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俄羅斯作為一個出口石油大國,為什麼還要購買伊朗石油
1. 俄羅斯是一個石油凈出口國,通常不需要進口石油。然而,俄羅斯仍然購買伊朗石油,這主要是為了幫助伊朗規避美國的經濟制裁。
2. 俄羅斯的公司通過投資協議與伊朗合作,這些協議的回報包括部分伊朗原油。雖然這些原油名義上仍然是伊朗產出,並通過伊朗港口出口,但通過俄羅斯的中轉,它們可以被賣給其他國家,從而規避美國的制裁。
3. 俄羅斯通過這種方式不僅幫助伊朗維持政權穩定,同時也為自己賺取了利潤。俄羅斯在幫助伊朗轉售原油的過程中抽取傭金,這樣的經濟利益對於俄羅斯來說是非常有吸引力的。
4. 與2014年的計劃相比,俄羅斯與伊朗新達成的石油換商品計劃條件更為有利。即使伊朗與美國達成妥協,俄羅斯的投資份額仍然有效,能夠繼續從中獲利。
5. 俄羅斯並不害怕美國的制裁威脅。由於2014年克里米亞事件後,俄羅斯已經面臨了美國和西方國家嚴格的制裁,因此與伊朗的合作並不會增加新的制裁負擔,反而能夠從中獲得利益,減輕美國制裁的影響。
6. 俄羅斯與伊朗的石油合作實際上已經破壞了美國對伊朗的石油封鎖。面對這樣的情況,美國人只有兩個選擇:要麼解除對俄羅斯的經濟制裁,要麼恢復與伊朗的談判以解決存在的問題。這兩個選擇都對美國國內政治和國際形象構成了挑戰。
㈡ 俄羅斯石油工業概況是什麼
俄羅斯是世界上煤炭、石油、天然氣、核燃料以及經濟水能資源蘊藏最豐富、生產能力最大的國家之一。近30年來,燃料生產增長5倍以上,電力生產增長了6倍多。同時,燃料動力的生產構成也發生了巨大變化,石油和天然氣在燃料動力平衡表中的地位不斷上升,核能的增長也很明顯,而煤炭已由40年代占第1位降到目前的第3位,位於石油和天然氣之後。
一、石油工業
俄羅斯是世界第二大原油生產國,年產原油5.5億噸左右,僅次於沙烏地阿拉伯。原油是俄羅斯的首要能源,也是重要的出口物資,年出口量約1億噸左右。原油工業在俄羅斯國民經濟中居重要地位,是重要的支柱產業部門。
俄羅斯原油主要蘊藏在西部與北部地區,僅西西伯利亞和伏爾加—烏拉爾地區的原油儲量就佔全俄羅斯的3/4左右,其次為季曼—伯朝拉地區。俄羅斯的原油生產主要集中在上述三個地區。
(1)西西伯利亞油田。採油區主要分布在秋明州,故稱秋明油田,因其開發晚於前蘇聯的巴庫油田和伏爾加—烏拉爾油田,故而又稱「第三巴庫」。這里是俄羅斯最大的石油儲集區和產區,油田面積達150萬平方千米,遠景儲量240億噸,其中探明儲量約40億噸。該油田於60年代初開始建設,於70年代末已超過伏爾加—烏拉爾油田的產量,躍居俄羅斯第一位。於90年代初,其產量已超過4億噸,已佔俄羅斯原油總產量的3/4左右。西西伯利亞油田內共發現150多個儲油區,已開發的有40多個,其中重要的有薩莫特羅爾、烏斯季—巴雷克和薩雷姆等大型油產區。西西伯利亞油田通過多條管道將原油輸向前蘇聯各大煉油廠,進而把原油轉運到黑海、波羅的海和太平洋沿岸油港,向國外出口。
(2)伏爾加—烏拉爾油田,位於烏拉爾河和伏爾加河流域區,又稱「第二巴庫」。儲油區面積近70萬平方千米。該油田於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開始建設,於50年代中期至70年代中期的20年間,一直是俄羅斯的最大石油產區,由1978年起產量落後於西西伯利亞油田,其產量也逐年下降,但仍保持在1.2億~1.5億噸,佔俄羅斯產量的1/5以上。韃靼自治共和國的羅馬什金、巴什基爾自治共和國的阿爾蘭和古比雪夫州為該油田的三大產油區,三者合計產量佔全油田的4/5以上。該油田位於俄羅斯經濟發達地域,油品需求量大,因此,原油加工與石油化學工業發達,區內有大型煉油廠10多座,年加工能力達1.5億噸,原油與油品管道縱橫交錯並通往外區。
(3)季曼—伯朝拉油田,位於俄羅斯歐洲地區東北部的高緯地區,地處能源短缺的西北區,距耗能高的中央區也較近。原油生產主要集中於科米自治共和國,烏薩為該油田最大採油區。全油田年產原油2000萬噸左右。
除上述三大油田外,還有北高加索油田(年產1000萬噸左右)和薩哈林油田(年產250萬噸左右)等。
俄羅斯的原油加工能力幾乎與原油開采能力相當,但深加工水平遠低於西方工業發達國家。煉油廠主要分布於油品需求量大的歐洲部分,烏法與薩馬拉的煉油能力各為4000萬噸左右,煉油能力超過1000萬噸的城市還有鄂木斯克、下諾夫哥羅德、安加爾斯克、彼爾姆、格羅茲尼、雅羅斯拉夫爾、基里希和莫斯科等。
二、天然氣工業
俄羅斯是世界上天然氣資源最豐富、產量最多、消費量最大的國家,也是世界上天然氣管道最長、出口量最多的國家,有「天然氣王國」的美譽。
80年代末俄羅斯天然氣的探明儲量約40萬億立方米,佔世界的1/3以上。主要分布於西西伯利亞地區,其探明儲量佔俄羅斯的4/5左右,其次為伏爾加—烏拉爾區、科米自治區共和國、北高加索和西西伯利亞等地。
西西伯利亞天然氣田幾乎都分布在秋明州內,又稱秋明天然氣田。1989年產量達5330億立方米,佔俄羅斯產量的85%以上。其中的烏連戈伊氣田的探明儲量約8萬億立方米,為世界第一大氣田,於70年代末著手開發。80年代末已達3350億立方米,佔俄羅斯產量的1/2以上。揚堡凝析氣田可采儲量為4萬億立方米,為俄羅斯第二、世界第三大氣田,80年代中期投產,80年代末的產量近1000億立方米。梅德韋日耶氣田可采儲量1.5萬億立方米,為西西伯利亞第三氣田,80年代末產量達500億立方米。
此外,東西伯利亞的雅庫特、伏爾加—烏拉爾地區的奧倫堡、伏爾加河口的阿斯特拉罕和科米自治共和國的烏克特爾等,也是俄羅斯重要的天然氣田。
俄羅斯天然氣管道長度已超過20萬千米,主要干線均由西西伯利亞各氣田通向其歐洲地區,進而將管道伸向東歐與西歐,並向那裡出口天然氣。
㈢ 印度減少從俄進口石油轉而加購沙特石油,對俄羅斯經濟會造成影響嗎
印度減少進口俄羅斯的石油,轉而進口沙特石油,這個結果對於俄羅斯的經濟,產生影響幾乎是微乎其微。這個舉動對於俄羅斯來講,雖然有一定程度影響,但並不是那種毀滅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