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石油礦藏 » 新疆為什麼產石油
擴展閱讀
鑽石畫加工手工費多少 2025-05-22 02:23:11
公司改制律師費用怎麼算 2025-05-22 02:18:19
LOL鑽石什麼咖位 2025-05-22 02:04:15

新疆為什麼產石油

發布時間: 2022-05-19 11:05:27

❶ 知道新疆的石油和天然氣為什麼那麼多麼

古代曾經是海洋,浮游生物繁盛,經過地殼運動。地下土質是砂質易成油滴,盆狀沉積地層容積聚集成油田。石油多的地方天然氣就多,石油的形成過程都會產生天然氣,但經經歷億萬年可能只盛產其一
天然氣系古生物遺骸長期沉積地下,經慢慢轉化及變質裂解而產生之氣態碳氫化合物,具可燃性,多在油田開采原油時伴隨而出.

❷ 該地蘊藏35億噸石油,夠人類使用百年,為什麼無人開采

因為開采成本非常高昂,不值得為開採石油耗費如此龐大的資金。

另外,新疆的石油開采工程並不像我們想像中的那麼容易。中東地區的石油由於地理位置優越,基本都隱藏在表層,開采起來不會很困難。而我國新疆地區,由於地表下層,石油基本都隱藏在地下很深的位置。開采出來需要很高超的技術,數量龐大的人員和無法計量的金錢。

❸ 關於新疆的油田!

新疆主要有三大油田(主要介紹中石油的油田,中石化的太小了就不詳細介紹了) 克拉瑪依油田(位於新疆天山山脈以北) 克拉瑪依油田:克拉瑪依位於新疆准噶爾盆地西北邊緣。在獨山子油礦北約130千米處,有一座「瀝青丘」,這里像山泉一樣流出的不是水,而是黑色的油。當地人把這里叫做「黑油山」,維吾爾語即「克拉瑪依」。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前石油工業十分落後,最大的玉門油田年產量不過10餘萬噸。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後,雖然經過三年恢復期,但到1953年全國原油年產量也只有43.5萬噸,這個產量僅僅能滿足社會生產需要量的三分之一。 1954年,以蘇聯專家烏瓦洛夫為隊長,地質師張愷、實習生宋漢良、朱瑞明等十人組成地質調查隊,對新疆黑油山——馬爾禾地區完成1:10萬的地質普查後,明確提出該地區有很好的含油前景,建議進行地球物理詳查和探井鑽探。 1955年1月,全國石油勘探會議舉行,把新疆確定為重點勘探地區之一。經過半年的准備,技師陸銘寶任隊長的1219青年鑽井隊由獨山子開赴黑油山。1955年7月6日,南側1號井開鑽; 10月29日完鑽,次日噴油。從此,「克拉瑪依」這個象徵著吉祥富饒的名字傳遍了五湖四海。1955年獲工業油氣流。1956年投入試采,年產原油1.6萬噸。至1960年達163.6萬噸,占當年全國天然石油產量的39%。是大慶油田投入開發之前全國最大的油田。 到1960年,油田初步探明含油麵積290平方千米;克拉瑪依——馬爾禾油田先後發現克拉瑪依、白鹼灘、百口泉、烏爾禾、紅山嘴等多個油田,整個輪廓呈現在世人面前。如今的克拉瑪依已經建設成為一個依託石油立體發展的工業城市。1998年,以它為核心的新疆石油管理局產原油871萬噸,天然氣4.71億立方米,成為我國重要的石油工業基地。 克拉瑪依油田勘探開發大事記 ◎1955年10月29日,克拉瑪依黑油山1號井完鑽出油,標志著新中國第一個大油田——克拉瑪依油田被發現。 ◎1957年9月,克拉瑪依油田在二中區開辟生產試驗區,74口油井相繼投產。12月底,克拉瑪依油田生產原油70271噸。 ◎1958年1月15日,烏爾禾132井出油,發現烏爾禾油田。6月4日,獨山子煉油廠第一批運往內地的成品油啟運。 ◎1959年1月10日,我國第一條長距離輸油管線克拉瑪依——獨山子輸油管線正式投產,全長147.2公里,年輸油能力53萬噸。 ◎1966年,克拉瑪依油田高產區七中區投入開發 。 ◎1967年,生產原油112.67萬噸,克拉瑪依油田二東區、七東區正式投入開發,獨山子煉油廠延遲焦化裝置建成投產,年加工能力20萬噸。 ◎1968年,石油勘探在克拉瑪依油田的二、五、八區和黑油山地區及烏爾禾取得突破,石油地質儲量登上3億噸台階,全年生產原油114.9萬噸,加工原油61.325萬噸。 ◎1977年5月17日,位於葉城縣境內的柯參一井噴出高產油氣流,標志著柯克亞油氣田的發現。 ◎1984年11月初,克拉瑪依煉油廠試煉克拉瑪依油田九區稠油 (重油)成功,產出7個品種,其中10號瀝青填補了高速公路專用瀝青生產在我國的空白。 ◎1985年3月,新疆石油管理局第一個稠油(重油)熱采試驗區——克拉瑪依油田九區開始建設。 ◎1986年6月21日,准噶爾盆地東部台3井出油,發現北三台油田。 ◎1987年8月1日,准噶爾盆地東部的台10井日噴天然氣9.4萬立方米,發現馬庄氣田。 ◎1991年11月9日,北疆地區第一個氣田——馬庄氣田投入開發,開始向三台電廠和北三台油田輸送天然氣。 ◎1992年9月3日,彩南油田開發建設指揮部正式成立,我國第一個整裝沙漠油田正式投入開發。 ◎1995年3月,石西油田投入試驗開發。該油田是繼彩南油田之後在准噶爾盆地腹部發現的第二個沙漠油田。 ◎1996年8月6日,位於准噶爾盆地南緣呼圖壁背斜頂部的呼2井發生強烈井噴。該井的出油,是盆地南緣40年勘探中最重大的突破。 ◎1997年1月19日,石西油田第三口水平井——SHW01井獲得高產油氣流,8毫米油嘴日產原油360噸、天然氣12萬立方米。 ◎1997年1月24日,克拉瑪依石化廠生產出首批合格工業白油,填補了新疆的一項空白。 ◎1998年2月13日,獨山子乙烯改擴建工程項目建議書通過國家審批。改擴建工程總投資11.28億元,將乙烯裝置年生產能力由14萬噸擴大到20萬噸,聚乙烯裝置由12萬噸擴大到17萬噸,聚丙烯裝置由7萬噸擴大到10萬噸,順丁橡膠由2萬噸擴大到3萬噸,丁二烯裝置由2.7萬噸擴大到3萬噸。 ◎1999年3月2日,位於准噶爾盆地西北緣的克84井在二疊系試出工業油氣流,發現新油氣藏。 ◎2000年3月22日,百口泉油田百重7井區正式投入開發,這是新疆油田公司開發的第二個稠油油田。 ◎2001年5月23日,全國第三次資源評價得出結論:准噶爾盆地油氣資源量達到102.59億噸,比上一次資源評價得出的資源量增加29.5%。 ◎2002年12月24日,新疆油田公司召開原油突破1000萬噸祝捷大會,我國西部第一個千萬噸大油田宣告誕生。 ◎2003年新增探明石油地質儲量5811萬噸,探明石油可開采儲量1533.7萬噸,新增控制天然氣地質儲量470.77億立方米,可開采儲量399.71立方米。 ◎2004年新增探明石油地質儲量6385.7萬噸,天然氣儲量99.6億立方米;新增探明石油可開采儲量1405萬噸,天然氣可開采儲量30.46億立方米。 克拉瑪依油田公司主頁http://www.cnpc.com.cn/cnpc/cyqy/gfgs/yqt/xjyt.htm 吐哈油田(吐魯番與哈密兩地位於新疆天山山脈以東) 吐哈石油勘探開發指揮部成立於1991年2月, 是一個以油氣鑽井、 錄井、井下作業、工程建設、油氣化工等多業並舉、跨國經營的大型國有企業,技術、人才密集、裝備實力雄厚,隸屬於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總部位於古絲綢之路重鎮、亞歐大陸橋的咽 喉--新疆哈密。現有員工22800人,二級單位32個,資產總額76.56億元,其中固定資產總額30.64億元。工程技術服務區域涉及西北各油田,同時,進入了哈薩克、烏茲別克、亞塞拜然、巴基斯坦、委內瑞拉、印度尼西亞、埃及、蘇丹等國市場。指揮部先後榮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狀、 「全國文明單位」、「全國精神文明建設工作先進單位」、「全國廠務公開工作先進單位」、「全國思想政治工作優秀企業」、「全國企業文化建設先進單位」、「全國群眾體育工作先進單位」等稱號,哈密石油基地獲國家文明示範住宅小區和全國綠化400佳單位稱號。 多元開發是吐哈石油勘探開發指揮部三個專業板塊之一,經歷重組、資源整合,形成了油田和社會兩個市場並舉的經營格局,有了一批完全按市場運作、營銷渠道穩定、產品和服務具有較高市場親和度、較強市場競爭力、發展前景好的企業。 與奧地利合資的密封件廠 通過全面進入市場,參於競爭,樹立"質量卓越、服務一流"的市場理念,內外市場開拓取得新的突破。目前業務涉及順酐生產、成品油和液化氣銷售、油田技術服務、溶劑油產品的生產和銷售、酒店和旅行社經營等業務。 多元開發系統將在"超越自我,追求卓越"的指導下與時俱進,再造輝煌。 吐哈油田主頁:http://zgsytrqt.cn.china.cn/ 塔里木油田(位於新疆天山山脈以南) 塔里木油田:塔里木油田公司是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的地區公司,組建於1989年4月,是一家集油氣勘探開發、煉油化工等為一體的大型石油公司。 塔里木油公司現有員工12400人,資產總量313億元。總部位於新疆庫爾勒市,作業區域及塔里木盆地及周邊5地州20多個縣市。油田黨工委是新疆自治區黨委的派出機構。塔里木盆地是中國最大的含油氣沉積盆地,面積56萬平方千米,盆地中部是世界第二大流動性沙漠,面積33.7萬平方千米。 據最新資源評價,塔里木盆地最終可探明油氣資源總量為160億噸油當量,其中,石油80億噸、天然氣10萬億立方米,被中外地質家稱為21世紀中國石油戰略接替地區。 1989年以來,在中國石油的領導下,塔里木油田公司借鑒國際油公司的成功經驗,採用「兩新兩高」工作方針,在塔里木盆地開展大規模石油勘探開發。十多年來,取得豐碩成果,發現了一系列優質油氣田,特別是找到了大規模的天然氣資源,促成並加快了舉世矚目的西氣東輸工程的建設,形成了現代化的油氣生產基地。發現中國最大的沙漠油田——塔中油田,探明石油地質儲量6130萬噸,可采儲量2036萬噸。發現中國第一個億噸級海相砂岩油田——哈得油田,探明加控制石油地質儲量1.2億噸。發現中國最大、特高壓、特高產、特高豐度優質整裝氣田——克拉2氣田,探明儲量2840億立方米,可采儲量2290億立方米。找到了中國最大的凝析油氣聚集帶——牙哈-英買力油氣田群。發現了中國第一個億噸級礁灘相油氣田——塔中Ⅰ氣田。 截至2005年底,塔里木油田公司累計探明石油地質儲量5.2億噸、 天然氣地質儲量7241億立方米,三級油氣儲量當量達到24.1億噸。已探明的天然氣儲量可以確保西氣東輸工程塔里木年輸200億立方米、穩定供氣20年以上。2005年,生產原油600萬噸、 天然氣57億立方米,油氣產量當量首次突破1000萬噸;實現主營業務收入224億元、上交稅費35億元。近20年的奮斗使塔里木油田進入了油氣並舉、規模化加快發展的新階。展望新時期,塔里木油田正在以建設中國重要的油氣生產基地為目標加快發展。到2010年,原油年產量將達到800萬噸,天然氣年產量將達到200億立方,油氣產量當量將突破2500萬噸。 塔里木油田主頁:http://www.cnpc.com.cn/tlmyt/

❹ 新疆有什麼物產

1、和田玉,新疆所產的玉中,和田玉最負盛名。其質地溫潤細膩,呈脂肪光澤,非東方、南方所產之玉能比。 2、哈密瓜,哈密瓜在新疆有2000多年的栽培歷史,稱為「天下第一瓜」,其肉色如晶玉、風味獨特、品質優良,暢銷國內外。

❺ 新疆石油天然氣資源

新疆地處中國西北邊陲,幅員遼闊,面積達166.49 萬平方千米,其中主要沉積盆地有30多個,詳見表4-2-1。其面積為90萬平方千米。新中國成立50多年來,經過地質勘探,證明油氣資源非常豐富,油氣資源總量為360億噸油當量。截至2005年,在准噶爾、塔里木、吐哈三大盆地已發現油氣田87個。其中,大型油氣田6個,累計探明石油儲量33.68億噸,天然氣1.15萬億立方米。

表4-2-1 新疆主要中新生代盆地一覽表

近年來,年儲量及產量增長居國內陸上之首,塔里木已成為我國第二大天然氣區。新疆油氣資源十分豐富,尤其2001 年以來,中國石油及中國石化兩大公司都把新疆作為油氣勘探開發的重點地區,促進了油氣勘探開發迅速發展。因此,新疆即將成為我國油氣資源主要接替區之一。

第一節 資源概況

一、准噶爾盆地

准噶爾盆地南為天山,東北為阿爾泰山,西北為准噶爾界山,略呈三角形,面積達13 萬平方千米,是新疆主要大型含油氣盆地之一。經過50多年的勘探歷程。1937 年發現獨山子油氣田,1955年發現克拉瑪依油氣田,1958年發現奇齊古油田,之後從80 年代以來,在准東、准中、准南發現多個油氣田,截至2005 年,共發現油氣田27個,其中大型油氣田2 個(克拉瑪依及呼圖壁),油氣資源總量為106.9億噸。是一個油氣資源豐度較高的盆地。

准噶爾盆地經歷了晚古生代的類克拉通盆地演化和中新生代前陸盆地演化階段,發育多種類型的沉積體系和構造變形樣式;構造條件較復雜,總體受天山東西向構造帶、阿爾泰—克拉美里北西構造帶及准噶爾界山構造帶控制,使盆地呈三角形,區內斷裂發育主要有三組。即:近東西向、北西向和北東向,這三組斷裂控制了盆內大型隆坳相間的構造格局,為油氣的生成運移、聚集提供了良好條件;盆內烴源岩很發育。主要有上石炭統、二疊系、上三疊統、中下侏羅統及古近系安集海組(南部)。其中,最優質烴源岩是上二疊統的紅雁池組及蘆草溝組,最大厚度可達700~1000米,有機豐度高,屬國內外罕見的烴源岩。全盆地油氣資源量106.9 億噸,是西北地區油氣資源豐度較高的盆地;多時代成油組合。該盆地不但有多時代烴源岩,而且有多時代多層段的儲集層,如石炭系火山岩、二疊系、三疊系、侏羅系、白堊系、古近系及新近系等。但主要為侏羅系、白堊系及三疊系,主要區域性蓋層有二疊系、三疊系、侏羅系及白堊系,古近系及新近系中的泥質岩及膏泥岩等。主要成油組合有上二疊統與三疊系;上三疊及侏羅系,侏羅系與白堊系,古近系與新近系等。

資源及儲量:油氣資源總量106.9億噸,其中石油85.9億噸,天然氣2.1萬億立方米。累計探明石油儲量19301.5萬噸,可采儲量43691.9萬噸,剩餘可采儲量21764.7萬噸;累計探明天然氣儲量2173.15 億立方米,可采儲量951.4 億立方米,剩餘可采儲量707.18億立方米。

二、塔里木盆地

塔里木盆地是我國最大的內陸盆地,面積達56 萬平方千米。經過50多年地質勘探,證明塔里木盆地油氣資源十分豐富,其資源量為229億噸。其中,石油115億噸、天然氣11.4萬億立方米。1958年發現依奇克里克油田,1977 年發現了柯克亞油田。特別是1984年9月塔北雅克拉構造上設計的沙參2 井,實現了古生界海相油氣重大突破後,迎來了地礦、石油和科教部門到塔里木進行油氣勘探大會戰的新局面。到目前為止,共發現油氣田36個。其中,大型油氣田4個(塔河、克拉2、迪那2、和田河)。2005 年產油1010.81萬噸,產天然氣61.9 億立方米。因此,塔里木盆地成為我國第二大天然氣區和油氣儲產量快速增長的地區之一。

塔里木盆地經過了多次開合運動,造就了多類型盆地疊加復合,形成了相類型多、齊全、厚度巨大的沉積體系,成為該盆地油氣資源潛力巨大的物質基礎;豐富的油氣資源具有多時代、多層系烴源岩,主要為寒武—奧陶系、石炭系—下二疊統、三疊—侏羅系。既有古生界海相碳酸鹽岩,又有陸相泥質岩,且分布廣,厚度大,有機體豐度較高,古生界烴源岩亦具有多期生烴特點。構造運動的多期性和復雜性,導致地層不整合十分發育。主要有6大構造運動形成的區域性不整合,即:前震旦系與震旦系、奧陶系與志留系、泥盆系與石炭系、二疊系與三疊系、侏羅系與白堊系、古近系與新近系等。這些不整合是油氣藏形成的重要條件;塔里木盆地儲蓋組合十分發育,主要有6大組合,即:震旦—奧陶系、志留—泥盆系,石炭—二疊系、三疊—侏羅系、白堊—古近、新近等含油氣體系。根據烴源岩、儲層特徵、運移網路及圈閉系統,將塔里木盆地劃分為7大含油氣體系:庫車、滿加爾、孔雀河、阿瓦提、唐古巴茲、塔西南、塔東南。

經過多年研究,塔里木盆地,特別是台盆區有4個成藏期:晚加里東—早海西期、晚海西期、印支—燕山期、喜山期。在油氣演化的地質歷史過程中也出現多期生油、多期成藏、多期充注特徵。

油氣資源及儲量:塔里木盆地油氣資源十分豐富,油氣資源量為229 億噸,其中石油115 億噸,天然氣11.4 萬億立方米。該盆地累計探明石油儲量11.49 億噸,可采儲量2.19 億噸,剩餘可采儲量1.40億噸;累計探明天然氣儲量8257.49 億立方米,可采儲量5262.33億立方米,剩餘可采儲量5042.63億立方米。

三、吐哈盆地

該盆地位於新疆東部的吐魯番—哈密,盆地總面積為5.3萬平方千米。它是在晚古生代基礎上發育起來的中新生代山間盆地,沉積地層包括石炭系、二疊系、三疊系、侏羅系、白堊系及新生界,最大厚度約9000米。1958年發現勝金山和七克台小油田後一度間斷勘探工作,1983年開始新一輪勘探,1989年以來共發現23個油氣田。

吐哈盆地油氣資源總量19.4億噸。其中石油15.8億噸,天然氣3650億立方米。累計探明石油儲量31372 萬噸,可采儲量8170萬噸,剩餘可采儲量4987萬噸;累計探明天然氣儲量957046億立方米,可采儲量 450.74 億立方米,剩餘可采儲量 330.26 億立方米。

四、焉耆盆地

焉耆盆地位於南天山中段南坡,面積1.3 萬平方千米,1994年8月中石油河南石油勘探局於焉參1 井侏羅系試獲工業油氣流,後又發現3個油氣田,1996 年寶浪油田投入開發,目前,年產油20萬噸左右。該盆地是中新生代山間盆地。基底為前海西褶皺基底。沉積蓋層有三疊系、侏羅系。古近—新近系直接超覆其上。

油氣資源及儲量:焉耆盆地油氣資源量4億~5 億噸。累計探明石油儲量3239.8 萬噸,累計探明石油可采儲量779.4 萬噸,剩餘石油可采儲量606.6 萬噸。天然氣累計探明儲量107.66 億立方米,累計探明天然氣可采儲量40.53億立方米,剩餘可采天然氣儲量35.96億立方米。

五、三塘湖盆地

三塘湖盆地位於新疆的東北部,為一北西向展布的中新生代山前盆地,面積為2300平方千米。1993年塘參1井於井深2082~2087米經酸壓後侏羅系獲得油氣突破,日產油19噸。共發現3個小油田。

該盆地以下石炭統為基底,其上沉積上石炭統、二疊系、三疊系、侏羅系、白堊系及古近—新近系,形成西南厚東北薄的不對稱箕狀,總厚度達5000 米。可劃分為三個構造單元,即北部隆起、中央坳陷、及南部斜坡。盆內主要烴源岩為二疊系及侏羅系。

油氣資源及儲量:該盆地油氣資源量為3~4 億噸油當量。目前,已累計探明石油儲量150 萬噸,可采儲量36.7 萬噸,剩餘可采儲量332.121萬噸;累計探明天然氣儲量13.89億立方米,可采儲量7.57億立方米,剩餘可采儲量7.57億立方米。

第二節 開發利用現狀

新疆石油天然氣的開發已有40 多年的歷史,最早是准噶爾盆地1936年獨山子的發現,1955 年克拉瑪依油田的發現和開發;1958年在塔里木盆地北緣發現依奇克里克油田和開發;20 世紀80年代後各主要盆地均發現多個油氣田。從而油氣開發業快速發展。截至2005 年,全疆已有40 多個油氣田投入開發。2005 年產油2408.3萬噸,天然氣達106.6億立方米。

一、准噶爾盆地

准噶爾盆地開發始於20世紀30年代,原蘇聯和新疆合作在南緣盆地獨山子發現油田,並建立了獨山子煉油廠,當時最高原油年產量110噸,新中國成立前共生產原油11497噸。

2001年產油960 萬噸,產天然氣20 億立方米;2005 年產油1124.34萬噸,產天然氣28.95億立方米。

二、塔里木盆地

塔里木盆地自1958年發現依奇克里克油田,次年5 月投入開發。目前已有28個油氣田相繼開發建設,其中主要有柯克亞、東河塘、雅克拉、牙哈、輪南、塔河、達里亞、塔中4、哈德遜等油氣田,使塔里木盆地油氣產量快速增長,詳見表4-2-2。

表4-2-2 2000~2005年塔里木盆地原油、天然氣產量

三、吐哈盆地

該盆地於1992年底配套建成,年產80萬噸原油生產能力,到1999年底共施工採油井192 口,注水井145 口。2000 年產油280萬噸,天然氣10.8億立方米;2001年產油260萬噸,天然氣11.5億立方米;2003年產油258萬噸,天然氣15億立方米;2005年產油194.39萬噸,天然氣15.06億立方米。

第三節 開發利用前景分析

一、油氣資源潛力巨大

全疆油氣預測資源總量360億噸,約佔全國陸上油氣預測資源總量的1/3,佔中國西北地區總油氣資源量80%,其中,石油預測資源總量為222億噸,天然氣預測資源總量13.8萬億立方米。

(1)塔里木盆地:預測油氣資源量為229 億噸,其中,石油115億噸,天然氣11.4萬億立方米。

(2)准噶爾盆地:預測油氣資源量為106.9 億噸,其中,油85.9億噸,天然氣2.1萬億立方米。

(3)吐—哈盆地:預測油氣資源量14億~17億噸,其中,石油16億噸,天然氣3650萬億立方米。

(4)三塘湖、柴窩堡、伊寧、焉耆等諸小盆地預測油氣資源量12億噸(當量)。

二、油氣資源轉化率低

(一)油氣勘探程度很低

新疆的准噶爾、塔里木及吐哈盆地,雖然經過50 多年的油氣勘探歷程,但是總的勘探程度還相當低。到2003 年底,已施工探井2479口,二維地震14 萬平方千米,三維地震約1.64 萬平方千米。但主要集中在盆地西北緣、中部及東部地區,分布很不平衡,有不少地區仍屬基本空白區。

塔里木盆地,已打探井520口,平均1000平方千米有1口井;二維地震32.9 萬千米,每平方千米內只有2.0 千米;三維地震1.57萬平方千米,說明塔里木盆地勘探程度非常低,而且這些工作量主要集中幾個有限的地區,如塔北、塔中、庫車、葉城等。況且,尚有20多個小盆地基本未開始實物工作。

(二)油氣資源轉化程度低

新疆油氣資源總量為360億噸,探明石油探明儲量的33.68億噸,占石油總資源量15.17%,天然氣探明1.15 萬億立方米,占天然氣總資源量的8.33%,與全國比都低得多,特別是塔里木盆地229億噸油氣資源量,目前探明油氣儲量為15.49億噸,僅占資源量的6.76%左右。總之,塔里木盆地僅處於油氣勘探初級階段,准噶爾盆地處於油氣勘探早—中期階段,均處在大油氣田發現和開始時期。

三、油氣勘探領域廣泛

本區雖然發現60多個油氣田,但還有很多含油氣領域亟待突破和開拓:天山山前、昆侖山前等逆掩推覆帶及斷褶帶的勘探,才剛剛起步前景廣闊;岩性、地層油氣藏、勘探前景大有可為;塔里木盆地寒武、石炭及古近—新近系膏鹽層之下含有大的發現;准噶爾盆地中部深層勘探(含高壓層)潛力較大。

第四節 配置和供需建議

一、油氣勘查建議

塔里木盆地台盆區的古生界,特別是古隆起古斜坡區,如沙雅隆起、卡塔克隆起、巴楚隆起、古城隆起、麥蓋提斜坡、孔雀河斜坡等。特別是寒武—奧陶系碳酸鹽岩古岩溶油氣田大有可為,另外,志留—泥盆系及石炭系構造油氣藏等。

准噶爾盆地中部。除了注意隆起地區的斜坡區外,對坳陷區及目前勘探程度較小地區,要加強勘探定會發現油氣田。

塔里木和准噶爾盆地山前坳陷區的勘探才剛剛起步,如准噶爾南緣山前坳陷、塔里木盆地的庫車坳陷、塔西南坳陷等油氣資源豐富領域廣泛,潛力大。

新疆三大盆地中的地層—岩性油氣藏勘探剛剛開始,是今後勘探的重要領域之一。

三大盆地以外的中小盆地僅在焉耆、三塘湖發現幾個中小油氣田,尚有20多個中小盆地基本未開始勘探工作,建議擇選勘探亦會有新發現。

二、加工業配置建議

在加強發展油氣勘探開發的同時,必須加速油氣下游產品工業的大發展。實現「新油新用、新氣新用」為新疆經濟騰飛作貢獻。建議:天然氣利用;石油化工產品;發展精細石油化工產品;高分子化學與材料:塑料合成纖維、合成橡膠、塗料、粘合劑等。

新疆2005~2010年油氣化工發展重點項目

隨著新疆石油天然氣勘探開發的快速發展,必須大力延伸油氣化工產業鏈,使上中下油氣產業協調發展。根據我區油氣工業發展的現狀和戰略需要,油氣化工重點項目如下:

(1)獨山子擴建工程,成為我區重點烯烴及合成材料生產基地;

(2)烏一蘭成品油管道工程,輸送能力1000 萬噸/年,我區2004年石油已達2270 萬噸但原油加工品為1850 萬噸,其餘運往內地,成本費用高,該項目建設將極大緩解這一問題,提高我區成品油市場競爭力(已開工總投資55.9億元);

(3)克拉瑪依稠油改造,處理能力達300萬噸;

(4)烏石化大芳烴工程,建設45萬噸PX和70萬噸PTA裝置成為西部最大芳烴基地;

(5)新建45萬噸乙稀工程;

(6)庫車中石化塔里木公司稠油處理,已達到 250 萬噸,2015年達到500萬噸;

(7)庫車30萬噸合成氨52萬噸尿素工程;

(8)新疆廣匯150萬方/日液化天然氣(LNG)項目;

(9)建設80 萬噸甲醇配套建設大型醋酸、醋酐、二甲醚裝置等;

(10)西氣東輸:2004 年3 億立方米,2005 年50 億立方米,2010年120億立方米;

(11)中亞石油管道工程:2005年開工建設,2006年投產,一期輸入量1000萬噸,最大輸入量2000萬噸原油。

❻ 新疆此城市因石油而建市,這有我國第一個油田,你知道它的歷史嗎

你說的是新疆的克拉瑪依,克拉瑪依於1958年建市,是新中國成立後勘探開發的第一個大油田,在2002年,其原油產量突破1000萬噸,成為中國西部第一個原油產量上千萬噸的大油田。2011年12月20日,克拉瑪依市獲得"全國文明城市"榮譽稱號。

❼ 是不是新疆和中東挨著近!所以新疆石油多

這個和中東沒有關系,新疆和中亞挨著!石油只是和地質構造有關系!和地理位置沒有關系!

❽ 新疆石油發現之旅

(一)「石油」名稱的探源

「石油」,顧名思義,就是從石頭里流出來的油,它既形象又十分確切。這個礦物名稱是九百年前北宋時期的著名科學家沈括(公元1031~1095年)命名的。公元1080年,宋神宗派沈括負責陝北一帶軍事,在任職期間,對延長一帶的石油親自作了考察。根據觀察和實踐,他認為石油「生於水際沙石」之中,「與泉水相雜,惘惘而出」,於是沈括就科學地把它稱之為「石油」。他在《夢溪筆談》中寫道:「延境內有石油,舊說高奴縣出脂水,即此也」。並認為「石油至多,生於地中無窮」。

在我國古代歷史上,隨著人們對石油的認識逐漸深入而不斷地變化。最初,把它看成是可以燃燒的水,叫「水肥」;後來,人們對它的性能和作用有了進一步的了解,就稱它為「石漆」、「石脂水」;北宋時期開始對石油進行提煉,稱提煉後的石油產品為「猛火油」、「火油」、「石腦油」等。自沈括把它稱為「石油」以後,一直沿用至今。

(二)新疆石油工業的誕生

新疆有著豐富的石油和天然氣資源是大家的共識。在古代,新疆各族人民是通過流出地面的油苗來認識和收集、利用石油的。新疆天山南北的地面油、氣苗露頭十分豐富,已發現的就有200多處,最早有文字記載新疆石油的是唐朝李延壽編寫的《北史》。在《列傳八十五》中記載:「龜茲國,在尉犁西北白山之南一百七十里,都延城,漢時舊國也。其國西北大山中有如膏者,流出成川,行數里入地,狀如飠弟飠胡,甚臭」(圖4-1-1)。

1.新疆早期石油工業(1912年前)

清朝末年光緒年間,在推行新政振興實業的風尚影響下,新疆地方官吏開始重視並力圖建立新疆的石油工業。根據王樹楠(1909)主編的《新疆圖志》記載,新疆官府派員「分道勘察」,共發現「新疆南北石油礦產大小十餘處」,有烏蘇的獨山子、將軍溝、旗桿溝、綏來(即現今的瑪納斯)的博羅通古、昌吉的頭屯河、塔城的青石峽(即現今的克拉瑪依)、庫車的老銅廠(即現今的康村)、喀什的庫斯渾山、焉耆的額林哈畢爾山等處。並得出結論:唯烏蘇獨山子地方所產油質較博羅通古、昌吉頭屯河、塔城青石峽、南山、庫車之老銅廠、北山等處為佳。並於光緒三十三年(1907)派員將採集到的獨山子、博羅通古、頭屯河等處的石油送到俄國裏海的工廠化驗,經俄廠工匠分別熬煉,每百斤可提凈油六十餘斤,足與美洲之產石油相抗衡。

宣統元年(1909年),當時的新疆商務總局,向俄國購買挖油機一座,運置獨山子,開掘油井,深至七八丈(21~24米),井內聲如波濤,油氣蒸騰,直涌而出,以火燃之,焰高數尺。

此外,在迪化(即烏魯木齊)西境四十里之四岔溝前,用土法挖井取油,每日可取油七八斤至十餘斤,所產之石油混入牛、羊油用於製作蠟燭,所產之品,光明耐久。

在此同時,據清朝光緒末年(1907~1908)編撰的《塔城直隸廳鄉土志》記載,「青石狹硤西北八十里,距城東南六百餘里,有石油井,產煤油,俗稱石油,現溢於外者系油醬。前俄人在哈圖山伙開金礦時,用以膏車擦軸,至三四日不幹澀。其油醬經曬成塊,甚堅結,經火仍化為醬。俄人用以上房頂,甚堅滑,無滲漏雨水之虞。又用以熔鋪房地,光潔如漆,易於灑掃。」

黑油山石油的土法開采,有著十分久遠的歷史,比目前能見到的一切文字記載都要早得多。1919年出版的翁文灝論著《中國礦產志略》記載,根據新疆地方官員調查所得「日可取油二百數十斤」,照此推算,一個月的產量在3~4噸。在20世紀初,用土法開采來說,是一個不小的數字。

2.新疆近代石油工業情況(1912~1949)

辛亥革命成功後的民國時期,國內許多有識志士,十分關心新疆石油和天然氣資源的開發和利用。我國地質界前輩翁文灝、謝家榮、黃汲清和孫越琦等對新疆的石油地質情況進行了考察和描述。

1919年翁文灝在他所著的《中國礦產志略》中指出:「新疆亦以產油著聞」。「今所知者,庫車、烏蘇、綏來、迪化、塔城諸縣確產石油」。1937年謝家榮發表在《地理學報》上的《中國之石油》一文,從生油層的角度對新疆石油資源做了很高的估價:「世界之含油地層之地質時代,最古者有奧陶、石炭、二疊等紀,新者則以第三紀及白堊紀為最重要,唯新疆有此二紀之海相層,復證以該省油苗之多,則中國將來油礦業之中心,其在斯乎?」。

1936年,新疆省政府和蘇聯政府決定聯合勘探和開發獨山子石油,4月成立獨山子石油考察團,在獨山子進行石油地質調查,開始鑽探。同年10月將從蘇聯引進的煉油設備,從安集海搬遷至獨山子,成立獨山子煉油廠。1936年在獨山子背斜東高點鑽第一口探井,1937年元月14日完鑽,井深200多米,初產油10噸/日左右,不久就停噴。該井目前仍存在,並立牌紀念,是新疆第一口機械動力鑽探的探井,具有紀念、教育意義。至此,新疆第一個石油工業基地,就已初步形成,從地質調查、鑽探、採油、煉油、產品銷售及後勤生活供應一整套系統逐漸完善。

1936~1942年,共鑽井33口,進尺14152米,最深的油井是21號井,井深達1453米。鑽成的33口井中,有11口井進行過正式採油。1942年獨山子油田一年產油7321噸,是舊中國原油產量最高的年份。

1942~1943年,地質學家黃汲清、楊鍾健等對獨山子礦區進行石油地質調查,後又到庫車銅廠油田(現叫康村油苗)和溫宿塔拉克油田(實際上是油苗)考察,著有《新疆油田地質調查報告》和《新疆烏蘇縣獨山子石油及煤氣礦床說明書》,記述了獨山子一帶的地質、鑽探和開采情況,這是我國第一部論述新疆石油地質比較完整的專著。

1943~1949年,民國政府與蘇聯政府關系惡化,蘇聯政府召回在獨山子油田工作的專家,搬走各種鑽采設備,使獨山子油田的勘探和開發陷入低谷,到1949年原油日產量只有2~3噸。

從有文字記載可知,從1936年至1949年,獨山子油田共計采出原油11497噸,煉油11000噸,產汽油2200噸、柴油2172噸。

(三)鑄造新疆現代石油工業的輝煌

新中國成立後,黨和國家對新疆石油工業的發展十分重視,同時,中蘇關系重修友好。1950年3月27日,中蘇兩國政府簽訂了創辦中蘇石油股份公司的協議,其任務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新疆省進行尋覓、探測、開采及提煉石油與天然氣」,同年9月30日,中蘇石油股份公司宣告成立。成立後的股份公司,首先恢復和發展獨山子油田的生產。從1951年5月開始,鑽了一批生產井,原油產量迅速上升,原油年產量1952年達到5.2萬噸,1953年原油年產量提高到7萬噸。1951年至1954年共生產原油17.5萬噸,相當於新中國成立前獨山子油田歷年原油總產量的15.2倍。

與此同時,先後在准噶爾盆地和塔里木盆地的庫車和喀什—烏恰地區進行大規模的石油地質調查和鑽探工作,取得了豐富的石油地質資料,為日後的油氣勘探打下良好的基礎。

自1955年1月1日起,中蘇石油股份公司中的蘇聯股份移交給中國,從此新疆石油工業的各項工作均由我國政府獨立自主掌握,隨即從我國各地調來大批專業技術人員,填補蘇方專家回國造成的空缺。同年7月6日,克拉瑪依1號井開鑽,10月29日該井於井深620米處完鑽試油,噴出原油和天然氣,宣告中國第一個新的大油田誕生。克拉瑪依油田的發現,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獨立自主進行油、氣勘探取得的第一個重大成就,並於1956年底,已控制克拉瑪依油田面積55平方千米。1957年年產原油7.02萬噸。同時迅速地向外擴大勘探,又先後找到了白鹼灘、百口泉、烏爾禾、紅山咀等油田,1958年年產原油增至33.38萬噸。

為了使原油能及時安全地向外輸送出去,1958年5月開始修建克拉瑪依至獨山子煉油廠輸油管線,全長147千米,這條輸油管線是全國第一條長距離輸油管線,於1959年元月投產,年輸油能力53萬噸。1962年,這條輸油管線的復線建成投產。1973年,從克拉瑪依至烏魯木齊的第一條輸油管線正式投產,全長295.6千米,年輸油能力300萬噸。1981年克拉瑪依至烏魯木齊的輸油管線復線建成投產,新增年輸油能力400萬噸。

在堅持石油工業的發展以勘探先行的思想指導下,20世紀50年代,在准噶爾盆地除已找到的克拉瑪依、白鹼灘、百口泉、烏爾禾、紅山咀油田外,還找到了齊古油田和車排子油田;在塔里木盆地庫車地區找到一個依奇克里克小油田;在吐哈盆地找到了勝金口和七克台兩個小油田。

20世紀60年代初,在全國各石油企業單位支援大慶石油大會戰的號召下,新疆石油管理局的勘探力量所剩無幾。在吐哈盆地勘探的玉門石油管理局全部人力、物力都調到大慶參加石油大會戰。新疆三大盆地的油氣勘探工作處於低潮期。

1975年,新疆石油管理局地調處在葉城縣西南進行石油地質調查時,發現了柯克亞構造(原稱西河甫構造)。同年12月4日在柯克亞構造上定了一口參數井——柯參1井。1976年5月1日開鑽,1977年5月17日在鑽至井深3783.1米時,發生強烈井噴,高壓油、氣、水攜帶砂石從井口噴出,高達40多米。初期最高日噴液量9500立方米,其中原油1000噸。日噴天然氣350萬立方米。其噴勢之猛、壓力之大、日噴液量之高,在新疆地區石油勘探史上所罕見。現已探明柯克亞是一個凝析油氣田,結束了塔里木盆地南緣無油氣田的歷史,也結束了和田地區要從2000多千米外的吐魯番大河沿拉運燃油的歷史。

1978年,地礦部西北石油局開始組織隊伍進入塔里木盆地進行石油和天然氣勘探。1984年9月22日,在塔里木盆地北部沙雅隆起上的沙參2井鑽至5391.18米奧陶系白雲岩時,發生強烈井噴,喜獲高產油氣流,初期日產原油1000立方米、天然氣200萬立方米,宣告塔河油田已被發現。該井的出油,現實意義重大。沙參2井是新疆塔里木盆地第一口古生界海相油氣田發現井,是找油新領域的突破。也證明了塔里木盆地油氣資源十分豐富,揭開了該盆地尋找大油氣田的序幕,並為國家制定「穩定東部,發展西部」的油氣工業發展戰略方針,提供了科學依據。

1983年,石油工業部抽出玉門石油管理局及物探局部分勘探力量,對吐哈盆地重新開展全面勘探,並於1987年布置第一口科學探索井——台參1井。該井於1989年元月5日在中侏羅統三間房組地層測試獲得工業油流,從而拉開了吐哈盆地石油會戰的序幕。目前在吐哈盆地已找到14個油氣田和9個含油氣構造。

20世紀90年代,石油部和地礦部除在塔里木、准噶爾和吐哈盆地開展油氣勘探外,還對伊寧盆地、精河盆地、三塘湖盆地、焉耆盆地和大、小尤爾都斯盆地及柴窩堡盆地開展油氣勘探工作,並在三塘湖、焉耆盆地各找到3個油氣田,柴窩堡盆地找到一個小型氣田(圖4-1-2)。

❾ 中國新疆地區發現資源價值幾千億,罕見大型油田,你們的看法是什麼呢

引言

很多國家都在拼盡全力地謀求快速發展,如此一來,資源便成了各個國家眼中的香餑餑。為了爭奪豐富的資源,美國不惜大動干戈,到處發動戰爭。還有國家不惜一擲千金,從他國進口天然氣與石油資源。由此可見,一個國家想要飛速發展,豐富的資源是必不可少的因素,我國也不例外。根據有效數據顯示,我國曾經在2017年進口了4.19億噸的石油,而為之花費的金錢更是突破了億元。所以為了加快國家的發展進程,我國也一直在全國各地尋找油田。

結語

中國作為一個曾經飽受戰爭折磨的國家,能夠在建國後飛速發展,離不開人才的支持。而對於資源開發這一方面,我國向來是放長線釣大魚,所以瑪湖油田的發現對我國來說是一個意料之中的驚喜。不過為了我國能夠穩步發展,大家還是需要各司其職,在自己的崗位上認真勤勉地奮斗,為推動國家發展貢獻出一定的力量。

參考文獻:《漢書》

❿ 新疆為何油氣資源豐富

新疆油氣資源豐富是建設西氣東輸工程的根本原因,本區的天然氣資源主要分布在塔里木盆地,該盆地著名的天然氣產區是的輪南氣田.
故選: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