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外蒙古面積是多少,有什麼資源。
外蒙古面積156.65萬平方公里。
外蒙古地下資源豐富。現已探明的有銅、鉬、金、銀、鈾、鉛、鋅、稀土、鐵、螢石、磷、煤、石油等80多種礦產。其中,煤蘊藏量約500-1520億噸;鐵20億噸;磷2億噸;螢石蘊藏量約800萬噸;銅800萬噸;鉬 24萬噸;鋅6萬噸;銀7000噸;金3000噸;石油15億桶。額爾登特的銅鉬礦已列入世界十大銅鉬礦之一,位居亞洲之首。
外蒙古即今蒙古國,1921年脫離中華民國後獨立,1924年建立蒙古人民共和國,1992年改制,國號改為蒙古國。
清朝政府根據其對蒙古地區統治政策的需要,將蒙古地區分為內屬蒙古和外藩蒙古。內屬蒙古,是指不設世襲札薩克,直接任命官員治理的蒙古各旗,與外藩蒙古相對。外藩蒙古指以世襲札薩克為旗長的蒙古各旗,與內屬蒙古相對。
❷ 蒙古國都有哪些礦產資源
蒙古國已發現和確定擁有80多種礦產,建有800多個礦區和8000多個采礦點,主要蘊含鐵、銅、鉬、煤、鋅、金、鉛、鎢、石油、油頁岩等資源。
其中,銅礦儲量20多億噸,黃金儲量達3400噸,煤礦儲量達3000億噸,石油儲量達80億桶,鐵礦儲量為20億噸,螢石礦床儲量2800萬噸,磷礦儲量2億噸,鉬礦儲量24萬噸,鋅礦儲量6萬噸,銀礦儲量7000噸等(以上資料,截至於2012年)。
蒙古國地質結構復雜,山脈多系火山岩構成,土層較厚,基岩裸露,土壤種類以栗鈣土和鹽鹹土為主,北部有凍土層,從北至南大體為高山草地、原始森林草原、草原和戈壁荒漠等6大植被帶。
(2)蒙古國為什麼這么多石油擴展閱讀:
蒙古國生物資源:
蒙古國植被以北部西伯利亞針葉林和南部的中亞草原、荒漠組成。高等種子植物有103科596屬2251種,苔蘚植物有40科119屬293種,地衣植物有30科70屬570種,蘑菇有12科34屬218種,葯用植物有52科154屬574種。
其中,主要植物有蒙古茅草、科爾金斯基茅草、戈爾嘎諾夫旋花、格魯保夫針葉棘豆、胡楊、山川柳、沙棗、菖蒲、芨芨草、看麥娘等。
蒙古國野生動物約有60種哺乳類,50多種魚類,90種鳥類。主要有旱獺、野驢、野馬、角鹿、戈壁熊、野駱駝、羚羊、野山羊、母盤羊、黑尾黃羊、麝、豹、海狸、水獺、貂、密鼠、鷲、鴻、鵜鶘、雪雞、野雞、皂雕、貓頭鷹、梟、啄木鳥(以上資料,截至於2012年)。
❸ 蒙古南部金礦發掘的現狀主要原因
蒙古南部金礦發掘的現狀主要原因是市場原因還有經濟發展的情況,從中國工業化進程中的巨大需求、蒙古國以出口為導向的主導戰略以及兩國距離近等因素來看,礦產資源合作開發應是中蒙合作的重點領域,這將為雙邊合作注入更大動力。很多中資企業進入蒙古礦業,在蒙古掀起了一股礦業熱。
❹ 蒙古國的石油、天然氣資源如何希望得到有關資料,謝~
蒙古草原遼闊,畜牧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礦產資源豐富。現已探明的有銅、鉬、金、銀、鈾、鉛、鋅、鐵和煤等80多種礦產,其中煤蘊藏量約500-1520億噸,螢石蘊藏量約800萬噸、鐵20億噸、磷2億噸、銅800萬噸、鉬24萬噸、鋅6萬噸、金3000噸、銀7000噸、石油15億桶。額爾登特銅鉬礦已列入世界十大銅鉬礦之一,居亞洲之首。森林面積為1830萬公頃,全國森林覆蓋率為8. 2%,木材蓄積量為12億立方米。水蘊藏量為60億立方米。畜牧業是傳統的經濟部門,是國民經濟的基礎。工業以輕工、食品、采礦和燃料動力工業為主。主要旅遊點有哈爾和林古都、庫蘇古爾湖、特列爾吉旅遊渡假勝地、南戈壁、東戈壁和阿爾泰狩獵區等。出口產品主要有銅鉬精礦,羊毛、山羊絨、皮張、地毯和其他畜產品等;進口商品主要有機器設備、燃料油和日用品等。
中國公司獨攬外資石油
目前在蒙古礦業領域投資的中國公司有近30家。在談到蒙古的礦產資源時,中國冶金地質勘察工程總局山東局蒙古「正元」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郝獻晟認為,蒙古在有色金屬方面小而富的地表礦較多,單就開採的角度來看,前景還是看好的。
中蒙之間最大的合資項目是位於蒙古蘇赫巴托省的圖木爾廷敖包鋅礦,此礦由中國有色金屬建設股份有限公司負責興建。該公司駐蒙古總代表古爾班對《國際先驅導報》記者介紹,圖木爾廷敖包鋅礦計劃投資為3800萬美元,開采年限為27年,預計年創利1800萬-2000萬美元。
此間媒體曾報道,蒙古的石油儲量為60億桶。 今年4月1日以前,有兩家外國石油公司在蒙古勘探和開採石油,一家是上述SOCO公司,另一家是中國石化集團勝利油田東勝公司。去年蒙古的原油產量為3萬噸左右,其中,SOCO公司開采2萬噸,中國東勝公司開采近1萬噸。東勝石油(蒙古)有限公司經理王春田對《國際先驅導報》記者介紹,東勝公司在未來的2-3年之後,可實現年產原油10萬噸。在近兩年蒙古國政府評定的最佳外國投資企業中,東勝石油(蒙古)有限公司榜上有名。
現在,在蒙古石油領域的兩家外國公司均是中國公司。
不要迷信資料
「國內有人過來向當地一個老華僑買了個許可證。到礦區挖出老華僑事先埋在那裡的金礦石回國化驗,就花了幾百萬買下了。結果全賠了。」這是記者在蒙古聽說的一個真實故事。到蒙古從事資源開發必須清楚,風險和機遇並存。
第一、找礦難。蒙古的許多礦沒有詳細的勘探資料,因為由前蘇聯專家勘探的一些礦的詳細資料都保存在俄羅斯。而礦主提供的資料往往不全且有水分。
第二、缺水。蒙古屬於貧水的國家。即使有礦,但沒有水,礦也無法開採的。特別是,有些礦區的水文資料是30-40年以前的,而這些年來,地下水大量減少。原有的水文資料已經失效。
第三、基礎設施差。蒙古的鐵路運力十分有限,所以,對於開采低附加值的礦種,假如礦石開出來運不出去,還不如不開。
第四、政策和人為因素。從礦山管理部門申請到勘探或開采許可證也不一定能夠順利進行勘探或開采。因為根據相關規定,蒙古各省有權隨時將轄區內的任何區域作為「特殊用地」加以保護。
蒙古國邀請中國聯合開發蒙古境內石油
據鳳凰衛視7月7日報道,正在北京訪問的蒙古總統巴嘎班迪7月6日透露,蒙古政府已邀請中國聯合開發其境內的石油資源,同時亦向北京尋求財政援助,後者則同意提供一筆人民幣5000萬元的援助。
巴嘎班迪說,他前日會見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之後,代表團中的政府部門主要有關官員,便向中方表達了希望中國協助蒙古開發自然資源的願望,包括中國亟需的石油,但他沒有透露任何細節。
冷戰年代蒙古在前蘇聯的控制下,與中國的關系一直比較緊張,直到1990年實行政治和經濟改革之後才迅速改善。如今中國是蒙古的最大貿易夥伴和投資來源,去年雙邊貿易達四億四千萬美元,比2002年增長兩成一。
中國經濟的飛速發展使能源短缺的問題日益嚴重,中央政府在加快開發近海大陸架石油的同時,近年來四齣尋求新的原油來源,尤其是俄羅斯和蒙古這樣的鄰國,因為陸路輸送原油要比海運安全。
國家主席胡錦濤前日會見巴嘎班迪時強調:「中蒙兩國在能源勘探和基礎設施建設方面的合作應該優先發展。」雙方還討論了蒙古向中國出口煤炭及在金融、鐵礦開采和旅遊的合作。
❺ 我們的鄰國蒙古國,人口的確非常稀少,它們的主要經濟是什麼
我們的鄰國蒙古國有著超過150萬平方公里的國土,但人口卻不足300萬,這樣地廣人稀的國家,它的資源可謂是相當豐富,不僅有豐富的煤炭、鐵礦資源,還有其他80多種的金屬礦產資源。數據顯示蒙古國有20多億噸銅礦,3400噸黃金,3000億噸煤礦,甚至還有80億桶石油等等。憑借著廣闊的土地和豐富的礦產,蒙古國的經濟來源主要以畜牧業和采礦業為主,部分城市還有可依靠的旅遊資源。
其中畜牧業稱得上是蒙古國的國民經濟基礎,因為祖先生活習俗的傳承,以及蒙古國大面積草原的地理優勢,導致當地畜牧業非常發達,這一點可以參照我國內蒙古自治區。畜牧業的發展既滿足了國民的日常所需,也為蒙古國出口提供了優質的產品。與此同時畜牧業還帶動了乳製品和肉製品的發展,尤其是牛奶、羊奶、牛羊肉,都因其優良的品質備受全球人民的喜愛。
蒙古國雖然國土面積大,但人口稀少,許多資源得不到合理的利用,希望這個有草原有資源的國家能發展得越來越好。
❻ 為什麼中東石油多
事實上,我國這些年來也在不斷地勘探石油,但是中東地區的石油儲量仍舊是世界獨一份,為什麼中東地區的石油能有那麼多呢?
首先我們要先知道,目前而言最主流的石油成因是生物成油理論,科學家們根據數據分析和研究,發現地下的石油最少也需要花費200萬年的時間才能形成,而目前為止人類所發現的最古老的石油油田已經有5億歲左右了。
科學家們認為,石油可能就像是煤炭等形成的原理,即在古生代或者中生代時期,一些動植物死亡後被埋在地下後所形成的。
它們的屍體被埋藏在沉積岩的下面,隨著時間的推移,遭受了來自地下的高溫和高壓,慢慢成為了油頁岩,再轉化成為碳氫化合物,又向上滲透進入緊密多孔的岩層,匯聚形成油田。
這個過程是極其漫長的,不同於形成了煤炭的陸上植物屍體,科學家們認為或許石油是源於海底的古老動植物。
根據這個假說,我們再去看中東地區,早在7億年以前,地球上主要分為兩個大陸,即在北邊的勞亞古陸,以及位於南半球位置的岡瓦納古陸,後者在地殼運動下慢慢形成了波斯灣盆地的基地。
而這兩個古大陸中間的赤道區域是特提斯海,也就是現在地中海的「祖先」,因為氣候溫暖,這里生活著極其豐富繁多的海洋生物。
在6億年到3.7億年期間,岡瓦納古陸相關地區又形成了鹽盆,並在後來的中生代形成了沉積層。
直到後來岡瓦納陸從一整個大陸解體,並且逐漸向北移動,慢慢包圍了特提斯海,使得該海域海水水位變淺。
中東地區在幾億年來一直處在較為穩定的環境當中,在地質運動下形成盆地,並且基本上度過了全部的大洋缺氧事件,即海洋出現低氧到缺氧的環境,從而使得特提斯海大量的海洋生物死亡,逐漸聚集了非常多的烴源岩。
同時在6000萬年前,亞歐板塊的碰撞運動使得特提斯海受到擠壓關閉,逐漸變成了現在這樣的如同「盆底」一樣的地形狀態,即四周高中間低,能夠將石油匯集到合適的部位,形成富集的油田。
最後在200多萬年以前由於青藏高原地形變化,中東地區才受到了副熱帶高壓和地形的影響,從而形成了乾旱的沙漠氣候,地表一片沙塵,覆蓋也十分嚴密,使得中東地區的油田雖然淺,但也不會輕易揮發泄露掉。
只是由於石油實在是太重要了,幾乎掌控著一個國家的工業命脈,石油本身是屬於不可再生資源,漫長的時間才能形成如今的儲量,這也就代表如果石油資源被用完了,那麼人類將會徹底失去這一能源支撐。
並且隨著石油的開采加深,最表面的容易開採的石油被掠奪干凈,那麼就只剩下了位置更深、開發難度更大的油田,伴隨而來的必然是成本和技術投入的增長,這些石油也就將會失去開採的價值。
更何況在近現代以來,中東地區復雜的宗教、民族等背景,加上富足的石油資源,已經走在了尖刀的利刃上,成為了貪婪與霸權的硝煙戰場。
結論
如今,新能源已經成為了幾乎是全球的研究方向,這其中不僅是因為不可再生的石油資源逐漸減少,也是因為地球環境逐漸惡劣,不管是石油還是煤炭,所排放的氣體等都給地球帶來的嚴重的危害,比如酸雨、溫室效應等等,儼然成為了21世紀人類正在面臨的重要難題
❼ 中東為什麼這么多石油
首先是因為中東地區其地形屬於板塊交界處,這也給石油的形成提供了重要的物質基礎。同時,中東地形和其他地區相比,相對低矮,形成盆地狀態,這也讓石油容易累計其中,另外中東地表覆蓋嚴密,不容易泄露揮發,這三大因素也是中東石油豐富的原因所在。
早在7億年以前,地球上主要分為兩個大陸,即在北邊的勞亞古陸,以及位於南半球位置的岡瓦納古陸,後者在地殼運動下慢慢形成了波斯灣盆地的基地。
而這兩個古大陸中間的赤道區域是特提斯海,也就是現在地中海的「祖先」,因為氣候溫暖,這里生活著極其豐富繁多的海洋生物。在6億年到3.7億年期間,岡瓦納古陸相關地區又形成了鹽盆,並在後來的中生代形成了沉積層。直到後來岡瓦納陸從一整個大陸解體,並且逐漸向北移動,慢慢包圍了特提斯海,使得該海域海水水位變淺。
中東地區在幾億年來一直處在較為穩定的環境當中,在地質運動下形成盆地,並且基本上度過了全部的大洋缺氧事件,即海洋出現低氧到缺氧的環境,從而使得特提斯海大量的海洋生物死亡,逐漸聚集了非常多的烴源岩。
同時在6000萬年前,亞歐板塊的碰撞運動使得特提斯海受到擠壓關閉,逐漸變成了現在這樣的如同「盆底」一樣的地形狀態,即四周高中間低,能夠將石油匯集到合適的部位,形成富集的油田。
最後在200多萬年以前由於青藏高原地形變化,中東地區才受到了副熱帶高壓和地形的影響,從而形成了乾旱的沙漠氣候,地表一片沙塵,覆蓋也十分嚴密,使得中東地區的油田雖然淺,但也不會輕易揮發泄露掉。
中東石油的發現過程
早在20世紀初,由於石油逐漸成為了重要的能源,西方為了尋找到石油資源,獲得巨大的利益,不斷向外勘探石油。1901年,一個叫做威廉· 諾克斯· 達西英國人獲得了伊朗某片區域的石油開采租讓權,並在這一片荒蕪的土地上進行勘探。
要知道當時中東基本上還沒有被發現過石油的蹤跡,而勘探的費用極其高昂,巨大的投入最終極有可能並不會獲得收益,導致血本無歸,但是一旦真的發現了石油,所能夠賺得的利益無疑是巨大的,因此威廉並沒有放棄。
終於在1908年5月26日,威廉的勘探隊終於在伊朗尋找到了中東第一個油田,從而改變了中東的命運。
這個發現也驚動了其他的「冒險家」,其中就有一位叫做費蘭克·霍姆斯的礦山工程師,他在1920年前往波斯灣巴林島,當地的人們並沒有意識到自己生活的地方極有可能藏著石油,這些資源足夠他們擁有榮華富貴的一生。
費蘭克與該海島的酋長協商,他幫助酋長及其族人打一口能出淡水的水井,酋長就把該島的石油開采權轉讓給他。
原本中東的石油開采量並不多,直到二戰以後,不管是戰敗國還是戰勝國都百廢待興,急需能源發展經濟和工業,石油作為最重要的能源之一,也自然成為了越來越重要的戰略資源。
❽ 蒙古國資源如何
蒙古財富
蒙古礦產資源豐富,已探明的礦藏80多種,礦點6000多個,蒙古礦產資源管理局發放的礦產資源勘探許可證的總面積已經占蒙古國土面積的1/3。
鈾礦約130萬噸銅礦約20億噸金礦約3100噸鐵礦約20億噸鋅礦約755萬噸煤炭約500億噸石油約60億桶
早報記者 吳挺
在蒙古,人們把私人金礦開采者稱作「武士」,因為他們總是背著用來篩選金子的綠色平底鍋闖盪戈壁灘。在他們看來,誰都可以開采國家地底下的財富。
38歲的烏蘇巴亞爾兩年前還是一名專職的金礦「武士」,他幸運的時候一天能收獲1000美元。不過現在,在政府明令禁止私人金礦開采者並下重拳整治之後,「武士」的數量急劇減少,烏蘇巴亞爾也轉行了。
「他們中的有些人的確成功了,成了富人。」亞太投資合夥人公司執行股東卡希爾告訴早報記者,「我個人認為這是合理的。」他的公司在蒙古擁有一個大型的高質量煤礦。
但蒙古政府顯然不這么認為,礦產業正在成為蒙古經濟發展舉足輕重的助推器,7月1日發生的嚴重騷亂根源也肇始於此。
全球爭奪的「處女地」
就在昨天,蒙古新一屆議會舉行首次會議。但由於主要反對黨民主黨當選議員中途退場,致使蒙新議會未能完成宣誓。根據議會選舉結果,蒙古人民革命黨和民主黨分獲76個席位中的39個和25個,公民意志-共和黨和獨立候選人各獲1席,但有10個席位的結果沒有公布。
民主黨主席額爾貝格道爾吉表示,本次選舉存在舞弊,且全部的選舉結果至今沒有公布,民主黨要求對投票選民和登記選民名單進行比對,並推遲組成新議會。民主黨議員隨後退場。
盡管爭議依舊,但一旦塵埃落定,新政府可能最終批准一筆交易,即開發深埋在廣闊沙漠和草原底下的銅礦、金礦和鈾礦。這一消息得到了全球最大礦業集團之一、澳大利亞力拓集團首席執行官艾博年的證實,這一交易指的是距離中國北部邊境僅50英里的奧尤陶勒蓋銅礦項目。
「我們相信這將是蒙古的首個關鍵綠地項目之一,不過我們需要獲得一份投資協議,全球公司都在爭奪。」艾博年說,生產可能將在2011年啟動。力拓集團稱,蒙古擁有世界上最大的未開發的銅礦和金礦儲藏地。力拓集團合作夥伴加拿大艾芬豪公司表示,擁有奧尤陶勒蓋所有權的艾芬豪今年3月預測,這一儲藏地的銅礦儲量為789億磅,金礦為4520萬盎司。
除力拓外,蒙古也在吸引必和必拓(BHP)及美國皮博迪能源公司進入。
外資大量進入
力拓和艾芬豪花了4年時間力圖使耗資30億美元的奧尤陶勒蓋開發項目得以進行,但蒙古議員們在修改國家礦產法問題上出現爭議,導致批准程序延遲。艾芬豪首席執行官約翰.麥肯說,上月,該公司試圖與蒙古政府達成一項產品分享或利潤分享協議。
2001年發現奧尤陶勒蓋銅礦後,蒙古法律從全球對外國礦產企業最具吸引的形態變得越發具有保護主義色彩。「政府非常珍惜這些資源,而且非常謹慎地處理礦產開發的問題,譬如在立法的時候。」卡希爾告訴早報記者。
有人擔心,政府會為了獲得財富而拿資源做交易,最終釀成一場環境災難。而就在這期間,世界金屬價格達到了歷史最高水平。「礦產對蒙古來說肯定是一筆財富,看看新發現的煤礦所帶來的地區經濟的發展,這還不是財富嗎?」卡希爾反問道。
蒙古政府沒有資金開發奧尤陶勒蓋銅礦這樣大規模的礦產資源以及2億美元的塔班陶勒蓋項目——世界最大的未開發煉焦煤礦,這時候外資開始蜂擁而入,「外國公司帶來的最直接的東西就是錢,還有先進的管理經驗,某種程度上的新技術以及新機制。基礎設施的確是個問題,因為這里沒有太多的公路,一些基本的設施不完善,對於我們開展工作帶來了麻煩。」卡希爾說。
卡希爾同時承認,環境問題的確存在,「不過,現在國際公司進入蒙古都需要達到國際標准,都有嚴格的法律限制。我們希望這些規范能夠使環境破壞程度降到最低。」
礦產項目待批
目前,擺在蒙古議會面前的奧尤陶勒蓋項目議案,一直還沒舉行投票。該議案承諾給予政府34%的股份。自議案被提交議會之後,出現了關於把政府所佔股份增至51%的討論。作為交換,該項目在戈壁上建起一個煉銅爐時,將獲得68%的一次性利潤稅減免。
即便是政府佔有51%的股份,力拓及艾芬豪仍然表示將推進奧尤陶勒蓋項目。政府佔有大部分股份,「我們完全沒問題,」力拓在蒙古的公司負責人安德魯.卡斯伯特說,「投資者正在等待政府牽頭,作出決定後開始干。」
艾芬豪和力拓表示,奧尤陶勒蓋項目能夠推動蒙古的GDP增長超過1/3,為這個人口不到300萬的草原國度創造巨大的財富。不論論是誰最終掌權,讓奧尤陶勒蓋項目獲得批准已成為絕大多數人的共識。
「我們已經浪費了許多時間,」蒙古國有礦產協會主席甘博爾德說,「不然,我們可能正在享受奧尤陶勒蓋項目的第一輪果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