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國的石油和天然氣也不少,為何不能自給反而要進口
因為我們國家的石油蘊藏有一個明顯得特點--深而散,動輒埋藏在五六千米的地下,且儲油層不集中,與中東、委內瑞拉的三五百米儲油層對比非常明顯,所以盡管有大量石油埋藏在我們的國土之下,我們也無法做到自給自足,而造成這一結果的根本原因正是地質構造運動。
當然了,像塔里木盆地、青藏高原地區未經印度板塊沖擊前也屬於海洋環境,儲油也算豐富,但印度板塊北移擠壓,青藏高原抬升後使塔里木板塊下沉了幾千米,再加上青藏高原隆起後,風化物一直在往盆地內堆積,造成該地區的石油埋藏深度至少在五六千米深的地下,在這里採油所耗費的成本,還不如直接從國外進口。
2. 10億噸油氣田被發現,為何每年仍進口石油
我國幅員遼闊,山清水秀,人民生活幸福。我國新疆塔里木盆地的富滿地區發現了十億噸級的超深大油氣田,這是當地近十年最大的石油勘探發現。關於10億噸油氣田被發現,為何每年仍進口石油?我認為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首先,全球的石油資源主要集中在東北半球,中東地區石油儲量最大、最為突出,我國石油儲量較少。此次發現十億噸的油氣田是一件非常值得讓人高興的事。其次,我國是世界第一大原油進口國,消耗量大,本國內的油氣田並不能完全滿足需要,所以每年需要進口石油。最後,相比於美國和日本,我國的石油儲備規模仍舊不高,但是我國正在建設自身的石油儲備資源。特別是疫情期間,我國低價進口了很多石油資源。
一:由於地理位置的原因,我國的石油資源不多,當然需要從國外進口。
全球的石油資源主要集中在東北半球,中東地區石油儲量最大、最為突出,我國石油儲量較少。此次發現十億噸的油氣田是一件非常值得讓人高興的事。
關於10億噸油氣田被發現,為何每年仍進口石油?大家還有什麼想要補充的,歡迎在評論區下方留言。
3. 中國自己有用不完的石油為什麼還要進口
1、中國有油田,例如大慶油田,但是油田也有採光的那天,大慶油田已經為中國服務很久了,現在新建的的油田都是海上的。
2、中國作為發展中國家也需要發展,需要的能源也不少,不進口,光靠自己國內的是遠遠不夠的。
3、目前為止我國的石油只有25%是靠我國自己生產的,而75%都是依靠進口。
4、進口主要是3個地方,非洲,波斯灣和南美洲。以非洲和波斯灣的為主,因為南美洲航路容易被美國截斷。
4. 中國的石油主要從哪些國家進口用什麼方式運輸
您好,很高興為您解答。45個國家向中國進口原油。中國進口原油的一半(44.1%)來自9個中東國家,其中,沙烏地阿拉伯最多。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原油凈進口國、排名第二的石油消費國。中國石油進口的大幅增長很大程度上是受到了國內經濟和消費增長的驅動。
一、以下是向中國進口原油的前15個國家/地:
俄羅斯:佔中國進口原油總量的15.8%
沙烏地阿拉伯:佔中國進口原油總量的12.4%
安哥拉:佔中國進口原油總量的10.4%
伊拉克:佔中國進口原油總量的9.4%
阿曼:佔中國進口原油總量的7.2%
巴西:佔中國進口原油總量的6.8%
伊朗:佔中國進口原油總量的6.3%
科威特:佔中國進口原油總量的5%
委內瑞拉:佔中國進口原油總量的2.9%
美國:佔中國進口原油總量的2.8%
阿拉伯聯合大公國:佔中國進口原油總量的2.8%
剛果:佔中國進口原油總量的2.7%
哥倫比亞:佔中國進口原油總量的2.1%
馬來西亞:佔中國進口原油總量的2%
利比亞:佔中國進口原油總量的2%
二、運輸方式:公路、鐵路、海運、國際輸油管道等方式
在最開始運輸石油的時候,是以公路運輸為主的。因為生產力不發達,但是之後隨著技術的發展,漸漸地演變到了第二個階段,那就是鐵路運輸。相比於公路運輸鐵路運輸的量更,更便宜。
到現在,管道運輸才是王道。現在,在中國石油運輸的途徑當中管道運輸佔了將近80%,至於咱們在剛開始說到的空運,這根本是不可能的,這賠本的買賣,誰都不可能幹。那麼管道運輸有哪些優點呢?第一個就是量大,那一根根粗粗的管子,就彷彿瀑布一樣,源源不斷地輸送著石油。而且還不需要你太多維護,投入的話,也就是那幾根管子,只需要把管子建好就行,建在地下的話,對於地面上的環境也沒有什麼影響,最大的擔憂就是有些人挖路的時候把石油管道挖破了,那這損失可大了去了,這主要是對於挖穿石油管道的那些人而言的。
除了輸油管道,還有一種方式就是海運,咱們從國外進口來的石油,除了輪船運輸,好像也沒有什麼別的辦法了。咱們先把國外的石油通過大型的油輪運到碼頭上,然後再通過輸油管輸送到國內的各大煉油廠,從而提煉出各種石油產品。當然了,咱們還建了一些國際的輸油管道,但是也沒多少,比如中哈石油管道、中俄石油管道以及中緬輸油氣管道等等。至於更遠的地方要建國際輸油管道的話,成本太高,而且打通關系太麻煩,不值得。
5. 中國為什麼要向國外進口石油
中國60%的石油依靠的是進口,且進口量呈逐年遞增趨勢,原油進口完全是因為戰略需要,過分開采使原油儲備量下降,環境受到破壞,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是中國技術相對落後,開采一噸原油所需要的成本要遠遠高於國外開采原油所需成本。
降低原油進口量的方法有:降低國內油價,增加國內原油開采量,提高開采原油技術降低開采成本。
6. 中國有不少油氣資源,為什麼還要進口石油
我想很多人都有這種類似的問題:中國那麼多糧食,為什麼還是有人餓著肚子?地球那麼多海洋,為什麼還要提倡節約用水?三峽發的電可以照亮半個中國,為什麼還要拉閘限電?等等。
美國的頁岩油革命使得美國的原油產量暴增。根據EIA最新數據,美國產量已經高達1170萬桶/天。出口方面,自2015年解除原油出口禁令以來,出口量逐年增加,18年整體出口量中樞在200萬桶/天左右,而16年這個數字僅為50萬桶。
這無疑也從很大程度上刺激了中國對原油的需求,再加上中國開采成本高等因素,大量從國外進口是預料之中的事情。 我國石油儲量雖多,但開采成本高,加上原油需求又大,國內產油不足,自然只能進口了。
7. 中國也有不少油氣資源,為什麼還要進口石油呢
中國也有不少油氣資源,為什麼還要進口石油?
如果單純從數量上來看,中國石油儲量不算少了,放在隨便一個國家,比如韓國、紐西蘭等,都是絕對牛逼。但放在中國就不一樣。
我們國家人口多,14億人口,平均一下,其實沒多少。
第一,我國產油量低,但需求量大,日產量滿足不了每日消費需求,所以只能靠進口。我國的石油產量僅384.6萬桶/日,無法滿足國內1280萬桶/日的消費量。而隨著國內需求越來越來多,石油產量增速卻跟不上來,這個缺口只能靠進口石油來補。2006年至2016年期間,我國的石油產量保持在0.8%的年均增速,遠低於5.2%的消費需求的年增速。
第二,中國石油儲量分布不均衡,而且開采需要大量的投時間和金錢成本。中國的石油主要分布在東北、西北地區,要麼就是海洋石油,而這些地區氣候環境惡劣,勘探難度大,投入費用高,也無法開采出優質原油,因為國內原油品質並不好,石油含碳量重,這會大幅增加煉油成本。所以,我國一些油企甚至還出海去投資和開發油田,因為國外油田開采難度小,原油開採的品質高。
第三,我國存在大量未經開發的油田,但大多處於復雜的地理環境,具有成藏機理復雜、勘探難度大的不利特點。其次,發現油田並不等於就能開採油田,開採油田的工作和工序相當復雜和冗長,不同油田所適合的開采方式也不盡相同,這意味著開采本國油田要投入大量的時間和金錢成本。不難發現,近年來我國油企紛紛「出海」投資和開發油田,就是因為國外油田開采難度小,投資回報高。
第四,現在國外進口原油性價比最高,所以國內油企主要以進口進口原油為主,而國內的石油儲量分布不均,開發成本高,可以留給子孫後代慢慢去開發,這樣也有利於國家、民族的可持續發展,因為一旦進口原油被別國卡住了,那西北地區的原油就可以馬上開采出來,以應付不時之需。
第五,石油作為重要的戰略資源,出於國家安全考慮,不能讓這些自己的石油,天然氣都浪費在他人身上。
8. 中國成為全球最大石油進口國,是否我們過度依賴進口
中國的石油主要靠進口,對外依存度超過65%。對比之下,煤炭對外依存度只有5%。進口的主要原因在於中東石油質量好、開采成本低,加上運到中國的成本也便宜;而中國本土的石油品相不高、加工成本高,並不佔優勢。從經濟層面說,國際貿易發揮比較優勢,中東石油好價格低,就是該更多進口中東石油。就跟歐美國家依賴中國低廉價格勞動力一樣的。依賴度大了,也會有人說,要是中國切斷了勞動力供應,那該怎麼辦?美國人要不要用中國製造了?極端、戰爭風險有沒有?當然有,核戰爭一打世界整體滅絕的風險都有。只是概率比較低。防範潛在風險,可能還是多渠道進口。除了中東沙特,還有俄羅斯、奈及利亞、委內瑞拉,自己的油田也可以作為備用。發展電動卡車、汽車也是方向,而且這一方向有迅速加快的趨勢。能發電的東西就多了,中國石油儲量不多,但煤炭極其豐富,能用至少一兩百年。還有頁岩氣、可燃冰、核能、太陽能都能轉化為電力使用。未來20年,如果電動汽車大面積普及,石油地位就大為下降了。
9. 中國有那麼多油田,為什麼還要進口石油
由於中國的煉油工業發展迅猛,所以搞的是原油進口,成品油出口。而原油出口國由於自身工業基礎有限,無法加工大量原油。中國恰恰相反
10. 我國沙漠中石油豐富為什麼不開采而選擇去進口
資源是衡量一個國家綜合實力的重要標准。作為一個幅員遼闊、資源豐富的國家,中國自然儲量豐富。然而,就石油而言,我國必須全年依靠進口來確保國內工業生產。
此外,我國不僅盛產石油,而且富含稀有金屬。但是多年來,沒有人嘗試過這個想法。開發資源當然是一件重要的事情,但是一個好的生態環境更重要。西南地區的地質相對脆弱。如果遭到破壞,很可能會影響當地的生態環境。湧向這些地方開發資源,也許會隨之而來的是石漠化、沙漠化等問題。
石油不是固體物質,運輸主要依賴管道。無論是在沙漠還是西南山區,在這樣的地方修建管道絕對是一項巨大而困難的工程。即使用火車運輸,沙漠中的地基也不容易牢固,修建鐵路需要很長時間。此外,如果運輸過程中出現沙塵暴等惡劣天氣,弊大於利。沙烏地阿拉伯已成為一個主要的石油出口國,主要是因為其產量大,開發成本低。然而,持續開發這種不可再生資源並不是一件好事,這將不可避免地消耗資源,並在一定程度上破壞生態環境。因此,減少採礦也在一定程度上保護了地球和資源。
事實上,我國仍有許多已探明的石油資源,但並沒有開采。這是因為石油是一種不可再生資源。根據中國的可持續發展戰略,即使儲量豐富,也不應該一直開采。從目前的情況來看,盡可能多地進口石油以保持生態發展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