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為什麼美國攻打伊拉克,真的是為了石油嗎
美國攻打伊拉克,不是為了奪取石油本身,而是為了防止薩達姆政權(非常殘暴的政權),利用其能源重地的戰略價值,要挾國際社會或是在中東地區造成動盪和不穩定(例如:打破平衡,進攻以色列等等),使得世界能源中心出現大的動盪,給以能源為主的各個國家造成危害(當然美國能源需求最大當然以後就損失最大),
也就說美國攻打伊拉克是維持一種秩序,為什麼美國要維持秩序,這個是由國際經驗得來的。美國自建國200年,可以說前150多年都是奉行孤立主義,也就是說不幹涉別國事務(用現在的術語就是不承擔國際義務),但是孤立主義沒有使美國和世界獲得和平,反而把美國拖入全面世界大戰中去。通過2次毀滅性的世界大戰,美國已經明白,為了維持和平局面,作為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必須承擔起義務維護世界秩序,否則根本維持不了和平局面,反倒會被拖入全面戰爭當中(全面戰爭是強度最大的戰爭)。
⑵ 美國為什麼要大量買進石油
(1)石油是現代經濟的血液。而美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經濟體;日常經濟運行需要大量的石油。石油的大量進口,滿足其正常的工業交通需要。
(2)保持正常石油儲備,以應對突發事件。美國是世界上石油儲備最多的國家。
(3)保護本國生態環境。美國的石油儲量位居世界前列;但是由於環境保護的原因(當然也有將本國石油;作為戰略儲備的考慮);基本上不予以開采。
⑶ 石油 這個東西 重要嗎 為什麼美國要控制石油
石油很重要,現代化的發展很大的程度上要依賴石油進行發展。
石油是戰略資源。戰略資源(strategic resources)是指對戰爭全局起重要作用的人力資源、自然資源和人工資源的統稱。
所以美國要控制石油,控制了石油也就控制了世界。
⑷ 美國為何要控制伊拉克石油
美伊戰爭尚在進行,但華盛頓已經越來越少地提及當初發動戰爭的理由,即「解除伊拉克的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取而代之的理由是「解放伊拉克人民」和「爭取伊拉克的自由」。 不少明眼人指出,美國發動戰爭的真實目的與其說是查繳武器不如說是控制石油。確實,美國石油消費量居世界之首,伊拉克石油儲量則佔世界第二,假如在巴格達建立了親美政權,對於保障美國石油供應的意義是不言而喻的。 布希總統和切尼副總統都出身於石油世家。有評論說,他們盯著伊拉克石油是「項庄舞劍,意在沛公」,除了高額利潤外,還有更深層次的戰略圖謀。美國以深度調查報道著稱的《母親瓊斯》雜志指出,布希政府考慮的除了美國本國的石油供應外,更重要的是試圖通過控制石油資源來實現其不可告人的戰略意圖。石油對於歐洲、日本和東亞等地區的發展中國家至關重要。
⑸ 美國為什麼要搶伊拉克石油
美國為什麼打伊拉克?
一,政治原因,佔領伊拉克後,從東可以威脅老冤家伊朗,從西可以遏制敘利亞,同時扶植了一個親美國的伊拉克政府。
二,經濟原因,伊拉克的石油。
不要以為美國打伊拉克只是為了點石油,即使是為了石油,美國也不是要自己用,而是控制別人的命脈,很多人都不知道,其實美國自己國內的石油很多的,在加上後來開發出的頁岩氣,美國從中東地區進口的石油並不多,中東石油買得最多的是中國、日本、歐洲、印度,美國控制伊拉克之後,中國馬上就轉到更遠的非洲去買石油了,將伊朗從3麵包圍(東面阿富汗、南面沙特、西面伊拉克),並控制中國等國家的石油進口,才是美國打伊拉克的主要目的。
⑹ 為什麼美國要搶伊拉克的石油!!!!!!!!!!!
伊拉克未來的政府可能會與美國簽訂一個協定,將伊拉克的石油交給一個表面上中立的信託機構,這個信託機構對伊拉克石油的開采、銷售等進行全程式控制制,生產多少、價格如何都由這個機構來控制,伊拉克政府只獲得石油信託收入的一部分,伊拉克政府要花多少錢、還多少債都由信託機構來管理。美國也可能會明確規定伊拉克未來石油的用途,比如戰爭賠款、戰爭費用、食品支出等。也是說伊拉克的所有財政收入都要通過這個信託機構來獲得,這意味伊拉克的國家財政主權沒有了。 如果美國獨佔了伊拉克的石油資源,如果進而再控制中東石油,就扼住了整個世界的能源喉嚨,進而造成世界石油市場價格分裂。美國可以通過某種方式拿到價格極其低廉的石油資源,可以不受世界石油市場上價格起伏的影響,做到獨善其身,即美國所控制的石油市場是一個價格,世界石油市場又是一個價格。反過來美國還可以影響世界石油市場價格,從中漁利,在推動石油價格的漲落中對別的國家造成傷害。 孫宏 美伊戰爭的火葯味兒已越來越濃。全世界反戰浪潮也未能動搖美國武力解決伊拉克的決心。對於這場戰爭的實質,目前比較一致的看法是美國要佔有伊拉克豐富的石油資源。戰後,美國會玩弄不同手腕來主導、控制伊拉克豐富的石油,這不僅會剝奪伊拉克的經濟主權,也使美國借機獲得大量的戰爭紅利,甚至會分裂目前基本統一的世界石油市場,變成美國主導下的雙重價格機制,這是國際社會所不願意看到的。 美國佔有伊拉克石油可能實施的三種方式 主持人:美國攻打伊拉克已經劍在弦上。目前,國內外的許多分析人士都認為美國「倒薩」的重要目的是為了佔有伊拉克的石油資源。面對儲量居世界第二的伊拉克石油資源,美國戰後可能有幾種佔有方式? 房寧:這次美國出兵攻打伊拉克的本質是要獨占伊拉克豐富的石油資源。第一次海灣戰爭中,美國出槍出人,由當時所謂的解放科威特多國聯盟來買單。這一次美國獨干,或者說是以美國為主來行動,我相信美國還是不會支付戰爭開支。美國佔有伊石油的具體形式上可以做些猜想和分析,但實質是美國在戰後要用伊拉克的石油資源來為戰爭買單,而且還要獲得更多政治、經濟、軍事收益,這是沒有疑問的。 我認為,美國佔有伊拉克石油的可能方式有三種:一是以直接戰爭賠款的方式。現在美國僅調兵遣將一項就花了二十幾億美元,每天軍費開支驚人,戰爭中還有更大的開支,這些都是美國的戰爭成本,顯然美國和英國不會承擔這些成本和風險。美國取勝後,可能會要求伊拉克賠償戰爭損失,而伊拉克被打得一團糟,只剩下石油資源,只有讓美國無償開採石油資源來補償,這實際是戰爭賠款。如果外界因素在道義上制約不住美國,其可能會直接採取戰爭賠款的方式,即對伊拉克實行軍事管制。也可能採取其他某種形式,只不過比軍事管製做得好看一點。但無論什麼方式,實質都是戰爭賠款。 二是國際機構託管。導致這種選擇的主要因素是大國間的力量角逐,這要看世界上的主要大國能不能在伊拉克戰後重建中插手進去。現在法、德、俄等國都不敢直接對抗美國,他們對解決伊拉克問題並不存在實質意義上的異議,不同的只是時間和方式。如果大國的勢力經過角逐能夠插手到伊拉克的重建中,這種局面將導致美國用國際機構託管的方式來接管伊拉克的石油資源,當然也是由美國主導的。 三是通過伊拉克未來政府對伊石油實行特許經營的辦法,形式上給別的國家也分一點,但在實施過程中會多給美國石油公司一些合同,實際上也是使石油流向美國。只是這樣做相對文明一些罷了。 這三種方式都有可能,主要看外部制約力量的大小。戰後伊拉克重建中如果完全缺乏制約,美國甚至可以違反國際法來無償開采伊拉克的石油。可能在初期兩三年裡,美國要對伊拉克實行軍事管制,然後通過某種協議讓伊拉克接受戰爭賠款。不管採取哪種辦法,本質上都是美國霸佔伊拉克廉價的石油資源。 目前,全世界的反戰浪潮仍在繼續,法、德、俄、中以及阿拉伯世界都在為和平解決伊拉克危機做著努力,這些對美國有一定的制約作用,但我認為,這不足以制約美國武力解決伊拉克問題的決心。美國前總統尼克松曾說過,一個大國如果面臨涉及生死攸關的利益時,會拋棄一切考慮,不惜代價來實現自己的目標。現在解決伊拉克問題和獨占伊拉克石油,對美國實現獨霸世界的戰略格局是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 趙英:美國要佔有伊拉克的石油資源,在具體方式上首先會考慮其能力和技術的問題。美國在油田接管技術方面已經很成熟,美國的大石油公司對管理石油、開采銷售等很有經驗,美國對戰後的管理也有一套很完整的管理方式和管理經驗,我想美國已經細致地考慮了
⑺ 巴西原油價格是全球最高的,那美國為何還要搶購
今年對全球能源市場來說是動盪的一年,新冠肺炎疫情和2020年3月的油價暴跌導致市場陷入混亂,北美基準油價西德克薩斯中質原油(WTI)歷史上首次跌至負值區域。這些事件,加上更嚴格的燃料含硫量的出現,促使全球石油行業發生了一場震盪,並改變了傳統的定價方式。
巴西國家石油公司(Petrobras)是鹽前石油產量不斷增長的主力軍,2020年第三季度,該公司鹽前作業的平均日產量為165萬桶,這幾乎比去年高出21%,占巴西鹽前總產量的62%。
巴西國家石油公司正大舉投資於布齊奧斯(Buzios)油田的增產活動,以提高這種極受歡迎的低硫中型原油的產量。對盧拉和布齊奧斯石油等級的強勁需求,再加上它們相對於布倫特原油的溢價,以及預計2021年油價將回升,將提振巴西石油收入和巴西國家石油公司的利潤。
⑻ 美國為什麼要去侵佔別人的石油
當它具備了去搶得能力以後,就會這樣了,石油既是戰略資源又是不可再生的,這樣
不可再生資源當然要搶,而且自己地下的都不去開采,去搶別人的,把別人的都采完了,自己還有可以開采
國民性格和領導階層的想法都是自己國家的綜合利益至上。
⑼ 美國為什麼要襲擊沙特的石油設施呢
這個還不確定,到底是誰襲擊的,但是胡塞武裝已經承認了是自己襲擊了他們的石油設施,並給出了細節和證據。我認為,伊朗在這件事上肯定是脫不開干係的。假如襲擊者是美國,美國也是為了嫁禍於伊朗;如果襲擊者確實是胡塞武裝,也離不開伊朗對胡塞武裝提供的支持;假如這是伊朗親自操刀,那他更跑不了了。
雖然說胡塞武裝承認了這次事件但是對於他們的武器裝備並不足以完成這次的襲擊。這件事其實蹊蹺的一點就在於被襲擊的石油設施位於沙特東北部,這里距離葉門超過1000公里。胡塞武裝聲稱是動用了無人機,但是結合現場情況來看,襲擊很有可能是由巡航導彈所造成的。在已知胡塞武裝所有武器中,雖然其宣稱「聖城–1號」巡航導彈有1450公里。
⑽ 美國打伊拉克是為了搶他的石油嗎
第一次是因為薩達姆出兵佔領了科威特。美國應聯合國及科威特的要求,與多國聯軍合起來把伊拉克薩達姆趕出科威特而停止。整個戰事用了99個小時。戰勝後,薩達姆屢次違背聯合國停戰協議,拒絕,又拖延聯合國大規模殺傷性武器檢查小組的檢查。使得小組無法進行工作而退出伊拉克。美國為防止薩達姆擁有大規模殺傷性武(核 生物,化學 武器),進軍伊拉克,推翻薩達姆,建立民主伊拉克。這整個事件,與沙烏地阿拉伯有極大的關系。伊拉克與沙特有近千里的沙漠邊界,長期來一直受到伊拉克的邊界騷擾。薩達姆佔領科威特後,更直接威脅沙特,沙特雖是阿拉伯大國,但為了自保,更怕薩達姆擁有核生化武器。即與美國站在一邊,提供聯合國打擊伊拉克所需軍費及基地。戰後美國石油來源只有少數來自伊拉克(5%?)就是沙特,也只提供他需要的15%。美國最大的石油來源是加拿大。伊拉克石油佔了中國油源的很大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