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海灣戰爭時,薩達姆敗局已定,為何還要傾倒五百萬噸石油
這一切的根源都源自於薩達姆在海灣戰爭前制定的作戰方針,地面消耗戰。
薩達姆在戰前認為憑借他擁有的120萬人的軍隊、5800多輛坦克、5100餘輛裝甲車、3.8萬門火炮、770餘架作戰飛機、800餘枚地地導彈以及牢固的地面防禦工事、齊備的防空網路和指揮系統,完全能夠承受住多國部隊的大規模空襲和導彈襲擊,然後多國部隊就不得不與伊軍在地面進行決戰,這樣地面數量占優的伊軍就可以像越南戰爭一樣,通過擴大的持久的地面消耗戰拖垮多國部隊。
所以即使薩達姆再傾倒500萬噸石油也拯救不了他的落後軍隊。
B. 薩達姆在海灣戰爭中,為何要點燃油井,將石油倒入海中
海灣戰爭,是指由美國領導的多國部隊於上世紀九十年代,為恢復科威特主權、獨立與領土完整並恢復其合法政權而對伊拉克進行的一場戰爭。這場戰爭中,作為中東強國的伊拉克,雖然是主場作戰,且佔有兵力優勢,但卻遭遇慘敗,而薩達姆更是下令向海中傾倒原油,並點燃了科威特油井。
4、破壞產油設備。除了以上軍事用途之外,伊軍的破壞還抱著一種“我得不到的你也休想得到”的心態,在這種心態下,伊拉克軍隊先後點燃了700多口科威特境內的油井,而為了增加滅火的難度,伊軍還在油井周圍埋下了大量的地雷。1991年2月底,當聯軍地面部隊發動進攻後,被點燃的油井數量更是猛增到了一個巔峰。當聯軍重新奪回科威特後,私人承包商總共花費了約15億美元來撲滅油井大火,直到1991年11月,最後一口燃燒的油井才熄滅。
伊軍的這種“焦土政策”雖然對多國部隊的進攻造成了一定阻礙,但實際效果極為有限,根本無法扭轉伊軍戰敗的結果,卻造成了歷史上最為嚴重的原油污染,使得海灣地區國家深受影響。
C. 薩達姆做哪兩件事註定失敗
自從二戰結束之後,美國就從未停止過對外戰爭,中東地區的很多混亂,實際上都有美國的手筆,因為這里的石油儲量多,作為重要的戰略物資,美國自然是要掌握在手的,所以美國在中東,想要控制一些石油儲量多的國家。
為了能對抗美軍的進攻,所以薩達姆做了這樣一件事情,他深陷困頓,但是並不願意就這樣投降,於是在美軍的進攻的過程中,他下令讓人把幾百萬桶石油,全部都倒在了波斯灣內。
這塊地區也因為石油的大量傾倒,導致了當地水域遭到嚴重的污染,海里的魚蝦全部死亡,海鳥也因為吃了壞掉的魚蝦而死,這里一片死寂,這里的石油覆蓋面積,要比一個夏威夷面積還要打。
石油的傾倒,嚴重的污染了這片區域,不過這也只是他的手段自已,從科威特撤軍的時候,他就已經下令,要打開這里的石油管道閥門,搞得到處都是石油,然後一把火點燃了這里,他的目的就是希望能用這點火,阻擋美軍一會。
他全然沒有考慮,自己這樣的行為,會帶來什麼樣嚴重的後果,雖然美軍這邊是霸權主義,經常出手參與戰爭,但是他做的很多事情,也有著很大的專制主義,自私自利,最終被人民拋棄。
D. 海灣戰爭期間,為何薩達姆要向波斯灣傾倒500萬噸石油
這個首先要從政經濟學角度來講,物以稀為貴,伊拉克在經理海灣戰爭期間,耗費大量國立,國庫空虛,所以急需用錢,只要減少石油總量,需求不變,殘量減少,物價就上去了,物價上去,伊拉克就有錢還花唄了,這不就很穩。
伊拉克在波斯灣不僅傾倒石油,甚至他還點燃了所有石油,這樣就行成了一道火牆,遂與地獄其他國家也是有很大幫助的,畢竟伊拉克就是不缺石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