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石油礦藏 » 什麼控制石油
擴展閱讀
扶貧產品哪個最貴 2025-07-05 14:57:14
項目需要哪些人力資源 2025-07-05 14:55:07

什麼控制石油

發布時間: 2023-04-01 22:24:54

A. 美國是怎樣控制世界的石油的啊

第一是政治上,美國大力扶持以色列和伊斯蘭和阿拉伯國家對著干,猶太人也不愧世界上最聰明的國度,幾次戰爭都是以阿拉伯聯軍失敗收場,中東國家必須尋求西方發達國家尤其是美國的庇護同時期望他來遏制以色列,你求人家肯定要付出代價的,比如駐軍啊開放石油貿易啊之類的。
第二是經濟因素,大量的西方公司進入中東和當地人合資開發,別看油田是人家的,可是開採的都是美孚殼牌之類的西方公司,所以實際上決定權並不全在中東國家手裡。在伊拉克,西方國家通過向新政府提供軍事或者經濟援助換取石油開采權,當然要付一部分費用給政府,但是我們都知道貪污腐敗侵吞國家財產之類的問題這些錢很少能用到實處,此外在國際貿易中石油是用美元結算的,誰控制美元呢?當然是美國政府,所以美國在這的話語權進一步提高。另外就是技術優勢,這些中東國家都是出口原油,而眾所周知原油是不能直接使用的必須經過提煉,而這些提煉廠往往不在產油國當地(這么做的目的用腳趾頭想都知道)最典型的是伊朗,這個國家出產原油但同時大量進口汽油等經過精煉的產品,此外俄羅斯、南美、東南亞、中亞、非洲都有不小的石油儲量,如果一味對著干這些國家或地區在幾年內由於市場刺激就能全力開發從而代替現有的主要產油國地位,歐美經過石油危機在原油來源的多樣性上狠下了功夫,現在靠這個已經不能從根本上威脅他們了。真正支撐美元的是中國和日本,兩個國家經濟嚴重依靠外貿所以必須保證美元的堅挺以使自己的產品有價格優勢,同時這兩個國家是美元外匯儲備和美國國債持有最多的兩個國家,擁有這樣干預市場的能力。

B. 誰控制了石油,誰就控制了所有國家,說控制了

這句話是美國原國務卿基辛格說的,原話是:誰控制了石油,就控制了所有國家;誰控制了糧食,就控制了所有的人。

糧價大幅變動,危機已現端倪。2005年來全球糧食價格累計上漲83%,至少有1億人退回到挨餓困境,有人終日以泥土製成的「餅干」維生。

中國沒有餓肚子,但糧食安全分明也受到了嚴峻考驗,糧價上升帶來的連鎖反應正影響著每個人的現實生活和未來預期。

氣候變化、油價攀升、生物能源、資本投機……面對危機,人們總要尋根溯源,問個究竟。

(2)什麼控制石油擴展閱讀

「如果你控制了石油,你就控制了所有的國家;如果你控制了糧食,你就控制了所有的人。」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這句無意中泄漏天機的大實話幾十年來都未引起世人應有的警覺,而某些國家的確長期將此奉為圭臬。

在美國等西方國家,糧食繼能源之後,正成為一種新的賺錢機器和重新劃分世界的地緣政治武器。政治家所關心的國家利益與食品巨頭關心的經濟利益一拍即合,催生出一個龐大的「食物帝國」,糧食危機不過是其擴張的必然結果。

C. 誰控制著石油資源

全球有3個主要產油國,它們的石油產量遠遠超過其他國家與地區的石油產量,這些主要產油國是:俄羅斯(940萬桶/日),沙烏地阿拉伯(920萬桶/日),美國(520萬桶/日)。全球主要國家和地區石油可采時間為:中東各產油國占明顯優勢,可達100年左右;俄羅斯為52年左右,美國僅為10年(但這並不意味著美國將在10年內耗盡自己的石油資源);近幾十年來,美國一直保持在10年左右,意味著在美國不斷地有更多的石油被發現。

全球石油消費格局資料來源:《經濟學家》,2008。

全球3個巨大的石油消費區域是美國消費量最大而亞太地區進口量最大。:北美洲、歐洲和亞太地區。上述消費區都是石油純進口區域。美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進口國,從純量到毛重來講都名列第一。然而,由於加拿大和墨西哥是美國最大的兩個石油供應國,且美國也有大量石油產出,所以最大的石油進口區域應該屬亞太地區而非北美洲。若比試石油出口量,毋庸諱言,最大的贏家當屬中東地區。

D. 誰控制了石油,誰就控制了所有國家,說控制了糧

你想表達個什麼兄弟,這是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說得話,即,誰控制了石油,就控制了所有國家;誰控制了糧食,就控制了人類;誰控制了貨幣,就控制了全球經濟。
「石油、糧食和美元是美國統御全球的三大戰略,實際上,美國的國際戰略布局基本都是圍繞這三大戰略展開。

E. 油氣藏形成的控制因素

在肯定評價的基礎上,根據普查勘探中所獲得的地質成果,對蘇北地區的油氣藏形成和油氣控制因素進行探討是十分必要的,這里就現有認識敘述如下:

1.主要生油期和油氣藏的形成

蘇北盆地晚白堊紀末期,處在一個乾旱、強烈氧化的沉積環境之中,代表這個時期的赤山組是一套典型的紅色地層,不可能有生油過程。

赤山組沉積結束之後,古氣候開始變化,氧化程度漸漸變弱。繼之,古新世泰州組超覆沉積在赤山組之上。根據孢粉化石分析推測,當時古植物群和古氣候沉積環境:泰州組早期是以裸子植物為主的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混交林。林下生長蕨類植物,低窪積水處生長一些水生植物,屬於濕潤的熱帶—亞熱帶氣候,如蕨類中占優勢的鳳尾蕨孢屬幾乎完全產於熱帶。泰州組晚期(相當於泰州組2段暗色泥岩段)植物群是以裸子植物為主的針葉—潤葉混交林。裸子植物花粉在暗色泥岩地層里很豐富,它們與松屬、雲杉屬、雪松屬、羅漢松屬、落葉松屬、杉科植物以及蘇鐵科和銀杏科等有關系。落葉松屬和雲杉系分布於高山區的寒冷地區,被子植物花粉也是溫帶和暖溫帶分子占優勢。說明這個時期的古氣候已比泰州組早期變涼,推測相當於北亞熱帶氣候。

古氣候的改變,還原環境的出現,都有利於泰州組晚期暗色泥岩的沉積和有機質生成。在蘇北盆地,這套暗色泥岩有廣泛的分布,厚度約40~200多米,一般是西部地區厚,東部地區薄。根據高郵地區統計,平均有機碳含量為0.75%,最高可達1.71%,還原硫平均含量為0.6%,最高可達0.8%,據此,泰二段暗色岩基本上是屬於有利生油的還原相沉積,可作為蘇北盆地第三紀最早出現的一次生油期。

在阜寧組沉積時期,盆地發生大幅度下沉。大體上說,整個蘇北盆地除隆起和部分高凸起之外,幾乎都處於強還原的沉積環境,即使在盆地邊緣也是如此。事實上,阜寧組各段受振盪運動的影響還是有差異的。看來,按下降程度,阜4段沉降作用最大,其次是阜2段,而阜3段和阜1段更次之,致使阜2段和阜4段成為蘇北盆地主要的生油期。單就阜2段來說,可能在阜2段沉積時期,東部地區接受了一次海侵,海水自南黃海入侵到蘇北。因為根據東12、東19、東21、東53井的資料,這些井中有一套含方沸石凝灰岩,經光譜分析,發現Sr、Ba、B等微量元素較高,而且Al、Fe、Mn、Ni、V、Ca等有規律性變化。根據國外資料報道,可以考慮這種沉積與盯腔古海水的影響有很大關系。方沸石凝灰岩從海安至高郵,由東往西依次變小,說明海水波及西部的影響較小。阜2段生油層,最主要的特點是富含有機物質,遍布於凹陷之中。由於埋藏很深,保存條件、轉化條件都比較優越,特別是在沉積中心、深水部位有機物質的堆積就更加富集,所以在箕狀斷陷的深凹帶往往是油源的中心。

阜2段生成的石油,一部分進入了自身的儲集層,尤其是在邊緣岩相帶分布的地方,阜2段地層中的砂岩和灰岩成為聚集油氣層,如金湖凹陷劉庄構造東60井所見;另一部分的油氣沿著通道向其他層位運移。

油氣藏形成時期核瞎主要是吳堡運動以後,即始新世末期地殼發生了大的變動,造成了有利油氣聚集的構造條件,這時油氣才開始了大規模的集中和二次運移活動。

吳堡運動對於深凹部位並沒有造成多大的影響和出現破壞性的剝蝕作用。阜4段沉積之後,接著發生了吳堡運動,因此,在凹陷較深部位阜4段生油層保存完整,而在凸起或高斜坡部位,往往受到這次運動影響而遭受剝蝕,這直接關繫到阜寧組油氣藏的保存和戴南組的油源供應問題,因為阜4段既是生油層又可作為蓋層。在溱潼、高郵、金湖凹陷的深凹部位,阜4段達到400~500米厚,成為戴南組,甚至是三垛組油氣供應的基地,並且組成了一個比較完整而理想的成油組合,使戴南組高孔滲砂岩成為高產層。在海安凹陷部位地區,由於阜4段受剝蝕,大大地影響到阜3段油氣的聚集。雖然有的構造仍處在高部位,但只要阜4段得以凱氏衫部分地保留,對油氣藏的保存仍起很大作用,如金湖的劉庄構造東64、東60井均保留有幾十米的阜4段地層,因此,對於劉庄構造高點上的氣層聚集十分有利。

戴南組油氣藏的形成,與戴南組沉積之後,三垛組沉積之前產生一次構造運動有著密切的關系(有人曾建議為周庄運動),主要標志是三垛組地層不整合超覆在戴南組和其他地層之上,以及根據電性對比、部分地區戴南組上部與三垛組底部有地層缺失現象。

漸新世晚期即三垛組地層沉積之後,發生了劇烈的「三垛運動」。這次運動影響到整個蘇北南黃海盆地,造成了三垛組與鹽城組之間的不整合。三垛運動對盆地來說是一次區域性的「翹翹板運動」,使盆地東部發生急劇下沉,沉積的主要方式是先充填,後超覆披蓋。

三垛運動是對蘇北盆地已形成的油氣藏再次運移和油氣重新分配的運動。一部分油氣從原生的油氣藏中沿著斷裂通道運移到新形成的構造中成為次生油藏。但是,這次運動在整個蘇北南黃海盆地的影響面並不是一致的,有些地區由於受擠壓褶皺影響形成了背斜型的構造,目前已見的構造多數與老構造有繼承性關系,並且通過斷裂作通道可以形成三垛組油氣藏。根據最近的勘探資料大體上有兩種類型:一種是埋藏較淺,氧化較深的油藏,致使油質較重,比重一般在0.9以上,且油水關系復雜,如東3井、東9井等;另一種是埋藏較深,保存條件較好的油藏,如蘇58井所見的油層和富民庄地區蘇63井所見的厚層油層情況,可望獲得高產的工業油流。今後必須足夠重視和加強對三垛組油氣藏的研究,因為這套地層具有分布廣、物性好、埋藏淺和便於勘探的優點,是蘇北南黃海石油勘探主要對象之一。

上下鹽城組之間也存在著一次新的構造運動。但這個時期(鹽城組沉積)在蘇北陸區是缺乏生油條件的。不過這套上千米厚的地層經過新構造運動之後所形成的局部構造,在形成適宜的蓋層保護條件之下,有可能形成新的油氣藏,尤其是在運移過程中最活躍的天然氣形成鹽城組氣藏,這要在普查勘探工作中加以注意。

2.油氣控制主要因素

目前,蘇北地區由於勘探程度比較低,對油氣控制規律仍不能深刻了解和全面掌握。實際上只能對東台坳陷內幾個主要凹陷現有的普查勘探資料加以初步探討。

自進入第三紀以來,古新世晚期、始新世中、晚期是蘇北盆地三次主要生油期。漸新世早期、中期可能存在兩次生油期。中—上新世在蘇北陸區區域缺乏生油條件。

南黃海地區目前尚缺乏地質資料,但根據蘇北地區中—上新世沉積向東變化趨勢推斷,漸新世到上新世沉降速度大,東部更應是個快速下降地區,應該說生油條件變好的可能性是很大的。

蘇北盆地在發生、發展過程中出現多沉積中心,尤其是箕狀斷陷,它具備了油氣生成、保存、運移的最有利條件,由此為出發點我們對蘇北的油氣控制的主要因素,提出如下幾點看法:

(1)箕狀斷陷是形成油氣藏主要場所,圈閉背斜構造(包括受斷層遮擋的鼻狀背斜)是油氣控制最主要因素。

箕狀斷陷的陡坡帶一側,由於斷裂長期繼承性活動,在其下盤造成了最大限度的沉積而成為沉降中心,它在客觀上具備了5點優越條件:

①沉積幅度最大,沉積最厚,物質基礎最豐富。②有機質最富集,生油指標最好,有充分油源供給。③斷陷陡側受一級斷裂控制,斷陷周邊為凸起,隆起環繞,區域性的油氣封閉條件最好。④深凹部位由於長期下沉,受吳堡運動等影響不大,沉積連續,地層保存條件最好,有一套完整的多層系的生儲蓋組合。⑤上覆地層靜壓力最大,並具備有利於石油生成的溫度、壓力等轉化條件。

推斷蘇北各個箕狀斷陷的油氣生成和運移過程是:在深凹部位即沉積中心生成的油氣,受後來構造運動的影響,開始沿斷裂通道或以岩性滲透的形式向兩側高部位上方運移,一部分進入深凹帶中的高帶,一部分進入陡坡帶(斷階帶)或斜坡帶。

以高郵南部凡川箕狀斷陷為例,油氣主要是分布在北東向的3個二級構造帶上,即南面的小紀斷階帶,此帶以真武鼻狀背斜為代表,目前已獲得工業油流。中部富民—花莊重力高帶在鑽井中已獲得戴南組、三垛組的油氣顯示。北部的沙埝斜坡帶,在鑽井中也獲得明顯的油氣顯示。

以溱潼凹陷為例,油氣的分布也受北東向的3條構造帶所控制,南面的祝家莊斷階帶以祝家莊、草舍兩個鼻狀斷塊和儲家樓鼻狀背斜構造為代表,均已獲得了不同層位的工業油流。中部大致以角墩子到戴南構造成一不連續的高帶,此帶以蘇北20井為代表已獲得了戴南組工業油流。北面的史家堡斜坡帶在鑽井中已發現有油氣顯示,是個有利含油地帶。

以金湖北部三河箕狀斷陷為例,也同樣出現3個帶。南面的斷階帶已發現有橋河口鼻狀背斜構造,屬戴南組層位,是個十分有利的部位,即待勘探。中部雷庄高帶已發現有雷庄構造,也屬戴南組層位,在此帶附近東53井已發現有戴南組、阜寧組含油層位。北面的劉庄斜坡帶,在劉庄鼻狀背斜構造上的東60井已獲得阜寧組的工業油(氣)流。

上述例舉的3個箕狀斷陷,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油源充足,封閉條件好,造成了斷陷內多層系含油,陡緩坡含油和深淺層含油。

在箕狀斷陷的斷階帶上,以低台階即第三個台階上背斜高點最有利於油氣保存和富集,因為這類背斜一般都在重力隆起背景之上,呈鼻狀形態,形似「碼頭式」,三面下傾環繞深凹,有最充分的油源供應。

在斷陷的中部高帶或斜坡帶上,部分地方除了受斷層遮擋的斷塊含油之外,最主要的也是背斜構造控制油氣富集,即使是只有平緩的背斜幅度,也能起到聚集油氣的良好作用。

值得討論的箕狀斷陷斜坡帶油氣控制因素,因為斜坡帶一般都比斷階帶開闊,是大面積接受油氣運移聚集的好場所。為了進一步解剖斜坡帶的性質,建議根據戴南組地層的分布,把斜坡帶劃分為內帶和外帶。一般靠近深凹一側有戴南組地層沉積的地方劃分為內帶,如溱潼的史家堡地區、凡川的沙埝地區和三河的劉庄以東均屬此例。由此再上戴南組地層缺失(但仍保存有阜寧組地層),即為斜坡的外帶。它所處的構造部位較高,油氣埋藏較淺,以阜寧組為主,如金湖的劉庄、崔庄構造。

斜坡帶在蘇北地區頗為常見,例如最近在洪澤地區通過Zn10磁帶地震剖面發現了洪澤箕狀斷陷,在北面出現一個非常明顯的斜坡帶,從地震波組上觀察,超覆尖滅的現象十分清楚,在深凹部位地震獲得了3秒的反射,將有3000多米的沉積厚度,如果有生油層存在將是一個「小而肥」的含油斷陷。

到目前為止,蘇北盆地已被發現的箕狀斷陷,一般都是南陡北緩、南斷北超,並受北東向斷裂所制約。深凹帶與斜坡帶的外帶相比,斷裂深斷距厚度懸殊大,一般均有2000米左右之差。形似單邊地塹,造成這種構造形態,從區域上來看,這可能是由於蘇北盆地北部受魯蘇隆起這個古老地塊上升所控制,故造成一個凹陷北部以上升斜坡為主,南部以深斷為主的運動規律。如果我們仔細觀察一下,再從魯蘇隆起往北到了華北的濟陽坳陷,那裡出現的箕狀斷陷與蘇北相比,剛好相反,是北陡南緩的構造形態。盡管它的形態差異不同,但在成因上基本是一致的,都是在燕山期沉積層之上,盆地受地殼運動的肢解之後,出現陡坎斷裂,在單邊地塹的凹陷基礎上發展起來的。由於它容納沉積物量巨大,已屬長期穩定下沉,所以不但具有油氣生成的有利條件,而且在保存和運移方面都是十分有利的。正因為它有獨特的地質條件,故成為蘇北找油和石油地質研究特別重要的構造單元。

(2)主幹斷裂控制石油

近東西向斷裂是早期斷裂,在盆地形成時期就存在,是劃分坳陷與隆起的主要構造線,多數屬於一級斷裂。過去李四光曾推測:「蘇北地區的基層構造,是大體上受東西隆起的影響的……在隆起帶的南邊有個沉降帶,大體上也走向東西,一直往海里伸展……」。一般說來,這組早期斷裂由於受後期喜馬拉雅運動多次破壞、干擾,它在盆地西部(金湖、高郵、溱潼凹陷等)並不十分明顯,只是在海安凹陷南部和南黃海地區的中部隆起帶和南部坳陷才有明顯的反映。這組斷裂對控制白堊紀晚期及阜寧組沉積起到了主要作用,而對於油氣的控製作用並不十分重要。

北東向斷裂,這組斷裂基本上與郯一廬斷裂東部分支的走向線大體一致,有人曾稱「華夏式」,在整個蘇北南黃海地區,它是占統治地位的。包括一、二、三級斷裂都有,這里著重討論與油氣控制有關的二、三級斷裂。

金湖凹陷的龍崗斷裂、高郵凹陷的王營斷裂、陳堡斷裂、小紀斷裂和溱潼凹陷的泰州斷裂、祝家莊斷裂等都屬於二級斷裂。這組斷裂有雙重的作用。一是對阜寧組地層的保存,戴南組地層的沉積起決定性的作用;二是對凹陷內的區域油氣活動起到阻攔作用,特別是對原生油氣藏。

根據目前的勘探資料表明,在泰州斷裂、小紀斷裂的上盤尚未發現有特殊明顯的油氣顯示,這是由於這些上盤地區在吳堡運動以後常常處在受剝蝕的影響之下而短缺地層,因此對形成或保存原生油氣藏是不利的。但一定要注意下盤的油氣沿著斷裂通道運移到上盤,進入具備蓋層和封閉條件構造而形成次生油氣藏的可能性。如泰州凸起邊上的蘇19井浦口組具有地層里含油顯示,這是一個很重要的預示,必須引起今後普查勘探工作的充分重視。

最值得注意的是這組斷裂對下盤斷階上油氣的控制情況。

蘇北各凹陷的斷階帶,一般都由兩組大致平行,或略斜交相伴生的二級斷裂組成。因此,大體上可以分為上台階、中台階和下台階3個階梯而構成一條北東向的二級構造帶。斷裂上盤屬於上台階(它的油氣控制情況即上所述),在兩個主幹斷裂之間屬於中台階,它控制著斷塊含油。例如祝家莊斷塊就是這種情況,該斷塊上打的東7井阜1段油層被認為是從低台階側向運移上來的次生油藏。由於中台階仍然處在一個較高的構造部位上,因而多數地方戴南組地層保存不完整,在勘探中鑽遇到的主要是阜寧組油層,但在低台階與中台階深度相差不大的地方,仍然有戴南組地層(如真武構造中的中台階許家莊斷塊)存在。

低台階上方的主幹斷裂對油氣有極其重要的作用。低台階是目前在斷階帶上獲得高產工業油流的最好的構造部位。這個台階上戴南組、三垛組地層都很發育,之下阜寧組又很完整,具備著生、儲、蓋的理想組合,同時它又面臨深凹,有豐富的油氣來源,而低台階上方的斷裂對油氣又起到很好的阻攔作用,結果在低台階上如有背斜圈閉條件就能形成油氣富集區,像真武、儲家樓就屬此類。

北東向斷裂在凹陷內部也非常發育,是形成斷塊的主要因素。在普查勘探中常常遇到反向正斷層而構成屋脊斷塊含油,並且多數油氣都是被控制在屋脊高點上,例如,高郵凹陷河口斷塊東42井所見的油層。

主幹斷層一方面起到遮擋作用,另一方面由於它斷開的上下斷距較大,穿越多層生油層和儲集層,所以容易構成多層系含油,特別是在生油條件好,儲集層發育的背斜構造上可獲得「樓房式」疊加油氣藏。

關於北西向的斷裂,從蘇北已有的資料來看,大致有兩種情況:一種是與北東向斷裂同期形成的剪切斷裂,雖然多數可能屬於張性,但對於油氣的作用,仍可作為運移通道。另一種是後期構造運動發生而形成的新的北西向斷裂,這組斷裂有一些是在老北西向斷裂基礎上繼承發育的,它對於油氣藏有一定影響,促使原生油氣藏再次運移而形成次生油氣藏,如一部分三垛組油藏可能也與此斷裂有關,還有一些不是在老斷裂基礎上發生的新北西向斷裂,一般說來對形成次生油氣藏關系不大。

(3)有利岩相帶控制含油

蘇北盆地在地質歷史發展過程中,遭受過多次地殼變動,形成了多凹、多凸、多隆、多斷的各種各樣的復雜古地形,因而在追溯古面貌時,不能把它當作一個簡單的沉積盆地來考慮。盆地中的不同組段在不同沉積時期構成了不同性質的岩相帶。

金湖凹陷是盆地最靠近周邊隆起剝蝕區,因此在岩性變化、岩相帶的形成方面都比盆地當中來得明顯。根據目前普查勘探所掌握的初步資料來看,金湖地區的阜寧組地層有兩套主要岩相帶。

一套是由海侵作用形成的阜2段碳酸鹽類岩相帶,以生物灰岩為主,包括碎屑灰岩、鮞狀灰岩、泥灰岩、部分砂岩和灰質砂岩、泥岩等地層,厚約50米的相帶。成為上部以含氣帶為主,下部以含油帶為主的良好儲集層,如東60井、東64井所見。生物灰岩具蟲管結構,有良好的孔滲物性,總孔隙度為33%~41%,滲透率為25~43毫達西,聲速時差高達520微秒,單層厚6.4米,成為劉庄構造上良好的儲氣層,根據東60井對第四層初步測試已獲得工業氣流,是蘇北第一口天然氣井。應當強調指出的是,類似於像劉庄阜2段的生物灰岩,在圍繞金湖凹陷的斜坡帶上,有可能形成環帶狀有利岩相帶,將成為蘇北石油勘探的新領域。

金湖地區另一相帶是來自西南方向剝蝕區物源的阜1、3段砂岩岩相帶,可能屬三角洲體系,以銅城地區最發育,沉積了厚約453米的以砂岩為主的地層,從岩性來看比之溱潼、高郵地區還多了一套砂組(中砂組)。這條岩相帶往北到了官塘260米(東61井)至三河168米(東53井),萬庄111米(東66井),到劉庄構造只有86米厚,電測曲線上只剩下「三個尖子」,可以看作是上砂組、中砂組和下砂組三套組段的縮影,反映了這條帶在30公里范圍內岩相變化的基本情況,說明了岩相帶的分布與物源區方向與渤海灣的情況有著極其密切的關系。在這條相帶上,砂泥比配合好的地方,如有構造封閉條件,將是油氣富集的場所。

在溱潼凹陷,戴南組的砂岩岩相帶變化十分明顯,由東往西,從莫庄經戴南至葉甸,砂岩厚度層數逐漸變少,並在相帶的中部出現了砂泥比的最佳配置。如儲家樓構造,戴南組有良好的儲蓋條件,因而形成良好的油藏,獲得了高產工業油流。

溱潼地區岩相(戴南組)變化,不但從鑽井裡可以觀察到,而且結合地震剖面解釋,也可以追蹤波組相位的變化,來了解岩相的變化。如Nz34-15線有兩個相位強波,到了Ez線

波變弱、

波變強,這些都是由於岩性變化而造成的波組變化。總的趨勢在溱潼地區戴南組相變越向西越細,泥岩增多了,砂岩減少了。

上述情況充分說明:蘇北地區的油氣控制因素,在有構造圈閉條件(包括壓性斷層的遮擋條件)的前提下,有利岩相帶實際上起到富集作用。如果離開了有利岩相條件,僅僅只有背斜構造等圈閉條件,就很難形成高產油氣流。從已發現的情況來看,在構造和有利岩相帶疊加的地方,是找油氣最有利的地方之一。

草舍、儲家樓構造鑽遇油氣之後,隨著地質部華東石油地質局的成立,在局長鍾特強、試采大隊隊長郭仁炳的努力下,從勘查直接轉入開發工作,證實了這兩個構造是可供開採的油田,開創了地質部門搞油田開發的首例,也為以後蘇北石油工業基地的建立打下了基礎。

F. 現在油價持續上漲已經都快加不起油了,油價是由什麼控制的

這是自然現象。

自2022年初以來,中國的油價已經上漲了兩次。

隨著春節的臨近,許多人將使用汽車。因此,汽車用戶正在提前加滿汽油,以防止油價上漲。年初,中國迎來了連續兩次的油價上漲,也是因為國外原油價格的上漲。事實上,國際原油價格會上漲,或者說離不開供應。如果世界原油總供應量少,那麼價格自然會上漲。如果原油數量上升,價格就會下降,這是一個供需平衡的問題。某種程度上,由於各國對原油的需求太大,原油開采難度大,提煉時間長,原油一直是世界各國的稀缺品。但近年來,受疫情影響,石油開采量少了很多,所以價格也就上漲了。

(圖片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系作者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