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全球十大環境危機是什麼啊
一)全球氣候變暖
地球的氣溫在悄悄地升高,而且已經到了為人察覺的程度。它的危害是不應漠視的。它會引起兩極冰川的融化,會帶來頻繁的暴風雨,會導致生物物種的減少,更會使海平面上升,使沿海地區受淹,想一想當今地球上的一半人口正居住在沿海50公里范圍內,就可以知道沿海地區受淹的嚴重性了。
地球氣溫變化的原因正在於人類的活動。在人類使用化石燃料煤炭的過程中,在某些工業生產過程中,在有機廢物的發酵過程中,不斷地釋放出二氧化碳、甲烷、氮氧化物等氣體。這些氣體具有阻止地球表面熱量散發的作用,它們的存在就像是在地球表面形成了一個龐大的溫室,因此這類氣體被統稱為溫室氣體。目前控制溫室氣體排放已經成為世界熱點之一。
(二)臭氧層破壞
臭氧層位於距離地面10-50公里范圍的大氣平流層內,臭氧層能吸收太陽的大部分紫外線,阻擋紫外線輻射到地面,因此對地球上的生物有保護作用。
20世紀中葉以來,人們發現北極圈的臭氧濃度明顯降低,南極圈的臭氧層還出現了空洞。臭氧層破壞的嚴重後果也是不可忽視的:它將增高人類皮膚癌和白內障的發病率,使人類的免疫系統受到損害,它還會嚴重地破壞海洋和陸地的生態系統,阻礙植物的正常生長。
臭氧層破壞的元兇竟然也是人類。近數十年來,人類廣泛使用氟氯烴類化合物與哈龍作製冷劑、除臭劑、噴霧劑等,這些化學物質釋入大氣並擴散入臭氧層後,會與臭氧反應,使臭氧分解為氧。
(三)生物多樣性減少
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和工業建設的發展,人類對動植物的破壞與日俱增。統計表明,目前每年要有4000~6000種生物從地球上消失,更多的物種正受到威脅。1996年世界動植物保護協會的報告指出:"地球上四分之一的哺乳類動物正處於瀕臨滅絕的危險,每年還有1000萬公頃的熱帶森林被毀壞"。我國生物多樣性遭受破壞的速度也十分驚人。
動植物的生死存亡必將影響人類的命運。人類威脅其他生物生存的最終結果將是威脅到自己的生存。
(四)酸雨蔓延
人類的生活和生產活動排放出大量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降雨時溶解在水中,即形成酸雨。酸雨具有腐蝕性,降落地面會損害農作物的生長,導致林木枯萎,湖泊酸化,魚類死亡,建築物及名勝古跡遭受破壞。
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等氣體主要是在能源使用過程中排放出來的。人類的生產水平和消費水平越高,消耗的能源也越多,酸雨的危害也就越大。全世界有三大著名的酸雨區,一個在北美的五大湖地區,一個在北歐,另一個就在中國。近十餘年來,中國的酸雨區不斷擴大,目前酸雨區面積已接近國土面積的1/3。其控制已被列入國家綠色工程計劃。
(五)森林銳減
由於人類的過度採伐和不恰當的開墾,再加上氣候變化引起的森林火災,世界森林面積不斷減少。據統計,近50年,森林面積已減少了30%,而且其銳減的勢頭至今不見減弱。我國森林覆蓋面積僅13?郾9%,約為世界平均森林覆蓋面積的1/3,而森林銳減的勢頭卻並不遜色。
森林的減少導致了水土流失,洪災頻繁,物種減少,氣候變化等多種嚴重惡果。
(六)土地荒漠化
過度的放牧及重用輕養使草地逐漸退化,開荒、采礦、修路等建設活動對土地的破壞作用甚大,加上水土流失的不斷侵蝕,世界上每天都有大片土地淪為荒漠,我國在這方面是較為突出的。土地荒漠化的直接後果就是農民的貧困化。
(七)資源短缺
近數十年來,自然資源的消耗量與日俱增,已有很多資源顯現出短缺的現象。最重要的有水資源、耕地資源和礦產資源。
目前全球有約1/3的人口已受到缺水的威脅,2000年缺水人口增加到1/2以上。我國人均水資源佔有量僅為世界人均佔有量的1/4,加上水資源在時間和空間上分布的不均勻性,水資源短缺的矛盾十分突出。
由於人口總量的增加,為供應糧食所需的耕地日見緊張,而工業城市建設工程卻在不斷地佔用大量耕地,化肥農葯的使用還在使耕地的質量不斷降低,這一切使人類正面臨耕地不足的困境。
礦產資源的消耗速度正隨著工業建設的速度急劇增加,很多礦產的儲量在近數十年內迅速減少。專家預計,再有50~60年即可耗去石油儲量的80%,某些貴金屬資源則已近消耗殆盡。
如再不認真對待資源短缺的嚴重問題,人類總有一天會面臨無米作炊的絕境。
(八)水環境污染嚴重
人口膨脹和工業發展所製造出來的越來越多的污水廢水終於超過了天然水體的承受極限,於是本來是清澈的水體變黑發臭,細菌滋生,魚類死亡,藻類瘋長,更為嚴重的是,本來足以滋養人體的水,常因含有有毒物質而使人染病,甚至致人於死地。工農業生產當然也因為水質的惡化而受到極大損害。水環境的污染使原來就短缺的水資源更為緊張。水資源的短缺,水環境的污染加上水的洪澇災害,構成了足以毀滅人類的水危機。
(九)大氣污染肆虐
最普遍的大氣污染是燃煤過程中產生的粉塵造成的,細小的懸浮顆粒被吸入人體,十分容易引起呼吸道疾病;現代都市還存在光化學煙霧,這是由於工業廢氣和汽車尾氣中夾帶大量化學物質,如碳氫化合物、氫氧化物、一氧化碳等,它們與太陽光作用,會形成一種刺激性的煙霧,能引起眼病、頭痛、呼吸困難等。 1998年我國竟有7個城市的大氣質量,被列為世界十大污染城市之中,可見問題之嚴重。
(十)固體廢棄物成災
固體廢棄物,包括城市垃圾和工業固體廢棄物,是隨著人口的增長和工業的發展而日益增加的,至今已成為地球,特別是城市的一大災害。垃圾中含有各種有害物質,任意堆放不僅佔用土地,還會污染周圍空氣、水體,甚至地下水。有的工業廢棄物中含有易燃、易爆、致毒、致病、放射性等有毒有害物質,危害更為嚴重。
顯然,上述眾多的環境問題,已經對人類提出了十分嚴峻的挑戰,這是涉及人類能否在地球上繼續生存、繼續發展的挑戰,人類不能迴避,更不能聽之任之,貿然對待。人類必須、也只有人類能夠找到自己的出路。
㈡ 上海賽科石油化工有限責任公司的公司管理層
董事長
王治卿 中國石化上海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董事長、總經理
副董事長
Mark Wilson BP 亞洲化工業務 總裁
董事
陳琦 中國石化股份有限公司發展計劃部 副主任
Nick Elmslie BP 石油化工 首席執行官
莫正林 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化工事業部 總會計師
張建寧 BP 中國 副總裁
博翰榮 Henri Braun 上海賽科石油化工有限責任公司 總經理
吳海君 上海賽科石油化工有限責任公司 副總經理 博翰榮 Henri Braun 總經理
吳海君 副總經理
任家華 人力資源總監
周美雲 財務總監
張枝強 商務總監
邦德浦 Paul Bowdler 生產總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