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石油礦藏 » 河套盆底有多少石油

河套盆底有多少石油

發布時間: 2024-02-09 18:31:45

Ⅰ 河套盆地

一、前言

河套盆地位於內蒙古自治區中部,東經105°~120°,北緯39°20'~41°20'之間,早在20世紀五十和六十年代,石油部、地礦部曾對盆地內做過重力、磁力普查,做過三條電測深剖面及少量單次地震測線,完鑽3口1200m左右的淺井。1979年冬開始,長慶石油勘探局開始對盆地進行了較大規模的石油勘探,目前完成地震剖面20326.2km(表10-15-1)。基本查明了盆地的構造面貌,發現局部構造49個。其中背斜3個,斷背斜3個,半背斜21個,斷鼻9個,斷塊13個,總圈閉面積1593.8km2。另外還發現大量鼻狀隆起。

表10-15-1 地震勘探程度數據表

截至目前,河套盆地共完鑽 12 口井 ( 含三普所鑽河 1 井) ,其中臨河坳陷 10 口,呼和坳陷 2 口,總進尺 51 148. 7m,取芯總長 324. 259m。5 口井發現生油岩,證實了漸新統、下白堊統兩套生油層系。5 口井見到含油顯示,經完鑽測試,臨深 3 井、臨深 2井分別在下白堊統、漸新統獲得少量油流。漸新統原油具有高比重 ( 0. 9124) 、高凝固點 ( 54℃) 、高黏度 ( 2. 432 厘泊/秒) 、高含硫 ( 1. 38%) 、中含蠟 ( 20. 1%) 的重質、低成熟原油特徵。下白堊統原油具有低比重 ( 0. 8290) 、低黏度 ( 0. 545 厘泊/秒) 、低凝固點 ( 28℃) 、高輕質餾分的特點,為高成熟原油。

全國新一輪油氣資源評價中河套盆地的評價工作由中國石油勘探開發研敗吵究院和中國石油長慶油田分公司共同完成評價任務。根據盆地各坳陷勘探程度不一的具體情況,分別採用了盆地類型類比法、沉積岩體積速度法、氯仿瀝青 「A」法、多因素計演算法,對盆地及坳陷資源量進行了預測。

二、地質條件

( 一) 地質概況

河套盆地是一個新生代的陸枯仿台內斷陷盆地,基底為前寒武紀變質岩系,盆內沉積物主要為下白堊系、古近系、新近系、第四系,總厚度為 3 000 ~16 300m。盆地內自西向東由三坳兩隆組成,即臨河坳陷、烏前坳陷、呼和坳陷,坳陷之間由烏拉山隆起、包頭隆起所分隔。

臨河坳陷區域構造表現為北部凹陷、南部斷階、東部斜坡三個次級單元; 烏拉山隆起位於臨河、烏前兩個坳陷之間,呈北東向展布,其基底埋深 1 000m 以下,下白堊統與相鄰西坳陷厚度相當,為第三紀以來形成的地壘型隆起; 烏前坳陷在區內為雙斷式箕狀斷陷,根據重磁力異常表現,可將本坳陷劃分為北部凹陷和南部斜坡兩個亞級構造單元; 包頭隆起為一不對稱地壘構造。頂部缺失白堊系、古近系、新近系地層,僅有第四系覆蓋,局部見太古界變質岩出露; 呼和坳陷區內可劃分為北部凹陷、南部斜坡、西部斷塊三個次一級構造單元 ( 表10-15-2) 。

表10-15-2 各構造單元面積及沉積岩厚度數據表

河套盆地及外圍地區,除缺乏志留系、泥盆系外,其他地層均有出露。太古界、元古界為一套變質岩系; 下古生界為海相碳酸鹽岩和碎屑岩; 上古生界為海陸交互相的煤系地層及陸相碎屑岩; 中生代河套地區大幅度沉降,形成河套盆地及北緣一系列山間小盆地,發育一套巨厚的陸源碎屑沉積。

根據野外露頭,地震剖面及打穿蓋層進入基底的五口井資料,以及孢粉、介形蟲、藻類化石進行對早纖比分析認為: 河套盆地基底為前寒武紀變質岩系,在前寒武系變質岩基底上,盆內主要發育了白堊系、古近系、新近系、第四系地層,沉積岩厚度為 3 000 ~15 000m,最厚可達 16 300m。

( 二) 烴源岩

根據鑽井、地化資料分析,本區存在兩套生油層系,即古近系漸新統和下白堊統。

1. 臨河坳陷

臨河坳陷漸新統暗色泥岩 76 ~119m,其中生油岩厚 19 ~98. 6m,占暗色泥岩厚的25%~88.2%,有機質類型以混合型為主,個別為腐泥型。杭五斷層以北的三道橋—烏蘭圖克一帶生油岩有利范圍約2992km2,其東南的淺湖巨大約840km2為較有利區;下白堊統暗色泥岩厚39~80.25m,其中生油岩厚21.3~68.4m,占暗色泥岩總厚的54.5%~85.3%,有機質類型以混合型為主,個別為腐泥型及腐植型。五原、復興、西小召一帶為半深湖相沉積,亦是沉降中心。生油岩厚度由南、東南向北、西北增厚,三道橋—乃日拉圖一帶,有利生油麵積約2550km2。杭錦後旗—西小召一帶較有利生油范圍為2630km2

漸新統暗色泥岩有機碳含量平均0.69%,最大3.71%;氯仿瀝青「A」含量平均0.1034%,最高0.4044%。烴含量平均570.6ppm,最大2346.33ppm。生油岩有機碳含量平均0.98%,氯仿瀝青「A」含量平均0.1469%,烴含量平均774.8ppm,鏡質體反射率大於0.6%,為較好—好生油層(表10-15-3);下白堊統生油岩有機碳含量平均1.01%,氯仿瀝青「A」含量平均0.0654%,烴含量平均392.7ppm,為較好生油岩。漸新統生油岩的烴轉化能力強於下白堊統。

2.呼和坳陷

呼和坳陷早白堊世曾發育淺湖—半深湖相沉積,並在呼和浩特市東一淺井下白堊統中發現有二層75m(末鑽穿)厚的深灰色泥岩,說明該坳陷下白堊統具有一定生油能力。據TTI資料分析,生油門限深度為3000~3700m。該統頂界埋深為4000m左右,因而大部分地區已進入生油門限,預計有利生油區位於北部凹陷,面積1300km2。畢探1井上白堊統發現暗色泥岩12層(2160~2484m),厚60m,有機碳含量0.50%,氯仿瀝青「A」含量0.0074%,烴含量19.45ppm。據乾酪根組分鑒定及飽和烴色譜分析,有機質類型以腐植型為主,混合型次之,烴轉化率<3%,Ro<0.5%未進入生油門限。河套盆地其有機質演化特點如下:成油門限深度大(3551.0~3800.1m),成油門限溫度高(112℃~117℃);油氣成熟時間較晚,成熟時間為2~20Ma,漸新統生油岩才進入成油期;臨河坳陷漸新統及下白堊統生油岩大部分地區達低成熟—高成熟,個別地區甚至達到過成熟。呼和坳陷生油岩演化程度較低,下白堊統生油岩剛進入成熟—高成熟階段,而漸新統生油岩大部分地區尚未成熟;盆地漸新統、下白堊統兩套生油岩有機質豐度中等,類型較好,從盆地邊緣向坳陷中心生油條件變好。

(三) 其他成藏條件

1.儲層條件

河套盆地儲層研究程度相對較低,不同地區差異大,主要研究集中在臨河坳陷區(表10-15-4),呼和坳陷儲層評價局限於呼參1、畢探1兩口井分析資料。

漸新統儲層厚191~584m,佔地層總厚的9.4%~53.8%,砂岩成熟度較低,為長石砂岩、硬砂質長石砂岩,石英平均含量50%,長石37.1%,岩屑10%,碎屑顆粒分選中—好,膠結物含量21%,成分以碳酸鹽為主,黏土、硬石膏次之,次生孔隙發育。從臨深3井視孔隙度可以看出,3750~4600m段為溶蝕孔隙發育段,孔隙度大幅度回升,超過26%。滲透率最高達2000×10-3μm2以上。

表10-15-3 臨河坳陷漸新統、下白堊統生油岩有機質類型綜合評判表

表10-15-4 臨河坳陷漸新統、下白堊統儲層統計表

下白堊統為一套粉細、含礫長石砂岩、岩屑砂岩、岩屑長石砂岩。砂層總厚173~220.5m,佔地層總厚的29.3%~42.0%,平均37.9%,單層最厚106.5m。砂岩碎屑顆粒分選中—差,膠結物含量19.8%~29.6%,成分以泥質、灰質、雲質為主。孔隙度3.2%~18.8%,平均7.36%,滲透率0.1×10-3~88.3×10-3μm2,平均15.5×10-3μm2

上新統儲層厚314.5~809m,佔地層總厚的42.8%,單層最厚29.5m,平均4.35m,孔隙度最大26.4%,平均21.5%,滲透率最大1313×10-3μm2,平均263.4×10-3μm2,為較好儲層。

中新統總體上以泥岩為主,儲層發育相對較差,厚107.5~582.5m,佔地層總厚的35.3%,單層最厚23.5m,平均2.48m,孔隙度最大26.4%,平均18.3%,滲透率最大1030×10-3μm2,平均222.5×10-3μm2

始新統儲層厚21.5~98m,佔地層總厚的28%~57.1%,單層最厚22m,平均3.37m。孔隙度最大14.7%,平均11.2%,滲透率最大14×10-3μm2,平均7.9×10-3μm2

上白堊統儲層厚20~83.5m,佔地層總厚的33.7%,單層最厚32.5m,平均2.9m,孔隙度最大13.1%,平均8.75%,滲透率最大240×10-3μm2,平均19.8×10-3μm2。呼和坳陷儲層也較發育。下白堊統儲層厚323m,佔地層總厚的37.8%,單層最厚77m,平均5.1m,以砂礫岩為主,電測視孔隙度12.3%~20.2%,平均16.7%。上白堊統地層150m,佔地層總厚30.8%~32.7%,單層最厚23m,一般5m,以粉細砂岩為主,電測視孔隙度6.2%~23.7%,平均15.4%;古近系儲層總厚110~156m,佔地層總厚20%,單層最厚10m,一般3m,以含礫砂岩、中細砂岩為主。畢探1井鑽經上白堊統2286~2306m時,曾兩次出水594m3,折算日產量278.4~472.4m3;鑽經下白堊統2861~2865m時,也曾出水106m3;鑽經下白堊統3536m附近時,兩次漏失泥漿130.5m3,這些表明,白堊系儲層物性好,有利於油氣儲集。

2.生儲蓋組合

縱觀盆地內下白堊統—漸新統岩性剖面結構,其生、儲、蓋有四種組合類型:

(1)自生自儲式。

漸新統上段及下白堊統中段不僅生油層發育,而且發現大量砂岩儲層,單層厚度一般2~5m,最厚可達10m以上,這些儲層與生油層交互分布,油氣可從上下兩面進入儲層,其上的生油層及更上部的泥岩發育段都是好的蓋層。此種組合類型在盆地比較常見,已發現臨深3、臨深4井的油氣顯示及出油井段均屬此類。

(2)上生下儲式。

兩套生油段分別與其下的砂岩儲層段,形成頂生下儲組合。特別是漸新統生油段之下的儲層厚度大,物性好,為本盆地最好的儲層,生油層本身也可作為蓋層,這種組合類型在本盆地臨深3、臨深4井的漸新統、下白堊統含油井段中亦見到。

(3)下生上儲式。

漸新統二段生油層與第一段的砂岩儲層和中新統泥岩蓋層,下白堊二段生油層與第一段砂岩儲層和始新統泥岩蓋層,組成了兩套正常的生儲蓋組合。

(4)側變式組合。

岩性的橫向變化,斷層兩側不同岩性的側變接觸,沉積相帶橫向變化以及不同岩性透鏡體都可成為油氣聚集的生、儲、蓋組合,可包括斷層側變式、岩性側變式、包裹側變式三種組合類型。

三、資源評價方法與參數

根據盆地各坳陷勘探程度不一的具體情況,分別採用了盆地類型類比法、沉積岩體積速度法、氯仿瀝青「A」法、多因素計演算法,對盆地及坳陷資源量進行了測算。在氯仿瀝青「A」法中亦進行了蒙特卡羅模擬,求出了預測資源的分布函數。

(一)盆地類型類比法

河套盆地屬克拉通內裂谷盆地,其儲量密度參數取每立方公里沉積岩可采儲量約2500t,大致相當於克拉通裂谷盆地與克拉通內盆地平均值的平均數,並按30%的採收率折算成資源量,計算結果見表10-15-5。河套盆地總資源量為4.77×108t,可采資源量為1.43×108t。

表10-15-5 盆地類型類比法預測結果表

(二) 沉積岩體積速度法

根據我國東部地區16個勘探程度較高的凹陷或盆地的沉積岩體積速度和已探明儲量推導出一個適合我國陸相中新生代裂谷型凹陷的公式,計算河套盆地資源量,結果見表10-15-6,盆地總資源量為9.98×108t。

表10-15-6 沉積岩體積速度法預測結果表

( 三) 氯仿瀝青 「A」法

採用氯仿瀝青 「A」法,變數採用蒙特卡羅模擬,計算結果見表10-15-7。

表10-15-7 臨河坳陷氯仿瀝青 「A」法計算結果表

(四) 多因素計演算法

據我國東部12~15個勘探程度較高的凹陷的資料,對生、儲、蓋、圈、保條件的主因素及其已探明儲量密度進行多元回歸,推導出資源預測公式。計算結果臨河坳陷預測資源量為3.8×108t(表10-15-8)。

表10-15-8 臨河坳陷多因素計演算法預測資源量表

四、資源評價結果

(一) 油氣資源評價結果

1.盆地地質與可采資源量匯總結果

為了客觀地計算盆地資源量,不同方法計算結果的可靠性以權重系數表示(表10-15-9),通過特爾菲法綜合求取盆地地質資源量期望值為3.903×108t(表10-15-10)。

表10-15-9 盆地及坳陷資源預測結果表單位: 108t

根據《油氣資源可采系數研究與應用》項目的研究成果,河套盆地屬於碎屑岩低滲透類型,石油可采系數的取值范圍在21%~28%,中間值為24%,本次評價石油可采系數取最大值28%。用地質資源量與可采系數相乘,得到河套盆地石油可采資源量為1.09×108t。

表10-15-10 河套盆地石油資源量預測結果表

2.盆地遠景資源量預測

河套盆地石油遠景資源量採納了長慶油田分公司前期評價結果,石油遠景資源量為9.67×108t。

(二) 油氣資源分布

河套盆地石油資源層位上主要分布在古近系、新近系(表10-15-11),地質資源量為3.90×108t,可采資源量為1.09×108t;深度以深層及超深層為主(表10-15-12),深層地質資源量為1.95×108t,可采資源量為0.55×108t。超深層地質資源量為1.95×108t,可采資源量為0.55×108t;地理環境分布於草原(表10-15-13),地質資源量為3.90×108t,可采資源量為1.09×108t;油氣資源品位多為低滲(表10-15-14),低滲油地質資源量為3.90×108t,可采資源量為1.09×108t。

表10-15-11 河套盆地常規油氣評價單元石油資源評價分層結果表

表10-15-12 河套盆地常規油氣評價單元石油資源評價深度分布結果表

表10-15-13 河套盆地常規油氣評價單元石油資源評價地理環境結果表

表10-15-14 河套盆地常規油氣評價單元石油資源評價資源品位結果表

五、勘探建議

( 一) 潛力分析

從坳陷規模、沉積岩厚度、生油條件、構造發育程度、預測資源量大小及目前勘探狀況分析,成油質條件優劣次序應該是臨河、呼和、烏前坳陷 ( 圖10-15-1,表10-15-15) 。

圖10-15-1 河套盆地石油資源評價成果圖

表10-15-15 坳陷成油地質條件對比表

臨河坳陷生油岩成熟程度好,下白堊統及漸新統生油岩均已成熟; 而呼和坳陷下白堊統成熟生油區占總生油岩分布面積的 70. 8%,漸新統僅占 24. 9%。臨河坳陷局部構造多、類型好、成排成帶分布,目前發現兩排構造,並推測可能還存兩排構造。呼和坳陷局部構造以鼻狀隆起為主,並且多數上傾方向缺乏遮擋條件。

( 二) 存在問題

( 1) 生油規模不清: 臨河坳陷北部凹陷中沒有鑽穿漸新統生油層段的井。臨深 4井以東、黃河以南為下白堊統有利生油區,也無穿通該區的地震測線,早白堊世是否有凹陷,下白堊統地層發育如何也不清楚; 臨河坳陷西部查干布拉格一帶白堊系之下地震新發現一套地層,但層位、分布范圍及厚度變化情況也未查清。因而,生油岩厚度及資源量估算可靠性較差,呼和坳陷有無生油條件,也未被證實。

( 2) 圈閉條件不落實,盆地構造多與斷層伴生,而局部構造如背斜、斷塊、斷鼻上傾封閉條件目前還不清楚。斷層兩盤地層岩性對應組合遮擋條件這些問題目前還無法查清。另外部分構造測網密度小,落實程度很低,如臨河坳陷西南部的查干諾爾、阿來呼呼都格、渾德倫等構造。

綜上所述,河套盆地找油找氣雖然難度很大,但其具有一定的含油氣遠景,有必要進一步勘探。

( 三) 勘探建議

( 1) 總體上繼續以臨河坳陷及兩套生油層為重點,兼顧呼和、烏前兩坳陷及其他可能含油層系。查明有利含油層系范圍,優選重點,分期突破。

( 2) 地震勘探應在黃河以南、臨深 4 井以東及查干布拉格—烏達、索引子—哈爾其格勒布地震測線,查明以下三個地區的構造面貌,落實下白堊統沉積中心及生油凹陷的位置,弄清新發現地層的分布范圍及厚度變化規律。另外,需加密松扎爾、二道橋、乃日拉圖等有利構造的測網密度。

( 3) 臨河坳陷的勘探,應以古近系為重點,優先考慮杭後、五原斷層兩側松扎爾半背斜、烏蘭圖克半背斜,八岱斷鼻等構造,構造面積大、幅度高、可靠—較可靠。相對看來,松扎爾、八岱構造埋藏淺,有利於鑽探,烏蘭圖克構造雖然已完鑽兩口井,但臨深 1 井未進入目的層,臨探 2 井僅進入漸新統頂部,因而該構造仍有必要進一步勘探。

( 4) 河套盆地下一步勘探應該堅持油氣並舉,臨河坳陷目的層埋藏深,凹陷區生油岩多已進入過成熟期,以生成凝析油及干氣為主,因而可富集成氣藏,應給予必要的重視。另外,查干布拉格一帶白堊系之下新發現的地層若為上古生界,便有較大的含氣遠景,因此,建議在地震勘探基礎上,於查干布拉格構造上布井,以查清該套地層的地質層位及油氣情況。

( 5) 繼續開展構造、生油、儲層、岩相、地震信息提取與應用的專題研究,深入研究本區成油地質條件的特徵,提高早期資源評價的可靠性,加強以生油及構造研究為重點的綜合研究,更具體地指出勘探方向。

六、小結

本次評價根據河套盆地各坳陷勘探程度不一的具體情況,分別採用了盆地類型類比法、沉積岩體積速度法、氯仿瀝青「A」法、多因素計演算法,對盆地及坳陷資源量進行了測算。河套盆地是一個新生代的台內斷陷盆地,地質資源量為3.90×108t,可采資源量為1.09×108t,石油遠景資源量為9.67×108t。河套盆地主要以石油資源為主,多分布在臨河坳陷,資源相對較為集中;盆地石油資源層位上主要分布在古近系、新近系,深度以深層及超深層為主;地理環境分布於草原;油氣資源品位多為低滲資源。

Ⅱ 中國石油有多少

我國歷次油氣資源評價結果

年份 石油資源量(億噸) 天然氣資源量(萬億平方米)

1987

787.46

33.6

1994

940

38.04

2006

1068

52.65

建國以來,我國先後進行了三次油氣資源評價。最近的一次是2004-2005年。目前,已取得的初步評價成果是:石油1068億噸,天然氣52.65億立方米。油、氣總資源量比1994年分別提高了14%和38%;油、氣可采資源量比1994年分別提高了40%和57%。

此次油氣資源評價顯示,我國陸上石油資源為822億噸,其中東部419.7億噸,中西部372.38億噸,南方25億噸;海上石油資源246億噸。剩餘石油可采資源量為150億噸,而待發現探明的石油可采資源為68億噸,其中,東部25億噸,西部21億噸,中部3.4億噸,海域19億噸。

我國陸上石油資源主要分布在松遼、渤海灣、塔里木、准噶爾和鄂爾多斯(行情 資訊)五大盆地。海上石油資源主要分布在渤海,占海域的48.7%。

從新增可采儲量的趨勢看,1991~1995年,中國年均新增石油探明可采儲量1.23億噸;1996~2000年,年均新增1.58億噸;2001~2005年,年均新增1.86億噸;預計2006~2010年間年均新增1.8億噸左右。

據有關資料統計,2001~2005年新增儲量中,隱蔽型油藏由1991年-1995年間的30%左右增至66%;低滲儲層儲量由45%升至65%,深層(大於3500米)和復雜碳酸鹽岩油藏儲量由46%升至66%。預計這種趨勢將會繼續加大。

國土資源部最近公布的統計結果表明:截至2006年年底,全國石油剩餘經濟可采儲量20.43億噸,天然氣剩餘經濟可采儲量24490億立方米。

Ⅲ 石油和天然氣在用途上有什麼區別

石油的用途:
燃料

石油燃料是用量最大的油品。按其用途和使用范圍可以分為如下五種:
1.點燃式發動機燃料有航空汽油,車用汽油等。
2.噴氣式發動機燃料(噴氣燃料) 有航空煤油。
3.壓燃式發動機燃料(柴油機燃料) 有高速、中速、低速柴油。
4.液化石油氣燃料即液態烴。
5.鍋爐燃料有爐用燃料油和船舶用燃料油。
潤滑油

潤滑油和潤滑脂被用來減少機件之間的摩擦,保護機件以延長它們的使用壽命並節省動力。它們的數量只佔全部石油產品的5%左右,但其品種繁多。
瀝青

它們是從生產燃料和潤滑油時進一步加工得來的,其產量約為所加工原油的百分之幾。
溶溶劑

後者是有機合成工業的重要基本原料和中間體。

天然氣用途:

工業燃料
以天然氣代替煤,用於工廠採暖,生產用鍋爐以及熱電廠燃氣輪機鍋爐。天然氣發電是緩解能源緊缺、降低燃煤發電比例,減少環境污染的有效途徑,且從經濟效益看,天然氣發電的單位裝機容量所需投資少,建設工期短,上網電價較低,具有較強的競爭力。
天然氣發電,通過處理天然氣以後,然後安裝天然氣發電機組來提供電能,
工藝生產
如烤漆生產線,煙葉烘乾、瀝青加熱保溫等
天然氣化工工業
天然氣是製造氮肥的最佳原料,具有投資少、成本低、污染少等特點。天然氣占氮肥生產原料的比重,世界平均為80%左右。
城市燃氣事業
特別是居民生活用燃料,包括常規天然氣,以及煤層氣和頁岩氣這兩種非常規天然氣。主要是生產以後並入管道,日常使用天然氣。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及環保意識的增強,大部分城市對天然氣的需求明顯增加。天然氣作為民用燃料的經濟效益也大於工業燃料。
壓縮天然氣汽車
以天然氣代替汽車用油,具有價格低、污染少、安全等優點。國際天然氣汽車組織的統計顯示,天然氣汽車的年均增長速度為20.8%,全世界共有大約1270萬輛使用天然氣的車輛,2020年總量將達7000萬輛,其中大部分是壓縮天然氣汽車。
天然氣是優質高效的清潔能源,二氧化碳和氮氧化物的排放僅為煤炭的一半和五分之一左右,二氧化硫的排放幾乎為零。天然氣作為一種清潔、高效的化石能源,其開發利用越來越受到世界各國的重視。全球范圍來看,天然氣資源量要遠大於石油,發展天然氣具有足夠的資源保障。
增效天然氣
是以天然氣為基礎氣源,經過氣劑智能混合設備與天然氣增效劑混合後形成的一種新型節能環保工業燃氣,燃燒溫度能提高至3300℃,可用於工業切割、焊接、打破口,可完全取代乙炔氣、丙烷氣,可廣泛應用於鋼廠、鋼構、造船行業,可在船艙內安全使用,現市面上的產品有銳鋒燃氣,銳鋒天然氣增效劑。

Ⅳ 石油還能用多少年

地下總共大約有2萬億桶石油可供開采利用,可供人類消費近80年。

地層中的石油和天然氣的蘊藏量不可能十分准確地估算出來,但據石油專家們粗略估計:人類自20世紀70年代初期至2000年間向地球索取了大約5000億~8000億桶石油(一噸約等於7桶),占當時探明儲蓄量的85%。

(4)河套盆底有多少石油擴展閱讀:

石油的生成至少需要200萬年的時間,在現今已發現的油藏中,時間最老的達5億年之久。但一些石油是在侏羅紀生成。

在地球不斷演化的漫長歷史過程中,有一些「特殊」時期,如古生代和中生代,大量的植物和動物死亡後,構成其身體的有機物質不斷分解,與泥沙或碳酸質沉澱物等物質混合組成沉積層。

Ⅳ 海底的石油蘊藏量大概有多少

隨著全球對石油、天然氣等資源需求量的不斷增長和大量開采,陸地上的這些資源將日益枯竭,據說陸地上的石油再過50年就會全部被採光!這么嚴峻的形式迫使人們將目光轉向了海洋,據估計,海底的石油蘊藏量約為900億噸,僅北冰洋的石油儲量就可供世界用上50年。

Ⅵ 地球上的資源總有枯竭時,還能繼續開采多少年

說到石油,或許大家最能聯想到的就是開車加油。但其實石油與人類之間的關系遠不止如此,一個人的吃穿住行都離不開石油。

據統計,一人一生「行」大概要用掉3838千克石油;一生大概要「吃」掉551千克石油;「穿」掉290千克石油;「住」掉3790千克石油。

7.中國去年生產了多少天然氣?

全國天然氣產量1330.07億立方米,約合1億噸原油。

受煤改氣、清潔能源轉型的影響,中國去年的天然氣產量同比大增了8%,預計在未來還將增長。

Ⅶ 中東地區石油資源為什麼極其豐富

中東地區是個天然大油庫,2005年石油剩餘可采儲量1001億噸,佔世界總儲量的57%;石油產量11.3億噸,佔世界總產量的31%。多少年來,中東以其極其豐富的石油資源促進了人類的繁榮和進步,但也成了無數戰亂的根源。
2002年中東出口石油8.9億噸,佔世界石油總貿易量的41%,其中向美國出口1.14億噸,向西歐出口1.6億噸,向中國出口3890萬噸,向日本出口1.95億噸,向亞洲地區其他國家出口3.1億噸。由此可見,中東是主要石油消費國的主要石油供應國。
毫無疑問,中東在21世紀仍將是世界石油供應的中流砥柱。由於這一特殊地位,也將成為經濟、政治、軍事激烈爭奪的焦點。戰亂此起彼伏,將使中東人民在享有石油帶來巨大財富的同時,蒙受油田被破壞的損失,石油產量升降無序,以致人民生命遭受巨大犧牲。
原因:
第一
地形屬於板塊交界處
亞歐板塊非洲板塊印度洋板塊交界處地質運動活躍,
三疊紀白堊紀時期,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生長茂盛,靠近海洋浮游生物繁殖快
動物進化較快,種類多
氣候適宜,冰川運動期間地質災害集中,大量植物動物,被掩埋於地下
長時間隔絕空氣,性質發生變化,形成石油
第2
中東地區在世界內,地形教其他地區
低矮,形成盆地狀態。中東猶如「盆底」
容易石油累計其中
第3
地表覆蓋嚴密,不容易泄露揮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