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石油礦藏 » 石油王國之稱的國家是什麼
擴展閱讀
什麼人適合干石油 2025-07-05 01:39:35
除臭產品哪裡推廣最好 2025-07-05 01:39:31

石油王國之稱的國家是什麼

發布時間: 2023-04-09 12:58:12

⑴ 哪個國家被稱為「石油王國」

沙烏地阿拉伯被稱為石油王國,,是世界第一產油國,,第二才是伊拉克

⑵ 世界上哪些國家是石油大國

1、委內瑞拉委內瑞拉是世界上重要的石油生產國和出口國。按照其每日消耗74.6萬桶計算,在不考慮其他出口等消耗增長的因素前提下,其存儲可供其使用775年。2、沙烏地阿拉伯沙烏地阿拉伯擁有世界上最多的石油儲存,其國家90%的經濟來自於出口石油燃料,名副其實的「石油王國」。3、加拿大加拿大的石油儲量位居世界前茅,但是很多人說起石油只會想到中東地區,其實是加拿大出於保護自然資源的考慮,並沒有過多的去開採石油。4、伊朗伊朗是世界第四大石油生產國、歐佩克第二大石油輸出國,其國家工業主要以石油開采為主,國家經濟命脈和外匯也主要以石油為主要來源,可以說石油收入占據了伊外匯總收入的一半以上。5、伊拉克伊拉克擁有豐富的石油資源,原油儲量本是世界排名第四,在伊拉克石油是國家的經濟支柱,工業也主要跟石油有關,70%的天然氣屬於石油伴生氣。

⑶ 石油大國是哪個國家

石油大國是:1、委內瑞拉,2、沙烏地阿拉伯3、加拿大,4、伊朗 ,5、伊拉克,6、科威特,7、阿聯酉,8、俄羅斯,9、奈及利亞。世界上超過三分之一的能源來自石油,遠超過其他任何能源。基辛格有句名言「誰控制了石油,就控制了全世界」。的確,作為全球最重要的戰略物資,如今的石油就相當於古代戰爭中的「糧草」。俗話說:「兵馬未動糧草先行」,一旦糧草被對手拿捏了,戰爭的勝利將無從談起。同樣的道理,在現代化戰爭中,如果石油補給給被敵人切斷,交通會立刻陷入癱瘓,不管多先進的戰機、坦克等裝備,瞬間就變成一堆廢鐵。因此,從二戰之後,幾乎所有國家都十分看重這項戰略資源。

1、委內瑞拉

委內瑞拉位於南美洲的北部,是一個石油資源非常豐富的國家,其石油量已超過3000億桶,雖然石油量位居世界第一,但仍舊是一個非常窮的國家,因為其石油品質較差,還極為難開采。委內瑞拉已探明石油儲量3040億桶,超過了被大家視為「盛產流動石油」的中東。佔全球儲備比例的17.8%,每日石油儲量238萬桶,每日石油消耗74.6萬桶,儲量可供其使用1116年。

為什麼同樣擁有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石油的中東「石油資源豐富」,原油質量差,開采困難。委內瑞拉雖然儲量世界第一,但這些地下近萬米深的石油資源屬於劣質高硫重油。這種原油以油砂的形式隱藏在地下深處,不僅極難開采,而且極其昂貴。而且必須經過提煉和混合才能出口。相比輕油,質量差很多,只能靠低價策略,賣給一些經濟落後的地區。開采困難和油品質量差造成的二次加嚴重影響了委內瑞拉石油的生產效率和成本。在世界輕質原油豐富的前提下,油氣開采企業當然不願意開采重油。其次是,設施投資少,開采和提煉技術落後。與沙烏地阿拉伯一樣,委內瑞拉最初的石油開采系統也依賴於歐美石油公司。他們把土地租給歐美的石油公司,自己收取租金和分紅。因此,大量的石油利潤被外國公司拿走。所以委內瑞拉想重新控制石油,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就規定新油田只能由委內瑞拉國家石油公司開采。外資石油公司的稅收和租金不斷提高,甚至90%的利潤都被徵收。無利可圖的外資只能大量撤出,委內瑞拉也受到了各國的制裁。而委內瑞拉的石油開采技術停留在20世紀70年代。與開采成本高相對應的,是石油冶煉水平低。這些低端油品種的自然利潤極低。因此,雖然石油儲量最大,但石油銷售收入根本無法與其他國家相比。

當然,委內瑞拉的貧窮和美國的制裁也有很大關系。由於地處拉美,卻處處和美國對抗,因此委內瑞拉的石油出口飽受美國制裁。除了古巴,南美各國都不敢與它交易。而銷往其它洲的話,高昂的運輸成本,更得不償失。

2、沙烏地阿拉伯

沙烏地阿拉伯是世界石油儲量最多的國家之一,其產量和儲存量都位於世界首位,擁有世界上最大的路上油田和海上油田,其油產量達到了2665億桶,是一個名副其實的石油大國。「頭頂一塊布,全球我最富」,說起沙烏地阿拉伯,估計沒誰不知道,這個遠在中東的國家因為豐富的石油資源,還有各種花式炫富的消息而聞名全球。沙烏地阿拉伯,位於西亞,東瀕波斯灣,西臨紅海,沙特是名副其實的「石油王國」。中東是世界上石油儲量最大、生產和輸出石油最多的地區,中東石油主要分布在波斯灣及沿岸地區,自身對石油的消費量很少,中東所產石油90%以上由波斯灣沿岸港口用游輪運往歐洲西部,美國、日本、中國等國家和地區。

目前,沙烏地阿拉伯已探明石油儲量2980億桶,佔全球儲備比例17.85%,每日石油產量1052萬桶,每日石油消耗264萬桶,儲量可供其使用309年。盡管,沙烏地阿拉伯已探明石油儲量略低於委內瑞拉,但其石油都位於傳統上可進入的油井內,而這些油井本身就位於廣闊的油田內。沙烏地阿拉伯的石油儲量佔全球石油常規儲量的五分之一以上。隨著勘探力度的加大,沙烏地阿拉伯很可能重新占據榜首的位置。美國地質調查局預測,沙特沙漠下可能藏有超過1000億桶石油,有待被發現和開采。

300用,是一個名副其實的石油大國。


6、科威特

科威特是一個石油和天然氣儲量都非常豐富的地區,其已探明的石油儲量為140億噸,約為15桶,占據世界石油儲量的10.8%,該國家的石油公司也是世界公認的頂級石油企業。

7、阿聯酉

阿聯酉也是目前石油出口量最大的國家,憑借其石油的產量,已成為一個名副其實富得流油的國家,其石油主要集中在扎庫姆油田,石油產量為133.4億噸。約為1050億桶。

8、俄羅斯

俄羅斯不僅是世界上國土面積最大國家也是石油和天然氣資源十分豐富的國家,主要集中在西伯利亞大草原,其次是伏爾加烏爾拉,作為世界最大石油儲量國家,其已探明的石油量高達1078億桶。羅斯,位於歐亞大陸北部,地跨歐亞兩大洲,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國家,境內石油主要分布在雅庫特和薩哈林兩大油氣盆地。


目前,俄羅斯已證實石油儲量600億桶,佔全球儲備比例6.2%,每日石油產量1070萬桶,每日石油消耗220萬桶,其儲存可供其使用113年。


根據區域劃分,俄羅斯石油產量最豐富的地區位於西西伯利亞,是全國產量最大的產區,產量佔地區總產量約77%,佔全國總產量約45%。Samotler油田是該自治州的最大油田,也是俄羅斯的最大油田。


伏爾加-烏拉爾,是俄羅斯次於西西伯利亞的第二大石油工業區,著名的Urals Blend油種,便是根據此地命名。Romashkinskoye是伏爾加-烏拉爾的一個大型油田,以此油田為代表的伏爾加-烏拉爾地區,整體特徵為油田的普遍老年化。


所以,目前原油資源勘探與開發的中心逐漸東移,東西伯利亞或成為未來俄羅斯原油增量的主要來源。


近幾年,歐美對俄羅斯油氣工業的制裁主要針對的是東西伯利亞和遠東地區的海上資源以及難采資源的開發,俄政府採取了一系列應對措施,推動本國油氣工業的技術進步,逐步擺脫對歐美國家的設備依賴與技術依賴。

9、奈及利亞

奈及利亞是非洲人口最多的國家,也是非洲石油量最多的國家,該國家不僅經濟非常發達,而且資源也非常豐富,其石油產量約為372桶,也是世界石油最多的國家前十名之一。

石油,一種能源,它的出現,標志著人類從農業文明順利向工業文明及工業後工業化文明的發展邁進,它是工業的重要原料,被譽為工業的血液和經濟發展的動力推進器,石油,它為人類提供了新的生活狀態和改變了人類的生活方式,石油也因此成為人類和世界各國的搶手貨。

⑷ 「石油王國」是哪個國家

世界上石油儲量最多的國家是沙烏地阿拉伯,石油探明可儲量為226億噸,約佔世界石油可采儲量的四分之一,沙特以「石油王國」著稱

⑸ 石油大國是哪個國家

石油大國是沙烏地阿拉伯。

石油國家有委內瑞拉、加拿大、沙烏地阿拉伯、伊朗、科威特等,世界上不少國家都擁有豐富的石油儲量。沙烏地阿拉伯已探明的儲量為355.9億噸,居世界首位。伊拉克已探明的石油儲量從先前的1150億桶升至1431億桶,躍居全球第二。伊朗已探明的原油儲量為186.7億噸,居世界第三位。

亞太地區。中國、印度、印度尼西亞和馬來西亞是該地區原油探明儲量最豐富的國家,分別為21.9億噸、7.7億噸、5.8億噸和4.1億噸。中國和印度雖原油儲量豐富,但是每年仍需大量進口。

沙烏地阿拉伯簡介

沙特實行自由經濟政策,位於亞洲西南部的阿拉伯半島,東瀕波斯灣,西臨紅海。同約旦、伊拉克、科威特、阿拉伯聯合大公國、阿曼、葉門、巴林、卡達等國接壤,首都利雅得,國土面積225萬平方公里,人口3617萬(截至2022年9月),其中沙特公民約佔62%,全國分為13個省。

沙特是名副其實的「石油王國」。沙特是世界上最大的淡化海水生產國,其海水淡化量佔世界總量的21%左右。沙特實行自由經濟政策。麥加是伊斯蘭教創始人穆罕默德的誕生地,是伊斯蘭教徒朝覲聖地。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沙烏地阿拉伯

⑹ 石油之國是哪個國家

石油之國是指科威特。
科威特國,是一個位於西亞地區阿拉伯半島東北部、波斯灣西北部的君主立憲國。在南部與沙烏地阿拉伯、北部與伊拉克分別接壤。同伊朗隔海相望,該國首都科威特城與該國名稱同名。科威特石油和天然氣資源儲量豐富,已探明的石油儲量140億噸,居世界第七位。天然氣儲量為1.78萬億立方米,居世界第十八位。
石油是科威特財政收入的主要來源和國民經濟的支柱,財政收入90%以上來自石油。其產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40%,占出口創匯的95%。1978年產原油11000萬噸(1991年為631.5萬噸),為世界主要產油國之一。除開採石油外,現正開采豐富的海底氣田。非石油生產產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60%(其中包括農、漁業0.4%,製造業13.3%,電氣、水0.1%,建築業2.7%,批發、零售6.3%,餐飲旅館業0.8%,運輸、倉儲和通訊4.6%,金融4%,保險0.2%,房地產和商務服務7.3%,社區社會服務22.4%等)。

⑺ 石油國家是哪個國家

石油國家是沙烏地阿拉伯王國。

沙特是名副其實的「石油王國」,石油儲量和產量均居世界首位,使其成為世界上最富裕的國家之一。

沙烏地阿拉伯的金融體系完善發達,沙特的旅遊業也比較發達。沙特政府鼓勵私有經濟的發展,以減少國家經濟對石油出口的依賴,同時為快速增長的人口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

沙烏地阿拉伯的石油工業:

石油工業是沙特經濟的主要支柱。近年來,沙受益於國際油價攀升,石油出口收入豐厚,經濟保持較快增長。但近期國際油價低迷,導致沙經濟下行壓力增大。

為擺脫對石油產業高度依賴,推進多元化發展戰略,於2016年提出「2030願景」和「2020國家轉型規劃」。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沙特

⑻ 被稱為石油王國的是

沙烏地阿拉伯 理由~~~

摘自美國《紐約時報》

石油王國沙烏地阿拉伯正尋求把經濟重心從石油轉移到別處。

沙特如今仍是全球石油市場老大。坐擁龐大儲量,它今後70年可不停地產油。石油,再加聖城麥加和麥地那,給了它以財富、實力和影響力。石油銷售占經濟總量的40%和政府歲入的大約90%。但依賴一種會大起大落的不穩定商品是一個問題,沙特王室決意克服。

當然,沙特領導人以前也作過類似表示,即把石油財富轉化為多樣化經濟。這次真會不同嗎?

一些跡象表明,這次可能當真有所不同。受惠於沙特國王阿卜杜拉二十世紀90年代末身為王儲期間發起的結構改革,沙特私營部門近年來悄然興起。

位於首都利雅得的桑巴金融集團公司預計,由於油價創歷史紀錄,沙特經濟2005年的增長率為6.5%。不過,私營部門發展速度在過去11年間的7年裡超過其他經濟部門,2005年預計達到7.4%。

沙特股票市場已成全球最主要股市之一,2005年市值增長兩倍於沙特石油收入。

經過12年談判,沙特2005年12月11日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可望推動這一國家私營部門的發展。

與以往石油繁榮時期不同,企業成為石油財富的主要受益者。當地主要行業,如石油化工業、采礦業、塑料業或化肥業,已經起步。沙特基礎工業公司如今是中東最大的非石油企業。

分析師們估計,沙特石油銷售收入2005年為1500億至1600億美元,僅次於1974年和上世紀80年代初。

不過,石油財富多半還用於改善公共財政狀況。債務在年經濟活動中的比例減為51%,遠低於1999年的119%。同時,政府支持儲備外匯。據桑巴金融集團公司說,沙特外匯儲備總額現有1770億美元,其中包括中央銀行掌握的1350億美元。5年前,沙特外匯存款總額不足700億美元。

就此,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稱贊沙特政府採用「謹慎的宏觀經濟管理方式並有效利用石油儲備刺激私營部門發展,以獲得良好經濟表現」。

沙特政府自然不會舍棄石油部門,因而打算2009年以前投入大約500億美元,用於增加產量和建造煉油廠。

伊拉克是海灣地區的大國之一,面積44萬平方公里,人口2370萬。石油問題專家江紅在其新著《為石油而戰》一書中介紹,早在公元前3000年,居住在美索不達米亞地區的蘇美爾、亞述和巴比倫人已在幼發拉底河流域的希特鎮成功地採集到含有天然瀝青的油苗,從而開始了後人尋覓和探索石油的歷史過程。有的美國石油學者說,世界上「第一個石油工業起源於美索不達米亞,那裡是西方文明的搖籃」。

最重要的是,迄今伊拉克仍是世界上石油資源儲量最多的國家之一。據《油氣雜志》2001年底統計,伊拉克石油剩餘可開采儲量為154.11億噸,超過美國、獨聯體和歐洲國家和地區石油剩餘可開采儲量133.89億噸的總和,佔世界石油總儲量1413.09億噸的10.9%,占海灣地區石油儲量939.17億噸的16.4%。據美國能源部情報局估計,伊拉克除已探明石油儲量1120億桶,可能還蘊藏著2220億桶,僅在伊西部沙漠地區就可能蘊藏1000億桶石油。伊拉克是世界上石油儲量最多的國家。(剖析主流資金真實目的,發現最佳獲利機會!)

美國世界觀察研究所高級研究員倫納在今年1月第一期美國《外交政策聚焦》雜志發表題為《薩達姆倒台後的伊拉克:石油新秩序的關鍵》一文中援引美國官方預測數字,今後20年內,美國的石油消費量將增加1/3,到2020年進口石油在美國石油消量中所佔比重,將從1985年的1/3、目前的50%以上增加到2/3,其中從海灣地區日均進口石油將從2000年的242萬桶增加到473萬桶。文章認為,控制伊拉克,美國將獲得對世界石油市場的巨大影響,即「擰開伊拉克石油龍頭將淹沒世界石油市場,從而大大降低油價」;控制伊拉克,將為美國石油公司提供新的商機。「巴格達的政權更迭將重新洗牌,給美國公司30年來再次直接參與伊拉克石油業提供大好機會。美國公司對此充滿了憧憬。」

英國為什麼緊跟美國之後呢?英國曾是最早進入海灣地區、掠奪這里石油資源的國家之一。根據英國海軍部意旨成立、有特許權的辛迪加有限公司,1908年1月和3月在波斯與伊拉克接壤的馬斯吉德蘇萊曼鑽探成功兩口具有開采價值的油井,同年5月26日在這一地區發現了中東地區的第一個大油田。英國是使用石油代替煤炭最早的國家之一。1909年英國海軍已擁有一支燒油的驅逐艦隊。到1914年,改燒石油的500艘英國商船在海上往來。伊拉克於1920年淪為英國委任統治地,1921年8月伊拉克獨立,但伊拉克和沙烏地阿拉伯、科威特的「沙漠之界」是由英國一名外交官用紅鉛筆制定的。伊拉克的魯邁拉油田(儲量14.97億噸)位於伊科邊界上,從伊拉克延伸到科威特境內3.2公里,與科威特的拉特加大油田相連。薩達姆認為,拉特加大油田屬於伊拉克,並指責科威特從魯邁拉油田偷采價值達24億美元的石油。科伊邊界糾紛成為伊拉克入侵科威特的導火線,從而引發海灣戰爭。這是英國在海灣地區實行分而治之的殖民政策留下的又一隱患。隨著大英帝國走向衰落,英國在海灣地區的實力及其影響,大大縮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