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石油礦藏 » 為什麼歐佩克禁運石油
擴展閱讀
扶貧產品哪個最貴 2025-07-05 14:57:14
項目需要哪些人力資源 2025-07-05 14:55:07

為什麼歐佩克禁運石油

發布時間: 2023-04-04 15:37:07

Ⅰ 歐佩克減產對原油的影響是什麼

石油輸出國組織成立於1960年,簡稱歐佩克(OPEC),伊拉克、伊朗、科威特等世界主要石油生產國均為歐佩克成員,歐佩克原油產量和儲備量對國際市場原油價格具有較強的干預能力.下面金投小編為大家介紹纖兆一下歐佩克減持對原油的影響有哪些?蠢雹

原油價格在很大程度上受供需關系的影響,歐佩克減持意味著供應減少,一般支撐油價上漲.這也不是絕對的,歐佩克減持有主動減持和被動減持帶豎帆兩種情況.

1、被動減持

被動減產一般出現一些突發時間,如第四次中東戰爭導火索爆發的第一次石油危機,OPEC國家必須禁運,期間原油價格創歷史最高紀錄.

因為被動減持是沒有計劃的,所以一般會大大改變基本面的供應因素,如果減持前供應相對平衡,那麼被動減持後原油價格大概率暴漲.

2、積極減產

積極減產顧名思義,歐佩克考慮穩定和提高原油價格,積極減少原油產量.歐佩克原油減產協議和後期可能實時延長減產協議和擴大減產規模是自主減產.

主動減持往往出現在原油價格走弱的時期,也就是原油價格已經跌到一定程度,歐佩克為了維護成員國利益而減持.

Ⅱ 從長期來看,世界石油市場上的壟斷組織OPEC為什麼不能保持高油價

其一因為政治的原因,產油國是無法對抗全世界的。其二價格過高會刺激新能源的發展,這樣不利於產油國利益。其三OPEC是14個成員國,即伊拉克、伊朗、科威特、沙烏地阿拉伯、委內瑞拉、阿爾及利亞、厄瓜多、加彭、印度尼西亞、利比亞、奈及利亞、卡達、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突尼西亞、剛果。總部設在奧地利維也納,各國之間也是矛盾重重,所以不可能達成統一的壟斷。
石油交易是重要的金融交易方式,對於國家的經濟發展及個人的財富創造都提供了更多的機會。國內的石油交易市場的起步比國外晚,機構體系都還在進一步的完善中,但這往往意味著廣闊的發展空間以及潛力商機。
石油交易的形式主要石油期貨交易以及石油現貨交易。由於現貨交易在許多方面都優於期貨交易模式,石油現貨交易是國際上廣泛使用且備受關注的交易方式,尤其是在經濟發達的國家中。
OPEC
OPEC的全稱是-organlization of petroleum exported country即世界原油輸出國組織,這個組織是由當今世界上原油出口量最大的幾個國家組成,包括沙烏地阿拉伯,科威特,俄羅斯等等,實際上它並不是個企業,或政治同盟,它的目的在於將世界上的主要石油輸出國之間可能出現的原油價格差異或由此造成的競爭所降低到最低程度,在它們間統一定價,一致對外,同時也能在國際事務當中能不至於在美國等強國面前過於屈從,所以它的性質造成了一定的壟斷效應但並不是為了壟斷而成立的。
石油輸出國組織簡稱「歐佩克」。亞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石油生產國為協調其成員國的石油政策,反對開發和控制西方石油壟斷資本而成立的國際組織於1960年9月成立。

Ⅲ 過去近期歐佩克的情況

美報載文談歐佩克在石油市場上的地位和作用演變

新華社信息北京10月18日電 美國《華爾街日報》中文網路版10月16日刊登題為《歐佩克又要出手了》的文章,摘編如下:
每次石油輸出國組織(歐佩克)舉行例行會議,總會有大批記者和石油分析師蜂擁而至。然而一年多以來,這些會議卻顯得格外地清靜。原因在於,這個由11個國家組成的石油組織已經無事可做。
油價一步步攀升到高位水平,歐佩克成員國也基本上傾其所能加大產量。因此,有關是要減產以提高油價、還是增產以滿足更多需求的爭論已經失去意義。
一些觀察人士甚至認為歐佩克對石油市場已經起不到作用。但從近期的發展情況來看,他們恐怕是錯了。
隨著歐佩克成功地將油價保持在高位水平,它自己也逐漸從世界經濟舞台的中心位置淡出。不過近幾周來,伴隨著油價從7月份的歷史高點回落,歐佩克提振油價的努力讓它又重新回到了聚光燈下。在很多歐佩克成員國生產成本不足2美元/桶的原油,今年一度賣到了75美元。目前油價報每桶59美元左右。團局兄
歐佩克內部正在就誰應該承擔減產重任爭得不可開交,該組織計劃每天減產100萬桶,接近產量的4%。而歸根結底的問題是,這個石油壟斷組織又開始在市場上興風作浪了。
如今,歐佩臘並克既不是上世紀70年代的魔鬼、讓油價一飛沖天並振動了整個世界,也不是八、九十年代的紙老虎、任憑油價萎靡不振也無能為力。
沙烏地阿拉伯石油部長納伊米在喚醒歐佩克、將歐佩克的注意力從政治和國家問題轉向石油業務的過程中功不可沒。
納伊米在去年接受采訪時說,「我會告訴你發生了什麼,歐佩克一直在轉變,從一個爭吵不休的組織變成了注重集團利益的團體,今天,歐佩克已經很專業。實際上我們幾乎不存在問題。絕對不再有政治。」
但從最近有關如何分配減產指標的爭論來看,歐佩克內部並沒有像納伊米說的那麼和諧。不過,他所描述的總體情況還是符合事實的。
石油業部分人士認為,只要全世界對歐佩克石油需求在不斷增長,從長遠來看歐佩克一定會日益強大。此外,一些分析師還表示,混亂的石油市場需要有供給方面的調節。如果沒有歐佩克在供給與需求間作調劑,油價的波動可能會更大。
這對消費者來說只是杯水車薪,他們已經對給他們帶來巨大負擔卻讓歐佩克大發橫財的高油價義憤填膺。不過事實上,從安哥拉到俄羅斯再到美國的所有產油國都受益不淺。跨國石油企業和原油冶煉廠也同樣獲利豐厚。
近些年油價走高的原因很多,比如2003年美國入侵伊拉克後導致該地區產量大幅下降、至今餘波未了。不過最重要的一點是最近幾十年石油需求突飛猛進,已經超過了供給增長的速度。這種供求方面的失衡讓剩餘產能所剩無幾。目前主要的剩餘產能存在於沙特,還有一部分位於科威特和阿拉伯聯合大公國。
這絕非偶然,這充分證明了歐佩克對石油市場的影響力,歐佩克成員國擁有全世界超過75%的石油儲備,卻只供應了全球8500桶日消費量的40%。
近30年來,歐佩克限制了對其石油儲備的開發,致使很多國際石油公司被迫以更高的代價在其他地區開採石油——包括寒冷的阿拉斯加和風暴肆虐的北海。歐佩克內部口角不斷、甚至兵戎相見,但無論如何他們通過配額制度竭力抑制了供塌襲給,達到了推高油價的目的。
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今年提交給國會的一份報告顯示,歐佩克是一個機能性組織,如果被私人企業掌控,那麼它的活動就將是非法的。一些人曾經試圖將歐佩克告上美國法庭,但最後以失敗告終,因為歐佩克是一個由11個主權國家組成的團體。
歐佩克比上世紀80年代時也更加聰明了。它在轉移目光、推脫責任方面已經非常老練,現在的油價比3年前上漲了兩倍,而歐佩克卻將原因歸咎於從需求突然猛增到石油市場投機活動猖獗等多種因素。
6月份歐佩克召開會議時,一個載有各國石油部長的豪華賓士車隊在配有警笛、載有荷槍實彈的突擊隊員的SUV的護送下,來到了委內瑞拉首都加拉加斯的豪華酒店。整個行程戒備森嚴。
這一次成為了歐佩克石油部長的愉快聚會。這些天來,石油出口為他們各自的國家帶來了滾滾的收入,他們自己在國內也受到了盛情的款待。在電視畫面上,人們毫不吝嗇地將各種各樣的溢美之詞給了這些石油部長們。據行業咨詢公司PFCEnergy的數據,石油價格飆升讓歐佩克成員國大發了一筆,預計這些國家今年的石油出口收入將遠遠超過5000億美元,有望達到1998年1070億美元石油出口收入的5倍以上。
再沒有人會痛恨地將歐佩克描述成魔鬼,因為歐佩克這一次並沒有限制石油供應,而在近期油價上漲的背後還隱藏著其他因素。不過歐佩克成員國也排除了通過降價的方式迫使油價回落的可能。
納伊米在加拉加斯接受采訪時表示,我們不會把錢放在桌上讓別人拿走。理由是:如果沙特等國家的原油定價低於市場價格,煉油廠商依然可以以市場價銷售汽車和柴油等石油產品,從而拿走其中的差價。
盡管高漲的油價從一定程度上損害了經濟的增長,但到目前為止,全球經濟還是很好地吸收了這樣的價格沖擊,繼續保持住了增長的勢頭。
石油專家和行業智囊機構認為,隨著全球其他地區的石油產出接近最高水平(最早可能會在2010年),歐佩克成員國可能會變得更加的強大。在其他地區石油產量達到最高水平後,全球增加的任何石油需求都不得不依靠歐佩克來滿足。
目前的一大問題是:歐佩克是否會進行足夠多的投資來擴大產能、滿足長期需求增長預期。近些年來,經濟蓬勃增長的中國、印度也加入了歐美的行列,成為石油消耗大國,全球石油需求因此一直在強勁增長。如今的石油行業只能是勉強滿足世界對石油的渴求。
另外,中東、非洲以及其他產油區出現的種種危機也讓市場對能源的安全供應憂心忡忡。意外事件、颶風已經破壞了生產和煉油設施。認為全球石油生產已經達到或者接近頂峰的觀點已經被一些人所接受。
同時,石油收入的增加也讓某些歐佩克成員國的膽子大了起來。伊朗就是個例子。政治和石油評論人士認為,正是由於石油收入的增加才增強了伊朗在鈾濃縮問題上與美國及其盟國抗衡的底氣,而委內瑞拉也通過支持德黑蘭讓美國難堪了一回。在6月份的歐佩克成員國會議上,某些石油部長對於會議主辦國委內瑞拉總統查韋斯會說些什麼很是緊張。不過考慮到上述因素,這些石油部長的反應也就不足為奇了。
查韋斯果然沒有讓人失望。他指責富裕的西方國家和北美國家剝削了資源豐富的南美窮國。「歐佩克是一個反殖民、反帝國主義的組織,是一個為了推動拉美國家和亞非國家人民發展的解放組織,」查韋斯聲如洪鍾。查韋斯聲稱,在上世紀80年代和90年代被迫屈服後,歐佩克幾乎站在了死亡的邊緣,直到2000年在加拉加斯召開歐佩克峰會後才出現了轉機。
聽眾中的部分歐佩克官員被這種說法嚇壞了。「他試圖在15分鍾里摧毀我們花費了數年時間建立起來的東西,」一位石油部長私下表示。石油部長們為了維護新樹立的讓政治與石油相分離的信條,沒有理會查韋斯提出的各種建議,包括:即便原油價格超過每桶70美元也要減產、開始用歐元而不是美元計價、甚至當油價跌破每桶50美元時就不出售石油等。
查韋斯喜歡把石油、政治和不平等混為一談,就像上世紀70年代時的歐佩克石油部長們一樣。當時歐佩克成員國國際石油公司攫取了大量資產和能力,將石油價格從1970年時的不到2美元/桶一路推高到70年代末的37美元/桶。
在後來被稱為第一次石油危機的時期,歐佩克的阿拉伯成員國在1973年對美國和其他國家聯合實施了石油出口禁運,以報復它們對以色列的支持。油價因此大幅攀升,在70年底末的伊朗革命後,油價更是進一步瘋漲。
高油價也讓它們自食惡果。石油消費國開始採取各種應對措施,包括使用其他燃料、節約能源和開發自己的能源資源等。石油市場在1985年一落千丈,後來在中等價位水平上萎靡不振地維持了10年的時間。並在上世紀90年代末再次出現大幅滑坡,原因是當時歐佩克沒能從市場上收回足夠多的石油。
第二次石油危機則幫助歐佩克擺脫了疲軟的困境。經過一系列會議後,歐佩克終於重新獲得了對石油產量的控制權。
從那以後,歐佩克就一直努力樹立自己作為石油市場調節人的形象,它為自己確定的目標是減少價格的波動。
而歐佩克並非第一家石油聯盟組織。上世紀20年代,主要的石油公司在蘇格蘭舉行了為期兩周的會議,制定出一份國際市場分享協議。不過這一協議未能最終實施。此後有一段時間,得克薩斯州鐵路委員會執行了產量配額,穩定市場。
PFC Energy駐華盛頓的分析師羅傑·迪萬說,的確,石油市場上總是需要一個管理者。他說,如果沒有這樣一個組織通過調整供給來穩定市場,那麼就會出現更多的價格危機。「如果石油庫存增加了3%,價格就有可能下跌50%。歐佩克起到一個吸收沖擊的作用。」

歐佩克宣布每日減產220萬桶石油

www.shaoxing.com.cn 紹興網 2008-12-18 09:45

北京時間周三晚間,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 歐佩克)宣布將每日石油生產配額減少220萬桶,為該組織歷史上最大規模的一次性減產措施。鑒於目前油價已經比歷史最高的接近每桶150美元縮水了70%以上,歐佩克因此希望通過減產措施來提高油價。

歐佩克在聲明中表示,這次宣布的減產措施,意味著使全球市場每日供應原油數量在9月份的基礎上減少420萬桶。此前歐佩克在9月份曾宣布將每日石油生產配額減少50萬桶,在今年11月份又將這個數字削減了150萬桶。

加上今天公布的減產220萬桶的措施,自9月底以來歐佩克累計公布的減產數字已達420萬桶。

歐佩克主席、阿爾及利亞石油部長沙基卜-克利勒(Chakib Khelil)表示,累計減產規模是「2.2%」。

歐佩克組織由13個成員國組成,目前該組織官方規定的每日石油生產配額為290.45萬桶。

和訊消息 據《Financial Times》12月18日刊登署名為克卡羅拉·霍尤斯的文章稱,石油輸出國組織歐佩克於周三再次宣布,為了盡力遏制油價不斷下跌的勢頭,該組織繼今年9月份表示將每天石油產量削減200萬桶之後,終於在周三決定,將把石油日產量削減220萬桶。盡管如此,油價並沒有因此而上漲,卻依舊呈現下跌趨勢。

(和訊財經原創) 推薦閱讀
【和訊策劃】
改革開放三十年——行業書(Flash) 胡錦濤:讓資本活力迸發
紀念三中全會30周年大會實錄 中國不會無限期增持美國國債 金融股近8日受機構增持百億元 克萊斯勒明起將關閉所有製造業務 改革開放30年 三十年三十事 [股案]之中經開 瓊民源 王益 歐佩克盡力將市場的最大影響力輸入至行動之中,並發布聲明稱,自9月份以來,其日產石油量已經在每天2904.5萬桶的基礎上減產了420萬桶。

(和訊財經原創)
歐佩克表示,「全球經濟低迷」已經對石油市場需求產生了毀滅性的影響,同時也給石油價格產生了前所未有的壓力。

(和訊財經原創)
歐佩克在聲明中稱:「大會已經發現,進入市場的原油量仍然大大超出了實際需求,經合組織各國的原油儲備大大超過其近五年的平均水平並將可能繼續上升,這一點足以證明石油供過於求的事實。」

(和訊財經原創)
盡管歐佩克決定削減石油產量,但油價並未因此止跌上揚,相反卻跌至四年來的最低水平。西德克薩斯中介原油價格(1月份交付)下跌至每桶40.2美元,下跌了3.5美元以下;2月份交付的石油價格也下跌了82美分,達到每桶45.99美元。在倫敦布倫特石油市場上,明年2月份交付的原油價格也下跌了5%至每桶46.60美元。

(和訊財經原創)
石油交易商已經對歐佩克能否將日產石油量削減200萬桶的舉措表示懷疑,甚至更加不相信其有能力截取進一步減產措施。歐佩克主席哈利勒表示,其認為每桶70至80美元才是較為公平的油價,這一價格大大低於今年7月份的史上最高的每桶147.27美元,但是卻大大高於目前的水平。

(和訊財經原創)

Ⅳ 歐佩克的主要作用是什麼少點的

石油輸出國組織
1960年9月,由伊朗、伊拉克、科威特、沙烏地阿拉伯和委內瑞拉的代表在巴格達開會,決定聯合起來共同對付西方石油公司,維護石油收入,14日,五國宣告成立石油輸出國組織 (Organization of Petroleum Exporting Countries -- OPEC) ,簡稱「歐佩克」。隨著成員的增加,歐佩克發展成為亞洲、非洲和拉丁美洲一些主要石油生產國的國際性石油組織。歐佩克總部設在維也納。

石油輸出國組織的宗旨是,協調和統一各成員國的石油政策,並確定以最適宜的手段來維護它們各自和共同的利益。

主要機構有:大會,是最高權力機關;理事會,負責執行大會決議和指導該組織的管理;秘書處,在理事會指導下主持日常事務工作。秘書處內設有一專門機構——經濟委員會,協助該組織把國際石油價格穩定在公平合理的水平上。

出版物《石油輸出國組織公報》(月刊):《石油輸出國組織評論》(季刊);《年度報告》;《統計年報》。

2003年該組織成員伏吵咐石油總儲量為1191.125億噸,約佔世界石油儲量的69%,其中排在前三位的成員分別是沙烏地阿拉伯(355.342億噸)、伊朗(172.329億噸)和伊拉克(157.534億噸)。2003年該組織成員原油產量為13.218億噸,約佔世界原油產量的39%,其中排在前三位的成員分別是沙烏地阿拉伯(4.215億噸)、伊朗(1.865億噸)和奈及利亞(1.060億噸)。

為使石油生產者與消費者的利益都得到保證,歐佩克實行石油生產配額制。為防止石油價格飈升,歐佩克可依據市場形勢增加其石油產量;為阻止石油價格下滑,歐佩克則可依據市場形勢減少其石油產量。

補充

「歐佩克」即石油輸出國組織。它是一個自願結成的政府間組織,對其成員國的石油政策進行協調、統一。歐佩克旨在通過消除有害的、不必要的價格波動,確保國際石油市場上石油價格的穩定,保證各成員國在任何情況下都能獲得穩定的石油收入,並為石油消費國提供足夠、經濟、長期的石油供應。

歐佩克是哪年成立的?

歐佩克是1960年9月14日在伊拉克首都巴格達成立的碰數,創始成員國有5個,它們是:伊朗、伊拉克、科威特、沙烏地阿拉伯和委內瑞拉。1962年11月6日,歐佩克在聯合國秘書處備案,成為正式的國際組織。

具備何種資格才能成為歐佩克成員國?目前歐佩克都有哪些成員國?

歐佩克組織條例規定:「在根本利益上與各成員國相一致、確實可實現原油凈出口的任何國家,在為全權成員國的三分之二多數接納,並為所有創始成員缺純國一致接納後,可成為本組織的全權成員國。」 該組織條例進一步區分了3類成員國的范疇:創始成員國———1960年9月出席在伊拉克首都巴格達舉行的歐佩克第一次會議,並簽署成立歐佩克原始協議的國家;全權成員國———包括創始成員國,以及加入歐佩克的申請已為大會所接受的所有國家;准成員國———雖未獲得全權成員國的資格,但在大會規定的特殊情況下仍為大會所接納的國家。 目前,歐佩克共有11個成員國(括弧內為加入歐佩克的時間),它們是:阿爾及利亞(1969年)、印度尼西亞(1962年)、伊朗(1960年)、伊拉克(1960 年)、科威特(1960年)、利比亞(1962年)、奈及利亞(1971年)、卡達( 1961年)、沙烏地阿拉伯(1960年)、阿拉伯聯合大公國(1967年)和委內瑞拉( 1960年)。

什麼是歐佩克大會?

歐佩克大會是該組織的最高權力機構,各成員國向大會派出以石油、礦產和能源部長(大臣)為首的代表團。大會每年召開兩次,如有需要還可召開特別會議。大會奉行全體成員國一致原則,每個成員國均為一票,負責制定該組織的大政方針,並決定以何種適當方式加以執行。 歐佩克大會同時還決定是否接納新的成員國,審議理事會就該組織事務提交的報告和建議。大會審議通過對來自任何一個成員國的理事的任命,並選舉理事會主席。大會有權要求理事會就涉及該組織利益的任何事項提交報告或提出建議。大會還要對理事會提交的歐佩克預算報告加以審議,並決定是否進行修訂。

什麼是歐佩克理事會?

歐佩克理事會類似於普通商業機構的理事會,由各成員國提名並經大會通過的理事組成,每兩年為一屆。理事會負責管理歐佩克的日常事務,執行大會決議,起草年度預算報告,並提交給大會審議通過。理事會還審議由秘書長向大會提交的有關歐佩克日常事務的報告。

什麼是歐佩克秘書處?

歐佩克秘書處依據歐佩克組織條例,在理事會的領導下負責行使該組織的行政性職能。秘書處由秘書長、調研室、數據服務中心、能源形勢研究部門、石油市場分析部門、行政與人事部門、信息部門、秘書長辦公室以及法律室組成。秘書處1961年設立,辦公地點最初在日內瓦,後於1965年移至維也納。

歐佩克如何運作並發揮其作用?

歐佩克各成員國的代表(主要是代表團團長)在歐佩克大會上對其石油政策加以協調、統一,以促進石油市場的穩定與繁榮。歐佩克秘書處負責該組織的日常事務,接受理事會的指令,由秘書長直接領導。歐佩克下設的經濟委員會、部長監察委員會等多個執行機構,則履行咨詢、磋商、協調等多項職能。 歐佩克成員國對當前形勢和市場走向加以分析預測,明確經濟增長速率和石油供求狀況等多項基本因素,然後據此磋商在其石油政策中進行何種調整。例如,在以往數次大會中,歐佩克成員國曾分別確定提高或是減少該組織的總體石油產量,以便維持石油價格的穩定,為消費國提供穩定的短期、中期乃至長期的石油供應。

歐佩克為什麼要設定石油生產配額?

歐佩克組織條例要求該組織致力於石油市場的穩定與繁榮,因此,為使石油生產者與消費者的利益都得到保證,歐佩克實行石油生產配額制。如果石油需求上升,或者某些產油國減少了石油產量,歐佩克將增加其石油產量,以阻止石油價格的飈升。為阻止石油價格下滑,歐佩克也有可能依據市場形勢減少石油的產量。

歐佩克能控制國際石油市場嗎?

歐佩克並不能控制國際石油市場,因其成員國的石油、天然氣產量分別只佔世界石油、天然氣總產量的40%和14%。但是,歐佩克成員國出口的石油佔世界石油貿易量的60%,對國際石油市場具有很強的影響力,特別是當其決定減少或增加石油產量時。 歐佩克旨在保持石油市場的穩定與繁榮,並致力於向消費者提供價格合理的穩定的石油供應,兼顧石油生產國與消費國雙方的利益。歐佩克通過自願減少石油產量,或在市場供應不足時增加石油產量的方法來達成上述目標。例如,1990 年海灣危機期間,歐佩克大幅度增加了石油產量,以彌補伊拉克遭經濟制裁後石油市場上出現的每天300萬桶的缺口。

【歐佩克組織結構】

歐佩克維也納總部[編輯]歐佩克大會

歐佩克大會是該組織的最高權力機構,各成員國向大會派出以石油、礦產和能源部長(大臣)為首的代表團。大會每年召開兩次,如有需要還可召開特別會議。大會奉行全體成員國一致原則,每個成員國均為一票,負責制定該組織的大政方針,並決定以何種適當方式加以執行。

歐佩克大會同時還決定是否接納新的成員國,審議理事會就該組織事務提交的報告和建議。大會審議通過對來自任何一個成員國的理事的任命,並選舉理事會主席。大會有權要求理事會就涉及該組織利益的任何事項提交報告或提出建議。大會還要對理事會提交的歐佩克預算報告加以審議,並決定是否進行修訂。

歐佩克理事會

歐佩克理事會類似於普通商業機構的理事會,由各成員國提名並經大會通過的理事組成,每兩年為一屆。理事會負責管理歐佩克的日常事務,執行大會決議,起草年度預算報告,並提交給大會審議通過。理事會還審議由秘書長向大會提交的有關歐佩克日常事務的報告。

歐佩克秘書處

歐佩克秘書處依據歐佩克組織條例,在理事會的領導下負責行使該組織的行政性職能。秘書處由秘書長、調研室、數據服務中心、能源形勢研究部門、石油市場分析部門、行政與人事部門、信息部門、秘書長辦公室以及法律室組成。秘書處1961年設立,辦公地點最初在日內瓦,後於1965年移至維也納。

【歐佩克運作並發揮其作用】

歐佩克各成員國的代表(主要是代表團團長)在歐佩克大會上對其石油政策加以協調、統一,以促進石油市場的穩定與繁榮。歐佩克秘書處負責該組織的日常事務,接受理事會的指令,由秘書長直接領導。歐佩克下設的經濟委員會、部長監察委員會等多個執行機構,則履行咨詢、磋商、協調等多項職能。

歐佩克成員國對當前形勢和市場走向加以分析預測,明確經濟增長速率和石油供求狀況等多項基本因素,然後據此磋商在其石油政策中進行何種調整。例如,在以往數次大會中,歐佩克成員國曾分別確定提高或是減少該組織的總體石油產量,以便維持石油價格的穩定,為消費國提供穩定的短期、中期乃至長期的石油供應。

Ⅳ 歐佩克祭出兩年來最大減產計劃,此舉是出於什麼原因考慮的

近日,根據媒體報道:作為世界上生產石油的歐佩克組織,在美國拜登政府要求增加原油生產的形勢下,不但沒有增加原油生產,反而是宣布集體減產。

結:歐佩克石油輸岀組織,面對日夜發毛泛濫的美元,肯定不甘心被盤剝抽筋、被操縱利用、被牽著鼻子前行。不理睬老美擴產指令,而我行我素、自立自尊,不選邊站隊,石油貨幣交易多元化,是自我保護、自我求生存的條件反射和恰當途經,除非老美面目猙獰、用武相向,否斗鋒則是無任何理由剝奪他們的正當權利的。

Ⅵ 「歐佩克」究竟遭遇了怎樣的危機為何近年來不斷有成員國退群

“歐佩克”即OPEC,官方名稱為“石油輸出國組織”,成立剛剛60年。作為各大石油生產國的聯合組織,“歐佩克”的目的是協調統一石油政策,穩定石油市場,盡可能使成員國的利益最大化。但是“歐佩克”的成員國幾乎都是中東國家,戰亂頻繁,石油生產常常被迫停滯,而且而特為主導也損害了其他國家的利益,成員國之間也是矛盾不斷,並且全球能源結構的變革,也沖擊到“歐佩克”的主導地位,所以不斷有國家退出。

04.能源結構的調整,挑戰了“歐佩克”的國際地位

“歐佩克“的巨大能量,是建立在它擁有全球三成的石油產能,以及現代工業對石油的依賴上。這兩點,任何一點發生變化,”歐佩克“的超然地位也就不復存在。但是頁岩氣、天然氣、核能甚至太陽能的普及,石油的決定性地位雖然頌舉一時沒有改變,但也多少受到了沖擊。隨著新能源的不斷開發,對石油的需求量會漸漸減少,所有與石油相伴而生的“歐佩克”的地位自然也會越來越低。野談

因此,“歐佩克”面臨各種各樣的危機,因為它無法給自己的一些成員國帶來足夠的利益,所有這些國家就退出了組織,去尋找更好的道路。

Ⅶ 歷史上的石油危機有哪些

一次能源危機是為一種經濟體能源供應的任何中立帶巨大瓶頸(或價格上漲)。通常,能源危機是因石油和電力或其他自然資源短缺。一次性能源危機可能是一次油品危機、石油危機、能源短缺、電力短缺或電力危機。當市場出現壟斷操作時,就可能出現市場的失敗。由於某些工業活動,如工會組織的罷工和政府的禁運等可能會導致危機的發展與擴大。其原因可能是過度消費、基礎設施老化,有時也可能會因煉油和港口設施的短缺而限制了燃料的供應所致。在異常寒冷的冬季,也可能出現緊急情況。管線的故障與其他事故也可能造成能源供應的中斷。在猛烈的暴風雨後,也可能出現能源危機。英國在2005年的石油終端大火和卡特琳娜颶風等事件後很快就出現了能源短缺。恐怖分子和反政府武裝對重要基礎設施的攻擊也都是能源消費者潛在的問題,中東地區連續不斷的罷工也引起全球石油的短缺。政治事件,如由於政變發生而導致的政府變更、個人集權政治的崩潰、軍事佔領、政變等都會造成石油與天然氣生產的中斷並導致供給短缺。
1973年石油危機——起因:為了反對贖罪日戰爭中對以色列支持的西方國家,一些主要的阿拉伯產油國發起的,由歐佩克實施的石油禁運。
1979年的能源危機——起因:伊朗革命。1990年的石油價格突漲——起因:海灣戰爭。
2000—2001年美國加利福尼亞電力危機——起因:撤銷(價格、費用等方面的)管制規定失敗,商業腐敗。
2000年的英國燃料抗議——起因:英國公路用燃料稅收已經相當高和原油價格的暴漲。
北美的天然氣危機。
2004年,阿根廷的能源危機。
朝鮮多年的能源短缺。
辛巴威因為經濟失控而導致多年的能源供應短缺。
2007年,緬甸反政府武裝發動的政治動亂導致全面危機爆發,這也導致能源價格的大幅度上漲。在進入危機延長的階段之前,俄羅斯—烏克蘭的天然氣爭端和俄羅斯—白俄羅斯之間的能源爭端已經解決。

Ⅷ 為什麼越是缺油,歐佩克越是減產

原因;
一、是美聯儲加息引發了全球持續性的大蕭條,世界各國、尤其是工業國家,對石油的需求降低。這時候作為供油大戶,降低產量是非常合乎情鋒洞州理的,任何一個正常的企顫手業,都會在市場需求降低時,消減生產量。
二、是在全球石油需求降低時,歐佩克想要靠減少供給,穩住石油價格和高利潤。俄烏危機以來,歐佩克靠著高價油狠賺了一筆,不願意結束這賺快錢的機會,只會想盡辦法的延持油價下降,減量保價。
歐佩克是OPEC的漢語音譯,意思是石油輸出國組織。 歐佩克是亞、非、拉石油生產國為銀蔽協調成員國石油政策、反對西方石油壟斷資本的剝削和控制而建立的國際組織,1960年9月成立。

Ⅸ 卡達宣布退出石油輸出國組織(歐佩克),這其中有什麼玄機

近來熟知國際形勢的人可能都有所了解,在中東地區發生了一件大事:即卡達退出歐佩克。不少人認為,卡達選擇退出歐佩克意味著歐佩克這個全球最大石油組織之間開始出現裂痕。



2017年6月,眾多中東國家如沙特等國和我卡達斷交,並對其實施禁運封鎖。盡管卡達多次表達緩和關系的意願,但沙特態度頗為強硬,而且直到現在,兩國的關系一直沒有解凍的跡象。所以,在這種情況之下,許多人解讀卡達「退群」也是很能夠理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