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石油礦藏 » 在石油地質中什麼是儲集層
擴展閱讀
石油工程ro什麼意思 2025-05-18 03:56:53
mtworks2產品id是多少 2025-05-18 03:56:11
石油鑽井屬於什麼行為 2025-05-18 03:53:00

在石油地質中什麼是儲集層

發布時間: 2024-12-30 14:58:53

① 油氣藏或油氣田的形成需要哪些基本地質條件

油氣藏或油氣田的形成需要哪些基本地質條件

最基本的是油氣的生成、聚集、儲存條件,石油地質學上將這種組合簡稱為:生儲蓋圈運保(也有的概括成「生儲蓋運聚保」)。「生」指的是能夠生成油氣的岩石(烴源巖),「儲」指的是具有一定的孔隙度和滲透性,能夠儲集油氣的岩石(儲集層),「蓋」指的是孔隙度和滲透性低、能夠封堵油氣的岩層。「圈」指的是地下岩層或構造當中有一個不適宜油氣繼續運移的形態或物理化學條件,油氣如果在裡面聚集起來,能夠形成油氣藏,「運」指的是油氣運移,油氣運移分為一次運移(初次運移,油氣離開烴源巖)、二次運移(油氣進入儲集層或圈閉形成油氣藏),有的還有三次運移(油氣藏破壞,油氣運移到地面),「保」指的是必要的儲存條件,如溫度、壓力、構造、岩漿活動等。油氣田是同一區域內油氣藏的綜合。

形成油氣藏的六大基本地質要素是什麼

生:生油層,富含有機質且大量轉化為油氣。
儲:儲層,為油氣提供儲存空間。
蓋:蓋層,覆於生油層、儲集層上部,阻止油氣的向上散逸。
圈:圈閉,油氣儲存的構造、地層、巖性條件。
運:運移,石油由生成到儲存的有效流動。
保:儲存,適合油氣儲存的綜合條件。

油氣藏形成的條件

油氣藏是油氣聚集的基本單位,是油氣勘探的物件。石油和天然氣在形成初期呈分散狀態,存在於生油氣地層中,它們必須經過遷移、聚集才能形成可供開採的工業油氣藏。這就需要具備一定的地質條件。這些條件概括為:「生、儲、蓋、圈、運、保」六個字。
生油氣層:是指具備生油條件的含油氣的地層。它富含有機質,是還原環境下沉積的,結構細膩、顏色較深,主要由泥質岩類和碳酸鹽類岩石組成。生油氣層可以是海相的,也可以是陸相的。另外生油氣層遷必須具備一定的地質作用過程,即達到成熟,才能有油氣的形成。
儲層:是能夠儲存石油和天然氣,又能輸出油氣的岩層,它具有良好的空隙度和滲透率,通常由砂岩、石灰岩、白雲岩及裂隙發育的頁岩、火山岩及變質岩構成。
蓋層:指覆蓋於儲油氣層之上、滲透性差、油氣不易穿過的岩層,它起著遮擋作用,以防油氣外逸。頁岩、泥岩、蒸發巖等是常見的蓋層。
圈閉:就是儲集層中的油氣在運移過程中,遇到某種遮擋物,使其不能繼續向前運動,而在儲層的區域性地區聚集起來,這種聚集油氣的場所就叫圈閉。如背斜、穹隆圈閉,或斷層與單斜岩層構成的圈閉等(圖10-2)。
運移:指油氣在生油氣層中形成後,因壓力作用、毛細管作用、擴散作用等,使之轉移到有孔隙的儲油氣層中,一般認為轉移到儲油氣層的油氣呈分散狀態或膠狀。由於重力作用,油氣質點上浮到儲油氣層頂面,但還不能大量集中,只有當構造運動形成圈閉時,儲油氣層的油、氣、水在壓力、重力以及水動力等作用下,繼續運移並在圈閉中聚集,才能成為有工業價值的油氣藏。
儲存:油氣要儲存,必須有適宜的條件。只有在構造運動不劇烈、岩漿活動不頻繁,變質程度不深的情況下,才利於油氣的儲存。相反,張性斷裂大量發育,剝蝕深度大,甚至岩漿活動的地區,油氣是無法儲存的。

簡述油氣藏形成必要條件。

在古生代海相盆地發育過程中,擠壓抬升作用使古隆起頂部地層遭受侵蝕,造成早期聚集油氣的大量散失,而古陸塊活動性大,地殼變形強烈,多期沉降的陸緣坳陷和陸內坳陷又有利於優質烴源巖堆積。擠壓抬升所形成的古隆起伴生有溶蝕孔洞和構造裂縫,可以改善儲層物性,使古隆起成為晚期生成油氣的有利聚集場所。中一新生代,中國大陸受到相鄰板塊的強烈作用,古老的海相盆地受到強烈改造和破壞,縮小了海相地層的有利勘探范圍;中—新生代構造和盆地疊加作用,則使古生界變形強烈、埋藏深度加大並且造成復雜的地貌,增加了海相油氣藏的勘探難度。但同時,中—新生代地層的覆蓋也是海相地層深埋生烴和古油藏儲存的必要條件,在海相油氣封蓋層未受到嚴重破壞的地區,具有良好的油氣勘探前景。

求油氣藏成形的地質條件,最好是陝北的,謝謝,學慣用。

你這個題目有點大,只能概要回答。油氣藏形成一般主要包括生、儲、蓋、運、儲五大條件。首先說一下區域背景。
陝北斜坡是鄂爾多斯盆地的一部分。鄂爾多斯盆地是指河套盆地以南、渭河地塹以北、銀川地塹以東、晉兩撓褶帶以西的廣大地區,是⋯個大型的內陸盆地,面積約25x104km2,地跨陝、甘、寧、蒙、晉五省區,位於華北地台的西部,是一個多構造體系、多旋迴演化、多沉積型別的大型盆地。是一個古生代地台及台緣坳陷與中新生代台內坳陷疊合的大型克拉通翁地,基底為太古代、早元古代變質岩結晶基底,基底之上有中晚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的蓋層沉積,具明顯的二元結構。結晶基底比較復雜,巖類眾多,同位素年齡分布於140~380Ma;沉積蓋層時代較全,屬多旋迴型,除缺欠志留~泥盆系外,從寒武系至第三系均有沉積。在地質歷史中,經歷了早古生代陸表海、晚古生代濱海平原、中生代內陸湖盆和新生代周邊斷陷四個發育階段。鄂爾多斯瓮地整個古生代經歷了早古生代海相碳酸鹽巖沉積環境,而晚古生代從石炭紀到二疊紀經歷了一個由海陸過渡環境轉變為陸棚環境的過程,古氣候經歷了晚石炭世溫暖潮溼、早二疊世溫熱潮溼到晚二疊世乾熱氣候的演化過程。
現今的鄂爾多斯盆地是一個由極其簡單的大向斜組成的構造鹽地,東西向傾斜,構成了南北方向展布的矩形盆地輪廓。盆地主體被四周的斷裂所限,其內大部分地區地層平緩,傾角不足1度。除盆地邊緣褶曲、斷裂、撓曲構造等發育外,盆內構造極不發育,構成了華北克拉通上一個最穩定的塊體或構造單元。根據盆地的地質演化史及現今地質構造特徵,將盆地劃分為伊盟隆起區、陝北斜坡、渭北隆起、晉西撓折帶、天環向斜和西緣逆沖帶六個構造單元。

如何形成油氣藏, 油氣藏是怎樣形成的

油氣藏包括石油礦藏和天然氣礦藏。石油是海洋中的低等植物和動物(統稱浮游生物)在隔絕空氣並在細菌(生物化學)作用下,先形成「腐泥」,然後在高溫(200攝氏度)和高壓(地質化學)作用下先生成中間產物--原瀝青,最後形成石油。天然氣的形成與石油一樣,實際上它是石油的「副產物」,可與石油共存,也可以獨立存在。油氣藏的形成年代跨度很大,其年齡范圍從6億年前的古生代(寒武紀)到100萬年前的新生代(第四紀),最年青的石油礦甚至貯存於沖積層中,屬於現代地質期,年齡只有4000年。

原生與次生油氣藏的形成條件?

原生油氣藏就是油氣從烴源巖運移到儲集層中聚整合藏,並一直儲存至今的油氣藏。而次生油氣藏,就是原生油氣藏遭受後期的構造改造,油氣發生了再分配,在原油氣藏的上方擇地聚整合藏。

油氣藏形成的條件和成因型別有哪些

一個油氣藏存在於一個獨立的圈閉之中,具有獨立壓力系統和統一的油-水(或氣-水)介面。只有油聚集的稱油藏;只有天然氣聚集的稱氣藏。油氣藏生成的關鍵在於生儲蓋的組合,即有生油巖、儲集層、蓋層三大要素,此次是圈運保組合,即圈閉、運移、保護。
油氣藏按圈閉的成因分類:構造油氣藏,包括背斜油氣藏、斷層油氣藏、裂縫性背斜油氣藏和刺穿油氣藏。地層油氣藏,包括巖性油氣藏、地層不整合油氣藏、地層超覆油氣藏和生物礁塊油氣藏。水動力油氣藏,包括構造型水動力油氣藏和單斜型水動力油氣藏。復合油氣藏,包括構造-地層復合油氣藏、構造-水動力復合油氣藏、地層-水動力復合油氣藏和構造-地層-水動力復合油氣藏。除上述分類外,還有過去流傳較廣的布羅德分類。根據儲集層的形態把油氣藏分為:層狀油氣藏,包括背斜穹窿油氣藏和遮擋油氣藏;塊狀油氣藏,包括構造突起油氣藏、侵蝕突起油氣藏和生物成因突起油氣藏;不規則油氣藏,包括在正常沉積岩中的透鏡體油氣藏、在古地形凹處的砂岩體油氣藏、在孔隙度和滲透率增高地帶中的油氣藏以及在古地形的微小突起中的油氣藏。

01油氣地質與勘探 02油氣藏開發地質 03油氣田地質工程 哪個比較適合女生?而且我是跨專業考研

樓主,問題為啥不詳細點呢 這樣我們回答有針對性啊 具體看我空間吧

② 什麼叫儲集層

探索地殼的秘密:儲集層的真面目



在深入研究石油地質學的殿堂中,我們對儲集層這一核心概念的理解並非如想像中那麼簡單。從教材的解讀和教學視頻的講解中,我們可以概括地認為,儲集層是指那些能夠容納並允許流體(特別是油氣)在其內部流動的岩石層。然而,這個定義似乎缺乏具體的指向性。

的確,儲集層被反復強調的特徵是孔隙性和滲透性,這兩者被認為是儲集層的必要條件。然而,如果以此為標准,幾乎所有的地下岩石都可能被歸類為潛在的儲集層,因為它們在本質上都具有孔隙結構,能夠允許水的流動。這使得儲集層的定義顯得模糊,許多概念因此變得模稜兩可。



事實上,儲集層的概念在石油地質學中有著更精確的指向。它特指在特定條件下,能夠有效儲存和傳輸油氣的岩石層。這意味著,儲集層並非岩石的普遍屬性,而是針對油氣資源而言的專有名詞。



儲集層與非儲集層的區分



在地質學的視角下,儲集層與非儲集層的界限並非絕對。儲集層被定義為孔隙度相對較大的岩石層,它們提供了油氣藏藏身之處。相反,非儲集層的孔隙度通常較小,對油氣的存儲和流動能力有限。然而,這種區分並不是二元對立的,而是相對的,依賴於特定的地質條件和環境影響。

在地質構造的復雜交織中,一個地層可能在一處表現為儲集層,而在另一處則可能轉變為非儲集層。這使得地質學家在評估地下資源潛力時,必須結合詳細的地質分析和實地考察,才能作出准確的判斷。



總的來說,儲集層是一個與油氣資源緊密相關的地質概念,它強調的是岩石的特定孔隙性和滲透性,以及在特定條件下的油氣存儲能力。理解儲集層並非僅僅局限於教科書上的定義,而需要深入挖掘地質學的豐富內涵和實踐應用。

③ 石油生成所需的各個條件是什麼

石油和天然氣的聚集——油氣田可以在全球各地的地下找到。但是盡管如此,石油與天然氣的聚集和進一步形成油氣田是需要一些必要條件的。石油的形成必須具備7個基本條件,每一個條件都是下一步發展的基礎,且所有這些進程都發展得十分緩慢。

第一,需要能夠轉化為石油的足夠量的有機質,這就是烴源岩。第二,存在適合這種轉化的所有適宜條件,即必須存在這些有可能使石油和天然氣成熟的地質條件。第三,新生成的石油和天然氣開始向地表運移。第四,在這種運移過程中,烴類物質遇到能夠將它們大量聚集的岩石層,即儲集層。第五,這種儲集層必須是非滲透性的,因此就需要一種屏障(封閉或蓋層),即一套非滲透性岩石,把石油和天然氣向上逃逸的路徑阻斷,這種岩石就是封閉或蓋層岩石。第六,能夠聚集起可供勘探的足夠量的石油和天然氣,必須有范圍足夠大且具備了封閉地質條件的地層——這就是聚集了足夠量的含油圈閉。第七,內部的石油和天然氣的平衡狀態必須不能受到外來的干擾,即必須存在烴類良好的保存條件。當石油科技人員在研究一套地層時,他們主要的目標之一就是確定上述7個條件是否真的存在,是否具備各自發育的機會。這種具備了7個條件的石油系統稱為一套石油生成體系。

油氣田示意圖

④ 石油地質中的儲層的滲透性和儲集層的類型

簡單概括一下
儲層的滲透性:是指在一定的壓差下,岩石允許流體通過其連通空隙的性質。
儲集層的類型:1.碎屑岩儲集層 2.碳酸鹽儲集層 3.其他岩類儲集層(火山岩儲集層結晶岩儲集層和泥質岩儲集層)
按照岩石的孔隙度大小可大致分為三類1.超毛細血管空隙 2.毛細血管空隙 3微毛細血管空隙

⑤ 通常石油人所說的油藏都位於哪種空間

看來你不是石野圓野油人了腔模,油藏都儲藏於儲集空間(儲層里),儲層即是有孔隙的岩層頌喊,儲層上面必須有蓋層或者斷層等遮擋,以阻止油氣向上逃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