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石油礦藏 » 孟加拉國海上石油怎麼樣
擴展閱讀
中石油讀卡器有什麼用 2024-04-16 12:07:54
公司成本部門是做什麼的 2024-04-16 12:06:09

孟加拉國海上石油怎麼樣

發布時間: 2023-03-29 13:14:05

A. 孟加拉灣及其沿海地區的什麼資源非常豐富

礦產是錳塵鋒、煤、鐵
孟加拉灣位於南亞,周邊主要是與印度半島以及緬甸、泰國等。
沿海地區工農業發展的都很好,尤其是印度河流域
農作物主要有猛櫻小麥、甘蔗、棉花、水稻、黃麻、茶葉
工業:基本形成體系、新興工業枝兄叢、信息產業發展較快
印度東北部鋼鐵和機械工業中心,東北部錳、煤鐵等豐富

B. 世界上最大的海灣

印度的孟加拉海灣是世界上最大的海灣,下文是我收集的世界上最大的鑽石資料,歡迎閱讀!

孟加拉海灣的概述

孟加拉灣——印度洋北部一海灣,西臨印度半島,東臨中南半島,北臨緬甸和孟加拉國,南在斯里蘭卡至蘇門達臘島一線與印度洋本體相交,經馬六甲海峽與暹羅灣和南中國海相連。面積217萬平方公里。

屬於印度洋的一個海灣。西嵌斯里蘭卡(錫蘭),北臨印度,東以緬甸和安達曼—尼科巴海脊為界,南面以斯里蘭卡南端之棟德拉高角與蘇門答臘西北端之烏累盧埃角的連線為界。南部邊界線長約為1609公里。寬約1600公里(1,000哩),面積2,172,000平方公里(839,000平方哩),,平均水深為2586米,最大深度5,258米。總容積為561.6萬立方公里。它是世界第一大海灣。近海有大量浮游生物。灣內有安達曼群島和尼科巴(Nicobar)群島。

安達曼—尼科巴海脊露出海面的部分,北有安達曼群島,南為尼科巴群島,把孟加拉灣與東部的安達曼海分開。灣頂有恆河和布拉馬普特拉河巨型三角洲。流入該灣的 其它 河流有印度的默哈納迪河,哥達瓦里河和克里希納河。是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間的重要通道。水溫25—27℃。鹽度30—34‰。沿岸有多種喜溫生物,如恆河口的紅樹林、斯里蘭卡沿海淺灘的珍珠貝等。

它在印度半島、中南半島、安達曼群島和尼科巴群島之間,深度在2000~4000米,南半部較深。有恆河、布拉馬普特拉河等河流注入北部大陸棚寬160公里(100哩),南部較窄。尼科巴-蘇門答臘島附近李滲南-北走向的印尼海溝是它主要海底特徵之一,最深近4510公尺(14800呎)。其他有「無底峽谷」、安德拉(Andhra)峽谷、克里希納(Krishna)峽谷、馬德拉斯峽谷、本內爾(Pennar)峽谷等。近海區域水溫四季不變,向北逐漸下降。水流因季節而變化,東北季風使海水順時針方向迴流,東南季風時相反。

孟加拉海灣的資源

燃料資源

孟加拉灣位於印度洋南部,印度洋的自然資源相當豐富,礦產資源以石油和天然氣為主,主要分布在波斯灣,此外,澳大利亞附近的大陸架、孟加拉灣、紅海、阿拉伯海、非洲東部海域及馬達加斯加島附近,都發現有石油和天然氣。波斯灣海底石油探明儲量為120億t,天然氣儲量7100億㎡,油氣資源佔中東地區探明儲量的1/4。60年代以後,波斯灣油氣產量大幅度上升,年產石油約2億t,天然氣約500億㎡,石油的儲量和產量都佔世界首位。印度洋海域是世界最大的海洋石油產區,約占海上石油總產量的1/3。

礦產資源

印度洋的金屬礦以錳結核為主,主要分布在深海盆底部,其中儲量較大的是西澳大利亞海盆和中印度洋海盆。此外,在印度半島的近海、斯里蘭卡周圍以及澳大利亞西海域中還發現相當數量的重砂礦。 60年代中期,曾在紅海發現含有多種金畝擾洞屬的軟泥,它含有氧化物、碳酸鹽和硫化物,包括鐵、鋅、銅、鉛、銀、金等多種金屬,其中鐵的平均含量是29%,鋅的富集度最高可達8.9%。紅海的金屬軟泥是世界上已發現的具有重要經濟價值的海底含金屬沉積礦藏。

生物資源

印度洋的生物資源主要有各種魚類、軟體動物和海獸。印度洋中年 捕魚 量約有500萬t,比太平洋、大西洋少得多。印度洋中以印度半島沿海捕魚量最大,主要捕撈魚類有:鯖魚、沙丁魚和比目魚,非洲南岸還有金槍魚、飛魚及海龜等。在近南極大陸的海域里,還有鯉鯨、青鯨和豐瓦洛鯨。此外,在波斯灣的巴林群迅枯島、阿拉伯海、斯里蘭卡和澳大利亞沿海還盛產珍珠。

孟加拉的手工業和旅遊

印度的孟加拉邦也叫就是人們常說的西孟加拉邦,這個地方處於印度境內的恆河平原上,它是印度的邊境地帶,與尼泊爾相鄰。而它的北部地區距離不丹和錫金也很近,當地人口以孟加人為主。這個地區的總面積有八萬八千多平方千米,人口還不到十萬,是一個人口密度相對比較低的地方。

加爾哥答市,是這個孟加拉邦中最大的城市,也是這個邦的首府城市。孟加拉邦大部分地區處於熱帶之中,一年四季天氣變化不大,平均溫度在二十四度四十度之間。冬季時溫度比較低,大多能保持在二十度上下。

孟加拉邦是印度境內手工業最發達的地方,那裡的陶器、卷軸畫和紡織品都十分有名,能遠銷到世界各地,大家去這個地方旅遊時,也是購買地方特產的好機會。

孟加拉邦的陶品製作最為出色,那些精美的陶器作品大多出自於當地女性的手中。另外孟加拉邦的陶器還具有兩種不同的風格,克里希那納格爾和班庫拉就是當地陶器最有代表性的兩種風格。其中克里希那納格爾風格的陶器,是當地最古老的手工存在,這個風格的陶器以藝術品具多,而另外那種風格的陶器則多用於當地的祭祀場所之中。

印度孟加拉邦的旅遊景點

印度孟加拉邦境內有許多出色的旅遊景點,而那時的加爾各答市則是這些旅遊景點最集中的地方。印度博物館就處這個城市之中,是這個城市最有代表性的旅遊景觀之一。它建立於十九世紀前後,是印度所有博物館中最大的一個,這個博物館中的藏品種類很多,大多與當地的古代歷史有關,是大家探尋印度古代 文化 的好地方。

C. 第一口海上油井是哪個國家打出的

世界上已探明的海上石油儲量佔地球石油總儲量的25.2%,天然氣儲量佔26.1%。海上石油儲量有55%~告搭70%在水深小於200米的大陸架范圍內。1897年,美國最先在加利福尼亞州西海岸用木棧橋打出第一口海上油井。1920年,委內瑞拉在馬拉開波湖利用木製平台鑽井,發現了一個大油田。1922年,前蘇聯在裏海巴庫油田附近用棧橋進行海上鑽探成功。1936年以後,美國又在墨西哥灣的海上開始鑽第一口深井,1938年建成世界上最早的海洋油田。

20世紀40~60年代,隨著焊接技術和鋼鐵工業的發展,相繼出現了鋼質固定平台、坐底式平台、自升式平台等鑽井裝置,使海上油氣開采擴大到30米水深的海域。1950年,出現了移動式海洋鑽井裝置,大大提高了鑽井效率。1951年,沙特阿隱彎拉伯發現了世界上最大的海上油田。

20世紀60年代後,隨著電子計算機技術和造船、機械工業的發展,建成各種大型復雜的海上鑽井、採集、儲輸設施,促進了海上油氣開採的迅速發展。目前世界上有近千座海上石油鑽井平台,遍及世界各大洋。墨西哥灣是世界上鑽井最活躍的近海區域,目前作業的就有19000多口井。在海灣地區作業的近海鑽井船120多艘。美國路易斯安那州沿岸有鑽機近百座。挪威、巴西等國的海上石油鑽灶友悶探很興旺,有鑽井平台數十座,還有大量供應船、直升飛機在近海作業。

20世紀80年代時,海上勘探的國家已逾100個,海上產油國超過40個。近20年中,海洋原油產量的比重在世界總產油量中增加了1倍。

D. 印度海洋油氣發展史有多久

早在1956年,印度政府就建立了石油與天然氣委員會,該委員會後來成為印度首要的石油勘探公司。該公司在古吉拉特邦、阿薩姆邦打了若干口油井,1958年在坎貝地區探測到石油,後來於1960年在安克萊斯瓦爾、1961年在卡洛爾、1964年在拉克瓦、1968年在加勒基發現石油。古吉拉特邦、阿薩姆邦就成為首先產油的兩個邦。雖然在泰米爾納德邦、安德拉邦、阿魯納恰爾邦有一些陸上油田,但大多數陸上油田仍需在古吉拉特邦、阿薩姆邦尋找。
印度近海勘探始於1973年,目前印度的海上石油勘探能力水深已達到500米,大陸架開采水深在100米左右,現又在孟加拉灣發現了三個含油構造,兩個含氣構造。
印度在其西海岸附近經過廣泛的近海勘探之後,於1975年發現了孟買高地油田。這是印度第一個近海油田。1976年印度開始商業性石油生產,不久印度國內石油產量大幅度增加。至1993年印度的陸上油田原油產量達1120萬噸。近海油田原油產量達1570萬噸,總計2690萬噸。在發現了孟買高地油田之後,探明的石油儲量幾乎年年增加,顯示了迅速的增長率。但是,探明的石油總儲量於1991年達到8.06億噸的最高點後開始下降,1992年下降到8.01億噸,1993年為7.79億噸。孟買油田是印度最大的油田,位於印度的西部、阿拉伯海岸,是印度的第一大城市,也是馬哈拉施特拉邦首府,面積603平方千米,人口約有1400萬。瀕臨阿拉伯海,是天然良港,被稱為印度的「西部門戶」,是印度海軍的重要基地,在印度的政治、經濟、金融、軍事及文化等各方面都佔有重要地位。
印度是石油消費大國,海上石油的發現為印度國民經濟注入了新的活力,有力地促進了其工業的發展,為印度崛起提供了強有力的能源保障,因此印度越來越重視海洋石油的勘探與開發,其海上石油的發展步伐也邁得越來越大。
以印度最主要的石油公司——印度石油公司和國家油氣公司為例展開其歷史過程。
一、印度石油公司
印度石油公司(Indian Oil Corporation)的前身是印度政府於1958年成立的印度煉油有限公司。1959年,印度政府成立印度石油公司,主要目標是為印度國有企業提供石油產品並銷售國營煉油企業的產品。1961年以後成為印度主要的石油有限公司,之後合並成立印度石油公司。
印度政府除採用上述辦法減少國內石油消費量以緩和石油漲價帶來的矛盾以外,主要把重點放在加速勘探和開採石油上,特別是大力開發海上油田。第六個五年計劃撥款287.4億盧比用於石油天然氣委員會的石油勘探和開發工作。
印度陸上沉積盆地面積約為140萬平方千米,水深20米以下的近海沉積盆地面積大約是38萬平方千米。全部沉積盆地的碳氫化合物總儲量估計為127億噸。目前可探明的石油儲量估計為40億噸,其中陸上佔40%,近海佔60%。天然氣93%的儲量在近海。陸上油田勘探開發工作主要依靠蘇聯。印蘇雙方1980年簽訂合同,由蘇聯幫助在西孟加拉邦和特里普拉邦進行石油勘探。1981年蘇聯石油工業部正、副部長接連到印度訪問,並將派40名技術人員幫助制訂詳細勘探計劃。1981年經過反復談判,英資緬甸石油公司和印度政府合股經營的印度石油有限公司由印度政府接管。印度石油工業全部實現國有化,有利於加速勘探開發工作。現印度政府正計劃對最老的迪格博伊油田加強勘探,以發現更多的石油儲量。
印度從1962年開始在坎貝灣進行海上油田地震勘探工作。1964—1967年在近海地區進行區域普查。70年代初期發現孟買淺海儲油結構。1974年2月19日,在孟買西北90千米的海上鑽探成功。孟買淺海油田的建立開始了印度石油工業的新時期。孟買淺海油田於1976年5月開始投入生產,現在成為印度石油的重要產地。這個油田現在已進入建設的第四階段。第一階段(1976年5月至1977年1月)達到日產4萬桶(年產20萬噸)的目標;第二階段(1977年4月至1978年1月)實現日產8萬桶(年產40萬噸);第三階段(1978年l月至1981年1月)除把石油產量提高到日產14萬桶(年產70萬噸)以外,還建成烏蘭天然氣田(已於1981年3月正式投產),達到日產40萬立方米(年產19.8萬噸)。1981年5月28日烏蘭低溫液化石油氣廠舉行開工典禮,這是印度第一個從天然氣生產液化石油氣的工廠,日產3.8萬罐。孟買淺海油田第四階段到1982年日產提高到24萬桶(年產1200萬噸)。1981年8月12日印度石油天然氣委員會和法國石油公司達成協議,在4年內使孟買淺海油田的產量提高到1900萬噸(1981—1982年估計產油840萬噸)。印度石油天然氣委員會根據協議付給法國公司500萬美元的技術轉讓和技術服務費,生產的石油全部歸印度使用,雙方不進行產品分成。截至1981年3月,共鑽井91口,其中56口出油,成功率較高。到1980年1月已探明石油可采儲量為2.5億噸,天然氣為2700億立方米。孟買淺海地區陸續發現新的石油儲藏,主要的有1976年2月發現的北巴塞因淺海結構,在水深1714米處鑽探成功。1977年9月和1979年5月在該地區分別打出油井。在孟買以東35千米的地方,發現80平方千米的油區。此外還發現南巴塞因—塔普提結構,據石油和天然氣委員會估計,總蘊藏量約為2500億立方米,每天可產氣180萬~200萬立方米,已於1983年投產。
除孟買淺海油田外,1981年8月在東海岸考維里盆地保克海峽北部打出一口油井,日產1500桶。另外在印度東海岸安得拉邦的戈達瓦裏海灣(1980年中打出一口日產650桶的油井)、奧里薩邦的馬哈納迪海灣、安達曼尼科巴群島(1980年打出一口油氣井)等近海地區也進行了勘探活動,並且發現了一些油氣結構。為了解決當前石油短缺的問題,根據陸上和海上石油勘探工作取得的初步成果,印度政府提出了爭取石油自給的遠景目標。印度石油天然氣委員會和印度石油有限公司的官員和技術專家制訂石油生產20年發展計劃。印度政府決定要使油田的石油產量到1984—1985年達到300萬噸,國內石油自給率達到75%。屆時將生產摺合40萬噸原油的天然氣,煉油能力將達到450萬噸。印度石油天然氣委員會決定在1982年對印度近海和大陸架40萬平方千米地區內所有有可能蘊藏石油的地區進行地震探測工作。除此之外,印度政府還決定開放17個近海地區(約40萬平方千米)和15個陸上地區(約30萬平方千米)供外國石油公司投標進行勘探。最初應招投標的有67家外國公司,由於種種原因,到1981年5月份僅剩下14家。
要完成石油開發計劃,就必須大量增加石油勘探和生產設備。印度政府除向外國購買和租用以外,還計劃發展本國的製造能力。根據現在的石油生產計劃,到1984—1985年需要增加40~50架進行海上勘探的鑽井機和40座海上採油平台。印度馬扎貢造船廠從1978年開始製造海上採油平台,在1978年3月至1981年3月已有7座交付使用。
為了得到更多的石油美元,印度政府曾多次派人訪問中東產油國家,大力發展同這些國家的經濟合作。經過印度政府的努力,阿拉伯石油輸出國國際發展基金組織已同意貸款6.72億盧比幫助印度實行能源發展計劃。其中有3.52億盧比用於發展孟買淺海油田。貸款償還期20~25年,包括寬限期5年,年利率3.5%~4%。印度極力爭取到國際貨幣基金組織57億美元的貸款,其中一部分就是用於發展國內石油工業。
從長遠看,印度需要更多地發現新的、大的石油儲藏結構。印度現在不惜花費巨額投資大力加強石油勘探開發工作,因此債務負擔將要加重。印度雖已發現了一些有產油希望的結構,但尚未最後查明情況,已探明的油田要投入商業生產也還需要時間。所以印度要實現石油工業發展計劃,特別是達到石油自給,尚需付出極大努力。
二、國家油氣公司
印度在21世紀初加快了對阿拉伯海西海岸油氣的勘探開發步伐,其中以國家油氣公司ONGC為首,印度信賴實業集團(RIL)、印度石油公司(Indian Oil Corporation)、古吉拉特邦石油公司(GSPC)、Essar Oil公司、印度天然氣管理局(GAIL)、印度斯坦石油公司和Phoenix公司以及一些國際石油公司如India Ltd(GAIL)公司、英國Cairn Energy公司、BG公司、埃尼和加拿大Niko資源公司等緊隨其後。
這些公司以前的活動僅限於一些老油氣區內(包括孟買高地),直到最近才開始把勘探開發工作的重點轉移到Saurashtra盆地、Panna-Mukta-Tapti油氣區、Kutch灣、孟買高地的新D-1油氣田和其他一些小油氣田以及阿拉伯海上的邊際油田上。
目前,阿拉伯灣的油氣生產能力佔印度全國油氣產量的71%。由於印度是目前世界上鑽井密度和勘探程度最低的國家之一,因此在阿拉伯灣發現新的油氣資源的可能性要高於世界其他海域。
隨著油價的一路攀升,該國開始加強了深海的勘探活動。ONGC公司表示,希望在深海區域獲得780億桶石油發現。截至2007年3月,該公司在阿拉伯海坎貝灣已獲得三個新發現,在孟買高地也獲得了一個新發現。
2007年,孟買海上的石油產量約1.28億桶,天然氣產量6.18億立方英尺,主要來自於五個油氣田:孟買高地、Heera、South Heera、Neelam和Bassein。Bassein氣田的天然氣初始地質儲量為9.67萬億立方英尺,位於世界最大的10個投產氣田之列。目前該區域47個生產井的日產量為12.3億立方英尺,占該國天然氣總產量的一半以上。BPA平台目前的日產量為5.56億立方英尺。
三、印度海上油氣區介紹
1.Saurashtra盆地
到2008年,該區塊上已經打過兩口探井,第二口井1-B井在井口流壓1346磅力/平方英寸條件下通過156/64英寸油嘴測得天然氣流量為1860萬立方英尺。該井位於256英尺水深海域,鑽井總深度達7487英尺(2282米)。測試證實在中新系碳酸岩儲層含有天然氣。信賴實業公司是GS-OSN-2000/1區塊作業者,持有其90%的權益;印度Hardy石油公司持有剩餘10%的權益。由ONGC和Cairn Energy成立的合資企業完成了對海上Gujarat-Saurashtra 盆地GS-OSN-2003/1區塊510千米的三維地震資料採集工作,作業者ONGC公司持有其51%的權益,Cairn持有49%的權益。
RIL公司在Saurashtra盆地SR-OS-94/1區塊發現儲量可觀的天然氣田。作業者信賴實業公司持有該區塊70%的權益,OIL公司持有剩餘30%的權益。
2.Panna、Mukta和Tapti油氣田
由BG公司、RIL公司和ONGC組成的財團投資5.2億美元進一步開發Panna、Mukta 和Tapti油氣田,旨在將其天然氣日產量提高30%,由當時的4.59億立方英尺提高到2008年的6億立方英尺。此前ONGC公司曾投資2億美元將其石油日產量由29000桶提高到42000桶。ONGC持有該油氣田40%的權益,BG和RIL公司各持有其30%的權益。該財團宣布在49~131英尺水深海域發現石油可采儲量約3000萬桶的油藏。另外,海上Gujarat油田目前石油日產量為45000桶。
3.孟買高地和D-1油氣田
孟買高地油氣區位於印度西海岸110~200千米處,一直是印度主要天然氣生產區,也是世界上低硫和輕質原油高產區。由於該地區產量曾下降40%,ONGC公司在2001年宣布採用新技術對該區域的北部和南部進行二次開發。該項目將在未來30年內使油田的採收率提高4%,增產石油4.5億桶。該油田的估計儲量近120億桶。
繼該油田平台在2005年發生火災造成重大損失後,ONGC公司投入了6.5億美元用於修建新的處理平台聯合體。2010年5月竣工後,其液體日處理能力可達255000桶,包括日處理石油48000桶,日處理天然氣2.401億立方英尺,大火燒毀的13個生產平台已經全部升級並修復後投入運行。Mum High North和South油氣田位於孟買西北部160千米處,其石油日產量占該國日產量(682000桶)的一半以上。
於1976年發現的D-1油田石油可采儲量約1.35億桶,但由於各種困難和離岸較遠等原因直到最近才得到開發。
D-1油田於2006年開始投產,最高日產量達3000桶。其生產期到2015年,該油田原油總產量預計可達1.32億桶。該油田位於孟買西南部約200千米處,有255千米的延伸區域,其南部和北部分別有隆起,油藏主要在南部,因此目前主要開發南部區域。其二期開發項目2009年完工,包括6口井的作業。
4.Kutch灣和小型油氣田
ONGC公司曾在2008年3月份要求政府允許GX Technology公司獲取Kutch灣區塊的三維地震和探井數據資料。該公司希望印度國防部准許GX Technology公司採用其成像專利技術開展GK-28/41和GK-3區塊上300平方千米的三維地震勘測。
ONGC公司目前正在阿拉伯海開發28個小型和邊際油氣田,希望可以在2008年實現石油產量3500萬~5600萬桶,天然氣產量達到5.3億~7.06億立方英尺。該公司已經開始在大型處理平台聯合體附近著手一些邊際油氣田的開發工作,目前正在開展的工程包括B-22邊際油氣田群的開發工作(包括South Bassein大氣田西部的BS-12、BS-13和B-149區塊),但這些氣田主要為酸性氣田。該油氣田群的開發工作主要包括打10口氣井和6口油井。其中兩口井位於South Bassein氣田BF平台附近。
該區域基礎設施建設包括一個油氣集輸處理平台,兩個三腳式生產井平台,一條長56.5千米的不同口徑的海底管道,以及對BB平台和BF平台的修建工作等。該工程計劃於2009年9月份完工,有望於2020年石油最高日產量達到6700桶,日產凝析油8200桶,日產天然氣1.589億立方英尺。
據悉,剩餘資金將用於另外三個大項目:B-22邊際油氣田群的開發項目、一條新的Uran-Trombay天然氣管道建設項目(以代替原管道),以及海底集輸管道鋪設項目(包括在Mum High油氣田平台安裝海底電動泵)。
總結印度石油產業政策的變化,有以下幾個特點:一是積極推進石油產業市場化改革,如對外資和私人企業開放油氣勘探領域並給予稅收上的優惠,允許外資進入煉油和管輸業務,允許私人企業進入油品銷售業務,逐步取消政府對油品價格的管制;二是切實維護消費者利益,如增加偏遠地區的基礎設施建設以確保這些地區的消費者能夠獲得石油產品,要求銷售公司公布最高零售價格,並對牟取暴利的行為進行糾正,對價格承受力差的部門進行補貼;三是政府的職能從直接管制逐步向監管和服務轉變,如明確市場准入條件並進行監管,制定作業規范並確保施工安全,維護石油工業相關資料庫以對政府的宏觀決策提供支持,健全監管法制並明確監管主體;四是構建國家石油安全和戰略體系,如加強國內油氣勘探確保石油安全,建設石油期貨市場牟取石油定價權。
我國目前面臨石油產業逐步走向市場化和維護國家石油安全的雙重挑戰,印度的改革經歷無疑對中國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E. 孟加拉國產石油嗎

產。孟加拉國石油產量每年產有晌亮陵約20幾萬噸的開采量,石油資源並不多,主要依宴戚靠進口,石鍵岩油是地質勘探的主要對象之一,是一種粘稠的、深褐色液體,被稱為工業的血液。

F. 什麼是世界海洋石油安全環境

海洋佔地球表面積的71%,孕育了地球上的原始生命,為人們提供了豐富的生產、生活資源和空間資源,是全球生命支持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全球經濟迅速發展和人口激增的情況下,海洋對人類實現可持續發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就在人們瘋狂地從大海中撈取利益的同時,海洋也受到了嚴重的污染,其中石油污染表現得尤為突出。

隨著石油的發現和使用,石油污染相伴而生。從1859年德雷克在泰特斯維爾鑽出了第一口油井以來,石油污染開始表現。人們對石油重要性認識的加強和連續的戰後石油危機以及航海技術的發展,大量石油的開采、運輸和使用等使海洋石油污染空前嚴重。據統計,每年通過各種渠道泄入海洋的石油和石油產品,約佔全世界石油總產量的0.5%,傾注到海洋的石油量達200萬~1000萬噸,由於航運而排入海洋的石油污染物達160萬~200萬噸,其中1/3左右是油輪在海上發生事故導致石油泄漏造成的。我國海上各種溢油事故每年約發生500起,沿海地區海水含油量已超過國家規定的海水水質標准2~8倍,海洋石油污染十分嚴重。

海洋石油環境污染主要是海底石油開采污染和油輪污染。

一、油輪

船舶污染主要是船舶壓艙水、洗艙水排放和油輪失事事件(觸礁、碰撞、擱淺等)。油輪作業排出的壓艙水和洗艙水,通常含油3%~5%,以前這些含油廢水大多直接排入海中,入海的油量可達百萬噸,幾乎接近總污染量的一半。後來,大多數油船實行了「洛特」(Lot)規定,對廢水中的油進行了回收,因而對海洋的污染減輕了。然而,多年來的調查仍表明,海上油運交通線水域的油污染一般要更嚴重一些。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曾有數百艘油輪沉沒,估計損失石油1000萬噸,至今仍有石油從海底沉船的腐爛油箱中滲漏出來。在兩伊戰爭期間幾乎每天都有油輪遭到襲擊,大量石油污染海灣。如圖39-1所示,污染後的處理,工人們將礫石裝桶,然後用高壓噴槍來清除油污。

圖39-4漏油事件所引起的海洋生態災難

若以每日漏油量最高達400萬加侖計算,再漏油3個月,就相當於漏出約3.78億加侖,「這可能成為和平時期(全球)最嚴重的漏油災難」。英國石油公司(BP)利用「滅頂法」堵塞墨西哥灣油井失敗。

2010年6月23日,美國墨西哥灣原油泄漏事故再次惡化:原本用來控制漏油點的水下裝置因發生故障而被拆下修理,滾滾原油在被部分壓制了數周後,重新噴涌而出,繼續污染墨西哥灣廣大海域。

2010年7月15日,在墨西哥灣漏油事件發生近3個月後,英國石油公司15日宣布,新的控油裝置已成功罩住水下漏油點,「再無原油流入墨西哥灣」。

石油持續從海下流出;天然石油很容易跟海水融在一起;產生的黏稠混合物很難燃燒,甚至很難清理;這個季節的這片海域是非常脆弱的新生命的誕生地;海岸線上有大量很難清理的沼澤。大風和海浪促使石油直接流向一些最敏感的海岸地區:路易斯安那州的沼澤地和周圍各州。這里有三種類型的海灘:砂質海灘、岩石海灘和沼澤海灘。例如佛羅里達州的砂質海灘上的浮油最容易清除。

最難清除的是沼澤地上的浮油,這里是深水地平線泄漏的石油最先流向的地方。肯尼爾表示,沼澤非常脆弱,清理浮油的嘗試會對它造成嚴重破壞。浮油一旦滲入,必須砍掉沼澤上的草才行。不過它還能滲透到土壤下面,在這種情況下很難清除石油。

吃石油的正常細菌必須有氧氣才能產生作用,在沼澤地的土壤里,它們沒有足夠氧氣進行這一過程。此時正值墨西哥灣一年一度的魚類產卵和浮游生物繁盛期,也是這個脆弱的生態系統最易遭受破壞的階段。颶風季6月即將到來,專家相信到時浮油麵積會進一步擴大。盡管這聽起來似乎與直覺不符,但是一場大風暴將有助於驅散和沖淡浮油。歐文頓說:「颶風是一台天然真空吸塵器。」它經常會把一切清理干凈。但是對於持續不斷的石油泄漏事故來說,颶風起不到徹底清理的作用。

歐美國家很早就開始重視海洋石油環境保護問題,美國忌憚於石油泄漏引起的災難後果,下達了近海石油禁采令:

1969年加利福尼亞的濱海小城聖巴巴拉的海上鑽井平台發生井噴事故,溢出的石油使整個南加利福尼亞的海岸都受到了污染,給當地居民留下了痛苦的記憶。

此後,近海採油受到越來越多民眾和環保組織的抵制。於是,里根任期內的美國國會在1982年通過一項法律,禁止在大部分大陸架上從事石油和天然氣開采,范圍是距海岸線4.8~322千米。這項法案每年都被延期一次。

而由於1989年3月,「埃克森·瓦爾迪茲號」油輪在阿拉斯加的威廉王子海峽觸礁所引起毀滅性生態災難,1990年6月,時任總統的老布希簽署法令,命令內政部將禁采區域進一步擴大,除得克薩斯、路易斯安那、亞拉巴馬和阿拉斯加(部分地區)以外的近海區域,均不可出租給石油公司進行開采,法令有效期延長至2000年。1998年,時任總統的柯林頓把法令有效期進一步延長至2012年。而奧巴馬政府迫於國內石油資源的緊張形勢,雖然提出解除近海石油開采禁令,但仍被美國聯邦法官否決。可見人們對海洋石油環境保護的重視程度。

一個個觸目驚心的事實令人們不得不反省自己,在充分利用海洋資源的同時,我們必須同時充分保護海洋環境。海洋石油污染作為一種環境公害,引起了全世界的密切關注,防治海洋石油污染已經刻不容緩。

G. 世界上哪個國家海上開宋石油最先進

石油開采裝備方面,美國遙遙領先。
中東國家石油產量巨大,開采能力卻很一般,因為中東石油一般儲層較淺,儲層滲透率很高,開采不需要什麼技術。
中國的陸上開采技術在國際上是遙遙領先的,在某些方面甚至可以說是一騎絕塵。我國是一個石油嚴重依賴進口的國家,逼得我們不得不開采一些難度很高的油田。像長慶油田,絕大部分區塊屬於特低滲、超低滲,這種油田在中東甚至美國都是不會開發的,好在長慶油田油質較輕,一定程度上也減小了開發難度。而大慶油田綜合含水率已經超過90%,有些井含水率甚至達到了98%,這在其他國家屬於早就應該報廢的油田。但我國缺油,所以不得不想方設法地開采這樣的油田。
我國的石油裝備水平離歐美發達國家還有不小差距,但開發能力,開發方案設計能力,在世界上也是屬於領先水平的。

H. 孟加拉國的自然資源

孟加拉國有豐富的天然氣、石灰石、硬石、煤、褐煤、硅石、硅土、高嶺土等自然資源,截至2014年,已公布的天然氣儲量為3113.9億立方米,煤儲量7.5億噸。森林面積約200萬公頃,森林覆蓋率為13.4%。還有大量的石油未被發現。

I. 海底石油儲量是怎樣的

據地質專家研究表明,海洋中的大陸架和大陸坡蘊藏著全球3000億噸石油的一半以上。海底石油將顯示出越來越廣闊的應用前景。1960年全世界近海石油產量占石油總產量的10%左右;1970年,產量占總產量的16.8%;1980年海上石油產量佔世界總產量21.8%;1985年海上石油占總產量的26.74%,2000年,已超過世界石油產量的一半以上。

煤、石油、天然氣是工業化社會一刻也離不了的動力源泉。現代化的交通多數離不開石油、天然氣和煤。20世紀以來,傳統的燃料,煤和木材逐步讓位於石油和天然氣。以1950~1970年為例,短短20年間,世界石油消費量提高了三倍,天然氣消費量提高了四倍。在世界各種能源消費結構中,油氣所佔比重達到了64%。而在西方發達國家中,其比重高達75%以上,多數工業發達國家都靠進口石油來滿足本國需要。西歐各國所消費的石油96%依靠進口,開採石油量佔世界石油總量1/3的美國,也要進口40%的石油才能滿足本國石油需求量。日本進口的石油量佔世界石油耗量的17%。這一趨勢有增無減。

能源短缺,早已成為全球人類關注的焦點,因此開發海上天然氣和石油,已成為各工業國家的共同行動。1907年美國在加利福尼亞州的聖巴巴臘海峽,用棧橋式井架,在水深僅有幾米的海底,首次采出石油。1924年前後委內瑞拉的馬拉開波湖和前蘇聯裏海的淺灘上也先後建起了海上石油鑽井架,進行石油開采。這些石油井架都用棧橋同陸地相連。直到1946年,美國建造的海上鑽井平台首次打出了世界上第一口海底油井。

據科學家研究報道,海底石油和天然氣遍及世界各大洲的大陸架,石油儲量最多的首推波斯灣。其中有六個產油量超1000萬噸,儲量在10億噸以上的特大油田。其次是委內瑞拉的馬拉開波湖油田。在海底天然氣儲量方面,波斯灣仍居第一,北海居第二,墨西哥灣第三。

中國淺海大陸架面積近285萬平方千米,其中200米水深范圍內的大陸架面積共130萬平方公里。經勘探研究表明,我國沿海主要有渤海、黃海、東海、台灣淺灘、珠江口、鶯歌海、北部灣等七個含油盆地,總面積約為100萬平方千米,現已查明有17個新生代沉積為主的中、新生代沉積盆地,估計有很多的油氣資源量,大約達100億~130億噸,構成了環太平洋區含油氣帶的主體部分,是中國油氣資源的重要後備基地。

位於英國北海的巨大的海上石油鑽井平台20世紀50年代海上勘探油氣的國家僅六個,而現在已達100多個。海上油氣鑽井數,1961年為726口,而到1995年達2663口,其中美國海上油氣鑽井數最多。海洋石油的產量,1950年僅0.3億噸,佔世界石油總產量的5.5%;1960年為1億噸,佔世界石油總產量的9.20%;1995年為9.65億噸,佔世界石油總產量的30.08%。海洋天然氣的發展速度不如石油,1980年的產量為2903.11億立方米,1995年為4421.00億立方米。

從1980年開始中法、中日先後在渤海中部、西部和南部進行聯合勘探開發。1981年在中日合作區打了第一口預深井,日產原油近1000噸,天然氣約60萬立方米。同年10月又打出了一口井,日產原油270噸,天然氣3.3萬立方米。1982年4月,中日合作打出第一口深井,日產原油390噸,天然氣7萬立方米。

早期的海上鑽探,通常採用固定式或活動式平台進行幾十米,甚至幾百米的水深作業。固定式平台既可用於鑽探,也可用於石油生產。

位於英國北海的巨大的 海上石油鑽井平台

活動式鑽井裝置具有既保證鑽井時的平穩性,又有易於活動和適應多種水深的特點。

採油是海上石油開採的最後一道工序。固定式生產平台是目前最常用,最主要的是採油平台,它有鋼管架樁基平台、鋼筋混凝土重力式平台、張力腿平台、綳繩塔平台。建一座固定平台,其投資量非常巨大,必須要有大面積的採油要求條件,才是可行的。

浮式生產系統有半潛式和油輪式兩種,半潛式適用於900~1500米的深海區或邊際小油田開採油氣。油輪式的最大作業水深可達1800米。有的國家採用向海中填石砂、泥土和廢料等建造人造島來進行石油開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