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石油礦藏 » 石油泵送過程為什麼要控制流速
擴展閱讀
資源稅怎麼操作 2025-08-07 16:07:50
蜀門手游怎麼玩分配資源 2025-08-07 15:59:49

石油泵送過程為什麼要控制流速

發布時間: 2022-05-10 10:08:49

㈠ 在進行離子交換操作過程中,為什麼要控制流出液的流速,如太快,將會

保持液面下是防止表層樹脂乾燥,沒有交換效果還有水對樹脂的沖擊,造成樹脂浮游,還有會帶人空氣,造成氣穴,影響樹脂裝填規整,影響交換效果。

控制水的流量是保證水與樹脂能有充分的接觸時間完成交換,否則流量太快可能有部分水分子沒有充分作用,達不到交換效果,一般保證每小時5倍樹脂體積的流量比較合適。

溶液中待交換的離子與交換樹脂中的離子交換有一個過程:溶液中待交換的離子向樹脂顆粒表面遷移並通過樹脂表面的邊界水膜,進入樹脂內部的孔道與樹脂的離子交換,被交換下的離子再從樹脂孔道往外移動,穿孔樹脂膜到溶液中,這個交換過程是需要一定時間的。

如果待處理的液體流速太快,就有一部份離子來不及交換,造成泄漏,影響處理質量;如果速度太慢就會減小處理流量,降低處理效率.所以要控制液體流速。

(1)石油泵送過程為什麼要控制流速擴展閱讀:

水溶液中的一些陽離子進入反離子層,而原來在反離子層中的陽離子進入水溶液,這種發生在反離子層與正常濃度處水溶液之間的同性離子交換被稱為離子交換作用。

離子交換主要發生在擴散層與正常水溶液之間,由於黏土顆粒表面通常帶的是負電荷,故離子交換以陽離子交換為主,故又稱為陽離子交換。離子交換嚴格服從當量定律,即進入反離子層的陽離子與被置換出反離子層的陽離子的當量相等。

㈡ 有機溶劑輸送為何要有流速的規定

這是因為有機溶劑的粘度比較大,而溫度升高會降低有機溶劑的粘度系數,其與管壁的摩擦力減小,所以流速就快了。
看快慢增加幅度就要看溫度對他的粘度系數影響大不大了。

另外,好長時間不用了,是不是叫粘度系數我還得再查一查,不過基本上就是這個意思。

㈢ 石油工業有哪些特點

石油工業的五大特性:
(1)易燃性
燃燒的難易和石油產品的閃點,燃點和自燃點三個指標有密切關系。石油閃點是鑒定石油產品餾分組成和發生火災危險程度的重要標准。油品越輕閃點越低,著火危險性越大,但輕質油自燃點比重質油自燃點高,因此輕質油不會自燃。對重油來說閃點雖高,但自燃低,著火危險性同樣也較大,故罐區不應有油布等垃圾堆放,尤其是夏天,防止油品自燃起火。
(2)易爆性
石油產品易揮發產生可燃蒸氣,這些氣體和空氣混合達到一定濃度,一遇明火都有發生著火、爆炸危險。爆炸的危險性取決於物質的爆炸濃度范圍。
(3)易揮發、易擴散、易流淌性。
(4)易產生靜電
石油及產品本身是絕緣體,當它流經管路進入容器或在車輛運油過程中,都有產生靜電的特性,為了防止靜電引起火災,在油品儲運過程中,設備都應裝有導電接地設施;裝車要控制流速並防止油料噴濺、沖擊,盡量減少靜電發生。 (5)易受熱膨脹性
石油產品受熱後,溫度上升,體積迅速膨脹,若遇到容器內油品充裝過滿或管道輸油後內部未排空而又無泄壓設施,很容易體積膨脹使容器或管件爆破損壞,為了防止設備因油品受熱膨脹而受到損壞,裝油容器不準充裝過滿,一般只准充裝全容積的85-95%,輸油管線上均應裝泄壓閥。
石油產品是指石油煉制工業中由原油經過一系列石油煉制過程和石油產品精製而得到的各種產品。
石油產品的分類:
通常按其主要用途分為兩大類:一類為燃料,如液化石油氣、汽油、噴氣燃料、煤油、柴油、燃料油等;另一類作為原材料,如潤滑油、潤滑脂、石油蠟、石油瀝青、石油焦、以及石油化工原料等。
精製方法:
1、酸精製
是用硫酸處理油品,可除去某些含硫化合物、含氮化合物和膠質。
2、鹼精製
是用燒鹼水溶液處理油品,如汽油、柴油、潤滑油,可除去含氧化合物和硫化物,並可除去酸精製時殘留的硫酸。酸精製與鹼精製常聯合應用, 故稱酸鹼精製。
3、脫臭
是針對含硫高的原油製成的汽、煤、柴油,因含硫醇而產生惡臭,硫醇含量高時會引起油品生膠質,不易保存。可採用催化劑存在下,先用鹼液處理,再用空氣氧化。
4、加氫
是在催化劑存在下於300~425℃,1.5兆帕壓力下加氫,可除去含硫、氮、氧的化合物和金屬雜質,改進油品的 儲存性能和腐蝕性、燃燒性,可用於各種油品。
5、脫蠟
主要用於精製航空煤油、柴油等。油中含蠟,在低溫下形成蠟的結晶,影響流動性能,並易於堵塞管道。脫蠟對航空用油十分重要。脫蠟可用分子篩吸附。潤滑油的 精製常採用溶劑精製脫除不理想成分,以改善組成和顏色。有時需要脫蠟。
6、白土精製
一般放在精製工序的最後,用白土(主要由二氧化硅和三氧化二鋁組成)吸附有害的物質。
7、潤滑油
原料主要來自原油的蒸餾,潤滑油最主要的性能是粘度、安定性和潤滑性。生產潤滑油的基本過程實質上是除去原料油中的不理想組分,主要是膠質、瀝青質和含硫、氮、氧的化合物以及蠟、多環芳香烴,這些組分主要影響粘度、安定性、色澤。方法有溶劑精製、脫蠟和脫瀝青、加氫和白土精製。
8、溶劑精製
是利用溶劑對不同組分的溶解度不同達到精製的目的,為絕大多數的潤滑油生產過程所採用。常用溶劑有糠醛和苯酚。生產過程與重整裝置的芳香烴抽提相似。
9、溶劑脫蠟
是除去潤滑油原料中易在低溫下產生結晶的組分,主要指石蠟,脫蠟採用冷結晶法,為克服低溫下粘度過大,石蠟結晶太小不便過濾,常加入對蠟無溶解作用的混合溶劑,如甲苯- 甲基乙基酮,故脫蠟常稱為酮苯脫蠟。

㈣ 混凝土泵泵送中要注意什麼問題

說實話,泵開的久了自然都有點經驗的!
具體來說是要會看料,有幾種料不能打,1 太乾的料,已經到了不會流的程度。2 離析的料,砂石料與水泥漿分離的料。 3 外加劑超摻的料,會抓壁,很容易堵。4 石子太多的料
還有就是避免誤區,不是越稀得料越好打,而是要看和易性,一般好打的料坍落度都是140-80MM之間,料之間相互包裹較好,本身有流動性。不要一直加水,那樣會破壞料的和易性
還有就是打料前要攪拌車快轉,把料攪拌開,因為有攪拌車司機會加水或是工地加水的,還有中間聽鼓的,料不開就會搞離析的料進料槽堵泵
還有最重要的是會聽聲音,會看壓力表,什麼時候加大壓力,什麼時候減小壓力,什麼時候打回泵,都很重要,避免打空泵(鄙視那些一邊打料一邊睡覺的,空了都不知道)
會聽聲音拆管,要是每次堵都要全拆,估計你不累死,管工都打你。你想一次都不堵管是很難的,所以要學。
還有就是要記得留料養泵,斷料是堵泵的大忌!

㈤ 在線苦等!液壓問題,請高手求解!

不知你所提的問題是不是變性燃料用的汽油, 93#牌號
相關回答如下
1、管道泵的介質為水時揚程為50m,介質換為93#汽油揚程是變大嗎?

泵浦的揚程可分為兩種:
(a)理論揚程(virtual head):由葉輪的轉速,依物理公式計算出的揚程。
(b)發生揚程(developed head):理論揚程扣除泵浦內部的摩擦,亦即實際為流體所獲得的揚程。

揚程與流體的密度無關。若一泵浦具有20公尺的揚程,則在不考慮摩擦損失的情況下,可將任何流體輸送至20公尺高。
如果是車用乙醇汽油是指在汽油組分中按體積混合比加入10% 的變性燃料用的汽油, 93#牌號。
因變性燃料乙醇的粘度在20oC為1.5mPa.s,比普通汽油的粘度0.65-0.85 mPa.s高2倍。
因此,在管道輸送中所消耗的動力要大於輸運普通汽油。

由於離心泵為動力的泵浦對黏度大於40cP的流體會有揚程降低、馬力增大及流量減少的不良影響

2、如果變大,那為什麼系統壓力(所需壓力0.5mpa)升不上去啊(現在出口端封死壓力為0.25左右)?
實際上是揚程降低所以壓力0.5mpa)升不上去是正常的

設計用泵輸送化工介質尤其是易汽化介質,並不是簡單的算出泵的軸功率等參數就可以了,所有工況條件、工藝參數(如介質粘度、比熱、流量、揚程、密度、入口汽化壓、吸入壓力、汽化溫度、有無顆粒、結晶溫度、氣蝕餘量等)都應該充分考慮,以便選擇合適的泵型及安裝形式,輔助以正確地操作方式以及合理的用戶管路系統才能確保泵不氣蝕和汽化,整個輸送系統工作平穩。

只保證介質不汽化、不氣蝕還不夠,對於易汽化介質來說,其粘度是泵選用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參數。
柴油粘度約為40mPa.s,
普通汽油的粘度為0.65-0.85 mPa.s,
變性燃料乙醇的粘度在20oC為1.5mPa.s,2倍於普通汽油。
因此,柴油在管道輸送中所消耗的動力要大於輸運普通汽油。

乙醇汽油飽和蒸汽壓比普通汽油要高3-7KPa。極易發生氣穴和氣阻現象。

3、如果揚程變小,如何在不影響以組裝好的其他管路設備的情況下進行升壓?靜候您的解答,謝謝!

由於離心泵為動力式泵浦對黏度大於40cP的流體會有揚程降低、馬力增大及流量減少的不良影響。而若黏度更大於100cP則影響非常嚴重,而不適合輸送,此時應改用旋轉泵。
揮發性流體:
汽油、煤油、酒精等揮發性液體的蒸氣壓很高,必須考慮是否會發生空洞現象。
空動現象(cavitation)
泵的入口處的總能量(壓力能與動能)。當離心泵的葉輪轉動時,一方面將葉片間的液體趕入渦形室,另一方面則在吸入眼處造成真空。此時若入口附近管子內的液體擁有較高的能量(壓力能與動能),則液體可順利的被吸入泵內。但是,若入口處液體的壓力更低於液體的蒸汽壓時,則泵內液體將激烈氣化,產生許多成氣泡,使液體無法順利的吸入泵內,稱為空動現象(cavitation)。
空動現象不但無法使泵浦正常運轉,且因氣泡在快速移動時破裂而撞擊葉輪,使葉輪表面受沖蝕(erosion)而產生麻點,嚴重者會使葉片破裂。

補充說明
在燃油泵送與計量過程中,需要關注的另外一點是汽油和生物乙醇汽油等易汽化介質的泵送速度不能過快,流速過快將使得介質產生過多的泡沫和揮發,引起過大的流量波動,且易在管道中產生靜電。
美國聯邦法律規定的加汽油時流速不能超過10加侖/分鍾(約為38L/min),
我國的加油站加油機國家標准也應該對易汽化介質的泵送和計量過程中流速加以更為嚴格的限定。

可參考 介質特性對泵送與計量系統的影響

補充說明
因變性燃料乙醇的粘度在20oC為1.5mPa.s,比普通汽油的粘度0.65-0.85 mPa.s高2倍。
因此,在管道輸送中所消耗的動力要大於輸運普通汽油。相對管道阻力也大於普通汽油
若採用 單級單吸立式管道油泵,是將原揚程為48-52m。提申一倍 或許有效
改變方案
(1) 試試看加大馬力增快轉速 (若可能跟製造廠家請求協助)
(2) 改用旋轉泵

㈥  高凝高黏原油輸送技術

由於中國近海油田產出的原油多具有高凝固點、高黏度以及高含蠟特性,因此在渤海灣、北部灣和珠江口海域已開發的海上油田所鋪設的海底輸油管道,全部採用熱油輸送工藝和保溫管道結構。

海底高凝、高黏原油管道輸送技術,是我國從海底管道工程起步階段就注意研究和引進的。從20世紀80年代初期渤海的埕北、渤中28-1、到渤中34-2/4油田和南海北部灣潿10-3油田開發配套的海底輸油管道工程,都涉及如何解決好原油輸送技術的問題。我們結合油田原油特性,與日本和法國石油工程界合作,研究採用了安全可靠的工程對策,學習引進了相關設計、施工和運行管理技術。隨後在渤海灣和北部灣自營開發的諸多油田開發工程中,設計、鋪設了眾多海底輸油管道,形成了我國一套完整的海底高凝、高黏原油管道輸送技術。通過大量工程實踐應用和檢驗,證明該技術是實用和可靠的。

一、輸送工藝

針對高凝、高黏原油的管道輸送,國內外在油田及外輸管道工程上使用了各種減阻、降黏方法,諸如加化學葯劑、乳化降黏、水懸浮輸送以及黏彈性液膜等,進行過大量研究和試驗,但由於技術上、經濟上的種種原因,均未得到廣泛應用。目前,最實用、最可靠的方法仍是採用加熱降黏防止凝固的輸送工藝。

對高凝原油,為防止原油在管道輸送過程中凝固,依靠加熱使管道中的原油溫度始終維持在凝固點以上。

對高黏原油,採用加熱降低黏度,滿足管道壓降需求和節約泵送能耗。當然,在採用熱油輸送工藝的同時,一般都相應採用保溫管道結構。

(一)工藝模擬計算分析

海上油田開發工程涉及到的海底輸油管道,其輸送工藝模擬計算,一般要根據油田地質開發提供的逐年產量預測(並考慮一定設計系數),計算不同情況(管徑、輸量、入口溫度等)下的壓降、溫降以及管道內液體滯留量和一些必要的工藝參數。依此選擇最佳管徑,確定出不同情況下的工藝參數(不同生產年的輸送壓力、溫度等)。

近年來,原油管道輸送工藝模擬計算分析普遍採用計算機模擬程序進行。中國海油從加拿大NEOTEC公司引進了PIPEFLOW軟體,該軟體與流行的PIPESIM、PIPEPHASE等商業軟體類同,匯編了各種計算方法及一些修正系數、參考資料庫,供設計分析者選用。

(二)保溫材料的選擇和厚度確定

對採用熱油輸送工藝的海底管道,熱力計算是非常重要的環節,而其中管道傳熱系數K值又是管道熱力條件的綜合表現。K值除受管道結構影響外,埋地的地溫條件、保溫材導熱系數和保溫材厚度是三大影響因素。

從計算分析結果看,由於地溫變化不大對K值影響不明顯,只是在低輸量時,要注意其對終溫的影響。

保溫材性質和保溫層厚度是影響K值最關鍵的因素,也是影響管道終溫的關鍵因素。目前國內選用的保溫材料與國外最常用的一樣,是採用聚氨酯泡沫塑料。這是一種有機聚合物泡沫,能形成開孔或閉孔蜂窩狀結構,優點是導熱系數小(≤0.03W/m2·h.℃)、密度低(40~100kg/m3)和吸水率小(≤3%),且化學穩定性好,同時工業生產成熟,價格相對便宜。從保溫效果考慮,當然是保溫層厚度越大越好,但是,當保溫層厚度達到一定值時,保溫效果的增加和厚度的增量不再呈線性增加的關系,而是增加十分平緩。特別是對海底管道,保溫層厚度增加意味著外管直徑增加,就長距離管道而言,外管增加一級管徑,鋼管用量和施工費增加都是十分可觀的。因此,根據計算分析和優化設計,認為選用保溫層厚度為50mm是合理的。

(三)停輸和再啟動計算分析

停輸和再啟動計算分析是高凝、高黏原油海底管道工藝設計的重要內容,將直接關繫到管輸作業的安全和可靠。

停輸後的溫降分析,視為最終確定管道安全時間。對於採用熱油輸送工藝的管道停輸後,隨著存油熱量散失,原油將從管壁向管中心凝固,凝層的加厚及凝結時釋放的潛熱將延緩全斷面凝固的過程。存油凝固時間取決於管道保溫條件、油品熱容、停輸時的溫度和斷面直徑。通常這些數值越大,全斷面凝固時間就越長。一般凝油層厚度在管道軸向是一個變化值,通常以管道終斷面凝油厚度作為安全停輸時間的控制值。

對於加熱輸送的高凝、高黏原油管道發生停輸,且預計在安全停輸時間內時,不能恢復管道輸油,為保證管道安全,最有效的措施是在管內存油開始凝固時,用水或低凝油將其置換。

停輸後的再啟動分析,是考慮管道發生停輸後可能出現的最不利工況和環境條件,此時要恢復通油,需計算所需的再啟動壓力和提出實現再啟動要採取的措施以及增設必要的設備和設施。

通常,再啟動壓力(P),用下式計算:

中國海洋石油高新技術與實踐

式中:P為再啟動壓力(Pa);P為管道出口壓力(Pa);Di為管道內徑(m);τ為原油在停輸環境溫度下的屈服應力(Pa);L為管道可能凝固的長度(m)。

(四)水化物和沖蝕的防止措施

海上油田開發工程涉及的輸油管道,是一種與陸上原油長輸管道和海上原油轉輸管道不同的管道,它是從井口平台產出的原油氣水混輸至中心處理平台或浮式生產貯油裝置的油田內部集輸管道。該類海底管道輸送時伴有從井口采出的水和氣,屬於混輸管道,對這類油管道,也是採用加熱輸送工藝和保溫管道結構。

做這類混輸油管道的工藝設計,除做凈化原油輸送管道通常要進行的模擬計算分析外,還要增加段塞流分析和防止水化物和沖蝕產生的分析。

段塞流現象是油氣混輸過程中的一個重要問題。正常輸送過程中,如何判定是否出現嚴重的段塞流,以及如何確定段塞流長度,目前已經有了通用的分析計算判斷方法。在清管作業過程中,由於管道內存在一定的滯留液量,因此在清管器前將形成液體段塞流。在下游分離設備設計中必須考慮清管作業引起的段塞流影響,一般是設計一定的緩沖容量,使容器操作始終維持在正常液位與高液位報警線之間,確保生產正常。

水化物是影響海底混輸管道操作的一大隱患,特別是在以下三種工況下可能出現水化物,為此提出了防止形成水化物的措施:①低輸量狀況,為防止水化物生成,要求在輸送過程中,管道內油氣溫度始終維持在水化物生成溫度以上。但在低輸量狀況下,溫降很快,根據水化物生成曲線判斷,可能會生成水化物。此時應及時注入甲醇之類的防凍液(水化物抑制劑),以防止水化物生成;②停輸過程,在長期停輸狀態下,由於管道內油氣溫度降到了環境溫度,且管內壓力仍保持較高壓力狀態,所以可能生成水化物。此時,應採取的措施,一是給管道卸壓,二是往管道內注入水化物抑制劑;③重新啟動,通常停輸後再啟動,需要高於正常操作壓力的啟動壓力,而這時溫度又往往很低,故很容易生成水化物。此時應採取連續注入水化物抑制劑的做法,直到管道內溫度達到正常操作溫度為止。

防止產生沖蝕是油氣混輸管道工藝設計不容忽視的問題。對多相混輸管道,若流速超過一定值時,液體中含有的固體顆粒會對管道內壁形成一種強烈的沖刷腐蝕,特別是在急轉彎處如海底管道立管及膨脹彎處。因此設計時要計算避免沖蝕的最大流速,其公式為:

圖15-13PE外套保溫管斷面結構

表15-3給出所研製保溫管道的技術參數。

表15-3保溫管道技術參數表

當然,真正意義上的單管保溫結構管道,應該是取消外護套系統,在輸油鋼管外面施加既能防水也具良好保溫性能且有較強抗靜水壓力及抗機械破損能力的保溫材,無疑這是該項技術發展的最終方向。目前,在我國南海東部惠州26-1北油田(水深約120m)一條直徑為254mm、長約8.7km的海底保溫輸油管道,通過深入研究和招標推動,已經具備了工程實用基礎,其技術可行性和價格被接受性都得出了較好的結論。

㈦ 硅膠柱層析為何要控制石油醚的流速

硅膠柱層析分離的原理是根據物質在硅膠上的吸附力不同而得到分離, 一般情況下極性較大的物質易被硅膠吸附,極性較弱的物質不易被硅膠吸附,整個層析過程即是吸附、解吸、再吸附、再解吸過程。
石油醚流速過快將影響分離效果。

㈧ 石油泵送過程中,為什麼要控制流速不能超過1m/s

流速影子0.5-3之間 流速太快容易起靜電 不安全

㈨ 為什麼泵送混凝土時,從罐車里出來的砼流動性很好,但泵送上去後就非常稠了呢

因為混凝土在泵送過程中在 管道中的壓力 擠壓的 混凝土在泵送低層的時候沒什麼變換 而越高就要求混凝土塌落度大的

㈩ 泵送過程中的重點工作是什麼

泵送過程中的重點工作是什麼,那需要看你是關注哪方面工作,是對泵的調試、維護,是什麼樣的泵產品,如立式、卧式、單級、多級等等方面都有關,一般離心泵在運行過程中的重點工作有如下幾個方面:

總體要求,安全防護:

在安裝已加熱的軸承或使用軸承加熱器時,要戴隔熱的工作手套。

  • 在接觸有銳邊的零件,尤其是葉輪時,要戴加厚的工作手套。

  • 要戴安全眼鏡(有側面防護的),尤其在機加車間。

  • 在裝卸零件、笨重的工具時,要穿鋼包頭的護足鞋。

  • 為避免接觸有害/有毒流體,請用其它人身防護設備。

  • 聯軸器護罩:

    未正確安裝聯軸器護罩切勿啟動泵。

  • 法蘭連接:

    不得將管道強制連接到泵上。

  • 只能使用尺寸和材料正確的緊固件。

  • 保證沒有遺漏緊固件。

  • 謹防緊固件被腐蝕或未擰緊。

  • 操作:

設備運行之前,應將管路、泵腔的空氣排凈,以防止泵不吸水或機封因干磨損傷。

  • 設備運行之前,應檢查進、出口管路開啟情況,要求進口閥門全開,出口閥門全關。泵啟動之後,再逐漸開啟出口閥門。

  • 不得在超出泵的參數范圍內操作泵。

  • 不得在低於最小額定流量或關閉進/出口閥時運行泵。

  • 系統帶壓時不得打開排氣、疏水閥或移走螺塞。

  • 假如已安裝的安全設施被拆下,不得啟動泵。

  • 維護安全:

    必須切斷電源。

  • 由於未排出的輸送液體有爆炸的危險,不得用加熱的方法拆卸泵。

  • 在拆卸泵、移走螺塞或拆開管道之前,保證泵與系統分開並已釋放壓力。

  • 為了防止嚴重的人身傷害,使用合適的起重和支撐設備。

  • 遵守正確的排除污染程序。

  • 了解並遵守公司的安全規章。

  • 具體要求

  • 4.1 啟動前准備

  • 檢查轉動

  • 為了防止突然啟動和人身傷害,切斷驅動機電源。

  • 不得點動已與電機連接的泵。

  • 如泵以錯誤的轉動方向運行,可能導致泵嚴重損壞。

  • 注意:泵在裝運時需拆下聯軸器中間段。

  • 1、切斷驅動機電源。移走聯軸器中間段(假如已裝上)。

  • 2、 確認聯軸器輪彀牢固地安裝到驅動機軸上。(這也是檢查泵端輪彀的好時機)。

  • 3、冷卻、傳熱、保溫、保冷、沖洗、過濾、保濕、潤滑、密封沖洗等系統管路及工藝管道應連接正確,並沖洗干凈,保持暢通。

  • 4、各指示儀表靈活、准確。

  • 5、接上驅動機電源。

  • 6、電機轉動方向與設計方向一致,轉動方向必須與軸承部件上轉向牌的指示一致。 脫開聯軸器,對驅動機的方向進行確定,並先行對驅動進行試運行,以電機驅動的,電機應試運行2小時以上。

  • 7、潤滑部位應加入符合技術要求的潤滑油或潤滑脂。

  • 8. 在給聯軸器安裝中間段之前切斷電源。

  • 聯接泵和驅動機

  • 1、參照聯軸器生產商說明書的尺寸或聯軸器輪彀上的印記檢查聯軸器輪彀之間的間隙,必須調整時,應移動驅動機而不是移動泵。

  • 注意:由置和安裝的驅動機,聯軸器的設置已經確定。

  • 2、按照聯軸器生產商的說明書安裝和潤滑聯軸器。

  • 3、 使用百分表和塞尺檢查聯軸器角度和平行的對中。見第3節對中的標准。

  • 4、 安裝聯軸器護罩。參考附錄Ⅰ聯軸器護罩的安裝說明書。

  • 未正確安裝聯軸器護罩不得操作泵。參考附錄Ⅰ聯軸器護罩的安裝說明書。假如泵運行時沒有聯軸器護罩,將發生人身傷害。

  • 潤滑軸承

  • 油浴潤滑的滾動軸承是標准配置。軸承箱配有油標和在線補償潤滑油的恆位油杯。

  • 軸承在出廠時未加潤滑油(見軸承的維護一節)

  • 設備未正確潤滑而運行會引起軸承損壞和泵軸抱死。

  • 軸封

  • 機械密封

  • 在泵運輸前,該系列泵的機械密封已經預裝在泵組上,不需要到現場進行預裝配。如果要求用戶自行安裝的機械密封,要求在訂單和協議中說明,並且按照密封的使用說明書正確安裝機械密封。

  • 密封液的連接

  • Connection of Sealing Liquid

  • 為了正常操作必須在密封面上形成一層液膜來進行潤滑,沖洗液接頭位置見製造廠圖樣,可用於沖洗/冷卻的方法如下:

  • 自沖洗—這種布置方式是從泵的出口(如需要可加外部冷卻)引出液體直接噴射到密封腔。

  • 外沖洗—從外部的供應源直接將干凈、低溫的合適介質噴射到密封腔。沖洗液的壓力應該比密封腔壓力高0.35~1.05kg/cm2,噴射速度為2~8L/min。

  • 也可採用其它方式單應注意密封壓蓋的連接和/或密封腔的連接。請參考隨泵一起的技術文件、機械密封參考圖和管道圖。

  • 灌泵

  • 在泵灌滿水之前切勿啟動泵。

  • 吸入源比泵高

  • 1、慢慢打開吸入閥。

  • 2、打開在吸入/排出管道、泵體、密封腔、和密封管道(如有)上的排氣孔,直至排出所存的空氣並只有液體流出。

  • 3、關閉排氣孔。

  • 吸入源比泵低

  • 必須使用底閥或外部液源來灌泵,外部液源可以是啟動的已帶壓的排放管線或其他供應源。

  • 1、關閉出口閥,打開進出口管路,泵體、密封腔和密封管線上的排氣口。

  • 2、打開外部供應管線知道排掉所有的空氣,只有液體流出為止。

  • 3、先關閉排氣孔,再關閉外部供應管道。

  • 如果處理有害或有毒介質時,應裝備適當的防護設備,如果泵正在排凈,應小心避免人身傷害。抽送的液體必須適當處理。

  • 啟動注意事項

  • 1、 必須安裝所有與設備和人身安全相關的設施和控制器,並能正確地操作。

  • 2、 為了防止在初始啟動時,由於管道系統中臟物或碎片引起的泵的過早失效,安裝了吸入濾網的泵,在全速和全流量下可連續運行2~3小時。

  • 3、 變速的電動機應盡可能快的達到額定的速度。

  • 4. 在泵初始啟動時,一旦將變速電機連接到泵上後就不能調整或檢查其速度控制器和超速設定。如果未檢查這些設定,應拆掉連接並按照電機製造廠的說明進行檢查。

  • 5、 在低速下運行一台新的或大修過的泵,可能不能提供足夠的流量來沖洗和冷卻潤滑耐磨環或密封腔襯套。

  • 6. 泵送介質溫度超過95℃時,應在泵運轉前使泵溫度慢慢升高。循環少量泵送的介質(典型的是通過型泵體上的排液孔連接)直至泵體所有檢測點的溫度在泵送介質溫度10~25℃范圍內。平均的預熱流速以各個控制點位置的觀察值為基礎並在表2中指出,僅供參考。

  • 4.2 啟動泵Starting Pump

  • 1、確認吸入閥和必須的循環、冷卻系統的管線是暢通的。

  • 2、按照系統條件,部分或全部關閉排出閥。

  • 3、啟動驅動機。

  • 3. 立即觀察壓力表。假如不能快速達到排出壓力,應停止驅動機,重新灌泵並重新啟動。

  • 4. 慢慢打開排出閥,直至得到要求的流量。

  • 觀察泵的振動程度、軸承溫度和雜訊大小。假如超過正常的要求,關泵並解決。

  • 高溫泵試運行時特殊注意事項:

  • 1. 試運行前進行泵體預熱,泵體表面與輸送介質進口工藝管線的溫度差不大於40℃,泵體預熱時,溫度應均勻上升,每小時溫升不大於50℃。

  • 2. 預熱時,每個10分鍾盤車半圈,溫度超過150℃時,每隔5分鍾盤車半圈。

  • 3. 開啟入口閥門或放空閥門,排出泵內氣體,預熱到規定溫度後,再關閉好放空閥門。

  • 4. 停車後,每隔20~30分鍾盤車半圈,直至溫度降到50℃為止。

  • 低溫泵試運行時特殊注意事項:

  • 1. 預冷前打開旁通管路,

  • 2. 按工藝要求對泵腔進行除濕處理。

  • 3. 注意,對泵體進行預冷,遇冷到規定溫度,冷卻速度不大於每小時3℃;預冷時,應全部打開放空閥門,遇冷到規定溫度,再將閥門關上。

  • 4. 脆性材料製造的泵在試運行時,應防止驟冷,不允許有50溫差的冷熱驟變。

  • 遇到以下情況不允許啟動泵

  • 注意:必須避免泵的過載發生,因過載而導致泵的零部件嚴重損傷,泵在超出他的性能范圍的情況下運行,將導致泵過載發生。

  • 1. 超過最大允許轉速

  • 2. 超過最大允許吸入壓力

  • 3. 超過最大允許溫度

  • 4. 超出或低於泵的運行范圍

  • 6. 在沒有必要的安全保護下運行(安全閥、過載保護裝置)

  • 7. 在關閉入口閥的情況下開機

  • 8. 泵材料不適合輸送的介質的情況下開機

  • 9. 在錯誤的轉向下開機

  • 10. 在使用不正確的軸承潤滑方式、潤滑劑的情況下開機

  • 以上的錯誤操作,可能給泵帶來嚴重的損壞,承壓零部件的爆炸所引起的碎片、熱的、腐蝕性的、有毒的介質將對人及環境造成極大危害,這些危害一旦發生將是致命的。

  • 4.3 操 作

  • 總則

  • 要是靠調節排出管線中的閥門來改變流量,切莫從吸入側調節流量。

  • 假如泵送介質的比重大於訂單值或超過額定流量,驅動機可能超載。

  • 為了防止汽蝕或迴流造成的損壞,要在額定的或接近額定的條件下操作泵。

  • 在輸送危險的或有毒的流體時,要有正確的人身防護設備。假如泵正在排出液體,必須採取預防措施以防止人身傷害。處理並除去泵送介質必須符合有關的規章。

  • 運行時檢查

  • Operation Checks

  • 以下只是對泵操作時最基本的檢查內容。另外的檢查信息請咨詢和查看驅動機和輔助設備生產商的文件。

  • 1、通過油標目測油池中油的液位(圖14)。

  • 2、檢查恆位油杯,確認穩定地保持油的規定液位。

  • 3、用V型溫度計和其他精確的溫度測量設備檢查油池的溫度。在初始運轉中頻繁地檢測油池的溫度,確定軸承是否有問題,以便建立正常的軸承運行溫度。

  • 4、對於配有輔助管道的泵機組,應保證它們所需要的正常的流量。並且設備在正確地運行。

  • 5、原始的振動數據應記錄下來,為了確定正常的運行狀態,假如機組的運行數據不穩定,向生產工廠咨詢。

  • 6、 監察所有的儀表保證泵在額定點下或在接近額定點運行,並保證吸入濾網(若使用)不堵塞。

  • 降低流量下運行

  • 不得在最小額定流量(最小連續穩定流量)或關閉排出閥時運行泵。在該條件下,由於泵送介質的汽化可能產生爆炸的危險,並且很快地導致泵的失效和人身傷害。

  • 危險的原因來自:

  • 1、振動程度的增加……影響軸承、密封腔和機械密封。

  • 2、負荷的增加……泵軸和軸承上產生應力。

  • 3、溫度的升高……汽化引起轉動件的劃傷和抱死。

  • 4、汽蝕……損壞泵的內表面。

  • 在凍結的狀態下操作

  • 泵在停機時暴露於冷凍的狀態下會引起液體的凍結並損壞泵。停用時應排盡泵內部的液體。

  • 輔助管道(若停用時)內部的液體也應排盡。

  • 4.4 停 機Shut Down

  • 1、慢慢關閉排出閥。

  • 2、為了防止意外的啟動,驅動機停止運行並切斷電源。

  • 如果處理有害和/或危險的或有毒的流體時,要有正確的人身防護設備。假如泵正在排出液體,應小心以防止人身傷害。處理並除去泵送介質必須符合有關的規章。

  • 4.5 最後的對中 Final Alignment

  • 1、在實際的操作條件下運行設備足夠長的時間,以使泵和驅動機以及有關的系統達到操作溫度。

  • 2、關泵並切斷驅動機電源。

  • 為了防止突然的啟動對人身傷害,切斷驅動機電源。

  • 3、拆除聯軸器護罩。參考附錄Ⅰ聯軸器護罩的安裝和拆卸說明書。

  • 4、按照第三節中的對中標准,泵機組仍舊是熱的時候檢查對中。

  • 5、重新安裝聯軸器護罩。參考附錄Ⅰ聯軸器護罩的安裝和拆卸。

  • 6、驅動機接上電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