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發生石油危機,政府應該限制石油最高價格嗎應該實行配給制嗎
答:政府應該限制石油最高價格嗎? - 第一問:不應該,因為這樣就會國家買單,也限制不了,因為我們不是產油國。應該實行配給制嗎? - 第二問:肯定會,而且也發生過。(1)西方和中國開放這30年,都是基本按照經濟供需來確定市場價格,用價格來調控需求。如果出現人為或者天災問題,我相信政府不會控制高價格的(去年不就是到達147美金嘛),當然這具體還是要看具體的國家政策。(2)配給制實行過,美國也實行過。配給制是最大效率的分配資源方法,是當國家出現危機,實行緊急狀態的物資分配手段,在各國憲法中都有規定。我國以前的糧食和生活用品都是配給制,當時主要的原因還是物資短缺。美國在73年遭遇中東石油危機,要是我沒記錯的話,就是美國也實行了石油配給制,美國實際在很多方面比中國還保守的,所以國家為了保證社會能運行下去,肯定會實行配給制。
B. 中國石油為什麼總是調價
成品油價格由國家制定,實行最高限價,調價周期為10個工作日。
C. 為什麼石油漲價
石油漲價是不可避免的,因為石油是不可再生能源,也屬於緊缺能源,用一點少一點。再說目前石油消耗量很大,開採石油難度越來也越大了,成本越來越高。很多技術研究的投入很大,地下枯竭厲害,所以,石油漲價不可避免。
而且,全球市場的原油價格漲了,咱們進口進來的成本上升,那麼汽車價格也就因為原材料的價格上漲而上升。汽油的原材料是原油,而我們國家雖然也開采原油但還不太夠,每年需要從國外進口大量原油,故價格受到國際原油價格漲跌的影響。其實世界上的大部分國家在發展過程中均需要大量原油,而本國的生產量遠遠不足,有些國家甚至根本沒有原油,完全依賴進口。因此,除了美國、俄羅斯以及中東、南美幾個少數原油充足的國家外,包括中國在內均是原油需求方。
國際油價不是一個全球統一的定價,而是原油市場的期貨交易價格,目前主要以美國西得克薩斯輕質低硫原油(WTI),北大西洋北海布倫特基準原油(Brent),以及中東地區的迪拜原油(Du)作為主要參考。供求、政治、外交、匯率都會影響國際油價的波動,而我國是世界石油進口和消費大國,同時也是石油生產大國,油價過高會加大行業和消費者的負擔;油價過低不利於資源節約使用、空氣治理、能源安全保障等。
國內油價有著一套成熟的定價機制,調價周期為10個工作日,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將根據國際市場原油價格對國內的成品油價格進行調整。
按照我國的《石油價格管理辦法》第6條規定:國內的成品油價調整設置上下限:當國際市場原油價格低於每桶40美元(含)時,按原油價格每桶40美元、正常加工利潤率計算成品油價格。當國家油價高於每桶130 美元(含)時,按照兼顧生產者、消費者利益,保持國民經濟平穩運行的原則,採取適當財稅政策保證成品油生產和供應,汽、柴油價格原則上不提或少提。而在40-130美元之間,則按照國際原油的變動價格來調整。
D. 石油價格為什麼要國家控制
石油和糧食、燃料都屬於關系重大的戰略物資,石油號稱工業的血液,一旦石油供給出現問題,飛機、坦克、輪船、汽車……都是一堆廢鐵。
石油如此重要,它的開采本身具有壟斷性,全球石油價格更是控制在華爾街手裡。
中國現在一多半的石油依賴進口,隨著汽車走入尋常百姓家庭,石油消費量更是逐年增加,目前已是世界最大石油消費國。為了抑制國內石油消費量的過快增長,只有採取國家強力控制價格的手段。中國能將汽車造成白菜價,可中國是貧油國,沒辦法。除非你到伊朗、沙特、科威特去加油,比水還便宜。
那些比較中外石油價格之後,痛罵兩桶油價高的,其實有些冤枉兩桶油,他們是替國家挨罵。
E. 中國油價最高限價和最底限價
國家發展改革委發布消息,決定進一步完善成品油價格機制,設置調控上下限。調控上限為每桶130美元,下限為每桶40美元。直白點就是,國際油價高於130美元時,國內油價可以不漲,同樣,當國際油價低於40美元時,國內油價可以不降。正常情況下,當國際原油價格在40美元到130美元之間時,國際油價漲,國內油價可能調價跟漲,國際油價跌,國內油價可能調價跌。
溫馨提示:以上信息僅供參考,以實際油價為准。
應答時間:2021-07-09,最新業務變化請以平安銀行官網公布為准。
[平安銀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來看「平安銀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F. 中國石油為什麼制定天花板價
設定上下限主要是考慮我國既是石油進口和消費大國,也是石油生產大國,油價過高過低都會帶來不同程度的不利影響。
國內油價過高則會加大用油行業和消費者的負擔,影響國民經濟的平穩運行;油價過低會影響國內原油開採行業的正常發展,削弱其自給能力,導致對外依存度會進一步的上升,不利於保障國內能源的安全。
相當於國際市場原油價格高於「天花板價」的時候,汽、柴油最高零售價不提或少提;低於「地板價」的時候,汽、柴油最高零售價格不降低,當油價低於調控下限時,國內成品油價格未調金額不是直接留給企業成為收入,而是全部納入風險准備金。
並且根據《油價調控風險准備金徵收管理辦法》規定,全額上繳中央國庫納入一般公共預算管理,統籌用於節能減排、提升油品質量、保障石油供應安全,以及應對國際油價大幅波動,實施保障措施的資金來源。
G. 為什麼石油價格會居高不下
簡單分析下 有七大原因
原因一:石油枯竭論
從2002年起,油價開始有往上走的趨勢。「物以稀為貴」,這似乎被普遍認為是石油價格居高不下的根本原因。
石油到底什麼時候枯竭呢?這個問題的議論歷來就有。首先,石油的埋藏量和可開采年數因研究數據來源而異。2007年11月末,石油礦業聯盟發布了預告「世界上能夠生產的石油將在68年後枯竭」;而日本社團法人石油學會的有賀正夫則認為,「在來型(傳統燃料)原油還有60年可開采,而算上非在來型(新型燃料)的oil sand(含原油的砂岩)和oil shell(含原油的堆積岩)等,還能用上200多年。」其次,石油埋藏量在歷經年月後也會有增加的情況。有數據表明,2007年全世界已經探明的石油量大概為1.15億桶,這比前兩年的估計數字增長了10%。
不管石油枯竭的一天離現實還有多遠,今年國際油價在短期內飆至每桶133美元,這引發了新一輪能源恐慌,不少國家紛紛囤油,從根本上進一步推高了油價。
原因二:供需失衡論
據報道,全世界每天消耗石油8000萬桶(每7桶合一噸)。其中,美國是最大的石油消費國,在它之後,依次為日本、中國、俄國、德國與韓國。目前一半左右的世界石油供應依賴於110多座大油田,而這些大油田均經歷了五六十年開采過程,基本走過了其「生命周期」的「壯年」階段,步入了穩產和衰減階段。在國際油氣投資顧問徐小傑眼中,石油的供需關系是基本面的問題,他認為這也是「基本的、長遠的和根本的決定因素」。
造成供需失衡的原因很多,長期以來,世界石油產量增長十分緩慢,石油供應設施又十分脆弱,且鮮有特大型新油田發現。此外,在油氣上游領域投資不足、產能遞減或增長滯後、供應源衰減等,也是造成供需失衡的原因。
原因三:美元貶值論
除了資源缺稀外,人為炒作也致使油價在近期飆漲。其中,美元貶值論是最熱門的一個因素。
美國跟歐佩克有協議,用美元作為石油的結算貨幣。為保證產油國的利益不受到損害,在美元大幅度貶值的今天,只有不斷地推高油價,這樣做是符合美國的戰略意圖和利益的。
在國際油價沖破110美元時,花旗集團能源分析師蒂姆·埃文斯就說,油價飆升與供需結構無關,而是由於美元貶值及通脹壓力增大。國際市場原油期貨交易以美元計算,持有其他強勢貨幣的投資者買入原油期貨造成油價上漲。
石油輸出國組織輪值主席沙基卜·哈利勒也表示贊同。他同樣認為國際油價飛漲與石油供求無關,是美元貶值和市場投機炒作造成的。美元持續貶值為國際投機熱錢紛紛進入原油和黃金期貨市場進行炒作提供了機會,從而導致油價和黃金價格不斷攀高。
原因四:投機炒作論
華爾街策略公司高級分析師康尼·特納指出,市場投機炒作才是推動油價飆升的根本原因,而各種短期消息只不過是炒作油價的一個由頭而已。由於資金的介入,市場會把任何可能導致油價上漲的消息放大,例如今天油價上漲的原因有可能是美國原油商業庫存意外下降,明天則有可能是地緣政治問題。他的這一說法不無道理。據報道,自今年年初以來,紐約市場基準原油期貨價格大幅上漲了近40%,僅5月份紐約市場油價漲幅就達到17%。5月16日紐約油價127美元,雖為當日價格,交易的卻是7月石油期貨。這與1月2日油價「破百」的是2月的石油一樣,「期貨」這樣的投資形式顯然已對油價造成巨大影響。
美國一民主黨參議員稱,投機力量行為在期貨市場上極其放縱,期貨市場日成交量已超過實際需求的20多倍。這也是投機者翻炒期貨的有力證據之一。
原因五:季節規律論
有環境學家認為,夏季是用油高峰期,北半球逐步進入夏季,生產、生活用油都將進入增長時期。每年的5月到11月為美國的颶風多發季節,一旦有颶風到來的消息都將影響油價上漲,這已成為一個定勢。專家認為,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對近期油價的飆漲有所影響。
原因六:地緣政治論
科威特前副石油大臣奧恩日前發表言論表示,世界主要產油區地緣政治局勢緊張是推動近來國際市場油價大幅飆升的主要原因。奧恩在接受科威特通訊社采訪時說,伊拉克、伊朗和奈及利亞地緣政治局勢緊張,這種局面刺激了油價上漲。
石油資源儲量分布極為不平衡,目前沙烏地阿拉伯、伊朗、科威特等中東地區國家石油儲量佔到全球總儲量的60%以上,而亞太地區石油儲量則不足2%。從歷史上三次石油危機的情況來看,高油價將進一步加重地區的地緣政治風險,如1978年的兩伊戰爭和1990的海灣戰爭,其根本目標依然是對石油資源的爭奪。這就陷入了一個惡性循環,越是地緣政治不穩定,越是迫使各方哄抬油價。
原因七:長短陰謀論
此外,西方學界出現了一種陰謀論,也成為了對油價高漲的一種解釋。據分析,陰謀論有兩種,一個是長期陰謀論,一個是短期陰謀論。長期陰謀論是指美國石油巨頭實際上已經有很成熟的能源替代技術,量產後該技術也十分廉價。事實上,當油價在50美元一桶的時候,該技術就可以完成產業化了,但為了維護既得利益,美國石油巨頭並不著急推出新技術。
短期陰謀論就是指美國總統布希本人就是美國石油集團推出來的寵兒,布希為了「報恩」,因此美國政府有意推動油價上漲。該論點分析師認為,到目前為止,石油並沒有出現絕對的短缺,但油價卻成倍上漲,這與近年來很奇怪的「美國現象」有關:在石油價格高漲的時候,美國政府一定擴大石油儲備,石油價格低的時候卻出售儲備。而且,在石油價格高漲之時,美國石油公司封存了一些油井,這些逆向操作都指向了布希政府。
H. 春節前成品油零售限價將再次上調,導致油價上漲的原因有哪些
春節前成品油零售限價將再次上調,導致油價上漲的原因有哪些?下面就我們來針對這個問題進行一番探討,希望這些內容能夠幫到有需要的朋友們。
加氣站零售層面看來,本周期時間內廠家批發再次上漲,批零價格比再次縮窄,優惠力度仍在。民企加氣站車用汽油零售價比多主營業務加氣站低0.1-0.3元/升。
新一輪調價對話框將於2022年2月17日24時打開,當今國際油價銷售市場利好消息支撐點仍然牢固,未來展望保持積極主動,預計下一輪成品油調價上調的可能性比較大。
I. 國內成品油零售限價大幅上調,上調的原因是什麼
2022年1月17日,國家發展改革委發布消息稱,根據國際市場油價變化情況,按照現行成品油價格形成機制,自2022年1月17日24時起,國內汽、柴油價格(標准品)每噸分別提高345元和330元。
值得注意的是,這是2022年新年開局成品油零售價格第一次上調,延續2020年年末最後一次零售價格上調,實現了「二連漲」,且累計漲幅較大。
結語
綜上所述,原油價格在多種因素影響下,會達到一種相對穩定,很難出現暴漲暴跌,就是出現這種情況,由於各種因素牽扯制約,波動也會很快穩定下來,重新達到某種程度平衡。國內的油價跟國際原油價格有關,會有一個相對緩沖期,但也會隨著國際油價波動而出現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