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華北油田打井能否用原油
原油即石油,也稱黑色金子,習慣上稱直接從油井中開采出來未加工的石油為原油,它是一種由各種烴類組成的黑褐色或暗綠色黏稠液態或半固態的可燃物質。地殼上層部分地區有石油儲存。它由不同的碳氫化合物混合組成,其主要組成成分是烷烴,此外石油中還含硫、氧、氮、磷、釩等元素。可溶於多種有機溶劑,不溶於水,但可與水形成乳狀液。按密度范圍分為輕質原油、中質原油和重質原油。不過不同油田的石油成分和外貌可以有很大差別。
石油主要被用來作為燃油和汽油,燃料油和汽油組成世界上最重要的一次能源之一。石油也是許多化學工業產品——如溶劑、化肥、殺蟲劑和塑料等的原料。原油是一種黑褐色的流動或半流動粘稠液,略輕於水,是一種成分十分復雜的混合物;就其化學元素而言,主要是碳元素和氫元素組成的多種碳氫化合物,統稱「烴類」。原油中碳元素佔83%一87%,氫元素佔11%一14%,其它部分則是硫、氮、氧及金屬等雜質。雖然原油的基本元素類似,但從地下開採的天然原油,在不同產區和不同地層,反映出的原油品種則紛繁眾多,其物理性質有很大的差別。原油的分類有多種方法,按組成分類可分為石蠟基原油、環烷基原油和中間基原油三類;按硫含量可分為超低硫原油、低硫原油、含硫原油和高硫原油四類;按比重可分為輕質原油、中質原油、重質原油以及特重質原油四類。
『貳』 為什麼有華北石油會戰
1961年4月16日,石油工業部華北石油勘探處在山東東營地區鑽探的華8井獲得工業油流。當年10月,石油工業部黨組決定,在抓緊大慶外圍勘探的同時,將華東石油勘探局與華北石油勘探處合並,集中力量加強渤海灣沿岸地區的勘探工作。1962年9月23日,又在東營凹陷上的營2井獲得高產油流。經過兩年多地球物理普查和鑽探,到1963年下半年已有10多口探井出油。地質部第一石油普查大隊在黃驊凹陷羊三木構造鑽探的黃3井,也於1963年12月噴出工業油流。
基於開展華北石油會戰的條件已經成熟,1964年1月22日,石油工業部黨組向中央書記處呈報《關於組織華北石油會戰的簡要報告》。1月25日,中共中央批轉這個報告,同意組織華北石油勘探會戰,指出「這是繼松遼石油會戰之後的又一次重要的會戰」。石油工業部抽調大慶、青海、新疆、玉門等油田的2萬多名職工,在南部的濟陽坳陷和北部的黃驊坳陷兩個主戰場,同時展開石油勘探會戰,並開始組建隊伍在渤海海域開展海上物探和鑽探。
華北石油會戰的一個重要成果,是在南部濟陽坳陷迅速探明和開發了勝利油田。到1965年5月,僅用了11個月時間就拿下了勝坨油田。到1966年,共發現了9個油田,原油產量達134萬噸。此後,勝利油田進一步加強勘探,把勘探范圍從東營凹陷擴大到整個濟陽坳陷,相繼開發建設了東辛、孤島、臨盤、義和庄等20個油田,發現了利津、梁家樓、大王莊等18個油田。1978年原油產量達到1946萬噸。
華北石油會戰的另一個重要成果,是在北部黃驊坳陷探明和開發了大港油田。1964年12月和1965年2月,首先在港東的港5井、港7井獲得工業油流,只用1年多時間初步探明了港東油田。1965年7月,港西地區相繼有11口探井發現良好油氣顯示。1966年大港油田原油產量達到11.5萬噸。1967年渤海海上第一口油井出油。大港油田後經進一步勘探開發,1971年原油產量達到169.23萬噸,1978年達到300萬噸。
『叄』 華北油田還有油嗎
華北油田還有油。
華北油田已開發的油氣田主要集中在河北省的冀中地區和內蒙古地區。勘探面積近20萬平方公里。探區內有石油資源30億噸左右,現已探明11億噸,探明程度36.7%。
探區內有天然氣資源1753億立方米左右,現已探明273億立方米,探明程度僅有15.6%。而新登記的冀南—南華北地區,是一片尚待開發的潛力區塊,面積達3萬平方公里。華北油田油氣的勘探潛力很大,發展前景非常廣闊。
華北油田的貢獻:
華北油田公司以科學發展觀統領全局,努力擔負起國有企業應承擔的經濟責任、政治責任和社會責任,確立了年新增可采儲量500萬噸以上,年新建油氣生產能力50萬噸以上。
年油氣生產量達到500萬噸的 「 555 」 工作目標,推進油田健康發展,為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率先建成一流的社會主義現代化企業和具有國際競爭力的跨國企業集團做出新的貢獻。
『肆』 華北油田在哪裡
華北油田在河北省華北油田地區(單列管轄區)
華北油田是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華北油田分公司的簡稱,主要從事石油天然氣勘探和生產、石油天然氣集輸及儲運、石油天然氣勘探開發工藝研究及規劃研究等石油勘探開發核心業務。
(4)華北石油有什麼用擴展閱讀:
一、區位優勢:
華北石油管理局及公司機關駐地位於河北省華北油田地區,華北油田是中國大陸地區的一個大型石油天然氣田,主要分布於河北省,其下轄附屬的准行政管理地區為華北油田地區。華北油田地區行政級別為設區地級市,為河北省單列管轄區,地處京津腹地,四季分明,氣候宜人。
東有京滬鐵路、京滬高速,西有京廣鐵路、京石高速,石黃高速、津保高速分列南北,由南向北的(G45)大廣高速(京衡段)穿過,有鄚州口(G106),任丘南口(S381)任丘服務區。
縱貫南北的交通大動脈京九鐵路和京開高速從油田穿過,與北京市、天津市、石家莊市相距均為百餘公里,交通便利,地緣優勢十分突出,具有良好的經濟地理環境和人文社會條件。
二、發展前景:
已開發的油氣田主要集中在河北省的冀中地區和內蒙古地區。勘探面積近20萬平方公里。探區內有石油資源30億噸左右,現已探明11億噸,探明程度36.7%,探區內有天然氣資源1753億立方米左右,現已探明273億立方米,探明程度僅有15.6%。
『伍』 華北油田
華北油田位於華北前寒武紀地台的東部,華北平原的中部和南部,黃海的遼東灣和渤海灣(圖14.1)。
圖14.1 華北油田
華北油田是一個巨大的坳陷,從南部淮揚板塊前寒武紀岩體隆起帶至北部燕山貝加爾山系同期岩體隆起帶在東北方向綿延。油田的西部環繞著山西陸背斜有古岩系出露,東部與山東地台和遼東地台接壤(圖14.2)。
圖14.2 油氣田
大港油田是中國第二大產油區,面積達310000km2。油田分為兩個盆地——陸向斜:北部的渤海灣和南部的開封-合肥,是被東北走向的斷裂帶所分割,總體是沿著黃河腹地伸展。渤海灣盆地深入到斷裂帶,從遼河下游經遼東灣至黃河三角洲。斷裂帶在北部海域從東部被郯廬斷層所切割,該斷層具有剪切性質,是東亞斷裂帶的一部分(Варнавский,1986)。
在這個斷裂帶上分為兩個盆地:北部的遼河、渤海灣、濟陽和由一系列連綿交替的地塹和地壘構成。這些地塹和地壘的基底地層厚度從4~6km到9km不等。在渤海灣陸向斜的西部,渤海灣和濟陽兩個盆地的交界處,分布著一個巨型地壘隆起(100 km×60 km),屬於中國大型油氣田——勝利油田(圖14.1)。這里綿延著東北走向的地壘和地塹第二大斷裂體系。該斷裂帶開始於天行山前部盆地,盆地東部是巨大的地壘——曹縣山樑,從東部結束於黃胡兒盆地,往東與渤海盆地接壤——濟陽(Высоцкий,1990)。
南部的開封-合肥陸向斜盆地呈西北走向。盆地基底是復雜的前寒武紀結晶的頁岩和片麻岩的深度變質岩層。沉積外層由里菲組(震旦紀)、早古生代(寒武紀—奧陶紀)陸源碳酸鹽類岩和晚古生代的海洋及大陸岩石組成,主要是由中生代陸地砂岩-泥岩(具有火山岩層理)沉積和新生代陸相岩石,大部分是由湖泊和冰川形成的岩石組成。
含油層幾乎分布在剖面的各個地層。但是主要含油層在中新世三角洲和河道砂岩、古近紀湖底粘土水相砂岩層、震旦紀—奧陶紀碳酸鹽岩裂隙。主要具有開采價值的含油層在中新世近湖泊區域以及被上新世厚層泥岩覆蓋的海相沉積層。在古近紀至新近紀的三角洲、河道以及湖海沙質沉積中已經探明在2~3km的深部分布著13個含油層。
砂岩的含油層達30m,孔隙度是15%~20%,滲透量300~500 m3/天。礦藏位於構造的前部或者陸背斜褶皺,這些區域已被大量的斷裂破壞。礦藏的類型主要是板式-穹窿形,具有構造和底層隔離成分。地層隔離塊狀礦藏屬於潛伏的碳酸鹽類殘岩,是震旦紀—奧陶紀帶有裂隙的石灰岩和白雲石,孔隙度達到18%,滲透量300~400 m3/天;生油層在2750~3500 m深處。古近紀—新近紀砂岩中的石油含有石蠟,密度是854~879 kg/m3,黏度是6~30 MPa·s,硫的含量是0.2%~0.8%。
碳酸鹽類沉積岩中的石油也含有石蠟的成分,密度是880kg/m3,黏度是10~20MPa·s,硫含量達0.4%。
華北平原是中韓古地台的中心,其克拉通化結束於1.7 Ga前並且進入歐亞岩石圈板塊(圖14.3)。地台的特點是岩石圈薄,有過現代岩漿活動和地震活動。地勢平緩,海拔不高,低於100 m,與黃海連為一體,地台厚薄不一。
圖14.3 地台位置
中新元古代沉積構成過渡期外層,寒武紀和奧陶紀是淺水碳酸鹽類岩沉積。從奧陶紀晚期到石炭紀早期(大約80 Ma)在岩石沉積上有缺失,特點就是深部形成角礫雲母橄欖岩。在石炭紀中晚期出現了形成近海煤層的海侵現象。在二疊紀早期出現了河湖沉積,二疊紀晚期和三疊紀出現了具有紅色建造的陸相條件。
印支運動(Т2—J1)的特徵是基性岩漿、鹼性岩漿尤其是酸性岩漿的運動。燕山運動(J1—К2)的特點是花崗岩物質、角礫雲橄岩的侵入和含鹼性泥灰岩成分噴出岩的外涌(Шлезингер,2000)。
為了研究區域內部構造,我們利用中日俄「國際學術合作項目」已經取得的資料,俄羅斯科學院地球物理中心制定了一個綱要(http:/www/wdcb.ru/sep/sedimentary-basins)。對地球物理及地質數據的分析表明,華北平原的厚度是50~100km,西部菲律賓盆地的厚度是50~80km。對該國際組織所考察地區深部溫度的計算結果證明,岩石圈越古老,等溫線位置越深。
對歐亞大陸到太平洋之間過渡帶的深部構造研究,是格奧特拉威爾斯項目沿3條地質穿越考察線路的構造圈進行的,包括岩石圈、軟流圈,建立在對地質-地球物理數據綜合解釋的基礎上。其中一條穿越華北平原、中國東部海域以及菲律賓盆地的線路是中日俄3國專家共同完成的(圖14.4)。該項研究揭示了上地幔構造和表層地質構造之間的關系。軟流圈埋藏位置越高,熱液物質的密度越高,深水沉積盆地形成的年代越晚。在形成於6Ma前的馬林斯基槽谷下部,軟流圈接近地殼。在中新世帕列斯-維拉盆地的下面,軟流圈位於30km的深處,而在始新世菲律賓盆地的下面,其位置在50~80km的深處。
圖14.4 華北平原深部構造
在華北平原儲油構造及東海陸架盆地下面,新生代活躍的軟流圈侵入褶皺的位置在50~70km的深處。前寒武系在新生代經歷了構造變動。幾個時期的拉伸使得含油沉積層形成了內部克拉通。這一套地塹在深部構造中表現為地殼厚度變薄、熱液溫度升高、地震活動受限。岩漿活動分為3個階段。古近紀階段,大約在60 Ma,軟流圈侵入褶皺抬升導致岩石圈破碎,超基性玄武岩注入形成地塹,同時粗粒碎屑岩積聚。新近紀階段,軟流圈沉降至大約70 km的深處。在這一時期,更多的鹼性岩漿湧入地表,作為華北油田主要成油物質的砂質泥岩積聚。現代階段,出現了形成獨立火山錐的鹼性玄武岩,其岩漿源位置在大於100km的深處。根據深部地震探測結果,華北平原地殼的平均厚度是35km。莫霍面表層厚薄不一,有地塹引起的相對隆起。
經過華北平原、渤海灣和遼河盆地,呈南北方向綿延著華東斷裂帶(Милановский),長度為1500km,平均寬度為300~450km。該斷裂帶東部終止於郯廬深大斷裂,南部被秦嶺北部平移斷層切斷。郯廬斷裂帶是亞洲東部斷裂帶的一部分。
華東斷裂帶內部結構復雜,由一系列同樣走向的地塹組成,這些地塹被更狹窄的地壘所切割。它們周圍是一系列鏟狀斷層,這些鏟狀斷層在10~15km的深處匯聚為斷裂的表層,平緩地向東部延展。
這個體系的發育開始於始新世的早期,臨近中新世時結束,就在這里開始形成寬闊平坦的華北陸向斜。地塹形成,主要是陸地碎片,也有局部的海洋沉積層。沉積層的總厚度達10~12km。拉斑玄武岩、超基性-玄武岩或者鹼性玄武岩性質的火山岩在斷層中起了主要作用。
在華東斷裂體系的深部構造中有來自地幔的底闢作用:地殼開始變薄,中部到28~32km,而外圍到34~40km,而軟流圈的蓋層抬升至80km,甚至到45~60km,周圍區域是100~150km。這種情形在「格奧特拉維斯」項目的資料中也得以體現。
在華北產油區有95個油氣田,主要集中在幾個區域:勝利油田、遼河油田、滄縣採油區和其他小油田(Высоцкий,1990)。
華北平原研究的區域是渤海灣。這是東部最重要的油氣儲藏區域。如前所述,古近紀沉積開始發育的地塹構造的成因是地幔物質上升引起的表層拉伸作用的結果。古近紀時期的地殼拉伸導致玄武岩岩漿的噴出,岩漿熱液與沉積岩一起形成始新世和漸新世的岩層。在新近紀—第四紀時期,這些斷裂結構被沉積物覆蓋。這樣,形成了黃海沉積盆地。
渤海灣盆地的面積大約200 000 km2 ,是全國最大的油氣田(圖14.5),那裡分布的油氣田有勝利、大港、渤海、華北、冀東、遼河等。盆地產油量佔中國產油總量的40%(ПИ.Жунси,2007)。
地理上勝利油田叫濟陽盆地。該盆地結構復雜,是典型的斷裂盆地。從構造形態角度來看,渤海灣屬於斷塊、地塹、坳陷等碎片構成的馬賽克結構,是地殼拉伸和斷塊下陷造成的。
在地質構造上,渤海盆地西與太行山隆起帶接壤,向北延伸至燕山褶皺帶,東部、東南部與遼東、膠東、魯齊隆起相鄰,西南部與華北平原交界。該區域內發育著龐大的低窪地帶:遼河(遼河油田)、黃驊(大港油田和冀東油田)、冀中(華北油田)、濟陽和臨清(勝利油田)、東濮(中原油田)、渤中(渤海油田)等(圖14.5)。渤海灣盆地地層剖面及沉積層岩石組成如圖14.6所示。
近10年來,中國的研究人員加強了對渤海灣及黃海南部大陸架的地質及地球物理勘查。在渤海灣水域發現了一系列油田:① 秦皇島油田——位於渤海灣中部和北部的油田。1995年原始產量為300 Mt;② 蓬萊油田——位於渤海灣的東部,於2000年發現。儲油層是奧陶紀沉積岩,油氣生成與古近紀和新近紀沉積有關。含油層位於1.8~2.8km的深處。2006年產油量達450 Mt;③ 渤中油田——位於渤海灣的中部,距離秦皇島油田以東20km。原始原油儲量為300 Mt;④ 塔里木油田——油田含油層位於1.2~2.7km的深處,於2005年發現。原始儲量為500 Mt;⑤ 南堡油田——油田位於渤海灣沿岸,距離北京130km,於2007年發現。產油層位於1.8~2.8km的深處。含油層是奧陶紀沉積層。原始儲油量為1800 Mt;⑥ 墾利油田——該油田於2008年發現。原始儲量預計為20 Mt。勝利產油區
圖14.5 渤海灣示意圖
勝利油氣田,中國第二大油田。位於山東半島和渤海灣水域。1961年發現,1964年開始開發。該產油區由一系列油田組成:荊邱、埕東、羊三木、河口、孤島、孤東、永安、東辛、純花鎮、勝坨、郝家、尚店等,原始產油量為1500Mt。
勝利油田屬於穹形隆起(圖14.1),面積為26000km2。除了已經探明的儲油區域外,令人關注的是該油田從1961年開采出第一桶原油起,幾乎在地層剖面的各個區域發現了油氣層:從太古宙的變質岩到新近紀的冰期砂岩。
試比較:西伯利亞地台最古老的含油氣構造是巴依金茨克背斜層——尤魯布切諾油田——托霍姆斯克一帶新元古代的上層,按儲量來說是特大型油田。
勝利油田主要的產油區是古-新近紀沖積陸源沉積。根據李榮西等(2004)的研究,碳氫化合物的來源可以是煤、煤質泥板岩和石炭—二疊紀石灰岩(圖14.6)。大多分布在石炭紀太原和二疊紀山西岩系。根據煤和煤質泥板岩的熱分解,通過實驗證明,在4 000~5 000 m深處的壓力下,含碳量達到62%~64%的煤,每噸可以生產14.57 m3 的石油和147 m3 的天然氣。
圖14.6 渤海灣區域地層
何長春採用測井方法對勝利油田儲油層進行了研究,把多年開采後的濟陽油田中難於發現的「隱藏」礦層作為主要勘測目標,反映了他們對各種地質條件進行研究的水平。
根據中石化通用的分類方法,濟陽油田的隱性儲油區按照岩石圈組成成分分為4種:① 碎屑型,② 碳質岩石,③ 噴出岩型,④ 變質岩和裂隙泥質板岩(Чень.Сяо.Цэунь,2007)。
碎屑型隱性礦床是沖積過程中砂質物質形成的各種形態:沖積扇、沖積三角洲、各種形態的河床沉積、沖積沙灘及沙洲的沉積等。它們的組成成分、結構和構造是各種各樣的。
表14.1 勝利油田礦床儲油層類型
碳質隱性礦床是古生代早期和古近紀的湖相沉積。古近紀的碳質沉積發育廣泛,古地勢復雜多樣,各處薄厚不均。主要是具有原生和次生孔隙的各種結構的石灰岩和白雲岩。寒武紀和奧陶紀的碳質隱性礦床是碎屑型、鮞狀、泥質石灰岩和白雲岩,具有原生和次生孔隙。
噴出岩隱性石油礦床與輝長石、輝綠岩、玄武岩、基性火山岩和安山岩。有關發育著孔隙、裂隙、岩洞及混合儲油層。
太古宙變質岩隱性石油礦床與花崗岩、各種成分的片麻岩以及頁岩有關。儲油層的類型是孔隙型和裂隙型
在大港油田的滄縣產油區已經探明有10個儲油區(一個在海上),屬於軸向斜和構造前端。來自三角洲的產油砂層13層和3層大概是古生代的石灰岩層。滄縣儲油區的西部坡地探明油區(勝利油田之後)第二大油田——任丘油田(圖14.7),儲油層在侵蝕突起部,疊加著新元古代和古元古代的石灰岩和白雲岩。凸起部被古近紀的沉積物覆蓋,外圍是正斷層。大型油層厚度最高可達875m,埋藏深度為2750~3500km。
渤海灣盆地和濟陽次盆地一帶,碳氫化合物資源最豐富的地區是山東半島的東營凹陷,它位於中韓大陸陸殼的東部,與燕山、太行山褶皺帶接壤,沿郯廬斷裂呈南北走向延伸700多千米,寬度為400 km,面積為220 000 km2。基底疊加著太古宙和元古宙早期的岩石(Чень Сяо Дэунь,2007)。
圖14.7 任丘油田剖面示意圖
東營凹陷的沉積層是早古生代的地層:寒武系、下奧陶統和中奧陶統(志留系、泥盆系和下石炭統的岩石缺失)。上古生界是中石炭世和早二疊世的沉積岩。基本上,碳酸鹽系岩石有石灰岩、白雲石、灰岩,很少會有泥質板岩、粉砂岩和砂岩(Чень Сяо Дэунь,2007)。
中生代的沉積岩有侏羅紀岩石:下侏羅統和中侏羅統是泥質板岩、砂岩和煤質片岩,有時夾雜著煤層;上侏羅統和下白堊統發育廣泛,而上白堊統非常局限。早白堊世的基底疊加著安山岩,而晚白堊世的基底則是礫岩、砂礫岩和粘土(Чень Сяо Дэунь,2007)。
新生代沉積是古近紀和新近紀的沉積,與中生代地層區域呈角度不整合。其中岩石種類豐富多樣:粘土、煤質粘土頁岩、砂岩、白雲石、石灰岩、粉砂岩。特點是蒸發岩類缺失,窪地中央部分的厚度達幾百米。第四紀沉積疊加陸成岩(Чень Сяо Дэунь,2007)。
應該指出的是,沉積層外表的沉積物質到處都是古近紀和新近紀的岩石。古-新近紀沉積是礫岩、砂岩、粉砂岩、粘土及索爾格含量為1.7%~11%(平均為5%)的油母頁岩,這也是碳酸鹽類岩石——生物礁岩、藻灰岩、鮞狀石灰岩、泥灰岩、白雲岩。
陳曉軍(2007)把東營凹陷新生代的剖面劃分為6大類岩相:沖積扇、扇三角洲、沿岸水下沖積扇、河流三角洲、沿岸砂丘、深水三角洲。總的特點是,東營凹陷古近紀岩石剖面具有環狀結構,缺少具有聚集生油物質和隔離性質的沉積物質。
古近紀主要的生油構造是中始新世粘土及中始新世和晚始新世的油母頁岩。根據金之鈞(2007)的資料,積聚在東營凹陷一探明含油層的泥岩和油母頁岩產生碳氫化合物的大部分(97.3%)。主要的富集岩石是中小顆粒的礫岩、砂岩及含孔隙狀膠結物的粉砂岩。按組成成分是硬砂岩、硬砂岩性質的長石砂岩以及長石砂岩。
東營凹陷最大的產油區是梁家樓,面積180km2,還有牛庄,牛庄在構造、成分、聚集層性質等方面最典型。
最後,陳曉軍作出如下結論:東營凹陷不僅是渤海灣最富集的斷裂凹陷之一,在整個太平洋地區也是最大的。這不僅得益於地質發展承襲的特性,也有賴於生油沉積層、儲油岩層不論是在平面還是剖面上相互補償形成的最佳契合。始新世和漸新世的沉積物形成諸如洪積物、三角洲、淺水三角洲、次深海和重力作用(各種三角洲都存在)形成的深水建造等巨厚雜岩,其岩相組分的差別決定了砂岩、礫岩岩層的廣泛分布,它們被有機物豐富的油母頁岩和泥質板岩中賦存的碳氫化合物充填。碳氫化合物隨著上涌的岩層,沿著大量的斷層,不僅充填了背斜層,而且進入了岩性圈閉。這其中是淺水三角洲和深水三角洲沉積物中的砂岩起到了主要儲油層的作用。這一研究將會增加碳氫化合物的儲量,這是目前就東營凹陷來說仍需探討的問題。
中國東海大陸架具有廣闊的儲油前景。中國的學者認為,東海北部大陸架經過兩次斷裂和下降的運動。發生在晚白堊世的初次斷裂運動導致了地塹和半地塹的形成,這些地方被沖積物和湖泊沖積物所充填。在始新世晚期和漸新世早期的斷裂被區域隆起抬升運動中斷,只是在始新世早期當坳陷繼續被沖積物和湖泊沖積物沉積充填時才得以繼續。後來,在中新世早期,斷裂被第二次隆起抬升運動所中斷,開始了斷裂後階段(中新世早期和後期)的區域沉降和海侵。整個區域演變為寬闊的大陸架。油母頁岩包括遷延斷裂湖泊相、河流頁岩、煤炭板岩。遷延斷裂的河湖及三角洲沉積、斷裂後海岸和(或者)淺 海-海洋砂岩、破碎的基底岩石都是碳氫化合物的潛在賦存空間。
在中國東海大陸架發現了碳氫化合物的礦床。
中國東海海域西部是中國的海岸線,南部是台灣島,東部毗鄰琉球島和沖繩島。西北與黃河交界,東北與日本海相接,從日本海開始是朝鮮海峽。東海盆地面積是770000km。從構造關系來說,中國東海是歐亞大陸的邊緣。其構造可以分為幾個大的新生代斷裂凹陷:揚子、浙東、台北和彭佳嶼。這些凹陷的基底是古生代—中生代沉積,被古生代時期的大量斷層分割,被沖刷的表層已被充塞掩埋。這些斷層重新復甦,在古近紀繼續活躍,從而形成了斷裂坳陷。中國東海坳陷被大量的隆起(如台灣-新直等)所切割。這些隆起帶是古近紀火山島弧的侵蝕和地下殘留。中國東海分布著9個天然氣田:平湖、天外天、寶雲亭、殘雪、斷橋、孔雀亭、武雲亭、春曉和麗水。中國東海第一個碳氫化合物的工業礦床是在1983年被發現的,就是平湖氣田。目前,最大的氣田是春曉氣田。春曉氣田分布在東海海域,臨近西湖坳陷(圖14.8,圖14.9)。1998年在東海大陸架發現了特大型氣田——春曉氣田。該氣田位於東海水下,屬於太平洋西部邊緣盆地(圖14.8)。天然氣的形成與漸新世花崗岩相的砂岩有關(有些文獻指出,儲氣層是晚始新世沉積層)。礦床位於大約3000m的深處,面積大約19km2。春曉氣田屬於背斜層——處於平緩的背斜褶皺的頂部。碳氫化合物來源於含煤岩層,以及古新世、始新世、漸新世、中新世的砂質板岩。氣體實際純度很高,甲烷含量大約是88%。
圖14.8 中國東海海域春曉氣田示意圖
春曉氣田的藏量大約在700億m3。中國東海天然氣的總儲量為7×1012 m3,2/3的儲量集中在西湖凹陷盆地。對東海海域的研究工作主要是在20世紀70年代以後,但是總的來說,對這個區域的研究還很薄弱。西湖凹陷處在浙東巨型坳陷的邊緣,位於台灣新直和玉山隆起之間(圖14.9),面積為59000km2。凹陷的中部是與主要礦床形成有關系的區域陸背斜。
剖面的基底部分(古新統—始新統)是坳陷發育過程中斷裂時期的沉積。剖面的中間部位(漸新統—中新統)具有構造逆轉的痕跡,在基底斷裂處有劇烈的岩層垂直交換。剖面的上部(上新統—第四系)與深海沉積階段有關。西湖凹陷形成時期在晚白堊世至古近紀之前(圖14.10)。其表層分為4套區域不整合的岩系。拗陷的基底是不整合在中生代安山岩和閃長岩之上的古新世互層狀灰色砂質粘土岩和粉砂岩這一層上面有始新世早期的泥質板岩、砂岩與安山岩、凝灰岩的夾層。在始新世中晚期(平湖層)剖面在泥質板岩和砂岩之間有煤層。下一個巨大斷裂發生在漸新世的基底,其基底沉積物在底層是泥質板岩,上部是砂岩與砂質粘土和煤的夾層。中新世的基底部分是砂質雜岩和砂質粘土的夾層,往上這些岩層變為砂質粘土和煤(圖14.11)。
圖14.9 中國東海海域西湖凹陷示意圖
圖14.10 西湖凹陷地質剖面示意圖,圖中圓圈代表碳氫化合物
與中新世岩層不整合的上新世—第四紀雜岩是砂質粘土、粗粒砂岩和泥質板岩的厚層。沉積物的厚度從3.5~15km不等。
從動力地質學角度講,中國南海凹陷在形成碳氫化合物方面具有很大空間。根據羅德尼科夫(Родников,2001)等的研究,中國南海的形成與始於越南大陸架的斷裂活動有關。首先,古近紀的斷裂運動沿著越南大陸架以大陸斷裂盆地的形式伸展,而後斷裂過程導致了海洋的形成。越南大陸架的梅科斯克凹陷是一個巨大的油氣盆地,與之相關的是在動力學及規模上都獨一無二的油田「白虎」,該油田在構造上屬於大型地下陸背斜構造,這個凹陷的中部具有了復雜的結構。中國南海的東北部比南部形成的時間稍晚。
由於海底擴張,凹陷的形成開始於37.8Ma,結束於15.5Ma。斷層地塹的形成源於陸源海洋沉積,斷層後一級則是由淺海及海洋沉積物疊加形成,主要是始新世—漸新世和中新世中期以及上新世早期的砂質泥岩。中國南海大陸架的石油儲量預計在100億~160億t。
最後需要指出的是,華北油田,包括渤海油田,以及中國東海和南海的大陸架是中國東部的大型油氣盆地。海上有工業價值的油氣田的形成取決於以下幾個因素:
圖14.11 西湖凹陷岩層示意圖
1)凹陷的地質構造狀態以及凹陷相對於東海斷裂體系的時間空間屬性。中國東海斷裂體系內部構造復雜,它決定著深部地塹與地壘的交替變化。中國學者用地震勘測法和鑽井勘測法的詳細研究表明,渤海凹陷(甚至松遼凹陷)在斷裂形成期由30~50個對油氣絕緣的斷裂型地塹組成,其中被有機物含量很高的湖泊沉積物所充填。
2)區域地理地質的發展也對碳氫化合物礦床的形成具有重要意義。國際合作項目「格奧特拉維斯」的研究資料表明(http:/www/wdcb.ru/sep/sedimentary-basins),華北前寒武紀地台經歷過構造活躍期,這導致了內部地塹的形成,這些內部地塹就是潛在的油氣沉積。而伴隨著超基性玄武岩熱液的噴出,軟流圈底辟構造的抬升決定了巨厚的沉積層的溫度升高,而沉積層富含有機物,有機物會隨之產生出碳氫化合物。
3)新近紀—第四紀斷層期間,在已經形成的黃海界限模糊的邊緣地帶上斷層構造被沉積物所覆蓋,這樣,形成了沉積性質的石油天然氣盆地。盆地剖面的所有地層幾乎都是含油的,但是形成油氣構造的主要產油層是中新世三角洲及河道的砂岩,古新世湖泊粘土中的沖積砂岩礦層。
『陸』 中國石油華北油田分公司是國企嗎待遇福利怎麼樣還有一些基本情況……急!
是國企,現在國企的用工方式有三種,合同化,市場化,勞務派遣,勞務,和臨時。所為的合同化就是中國石油的正式員工,簽合同呢從你上班一直簽到你退休,市場化呢是雙向選擇,你只是屬於這個分公司的員工,要想成為合同化員工要按照本公司每年的轉正名額來轉正,一般合同化和市場化的待遇是一樣的,就是一個簽的是終身制的合同,一個是有期限的合同,市場化一般簽合同時3年,五年,八年,這樣子,單位效益不好的時候可以隨時辭退,當然你不願意上班了當合同到期時也可以不續簽,勞務派遣呢就是第三方公司叫勞務派遣公司招了人,派遣到華北油田分公司工作,當然待遇比市場化和合同化員工差很多,因為中間還有個勞務派遣公司他們也要賺一筆。至於勞務工和零時工我看就算了,乾的是最臟最累的活拿的錢是最少的。至於待遇我想你不用擔心,中國石油是國企中壟斷行業的巨頭,待遇福利相當於各個國企來說應該是最好的。先進去再說,進去後要靠自己的努力靠職稱,拼工齡,上班時間越長,職稱越高哪的的越多,如果單位效益好,年薪10萬應該沒問題的。
『柒』 華北油氣勘查歷史性的大轉折
1955~1960年,以5年時間華北勝利地完成了區域普查任務。這個時期的工作方針是:「區域展開、物探先行、整體解剖、面中求點」。在全面掌握華北盆地地質-地球物理區域資料的同時,已在濟陽、黃驊坳陷的重點地區展開了「面中求點」的地震詳查工作,並發現了一批局部構造,為進一步開展油氣勘查創造了極為有利條件。
1959年9月26日,發現大慶油田後,實現了歷史性的重大突破。消息傳到華北,大大地鼓舞了華北油氣勘查工作者,形勢的發展將會使戰略決策發生重大變化。
同年,李四光根據新華夏系沉降帶理論,對中國東部石油地質工作提出了新的評估觀點:「看來松遼油區,大局已定,今後該是我們跳出門坎(指鐵嶺一帶隱伏的東西隆起帶)往南移動的時候了(指下遼河、渤海及華北平源)。」
11月,李四光在地質部召開的石油普查專業會議上,就當前石油普查和勘探方向問題提出了在遼河平原的南部,華北平原的北部,渤海和其他若干離海岸不遠的海洋區域,值得開展普查乃至鑽探工作。
12月,中央同意地質部黨組報告,收回各省石油普查隊,建立區域性、綜合性的石油普查大隊,由地質部直接領導。
1960年9月,地質部副部長曠伏兆和康世恩副部長在長春召開了兩部聯席會議,商定石油勘探以松遼為重點,由石油部統一指揮,石油普查以華北為重點,由地質部統一安排。
綜上所述,華北已從理論導向、地質成果、決策部署和組織措施等四個方面具備了從區域普查轉向區域勘探工作。准備迎接東部戰略從松遼南移華北,積極籌劃華北石油大會戰。
同年10月,地質部在天津召開華北石油普查勘探會議。何長工副部長主持會議,並作了《高舉毛澤東思想偉大紅旗,在華北找到油田》的報告,關士聰總工程師作了《華北石油地質與油氣突破點的選擇》的匯報。國家計委代表和石油工業部沈晨副司長率代表參加了會議。曠伏兆副部長作會議總結,並作出決定:首先選擇含油遠景最好的濟陽、黃驊坳陷作為重點工區,圍繞渤海灣選擇東營、義和庄、羊三木、鹽山、北塘、馬頭營等6個局部構造或異常作為突擊點,要求集中優勢力量進行突破,積極努力爭取在1~2年內突破出油關。根據李四光部長的意見將條件最好的東營構造作為第一個突擊點,經兩部商定將該構造交給石油工業部華北石油勘探處率先進行鑽探。會議還決定:以山東、河北兩省石油隊伍和天津海洋地質籌備處為基礎組成由地質部直接領導的地質部第一普查勘探大隊(簡稱一普),加強華北盆地的油氣勘查工作。從此,全國石油普查勘探工作的重點由松遼轉到了華北,而成為華北油氣普查勘探歷史性大轉折。
天津會議之後,華北找油出現前所未有的大好形勢,進入了連續突破的高峰時期。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1961年2月12日,河南石油隊濟源凹陷後鄧構造上沁3井於濟源群鑽遇含油砂岩,這是華北平原內第一口見油氣顯示井。從油氣地質觀點看,證明華北盆地第三系具有油氣生儲條件。聯繫到華7井所見的「沙河街組」,更證明華北盆地有其分布廣泛的勘探目的層,由此確認華北第三系為主要的油氣突破領域和勘探對象。
(2)1961年3月4日,華北石油勘探處在東營構造上布鑽華8井。該構造是光點地震詳查圈定的相當T:反射層,構造軸部有一條斷層穿過,井位是定在斷層下盤高點上(小於1950米等深線內),當鑽至1755.88米鑽時遇油砂30層總厚40米。決定提前完鑽投入試油,射開其中較好的8個含油氣層(老第三繫上部),用9毫米油嘴測試獲日產8.1噸油流,從而首次突破華北出油關成為第一口發現井。
為什麼當時地質部將東營構造交由華北石油勘探處打鑽?主要原因是該處技術力量強,包括固井、試油和運輸能力。而剛籌建的一普原蘇制五德鑽機才運抵山東張店,無法到達東宮構造上施工。
(3)1961年7月29日,山東區隊3004鑽井隊在濟陽坳陷沾化凹陷義和庄構造上布鑽沾1井,於老第三系中試獲油流日產4~5噸,這是地質部在華北第一口出油井。
(4)1961年8月22日,河北區隊3007鑽井隊在黃驊坳陷羊三木構造上布鑽黃1井,於老第三系濟陽群試獲油流日產1.7~2立方米,這是河北平原首口出油井。
(5)1962年9月23日,華北石油勘探處在東營構造上繼打營2井,於老第三系沙河街組砂岩中試獲高產工業油流,日產原油555噸,為當時全國最高日產量記錄。
(6)1963年11月29日,河北區隊在羊三木構造上繼打黃3井,於新第三系館陶組中試獲工業油氣流,次年4月獲日初噴原油84立方米,天然氣3萬立方米。
(7)1964年1月25日,石油工業部決定成立華北石油勘探會戰指揮部,組織華北石油大會戰,調集大批大慶隊伍入關參戰,地質部發出動員令動員一普和中原石油物探大隊共3500人參加華北石油會戰。
(8)1964年11月24日,京津區隊在廊固凹陷風和營構造南北高點施工的風1、風2兩口淺井先後於老第三系鑽遇油氣顯示。一普調河北一區隊3007鑽井隊上該構造打京參1井,在井深1050~1901.25米老第三系鑽遇更多的含油氣層,經選擇其中8層合試,獲間歇自噴日產1.5~1.8立方米油流,從而首次實現了對冀中坳陷的局部突破,它不屬於天津會議上選定的6個突擊點,而是一次意外收獲。京參1井距北京僅50公里是在首都大門口找到的油田,又是冀中坳陷第一口發現井,為後來發現華北油田起到了先行作用。出油後曾轟動一時,北京市委第二書記劉仁、地質部長李四光、副部長曠伏兆等都曾前往視察。我和剛從蘇聯留學歸來分到大隊的張國鼐等都曾參加該井固井和測試工作,質量是可靠的,後交石油工業部進行勘探。
(9)1964年12月20日,山東區隊在義和庄構造上繼打義2井,試獲日產原油4.2立方米。
(10)1965年2月1日,華北石油勘探指揮部在東營勝利村構造上打完坨11井,獲自噴特高產工業油流、日產量達1134噸,成為當時我國第一口日產千噸井,從而勝利油田正式誕生。
天津會議後,在短短5年時間內,先後在濟陽、黃驊、冀中三大坳陷實現了油氣連續突破,並在6個突擊點中找到了兩個油田,以無可辯駁的事實宣告繼大慶油田之後,華北成為我國第二個石油工業基地,為我國油氣勘查史上又樹起一座里程碑。
在全國三屆人大會議期間,毛主席高度贊揚了李四光運用構造體系找油理論。
理論指導除李四光外,還有著名地質學家黃汲清的多旋迴理論,應用於華北盆地中新生代多旋迴沉積和構造形變,對華北找油的導向同樣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國際著名地質學家許靖華教授是這樣稱贊他的:「黃汲清是一個受人崇拜的老師和受尊敬的地學界領導,80年代期間中國構造學綜合理論都受到他科學哲理的影響。」
勝利、大港油田發現之後,主要任務便是擴大戰果了。1963年3月,國家計委指示:「向華北西部鐵路沿線進行偵察。」一普把油氣勘查重點迅速轉向惠民凹陷,解剖臨邑構造帶,在大蘆家構造上布鑽惠4井,在田家構造上布鑽惠5井,相繼取得日產油流54立方米和11.6立方米。臨邑構造帶的突破,擴大了濟陽坳陷含油范圍,為後來臨盤油田的建成起到了先行作用。
河北區隊完成羊三木構造探井同時,擴大了鑽探隊伍力量並轉向了冀中地區,配合區域大剖面,於1963年3月9日,在蠡縣藺崗打冀參1井,該井於2900米老第三系冀中群發現油砂及含氣層,證實了冀中地區具有良好的含油氣遠景,為擴大油氣勘探范圍提供了可靠的科學依據。
蠡縣,位於河北平原中部,瀦龍河流域。前漢為陸成縣,後漢至晉為博陵縣,北魏置博野縣,明置蠡州為蠡縣,為小說《紅旗譜》蠡縣十八崗故事發源地,老區百姓對打鑽熱情相助。曠伏兆副部長在天津會議期間,因他曾在抗日戰爭年代於冀中做敵後工作,懷著對老區人民的深情厚意建議將博野坳陷(高陽坳陷)改名為冀中坳陷並一直沿用至今。
一普除在華北關內參加會戰外,還派出鑽井隊開赴下遼河坳陷開展油氣勘查工作。該坳陷早於1955年,由地質部第二物探大隊進行綜合物探工作,初步劃分了凹陷與凸起,發現了油燕溝、田莊台、黃金帶、熱河台和興隆台等13個構造。1964年地質部第二普查勘探大隊又在黃金帶構造上打通1井,在老第三系鑽遇12層含油砂岩。一普就是在上述基礎上開辟下遼河找油工作,集中在田莊台和盤山凹陷開展深井鑽探,打井12口,其中10口井見含油砂岩,6口井測試結果都見到油氣流,尤以遼6井最好,該井位於熱河台構造上,在老第三系鑽遇12層含氣層,經測試獲日產天然氣65萬立方米,為國家又找到了一個大型的油氣勘探基地,後交石油工業部勘探開發,建成了現今的遼河油田。人們慶賀一普在關內、關外取得雙豐收,實踐證明渤海灣盆地在油氣地學上具有特別顯著地位。
「萬事成於謀」。天津會議決策,使華北石油會戰取得了歷史性輝煌戰績。在地跨冀、魯、遼等大半個華北盆地內找到了一批具有相當規模的油氣田,其價位已能與大慶油田平分秋色,為我國發展國民經濟建設發揮了巨大作用,尤其是確保東部沿海經濟發達地區的能源儲備具有舉足輕重的戰略意義,人們將永遠記住60年代華北油氣勘查創業史。
『捌』 中石化華北石油局到底怎樣
中石化華北石油局地球物理專業2011年還可以,聽同學說換了一個開拓型的領導,該年產值5.6億,光發獎金是很可以的,聽說福利還是挺好的。
『玖』 中石化有沒有華北油田,華北油田的待遇怎麼樣
一般說的華北油田都是指的中石油華北油田,隸屬於中石油。中石化的在河南有個華北石油局。中石油華北油田地點主要在河北省滄州市任丘市,現在多招收油田子弟了,而且要求專業要對口。外面的學生很難進來了,至於待遇的話,看你分的二級單位了,有的單位效益好,有的單位不行。效益好的單位主要是出油的單位,或者那種能出國的服務單位,出國的年收入20W以上吧,如果你分在了所謂的服務處,那就慘了,除了點死工資一個月2000到3000之間,扣除三險一金後就是2000左右了,再扣掉租房和花銷啥也沒有了,年底有個1萬左右的獎金。如果你是女孩,無所謂,如果你是男的,建議慎重選擇地方和專業,要不房子和車子的壓力會壓得你受不了的。
『拾』 華北油田好不好
老油田 老舊的管理建設模式 你看大慶 都款完蛋了 窮瘋了 職工養不起了到我們油田買地開拓增加產量 現在哪還有用職工去干那些又臟又累還辛苦的活啊 那些待遇和生活環境不提了 但是人家還像那些朝鮮人民一樣感覺自己生活的好呢 跟解放前一樣 井底之蛙我不動他 他也不懂我 同時中石油一級單位 同是等級相同的局級 但還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