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為什麼中國的石油少
按美國地質調查所的測算,世界已發現油田的儲量增長可達998億噸,佔全部資源量的21.8%,為剩餘可采儲量的76%。中國的勘探程度中等,大致按以上比例,在2025~2030年間已發現並投入開發的油田約新增可采儲量17.8億噸,平均每年約增0.6~0.7億噸。此期間,西北、海域以及作為戰略後備區的西藏高原都可望發現新的油田,期望它們每年增加可采儲量0.7~0.8億噸。以上的儲量增加可使剩餘可采儲量大致下降,或僅有小幅度降低。因而中國的石油產量可望到2015年左右達到峰值的1.8億噸。此後產量低速下降,直到2030年,中國仍然可能是年產石油超過億噸的石油大國,可見,中國石油有巨大的潛力。
但按國土和人均值計,中國石油相對貧乏,人均剩餘可采儲量僅為世界人均值的8.1%。顯然,中國近十餘年來石油產量上升的速度太慢並不完全是人為的因素,它更主要的受我國石油相對貧乏、增儲上產難度大這一客觀因素的影響。
也就是說 我們的石油總量還是可以的,但人均持有量就少點,所以我們的石油少咯。所以我們要多坐公車,少坐私家車。
『貳』 論述題.運用供求理論分析說明石油輸出國組織為什麼要限制石油產量!
1、供求定理是指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需求的變化分別引起均衡價格和均衡數量的同方向變化;供給的變化分別引起相反方向的均衡價格變化和同方向的均衡數量變化。
2、 歐佩克經常限制石油產量,因為石油價格會在石油需求沒有變化的情況下上漲。如圖所示,限產政策使供給曲線從S1移到S2,均衡點從E1移到E2,價格從P1上升到P2。
3、同時,由於石油是各國的重要能源,其需求價格彈性小,因此需求下降幅度小於價格上漲幅度,從而導致價格上漲引起的銷售收入增加必須大於需求減少導致的銷售收入減少,歐佩克的總收入就會增加。如圖,價格上漲後,需求從Q1到Q2減少,但q2ae1q1小於p1ae2p2,即總收入增加。
因此,石油輸出國組織往往會限制石油生產,否則石油生產國將遭受收入損失。
拓展資料:
1、據數據,全球70億人「穿」0.8噸油,「吃」0.6噸油,「住」3.8噸油,「旅行」3.8噸油,共9噸。在歐美發達國家和中國等新興工業化發展中國家,這一數據翻了一番,增加了幾十倍。事實上,這些數據顯然還是偏低的。根據BP世界能源統計年鑒,早在2012年,全球石油產量為41.2億噸,全球70億人人均石油消費量為589公斤。如果全球人均預期壽命為67歲,地球人人均生活消費量為39.43噸。 2012年,中國有13.54億人口,消費石油4.84億噸,人均消費357.5公斤。平均預期壽命為73.5歲,因此中國人一生將消耗26.3噸。
2、以服裝為例。我們可以從服裝的標簽上看到它的材質。滌綸、腈綸和尼龍,包括現在著名的萊卡和莫代爾,都是由石油生產的合成纖維。可以說,世界上每10件衣服中就有7件是石化工業原料生產的,而植物纖維生產的衣服大部分都添加了一些化纖材料或石油化工產品生產的材料進行表面處理。七彩染料和洗衣粉、洗衣液、衣領網、洗衣用柔軟劑等均由石油化工產品制備而成。由於石化行業供應大量低成本、高效率的合成纖維,所以今天的衣服五光十色,物美價廉。合成纖維廠佔地約一個足球場(5000平方米),年產纖維9萬噸;如果種植棉花來滿足同等規模的市場需求,需要1600平方公里的土地,比台灣還大。由此可見合成纖維的發展對人類社會進步的重要性。如果我們喝一瓶礦泉水,我們需要 0.25 瓶當量的油。如果我們喝不到一瓶,我們可以節省0.25瓶油。
『叄』 中國石油十分緊缺,那麼出口的石油是哪裡來的
我國之所以在石油如此緊缺的情況下出口石油,主要有兩點原因。一是為了維持跟國外的正常貿易關系,二是為了換取更多的利潤。雖然我國的石油十分緊缺,但是我國的石油資源卻非常多,很多石油資源處於未被開採的狀況。
總結:雖然我國在石油比較緊張的情況下仍然出口石油,但是我們出口的石油不一定都是提煉好的成品油,有很多都是未經提煉的原油。這些原油出口到國外以後還需要經過國外加工廠的提煉和提純才能使用。這些出口的石油是從我國的油田裡面開采出來的。
『肆』 為什麼現在中國這么缺石油
現在全球石油儲量在不斷減少 需求在不斷增大 且石油是不可再生資源 所以油價在不斷上漲 就近期而言 由於投機商的投機活動 幾個產油地石油生產受到不同原因的影響 導致油價上漲 中國石油產量也不小 但需求更大 目前我國40%以上的石油需要進口
『伍』 我國深海採油技術已經走在世界前列,可為何我國海外油田並不多
開採油田不止需要先進的技術,也要考慮所處的環境。運用先進的技術開采完以後,需要把石油運到合適的地方,這個運送的步驟很難。
利布拉油田是巴西迄今勘探發現的最大規模的單體鹽下層區塊,且為油的質量上乘,通過開發有望讓巴西成為全球主要石油出口國之一,對當地經濟發展有重大意義。但是,這塊油田處於1英里厚的海鹽層之下的深海層,技術上的難題與資金的瓶頸令巴西本土石油公司不得不通過國際合作尋求突破,巴西尚且如此,我國亦然,不能沖動的進行深海採油。
深海採油固然是開採油田的一個好辦法,但是環境問題也不容小覷。我們要在保護環境的前提下與他國合作一起開採油田,不可貿然行動。
『陸』 中國為什麼不盛產石油和天然氣
我們中國的石油和天然氣儲量在世界上排名都是比較靠前的,
之所以沒有大范圍的開采是因為
目前為止開彩的價格遠遠高於從國外購買的價格,
同時,那這也是不可再生資源是一種戰略物資的儲備,
所以說我們先用別人的,
後續再,開采,我們自己的,
這也是對國家安全的一個保護。
『柒』 為什麼在20世紀70年代,石油輸出國組織要限制石油的生產
限制石油的生產是為了上漲石油價格,用供需杠桿調節經濟收入。限制石頭生產,從短期來看會增加該組織成員國的收益,從長遠上來看也有利於世界石油市場的穩定。
因為石油為各國的重要能源,其需求缺乏彈性,故當降低產量時,石油價格就會上漲。若該組織不限制石油的生產,各成員國將因價格下跌而減少其收益。
石油作為世界各國必需的工業品,其需求價格彈性較小,即石油價格的波動百分比要大於其所帶來的石油需求量波動的百分比。在石油的需求沒有明顯變化的情況下,石油輸出國組織限制石油的供給,會使得石油的價格將上漲。總收益增加,若不限制石油供給,供給增加將導致油價下降,造成損失。故要限制石油產量。
20世紀70年代,中東戰爭引起阿拉伯國家通過自己掌握的石油資源報復西方國家,出口石油的蘇聯支持阿拉伯國家這樣的行為。這是一次完美的國際壟斷行為,美其名曰報復以色列等國,在當時那種東西方陣營的競爭環境下,西方國家幾乎也沒有什麼反抗,無奈的接受了這種現實。不僅是西方國家,所有石油進口國都深受其害。中國應該是那時的輕度受益者,畢竟中國也開始出口石油了。
拓展資料:
70年代歐佩克兩次大幅度提高石油價格的影響巨大,帶來了西方國家經濟滯脹現象,這幾乎是一種全新的經濟現象。經濟滯漲,顧名思義就是經濟發展停滯,伴隨著通貨膨脹。歐佩克石油壟斷組織大幅度提高石油價格,石油進口國家需要用更多的錢購買石油,這增加了石油進口國國民與企業的負擔。石油產品價格上漲也引起許多商品因為與石油有些關系而價格上漲。那些似乎與石油沒什麼關系的商品,也會因為其他商品價格的上漲而上漲,這就是全面的物價上漲。這個物價上漲模式是成本上漲導致的物價上漲,屬於輸入型通貨膨脹。企業與個人的收入在某個時候是一定的,企業與個人的收入決定消費量。進口石油價格高漲,導致企業與個人相對較多的在石油領域上消費開支。
『捌』 為什麼俄羅斯那麼大的國土比不上卡達這小國的石油出口國,俄羅斯難道沒石油
首先,俄羅斯是個資源大國,石油資源也非常豐富!就經濟總量和國家綜合實力肯定是俄羅斯強,這個毫無疑問!但人均收入、生活水平、社會福利等方面是不如卡達的!還有一方面的原因,俄羅斯的支出也比卡達要多!俄羅斯是前蘇聯的邦國,雖然解體,但瘦死的駱駝比馬大,當今真正較量的是綜合國力!所以我們只能說在生活水平及目前的財政狀況方面比不上卡達才比較合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