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石油礦藏 » 中石油55歲內退與在崗差多少
擴展閱讀
扶貧產品哪個最貴 2025-07-05 14:57:14
項目需要哪些人力資源 2025-07-05 14:55:07

中石油55歲內退與在崗差多少

發布時間: 2023-03-27 16:11:22

『壹』 國企,女,內退與退休工資差距

養老金計算是一個復雜的問題,涉及到你的繳費基數,繳費年限,以及繳費當地的職工歷年平均工資水平,所以,無法確認具體數額。但是有一點可以說,上班與內退只要你哪李的繳費水平一樣,繳費年限一樣,50歲退休以後養老金是一樣的。一般情況是,上班可能李陵遲繳費多一些,退休以後可能養老金就多一些,具體情況要看你們單位的具體政策怎麼制定了。最好找單汪扒位人事部門的熟人咨詢一下。

『貳』 中石油最新退休政策

—— 親親2022年中石油最新退休政策:依據國家相關規則,企業員工內退必須一起到達以下幾個法令要件方可處理,缺一不可:1、企業充裕員工;(所謂充裕員工是指岩瞎滾企業因出等會說。 —— (一)男年滿六十周歲,女年滿五十周歲,連續工齡滿十年的。(二)從事井下、高空、高溫、特別繁重體力勞動或者其他有害身體健康的工作,男年滿五十五周歲、女年滿後面會介紹。 —— 親,您好,央企30年神絕工齡內退新政策是:距法定退休5年以內或工齡滿30年以上的員工粗余,經與企業洽談一致,可實行內部退養,中石油加油站員工也屬於可以享受該政策范圍等會說。 —— 中石油內退2022規定? 1)工作滿三十年的,可以申請提前退休。(2)距國家規定的退休年齡不足五年,且工作年限滿二十年的。(3)符合國家規定的可以提前退休的其他情形的。這種情況說完了。 1說完了。 —— 1、符合退養條件第1條的員工,執行集團公司預崗工資年功工資。2、符合退養條件第2、3條的員工,執行(集團公司預崗工資年功工資)×80%。企業和內退員工仍按集團後面會介紹。 —— 法定的內退條件是:「距法定退休年齡不足5年的」。國家法定退休年齡是:男60歲女55歲。法定內退條件即男55歲、女50歲3、職工本人自願;4、企業領導同意;5、勞動部門備案; 8 02-22 回復等會說。 —— 第三條行政辦公室是員工內部退養的歸口管理部門,依據本辦法的規定負責___員工內部退養有關事宜。第二章內部退養條件第四條男50 周歲(含50 周歲),女性45 周歲以上(小發貓。 —— 2022年春節期間加班的2021工作滿30年退休政策(30年工齡內退新政策)_ 菏澤律師網畢竟我們國家規定,職工如果想辦理所以工齡滿30年自願提前退休只是屬於一部分人小發貓。 —— 央企30年工齡內退新政策我是中石油加油站員工答:央企30年工齡內退新政策是:距法定退休5年以內或工齡滿30年以上的員工,經與企業洽談一致,可實行內部退養,中石油加油站員工也屬說完了。

『叄』 中石油內退政策

法律分析:1、離崗人員距法定退休年齡不足5年的,經本人申請、單位批准,雙方簽訂協議,可按有關規定實行內部退養,內部退養人員比照退休人員管理,實發基本生活費按不高於正常退休待遇控制。

2、單位根據自身情況和承受能力,兼顧歷史情況,可對符合一定條件的離崗人員辦理內部退養給予一定補助。

法律依據:《國務院關於工人退休、退職的暫行辦法》 第一條 全民所有制企業、事業單位和黨政機關、群眾團體的工人,符合下列條件之一的,應該退休。

(一)男年滿六十周歲,女年滿五十周歲,連續工齡滿十年的。

(二)從事井下、高空、高溫、特別繁重體力勞動或者其他有害身體健康的工作,男年滿五十五周歲、女年滿四十五周歲,連續工齡滿十年的。

本項規定也適用於工作條件與工人相同的基層幹部。

(三)男年滿五十周歲,女年滿四十五周歲,連續工齡滿十年,由醫院證明,並經勞動鑒定委員會確認,完全喪失勞動能力的。

(四)因工緻殘,由醫院證明,並經勞動鑒定委員會確認,完全喪失勞動能力的。

『肆』 中石油正式員工退休後,一個月可以拿到多少錢

中石油正式員工退休後,一個月可以拿到多少錢?這個是需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

石油工人退休後的退休養老金和全國的退休職工養老金不差上下。比如八十年代退休的石油工人現在每月能拿3000元的養老金,九十年代退休的石油職工現在每月能拿3200元的養老金。2000年時期退休的石油職工現在每月能拿3500元的養老金。2010年後退休的石油職工現在每月能拿4000元左右的養老金。

石油工人的工資也不平等,單位的高管每年有年薪,每年能拿60萬至70萬元不等的年薪,中層管理人員也有年薪,他們每年也能拿25萬至28萬元的年薪。比如一位鑽井隊的隊長,每年也能拿20萬元左右的年薪。石油行業的一線工人的工資不是太高,多數是4000元至5000元之間。有時完成任務好一點,年終也能領些年終獎。

以上是屬於我個人的一些建議和想法 ,僅供參考, 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如果你們有其他的想法,可以評論在文章的下方 。

『伍』 企業職工內退待遇最新標准

一、內退條件最新規定2022
內退,是企業根據自身情況,自己制定的內部退休政策,所謂內退,是企業自己搞的,依然是企業的職工,依然按照國家規定,繳納養老保險,到法定年齡,再辦理退休
「內退「是「在企業內部退出崗位休養「的簡稱。用人單位安排職工「內退「,無論是條件還是程序,都是由相應的法規規定的。如不符合規定的條件,不履行規定的程序,用人單位無權擅自決定安排職工「內退「。因內退問題在現實中產生的許多法律糾紛,很多內退的職工或企業都很關心內退的一些法律上的規定,筆者作為勞動法方面的專業律師,經常會接觸相關的案例,現結合辦理過案件所適用的相關法律規定,對內退問題的法律依據及規定作以總結。
1、國務院1993年《國有企業富餘職工安置規定(國發[1993]111號令)》第九條明確規定:「職工距退休年齡不到五年的,經本人申請,企業領導批准,可以退出工作崗位休養。「可見,「內退「有三個條件即男到達55周歲、女到達50周歲以上,經本人申請,企業領導批准。
2、勞動部對於企業職工內退同樣有明確的規定。勞部發[1994]259號《勞動部關於嚴格按照國家規定辦理職工退出工作崗位休養問題的通知》規定:企業對距退休年齡不到5年的職工方可辦理退出工作崗位休養堅決制止企業超出國務院規定辦理「內退」的做法。今後對企業的此類行為要及時糾正,並嚴肅處理。勞動部的規定是對《國有企業富餘職工安置規定》的再次重申,嚴禁剝奪勞動者正當亮兄權利。勞動社會保障部(勞社發[1999]8號文)《勞動社會保障部關於制止和糾正違反國家規定辦理企業職工提前退休有關問題的通知》中有同樣的規定。
3、1992年7月23日國務院發布的《全民所有制工業企業轉換經營機制條例》,這一條例名義上為「工業企業「實質上其原則適用於所有全民性質的企業,包括國有商業銀行和企業化改制的原國有事業單位。因此,現在國企改革中發生的所有「內退「糾紛均應使用該條例。
二、內退條件最新規定2021
2021年內退新政策最新規定:距法定退休5年以內或工齡滿30年以上的職工,經與企業協商一致,可實行內部退養辦法。內退期間由企業逐月為其發放生活費,繳納各項社會保險費。生活費標准根據企業支付能力由企業與內退人員協商確定,但最低不得低於當地下崗職工第一年的生活費標准。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員法》第九十三條公務員符合下列條件之一的,本人自願提出申請,經任免機關批准,可以提前退休:
1、工作年限滿三十年的;
2、距國家規定的退休年齡不足五年,且工作年限滿二十年的;
3、符合國家規定的可以提前退休的其他情形的。
公務員退休後,享受國家規定的養老金和其他待遇,國家為其生活和健康提供必要的服務和幫助,鼓勵發揮個人專長,參與社會發展。
三、央企30年工齡內退新政策我是中石油加油站員工
央企30年工齡內退新政策是:距法定退休5年以內或工齡滿30年以上的員工,經與企業洽談一致,可實行內部退養,中石油加油站員工也屬於可以享受該政策范圍。
內退期間由企業逐月為其發放生活費段手,交納各項社會保險費。生活費規范依據企業付出才能由企業與內退人員洽談斷定,但最低不得低於當地下崗員工第一年的 生活費規范,即當地失業保險金規范的120%。
內退,全稱「內部退養」或「內退內養」或「離崗退養」,「這嚴格來說並不是真正的辦理了退休手續,只是在單位內部的一種近似退休待遇的辦法,辦理內退的人員可不在單敬燃襲位工作,但每月可從單位領取一定數額的內退費,不過這些人的社會保險並沒有終止,而是由單位繼續在社保中心繳納,一直到到達退休年齡條件後正式辦理退休。
單位一般也對內退設置一定的年齡界限(譬如距法定退休年齡5年內等等)。所以,這實際上是一種保留勞動關系但又無須在崗的情形,一般在國企較多,主要是對一些無法安排合適崗位但又未達到退休年齡的老員工的過渡性辦法。
依據國家相關規則,企業員工內退必須一起到達以下幾個法令要件方可處理,缺一不可:
1、企業充裕員工;(所謂充裕員工是指企業因出產經營發作困難不能正常出產,而無法安頓工作崗位的這部分員工)
2、法定的內退條件;(國務院1993年第111號令規則法定的內退條件是:「距法定退休年齡缺乏5年的」。國家法定退休年齡是:男60歲女55歲。法定內退條件即男55歲、女50歲))3、員工自己自願;4、企業領導贊同;5、勞動部門存案;距法定退休年齡5年內的職工,企業不得執行強制內退進而降低待遇,如本人申請可依照92年的退休辦法,按工齡和現有標准工資計算退休待遇(30年及以上95%,20年以上不滿30年90%,20年以下15年以上70%,如果是外知可增加5%)
例:標准工資1000元,三十年工齡以上,退休待遇為:1000 * 95% + (1000 * 95%) * 10% +其他福利=退休待遇/月。
關於內退職工的待遇及標准,國務院《國有企業富餘職工安置規定》第9條和第11條規定,職工退出工作崗位休養期間,由企業發給生活費,標准由企業自主確定,但不得低於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規定的最低標准。退休人員待遇與退休前的繳費基數、繳費時間有關,退休前繳費基數越高,繳費時間越長,退休後的養老金就越高。內退主要是依據國務院《國有企業富餘職工安置規定》等文件規定。該文件第9條規定:「職工距退休年齡不到5年的,經本人申請、企業領導批准,可以退出工作崗位休養。」
退休主要是依據國務院《關於工人退休、退職的暫行辦法》等文件規定。該文件第1條規定,全民所有制企業、事業單位和黨政機關、群眾團體的工人,符合下列條件之一的,應該退休。根據國務院《關於建立統一的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的決定》和勞動保障部《關於加快實行養老金社會化發放的通知》等文件規定,辦理了正式退休手續的職工,其養老保險金由社保經辦機構發放。基本形式是在國有商業銀行或郵局為企業離退休人員建立基本養老金賬戶,按月將規定項目內的應付養老金劃入賬戶。內退是企業安置職工的一種方式,領取的是生活費而非養老金,由單位負責發放。

『陸』 內退職工正式退休了,養老金與正式退休人員的有什麼區別嗎

內退職工正式退休了,養老金與正式退休人員有什麼區別嗎?內退職工正式退休了,就屬於正式退休人員,既然大家都是正式退休人員,都是由社保部門來計算養老金,由社保部門統一發放養老金,正式退休人員與正式退休野襪人員之間有什麼差別呢?

內退職工是國有企業為減員增效採取的一種臨時性措施,將那些過幾年將要達到法定的退休年齡,但又不符合正式退休條件的人員,採取內部退出工作崗位的方式。在內部退養期間,有的單位是基本工資照發,只是減少績效獎金。但也有部分比較困難企業,由於企業經營比較困難,允許部分年齡比較大的職工回家休息,按照不低於當地人社部門公布的最低職工工資標准發給生活費。在內退期間,五險一金由原單位繼續繳納。

按照勞動合同法的規定,在同一個單位工作滿15年以上,距離法定的退休年齡不足5年的職工,這是不能解除勞動合同的,如果要解除勞動合同就屬於違反勞動合同法的規定解除勞動合同,就需要按照勞動合同法第四十七條件規定的經濟補償標準的二倍支付賠償金。由於企業本身比較困難,加上國有企業承擔了一定的 社會 責任,不能因為困難就將職工全部推向 社會 ,所以只有採取內部退休的方式,讓職工離崗休息,或是叫內部退休。

如果屬於單純的離崗休息和內退也是有區別的,離崗休息有的地方稱為放長假,對於這部分職工只要每月提供的生活費不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准都是合法的,而且離崗休息的職工,只要單位經營情況有所好轉,是可以隨時返回工作崗位的;但內部退休是屬於退休方式的一種,也就是退休。只不過這種退休是由用人單位來決定的,內退期間的工資也是由用人單位來支付的,處於正式退休前的一個過渡性階段。在內退期間單位仍然要按照社保法的規定,繼續為其繳納五險一金,直到達到法定的退休年齡為止。

內退職工達到法定的退休年齡,養老保險的繳費年限達到最低的15年,才能正式辦理退休。在辦理退休後,曾經內退過的職工和沒有內退過的職工辦理退休時相比,只要在繳費基數、繳費年限、個人賬戶資金余額、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退休年齡等沒有區別的情形下,養老金是完全沒有差別的。養老金的計算不會因為內退過的是一種計算辦法,沒有內退過的是另一種計算辦法,養老金計算的因素只考慮繳費基數、繳費年限和個人賬戶、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等綜合因素。

如果職工在內退期間,工資收入和在職職工沒有差別,就說明繳費基數是沒有差別的,如果在內退期間工資收入低於正常上班的收入,繳費基數就可能會降低。降費基數的降低,不但會降低繳費指數,同時還會減少個人賬戶收入,與正常職工辦理退休時養老金肯定是會有差別的。但這種差別不是養老金計算方式的產生的差別,而是由於工資收入導致的繳費基數的差別和個人賬戶產生的差別導致的。

綜上所述,內退職工正式退休後,如果在內退期間工資收入沒有減少,在其他因素相同的情況下和正式職工退休後養老金差別不大;如果內退期間只拿生活費或是最低工資標准,可能就會對繳費基數產生影響,從而影響整體的繳費指數和個人賬戶資金,養老金可能就會比沒有內退的職工減少。

不但有區別,而且區別比較大。

內退,又叫「內部退養"或「內退內養"。嚴格來說,由於沒有辦理退休手續,並不是真正的退休,只是在單位內部的一種近似退休返漏待遇的辦法。辦理內退的人員可不在單位上班,但每月可從單位領取一定數額的內退費,不過他們的社保並沒有終止,而是由單位繼續繳納,一直到到達法定的退休年齡辦理退休。

不過吧,作為內退職工,既然都漏脊爛已經不在單位上班了,沒有為單位提供正常的勞動,所以用人單位是不會支付全額工資的,只能支付生活費,或是最低標准工資。

大家知道,養老保險的繳費是按照職工每個月的工資總額來確定繳費標準的。在職職工養老保險旳繳費基數一般都是按100%的檔位繳費的,而作為內退人員,每個月領取的都是生活費或最低標準的工資,可見養老保險的繳費基數丶繳費工資也僅僅是最低的,繳費基數平均只有60%。

職工退休時能領取多少養老金,要受繳費基數、繳費年限、繳費年限等好幾個因素的影響。這也完全符合養老保險繳得多領得也多的原則。內退職工由於繳費基數、繳費工資都是最低的,辦理退休時的養老金與在單位上班的職工相比,區別肯定是比較大的,至少要相差30%以上。

對內退與正式退休有什麼區別?

目前在我們這樣情況下,對於內退還不是提倡的,從而僅僅是政府行政機關,在精減機構的同時有可能出現這種情況。

當然對於政府行政機構內退人員也是要具備要求的,即滿30年工齡才可以辦理內退,不過內退人員的工資不是由社保機構所發放,而是本人繼續在編,對於社保還得為他們而繳納,所以對內退人員僅僅是發的一個另時退休工資。

至於對內退人員的工資與正式退休人員的工資有沒有區別?我個人觀點是,沒有直接關系,因為主要是自願原則,還有即是崗位撤銷的原因,而導至勸其內退,當到達法定退休年齡即辦理正式退休,因而對其本人的退休工資不會受到影響!個人觀點,僅供參考!

怎麼說呢?內退職工退休養老金正式職工退休區別,這題目不對的。內退是自己所屬單位讓你回家,保持原有的服務關系,所有的保險金有單位付。這和正式職工到退休年齡退休是有質的區別。

而內退有二種性質一樣的狀態,一個是企業內退,一個是事業內退。他們的性質一樣,但是待遇完全不一樣。企業內退,保留編制,但是收入大大縮水,往往是企業和個人協商一口價,應該是最低收入,保險金,養老金企業幫你加,而保險金養老金是按你收入百分比加的,所以也隨著你的收入,當你正式到年齡退休,你的養老金肯定少。但和正式職工到年齡退休,退休養老金會相對少,但區別不大。

而事業,公務員編制內退也是單位協商,退出崗位,不用上班,工資收入,加工資是不變的。所以到退休年齡正式退休,收入沒影響。

舉例,我認識一個區工會的女幹部,她今年54歲,55歲正式退休,去年單位要求她們內退,騰出崗位,內退回家,工資收入一分不少,每年加工資享受工作人員一樣待遇。一直到正式退休年齡辦理退休手續。另外一個朋友是企業內退,他企業合並,企業要求一些員工買斷,一些即將退休的內退,一口價,3000每月,單位給他們加金,一直到退休年齡辦理手續。

企業內退的和上班到退休年齡退休的,內退的會少點,但區別不大。

事業內退的和到退休年齡退休的沒區別。

樓主你好,內退職工正式退休了,養老金和正式退休的人員有區別嗎?從某種程度來講應該是沒有區別,但是我們養老金待遇的影響條件,就是養老金的計算條件。如果說你內退之後,你的基本養老保險都是正常參保的,比如說累計繳費年限也沒有任何的中斷,包括你的平均繳費指數也不會受到任何的影響,那麼你正式退休自然是不會受到養老金的影響了。

但如果說你內退之後,由於你內退之後會發生一個很明顯的變化,那麼就是我們真正到手的工資待遇會發生一個變化,所以說這種情況下你的繳費指數會不會發生變化,這是一個很大的疑問,如果說繳費指數發生一定的變化,那麼在最後這幾年的過程中,雖然說你享受內退,同時你養老金的計算條件也會發生變化,那麼勢必會影響到自己養老金的待遇。

但是由於你內退的年限應該來講並不是很長,有的人可能最多內退也就是5年左右的時間,那麼這5年的平均繳費指數對自己產生的影響實際上還是比較小的,即便會有養老金待遇的影響,我認為可能也都是在一兩百塊錢左右,所以說是這樣的一個水平,當然如果說你的平均繳費指數沒有任何的變化,那麼很明顯是不會對你的養老金產生任何的影響。

感謝閱讀,請加我的關注。

內退職工正式退休了,養老金與正式退休人員的有什麼區別嗎?我認為,有什麼區別的咨詢與質疑,這是自然而然的,也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因為目前內退職工正式退休後的基本養老金標准,是千差萬別的,必須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很顯然,這個提問的關健所在,即「牛鼻子」環節在於內退職工在內退期間的參保繳費水平上。鑒於目前在內退職工的實際待遇水平上,缺乏統一的政策規定作為政策依據和現實遵循,這讓內退職工在內退期間的生活費和退休待遇水平,出現高低不等,不盡一致,也就在所難免的了。

總而言之,目前內退職工與正式退休職工之間退休待遇的差距,這是客觀存在的,這與各地、各企業單位不盡統一和相對懸殊的內退生活費水平有關,也就是與內退職工參保繳費的實際水平有關。比如,有的單位是按職工內退前的工資標准參保繳費的;有的則是按本人實際生活費標准,作為計算基數參保繳費的;也有是按最低繳費基數,即按參保繳費上下限的最低檔位參保繳費的。

感謝閱讀,請點關注!歡迎廣大讀者和網友朋友們批評指正。

我們是石油行業,男55歲、女45歲提前5年強制退養,退養工資與在崗時相比,下降了三分之二,相應的五險一金交費額大幅下降,5年的時間不短,根據養老金計算相關規則,退養和不退養退休後養老金每月要少500元左右。退養這條政策,是有利國家和企業,對個人只能說是弊大利少。要說不下降,那是睜著眼睛說瞎話。

只要你按時繳納了養老金,且沒有中斷,就是完全一樣的。

是這樣的,內退職工退休後拿到的養老金,跟正式員工退休後拿到的養老金,確實有一定差別。這是因為內退後,單位雖然沒有解除勞動合同,但是並不是發放的正式工資,而是支付基本的生活費,社保方面也就是按照最低標准來繳納的,這就跟以前的社保繳費有了很大的差別。

在內退期間,由於社保繳費基數發生了變化,跟其他在職職工相比,社保繳費也就會少一些,這樣導致退休後的養老金水平也就會低一些。

不過作為內退人員,本身是內部退休,不用在單位上班,照樣可以領取一份基本工資,此外還可以在外面繼續工作,這樣就可以賺取雙份的收入,這是要比很多在職人員好很多的。不過魚與熊掌不可兼得,既然提前實現了內部退休,在養老金方面有所減少,這也是很正常的。

@社保當家,感謝你的閱讀。

所謂內退,即企業內部退休。年老體弱的職工,或者技能已跟不上企業發展的需要,影響了企業的發展。或者企業進行改革裁員等原因,採取讓一部份職工下崗讓讓位。因這些職工臨近退休年齡,但又未到法定退休年齡,企業只好作內退處理,內部消化,沒有把這些職推向 社會 (如解除勞動合同等)。內退職工的待遇由所在企業自主確定,沒有統一標准,一般內退待遇應不低於當地工資水平,有的企業可以達到在職時工資的60-70%。另外,能享受在職職工一樣的 社會 保險待遇。當內退職工達到法定退休條件時,企業就位他們辦理正式退休手續,即從 社會 保險系統中退休領取養老金。

那麼,內退職工與正式退休的養老金與在職職工正式退休養老金有差別嗎?

內退職工退休與在職職工退休,在 社會 保險那裡是不分的。養老金的多少,社保部門認的是每個職工繳納養老保險費的基數(繳費工資)、個人賬戶金額、繳費年限多少,退休時上年的 社會 平均工資的高低,計算養老金。因此,內退職工從社保中正式退休與在職職工正式退休的養老金有無區別,主要決定上面說的幾個因素。

在繳納養老金時,企業職工個人賬戶的繳費,是以個人工資總額為繳費基數的。在職職工的工資肯定比內退職工的工資高,繳費金額也比內退職工高,養老保險個人賬戶養老保金也會比內退職工養老保險個人賬戶養老金高,退休時養老金也會比內退職工養老金高。

總之,單位內退職工與在職職工退休時養老金的高低,不在於是先內退後退休,還是在職退休,社保部門是不分的,計算養老金方法都同樣,如果繳費工資、繳費年限、個人賬戶金額、退休時當地社平工資等都相同,就沒有差別,否則就有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