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石油工程第一師白手起家奠基石油聲名遠播,這支部隊是怎樣產生的請與介紹
1950年5月,漢中軍分區和解放軍第19軍第57師合並,師長張復振和政委張文彬兼漢中軍分區司令員和政委。在1952年2月,毛澤東主席親自簽發命令,將中國人民解放軍19軍57師成建制改編為石油工程第一師。1952年8月1日,57師在漢中北校場舉行隆重的「石油師」命名典禮和誓師大會。「石油師」整編成3個團,一團去延安棗園學習鑽井技術,二團赴玉門學習基建工程,三團在漢中就地訓練汽車駕駛。半年過後,「石油師」官兵全部奔赴石油戰線,成為當時石油工業的生力軍。當時全國所有石油工人加在一起不到1萬人,『石油師』為石油戰線增加了近8000名鋼鐵戰士。
第19軍第57師下轄3個團:
169團的前身是1942年2月由212旅所屬三個團合編的太岳軍區212旅兼第4軍分區第54團,1943年3月改稱212旅兼太岳軍區第3軍分區54團,1945年12月5日編入新組建的太岳軍區第24旅為第72團,1946年初改稱太岳軍區獨立旅3團,1947年5月12日隨所在旅編入晉冀魯豫野戰軍第4縱隊為第12旅36團,1948年6月7日改稱陝南軍區第12旅36團,1949年5月改編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19軍57師169團。1952年8月,169團改編為石油工程第一師1團,即棗園鑽井教導團。石油工業部鑽探局主要以石油1團發展而來。
170團的前身是45年7月17日起義的楊虎城舊部第38軍第17師50團,46年9月編入西北民主聯軍仍為第38軍17師50團,1947年8月隨所在軍編入陳謝兵團,1948年6月7日改稱陝南軍區第17師50團,49年5月改編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19軍57師170團。 170團改編為石油工程第一師2團,主要承擔了玉門油田的基本建設,新建了玉門煉油廠的潤滑油廠、制蠟廠、瀝青廠,改擴建了真空廠、蒸餾廠、裂煉廠,使玉門煉油廠成為一個裝置齊全,年加工原油50萬噸的煉油廠,玉門油田配套為一個年產140萬噸的新中國最大的油田。石油二團為大慶油田會戰、遼河油田建設、大慶乙烯工程、中國第一條克-獨長輸管道建設提供大量人才。
171團的前身是1948年2月陝南軍區第4軍分區組建的鄖白獨立團,1949年1月5日改稱陝南軍區兩鄖軍分區鄖白獨立團。170團改編為石油工程第1師第3團,1953年10月,與西北石油管理局運銷公司的運輸部分合並,在酒泉成立了新中國石油工業第一支運輸隊伍-玉門油礦運輸處。1957年4月,以這支部隊為基礎,組建了石油工業部運輸公司,部分發展為石油工業部管道局。
從此以後,曾經在晉冀魯豫烽火前線接受抗戰洗禮的英雄隊伍,經過鄂豫陝等地區解放戰爭考驗的威武之師,走入了石油大軍的行列。當年近8000名幹部戰士,以大無畏的英雄主義氣概,以無堅不摧的創業精神,打造了一支「有高度組織紀律性的戰斗隊」和「熟練技術的建設突擊隊」,為中國石油事業輸送了大批優秀的幹部和技術人員。「馳騁疆場攻關奪險推翻三座大山打先鋒,轉業石油覆地翻天建設四化強國創基業」。歷經半個多世紀艱苦卓絕的拼搏奮斗,石油師指戰員遍布大江南北長城內外,為中國石油石化發展壯大建功立業,已經成為威名遠播國內外石油戰線的百萬雄師,即今中國石油集團總公司、中國石油化工集團總公司、中國海洋石油集團總公司所屬企業。
② 中國石油師是怎樣產生的
1949年5月,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十九軍57師指戰員挺進陝南,經過白河、馬盤山、牛蹄嶺等多次戰斗,解放了陝南進入漢中,師長張復振和政委張文彬率領部隊指戰員廣泛發動群眾,開展反霸、肅特和剿匪的斗爭,漢中人民子弟踴躍參軍擁軍,為維護地方治安恢復生產而血沃秦巴山川。57師指戰員發揚延安艱苦奮斗精神,「自己動手,豐衣足食」,為國家創造財富,造福地方人民。1年多時間,開荒44935畝,修築水渠4950米,生產糧食290餘萬斤。57師在漢中開展「大生產運動」,不但進一步鍛煉了軍隊頑強的戰斗意志,而且更加密切了軍政關系增進了軍民團結。
1950年5月,漢中軍分區和解放軍第十九軍第五十七師合並,師長張復振和政委張文彬兼漢中軍分區司令員和政委。在57年前,毛澤東主席親自簽發命令,將中國人民解放軍19軍57師成建制改編為石油工程第一師。1952年8月1日,五十七師在漢中北校場舉行隆重的「石油師」命名典禮和誓師大會。「石油師」整編成3個團,一團去延安棗園學習鑽井技術,二團赴玉門學習基建工程,三團在漢中就地訓練汽車駕駛。半年過後,「石油師」官兵全部奔赴石油戰線,成為當時石油工業的生力軍。當時全國所有石油工人加在一起不到1萬人,『石油師』為石油戰線增加了近8000名鋼鐵戰士。
從此以後,曾經在晉冀魯豫烽火前線接受抗戰洗禮的英雄隊伍,經過鄂豫陝等地區解放戰爭考驗的威武之師,走入了石油大軍的行列。當年近8000名幹部戰士,以大無畏的英雄主義氣概,以無堅不摧的創業精神,打造了一支「有高度組織紀律性的戰斗隊」和「熟練技術的建設突擊隊」,為中國石油事業輸送了大批優秀的幹部和技術人員。「馳騁疆場攻關奪險推翻三座大山打先鋒,轉業石油覆地翻天建設四化強國創基業」。歷經半個多世紀艱苦卓絕的拼搏奮斗,石油師指戰員遍布大江南北長城內外,為中國石油石化發展壯大建功立業,已經成為威名遠播國內外石油戰線的百萬雄師。
擴展閱讀:
1.1、金戈鐵馬憶崢嶸http://www.kjfpw.cn/bbs/viewthread.php?tid=1912&extra=page%3D1
2.2、1952年8月1日中國石油師在漢中北校場光榮誕生http://www.kjfpw.cn/bbs/viewthread.php?tid=1933&extra=page%3D1
3.3、中國石油師從漢中北校場整裝出發http://www.kjfpw.cn/bbs/viewthread.php?tid=1728&extra=page%3D1
4.4、大慶精神刻著「軍」字印章http://www.kjfpw.cn/bbs/viewthread.php?tid=1911&extra=page%3D1
5.5、中國石油師http://www.kjfpw.cn/bbs/viewthread.php?tid=1910
開放分類:
中國石油工程第一師
③ 大慶精神鐵人精神的精神內涵
大慶精神鐵人精神,是在大慶油田長期開發建設實踐中培育形成的,根源於革命戰爭年代的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重要內容、典型體現和生動展示。其核心是愛國,精髓是艱苦奮斗,本質是「我為祖國獻石油」。長期以來,中石油始終高擎大慶精神鐵人精神旗幟,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構築獨具特色的文化優勢,為建設綜合性國際能源公司提供了強大思想保證、精神動力和文化支撐。
堅定不移地把大慶精神鐵人精神作為員工思想教育的主脈。中石油作為關系國民經濟命脈和經濟安全、能源安全的國有重要骨幹企業,在推動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進程中,承擔著重要的經濟、政治、社會、文化責任,是建設先進文化的重要力量。必須大力傳承弘揚大慶精神鐵人精神,使之始終引領時代價值取向、道德風尚、精神追求,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提供有力支撐。多年來,中石油黨組堅持把弘揚大慶精神鐵人精神融入工作部署、融入發展規劃、融入戰略目標,先後在大慶、延安等地召開領導幹部會議,就弘揚大慶精神鐵人精神、保持艱苦奮斗作風等作出動員和部署,成立大慶精神鐵人精神研究會並舉辦高層論壇進行理論研討,以紀念鐵人王進喜誕辰80周年和大慶油田發現50周年等為契機進行系統總結,有力推進大慶精神鐵人精神再學習再教育再深入活動,廣大員工始終保持了奮發向上的精神風貌。
始終不渝地把大慶精神鐵人精神作為打造鐵人式員工隊伍的主旋律。中石油始終把大慶精神鐵人精神作為全體員工的精神支柱、力量源泉和核心價值觀,築牢共同的思想基礎。編發《大慶精神鐵人精神學習教材》,頒發《企業文化建設綱要》,構建實施《思想政治保障體系》,設立鐵人獎每4年評選表彰10名特等勞模並授予鐵人獎章,持續開展「中國石油榜樣」系列典型宣傳,努力打造鐵人式的員工隊伍。鐵人王進喜、「新時期鐵人」王啟民、「當代青年的榜樣」秦文貴光榮當選「100位新中國成立以來感動中國人物」。2010年「七一」授予大慶油田李新民「大慶新鐵人」榮譽稱號,選出了大慶第三代鐵人。石油英模群體不斷壯大,形成引人注目的「石油英模現象」。
堅持不懈地把弘揚大慶精神鐵人精神作為傳播先進文化的主頻道。大慶精神鐵人精神不僅屬於中國石油人,更是中國工人階級和全國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財富。黨和國家領導人歷來高度重視,中央曾專門下發文件充分肯定大慶精神鐵人精神。公司黨組始終把弘揚大慶精神鐵人精神作為義不容辭的神聖使命和歷史責任,不斷轉化為廣大員工群眾的群體意識和行為規范。注重抓好傳承弘揚的關鍵環節,努力使大慶精神鐵人精神薪火相傳、生生不息。注重豐富傳承弘揚的載體,編寫《大慶精神鐵人精神簡明學習手冊》、《企業文化辭典》等數百種學習資料,組織開展「千萬圖書送基層、百萬員工品書香」工程,大力實施創建金字品牌、樹立典型人物、提煉理念格言、建設教育基地、創作精神產品的「五個一」工程,評選新中國60年最具影響力60句石油名言,建設並命名了以世界上第一個專門為工人修建的紀念館——鐵人王進喜紀念館為代表的106個企業精神教育基地,支持拍攝《鐵人》、《奠基者》、《地質師》等文藝作品。2010年以來,組織「石油魂—大慶精神鐵人精神」巡迴宣講活動,在企業內外宣講229場,行程10萬公里,直接受眾達10多萬人,上百萬名員工通過視頻同步收看學習,成為近年來范圍最廣、規模最大、宣傳最深入、時間最集中的一次再學習再教育再深入活動、一次史無前例的大慶精神鐵人精神宣講長征。
偉大的時代產生偉大的精神,偉大的精神推動偉大的事業。在大慶精神鐵人精神激勵鼓舞下,百萬石油員工凝聚了強大的精神動力,推動了公司科學發展。「十一五」期間公司資產總額翻一番,相當於再造了一個中石油。公司在世界500強企業中排名第6位,在全球50家大石油公司中排名第5位。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一項長期而緊迫的戰略任務,重在實踐,貴在持之以恆。我們將以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精神為指導,大力踐行和弘揚大慶精神鐵人精神,為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④ 石油精神是什麼意思
石油精神是大慶精神鐵人精神的總稱,誕生於石油石化工業異常艱苦的創業時期,是石油石化戰線攻堅克難的重要法寶、奪取勝利的不竭動力。
在我國石油石化行業發展歷程中,以 「大慶精神」、「鐵人精神」、「苦幹實干」、「三老四嚴」為核心的石油精神,一直都是石油石化行業的靈魂和根基。在進入新時代的今天,大力弘揚石油精神作出重要批示,他強調:「石油精神」是攻堅克難、奪取勝利的寶貴財富,什麼時候都不能丟!
事實確實如此,只要細細思考,我們就會發現,石油精神其實一直都未曾遠去。
石油精神在 「中國石油師」的堅實腳步里。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共和國的石油工業,正是發軔於王之渙詩中的這片荒涼悲愴的大漠。
甘肅玉門油田,早在1939年就已投入勘探開發,是當時中國規模最大、產量最高、員工最多和工藝技術領先的現代石油礦場,解放前的產量占舊中國石油產量的95%以上。
1952年8月1日,解放軍第19軍第57師近8000名將士改編為「中國石油師」,集體轉業到石油戰線,翻開了石油工業史的第一頁。
面對重重挑戰,這支「石油師」發出了錚錚誓言:「我們是脫下軍裝的解放軍,不怕死,更不怕苦。在這個沒有硝煙的戰場上,我們沒有一個是逃兵。」
其他:
石油精神在哪兒:在石油前輩的手拿肩扛、浴血奮戰里!
建國初期,國家經濟建設百廢待興。在那個時代里,尋找石油往往要行走在荒原戈壁,風霜萬里,顛沛流離,兼之物質匱乏,生活條件異常艱苦。
對於石油人來說,面臨著技術人員匱乏、石油裝備落後、後勤補給奇缺等一系列問題。然而,困難嚇不到石油人。
沒有吃的,他們就摳鼠洞、扒樹皮、挖野菜、開荒種地;沒有用的,他們就「人拉肩扛」;沒有住的,他們就住在簡陋的帳篷、牛棚、馬廄里……
「沒有條件創作條件也要上」,「寧可少活20年,拚命也要拿下大油田」成為當時石油工人的真實寫照,他們用不屈的意志和瘦瘠的肩膀扛起了共和國工業的脊「梁。
⑤ 福建煉化開展「我和師傅比」大討論活動
福建煉化在改革發展的歷史進程中,培育形成了“團結拼搏、爭創一流”的企業精神。
近年來,該公司黨委立足新發展階段,踐行新發展理念,融入新發展格局,奠定了泉港、古雷兩個煉化一體化基地協調發展的產業格局,開啟了建成國內領先煉化一體化企業的新征程。
當前,該公司正面臨更加復雜的外部環境,更加激烈的市場競爭,面對新情況新問題,必須繼承發揚石油石化優良傳統和企業文化精神,統一思想認識、立起精神支柱、凝聚奮進偉力,才能無所畏懼地應對前進道路上的風險挑戰,不斷開創生產經營、項目建設和改革發展新局面。
9月3日,在福煉大廈“青年之家”,福建聯合石化煉油一和公用工程業務團隊團支部近30名青年員工,開展了以“我和師傅比”為主題的大討論活動。
活動開始前,該公司黨群工作部負責人向青年員工傳達了公司黨代會精神,詳細剖析了當前生產經營面臨的嚴峻形勢和今後公司的發展規劃和重點任務,重溫了以“苦幹實干、三老四嚴”為核心的石油精神,以“精細嚴謹、求真務實、家國情懷”為主要內涵的石化傳統以及“嚴細實”的工作作風,結合新形勢新階段重新解讀了“團結拼搏、爭創一流”的企業文化精神內涵。
福建省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 泉州市 勞模、福建聯合石化生產部吳良江,以《幸福都是奮斗出來的》為主題,分享了30多年來的個人成長、奮斗經歷。吳良江結合自身體悟,向青工闡釋了石油石化優良傳統的深刻內涵;以自身的崗位工作為例,展現了多年來團隊協作、拼搏奮斗、精益求精、持之以恆開展創新創效工作的感人經歷。
在企業文化精神大討論環節,青工採取“團隊協作”的方式聚焦“我跟師傅比”為主題,開展集體研討。按照提前預設的主題,分“師傅”和“徒弟”兩個陣營進行對話討論。
“如何從師傅身上發現好的精神和傳統”“和師傅相比,我們身上多了什麼,少了什麼”“跨越代溝,讓師徒關系融洽,都有哪些好辦法”“面對師傅的批評,怎麼自我調節”……在提問環節,年輕員工充滿了對未來班組生活的期待和忐忑。
曾做過徒弟接下來要做師傅的年輕前輩們則傾囊相授:“要學會觀察和思考,從師傅身上發現閃光點,學習師傅的優秀品質和優良作風”“做徒弟,保持嚴細實的作風很重要”“對待師傅,態度上尊重,行動上積極”“要不怕苦,多花時間摸清流程、學操作”“記下問題、及時提問、及時總結”“師傅是希望徒弟多問問題的”“多與不同師傅交流請教”“根據師傅的性情,尋找共同話題”“尊師重道,常懷感恩之心”……
活動結束後,青工們收獲滿滿:“我們深切感受到了團結、奮斗、積極、卓越的企業文化”“對行業的前景和企業的發展有了更深的了解,堅定了奮斗的目標”“不僅要從師傅身上學技能,還要學到石油石化優良傳統,取長補短、提升自身能力素質”“要好學肯干,多做多思考”“學到了很多和師傅相處的技巧”“今天的活動氛圍非常好,治癒了我的社恐”……
今年以來,該公司黨群工作部持續開展“勞模工匠上講台、專家能手談奮斗--喜迎二十大、砥礪新征程”系列訪談節目,下半年以來,結合企業文化精神大討論和青年精神素養提升工程,開展“我和師傅比”主題團日活動,引導年輕員工學習先進、紮根基層、開拓創新、歷練成長、奉獻石化,走好職業生涯的每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