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中東為什麼要在70年代提高石油價格呢
有二次石油危機.原因不同
一次危機(1973年):1973年10月第四次中東戰爭爆發,為打擊以色列及其支持者,石油輸出國組織的阿拉伯成員國當年12月宣布收回石油標價權,並將其積陳原油價格從每桶3.011美元提高到10.651美元,使油價猛然上漲了兩倍多,從而觸發了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最嚴重的全球經濟危機。持續三年的石油危機對發達國家的經濟造成了嚴重的沖擊。在這場危機中,美國的工業生產下降了14%,日本的工業生產下降了20%以上,所有的工業化國家的經濟增長都明顯放慢。
第二次危機(1978年):1978年底,世界第二大石油出口國伊朗的政局發生劇烈變化,伊朗親美的溫和派國王巴列維下台,引發第二次石油危機。此時又爆發了兩伊戰爭,全球石油產量受到影響,從每天580萬桶驟降到100萬桶以下。隨著產量的劇減,油價在1979年開始暴漲,從每桶13美元猛增至1980年的34美元。這種狀態持續了半年多,此次危機成為上世紀70年代末西方經濟全面衰退的一個主要原因。
⑵ 一桶石油多少錢
原油的常用衡量單位是「桶」,一桶是159公斤,因為各地出產的原油的比重不同,所以一桶原油的重量也不盡相同,一噸原油一般在7桶到8桶之間,按世界原油平均比重計,一噸等於7.35桶。
目前國際原油價格是每桶50+美元,按當前美元匯率1美元等於6.2人民幣,這樣算下來,每噸原油價格約3100+元。 二月期原油價格47.82美元/桶,三月期原油價格57.57美元/桶。根據國際經濟形勢的變化,每天原油價格都有波動。 現在國際原油價剛回升了18%到46.34美元/桶,但國內的油價跟國際油價的影響不同,反應慢半拍。 經濟學上來講,一般不會有稅比油貴的問題,因為拉弗曲線證明,超過頂點稅收下降。你覺得國內原油價格過高是因為我國是一個石油進口國,進口原油價格還要受到國家的財政策調節。
一般 生物質顆粒燃料 的市場價格在750-1 元/噸左右,會因原料的不同價格也有所差異。一般原料熱值比較低的價格就便宜點,比如:秸稈類。熱值高的價格就貴,比如:木屑類。 南昌裕超為您提供顆粒機報價、利潤分析、相關生物質顆粒機設備的介紹,詳情可撥打免費熱線:139070327 咨詢更多相關信息可聯系自貢榮華竹木製品有限公司,產品服務:自貢榮華竹木製品有限公司為於四川省自貢市自流井區榮邊鎮拱橋村二組,緊靠內宜高速,交通便利。 主營生物質燃料,純木屑顆粒,年產20000多噸。產品清潔、環保、排放達標!謝謝!
⑶ 1970年左右為何中東石油油價上漲
1967年6月,以色列突然向埃及、約旦和敘利亞發動空襲,挑起了第三次中東戰爭。聯合國安理會通過了「在中東地區建立公正、永久的和平,要求以色列從第三次中東戰爭中所佔領的土地上全部撤出」的第242號決議,但該決議因美、蘇、英、法四國舉行的中東和平會議的失敗而未能得以貫徹落實,為此,石油輸出國組織成員國第一次聯合起來對美國和英國實行了石油禁運措施。怎奈由於當時美國的五大石油公司控制著中東地區石油生產總量的57%,英國、荷蘭和法國的三家石油公司控制著41%,[⑥]所以,這次禁運措施並沒有對美英等國造成任何影響。
然而,中東地區的局勢並不以美國及日本的願望為轉移。1973年10月第四次中東戰爭爆發。包括非洲產油國在內的阿拉伯石油輸出國組織成員同海灣阿拉伯國家一起,形成一股強大的以石油為武器的統一戰線,採取獨自的石油政策,不僅紛紛將西方國家石油公司實行國有,而且大幅度提高石油價格,同時對親以色列的美國採取中斷或減少石油供應的措施。10月18日,阿拉伯聯合大公國決定完全停止向美國出口石油。接著,利比亞、卡達、沙烏地阿拉伯、阿爾及利亞、科威特、巴林等阿拉伯主要石油生產國也先後宣布中斷向美國出口石油。此外,阿拉伯石油輸出國組織還把所需中東石油的國家劃分為「友好」、「中立」和「敵對」三個類別,以便採取「利用矛盾,分隔作戰,逐步為贏」的石油攻勢。符合下列三條件之一的劃為友好國家:(1)與以色列斷絕外交關系;(2)對以色列實行某種經濟制裁;(3)為阿拉伯各國提供某種軍事援助。
就是石油禁運措施導致第一次石油危機的發生.
第一次石油危機(1973年-1974年),又稱作1973年石油危機,發生在1973年的,當時原油價格曾從1973年的每桶不到3美元漲到超過13美元,是20世紀下半葉三大石油危機之一。
⑷ 為什麼中東局勢持續動盪會導致石油價格上漲
2003年以來,國際市場原油價格持續大幅度上漲。目前國內成品油價格大幅度低於國際市場價格,與原油價格嚴重倒掛,不利於調動煉油企業生產積極性、保障成品油市場供應和促進石油資源的節約,影響經濟的平穩運行。鑒於上述情況,國家發展改革委通知,將汽油和柴油出廠價格每噸分別提高300元和200元。應該說,近期世界石油價格平均水平是溫和上漲,並非暴漲。對於國際石油市場,石油價格不是一個簡單的概念,而是一個綜合的概念。全球共有200種以上的原油品種,由於品質、產地不同等因素,其價格也是不同的。 近期石油價格暴漲是石油市場發生結構性變化的結果。其原因: 第一,世界經濟復甦導致石油需求大幅度增長,輕質油品——石腦油、汽油、煤油、柴油需求大增。 第二,世界原油產量大幅度上升,但低硫輕質原油產量增長有限,主要來自高硫重質原油產量的增長。歐佩克(OPEC)及其他石油生產國近期增產的原油絕大部分是高硫重質原油。我們判斷國際原油未來的趨勢是,低硫輕質原油產量將裹足不前,而高硫重質原油的產量將大幅增長。 第三,過去十年,全球煉油工業投資不足導致目前加工能力短缺,尤其是二次加工能力嚴重不足。這些情況導致煉油廠對低硫輕質原油的需求急增,而對高硫重質原油的需求有限,造成低硫輕質原油和高硫重質原油的價格差距越來越大。這種結構性的變化導致全球對低硫輕質原油的需求猛增,促使其標桿原油系得克薩斯輕質原油的期貨價格暴漲。由於低硫輕質原油增產潛力有限及二次加工能力難以短期內提高,這種狀況將會持續數年。這種狀況導致世界煉油工業出現兩極分化的現象:能夠加工高硫重質原油的煉油廠利潤會大幅上升,而二次加工能力不足的煉油廠將會出現嚴重的虧損。這種情況將會促使全球范圍加大在煉油工業上的投資,尤其是在擴大二次加工能力上 。 第四,歐佩克寡頭壟斷。歐佩克有11個成員國,其石油儲量佔全球總儲量的78%,產量佔全球總產量的40%,出口量佔世界總交易量的55%,因此,長期以來歐佩克對世界石油市場一直發揮著巨大影響作用。近幾年來,雖然俄羅斯和一些非洲國家石油產量和出口量大幅增長,但這些國家石油出口量相對較小,也沒有形成有效的組織體系來與歐佩克抗衡。歐佩克在飽嘗1998年國際市場油價暴跌之苦後,面對當前全球石油市場的大好形勢,必然要加強對石油供應的控制權以獲取最大利益。從去年伊拉克戰爭結束後,歐佩克先後三次宣布減產,以防止石油價格出現大幅下跌的局面,而這幾次宣布減產都使國際市場油價出現大幅回升,2月10日宣布的減產消息更使油價漲到了近年來的最高水平。 第五,世界經濟增長對石油依賴性過大,使石油需求彈性減小。目前全球經濟增長速度加快,促進了石油產品市場需要強勁增長,尤其是以中國為代表的發展中國家石油消費量迅速增加,使經濟增長對石油需求的依賴性增大。石油第一消費大國美國去年經濟也開始復甦,石油消費量迅速增加,並導致其庫存水平不斷下降,一季度其商業原油庫存降到20多年來的新低點,目前美國原油庫存比五年平均數低2000多萬桶,低於美國石油理事會認定的2.7億桶的"最低庫存運作點"。全球石油需求的大幅增長使需求彈性減弱,因此當油價大幅上漲時,石油需求量並沒有明顯回落。 第六,主要產油地區政治局勢不穩定。伊拉克石油儲量僅次於沙特,居世界第二位。去年伊拉克戰爭結束後,國際石油市場人士普遍認為,伊拉克會迅速恢復生產並增加出口,從而對全球石油市場產生巨大沖擊。但到目前為止,伊拉克石油生產與出口設施仍然經常遭到武裝分子的破壞,其石油出口量距戰前的每天200萬桶還有很大差距,而國際市場也沒有出現因伊拉克恢復出口而導致油價大幅下滑的局面。委內瑞拉是歐佩克第五大產油國,每天向美國出口170萬桶石油,佔美石油進口總量的15%。由於委內瑞拉政局動盪,委美關系持續惡化,委內瑞拉總統查韋斯一再警告美國不要干涉其內政,否則將切斷對美國的石油出口。查韋斯的表態顯然助長了油價的上揚。另外,3月11日的西班牙爆炸事件和3月22日的以軍暗殺亞辛事件使中東局勢更加緊張,為油價上漲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世界石油價格水平上升,是石油價值回歸的體現。由於石油是不可再生能源,隨著人類對其消費的不斷增長,石油資源的供給趨勢是越來越少。因此,其價值將越來越高。盡管勘探和開采技術進一步提高,將會使我們發現更多的新油源供開采。但是開采難度的增加將會使開采成本增高,進而會促使原油價格升高。例如北美地區原油的平均開采成本從1999年的5美元/桶上升到了11美元/桶,歐洲則從11美元上升到18美元。雖然全球已探明石油儲量巨大,但新油田的開采成本將會比10年前提高100%。因此,除非世界經濟衰退或革命性地發現新的替代能源,石油價格上升的趨勢很難改變。考慮到輕質原油將持續供不應求,及冬季用油高峰即將來臨,得克薩斯輕質原油將會居高不下,異常的寒冷天氣及煉油廠發生停產事故等因素都可能會刺激其價格沖上60美元/桶。依據有關權威的研究,全球油氣資源可供消費170年,在將來相當一段時間內,不會面臨石油供應短缺,但消費者需要付出更高的價格,這是難以改變的發展趨勢.
⑸ 有誰知道中東地區汽油多少錢一升
盡管中東地區發生了20年來最激烈的軍事沖突,但是由於遠離油田,且戰火沒有蔓延的跡象。在美國國務卿要求停火後,國際油價持續暴跌。兩天來國際原油期貨已經回落了6%。周二收盤時紐約商品交易所輕質原油8月期貨每桶73.54美元,比前一交易日下跌1.76美元;倫敦洲際交易所布倫特原油9月期貨74.36美元,下跌1.56美元;紐約取暖油8月期貨每加侖198.34美分,下跌3.60美分;汽油8月期貨收盤每加侖226.70美分,下跌1.83美分;8月RBOB汽油期貨收盤每加侖236.69美分,下跌3.21美分;倫敦洲際交易所8月柴油期貨每噸收盤655.50美元收盤,比前一交易日上漲1.75美元。
上周末由於擔心中東軍事沖突波及產油國敘利亞和伊朗,大西洋兩岸原油期貨一度雙雙突破每桶78美元。本周以來以色列和黎巴嫩真主黨的戰爭更為激烈,然而由於戰區沒有擴大,緩解了市場緊張的情緒,國際油價連續兩天大幅度回落。
路透社在一項分析報告中說,地緣政治局勢緊張加劇,全球石油需求旺盛,將導致2007年原油均價超過每桶62美元。2002年初以來,油價已上漲200%。全球經濟擴張不僅消化了剩餘生產能力,生產商和煉廠竭盡全力才能滿足需求。分析師稱,即便經濟成長放緩,石油供給依然趨緊。以色列、伊拉克、伊朗、奈及利亞以及委內瑞拉的地區政局日趨緊張,也為火熱的石油市場推波助瀾。今年以來油價已經勁揚了近30%。路透社組織的調查繼續上調對今明兩年油價的預估,認為今年美國原油均價將達到每桶66.53美元,這比5月初預估的每桶64.04美元高出近2美元。今年以來美國原油均價達到每桶67.68美元。預計2007年平均每桶油價62.69美元,盡管預計油價在明年可能趨緩,分析機構往往會低估油價上漲程度,但是對油價的預測一直在與時俱進地提高。2006年油價預估值比一年前路透調查中的結果上升了22美元以上,當時分析機構預期今年平均油價為44.18美元。
分析師認為市場對地緣政治極為敏感,因為有限的供應量和增長的需求讓世界剩餘生產能力不斷下降。5年前世界石油剩餘能力每日有500多萬桶,可以抵禦來自任何產油國的供應中斷。然而當前有效剩餘生產能力每日只有100多萬桶,且多數為沙烏地阿拉伯的重質原油,一旦出現供應中斷,市場難以得到彌補。
中東地區沖突仍然在升級,中國強勁的需求增長也應該對油價構成支撐。有關數據顯示,與去年同期相比,中國第二季度經濟增長11.3%,為十年以來最高水平。因而有交易商認為這兩天油價走低並非因為任何利空因素,而是技術性回調。因而目前斷言國際油價從歷史最高點緩解為時過早,一旦出現新的形勢變化,國際原油期貨將迅速突破上周創下的歷史最高點。
巴爾克萊分析師諾里斯認為,即使以色列和黎巴嫩的戰爭停火,油價也會接近每桶75美元。他說,基本面將長期緊張,需求比人們想像的要強勁得多。
市場也在關注美國石油庫存數據。分析師預測截止7月14日當周美國汽油庫存繼續季節性下降。道瓊斯組織的10名分析師有8人認為美國汽油庫存下降,預估降幅20-300萬桶,而其餘的人認為汽油庫存不變或者上升50萬桶,平均預估值下降110萬桶。同時對原油庫存預估分歧很大,平均預估值持平,6名分析師認為下降10-300萬桶,而4名分析師認為上升70-400萬桶。對於餾分油庫存預估平均值為上升130萬桶。
美林集團商業研究部主管Franciso Blanch說,當前中東危機不會對油價產生重大的影響。我們看到該地區出現了20年來最嚴重的地緣政治危機,但是油價波動小於5%,遠低於人們預期的反應。預計未來12個月原油價格平均每桶66.50美元。
⑹ 一桶石油多少錢
2021年7月16日,紐約商品期貨交易所西得克薩斯輕油2021年8月期貨結算價每桶71.81美元,交易區間70.41-72.3美元;倫敦洲際交易所布倫特原油2021年9月期貨結算價每桶73.59美元,交易區間72.34-74.09美元。
拓展資料:
1、石油期貨簡稱為OilFut,是由交易所統一制定的、規定在將來某一特定的時間、地點交割一定數量和品質的石油的標准化合約,是期貨交易中的一個交易品種。
2、期貨市場上聚集著眾多的商品生產者、經營者和投機者,他們以生產成本加預期利潤作為定價基礎,相互交易,相互影響。具有一定的動態特徵。在公開競爭和競價過程中形成的期貨價格,往往被視為國際石油現貨市場的參考價格,具有重要的價格導向功能,能夠引導企業生產經營更加市場化,提高社會資源的配置效率。
3、套期保值是石油期貨市場基本運作方式之一,企業通過套期保值實現風險采購,能夠使生產經營成本或預期利潤保持相對穩定,從而增強企業抵禦市場價格風險的能力。
套期保值的基本做法是企業買進或賣出與現貨市場交易數量相當,但交易方向相反的石油商品期貨合約,以期在未來某一時刻通過對沖或平倉補償的方式,抵消現貨市場價格變動所帶來的實際價格風險。
當然,由於現貨價格和期貨價格差別現象的客觀存在,套期保值並不能完全消除風險,而是用一種較小的風險替代一種較大的風險,用現貨價格和期貨價格差別風險替代現貨價格變化風險。
4、石油期貨市場已經成為世界能源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世界能源市場的運行具有深遠影響。從實踐和運行歷史看,期貨市場的產生和運行對環境有著特殊要求。成熟和規范的市場經濟體系,是石油期貨市場得以存在和發展的前提:
一、市場競爭和開放程度較高,供求信息充分,現貨市場發達;
二、經濟體系比較開放,不存在嚴格的價格和進出口管制;
三、期貨交易所所在地區的金融市場開放,期貨標價貨幣在資本項目下可自由兌換;
四、期貨市場所在國家或地區法律法規健全,對期貨市場的監管切實有效。
⑺ 現在國際石油價格是多少美元一桶
周四(1月22日)歐市盤中,國際油價小幅反彈,美國原油升至49美元/桶,布倫特原油最高觸及50.08美元/桶。稍後歐洲央行將公布政策決定,市場普遍預期央行將推出QE計劃。
日內原油震盪回升,美國原油期貨價格最高升至49美元/桶;布倫特原油則自1月19日來首次升至50美元/桶上方,最高觸及50.08美元/桶。
⑻ 20世紀70年代,為什麼中東石油價格提升會引發經濟危機
美國等國的石油大多來自中東,石油價格猛漲,使生產成本增加,當時美國是最大的資本主義國家,許多國家的資源都是美國供給,結果引起了世界范圍的經濟危機。
⑼ 當前國際原油價格多少美元一桶
隨著國際原油投資興起,很多朋友問到原油投資的相關細節問題。原油價格的報價單位是「美元/桶」,而國內的原油交易所都以人民幣進行報價。世界平均比重的原油一般以一噸7.3桶(美製42加侖/桶)或者以1.1610千升來計算。所以,原油一桶大概是159升或者137公斤。1桶=158.98升=0.14噸=42加侖。【美製】1加侖=3.785升 【英制】1加侖=4.546升,歐美等國家的加油站,一般以「加侖」來做單位,而中國的加油站則以「升」來計價。一桶原油是多少錢呢?因為前面已經知道,原油一桶大概是159升。而目前國內92汽油市價為6.20元/升,因此一桶汽油是6.20元/升x159升=985.8元。更多原油知識歡迎網路搜索九州原油網站咨詢。
⑽ 國際石油價格中石油一桶到底是多少斤
桶和噸是常見的兩個原油數量單位。歐佩克組織和英美等西方國家原油數量單位通常用桶來表示,中國及俄羅斯等國則常用噸作為原油數量單位。噸和桶之間的換算關系是:1噸約等於7桶,如果油質較輕(稀),則1噸約等於7.2桶或7.3桶。美歐等國的加油站,通常用加侖做單位,我國的加油站則用升計價。
1桶=158.98升=42加侖。美製l加侖=3.785升,英制1加侖=4.546升。如果要把體積換算成重量,和原油的密度有關。
假設某地產的原油密度為0.99公斤/升,那麼一桶的原油重量就是158.98x0.99=157.3902公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