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潤滑油的主要性能指標是什麼
潤滑油質量指標的意義
一、水分
1.石油產品中水分的來源有幾種?
(1)在運輸和儲存過程中,進入石油產品中的水。
(2)石油產品有一定程度的吸水性,能從大氣中或與水接觸時,吸收和溶解一部分水。汽油、煤油幾乎不與水混合,但可溶有不超過0.01%的水。把這為數極少的溶解水完全除去是較困難的。
2.石油產品中存在的狀態主要有幾種?
(1)懸浮狀:水分以水滴形態懸浮於油中。多發生於粘度較大的重油。
(2)浮化狀:水分以極細小的水滴狀均勻分散於油中。這種分散很細的乳濁液,由於水滴微粒極小,比懸浮狀水更難從石油中分出。
(3)溶解狀:水分溶解於油中。其能溶解在油中的量,決定於石油產品化學成分和溫度。通常,烷烴、環烷烴及烯烴溶解水的能力較弱,芳香烴能溶解較多的水分。溫度越高,水能溶解於油品的數量越多。一般汽油、煤油、柴油和某些輕潤滑油溶解水的數量很少,用GB/T260無法測出,可忽略不計。
3.水分對生產和應用有何意義?
(1)輕質油品中的水分會使燃燒過程惡化。並能將溶解的鹽帶入汽缸內,生成積炭,增加汽缸的磨損。
(2)在低溫情況下,燃料中的水會結冰,堵塞燃料導管和濾清器,妨礙發動機燃料系統的燃料供給。
(3)石油產品中有水時,會加速油品的氧化和膠化。
(4)潤滑油有水時不但會引起發動機零件的腐蝕,而且水和高於100度的金屬零件接觸時會形成蒸汽,破壞潤滑油膜。
(5)加速有機酸對金屬的腐蝕,造成銹蝕。使添加劑失效,低溫流動性變差,堵塞油路,防礙油的循環及供油。
(6)還能使油品乳化加劇,使變壓器油的耐電壓下降。
二、水溶性酸鹼
1.什麼叫石油產品的水溶性酸鹼?
石油產品的水溶性酸或鹼是指加工及貯存過程中落入石油產品內的可溶於水的礦物酸鹼。礦物酸主要為硫酸及其衍生物,包括磺酸和酸性硫酸酯。水溶性鹼主要為苛性鈉和碳酸鈉。它們多是由於用酸鹼精製時清除不凈,由其殘余物所形成的。
2.石油產品水溶性酸鹼在生產和應用中有什麼意義?
(1)石油產品中有水溶性酸鹼,表明經酸鹼精製處理後,酸沒有完全中和或鹼洗後用水沖洗得不完全。這些礦物酸鹼在生產、使用或貯存時,能腐蝕與其接觸的金屬構件。水溶性酸幾乎對所有金屬都有強烈的腐蝕作用,而鹼只對鋁腐蝕。汽油中如有水溶性鹼,在它的作用下,汽化器的鋁制零件會生成氫氧化鋁的膠體物質,堵塞油路、濾清器及油嘴。
(2)油品中存有水溶性酸鹼會促使油品老化。因為油中存有水溶性酸鹼,在大氣中的水分、氧氣的相互作用及受熱情況下,天長日久就會引起油品氧化、膠化及分解。所以在出廠的成品分析中,哪怕是發現有極微量的水溶性酸鹼,都認為是不合格,是不能出廠的。
三、酸值
1.什麼叫酸值?
酸值是表明油品中含有酸性物質的指標,中和1克石油產品中的酸性物質所需的氫氧化鉀毫克數,稱為酸值(用mgKOH/g表示)。所測得的酸值為有機酸和無機酸的總值。但在多數情況下,油品中沒有無機酸存在,因此所測定的酸值幾乎都代表有機酸。油品中所含有的有機酸主要為環烷酸,是環烷烴的羧基衍生物(多為五碳環)。此外,還有在貯存時因氧化生成的酸性產物。在重質餾分中也含有高分子有機酸,某些油品還含有酚、脂肪酸和一些硫化物、瀝青質等酸性化合物。
2.石油產品的酸值對生產和應用有何意義?
(1)根據酸值的大小,可判斷油品中所含有的酸性物質的量。一般來說,酸值越高,在油品中所含有的酸性物質就多。油品中酸性物質的數量隨原料與油品精製程度而變化。
(2)按酸值可概略地判斷油品對金屬的腐蝕性質。油品中有機酸含量少,在無水分和溫度低時,對金屬不會有腐蝕作用。但當含量多及存在水分時就能腐蝕金屬。有機酸的分子量越小,它的腐蝕能力越大。當存在水分時,即使是微量的低分子酸也有強烈的腐蝕作用。石油餾分中的環烷酸雖屬弱酸,在有水分情況下,對於某些有色金屬也有腐蝕作用,特別是對鉛和鋅,腐蝕的結果是生成金屬皂類。這樣的皂類會引起潤滑油加速氧化。同時,皂類漸漸聚集在油中成為沉積物,破壞機器正常工作。汽油在儲存中氧化所生成的酸性物質,比環烷酸的腐蝕性強,它們的一部分能溶於水中,當油罐中有水落入時,便會增加其腐蝕金屬容器的能力。
(3)柴油的酸值對柴油發動機工作狀況有非常大的影響。酸值大的柴油會使發動機內的積炭增加,這種積炭是造成活塞磨損和噴嘴結焦的原因。
(4)由酸值大小可判斷使用中潤滑油的變質程度。潤滑油在使用一段時間後,由於油品受到氧化逐漸變質,表現在酸值增大。當酸值超過一定限度,就應更換新油。
四、閃點
1.什麼叫石油產品的閃點?
在規定的條件下,將油品加熱,隨油溫的升高,油蒸氣在液面上的濃度也隨之增加,當升到某一溫度時,油蒸氣和空氣組成的混合物中,油蒸氣含量達到可燃濃度,若把火焰拿近這種混合物,它就會閃火,把產生這種現象的最低溫度稱為石油產品的閃點(用℃表示)。 閃點分為開口閃點和閉口閃點兩種測定方法。通常揮發性較大的輕質石油產品多用閉口杯法測定。對於多數潤滑油及重質油,多用開口杯法測定。
在閃點溫度下,只能使油蒸氣與空氣所組成的混合物燃燒,而不能使液體油品燃燒。這是因為在閃點溫度下油蒸發速度慢的緣故。這時蒸氣混合物很快燒完,來不及產生一批燃燒所需的新蒸氣,於是燃燒也就停止。 閃點實際上,是微小的爆炸。可燃氣與空氣混合後,形成爆炸混合物,當火焰靠近它時就發生爆炸。但不是所有的混合都能爆炸,在混合物中可燃氣體過少或過多都不會爆炸。過少時由於過剩的空氣吸收爆炸點放出的熱,因此沒有使熱擴散到別的部分,以及引起其他部分氣體燃燒的可能;過多時,因為混合物內含氧不足,混合物也不會爆炸。按物理本質,閃點相當於加熱油品使空氣中油蒸氣濃度達到爆炸下限時的溫度, 也就是說油品通常在爆炸下限時閃火。除汽油外,所有其它油在室溫條件下,不能形成爆炸混合物所需的蒸氣濃度,必須對油品加熱才能引起閃火。
2.石油產品的閃點對生產和應用有何意義?
(1)從油品的閃點可判斷其餾分組成的輕重。一般的規律是:餾分輕的閃點低,餾分重的閃點高。
(2)從閃點可鑒定油品發生火災的危險性。因為閃點是有火災危險出現的最低溫度。按閃點的高低可確定其運輸、貯存和使用的各種防火安全措施。
(3)對於某些潤滑油來說,同時測定開口和閉口閃點,可作為油品含有低沸點混入物的指標,用於生產檢查。通常開口閃點要比閉口閃點高20~30度,這是因為開口閃點在測定時,有一部分油蒸氣揮發了。但如果兩者結果懸殊太大時,則說明該油混有輕質餾分,或是蒸餾時有裂解現象,或是脫蠟過程中用溶劑精製時,溶劑分離不完全等。
五、銅片腐蝕
1.銅片腐蝕試驗法的實質是什麼?
銅片腐蝕試驗法的實質是:把一塊一定規格的銅片磨光,用溶劑洗滌晾乾後,浸入試油中,加熱到一定溫度並保持一定時間後,取出銅片,根據其顏色變化,來定性地檢查試油中是否含有腐蝕金屬的活性硫化物或游離硫。 活性硫化物包括:元素硫、硫化氫、低級硫醇、二氧化硫、三氧化硫、磺酸和酸性硫酸酯等。二氧化硫多數是用硫酸精製及再蒸餾時,殘留的中性及酸性硫酸酯分解生成的。 銅片對硫化氫和硫元素的存在非常敏感。銅片在元素硫為百萬分之十五的油中,在50度下經過3小時即覆蓋上黑色薄層。在百萬分之三的硫化氫作用下,就會有紫紅色斑點。 在油品中所含有的其它非活性硫化物,如二硫化物,噻吩、多硫化物等,在50度下對銅片的腐蝕很小,幾乎沒有顏色的變化。
2.銅片腐蝕試驗對生產和應用有何意義?
(1)通過試驗可判斷油品中是否含有腐蝕金屬的活性硫化物。為了脫除原油中所含的硫化氫和低級硫醇,通常在管線里打進鹼液或用酸鹼精製法,使活性硫化物生成膠質疊合物而除去。
(2)可預知油品在使用時對金屬腐蝕的可能性。油品在運輸、貯存和使用過程,都和金屬接觸。它所接觸的金屬當中,除鋼鐵之外,還有銅和鉛合金、鋁合金等。尤其對供油系統中的金屬接觸關系更大,故銅片腐蝕是油品的重要指標。
六、傾點和凝點
1.什麼是傾點和凝點? 油品在規定條件下冷卻,油品能夠流動的最低溫度稱為傾點,不能流動的最高溫度稱為凝點。 石油產品是多種烴類的復雜混合物。每一種烴類都有它自己的傾點。因此它不象均勻的單體物質,具有一定的傾點。當溫度降低時,油品並不立即凝固,要經過一個稠化階段,在相當寬的溫度范圍內逐漸凝固。油品凝點只是油品喪失流動性時的近似的最高溫度。是測定石油產品力學特性變化溫度的常用方法之一,受條件局限性很大。特別是殘渣重油,往往同一種產品,由於測定方法和測定條件不一樣,所得結果也各不相同。所以,油品凝點從科學觀點來看,不是一般意義的物理常數,而是一種條件試驗所得的相對數值。為此,不得不在嚴格的試驗條件下測定油品的凝點。
2.石油產品在低溫時失去流動性的原因是什麼?
(1)油品隨著溫度的降低而粘度增大,當粘度增大到一定程度時,油品喪失流動性。
(2)由於溶解在油品內的石蠟發生結晶所引起。油品冷卻到某一臨界溫度時,石蠟開始形成小結晶體。再進一步冷卻時,液相中分出石蠟的現象加劇,並使各單位微粒的結晶體聚合起來,形成所謂「石蠟結晶網路」。在凝固過程中,這種網路延展到全部液體,逐漸地吸住液體,最後完全控制住液相。這樣的油品凝固,嚴格說來只是油品中所含百分之幾的石蠟凝固,大部分油品依然是液體。然而這種析出的石蠟結晶是如此均勻地分布在液體中,完全牽制著全部液體微粒,以致全部油品失去流動性。
3.影響石油產品凝點的因素有哪些?
(1)凝點與油品的化學組成有關。由石蠟石油製成的直餾重油,其凝點要比以環烷-芳香基石油製成的重油高;正構烷烴的凝點隨鏈長的增加而升高;異構烷烴的凝點比正構烷烴的要低;不飽和烴的凝點比飽和烴的凝點低。
(2)凝點與冷卻速度有關。冷卻速度太快,有些油品凝點偏低,因為當迅速冷卻時,隨著油品粘度的增大,晶體增長的很慢,在晶體尚未形成堅固的「石蠟結晶網路」前,溫度就降低了很多;但也有凝點偏高的,要看油品性質而異。
(3)含蠟油品的凝點與熱處理作用有關。所謂熱處理是指使油品加熱到某一溫度,然後冷卻到某溫度的過程。熱處理後含蠟油品凝點起變化的原因,是因為進行加熱時溶解於油中的石蠟起了變化,因而在油品冷卻時,石結晶過程改變了自己的特性,改變了開始結晶溫度,結晶體形狀及其形成連續結晶結構的能力。
4.測定石油產品的傾點及凝點對生產和應用有何意義?
(1)凝點對於含蠟油品來說,可在某種程度上作為估計石蠟含量的指標。油中的石蠟含量越多,越容易凝固。如果在油中加0.1%的石蠟,凝點約升高9.5~13度,如果從油中除去部分石蠟,則油的凝點可降低。
(2)列入規格作為貯運、保管時作質量檢查之用。由於石油產品的凝點和使用時實際失去流動性的溫度有所不同,故凝點只作為石油產品在低溫下的工作效能的參考指標。
七、機械雜質
1.什麼叫石油產品的機械雜質?
石油產品的機械雜質是指存在於油中所有不溶於溶劑(汽油或苯)的沉澱狀或懸浮狀物質。這些雜質多由砂子、粘土、鐵屑粒子等組成。但現行方法測出的雜質也包含了一些不溶於溶劑的有機成分。如碳青質和炭化物等。
2.石油產品中的機械雜質是怎樣來的?
(1)在加工過程混入的機械雜質。如用白土精製的油品,大部分的機械雜質是白土的微粒。用其它方法精製的油品中,機械雜質包括鐵銹,礦物鹽等。
(2)油品中的機械雜質在大多數情況下是在運輸、儲存時落入的。如罐、桶清洗不凈或容器不嚴密飛入的塵土、混進鐵銹等。
(3)某些重油,如渣油型齒輪油中的炭青質,也被當作機械雜質。
(4)潤滑油中含有添加劑時,可發現含有0.025%以下的機械雜質,但不一定是外來雜質,而是添加劑組成中的物質。
3.石油產品中的機械雜質對生產和應用有何意義?
(1)含有雜質的燃料能降低發動機的效率。使摩擦面造成較大程度的磨損。
(2)潤滑油中的機械雜質,特別是能擦傷機械表面的堅硬固體顆粒,會增加發動機零件的磨損和堵塞濾油器。
(3)粘度小的輕質油品,由於雜質很易沉降分離,通常不含或只含較少的機械雜質。粘度大的重油,若含有雜質並事前不過濾的話,在測定殘炭、灰分、粘度等項目時,結果會偏大。
(4)使用中的潤滑油,除含有塵埃、砂土等雜質外,還含有炭渣、金屬屑等。這些雜質在潤滑油中集聚的多少隨設備的使用情況而不同,因此對設備磨損的程度也不同。因此機械雜質不能單獨作為潤滑油報廢或換油的指標。
八、殘炭
1.什麼叫石油產品的殘炭?
油品的殘炭,是指將油品放入殘炭測定器中,在不通入空氣的試驗條件下,加熱使其蒸發和分解,排出燃燒的氣體後,秘剩餘的焦黑色殘留物。測定結果用重量百分比表示。
2.形成殘炭的主要物質有哪些?
形成殘炭的主要物質是油品中的瀝青質、膠質及多環芳烴的疊合物。烷烴只起分解反應,完全不參加聚合反應所以不會形成殘炭。不飽和烴和芳香烴在形成殘炭的過程中起著很大的作用,但不是所有芳香烴的殘炭值都很高,而是隨其結構不同而不同。以多環芳香烴的殘炭值最高,環烷烴形成殘炭的情況居中。
3.石油產品中的殘炭對生產和應用有何意義?
(1)殘炭是油品中膠狀物質和不穩定化合物的間接指標。殘炭越大,油品中不穩定的烴類和膠狀物質就越多。例如裂化原料油若殘炭較大,表明其含膠狀物質多,在裂化過程中易生成焦炭,使設備結焦。
(2)用含膠狀物質較多的重油製成的潤滑油,有較高的殘炭值。殘炭值可用以間接查明潤滑油的精製程度。
九、灰分
1.什麼叫做石油產品的灰分?它的組成是怎樣的?
油品在規定條件下灼燒後,所剩的不燃物質,稱為灰分。以百分數表示。
組成灰分的主要組分為下列元素的化合物,即硫、硅、鈣、鎂、鐵、鈉、鋁、錳等,有些原油還發現有釩、磷、銅、鎳等。油品灰分的顏色由組成灰分的化合物決定。通常為白色、淡黃色或赤紅色。油品中的灰分是極少的,含量一般為萬分之幾或十萬分之幾。油品灰分不能蒸餾出來,而留在殘油中。通常重質含膠及酸性組分含量高的油品含灰分較多。
2.石油產品的灰分從哪裡來?
(1)經蒸餾後的油品的灰分,是由設備腐蝕而生成金屬鹽和酸鹼洗滌、白土處理時,脫渣不完全所致。
(2)油品在各種不同管線流動和在油罐及其它容器儲存時,混入鐵銹等金屬氧化物和金屬鹽類形成灰分。
(3)潤滑油在使用過程中,因與油接觸的金屬被腐蝕、油漆的溶解、灰塵的污染而增加灰分。
3.灰分對生產和應用有何意義?
(1)灰分可作為油品洗滌精製是否正常的指標,如用酸鹼精製時,脫渣不完全,則殘余的鹽類和皂類使灰分增大。
(2)重質燃料油若含灰分太大,降低了使用效率。灰分沉積在管壁、蒸汽過濾器、節油器和空氣預熱器上,不但使傳熱效率降低,而且會引起這些設備的提前損壞。
(3)在油品應用上,如柴油灰分超過一定數量,灰分進入積炭將增加積炭的堅硬性,使氣缸套和活塞和活塞圈的磨損增大。
(4)潤滑油的灰分,在一定程度上,可評定潤滑油在發動機零件上形成積炭的情況。灰分少的潤滑油產的積炭是松軟的,易從零件上脫落;灰分多的潤滑油其積炭的緊密程度較大,較堅硬。但是這種結論只對不含添加劑的潤滑油才是可靠的。若潤滑油灰分是由於某些添加劑所造成,則難以從灰分的多少判斷其形成積炭的情況。
十、粘度
1.什麼叫粘度?
液體受外力作用時,液體分子間產生內摩擦力的性質,稱為粘度。
2.如何理解粘度的概念?
在物理學中粘度是用流體分子間的相互作用力來解釋的。假設把液體看成是許多層次排列而成的。那麼,當外力作用而互相移動時,一層液體沿著另一層液體相互流動,在各液層之間發生了剪切作用,這一作用就是液體的內摩擦。流動較快的液層產生一剪切力作於流動較慢的液層,使之加速;與此同時流動較慢的液層產生反剪切力作用於流動較快的液層,使之減速。這種對剪切力顯示阻抗作用的力,稱為內摩擦力。液體內部這種相互作用的性質稱為液體的粘度。
3.粘度通常分為哪幾種?它們的單位是什麼?
粘度通常分為動力粘度(絕對粘度)、運動粘度和條件粘度。
(1)動力粘度:在流體中兩個面積各為1平方米,相距1米的液面,相對移動速度為1米每秒時,所產生的阻力如果是1牛頓,則運動粘度為1帕斯卡秒。動力粘度用η表示。
(2)運動粘度:是液體的運力粘度與同溫度下液體密度的比,用符號ν表示。
(3)條件粘度:指採用不同的特定粘度計,所測得的以條件單位表示的粘度。各國通常用的條件粘度有以下幾種:
A:恩氏粘度:是一定量的試樣在規定溫度(50度、80度、100度)下,從恩氏粘度計流出200毫升所用的秒數,與同體積水在20度下流出200毫升所用秒數的比值。用符號E表示。
B:賽氏粘度:是一定量的試樣在規定溫度下,從賽氏粘度計流出60毫升所用的秒數。以秒為單位。主要在美國使用。
C:雷氏粘度:是一定量的試樣在規定溫度下,從協雷氏粘度計中流出50毫升所用的秒數。以秒為單位。主要在英國使用。
用絕對測量法測定液體粘度一般很麻煩,而且不易得到較高的測量精確度。所以通常都是藉助毛細管粘度計,把被測液體與已知粘度的標准液進行比較而測得的粘度。這種方法稱為相對測量法。結果應標明測量時的溫度。
4.粘度對生產和使用有何意義?
(1)可用來劃分潤滑油品的牌號。
(2)粘度是潤滑油最重要的質量指標,正確選擇一定粘度的潤滑油,可保證發動機穩定可靠的工作狀況。隨粘度的增大,會降低發動機的功率,增大燃料的消耗,若粘度過大會造成起動困難;若粘度過小,會降低油膜的支撐能力,使摩擦面之間不能保持連續的潤滑層,增加磨損。
(3)粘度對於潤滑油的輸送有重要意義。當油品的粘度增大時,輸送壓力便要增加。
(4)粘度是工藝計算的主要參考數據之一。例如,計算流體在管線中的壓力損失,需查出雷諾數,而雷諾數與絕對粘度有關。
(5)油品的粘度通常隨著它的餾程增高而增加。但同一餾程的餾分,因化學組成不同,其粘度也不相同。在油品中的烴類,以烷烴的粘度最小,以帶有長側鏈及多側鏈的環狀烴類的粘度最大。從粘度較大的潤滑油餾分中去掉帶有長側鏈及多側鏈的環狀烴類,便能降低其粘度。在生產上可以從粘度變化判斷潤滑油的精製深度。通常是:未精製餾分油的粘度大於硫酸精製油的粘度,大於溶劑精製餾分油的粘度。
(6)燃料霧化的好壞是噴氣發動機正常工作的最重要條件之一。噴氣燃料的粘度對燃料霧化程度影響最大。為了保證噴氣發動機在不同溫度下,所必需的霧化程度,所以在燃料規格標准中規定了不同溫度下的粘度值。
(7)粘度是柴油的重要性質之一,它可決定柴油在內燃機霧化及燃燒的情況。粘度過大,噴油嘴噴出的油滴顆粒大且不均勻,霧化狀態不好,與空氣混合不充分,燃燒不完全。柴油同時能對柱塞泵起潤滑作用,粘度過小,會影響油泵潤滑,增加柱塞磨損。
十一、粘度指數
粘度指數是一個用來表示潤滑油粘溫性質的工業參數。也就是將潤滑油試樣與一種粘溫性較好(粘度指數為100)及另一種粘性較差(粘度指數為0)的標准油進行比較,而得出表示潤滑油粘度受溫度影響而變化程度的相對數值。
十二、抗乳化性
1. 什麼叫潤滑油的抗乳化性?
是指潤滑油與水接觸時,與水的分離速度。按規定方法加入定量的潤滑油與蒸餾水,在一定攪拌速度下,攪拌一定時間,之後記錄分出一定量水所用的時間或分出水的體積數,測定方法有GB/T7305和GB/T8022。
2. 生產或使用中影響抗乳化性的原因有哪些?
(1)在生產過程中由於精製深度不當,或油在使用時變質,生成了環烷酸或其它有機酸,以致油中環烷酸金屬皂化物含量增加,使油的抗乳化性變差。
(2)油中混入了由於設備磨損帶來的金屬物質和外來砂土、塵埃等粉狀雜質,以及某些酸類物質,妨礙了油水分離而使抗乳化性變壞。
(3)長期使用並已變質的潤滑油,其中的油泥殘渣也能促使油品乳化,使抗乳化時間增加。
3. 抗乳化性對潤滑油的使用有何意義?
(1)乳化液在軸承等處析出水分時,可能破壞油膜。
(2)乳化液有引起腐蝕金屬的作用。
(3)乳化液沉積於油循環系統時,妨害油的循環,造成供油不足,引起故障。
(4)油乳化後,加速油的變質,使酸值增高,生產較多的沉澱物,進一步增長了油的破乳化時間。
(4)油乳化後,使潤滑油逐漸降低潤滑作用,增大各部件間的摩擦,引起軸承過熱,以至損壞機件。
十三、潤滑油抗氧化安定性
1. 什麼叫潤滑油的氧化?
潤滑油在使用和貯存過程中,與空氣中的氧氣接觸,在一定的條件下,便會發生化學變化,而產生一些新的氧化產物,如酸類、膠質等。這些氧化產物聚集在油中,使油不論在外觀或理化性質上都會發生變化,如顏色變暗、粘度增加、酸性增大,並且可能會有沉澱物析出。象這樣的化學反應,稱為潤滑油的氧化。
2. 氧化深度與哪些因素有關?
(1)潤滑油的化學組成以及這些組成的數量。
(2)溫度條件。
(3)氧化時間。
(4)金屬及其它物質的催化作用。
3. 什麼叫潤滑油的抗氧化安定性?
潤滑油在一定的外界條件下,抵抗氧化作用的能力,稱為潤滑油的抗氧化安定性。
4. 測定潤滑油的氧化安定性有何意義?
測定潤滑油的氧化安定性雖然不能充分地表示出潤滑油的使用特性,但供判斷潤滑在使用過程中的氧化傾向,從而間接了解精製深度及可能使用的年限,在一定程度上評定潤滑的使用價值,仍有一定意義。
由多種不同的烴類混合組成的潤滑油,其氧化過程是十分復雜的。因為潤滑油的組成成分不同外界氧化條件不同,因此生成的氧化物也不同。屬於酸性氧化產物的有羧酸、酚等,深度氧化還會生成低分子酸。這些產物會使酸值增大,故氧化後酸值的大小可作為油氧化程度的指標之一。同時也可作為能否長期使用的標准。但有時氧化僅能形成小部分酸性物質,大部分則形成中性產物。屬於中性氧化產物的有醇類、酮類、脂類、膠類及瀝青質等。這些產物和它們之間的縮合物,能生成深色沉澱。往往有些油在氧化很深時,酸值反而降低,這是由於生成了不溶於油的高分子酸沉澱物。故深度氧化時推測油的抗氧化安定性,除酸值外,還有一項沉澱物含量的指標。
潤滑油的抗氧化安定性愈好,則按此方法氧化後所測得的酸值、沉澱物含量就越小,使用時造成的危害也越小。反之,潤滑油的抗氧化安定性差,則氧化後生成的氧化產物多,使用時造成的危害也大。如生成的有機酸類(特別是當有水存在時)能腐蝕金屬,縮短金屬設備的使用期限,酸與金屬作用生成的皂化產物,更能加速油的氧化。此外,對於絕緣油來講,酸性產物能使浸入油中的纖維質絕緣材料變壞、污染油質、降低油的絕緣強度。能溶於油的中性膠質和瀝青質,可加深油的顏色,增大粘度,影響正常的潤滑和散熱作用。不溶於油的氧化產物,在汽輪機油系統中,特別是在冷油器溫度較低的地方,析出較多的沉澱,使傳熱效率降低。如沉澱物過多時,會堵塞油路,威脅安全運轉。在變壓器中沉澱物沉積在變壓器線圈表面,堵塞線圈冷卻通路,易造成過熱,甚至燒毀設備。如果沉澱物在變壓器的散熱管中析出,還會影響油的對流散熱作用。
因為汽輪機油和絕緣油在運行中都有不斷被氧化的特性,故必須做抗氧化安定性的試驗,否則,單憑酸值、粘度合格,也不能肯定是否可長期使用。
㈡ 汽油的揮發性指的是什麼好端端的汽油它自己還揮發,為什麼汽油的價格還那麼高呢
汽油由液體狀態轉化為氣體狀態的性能叫做汽油的揮發性。汽油揮發性好,容易汽化。與空氣混合均勻,燃燒速度快,燃燒完全,可提高發動機動力性、經濟性;且可保證起動容易,加速及時,各工況轉換柔和.揮發性不好的汽油氣化不完全,造成燃燒不完全,增加油耗及排放污染,沒有完全燃燒的油滴還可能破壞缸壁機油膜,增加磨損。汽油的揮發性可用餾程和餾出溫度表示。汽油密度比較低,一般在0.7---0.8之間。汽油容易揮發且由於其揮發性比較強所以也最容易爆炸。據了解,由於汽油具有揮發性和膨脹性,出於安全性考慮,汽車油箱在設計時都留有一定空間。希望對你有所幫助望採納謝謝!
㈢ LPG,LNG分別是什麼氣體
LPG是液化石油氣,CNG是壓縮天然氣,LNG是液化天然氣。
LPG主要成分是丙烷,天然氣經過壓縮到20MPa形成的高壓天然氣稱為壓縮天然氣(CNG);天然氣經過超低溫深到-162℃形成的液態天然氣稱為液化天然氣(LNG)。天然氣的主要成分是甲烷(CH4)
液化石油氣(LPG)的主要成分是丙烷和丁烷。
丙烷的沸點是-42攝氏度,因此是特別有用的輕便燃料。這就意味著即使溫度很低,丙烷從高壓容器釋放後,也能立刻汽化。因此它是清潔燃料,不需要許多設備使其汽化並與空氣混合。一個簡單噴嘴就足夠了。
丁烷的沸點約為-0.6攝氏度,溫度很低時不會汽化。因此丁烷的用途有限,需與丙烷混和使用,而非單獨使用。
(3)石油產品揮發性用什麼表示擴展閱讀:
LPG商用:
LPG是石油產品之一,是從油氣田開采、煉油廠和乙烯工廠中生產的一種無色、揮發性氣體,主要應用於汽車、城市燃氣、有色金屬冶煉和金屬切割通等行業。
近幾年全球LPG產量增長較快,2011年全球LPG產量達到約2.5億噸,同比增長3.73%,預計到2014年全球LPG產量將增長到2.75億噸。
中國是全球LPG行業發展較快的國家之一,產量從2004年的1399萬噸增長到2011年的2181萬噸,年復合增長率達6.55%;2012年1-4月中國LPG產量為733.24萬噸。
㈣ 石油餾分的蒸汽壓如何表示何為雷德蒸汽壓
石油餾分的蒸汽壓用雷德法表示,雷德蒸汽壓是雷德蒸氣壓(reid vapour pressure):汽油揮發度表示方法之一種,指汽油在攝氏三十七點八度(華氏一網路),蒸氣油料體積比為四比一時之蒸氣壓。
雷氏蒸氣壓:汽油揮發度表示方法之一種,指汽油在攝氏三十七點八度,蒸氣油料體積比為四比一時之蒸氣壓。
另一種判斷汽油揮發性的方法是使用雷特蒸氣,壓力或氣液容積比;雷特蒸氣壓力是將汽油放在一密封容器內,上面有四倍於液體容積的大氣容積,在溫度為37.8℃時測出的油蒸氣壓力。
㈤ 石油焦的灰分和揮發分用什麼英語字母代替,絕對不要粘貼復制的那種 ,有豐富工作經驗的來,
在煤炭領域,灰分(ash)用字母A表示,揮發分(Volatile matter)用字母V表示(詳見GB/T315-2007《煤質及煤分析有關術語》),不知石油焦是否一樣。提供給你,僅供參考。
㈥ LPG的全稱是什麼
LPG:液化石油氣(Liquefied Petroleum Gas)。
液化石油氣是丙烷和丁烷的混合物,通常伴有少量的丙烯和丁烯。通常加入一種強烈的氣味劑乙硫醇,這樣石油氣的泄漏會很容易被發覺。
液化石油氣是在提煉原油時生產出來的,或從石油或天然氣開采過程揮發出的氣體。 液化石油氣(LPG)常被人們誤認為是丙烷。
實際上LPG是石油和天然氣在適當的壓力下形成的混合物並以常溫液態的方式存在。在美國和加拿大,對這兩種物質的混合通常被認為主要是由丙烷組成,而在許多歐洲國家其LPG中的丙烷含量都只有50%或更低。
(6)石油產品揮發性用什麼表示擴展閱讀:
LPG商用:
LPG是石油產品之一,是從油氣田開采、煉油廠和乙烯工廠中生產的一種無色、揮發性氣體,主要應用於汽車、城市燃氣、有色金屬冶煉和金屬切割通等行業。
近幾年全球LPG產量增長較快,2011年全球LPG產量達到約2.5億噸,同比增長3.73%,預計到2014年全球LPG產量將增長到2.75億噸。
中國是全球LPG行業發展較快的國家之一,產量從2004年的1399萬噸增長到2011年的2181萬噸,年復合增長率達6.55%;2012年1-4月中國LPG產量為733.24萬噸。
中國LPG的消費增長也較快,從2004年的萬噸增長到2011年的2419萬噸,年復合增長率為1.95%。2012年1-4月我國LPG消費量為755萬噸,同比增長5.30%。
LPG作為中國汽車替代能源技術中應用最成熟的燃料,預計未來我國城市民用燃氣中的LPG大部分將被天然氣所替代,而作為石油煉制的副產品LPG產量將隨著煉油總量的增長而增長。
屆時,LPG產能過剩,價格自然不會如同汽柴油一路攀升,應用於汽車上不僅經濟效益凸顯,還能削減溫室氣體排放,因此,LPG作為汽車燃料的前景值得看好。
商用LPG的主要來源是對天然氣和石油的處理和提煉原材料中通常包含過量的丙烷和丁烷部分。以防這兩種物質在高壓排氣管中凝結,所以必須要將它們去除。
在石油提煉過程中。LPG是從原油溶解的比重較輕的混合物中通過滴定法來收集的。同時也可以通過比重大的碳氫化合物的分子裂變來產生。因此,LPG被人們認為是附屬產品。它的准確成份和特性通常依來源不同而各異。
LPG的單位重量比汽油所能提供的能量要高8%。(LHV=19,757BTU/lbm)理論上來說配有LPG的車輛要比汽油驅動的車輛產生更高的效率。這種車可以獲得更低的油耗同時提高運行里程。然而,這只是針對專門為LPG設計和改造的發動機而言。
如果將一台汽油機改成LPG驅動型,就不會獲得這種增加效率。因為LPG比汽油的密度低的多,相對對氧的需求就高,而這種更低密度的燃料將進入的空氣取代。所以進入到缸體內的空氣就會變少,這就使單位體積的效率降低。比起原汽油發動機所產生的動力來說。動力會降低。
㈦ 石油產品的五大特性是什麼
易燃性
易爆性
易揮發
易產生靜電
易膨脹
㈧ LPG是什麼東西
有兩種意思,其一是韓國女子組合,其二是液化石油氣
1、LPG(Lovely Pretty Girls)
Lovely Pretty Girls,韓國女子組合,四名成員分別為由美、世美、佳妍、秀妍,退團成員恩星、多恩。2009年通過歌曲《張東健 李孝利》出道,並成為話題。由原先以身材高挑的美女們為主打的Long Pretty Girls組合,更名為Lovely Pretty Girls組合。
2、LPG(液化石油氣)
液化石油氣(liquefied petroleum gas (LPG))是石油產品之一,是從油氣田開采、煉油廠和乙烯工廠中生產的一種無色、揮發性的液體,主要應用於汽車、城市燃氣、有色金屬冶煉和金屬切割通等行業。液化石油氣是丙烷和丁烷的混合物,通常伴有少量的丙烯和丁烯。通常加入一種強烈的氣味劑乙硫醇,這樣石油氣的泄漏會很容易被發覺。
液化石油氣的成分組成也是有標準的,並不是該成分組成的所有物質都可以稱為液化石油氣,只有氣體組成成分丙烷加丁烷百分之比超過百分之六十才可以被稱為液化石油氣。用液化石油氣作燃料,由於其熱值高、無煙塵、無炭渣,操作使用方便,已廣泛地進入人們的生活領域。此外,液化石油氣還用於切割金屬,用於農產品的烘烤和工業窯爐的焙燒等。
(8)石油產品揮發性用什麼表示擴展閱讀:
危險特性——
1、液化石油氣的易爆特性
液化石油氣第一個特點也是最大的特點就是液化石油氣的易爆性。一般當發生液化石油氣安全事故的時候都會出現爆炸的情況,而且在燃燒之前爆炸。主要的原因是因為液化石油氣的熱值比較高,單單從熱值來進行比較液化石油氣要比普通的煤氣的熱值要高出好幾倍,所以當液化石油氣出現安全事故時就會出現爆炸的情況。
2、液化石油氣的易燃特性
液化石油氣具有石油的主要成分,這些成分包括丙烷、丁烷、丙烯、丁烯等,成分都是典型的烴類化合物,也具備烴類化合物最大的特點就是易燃性。而且液化石油氣成分中包含的這些烴類化合物的閃點和自燃點都是非常低的,很容易引起燃燒。
3、液化石油氣的毒性
液化石油氣是一種有毒性的氣體,但是這種毒性的揮發是有一定條件的。只有當液化石油氣在空氣中的濃度超過了10%時才會揮發出讓人體出現反應的毒性。當人體接觸到這樣的毒性之後就會出現嘔吐、惡心甚至昏迷的情況,給人體帶來極大的傷害。
㈨ 汽油揮發是物理變化還是化學變化
汽油揮發是物理變化。
汽油具有揮發性,表示的是物理性質。
物質的物理性質 如:顏色、氣味、狀態、是否易碼叢融前模正化、凝固、升華、揮發,慧悔還有些性質如熔點、沸點、硬 度、導電性、導熱性、延展性等,可以利用儀器測知。
㈩ 石油的物理性質
石油的化學成分將決定它的物理性質和經濟價值,而石油沒有固定的成分,因此也就沒有固定的物理常數。但通過對分布廣泛的石油大量相關資料的分析整理,還是能歸納出反映石油總特徵的物理性質或相關物理性質的變化范圍。了解這些性質對認識石油、進行石油地質研究和評價石油品質及經濟價值是很有用的。
( 一) 顏色
在透射光下石油顏色可以呈淡黃、褐黃、深褐、淡紅、棕、黑綠及黑等顏色。原油顏色的深淺主要取決於膠質、瀝青質的含量,其含量愈高,則顏色愈深。
( 二) 密度
石油與天然氣地質學
石油密度一般介於 0. 75 ~ 0. 98 之間。通常把密度大於 0. 90 的稱為重質石油,小於0. 90 的稱為輕質石油。世界各國的原油大多為輕質石油,重質石油居次要地位。石油密度最大的可達 1. 00 以上,這種石油用一般方法難於開采。
石油的密度主要取決於化學組成。就烴類而言,密度隨碳數增加而增大。碳數相同的烴類,烷烴密度小些,環烷烴居中,芳烴密度較大。
密度是單位體積物質的質量,一般用 g/ml 或 g/cm3表示。密度與物質本身的成分和體積變化相關。液體石油的體積,在常壓下隨溫度升高而增大。溫度每增加1 ℉,單位體積所增加的體積數稱為膨脹系數。它不是一個固定的常數,而是隨密度減小而增大 ( 表 1 - 4) 。壓力對石油的體積也有影響,隨壓力增大體積將因被壓縮而減小。壓力每增加 101325Pa,單位體積被壓縮的體積數稱為壓縮系數。壓縮系數也不是一個常數。
顯然,溫度和壓力是影響石油體積的兩個主要因素。考慮原油是氣、液、固三相物質的混合物,以液態烴為主體的石油中含有不同數量的溶解氣態烴、固態烴及非烴。實際上,在地下油氣藏中,溫度和壓力不僅影響石油的體積,同時還影響到石油本身的物質組成,從而影響其質量。一方面,溫度的增加有使溶解氣逸出液態石油的趨勢; 另一方面,壓力的增加,將使原油中溶解氣量增加。在地下油氣藏中,溫度、壓力同時增加,而壓力增加使溶解氣增加的效應遠大於溫度增加使溶解氣逸出的效應; 與此同時,溶解氣量增加引起體積增加的效應遠遠超過隨壓力增加而使體積減小的效應。因此出現壓力增加體積不是縮小而是增大,直至達到飽和壓力為止 ( 圖 1 -5) 。
表 1 -4 不同密度石油的膨脹系數
圖 1 -5 在有氣頂氣條件下石油體積隨壓力增大而變化的情況( 轉引自 A. I. Levorsen,1954)
由此可見,地下石油的密度不僅與溫度、壓力有關,還與溶解氣量有關,且後者才是影響石油密度的本質因素。溶解氣量增加則密度降低。地表與地下溫度、壓力條件不同,不僅影響石油體積,更主要的是由於溶解氣量的差異,導致石油物質組成的差異,實質上是改變了石油的質量。地下石油含有較多的溶解氣,這是地下石油密度比地表石油密度低的根本原因。
( 三) 黏度
黏度是反映流體流動難易程度的一個物理參數。黏度值實質上是反映流體流動時分子之間相對運動所引起內摩擦力的大小。黏度大則流動性差,反之則流動性好。石油黏度是制定石油開發方案、油井動態分析及石油儲運都必須考慮的重要參數。黏度分為動力黏度、運動黏度和相對黏度。
動力黏度又稱絕對黏度。在國際計量單位SI制中,單位為帕斯卡·秒(Pa·s)。其定義為:流體通過長度(L)為1m,橫截面積(F)為1m2,滲透率(K)為1μm2的介質,當壓差(ΔP)為1Pa,流量(Q)為1m3/s時,流體的黏度(η)為1Pa·s。其表達式為:
石油與天然氣地質學
1Pa·s相當於C.G.S制10P,1mPa·s=10-3Pa·s。在101325Pa,20℃時,水的動力黏度為1mP·s。不同溫度下的動力黏度用ηt表示。
動力黏度/密度,稱為運動黏度。其單位為m2/s,稱二次方米每秒。不同溫度下的運動黏度用νt表示。
相對黏度又稱恩氏黏度,是在恩氏黏度計中200mL原油與20℃時同體積的蒸餾水流出時間之比。常用Et表示。根據實驗室測定的Et值,可以通過查換算表獲得運動黏度,並計算出動力黏度。
石油地質學上通常所用的黏度多指動力黏度。石油黏度大小主要取決於其化學組成,如果小分子的烷烴、環烷烴含量高,黏度就低;而如果石蠟、膠質、瀝青質含量高,黏度就高。
石油黏度隨溫度升高、溶解氣量增加而降低。因此,地下石油的黏度常低於地表。在地下1500~1700m處,石油的黏度通常僅為地表的一半。如我國克拉瑪依的原油,在地下溫度為50℃時,η50=19.2mPa·s,在地表20℃時,η20=64.11mPa·s。
(四)溶解性
石油能溶於多種有機溶劑。如氯仿、四氯化碳、苯、醚等。石油是多種有機化合物的混合物,實際上各種化合物都可以看做有機溶劑,換言之,各成分之間具有互溶性。其中輕質組分對重質組分的溶解作用可能更明顯些,也更容易理解。有可能這種溶解作用正是重質組分得以實現運移的有效途徑。
石油在水中的溶解度一般很低,通常隨分子量的增加很快變小,但隨不同烴類化學性質的差異而有很大的差別。其中芳烴的溶解度最大,可達數百到上千微克/克;環烷烴次之,一般為(14~150)微克/克;烷烴最低,僅幾個到幾十微克/克。在碳數相同時,一般芳烴的溶解度大於鏈烷。如己烷、環己烷和苯分別為9.5mg/L、60mg/L和1750mg/L,差別是非常明顯的。苯和甲苯是溶解度最大的液態烴。
當壓力不變時,烴在水中的溶解度隨溫度升高而變大,芳烴更明顯,但其隨含鹽度和壓力的增大而變小(McAuliffe,1979)。當水中飽和CO2和烴氣時,石油的溶解度將明顯增加。
(五)凝固和液化
石油的凝固和液化溫度沒有固定的數值。在凝固和液化之間可以出現中間狀態。富含瀝青的石油在溫度降低時無明顯凝固現象。石油的凝固點與黏度和重質石蠟的含量有關,尤其與後者關系密切。富石蠟的石油在溫度下降到結蠟點時,即伴隨石蠟晶出而出現凝固現象;高黏度原油一般富含石蠟,10℃左右便會變成黏糊狀或固體狀;石油凝固點的高低與含蠟量及烷烴碳原子數具有正相關性。凝固點高的原油容易使井底及油管結蠟,這給採油增加困難。輕質石油凝固點很低,所以一般低凝固點的石油為優質石油。
(六)蒸發與揮發
蒸發和揮發都是指在常溫常壓下液體表面汽化的現象。二者可視為同義詞。蒸發側重於氣化現象本身,而揮發則是側重於表述這種現象的動態過程和結果。石油蒸發時輕組分優先逸出;而通常石油的揮發性即指其輕組分以氣體形式離開石油散發掉的現象和事實;其結果使石油的密度增大。
(七)熒光性
石油在紫外光照射下可產生熒光的特性稱為熒光性。石油中只有不飽和烴及其衍生物具有熒光性。這是因為它們能吸收紫外光中波長較短、能量較高的光子,隨後放出波長較長、能量較低的光子,產生熒光。飽和烴不發熒光。熒光性可能與存在雙鍵有關。
熒光色隨不飽和烴及含雙鍵的非烴濃度和分子量增加而加深。芳烴呈天藍色,膠質為黃色,瀝青質為褐色。利用石油具有熒光性,可以用紫外燈鑒定岩石中微量石油和瀝青類物質的存在。在有機溶劑中只要含有10-5瀝青類物質即可被發現。
(八)旋光性
大多數石油都具有旋光性,即石油能使偏振光的振動面旋轉一定角度的性能。石油的旋光角一般是幾分之一度到幾度之間。絕大多數石油的旋光角是使偏振面向右旋移而成,僅有少數為左旋。石油的旋光性主要是與組成石油的化合物結構上存在不對稱碳原子(又稱手征碳原子或手征中心)有關。而通常存在手征碳原子的甾、萜類化合物是典型的生物成因標志化合物。因此旋光性可以作為石油有機成因的重要證據之一。
(九)導電性
石油及其產品具有極高的電阻率,石油的電阻率為109~1016Ω·m,與高礦化度的油田水(電阻率為0.02~0.1Ω·m)和沉積岩(1~104Ω·m)相比,可視為無限大。石油及其產品都是非導體。
(十)熱值
石油作為重要的能源,其主要經濟價值就在於它的熱能。石油的熱值因石油的品質差別而有所差異,密度在0.7~0.8kg/L的原油為44.5~47MJ/kg;密度為0.8~0.9kg/L的原油為43~44.5MJ/kg;密度為0.9~0.95kg/L的原油為42~43MJ/kg。與煤比較(煤的熱值為22~32MJ/kg),大約1.5t煤的熱值才相當於1t石油的熱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