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石油礦藏 » 中國發現石油了多少噸
擴展閱讀
怎麼才能讓生產成本降低 2025-05-09 10:28:31
18k金2分鑽石值多少錢 2025-05-09 10:14:33
普京石油儲量多少 2025-05-09 10:12:16

中國發現石油了多少噸

發布時間: 2025-05-09 05:46:11

⑴ 3天發現2個10億噸大油田,說好的石油枯竭呢

6月18日,中石油 塔里木盆地 發現了10億噸的超深大油氣田,這是近十年來,在塔里木盆地的最大發現。


6月20日,中石油又宣布在 鄂爾多斯盆地 ,發現了國內首個地質儲量超10億噸的頁岩油整裝大油田!


也就是說在3天的時間里,我國連續發現2個超大油田!




一、石油的形成假說


關於石油的形成,如今有兩種廣為流傳的假說。


一是 生物沉積成油假說 ,這個假說流傳度最廣,並且也最為學界所認同。


其核心簡單來講,就是說石油是因為遠古生物死後的遺體,在一系列地質活動下,被埋藏在地下深處;


隨後又經歷眾多物理化學反應,轉為碳氫化合物,之後開始往上「浮」,最終止步於多孔岩層。


還有一些研究者,並不認同石油與遠古生物有關,認為 石油是自然結晶


簡單來說,就是地球上的碳氫化合物通過一系列反應成為了石油,不過,這個觀點的支持者並不多。




二、石油會使用枯竭嗎?


相信很多人都聽說過「石油枯竭」一說,說什麼石油將會在五十年內被消耗殆盡,然後又聽說石油屬於不可再生能源,二者一結合,很多人就慌了。


但新聞上卻時不時就冒出來哪哪發現大油田,所以石油到底會不會枯竭?


其實,這還並沒有一個肯定的答案, 就算是說石油能夠用完,也是指「人類已知石油」的存儲量


也就是說地球的石油,人類可能並沒有完全 探索 ,但是具體有多少石油在這個地球上我們並不知道,畢竟關於石油的形成人類還沒有得到確切的答案。




三、新發現的兩個油田意味著什麼?


這次發現的兩個10億噸級油田,能夠一定程度上緩解我國石油的進口壓力,但是沒有辦法從根本上解決。


數據顯示,我們國家每年所需要的石油進口量在持續增長。從2015年的3億多噸,到2020年到了5億多噸。


而塔里木所發現的10億噸級油氣田,鑽井深度達到8470米,主力產層埋深8000米左右,開采難度極大,預計年產原油可以在200萬噸左右,這和年5億噸的需求量相差甚遠。



而在鄂爾多斯發現的10億噸級油田屬於頁岩油。 頁岩油的意思就是以頁岩為主的頁岩層系中所含的石油資源


簡單地說, 常規石油是「油包石」,而頁岩油則是「石包油 」,並不是插根管子直接抽就可以,需要用到低溫干餾才行。


相對於普通的石油,頁岩油的開采難度很大。根據中國石油的說法,長慶油田頁岩油年產量將增長到300萬噸。



也就是說,這兩個10億噸的油田按照計劃每年只能提供500萬噸的石油,這和5億多噸的年進口量,大概只佔了1%。


不過,這兩個油田的發現其實是具有里程碑的意義的。


這次塔里木盆地發現的10億噸級油氣田,是迄今為止全球發現的埋藏最深、規模最大的碳酸鹽岩揮發性油藏。


相信隨著技術的發展,我們還可能會勘探到更多的油田。


⑵ 中國石油的發展史的簡明歷程是什麼

新中國石油工業發展史
中國石油,天然氣的開發利用,是一項新興而古老的事業。它成為中國現代能源生產的一個重要工業部門,是新中國建立以後的事情,而中國發現和利用石油和天然氣技術的歷史卻可追溯到兩千年以前,並且在技術上曾經創造過輝煌的成就。
中國近代石油工業萌芽於十九世紀中葉,經過了多年的艱苦奮斗,直到新中國建立前夕,它的基礎仍然極其薄弱。回顧這一歷史過程,將有利於認識當代中國石油工業的崛起。

下面我們分三個部分介紹中國石油工業發展概況。
1.恢復與發展

玉門油礦解放後,為創建新中國的石油工業,1952年8月,毛澤東主席命令將中國人民解放軍第19軍第57師轉業為石油工程第一師,為建設一支具有嚴格組織紀律,高度獻身精神的石油產業大軍,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到1952年底,全國原油產量達到43.5萬噸,為1949年的3.6倍,為舊中國最高年產量的1.3倍,比1949年提高6倍多。 玉門油礦是第一個五年計劃期間石油工業建設的重點。為了加強勘探,廣泛採用「五一」型地震儀和「重鑽壓,大排量」鑽井等新技術,先後發現了石油溝,白楊河,鴨兒峽油田,並開始按科學程序進行全面開發,採取注水和一系列井下作業等措施。按照第一個五年計劃的部署,石油勘探首先在我國西北地區展開。1955年10月,克拉瑪依第一口井--克1井噴油。克拉瑪依油田的開發建設,有力地支援了建國初期的經濟建設。1958年,青海石油勘探局在地質部發現冷湖構造帶的基礎上,在冷湖5號構造上打出了日產800噸的高產油井,並相繼探明了冷湖5號,4號,3號油田。在四川,發現了東起重慶,西至自貢,南達敘水的天然氣區。1958年石油部組織川中會戰,發現南充,桂花等7個油田,結束了西南地區不產石油的歷史。到50年代末,全國已初步形成玉門,新疆,青海,四川4個石油天然氣基地。1959年,全國原油產量達到373.3萬噸,四川天然氣產量從1957年的6000多萬立方米提高到2.5億立方米。在人造油方面,經過擴建和改造,東北各人造油廠的產量有了大幅度的增長。1959年人造油產量達到97萬噸,當時在世界上處於領先地位。煉油工業在十分薄弱的基礎上,先後擴建,新建了上海,克拉瑪依,冷湖,蘭州,大連等8個年加工能力為10-100萬噸的煉油廠。1959年生產汽,煤,柴,潤四大類油品234.9萬噸,主要石油產品自給率達到40.6%.

2.歷史性轉變

從1955年起,地質部和石油部分工配合,先後在華北平原與松遼盆地展開了全面綜合地質調查。根據中央批示,1960年3月,一場關系石油工業命運的大規模的石油會戰在大慶揭開了序幕,並取得了重大的進步。1963年,全國原油產量達到648萬噸,同年12月,原油產量的急劇增長,需要煉油工業同步發展。在此期間,擴建和合並了一系列煉油廠,並大力開發新工藝,新技術,新產品。此外,還研究,設計,建設了加氫裂化等裝置。到1965年止,共新建以上裝置13套,大大縮小了同當時國外煉油技術水平的差距。1965年生產汽,煤,柴,潤四大類油品617萬噸,自給率達97.6%,提前實現了我國油品自給。

在大慶石油會戰取得決定性勝利以後,石油勘探隊伍開始進入渤海灣地區。1964年,經中央批准在天津以南,山東東營以北的沿海地帶,開展了華北石油會戰。到1965年,在山東探明了勝利油田,拿下了83.8萬噸的原油年產量,1978年原油產量達到355萬噸。 1970年4月,大慶開始了油田開發調整工作。到1973年,底下形勢惡化的情況得到扭轉,全油田原油產量比1970年增長了50%以上。1976年,大慶油田年產量突破5000萬噸,為全國原油年產上1億噸打下了基礎。 同時石油三廠,六廠經過擴建,改造成為加工天然原油的煉油廠。為發揮中央和兩個積極性,以石油部為主,陸續興建了七個大型煉油廠和一大批中型煉油廠。到1978年,全國原油年加工能力已達9291萬噸,基本上與我國原油生產規模相適應,從1966年到1978年的13年中,原油產量以每年遞增18.6%的速度增長,年產量突破了1億噸,保證了國家的需要,緩和了能源供應的緊張局面。從1973年起,我國還開始對日本等國出口原油,為國家換取了大量外匯。

3、石油工業進入新的發展時期(1979年至今)

1978年12月,中國共產黨第十一屆三中全會作出了從1979年起「把全黨工作重點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的戰略決策」。各條戰線都出現了前所未有的大好形勢。石油戰線的廣大職工經過艱苦努力,戰勝了十年動亂帶來的嚴重困難,石油工業從此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高峰。
自七十年代以來,我國石油工業生產發展迅速,到1978年突破了1億噸。此後,原由產量一度下滑。針對這種情況,為了解決石油勘探,開發資金不足的困難,中央決定首先在石油全行業實行1億噸原由產量包乾的重大決策,以及開放搞活的措施。這一決策迅速受到效果,全國原油產量從1982年起,逐年增長,到1985年達到1.25億噸,為世界第六位。
為了多元發展我國的石油工業,我國於1982年成立了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1983年7月,中國石油化工總公司成立。中國第三家國有石油公司---中國新星石油有限責任公司也於1997年1月成立。至此,我國石油石化工業形成了四家公司團結協作,共同發展的新格局。
目前我國石油工業目前有三大石油集團公司: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中國石化集團公司和中國海洋石油集團公司。2001年,石油集團銷售收入3401億元,利潤總額530億元;石化集團銷售收入3600億元,利潤總額128.1億元;中海油銷售收入303.8億元,利潤總額96億元。尤其是近年來隨著各石油公司「走出去」戰略的推進,各公司的資產規模,海外影響力,利潤總額都有了很大提高,但與國際知名石油公司相比,我國石油公司在運營的主要指標上均有一定差距。

⑶ 中國發現了50億噸石油,被稱為第二個「大慶」,是哪裡

引子

《左傳》曰:「中國有禮儀之大,故稱夏;有服章之美,謂之華。」由此可見,「中華」這個詞彙表達了祖輩對我們美好的希望與信心,表明了中華兒女自古以來傳承的美好品質。生活在這片廣袤的土地上,我們中華民族的兒女賴以生存的是這片物產豐饒的土地。她慷慨地饋贈給我們一切需要的物資,讓我們能夠順利地一代又一代地繁衍生息。

《經濟學解說》將資源定義為人類生產生活的消耗品。其中的自然資源就是大自然賦予我們的,不可多得的寶物。人類賴以生存的自然資源中必不可少的有很多,其中煤、石油、礦等是最珍貴的不不再生資源

更有網友對於這件事情做出了非常「犀利」的回答,那就是:中國的石油資源再多,中國的油價也絕不可能下降!的確,即使發現了再大的油田,即使石油的儲存量再大,油價下跌的可能性也是微乎其微。這是因為石油是珍貴的不可再生能源,是真真正正用一點少一點的資源。

結語

其實,不可再生資源也並不是完全的不可再生,它指的是在被人類消耗後,這樣的資源需要經過很長的一段時間才可以再生,因此,對於人類發展來說,他們幾乎是不可再生了。對於這樣的資源,身為地球的一份子我們一定要盡全力珍惜保護,合理利用,不能造成一點浪費。因為每失去一點這樣的資源,可能都會對人類社會發展造成非常巨大的影響,影響人類接下來的生產生活。

⑷ 我國現1億噸「超級油田」,石油會被用完嗎

隨著近現代人們對於某些地質開采,發現其中有很多的東西,許多的資源都是可以使用,這其中就有礦產資源,比如說平時的煤礦,石油資源天氣等等。這些都是人類可以使用的自然資源,但是也不是再生的資源,所以說現在這些資源用完一點就少一點的。而在現代中國,我國機發現1億噸的超級油田。而這油田也是可能會被人們使用完畢的,這其中的原因有以下幾點。

三、出口供其他國家使用,為自己國家賺取利益。

去最後一點就是如果國內的一個石油資源是比較充足的話,那麼國家肯定會像其他的一些資源缺少的國家進行出口,因為這樣的操作可以使地球資源能夠很好的運行下去。而中國對於其他國家的一個政策也會進行一定的幫助,而石油出口就是這政策中的之一。所以說出口也是這石油消耗的重要方面。

⑸ 我國現1億噸「超級油田」,地球為何有這么多石油

對於大家來說,石油應該都不陌生,我們差不多每天都能接觸到與它有關的產品。例如輪船,汽車,道路修建等等。而隨著人口不斷的增長,對石油的需求量也日漸增加。全球不少國家都在拉長石油開發的“警戒線”,包括對石油的進口等等,都出現了瘋狂式的增長。當然2020年確實出現了波動,主要是受到了外界的影響。

而尋找石油肯定也成為了全球一個焦點性的問題,所以誰發現的石油越多,基本上都可以因此而成為富豪區。因為它非常稀缺,並且需要量很大,在短時間來看,科學界還沒有一個可以完美替代的產品。

人類也在尋找石油的“替代品”,並且“廉價還不傷機器”是最大的亮點,那麼人類就會逐步擺脫對石油的使用,所以石油就不可能完全被使用完,除非這個地球真的變成“荒廢星球”或者說變成“枯竭星球”,那麼地球的石油也就不變動了。所以說石油是用不完的,未來在技術的提升之上,石油甚至可能會走“下滑”路線。

綜合情況來說,在現有的社會發展趨勢之下,石油較多是好事情,畢竟需求在如今還是比較高的,在未來可能會發生一些改變,但是整個需求的持續性應該不會斷,再次恭喜我國在渤海發現“1億噸大油田”,希望合理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