「主要是它皮實、耐用,盡管它確實費電。」
他進一步認為,對於採油來說,能讓油井不停產,也就是抽油機不出事故是第一位的,當然如果能節能那就更好了。
比如在上世紀90年代後期,出現一種寬頻機,節能40%以上,沒有推廣起來,就是因為它可靠性差、維修不便。
所以30多年來,抽油機經過一番優勝劣汰後,只剩下這么幾種。
對於未來,姜民政經過30多年的觀察後認為,常規機和異相機還會存在一段時間,同時也會逐步改進。隨著低產井的增多,螺桿泵會大有前途,潛油電泵在陸上油田的應用面臨嚴峻考驗。新型抽油機,如直線抽油機、提撈機等,盡管節電能力比常規機大大提高了,但是能否適應油田的變化,還要靠時間來檢驗。
3. 「磕頭機」,採油工地上的機器,它的學名是什麼英文名字叫什麼
游梁式抽油機,也稱梁式抽油機、游梁式曲柄平衡抽油機,指含有游梁,通過連桿機構換向,曲柄重塊平衡的抽油機,俗稱磕頭機。從採油方式上為有桿類採油設備(從採油方式上可分為兩類,即有桿類採油設備和無桿類採油設備)。 游梁式抽油機主要由游梁—連桿—曲柄機構、減速箱、動力設備和輔助裝備等四大部分組成。
游梁(平衡)式抽油機
英文 beam(-balanced) pumping unit
4. 從海洋提出石油的機器是什麼怎麼建造
海洋鑽井平台,
一般在陸上建造然後用大船拉到作業地點簡單組裝,然後用錨固定在作業點。
之後如果要移動一般就起錨,然後用拖船移動到新的作業點,當然有些平台本身有動力可以短距離的移動
5. 圖中抽取石油的機器叫什麼名字
游梁式抽油機,俗稱「磕頭機」也稱梁式抽油機、游梁式曲柄平衡抽油機,指含有游梁,通過連桿機構換向,曲柄重塊平衡的抽油機,俗稱磕頭機。從採油方式上為有桿類採油設備(從採油方式上可分為兩類,即有桿類採油設備和無桿類採油設備)。
6. 油田的那種標志性機械叫什麼什麼作用
http://www.cchere.com/article/519384
磕頭機是一種抽油泵,這種泵底部有個鋼筒,筒底有個洞,筒里有個鋼球,剛好蓋住底下的洞,筒里還有個活塞 鋼筒往下動時,鋼球被液體(油、水)向上頂開,油水進入鋼筒,筒往下動,鋼球堵住底下的洞,油被抽上來。
「磕頭機」情思(人民論壇)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到了嚮往已久的大慶,除了看到碧藍的晴空、明凈的水窪、筆直寬闊的大街、鱗次櫛比的樓房,映入眼簾最多的,是高高挺立的鐵架所支撐著的橙黃色長臂在上下擺動的機器了。這是一種大型採油機,石油就是靠它們一叩首、一抬頭不停地從地層深處涌流而出的。
當地群眾把這種採油機叫做「磕頭機」,一個十分生動而通俗的稱呼。
長久地凝視著「磕頭機」,我禁不住浮想聯翩。
據了解,大慶有3萬多台「磕頭機」,遍布於大慶人生活、工作、休閑的每一個角落。
大慶本是一片荒原沼澤地,40多年前,以王進喜為代表的中國石油工人在這兒勘探、開采出石油之後,各種各樣的建築就在「磕頭機」周圍立了起來,逐漸形成了大慶市。大慶人對「磕頭機」情有獨鍾,是十分自然的事。就是靠著它們,40多年來為國家抽出17億噸原油,上交國家利稅達1萬億元,出口創匯500億美元,使我國甩掉了「貧油國」的帽子。「磕頭機」的偉大貢獻,正是大慶人的真實寫照,正是中國工人階級自力更生、奮發圖強的形象再現。
「磕頭機」一年到頭,不管刮風下雨、不管炎日冰霜,不分白天黑夜,不論地處鬧市還是在荒僻水窪,總是一刻不停地在奮力工作。一台「磕頭機」,要由電動機、減速器、曲柄、連桿及游梁等許多零部件組成,在地下1000多米深處,由深井泵採挖,經抽油桿使柱塞往復運動,地上看似並不復雜,實際上是一個有機的嚴密的復合體。3萬多台「磕頭機」每天在有條不紊、井然有序地辛勤勞作,集中體現出了大慶職工的「當老實人、說老實話、做老實事,嚴格的要求、嚴密的組織、嚴肅的態度、嚴格的紀律」的大慶精神,令人肅然起敬。
面對「磕頭機」,我不禁想到,如果把廣袤而富庶的大地比作母親的話,地底下的石油自然就是母親的乳汁。作為大地之子的我們,就是在一刻不停地、不斷地得到母親珍貴的乳汁的喂養,因此,「磕頭機」形象地表現了我們真誠的良知,我們理應向大地母親「磕頭」,這自然是一種感恩。是的,我們不應該對大自然的慷慨奉獻忘恩絕情啊!
最近,大慶人在格外珍惜、更好利用與保護石油資源方面,拉長產業鏈、搞好油氣的中下游加工,使大慶精神增添了更深刻的內涵。
離開大慶時,我久久地凝望一上一下勞作著的「磕頭機」,她們在陽光和鮮花叢中向人們揮手。我,不由自主低下了頭,是致意,也是沉思……
7. 石油鑽井中的反循環打撈籃是什麼還有什麼打撈工具
反循環強磁打撈籃是利用工具的特殊結構,使鑽井液在靠近井底處的局部反循環將井下碎物收入籃框內的一種打撈工具。
一.工作原理
反循環強磁打撈籃下鑽到底,正循環沖洗井底之後,投入一鋼球,此時,鑽井液則由雙層簡體之間隙經下水眼射到井底,然後從井底通過銑鞋進入撈筒內部,最後由上水眼返到環形空間。在鑽井液反循環作用的沖擊和攜帶下,被銑鞋撥松的井底碎物隨鑽井液一起進入籃框,當停止循環時,藍爪關閉,把落物集中在反循環打撈籃內。
還有 卡瓦打撈矛 卡瓦打撈筒 一把爪 打撈杯 倒扣撈矛 公錐 等。
8. 石油鑽井設備及工具有哪些
為了勘探與開采蘊藏在地層深處的石油和天然氣,人們必須利用各種鑽井設備與工具,鑽穿堅硬而復雜的地層,這便是鑽井工作的主要任務。為了滿足我國石油工業飛速發展的需要,必須多打井、快打井、打好井,實現鑽井速度翻番。為此,在充分調動人的積極因素的同時,還必須為鑽井工作者提供先進的、性能良好的鑽井設備與工具,充分利用現代科學技術為石油鑽井工作服務。
鑽井設備及工具包括地面鑽井設備(石油鑽機)以及鑽頭、鑽柱等。
一、石油鑽機1.鑽機的組成現代石油鑽機是一套大型聯合機組。圖5-2所示為旋轉鑽井的基本設備。根據鑽井工藝中鑽進,洗井,起、下鑽具等工序的需要,一套鑽機必須具備下列系統和設備:
圖5-6金剛石鑽頭
1—鋼體;2—胎體;3—金剛石;4—接頭接頭上部有用於連接鑽柱的絲扣。鋼體與接頭之間也用絲扣連接,然後焊死形成一體。鋼體下部與胎體燒結在一起。胎體是固定金剛石的母體,由帶粘結劑的碳化鎢粉製成,中間有水眼,底面有水槽,側面開有排屑槽。
聚晶金剛石切削塊鑽頭是20世紀70年代後期美國鑽井工業的一項重要成就。這種鑽頭的切削塊是用人造金剛石單晶在高溫高壓下聚合而成的聚晶體。鑽進時,聚晶體不斷剝落,新的鋒銳小晶體不斷出露,因而能使切削塊在磨損過程中不斷地「自銳」。其切削刃是鋒利、高耐磨、能夠「自銳」的金剛石切削塊,因此能在低鑽壓下取得高進尺(為牙輪鑽頭的4~6倍)和高鑽速(為牙輪鑽頭的2倍以上)。聚晶金剛石切削塊鑽頭有聚晶金剛石復合片鑽頭(簡稱PDC鑽頭)、熱穩定聚晶金剛石鑽頭(簡稱TSP鑽頭或BDC鑽頭,也稱巴拉斯鑽頭)、馬賽克鑽頭和大復合片PDC鑽頭。
PDC鑽頭切削塊上的聚晶金剛石復合片極薄極硬,比碳化鎢底層的抗磨性高100倍以上。鑽頭工作時,由於碳化鎢比復合片磨損得快,使復合片隨時裸露出保持銳利的刃口。在較低的鑽壓下即可切入岩石,並在扭矩的作用下切削岩石。由於切削塊可以「自銳」,這就使整個鑽進過程中鑽頭以切削方式破碎岩石,從而能實現快速鑽進。PDC鑽頭適用於軟至中硬地層。
巴拉斯鑽頭的切削塊是耐溫1200℃的熱穩定聚晶人造金剛石。熱穩定聚晶金剛石切削塊可製成三角體形、立方體形、圓柱體形和針狀等多種幾何形態。巴拉斯鑽頭以剪切和研磨方式破碎岩石,適合在中硬到硬地層使用,曾經獲得過很好的鑽井指標。四川川東地區的試驗結果表明:用這種鑽頭在某些地層中鑽進,比XHP5型三牙輪鑽頭平均鑽頭進尺提高2~4倍、機械鑽速提高20%~40%、純鑽井成本下降10%~12%。
馬賽克鑽頭既有熱穩定聚晶塊的耐高溫性質,又兼有復合片的切削能力。
目前,天然金剛石鑽頭和大復合片PDC鑽頭在油田使用較多,能獲得滿意的經濟效益。
9. 油田的石油開采機器是什麼傳動結構
石油開采使用最普遍的是抽油機,就是俗稱磕頭機的那個。由電機驅動,電機與抽油機之間一般採用皮帶傳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