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海灣戰爭時,薩達姆敗局已定,為何還要傾倒五百萬噸石油
這一切的根源都源自於薩達姆在海灣戰爭前制定的作戰方針,地面消耗戰。
薩達姆在戰前認為憑借他擁有的120萬人的軍隊、5800多輛坦克、5100餘輛裝甲車、3.8萬門火炮、770餘架作戰飛機、800餘枚地地導彈以及牢固的地面防禦工事、齊備的防空網路和指揮系統,完全能夠承受住多國部隊的大規模空襲和導彈襲擊,然後多國部隊就不得不與伊軍在地面進行決戰,這樣地面數量占優的伊軍就可以像越南戰爭一樣,通過擴大的持久的地面消耗戰拖垮多國部隊。
所以即使薩達姆再傾倒500萬噸石油也拯救不了他的落後軍隊。
⑵ 地球上波斯灣地區盛產石油,這是為什麼呢
石油是一種黏稠的、深褐色液體,被稱為「工業的血液」,是各個國家重要的礦產資源,石油既是能源,又是資源,具有極高的利用價值。目前,人類社會可以說是離不開石油資源的,利用石油我們生產了汽油、柴油等燃油,利用石油我們生產了化肥、殺蟲劑等農葯,利用石油我們生產了塑料原料,利用石油我們生產了各類化纖原料,可以說我們身邊的很多產品都是以石油為基本原料的。
⑶ 海灣地區的石油為什麼多
特殊的地質構造利於儲油
海相省油論認為這些地區是淺海,有大量的生物繁殖,死亡之後沉積在淺海海底經過一系列作用形成石油
⑷ 石油是怎麼形成的,為什麼中東這個地方這么多
石油的形成,在地質學上也有不同的說法,石油的成油機理有生物沉積變油和石化油兩種學說,前者較廣為接受,認為石油是古代海洋或湖泊中的生物經過漫長的演化形成,屬於生物沉積變油,不可再生;後者認為石油是由地殼內本身的碳生成,與生物無關,可再生。中東海灣地區地處歐、亞、非三洲的樞紐位置,原油資源非常豐富,被譽為「世界油庫」。據美國《油氣雜志》2006年最新的數據顯示,世界原油探明儲量為1804.9億噸。其中,中東地區的原油探明儲量為1012.7億噸,約佔世界總儲量的2/3。在世界原油儲量排名的前十位中,中東國家佔了五位,依次是沙烏地阿拉伯、伊朗、伊拉克、科威特和阿聯酋。其中,沙烏地阿拉伯已探明的儲量為355.9億噸,居世界首位。伊拉克已探明的石油儲量從先前的115.0億噸升至143.1億噸,躍居全球第二。伊朗已探明的原油儲量為186.7億噸,居世界第三位。石油有海相沉積和陸相沉積之說,中東地區屬海相沉積。從世界范圍看,有兩個基本事實:一是大多數含油氣盆地的生油岩是海相沉積地層;二是世界上產油量多,儲量規模最大,最豐富的含油區在中東地區,石油產量、儲量佔世界石油總產量、儲量的70%以上,而這一地區生油岩也都是海相地層。
⑸ 海灣石油的油品好不好
海灣石油的油品質量還是很不錯的。海灣石油作為國內第一家外資加油站,它的油大體上都是從中石化、中石油、中海油進購的,所以在質量方面上基本可以放心,稍微有區別的一點就是海灣石油使用的燃油添加劑稍遜一些,所以在動力性能、耐耗性、抵抗發動機磨損的方面就比不上三桶油了。
注意事項:
由於海灣石油進駐國內沒多久,所以它為了打開國內市場,加油的促銷力度就很大,油價相對於三桶油來說是很便宜的了,追求高性價比的車友是可以優先考慮的海灣石油的,但是海灣石油的加油服務站點很少,很多城市都沒有,加油比較麻煩。
而要是不在乎性價比的車友,個人肯定是更建議添加中石油、中石化的油了,它們的油質量更高,對發動機的損傷比較小,能更好的保護好車子。
⑹ 波斯灣為什麼盛產石油
波斯灣石油多,那時因為古時候那裡各種有機物如動物、植物、特別是低等的動植物像藻類、細菌、蚌殼、魚類等死後埋藏在不斷下沉缺氧的海灣、瀉湖、三角洲、湖泊等地經過許多物理化學作用,最後逐漸形成為石油。
美國休斯頓一家石油勘探公司提出一個新理論:所有的石油都是從古老的岩石中生成的,而並非通常認為的埋藏在地下的死亡動物或者植物等有機體在壓力和熱的作用下分解轉化而成。這一觀點得到3位俄羅斯同行的贊同,但相關論文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報》上一發表,便引起廣泛爭議。
該公司負責人肯尼認為,從岩層斷裂處釋放出的地熱,使埋藏於地底100公里深處的碳化無機物和水在高溫高壓作用下產生了碳氫化合物,所有的石油都是通過這種方式形成的,而且現在還有大量的礦點未被發掘。
石油地理學家已經部分接受了這一觀點。美國地理調查部門的麥克·盧萬表示,有一部分石油來自無機物,這一點毋庸置疑。但對於肯尼提出的「石油不可能由淺層岩石中的有機物形成」這一論斷,他則堅決反對。新澤西州礦產及礦產資源部的布雷恩·布里斯特認為,肯尼的觀點是對有機化學理論以及幾十年來在石油地理化學領域所進行的研究的蔑視。
目前普遍認同的理論是,埋藏在地下的遠古時代未被細菌分解的有機物在一定溫度、壓力條件下,經過幾百萬年的演變,形成了可供開採的石油。微生物將地表以下的有機物轉化為碳氫化合物,剩下的埋藏在深層地底的有機物則在溫度和壓力下經過分解及復雜的化學反應生成石油。通常具有商業價值的油田都位於地表以下500米-700米深處,最深的油井在約6公里深的地底。而10公里以下的更深處則根本不會有石油或天然氣。
肯尼認為,淺層地表形成的低壓條件更容易產生甲烷,而不是較重的碳氫化合物。他在實驗室中將氧化鐵、卵石和水加熱至900攝氏度高溫時得到重碳氫化合物。據此他認為,穩定的石油只有在30000個大氣壓條件下,也就是100公里以下的地底才能形成。
不過,即使肯尼關於石油形成的理論只有部分正確,也可能為石油勘查工作打開一扇新的探索之門。
⑺ 波斯灣石油多的原因
波斯灣石油多的原因:
1、西亞位於亞歐板塊、非洲板塊和印度洋板塊的交界處,根據大陸漂移學說,西亞原是古地中海的一部分,後來經過多次變化,古地中海范圍不斷縮小,底格里斯河和幼發拉底河帶來的泥沙又使波斯灣的面積逐漸縮小。這一淺海地區以波斯灣為中心,是一片古老台地,以升降運動為主,而褶皺十分平緩。升降運動形成了4000~12000米的巨厚沉積層。又因為褶皺不十分強烈,所以形成了一系列巨大而平緩的簡單背斜,非常有利於石油的貯存。如著名的沙特加瓦爾背斜,長240千米,寬35千米,這里形成了聞名於世的加瓦爾油田,儲量在100億噸以上。
2、三疊紀白堊紀時期,氣候溫暖,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生長茂盛,淺海浮游生物繁殖快,動物種類多。冰川運動期間地質災害集中,大量的動植物被掩埋於地下,長時間隔絕空氣,性質發生變化,形成石油。
3、 中東地區在世界地形較其他地區低矮,形成盆地狀態。中東猶如「盆底」,石油容易累積於其中。
⑻ 為什麼波斯灣沿岸的石油分布特別多
西亞的波斯灣位於阿拉伯半島和伊朗高原之間,
海拔長約1040千米,寬180千米~320千米,面積24
萬千米2,平均水深25米,是一片廣闊的內海。它西
接底格里斯河和幼發拉底河的河水,向東則通過它
唯一的出口--霍爾木茲海峽與阿拉伯海相連。霍
爾木茲海峽因扼守波斯灣石油海上運輸的出口而具
有重要的戰略地位。在海灣及其周圍100千米2范圍
內,是一條巨大的石油帶,這里蘊藏著佔世界石油
總儲量一半以上的石油,僅沙特一國的石油儲量就
佔世界總儲量的1/4,堪稱"石油王國"。
波斯灣地區在地質歷史上是氣候溫暖的淺海環
境,水生動植物豐富並有大范圍的良好的儲存構造,
具備了形成和儲藏石油的最佳條件。波斯灣地區不
僅石油資源豐富,而且開采條件也十分優越。石油
分布集中,平均每個油田儲量達3.5億噸以上,為超
級大油田;並且多分布在海岸附近的海上和陸上,
因此輸油管運輸距離短,原油外運方便。油田的地
下壓力高,油井多為自噴井,占油井總數的80%以上,
因此其生產成本是世界最低的。
波斯灣的石油出口量佔世界的60%以上,是世界
最大的石油輸出地區。石油源源不斷地流向日本、
西歐和美國等地;滾滾而來的石油美元也使得海灣
昔日的貧困國家轉眼之間躋身於世界富國的行列
⑼ 海灣地區為什麼有大量的石油輸出
這里是全球產石油最多的地方,而且居住人少。因此有大量剩餘供出口
⑽ 為什麼石油集中在海灣地區
簡單地說幾億年前海灣地區是大陸森林,地震後成了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