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中國石油都從哪些國家進口,各佔比例是多少
中國最主要石油進口來源是安哥拉、沙烏地阿拉伯、伊朗、俄羅斯、阿曼、赤道幾內亞、葉門、利比亞和委內瑞拉.剩下的你就可以挨個去網路查比率了
❷ 目前主要的石油生產國、出口國和進口國是哪幾個
出口國1、沙特
石油工業是沙特經濟的主要支柱,為世界最大石油輸出國。近年來,沙受益於國際油價攀升,石油出口收入豐厚,經濟保持較快增長。政府大力建設和改造國內基礎和生產設施,繼續推進經濟結構多元化、勞動力沙特化和經濟私有化,努力擴大采礦和輕工業等非石油產業,鼓勵發展農業、漁業和畜牧業,積極吸引外資,保護民族經濟。 2、俄羅斯
俄羅斯是世界經濟大國,自然資源非常豐富。俄主要出口商品是石油和天然氣等礦產品、金屬及其製品、化工產品、機械設備和交通工具、寶石及其製品、木材及紙漿等;主要進口商品是機械設備和交通工具、食品和農業原料產品、化工品及橡膠、金屬及其製品、紡織服裝類商品等。 3、伊朗
經濟以石油開采業為主,胡齊斯坦為石油工業區與重要出海門戶。也發展煉油與石油化工,以及鋼鐵、機械等工業部門。石油和天然氣儲量豐富。石油是伊朗的經濟命脈,目前伊朗是世界第二大原油出口國。已探明的石油儲量為930億桶,佔世界總儲量的10%,居於世界第五位。已探明的天然氣儲量為24萬億立方米,佔世界總儲量的16%,僅次於俄羅斯,居世界第二位。
4、科威特
科威特石油和天然氣儲量豐富,現已探明的石油儲量為968億桶,佔世界儲量的10.8%,居世界第四位。南部的布爾干油田為世界最大油田之一。天然氣儲量為1.498萬億立方米,佔世界儲量的1.1%。石油是科威特財政收入的主要來源和國民經濟的支柱,財政收入90%以上來自石油。其產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40%,占出口創匯的95%。1978年產原油11,000萬噸(1991年為631.5萬噸),為世界主要產油國之一。 5、奈及利亞
奈及利亞是非洲最大的石油生產國和世界第六大石油出口國,也是石油輸出國組織(歐佩克)成員國之一。尼原為農業國。七十年代起成為非洲最大的產油國,農業日漸萎縮。資源豐富。已探明有30多種礦藏。主要有石油、天然氣、錫、煤、石灰石等。迄今已探明石油儲量270億桶,居世界第九位,以目前開采速度可再開采30年。 6、瑞典
瑞典實行發達的私營工商業與比較完善的國營公共服務部門相結合的「混合經濟」,以高工資、高稅收、高福利著稱。 森林、鐵礦和水力是瑞典的三大自然資源,在此基礎上發展並形成了采礦冶金、林業造紙、電力和機械製造四大傳統工業體系。 作為一個具有豐富的木材、鐵礦、水力資源的國家,瑞典著重發展以出口為導向的工業化經濟。工業在國民經濟中佔有十分重要的地位,82%的工業品出口到國外。 7、阿聯酋
以石油生產和石油化工工業為主,同時注重發展經濟多樣化。政府在發展石化工業的同時,把發展多樣化經濟,擴大貿易,增加非石油收入在國內生產總值中的比例當作其首要任務,注意利用天然氣資源,發展水泥、煉鋁、塑料製品、建築材料、服裝、食品加工等工業,重視發展農、牧、漁業;政府充分利用各種財源,重點發展文教、衛生事業,完成和擴大在建項目。 8、印度尼西亞
1968年以來,特別是80年代調整經濟結構和產品結構後,經濟發展取得一定成就。第一個25年長期建設計劃中,國民生產總值年均增長6%,通貨膨脹控制在10%以內。1994年4月進入第二個25年長期建設計劃,即經濟起飛階段。政府進一步放寬投資限制,吸引外資,並採取措施大力扶持中小企業、發展旅遊、增加出口。 9、巴西
巴西擁有拉美最為完善的產業體系,經濟實力居拉美首位。歷史上巴曾經一度是單一農業經濟國家,蔗糖、咖啡等為其主要經濟作物。20世紀初,巴西開始工業化進程。從五十年代起,巴西推行「進口替代」經濟模式,並依靠大量舉借外債獲得了經濟騰飛,其中1967-1974年經濟年均增長速度達到10.1%,創造了「巴西奇跡」,並初步建立起了較為完整的工業體系。其後近20年的時間里,巴一直為外債和通貨膨脹所困擾,經濟發展陷於停頓。 10、伊拉克
以石油業為主,農牧業也占重要地位。北部油區通過油管在黎巴嫩、敘利亞與土耳其的地中海港口輸出原油,南部油田通過油管至沙烏地阿拉伯的紅海岸延布油港輸出原油。有煉油與石油化工以及紡織、食品、煙草、水泥等工業。兩河平原的灌溉農業已有數千年歷史。主要農產品有小麥、黑麥、大麥、稻米、棉花、煙草、溫帶水果與椰棗等。椰棗輸出量居世界首位。畜牧業偏重在東北部地區,養值牛、羊、驢、馬,西南部乾旱高原上有游牧業。
❸ 中國進口石油來源地及所佔比率
非洲地區(安哥拉、剛果和赤道幾內亞等)占進口原油市場份額的31%
中東地區(沙烏地阿拉伯、伊朗和阿曼)占進口原油市場份額的45%
安哥拉(對中國的出口量超過沙特,目前是中國最大的進口原油供應國)占進口總量的16.3%
委內瑞拉
哈薩克
❹ 中國油站的汽油是進口的嗎從哪裡進口的
有的是進口的,但數量很少,因為原油提煉產生的副產品也有很高的價值。 從進口來源地來看,俄羅斯、安哥拉和沙特一直位居前三。 但近三年沙特進口佔比有所下降,俄羅斯開始占據第一大進口來源國地位。 這是因為俄羅斯與中國接壤,管道運輸有利於節約成本,這也促進了中俄能源合作。
安哥拉一直是非洲對中國最大的原油出口國。 由此可見,中國幫助開發非洲石油資源是一種互利共贏的選擇。它們是許多工業產品的原材料,例如口罩的核心材料法蘭絨,它是由石油提煉的副產品聚丙烯加工而成。 為了不打擊國內煉油企業的積極性,擴大國內化工產業,國內汽油進口管理十分嚴格。前三名是伊拉克和阿曼,這兩個產油國基本上是近三年第四、第五的產油國。 值得注意的是,阿曼的產量很低,只有100萬桶/天,但幾乎全部出口到中國。 因此,上海能源交易所的原油期貨定價也在一定程度上以阿曼原油為基準。 阿曼原油的優良品質也是迪拜交易日的重要價格權重。
中國石油進口主要來自中東、非洲、亞太地區、俄羅斯和中亞地區。 2003年,中國原油進口的50.9%來自中東,24.3%來自非洲,15.2%來自亞太地區,7.3%來自俄羅斯和中亞。從而形成了南、北、西方向的石油進口運輸通道。其中,中東原油油輪途經印度洋,途經馬六甲海峽,到達中國各沿海港口;非洲原油油輪從大西洋繞好望角進入印度洋,穿越馬六甲海峽,到達中國沿海港口;來自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和汶萊的原油油輪通過太平洋到達中國沿海港口。這三條航線構成了南方石油進口通道。俄羅斯原油供應中國,構成北方石油進口通道。目前,中國從中亞進口原油用於鐵路運輸。未來,隨著供應的增加,將建設一條從中亞到中國的輸油管道,形成西方的石油進口通道。
❺ 第一批20萬桶石油全部運輸出口中國!肯亞為什麼對中國有這么大感激之心
中國和肯亞的聯系早從漢代就有了,現在在肯亞還有鄭和下西洋時船隊的後人,在近代中國對肯亞的幫助不僅僅在於平時兩國的基礎來往,肯亞的很多基礎設施建設都有中國的參與,並且每當肯亞發生什麼大的災難的時候,中國都會盡最大努力伸出援手,所以肯亞一直以來對中國都有很大的謝意。
很多人都認為中國對於非洲的幫助是一種另類的殖民,但其實我們只是忠於自己的本心,本質是海之內皆兄弟的原則,盡自己最大努力幫助非洲朋友。而也因為我們的付出,所以才能換得肯亞人民的感激與信任。所以這次第1批石油肯亞才會首先運給中國。
❻ 中國與非洲哪些國家有石油貿易
蘇丹,南蘇丹,埃及,阿爾及利亞,加彭,奈及利亞,安哥拉等
❼ 中國的石油主要從哪些國家進口用什麼方式運輸
您好,很高興為您解答。45個國家向中國進口原油。中國進口原油的一半(44.1%)來自9個中東國家,其中,沙烏地阿拉伯最多。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原油凈進口國、排名第二的石油消費國。中國石油進口的大幅增長很大程度上是受到了國內經濟和消費增長的驅動。
一、以下是向中國進口原油的前15個國家/地:
俄羅斯:佔中國進口原油總量的15.8%
沙烏地阿拉伯:佔中國進口原油總量的12.4%
安哥拉:佔中國進口原油總量的10.4%
伊拉克:佔中國進口原油總量的9.4%
阿曼:佔中國進口原油總量的7.2%
巴西:佔中國進口原油總量的6.8%
伊朗:佔中國進口原油總量的6.3%
科威特:佔中國進口原油總量的5%
委內瑞拉:佔中國進口原油總量的2.9%
美國:佔中國進口原油總量的2.8%
阿拉伯聯合大公國:佔中國進口原油總量的2.8%
剛果:佔中國進口原油總量的2.7%
哥倫比亞:佔中國進口原油總量的2.1%
馬來西亞:佔中國進口原油總量的2%
利比亞:佔中國進口原油總量的2%
二、運輸方式:公路、鐵路、海運、國際輸油管道等方式
在最開始運輸石油的時候,是以公路運輸為主的。因為生產力不發達,但是之後隨著技術的發展,漸漸地演變到了第二個階段,那就是鐵路運輸。相比於公路運輸鐵路運輸的量更,更便宜。
到現在,管道運輸才是王道。現在,在中國石油運輸的途徑當中管道運輸佔了將近80%,至於咱們在剛開始說到的空運,這根本是不可能的,這賠本的買賣,誰都不可能幹。那麼管道運輸有哪些優點呢?第一個就是量大,那一根根粗粗的管子,就彷彿瀑布一樣,源源不斷地輸送著石油。而且還不需要你太多維護,投入的話,也就是那幾根管子,只需要把管子建好就行,建在地下的話,對於地面上的環境也沒有什麼影響,最大的擔憂就是有些人挖路的時候把石油管道挖破了,那這損失可大了去了,這主要是對於挖穿石油管道的那些人而言的。
除了輸油管道,還有一種方式就是海運,咱們從國外進口來的石油,除了輪船運輸,好像也沒有什麼別的辦法了。咱們先把國外的石油通過大型的油輪運到碼頭上,然後再通過輸油管輸送到國內的各大煉油廠,從而提煉出各種石油產品。當然了,咱們還建了一些國際的輸油管道,但是也沒多少,比如中哈石油管道、中俄石油管道以及中緬輸油氣管道等等。至於更遠的地方要建國際輸油管道的話,成本太高,而且打通關系太麻煩,不值得。
❽ 閱讀下面材料,完成問題.材料一 非洲大陸已探明的石油儲量超過774億桶,佔世界已探明石油儲量的7.4%,
(1)讀非洲石油資源分布圖可知,主要分布在地中海沿岸、幾內亞灣沿岸;對比表中第三欄「日產原油」數據可知,奈及利亞產油量最多.
(2)A地位於剛果盆地,屬於熱帶雨林氣候,常年受赤道低壓控制,多陰雨天氣,因此雖緯度較低,但還是年太陽輻射總量很少.
(3)地中海氣候區對應的自然的是亞熱帶常綠硬葉林帶;當北京盛行西北風時,北半球為冬季,南半球為夏季,該地地中海氣候,夏季炎熱乾燥.
(4)非洲石油儲量大,產量高,而消費量偏低,出口的潛力大;隨著我國經濟的迅速發展,對能源的需求會增加,需要大量進口石油;中非外交、貿易關系良好,合作前景廣闊;積極開拓國際能源市場,也符合我國能源安全的需要.
故答案為:(1)幾內亞 奈及利亞.
(2)A地位於赤道附近,地處剛果盆地,終年受赤道低壓控制,盛行上升氣流,多陰雨天氣,大氣對太陽輻射削弱較強.
(3)亞熱帶常綠硬葉林帶 炎熱乾燥.
(4)我國經濟發展迅速,能源需求量日益增大,需要大量進口石油.而非洲石油儲量大,日開采量大;但本身消費少,有較多的石油資源用於出口.中非貿易發展迅速,前景廣闊.
❾ 中國的石油來自哪裡
我國石油資源集中分布在渤海灣、松遼、塔里木、鄂爾多斯、准噶爾、珠江口、柴達木和東海陸架八大盆地;天然氣資源集中分布在塔里木、四川、鄂爾多斯、東海陸架、柴達木、松遼、鶯歌海、瓊東南和渤海灣九大盆地。
從資源深度分布看,我國石油可采資源有80%集中分布在淺層(<2000米)和中深層(2000米~3500米),而深層(3500米~4500米)和超深層(<4500米)分布較少;天然氣資源在淺層、中深層、深層和超深層分布卻相對比較均勻。
從地理環境分布看,我國石油可采資源有76%分布在平原、淺海、戈壁和沙漠,天然氣可采資源有74%分布在淺海、沙漠、山地、平原和戈壁。
(9)非洲石油多少出口到中國擴展閱讀
1859年,美國人德雷克在賓夕法尼亞州鑽成第一口具有現代T業意義的油井 德雷克井,標志著近代石油工業的開始。最初的石油工業發展可以分為兩個時期,一個為煤油時期。
一個為汽油時期(動力時期)。煤油時期大約是1860~1900年,這一時期煤的主要用途是照明和民用燃料。19世紀六七十年代,美國石油工業從勘探、開采、煉制加工、儲運到銷售。已經形成了完整的產業鏈並迅速發展起來。
20世紀初,石油成為內燃機的主要動力。人類的石油利用終於從「煤油時期」進入了「動力時期」。總體來看,從1 859年近代石油的發端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美國始終在世界囪-油市場占據統治地位,是這一階段的世界能源中心。
這一時期,由於美國石油行業集中在墨西哥灣沿岸,所以這一歷史階段稱之為「墨西哥灣時代」。
從19世紀末期開始,隨著在世界其他地區陸續發現油田,石油行業開始從美同擴散到世界各地。特別是隨著20世紀前20年。美國標准石油公司的解體之後。世界石油市場進入了「春秋戰國」時期。到20世紀30年代末,石油國際貿易開始在全球能源貿易巾占據顯要位置,明顯動搖了煤炭在國際能源市場的主體地位。
1945~1973年是世界石油行業急速增的第二個「黃金時期」。到1967年,全球石油在一次能源消費中的比例達到40.4%,而煤炭下降到38.8%,這標志著人類終於開始了第二次能源革命,從煤炭時代正式進入石油時代。
❿ 現在我國每年大量從海外進口石油其進口石油中有多少比例是通過馬六甲海峽運回中國的我國戰略物資集中從
我國原油的主要進口地中東和非洲說起。目前我國原油進口的六成以上都是來自於中東和非洲,而海運必然會經過馬六甲海峽,才能運送到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