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石油礦藏 » 中石油縮股怎麼解決
擴展閱讀
扶貧產品哪個最貴 2025-07-05 14:57:14
項目需要哪些人力資源 2025-07-05 14:55:07

中石油縮股怎麼解決

發布時間: 2023-03-31 18:15:55

A. 中國石油漲停對大盤指數影響

中國石油股價漲停時,由於中國石油是大盤指數的權重股之一,在市場中占據極其重要的位置,因此會對大盤指數產生較大的影響。中國石油漲停會使得其所在的滬深300指數和上證50指數等大盤股指數出現上漲,從而帶動整個A股市場的走勢。反之,中國石油股價下跌時,也會拉低大盤指數。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中國石油的影響力正在逐步減弱。隨著A股市場成分股體系的不斷優化和滬港通、深港通制度的岩哪則實施,市場上的投資機會越來越廣泛,各種主題和細分行業也得到了更加充分的關注和發展,因此,中國石油對A股指粗棚數的權重也在逐年下降[1]。
綜上所述,在當前市場背景下,中國石油的漲停和跌停對大盤指數的緩鬧影響已經不如以前那麼明顯,但仍然對大盤指數產生一定的影響。

B. 中石油中石化虧損是真的嗎為什麼還壟斷

中石油中石化這樣的企業會不會虧損也會的,雖然他們是國企,規模很大,壟斷著石油的國內行業,但是由於國際油價的變動仍然有可能虧損,只不過虧損是分為兩種狀態,一種是理論上的虧損,一種是實際狀態的虧損。

這些資源行業的企業為什麼虧損也仍然要堅持下去,比如說鋼鐵石油前幾年的時候鋼鐵行業非常不景氣,可以說沒有幾個鋼鐵廠是賺錢的,但是仍然有政府在背後默默的支持著他,因為這些行業屬於一個國家的壟斷性,行業關鍵性領域,這些領域只能掌握在我們自己的手裡,如果放任自流他倒閉了,未來有一天人們在需要鋼鐵的時候,沒有人練了,設備都賣了誰去做呀,如果未來有一天人們需要油的時候,發現那些虧損的企業都倒閉了,大家買不到汽油了,那這會對一個國家經濟的發展,社會的生活造成非常不好的影響。

C. 中石油開票沒有結賬怎麼辦

如果中石油沒有結賬,您可以通過在線客服或電話聯系中石油客服專員進行咨詢,看是否可以重新開具發票。

D. 中石油股票為什麼一直下跌 知乎

中石油股票下跌的原因:
1、2007年美國次貸危機的爆發,導致市場氣氛出現拐點。
2.估值過高。
3. 絕大部分為散戶持倉。
4.業績沒有持續性。
一、2007年美國次貸危機的爆發,導致市場氣氛出現拐點。
次貸危機是指由美國次級房屋信貸行業違約劇增、信用緊縮問題而於2007年夏季開始引發的國際金融市場上的震盪、恐慌和危機。在截至2009年6月的兩年時間里,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連續17次提息,將聯邦基金利率從1%提升到5.25%。利率大幅攀升加重了購房者的還貸負擔。而且,自從2005年第二季度以來,美國住房市場開始大幅降溫。隨著住房價格下跌,購房者難以將房屋出售或者通過抵押獲得融資。受此影響,很多次級抵押貸款市場的借款人無法按期償還借款,次級抵押貸款市場危機開始顯現並呈愈演愈烈之勢。
二、估值過高
2007年的每股收益當時機構預計為0.75-0.80元,08的每股收益大概0.9元左右,對應的開盤價48.6元,2008年動態市盈率過50倍,但以中石油那麼巨型的公司,每年增長15%都很了不起啦,所以當時的市盈率嚴重偏高導致股價下跌。
三、絕大部分為散戶持倉
當時48.6元機構的持流通股不超過1%,絕大部分為散戶持倉,籌碼完全分散。
四、業績沒有持續性
中國石油業績是起伏不定的,比如2013和2014年,每年凈利潤都超過1000億元,而2015年下滑了66.73%,2016年更是下滑了77.84%,即便是2017年大幅增長188.52%,凈利潤也只有2014年時的20%左右。也只有2006年的17%,所以股價不斷下跌。
股票下跌形容股票大幅度下降,主力資金退出市場。股票下跌可以有很多原因,整個行業板塊的下跌,整個股票市場的下跌,公司盈利業績等的不理想,公司負面的事件消息等等,這些會直接或間接地導致股票的。由股市分析助手炒股策略工廠指出,股市巨震將成本周大盤的主旋律。

E. 中石油加油給錢少怎麼辦

報警、協商。
1、報警。中石油加油給錢少,協商不成報警處理,這是屬於經肢歷大濟糾紛,需要保留支付憑證和清單,由公安機關對其進行法治宣傳,加強教育。
2、協爛消商。如加油站按要求加滿,沒有給相應的錢,這時需要首先與車主協商和理論,進行補剩下的歷豎差價。

F. 造成中國石油壟斷的原因

造成這種怪圈的原因是中國石油政策的不透明:「我們總要在國際市場上保密,市場很難對中國的需求形成穩定預期。石油進口從本質上來說還是做生意,在商言商,一般而言,越公開透明越對自己有利,也越對生意夥伴有利,否則的話就會吃虧。」

量價齊升

來自海關的統計數據表明,今年1月中國進口石油836萬噸,同比增長77.7%,平均進口價格上升了51%,凈增11.1億美元。

同時,原油和成品油價格的上漲,帶動了其他互補性能源產品(如煤炭、天然氣、電力等)的價格上漲。根據中國人民銀行的統計報告,受國際油價的影響,在2003年1月,國內能源及相關產品的價格都有不同程度的上升,原油價格環比(與前月相比)上升7.6%,同比上升42.7%;成品油價格環比上升1.8%,同比上升25%;1月煤炭價格環比上漲0.3%,同比上升3.2%;電力價格也微幅爬升,環比上漲0.4%,同比上升1%;天然氣價格環比上漲0.6%,同比上升0.7%。

「這是中國又一次在原油進口上實現了可觀的量價齊升,與以前的糧食進口有著驚人的相似」,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宋國青教授說。

宋國青稱,盡管中國只有不到10年的石油進口歷史,有關特徵尚不能在統計數據上顯著地體現,但根據他對中國糧食40年進口歷史的研究,中國的石油進口正在步糧食進口的後塵。「自從中國進口糧食以來,幾乎沒有一次不是在國際糧價的高點大量進口,而在最低點出口。

而石油進口正在走糧食的怪圈。」歷史紀錄顯示,2000年,國際市場石油價格一路上漲,而中國進口原油及石化產品也同時大增。來自海關的統計表明,2000年國際石油價格上升了62%,並導致相關化工產品平均漲價21%,但中國該年進口原油數量達到7013.4萬噸,與1999年的3661萬噸相比,幾乎翻了一番。

量價齊升的後果是成本巨額上升,這個數字到底有多大呢?中國的石油企業沒有公布由此帶來的損失。但一個可供參考的數據是,來自海關的權威人士估算,2000年僅原油進口一項,關稅至少多繳了150億元。「150億關稅是肉爛在鍋里了,但中國用戶為石油進口價格上漲支付的巨額成本,大都流到國外了。」宋國青說。

逢低減倉

而在接下來的2001年,中國原油進口又陷入另一個怪圈。從2000年末開始到2001年美國「9·11」事件之後,油價從30美元以上一路下滑到17美元一桶。但該年中國的進口原油數量為6025.5萬噸,比2000年下降14.09%。

「中國現在的年進口量也只在7000萬噸左右,而美國每年的進口量在2億-3億噸左右,所以中國原油進口的絕對數量在國際市場並不算很大。但是中國進口量的波動是國際市場上最大的,」宋國青說,「2000年,中國的進口需求增加得很突然,增加量約為3500萬噸,絕對數也不算很大,但是這個數字占據了該年國際市場原油供應增加量的將近一半。來自中國的需求突然增加,打亂了市場本來的預期,其後果就是價格上漲。」

體現在月度變化的數字更清楚地表明了這一趨勢。1999年1月

至2月,是國際油價處於最低谷的時期,中國進口原油297.94萬噸,比上年同期反而減少40%;1999年3月國際油價開始大幅回升,而中國的進口亦同時回升,當月進口原油433.25萬噸,成為1998年以來最多的月份,是上月的2.6倍。在進口量不斷大幅上升的同時,中國進口原油的到岸價也在同步上升,在進口量大幅下降的1、2月份,平均進口單價為89.59美元/噸;而到進口量大幅上升的3月份,這一數字上升到92.07美元/噸。

由此,國家計委能源研究所所長周大地稱,1999年是國際石油市場油價急劇上漲的典型的一年,也是中國石油市場「利用兩種資源、兩個市場」、體現「應變能力」的典型的一年。

宋國青稱,造成這種怪圈的原因是中國石油政策的不透明所致:「我們總要在國際市場上保密,市

場很難對中國的需求形成穩定預期。石油進口從本質上來說還是做生意,在商言商,一般而言,越公開透明越對自己有利,也越對生意夥伴有利,否則的話就會吃虧。」

戰略儲備無補短期波動

中國石油進口的深層次原因還在於國內石油市場格局。

盡管進口原油僅占國內市場的20%強,但其價格卻已主導國內市場。根據1998年國家出台的《原油與成品油價格改革方案》,國內採油企業的原油出廠價格基

本圍繞國際原油價格波動。而在成品油方面,仍採取新加坡、紐約、鹿特丹三地「盯價」,由國家計委在進口完稅成本的基礎上,加國內合理流通費用確定零售中准價,中石油、中石化在中准價上下8%左右的范圍內確定零售價。

但是這種政策設計在價格的傳導過程中卻出現了斷裂。周大地稱,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是中國石油市場的不對稱性:

中國石油消費的市場化程度在迅速提高,但石油供應仍處於過度壟斷之中。中石油、中石化和中海油三大石油公司幾乎壟斷了國內原油產出;而進口原油方面,擁有進口專營權的也只有四家(上述三家加上中化),而依賴配

額生存的其它小規模進口商只能分享20%左右的配額;成品油的批發幾乎由中石油和中石化兩家壟斷,而零售方面,兩大公司在各自區域上都具有壟斷力量。

周大地解釋說,在這種體制下,國際石油采購的方式,則由國有的石油外貿公司按國家分配的計劃指標分月度組織進口,基本上採用現貨貿易方式從國際市場購買石油,導致經常出現了「買漲不買落」。

周大地稱,中國石油市場體系和市場機制的嚴重不完善扭曲了供求關系和對未來價格的有效期望,中國石油用戶既不能有效預見石油市場的風險,也不能採取有效的經濟措施和市場手段化解危機。「目前的體制根本難以應對國際市場價格的短期波動。」周大地說。

目前,很多專家表示中國必須建立國家石油戰略儲備來應對國際石油突發事件,周大地稱這幾

乎無助於解決短期的市場波動。宋國青甚至表示,國家石油戰略儲備從長遠看來可能也沒有作用。

「我們還是拿糧食打比方。從過去的數據中,可以清楚地看到,世界糧價和中國糧食儲備之間具有很強的相關性:中國增加儲備,世界糧價上漲;中國減少儲備,世界糧價下跌。中國最近一次增加糧食儲備是在1996年,當時是以2倍於現在的價格大量進口,到現在我們卻以一半的價格在出口。」

宋國青問道:「糧食儲備已經成為國家財政的一個大包袱,石油儲備呢?」

G. 關於子公司原油交易違規一事,中石油是如何回應的

2022年1月20日早間,中國石油發布公告稱,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注意到2022年1月19日部分媒體關於中石油燃料油公司的報道。中石油燃料油有限責任公司是公司全資子公司。國家審計署在例行審計中發現該公司在原油交易中存在違規行為。公司始終積極配合調查,認真核查公司內控體系,完善公司原油貿易相關制度,完成有關問題整改。目前,公司生產經營未受影響。

經中央紀委國家監委對有關黨組織和黨員領導幹部失職失責問題認真調查,中石油黨組負有主體責任,燃料油公司負有直接責任,中石油有關職能部門負有監管責任。中石油集團有關領導幹部、職能部門和燃料油公司有關負責同志未正確履職盡責,負有相應責任。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決定,有關部門對中石油倒賣進口原油問題依規依紀依法進行了嚴肅處理,對中石油倒賣進口原油違法違規獲利予以追繳。

H. 中石油加油站張不平該怎麼辦

首先,你可以向該加油站的店族蘆長投訴。如果情況尚兄碰未得到解決,也可以向當地的消費者協兆塵帶會或商務委員會尋求幫助。

I. 000783和600733股票何時開盤

000783,於2006年12月6日停牌,將於2007年1月24日刊登股權分置
改革說明書摘要和相關文件,最晚於2007年2月2日復牌,此段時期為股東溝通
時期。

600733開始股改日:2006-12-11
-預案復牌日:2007-02-05

000783 S石煉化 Wind資訊就是投資者的萬得資訊 2007-01-25
公司大事→【1:公司大事記】
————————————————————————————————
◇2007-01-25 S石煉化:簡式權益變動報告書
—————————————————————————————————————
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通過協議方式同意S 石煉化定向回購並注銷中
國石化所持有的S 石煉化全部非流通股股份,佔S 石煉化總股本的79.73%。
在本次回購完成後,中國石化將不再持有S 石煉化股份。

◇2007-01-24 S石煉化:股權分置改革說明書
—————————————————————————————————————
一、對價安排
本次股權分置改革方案以公司向中國石化出售全部資產,中國石化以承擔
公司全部債務作為全部資產收購的對價(重大資產出售);同時公司以1元人民
幣現金為對價回購中國石化所持本公司全部股份並注銷(定向股份回購);以
新增股份吸收合並長江證券(吸收合並);被吸收方(長江證券)的全體股東
送股作為對價安排。具體股權分置改革方案內容包括:
(一)重大資產出售――中國石化承債收購公司全部資產
公司重大資產出售的基準日為2006年9月30日。根據岳華會計師事務所有限
責任公司出具的《評估報告》(岳評報字[2006]B126號),截至2006年9月30日
,石煉化資產總額賬面價值為304,186.93萬元,評估價值為329,010.76萬元。
根據畢馬威華振會計師事務所出具的《審計報告》(KPMG-A(2006)AR No.0369
號),截至2006年9月30日,石煉化合並報表負債總額為360,983.19萬元,少數
股東權益5,248.66萬元,股東權益合計-69,170.65萬元。
中國石化以承擔公司全部債務的方式收購本公司的全部資產;自出售基準
日至交割基準日期間之出售資產的變動以及與出售資產相關的石煉化原有業務
正常經營所產生贏利或虧損均由中國石化享有或承擔。
本公司現有員工也將隨資產一並由中國石化承接;本公司現有業務也將由
中國石化承繼。
(二)回購並注銷中國石化所持公司全部股份
本次定向股份回購的基準日為2006年9月30日。在中國石化承債收購公司全
部資產的同時,公司以1元人民幣現金回購並注銷中國石化持有的本公司920,
444,333股非流通股,占公司總股本的79.73%。
(三)以新增股份吸收合並長江證券
在回購並注銷中國石化所持公司全部股份時,本公司將以新增股份吸收合
並長江證券。
根據《吸收合並協議》,本公司為存續公司,長江證券注銷。本次吸收合
並長江證券的要點如下:
1、吸收合並的對價及支付
石煉化流通股2006年12月6日停牌前20個交易日的均價為7.15元/股,以此
作為本次吸收合並時石煉化的流通股價值。
根據國泰君安出具的《長江證券估值報告》,長江證券的整體價值為
108.65億元-126.46億元,經合並雙方協商,本次吸收合並時長江證券整體作
價103.0172億元。
據此,石煉化向長江證券全體股東支付1,440,800,000股,占合並後公司股
本的86.03%,由長江證券股東按照其各自的股權比例分享。吸收合並後公司總
股本增加到1,674,800,000股。
2、期間損益的處理
在交割日之前,長江證券的全部資產和負債所產生利潤或收益以及虧損或
損失由合並後的公司的新老股東共同享有和承擔。長江證券在滿足交割條件(
交割基準日)後的20個工作日內辦理完畢(交割日)全部資產和負債的交割手
續。
3、人員安排及其他
本公司將承接長江證券全部在冊員工的勞動合同關系。
本次股權分置改革完成後,本公司將向有關部門申請更名為"長江證券股份
有限公司",變更經營范圍為"證券(含境內上市外資股)經紀;代理證券的還
本付息、分紅派息;證券的代保管、鑒證;代理登記開戶;證券自營;證券(
含境內上市外資股)的承銷(含主承銷)與保薦;證券投資咨詢;與證券交易
、證券投資活動有關的財務顧問;證券資產管理;經證券監管部門批準的其他
業務。",同時申請將注冊地遷往武漢市江漢區新華路特8號。
(四)向流通股股東送股
公司定向回購中國石化持有的非流通股股份後,中國石化不再是公司的股
東,不承擔本次股權分置改革中向流通股股東的送股對價及後續安排。
公司被吸收方(長江證券)的全體股東按其持股比例將共計2,808萬股送給
流通股股東,流通股股東每10股獲送1.2股。
本次股權分置改革完成後,本公司無限售條件的流通股數量為26,208萬股
,占股權分置改革完成後公司總股本的15.65%。
二、非流通股股東的承諾事項
(-)股份鎖定承諾
本次吸收合並完成後,長江證券原股東通過吸收合並所持本公司股份將變
更為有限售條件的流通股。
青島海爾、湖北能源承諾:自本公司股權分置改革方案實施之日起,在36
個月內不轉讓所持有的本公司股份。
長江證券參加本次股權分置改革的其他股東承諾將按照《上市公司股權分
置改革管理辦法》的相關規定履行股份鎖定等義務。
(二)股份墊付承諾
青島海爾承諾:若在本次股權分置改革過程中,存在長江證券的部分股東
因未及時獲得國有資產管理部門批復等原因導致其無法向流通股股東支付送股
對價,青島海爾將先行墊付該部分送股對價。
被墊付對價的股東,應當按照深交所的有關規定,需與青島海爾協商一致
,以償還墊付股份對價等方式,解決墊付對價的償還問題。
三、本次改革的相關股東會議的日程安排
1、本次臨時股東大會暨股權分置改革相關股東會議的股權登記日:2007年
2月8日。
2、本次臨時股東大會暨股權分置改革相關股東會議現場會議召開時間:
2007年2月15日下午14:30-15:00
3、本次臨時股東大會暨股權分置改革相關股東會議網路投票時間:2007年
2月13日-2月15日期間交易日每日9:30-11:30、13:00-15:00。其中,通
過深圳證券交易所交易系統進行網路投票的具體時間為:2007年2月13日-2月
15每個交易日上午9:30-11:30,下午13:00-15:00;通過深圳證券交易所互聯網
投票系統投票的具體時間為:2007年2月13日9:30-2月15日15:00期間的任意時
間。
四、本次改革相關證券停復牌安排
1、本公司股票已於2006年12月6日停牌,將於2007年1月24日刊登股權分置
改革說明書摘要和相關文件,最晚於2007年2月2日復牌,此段時期為股東溝通
時期。
2、本公司董事會將在2007年2月1日公告非流通股股東與流通股股東溝通協
商的情況、協商確定的改革方案,並申請公司股票於公告後下一交易日復牌。
3、本公司董事會將申請自臨時股東大會暨股權分置改革相關股東會議股權
登記日的次一交易日起至改革規定程序結束之日公司股票停牌。
4、若改革方案未獲臨時股東大會暨股權分置改革相關股東會議表決通過,
公司董事會將申請股票於公告次日復牌。
,股東權益合計-69,170.65萬元。
中國石化以承擔公司全部債務的方式收購本公司的全部資產;自出售基準
日至交割基準日期間之出售資產的變動以及與出售資產相關的石煉化原有業務
正常經營所產生贏利或虧損均由中國石化享有或承擔。
本公司現有員工也將隨資產一並由中國石化承接;本公司現有業務也將由
中國石化承繼。
(二)回購並注銷中國石化所持公司全部股份
本次定向股份回購的基準日為2006年9月30日。在中國石化承債收購公司全
部資產的同時,公司以1元人民幣現金回購並注銷中國石化持有的本公司920,
444,333股非流通股,占公司總股本的79.73%。
(三)以新增股份吸收合並長江證券
在回購並注銷中國石化所持公司全部股份時,本公司將以新增股份吸收合
並長江證券。
根據《吸收合並協議》,本公司為存續公司,長江證券注銷。本次吸收合
並長江證券的要點如下:
1、吸收合並的對價及支付
石煉化流通股2006年12月6日停牌前20個交易日的均價為7.15元/股,以此
作為本次吸收合並時石煉化的流通股價值。
根據國泰君安出具的《長江證券估值報告》,長江證券的整體價值為
108.65億元-126.46億元,經合並雙方協商,本次吸收合並時長江證券整體作
價103.0172億元。
據此,石煉化向長江證券全體股東

600733 S前鋒 Wind資訊就是投資者的萬得資訊 2007-01-29
公司大事→【1:公司大事記】
————————————————————————————————
◇2007-01-29 S前鋒:關於股權分置改革說明書補充公告
—————————————————————————————————————
成都前鋒電子股份有限公司於2007年1月25日在相關媒體上刊登了公司股權
分置改革說明書及其摘要。為方便廣大投資者計算,現將公司股權分置改革非
流通股股東縮股及轉增股份情況予以補充,補充內容詳見2007年1月29日上海證
券交易所網站(www.sse.com.cn)。

◇2007-01-29 S前鋒:董事會2007年度第二次臨時股東大會投票委託徵集函
—————————————————————————————————————
成都前鋒電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會作為徵集人,向全體流通股股東徵集於
2007年2月9日召開的審議公司資產置換暨以新增股份吸收合並首創證券有限責
任公司事項的2007年度第二次臨時股東大會的投票表決權。
本次董事會徵集投票權方案:本次投票權徵集的對象為公司截至2007年2月
6日日終,在中國證券登記結算有限責任公司上海分公司登記在冊的全體流通股
股東;徵集時間自2007年2月7日至8日16:00前;本次徵集投票權為董事會無償
自願徵集,徵集人將採用公開方式,在指定的報刊、網站上發布公告進行投票
權徵集行動。

◇2007-01-25 S前鋒:公布董監事會決議暨召開臨時股東大會公告
—————————————————————————————————————
成都前鋒電子股份有限公司於2007年1月23日召開五屆十三次董事會及五屆
十次監事會,會議審議通過如下決議:
一、通過關於公司與北京首都創業集團有限公司(下稱:首創集團)進行資
產置換的議案。
二、通過關於公司以新增股份吸收合並首創證券有限責任公司(注冊資本為
6.5億元人民幣,下稱:首創證券)的議案。
上述兩議案共同構成公司重大資產重組行為,需報請相關有權部門審核批
准。
三、通過《公司資產置換暨以新增股份吸收合並首創證券重大資產重組報
告書(草案)》。
四、通過公司股權分置改革方案的議案。
本次股權分置改革方案由資產置換、新增股份吸收合並首創證券、非流通
股縮股、資本公積金轉增股本組成:
1、資產置換
2007年1月23日,公司與首創集團簽署《資產置換協議》,首創集團以其所
擁有的首創證券11.6337%的股權(相應的作價為2.35億元)及現金6117.79萬元置
換公司全部資產及負債。在《資產置換協議》簽署的同時,首創集團與四川新
泰克數字設備有限責任公司(下稱:新泰克)簽署《股權轉讓協議》,首創集團
以所得的公司全部置出資產為對價收購新泰克所持有的公司8127萬股股份,公
司置出的全部資產、負債、業務和人員由新泰克承接。
2、新增股份吸收合並首創證券
根據對首創證券的估值分析,經合並雙方協商,本次吸收合並時首創證券
整體作價20.20億元,相應的估值市凈率為2.78倍,按2006年預測凈利潤
12767.97萬元對應的估值市盈率為15.82倍。
根據2007年1月23日公司與首創證券簽署的《新增股份吸收合並協議》,資
產置換後公司以新增股份的方式向首創證券股東置換取得剩餘88.3663%的首創
證券股權(相應的作價為17.85億元),吸收合並首創證券,首創證券資產、負債
、業務、人員全部由公司承接,公司為存續公司,首創證券注銷。本次新增股
份吸收合並首創證券的價格為5.79元/股,公司向首創證券股東支付308290155
股,由首創證券股東按照資產置換後其各自的股權比例分享。
3、非流通股按1:0.6進行縮股
本次股權分置改革公司非流通股股東按1:0.6的比例實施縮股。縮股前公司
非流通股股東合計持股12198.60萬股,縮股後公司非流通股股東合計持股
7319.16萬股。
4、以資本公積金轉增股本
公司以資本公積金向吸收合並及縮股完成後的公司全體股東每10股轉增
6.8股,合計轉增股份310815593股。
公司非流通股股東的承諾事項:
首創集團承諾:自公司股權分置改革方案實施之日起,在三十六個月內不
上市交易所持有的公司股份;對於除新泰克所持股份外不同意本次股權分置改
革方案或未明確表示同意縮股方案的小非股東所持股份,其縮股部分由首創集
團代為支付對價(代為縮股)。此外,首創集團承諾,前述小非股東可以2006年
9月30日評估後每股凈資產作價在臨時股東大會暨相關股東會議召開日3日前向
首創集團出售其持有的股份,首創集團將以此價格予以收購,被收購的股份仍
將履行縮股義務。
五、通過公司更名為首創證券股份有限公司(暫定名)的議案。
六、通過公司注冊地址遷往「北京市朝陽區北辰東路八號辰運大廈三層」
的議案。
七、通過公司變更經營范圍的議案。
八、通過關於修改公司章程的議案。
九、通過公司部分高級管理人員變動的議案。
董事會決定於2007年2月9日上午9:30召開2007年度第二次臨時股東大會,
會議採取現場投票與網路投票相結合的表決方式進行,流通股股東可以通過上
海證券交易所交易系統行使表決權,網路投票的時間為當日9:30-11:30、13:
00-15:00,審議以上第一、二項議案。
本次網路投票的股東投票代碼為「738733」;投票簡稱為「前鋒投票」。
按照相關規定,公司將根據股權分置改革的進程,將本次董事會通過的第
四至八項議案提交公司下次股東大會及股權分置改革相關股東會議審議,會議
召開時間及相關事宜另行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