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將蓖麻油和酒精混合後能否替代石油
呵呵,這個問題很值得深究的。
沒錯的,在一定領域是 可以代替的,但卻不能得到大規模推廣,具體為什麼我想你懂的(能天價買酒,就能天價買官,天價買路)。
不過石油還是不能完全被現在一些新事物所取代,所以……
正如大家所說,生活就像被強奸,與其苦苦掙扎,不如盡情享受!
② 圖片上的是什麼果子,裡面像芝麻粒一樣,他幹嘛用的 謝謝
蓖麻 ,大戟科Euphorbiaceae)植物,學名Ricinus communis。栽培用以提取醫葯及工業用油,或用作風景樹以觀賞其葉。葉掌狀,12裂,大而美觀;果古銅色到紅色,生有硬毛和刺,簇生,美觀,通常成熟前就採收。種子外形似豆,表面有花斑,成熟後含有毒的蓖麻鹼(ricin)。可能原產非洲,已在全世界熱帶歸化,印度和巴西是主要種植國。蓖麻油用作潤滑油及緩瀉葯。在熱帶,植株可高達10~13公尺(30~40呎)。在溫帶氣候條件下則成僅高1.5~2.4公尺的一年生植物。蓖麻屬僅蓖麻一種,但有成百個自然類型和許多園藝品種。
大戟科蓖麻屬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原產非洲東部,經亞洲傳入美洲,再至歐洲。中國蓖麻引自印度,自海南至黑龍江北緯49°以南均有分布。華北、東北最多,西北和華東次之 ,其他為零星種植。熱帶地區有半野生的多年生蓖麻。
一年生粗壯草本或草質灌木,高達5米;小枝、葉和花序通常被白霜,莖多液汁。葉輪廓近圓形,長和寬達40厘米或更大,掌狀7-11裂,裂缺幾達中部,裂片卵狀長圓形或披針形,頂端急尖或漸尖,邊緣具鋸齒;掌狀脈7-11條。網脈明顯;葉柄粗壯,中空,長可達40厘米,頂端具2枚盤狀腺體,基部具盤狀腺體;托葉長三角形,長2-3厘米,早落。總狀花序或圓錐花序,長15-30厘米或更長;苞片闊三角形,膜質,早落;雄花:花萼裂片卵狀三角形,長7-10毫米;雄蕊束眾多;雌花:萼片卵狀披針形,長5-8毫米,凋落;子房卵狀,直徑約5毫米,密生軟刺或無刺,花柱紅色,長約4毫米,頂部2裂,密生乳頭狀突起。蒴果卵球形或近球形,長1.5-2.5厘米,果皮具軟刺或平滑;種子橢圓形,微扁平,長8-18毫米,平滑,斑紋淡褐色或灰白色;種阜大。花期幾全年或6-9月(栽培)。[1]
蓖麻別名紅麻、草麻、八麻子、牛蓖等。原產於埃及、衣索比亞和印度,後傳播到巴西、泰國、阿根廷、美國等國。 蓖麻的利用價值非常高,蓖麻籽可以榨油;蓖麻葉可以養蠶;蓖麻莖稈可以制板和造紙;蓖麻的根、莖、葉、籽均可入葯;現代醫學研究表明蓖麻毒素是重要的抗癌物質;蓖麻粕營養豐富,是優質有機肥,脫毒後是一種高蛋白飼料。蓖麻籽含油量50%左右,是其它油料作物所不能及的。其籽油含90%左右的羥基脂肪酸,獨特的分子結構決定了蓖麻是一種重要的工業油料作物,被稱為「綠色可再生石油資源」,是替代石油生產化工原料最理想的植物油脂。[2]
蓖麻產業已受到國內外政府、化學家、化工學家、生物學家、醫學家和企業家所矚目。美國將其列為八大戰略物資之一,法國將生產尼龍11技術列為國家一級機密, 巴西實施以蓖麻為主要原料之一的國家能源替代計劃,印度將蓖麻列入了期貨產品,率先實現了蓖麻的市場化。
蓖麻種植在全世界30餘個國家種植已經達到了工業化規模。在印度、中國、巴西、前蘇聯、泰國、衣索比亞和菲律賓等國的種植產量約佔全世界蓖麻總產量的近88%。歷史上,巴西、中國、印度是主要的生產國來滿足全球的需求。然而,在90年代初,巴西農民不再種植蓖麻而轉向了更賺錢的植物,中國國內需求急劇增加使中國成為了凈進口國,由印度來滿足全世界蓖麻需求。全球蓖麻油的產量大約是每年50-55萬噸,其中印度的產量佔了一半以上。每年全球蓖麻貿易平均約在30萬噸,主要的消費國家是歐盟、美國、日本。中國和印度增速也非常快,成為主要的消費國。印度作為主要的生產國和出口國,在全球蓖麻油業務中起著重要作用。蓖麻油的深加工主要是依託法國的阿托公司(ATOCHEM,尼龍11為代表)和中國(癸二酸和尼龍1010為代表)、日本(精製癸二酸)、巴西(生物柴油、生物降解聚合物材料)的一些企業。目前,蓖麻油及其衍生產品在法國、德國、英國、美國、澳大利亞、日本、中國、印度等國得到了廣泛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