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石油礦藏 » 石油儀器期刊怎麼樣
擴展閱讀
怎麼獲得點券鑽石 2025-05-20 10:09:33
成都竹產品哪裡買 2025-05-20 10:06:59
石油精煉器什麼意思 2025-05-20 10:06:45

石油儀器期刊怎麼樣

發布時間: 2022-05-23 05:07:09

① 石油鑽採的期刊

以下刊物最好:
TD 礦業工程
1.煤炭學報 2.中國礦業大學學報 3.煤炭科學技術 4.金屬礦山 5.非金屬礦 6.煤礦安全 7.礦山壓力與頂板管理 8.礦山機械 9.礦業安全與環保 10.中國煤炭 11.中國礦業 12.遼寧工程技術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13.煤炭工程 14.礦冶工程 15.煤田地質與勘探 16.煤礦機械 17.礦業研究與開發 18.選煤技術 19.煤礦自動化(改名為:工礦自動化) 20.西安科技學院學報 21.湘潭礦業學院學報 22.化工礦物與加工 23.潔凈煤技術
TE 石油,天然氣
1.石油學報 2.石油勘探與開發 3.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4.油田化學 5.石油煉制與化工 6.石油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7.天然氣工業 8.石油學報.石油加工 9.石油鑽采工藝 10.油氣儲運 11.鑽井液與完井液 12.石油機械 13.石油與天然氣地質 14.煉油技術與工程 15.油氣田地面工程 16.鑽采工藝 17.石油化工 18.新疆石油地質 19.大慶石油地質與開發 20.石油實驗地質 21.石油與天然氣化工 22.油氣地質與採收率 25.大慶石油學院學報 26.江漢石油學院學報

② 西安格威石油儀器公司怎麼樣啊,看網上說2012年之後發展下行,拖欠工

公司綜合評價不算差,就是16年公司效益特別差,開始拖欠工資,離職的人都沒有結清工資,我就是離職人員

③ 張軍華的主要成就

作為負責人之一的專業產學研合作教育,2004年獲山東省優秀教育成果一等獎,作為主要研究人員的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及教學內容體系改革,2000年獲集團公司優秀教育成果二等獎。在《中國高教研究》、《地震學報》、《石油地球物理勘探》、《石油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石油物探》、《地球物理學進展》、《物探與化探》、《物探化探計算技術》、《高等工程教育研究》、《計算機工程與應用》、《計算機應用》、《石油儀器》、《勘探地球物理進展》、《石油教育》等刊物發表文章30篇。編寫有《地震數據處理方法》、《地震屬性分析技術》、《信號分析與處理學習指導書》等教學用書和專著。
主要研究成果和方向:1)並行計算和地震資料並行處理方法;2)薄層的地球物理特徵研究;3)相干體、復合屬性的提取與應用;4)自適應拉東變換和多次波去噪;5)靜校正方法研究;6)小波變換和多尺度處理、解釋方法等。

④ 石油管材與儀器 期刊 投稿多少錢

這方面的事情直接聯系編輯會比較適合,而且更符合參考。非核心的,不會太多的。類似期刊在選擇考慮范圍內的話可和期刊之家-qikanzj找找資料。

⑤ 《石油儀器》期刊怎麼樣,是否核心期刊

暫時還不是國家核心期刊,但是石油儀器雜志在業界還是比較出名的,並得到了廣泛認可
它是國內唯一全面介紹和評價國內外儀器、儀表、裝備的綜合性科技期刊,由中石油主辦,它集陸地和海上的石油地質勘探、地球物理勘探、地球物理測井、石油開發、石油機械、石油化工、鑽井、採油、油氣儲運、煉化等方面的儀器、儀表、計算機及應用技術之大全,是獲取領先科技信息的橋梁、了解儀器、儀表、裝備動態和市場需求的窗口,是用戶選購儀器儀表的向導和廣大讀者的良師益友。讀者遍及石油、地礦、冶金、煤炭環保、高等院校及情報、信息等部門。
希望能對你有所幫助。

⑥ 建立物探專業管理系統

作為地質勘探中的新技術,物探被寄予很高的期望。物探的初步應用,確實顯示了它在地質找礦中的重要作用。加強物探隊伍建設成為各有關部門領導議事日程上的重要課題,並根據各自情況採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其中建立物探專業管理機構以及開展科研、儀器製造工作都是重要措施。

1.建立專業行政管理機構

地質部是我國建立物探專業行政管理機構最早的部門。1952年地質部宣告成立時,就成立了地球物理探礦和地球化學探礦籌備組。次年,在地質部地礦司正式成立了地球物理探礦室,由顧功敘任主任、周鏡涵任副主任。下設野外勘探、實驗研究和器材管理等三個組。當年就組織了16個野外分隊(作業組),進行鐵、銅、鉛鋅、鉻和水等物探調查項目。1954年冬,地球物理探礦室擴大為由地質部直接領導的地球物理探礦處。1955年8月,地質部正式建立了地球物理探礦局,何善遠任局長,顧功敘任副局長兼總工程師。1956年初,又按大區建立了物探大隊,即北方物探大隊(隊部在天津)、西方物探大隊(隊部在蘭州)、西南物探大隊(隊部在重慶)、南方物探大隊(隊部在長沙)。地質部開始承擔全國石油普查任務後,又相繼建立了華北、華東和東北石油物探大隊。作為當時全國地質工作的綜合管理部門的地質部,其物探專業管理機構,不僅對地質系統物探發展起了重要作用,而且對全國物探工作的發展,如規劃、經驗交流和技術規程的制定等都發揮了積極的作用[1]

石油部門是建立專業物探隊最早的部門,其物探隊由當時的燃料工業部石油管理總局直接領導。以後,各地區石油管理局也建立了各自的物探隊。1955年7月,石油工業部正式成立後,分散在全國的石油物探隊均集中由石油工業部的地質勘探局領導。

冶金部門建立金屬礦專業物探隊最早。1949年冬,東北工業部地質調查所舉辦的物探訓練班,在1950年5月結束後,其學員就成為東北地質調查所物探室的組成人員;1952年又成為中央重工業部有色局地質處和鋼鐵局的物探隊。隨後,中央重工業部化工局、建工局也成立了物探隊。1954年重工業部將分散在各局的物探隊伍合並,在北京成立了物探總隊。重工業部成立地質局後,物探總隊歸地質局領導。

1954年8月,煤炭部門的地球物理探礦隊在北京成立,由當時的燃料工業部煤礦管理總局地質勘探局領導。1956年初,煤炭工業部地質局將物探隊改建為物探處,原有的一個地震隊和電法隊分別劃歸河北和華東煤田地質勘探局。與此同時,各大區煤田地質勘探局成立了各自的物探隊。

核工業部門,由於其工作內容的特殊性,開始時稱為國務院第三辦公室,其地質勘探工作由直屬於國務院第三辦公室的地質部普查委員會第二辦公室負責,簡稱普委二辦。它於1954年2月成立,立即籌備鈾礦物探工作。1955年4月普委二辦改稱為地質部三局。1956年11月第三機械工業部正式成立,地質部三局劃歸該部領導。其他,如電力、水利、鐵道部門都在此期間相繼組建了自己的專業物探隊,分別隸屬於相應的地質隊(處)管理[8]

由於各部門從一開始就將物探作為一門特殊技術進行管理,我國的物探事業在第一個五年計劃期間得以較快地健康發展。

隊伍的迅速發展,應用的日趨成熟,向物探管理提出了提高效率,與地質勘探更加密切結合的要求;尤其是對一些技術比較成熟、應用效果顯著的物探方法,如煤田測井,就顯得尤為迫切。當時的煤田勘探鑽井取心率較低,單純依靠岩心來確定煤層厚度和深度很容易發生誤差。煤田測井可以有效解決鑽孔中煤層的識別和定位問題,明顯提高勘探效率和效果。煤炭工業部地質勘探總局於1956年以(56)物常字第773號文規定:「凡屬打過的鑽孔,必須經過電測檢查」。這是我國除石油以外的最為明確的凡鑽孔必須進行測井的行政規定。這項決定既肯定了物探的作用,促進了煤田測井工作的發展;同時,也要求測井工作與煤田勘探鑽井更緊密結合。所以,從1956年起煤炭系統的測井隊實行體制下放,劃歸勘探隊領導。1957年,地質部也決定將各煤田測井隊從物探局劃歸各省地質局管理。

2.建立科研機構,開展學術交流

為了適應物探隊伍大發展的需要,各有關部門在物探方法研究方面根據當時條件採取了一系列措施。1957年2月15日,地質部物探局正式成立了地球物理探礦研究所。這是我國最早成立的標以地球物理探礦名稱的專業物探方法技術研究機構。冶金、石油部門也建立了物探研究機構,分別隸屬於相應的冶金部北京地質研究所和石油部石油科學研究院。這些物探研究機構圍繞著野外勘探中遇到的問題進行研究攻關,為實現基本儀器裝備國產化、開發具有中國特色的物探方法以及施工工藝方面進行了卓有成效的工作,並開始自主研究和發展新的物探方法技術。地質部物探所開始了激發極化法和井中無線電波法的儀器和方法的系統研究,對我國低緯度斜磁化情況下的磁異常解釋進行了研究,並且開始應用數字電子計算機。冶金、地質等部門開始注意對弱磁異常和低緩磁異常進行解釋研究,冶金部門在河北邯鄲、湖北大冶等地低緩異常區找礦取得成功。我國高精度重力工作達到了較高的水平,我國大地測繪部門建立了國家第一個重力基點網(57重力基點網),中科院地球物理所開始為編制全國磁場圖積累資料。

物探事業的蓬勃發展,迫切需要各部門間的經驗交流。中國地球物理學會主編的《地球物理學報》(1952年重新創刊,半年刊)首先做出了貢獻。不久,地質部地球物理探礦局於1956年編輯出版了《物探資料》(內部刊物),接著又於1957年1月創辦了由顧功敘主編、地質出版社出版的《地球物理勘探》(雙月刊)。這是新中國成立後的第一份公開發行的,以技術方法為主的物探專業期刊。同時,冶金部地質局也創辦了《地質與勘探》(內部月刊,1958年轉為公開發行),其中包括了金屬礦物探的論文和報道。這些雜志的出版,以及石油、煤炭、核工業部門的其他有關物探的內部文集,對新中國物探事業的發展起了重要作用。1957年2月5日至9日,中國地球物理學會在北京召開了新中國成立後的第一次會員代表大會暨學術報告會。參加這次大會的有當時所有部門從事物探的主要技術幹部,在大會交流的學術報告有35篇。大會選舉了新的理事會和學報編委會。趙九章為理事長,翁文波為副理事長。這次大會,是我國物探學術交流活動發展的一個新開端。

3.創建工廠,建立儀器製造體系

解決物探儀器的短缺是最為迫切的問題。從原蘇聯和東歐進口是當時的主要辦法。我國陸續從原蘇聯引進了地震儀、重力儀、電法儀器和測井儀器;從東德進口了大批磁力儀,也引進過地震儀器;從匈牙利則是引進大地電流儀、扭秤和測井儀;從瑞典進口重力儀等。與此同時,各部門也都加強了國產儀器的研製。從1952年起,石油管理總局的地球物理測井儀器修造所(後該所與石油地質局的修造所合並,並發展成為西安石油儀器儀表廠)研究開發包括測井在內的石油物探儀器。1957年,西安石油儀器儀表廠試製成功我國第一台電子管式的地震勘探儀器(DZ-571型),正式通過鑒定並投入批量生產。1958年,該廠設計製造的多線式全自動測井儀(JD-581型)正式通過鑒定並投入批量生產。該儀器一直是我國測井工作中的主力儀器,前後共生產千餘台,並且一直使用到20世紀80年代初期才逐步被數字測井站取代。

1954年,地質部在北京建立了地球物理儀器修配間,以後擴大為物探儀器修造所,開始研究製造電法、磁法和測井儀器(以後又擴建成北京地質儀器廠)。同時,在上海接收了景華和新成兩個私營儀器小廠,開始生產電位計、電阻率儀及半自動測井儀(該廠以後正式擴建成上海地質儀器廠)。地質部物探所開始研製用於金屬礦的輕便高頻地震儀和磁帶紀錄器、△T飽和式航磁儀和坑道無線電波透視儀等。試製成功的402型航磁儀器比原用的蘇制АСГМ-25型航磁儀的測量精度由25nT提高到了10nT。

煤炭管理總局和重工業部物探總隊也開始了煤田測井和電法儀器的研製工作。核工業系統從1956年起組建儀器設計所,並與上海市合作試制和生產輻射測量儀器。1957年4月,在上海新建上海時代電子儀器廠(後改稱為上海電子儀器廠)開始研製和批量生產鈾礦普查所用的輻射儀、射氣儀、測井儀等,為我國放射性物探儀器的國產化邁出了扎實的第一步[9]

⑦ 測井技術的《測井技術》雜志

《測井技術》是測井行業唯一面向國內外公開發行的正式期刊,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本刊在全國1286種統計源期刊中名列第408位,在陝西省636種入源期刊中列第13位,能源學科類28種入源期刊中列第9位。目前已被國內外六家資料庫收錄。
《測井技術》於1977年創刊,是國內惟一反映我國測井技術發展現狀、水平及動向的技術刊物。本刊集學術性、技術性和信息性為一體,為《中國學術期刊(光碟版)》期刊;被《中國石油文摘》、美國《石油文摘》、美國職業測井分析家學會(SPWLA)地球物理資料庫、美國 Ei檢索刊物資料庫、萬方資料庫等收錄檢索;被美國《PETROPHYSICS》轉載;發行范圍覆蓋了與測井相關的各個領域,形成與國際相關測井行業的學術交流和信息交流,同時被全國主要大專院校圖書館館藏。
《測井技術》所刊登的文章內容主要涵蓋測井技術的理論研究、實驗分析、儀器設計與數據採集、測井資料分析處理、石油地質解釋、動態監測技術、軟體開發以及科技信息動態等方面,內容覆蓋了與測井相關的各個領域。 綜述
處理解釋
測井儀器
測井應用
動態監測
射孔技術 1992年全國優科技期刊二等獎
1997年集團公司優秀科技期刊獎
2000年陝西省優秀科技期刊一等獎 期刊名稱:測井技術
英文名稱:Well Logging Technology
主辦單位:中國石油集團測井有限公司
出版地:陝西省西安市
語言種類:中文
歷史沿革:
現用刊名:測井技術
曾用刊名:地球物理測井
主管單位: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
主編:陸大衛李劍浩王環
地址:西安市南郊紅專南路8號西安石油勘探儀器總廠
郵政編碼:710061 主任委員: 陸大衛
副主任委員(按姓氏筆劃排序):匡立春 李劍浩 李建良 李越強 陳序三 陳尚明
委員(按姓氏筆劃排序):王天波 王 環 王國平 王界益 尹慶文 田樹祥 安 濤 劉書民 劉風亮 朱世和 李 寧 李林新 李保同 李鐵軍 李國欣 宋公僕 湯天知 何億成 吳世旗 佟成秋 嚴建奇 肖承文?陳必孝 姚聲賢 邵在平 國慶忠 周燦燦 周鳳鳴 范宜仁 金 鼎胡啟月 張繼果 郭海敏?施振飛 陶宏根 董經利 夏耀先 鮮於德清 魏大農 鞠曉東 謝榮華 樊政軍

⑧ 沈建國的發表論文

已經在11種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60餘篇。
沈建國 張海瀾 井內偏心聲源激發的三維聲場的數值研究 地球物理學報,2000,Vol.43,No.2,279-286
沈建國等 鋁筒內貼壁聲源激發的聲場的實驗研究 聲學學報 2002(3),229-233
沈建國等 圓管內的偏心聲源在圓管內外激發的聲場 聲學學報 2003(5),475-480
沈建國等 相控聲源在固體中激發的聲場 地球物理學進展,2004(1),
沈建國等 SKC-B大數控聲波全波測井儀的數值研究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02(2),149-153
沈建國 用穿透法測量聲速時初始點的選擇問題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03(1),38,44-47
沈建國 陳宇 用聲波測井方法識別剩餘油需要解決的兩個關鍵問題 測井技術,2003(1),27,30-34
沈建國等 井壁附近偏心聲源在井壁上激發的聲場的數值研究 測井技術,2002(3)184-186
劉忠松 楊小寶 沈建國等 陣列聲波測井資料處理時窗寬的選擇問題,測井技術,2002(6),26,464-466
沈建國等 用兩個不同源距的聲波測井全波波形計算縱波和橫波波速 石油物探 2002(1),115-120
沈建國 聲波測井的探測深度問題I, 測井技術,2003(2),27,2003,125-128
許玉俊 沈建國等提高聲波測井儀器的關鍵??聲波換能器的頻率特性 石油儀器,2003 (4) 5-7
沈建國等 聲波測井壓電換能器的一致性問題 石油儀器,2002(6),16,33-35
沈建國等,液體和固體的界面是彎曲時彈性波的特徵,中國工程地球物理檢測技術(2001論文集,地震出版社,2001年10月,28-35
陳實,沈建國,陳宇,點力源在板中激發的模式波,聲學技術,2001年增刊,179-181

⑨ 石油管材與儀器期刊,錄用編休要多久發表

您好,經過期刊導航網小編查詢,該雜志從審閱到錄用需要兩個月左右的時間,可以聯系期刊導航網客服詳細咨詢,另外小編整理了該雜志的簡單介紹,希望有所幫助:
《石油管材與儀器》(雙月刊)創刊於1987年,由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管材研究所主辦。《石油管材與儀器》是國內唯一全面介紹和評價國內外儀器、儀表、裝備的綜合性科技期刊。
《石油管材與儀器》集陸地和海上的石油地質勘探、地球物理勘探、地球物理測井、石油開發、石油機械、石油化工、鑽井、採油、油氣儲運、煉化等方面的儀器、
儀表、計算機及應用技術之大全,是獲取領先科技信息的橋梁、了解儀器、儀表、裝備動態和市場需求的窗口,是用戶選購儀器儀表的向導和廣大讀者的良師益友。
《石油管材與儀器》讀者遍及石油、地礦、冶金、煤炭環保、高等院校及情報、信息等部門。

⑩ 《石油儀器》期刊怎麼樣,是否核心期刊

暫時還不是國家核心期刊,但是石油儀器雜志在業界還是比較出名的,並得到了廣泛認可 它是國內唯一全面介紹和評價國內外儀器、儀表、裝備的綜合性科技期刊,由中石油主辦,它集陸地和海上的石油地質勘探、地球物理勘探、地球物理測井、石油開發、石油機械、石油化工、鑽井、採油、油氣儲運、煉化等方面的儀器、儀表、計算機及應用技術之大全,是獲取領先科技信息的橋梁、了解儀器、儀表、裝備動態和市場需求的窗口,是用戶選購儀器儀表的向導和廣大讀者的良師益友。讀者遍及石油、地礦、冶金、煤炭環保、高等院校及情報、信息等部門。 希望能對你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