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石油礦藏 » 中東石油開采後產油國家怎麼處理
擴展閱讀
扶貧產品哪個最貴 2025-07-05 14:57:14
項目需要哪些人力資源 2025-07-05 14:55:07

中東石油開采後產油國家怎麼處理

發布時間: 2023-03-27 02:30:13

㈠ 中東地區的國家如果把石油用盡後他們該怎麼辦

估計中東的石油以現在的速度還是可以開采100-160年的,到那時,他們可以再利用自己當地的石油開采裝置和開采後的工地做旅遊啊,想像一下:到那時侯,遊客面對一片片的井架,面對世界上僅存的幾ML石油,回味祖先用石油所開創的文明~~~
呵呵
我想就中東的地理位置來說,發展其他的東西有點不太可能吧,當然要是我們可以科幻一下回答你這個問題的話,他們可以發展太空空間

㈡ 中東石油生產國在石油枯竭之後,出路在哪裡

發展特色產業。沙漠荒漠多不等於發展不了特色產業。作為參照,你看看最近幾年我們國家對資源枯竭型城市轉型的政策就可以略知一二。完全可以利用自己的區位優勢發展特色產業

㈢ 中東石油開采完以後的經濟出路

農業:中東的農業很發達,例如以色列的噴灌和滴灌技術,極大地提高了水資源利用率,這種技術中國等缺水國家十分需要,技術的價值不可估量,中東國家完全可以靠先進的農業技術賺錢。以游牧為主的畜牧業也很發達,例如安卡拉羊毛。
水果業:綠洲農業的許多作物都可以出口,例如棗椰樹產的椰棗(即伊拉克蜜棗)
加工業:中東的地理位置和政治地位都十分重要,扼守蘇伊士運河,連接地中海與紅海,溝通亞歐非三洲,在運河、主要海峽、海港周圍可以發展港口加工業、船舶製造、維修業、服務業等。
沙漠旅遊業:中東地區的熱帶沙漠景觀是一項獨特的旅遊資源,開發利用沙漠發展旅遊業,可以帶動很多相關產業的發展,而且旅遊業利潤大,是很好的發展方向。

PS.不知道夠不夠,我的水平就到這了,希望對你有幫助。

㈣ 中東的石油資源被采完後,經濟出路會是什麼

現在的中東人已經開始意識到這個問題了。 許多中東國家已經開始發展石油以外的產業,例如:金融服務、旅遊觀光等等 大家可能知道阿聯酋的迪拜有一家超級豪華的七星級酒店,為什麼呢?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吸引世界各地的旅遊者啦。還有,F1大獎賽在巴林也有一站,也是為了吸引廣大車迷去看F1的同時大大的消費一番啦。 正如樓上的所說,中東的地理位置很重要,具有極強的戰略地位。中東國家也會利用這種優勢大力發展交通運輸,不斷完善硬體和軟體設施,使其空中成為歐美與亞洲的航空中轉站,陸地成為亞歐大陸的交通紐帶。

㈤ 中東地區的石油開采後該怎麼辦怎樣解決水問題

中東地區的石油開采後可以開發太陽能,發展荒漠旅遊業,發展節水灌溉農業。
解決水資源的措施:淡化海水;開發地下水;建設雨水截留工程,截留雨水;發展節水農業;保護植被涵養水源;必要時可考慮進口淡水。

㈥ 中東石油國家都比較有錢,但是石油資源是有限的,石油用完了怎麼辦

至今為止中東國家還沒有什麼新的經濟增長點,但是未來如果資源枯竭,那麼就以為著戰爭不會再光顧他們的國家。那時旅遊資源可能成為他們的新產業,因為他們有足夠的原始積累。人們可以看看他們的國王和侯爵都是怎麼生活的。什麼黃金的小便池啊、翡翠的馬桶蓋啊、象牙的馬桶刷。

㈦ 中東產油國內爭外斗幾時休,中東產油國如何甩脫歐美資本的宰制

中東產油國內爭外斗幾時休,可以說中東產油國是很難甩脫歐美資本的宰制,石油而且也是中東地區混亂的原因之一,因為石油豐富,中東地區一直都是歐美國家,俄羅斯等這些大國的重要戰略之地,中東地區可以說想要擺脫這種境地,不說是不可能的,不過是相當的艱難和希望渺小。

中東是石油重鎮,自然就也成了歐美與原蘇聯,現在是俄羅斯國家戰略交鋒的最主要地區。敘利亞戰爭說白了就是歐美對俄國,遜尼派對什葉派的版圖戰爭,歐美要幫助遜尼派清除什葉派政權,從而拿掉俄國的盟友,拿掉俄國的一個戰略地。

所以從歐美國家的利益來說,短期他們是不願意放棄這塊肥肉的,這個地區的石油短期也不會擺脫歐美的宰制。

㈧ 中東國家是如何分配石油資源的

(1)石油輸出國組織:( 「歐佩克」)這是一個石油生產國自願結成的政府間組織,對其成員國的石油生產進行分配,管理,計劃的組織。

1960年9月,由伊朗、伊拉克、科威特、沙烏地阿拉伯和委內瑞拉的代表在巴格達開會,決定聯合起來共同對付西方石油公司以及反對國際石油壟斷資本的控制與剝削,維護石油收入。14日,五國宣告成立石油輸出國組織,總部設在維也納。1962年11月6日,歐佩克在聯合國秘書處備案,成為正式的國際組織。同時,隨著成員的增加,歐佩克發展成為亞洲、非洲和拉丁美洲一些主要石油生產國的國際性石油組織。

歐佩克宗旨:協調和統一各成員國的石油政策,並確定以最適宜的手段來維護它們各自和共同的利益。

(2)石油資源是國家的財富,而在許多落後的中東國家,王公貴族取得了「大頭」而普通百姓拿得只是個「零頭」。(然而沒有石油,這些國家將更沒有前途)。

(3)普通百姓是不可能「採油」的。開採石油的啟動資本你無法承擔。(絕大部分老油田都是由西方石油財團開發的)。你沒有看到奈及利亞百姓「偷油」「搶油」被燒死的場景嗎?

㈨ 如果中東石油都開采完了以後,會變成什麼樣

眾所周知,在世界各地其實都會有一些石油資源但是他們並不是平均分配的,中東地區的石油往往儲存量非常豐富,像伊拉克,科威特,沙烏地阿拉伯這些國家,他們很大一部分的GDP都是通過石油來為國家提供的。但是大家有沒有想過一個問題,那就是如果中東的石油被消耗完或者說開采完畢了之後會變成一個什麼樣子呢?我們不妨可以暢想一下這個未來。

這會產生一系列的後果,因此我完全可以確認那就是等到石油還沒有完全被開采完的時候,人類一定會想出一些辦法來控制住這個趨勢。比如說使用可燃冰,風能,太陽能,還有電力這些東西來為人類去提供一定的動力,徹底的取代石油。這樣的話不僅可以解決後顧之憂,而且還可以保護我們的環境,一舉兩得。

㈩ 1973中東石油問題怎麼解決的

A 1973年10月16日,震撼世界的石油危機爆發


在10月中東戰爭中,阿拉伯石油生產國為了打擊以色列及其支持者,把石油作為捍衛國家主權,收復失地和反對霸權主義的戰略武器,採取減產、提價、禁運以及國有化等措施開展了一場震憾世界的石油鬥爭,成為第三世界反霸斗爭的一個偉大創舉。

10月6日爆發戰爭當天,敘利亞首先切斷了一條輸油管,黎巴嫩也關閉了輸送石油的南部重要港口西頓。10月7月,伊拉克宣布將伊拉克石油公司所屬巴士拉石油公司中美國埃克森和莫比爾兩家聯合擁有的股份收歸國有。接著,阿拉伯各產油國在短短幾天內連續採取了三個重要步驟:10月16日,海灣地區的科威特、伊拉克、沙烏地阿拉伯、卡達、阿拉伯聯合大公國五個阿拉伯國家和伊朗決定,將海灣地區的原油市場價格提高17%。

10月17日,阿爾及利亞等10國參加的阿拉伯石油輸出國組織部長級會議宣布,立即減少石油產量,決定以9月份各成員國的產量為基礎,每月遞減5%;對於美國等支持以色列侵略的國家的石油供應,逐月減少5%。

10月18日,阿拉伯聯合大公國中的阿布扎比酋長國決定完全停止向美國輸出石油。接著利比亞、卡達、沙烏地阿拉伯、阿爾及利亞、科威特、巴林等阿拉伯主要石油生產國也都先後宣布中斷向美國出口石油。

阿拉伯國家的石油鬥爭,突破了美國石油壟斷資本對國際石油產銷的控制,沉重打擊了美國在世界石油領域的霸權地位。美國每天的石油進口減少了兩百萬桶,許多工廠因而關閉停工,正在受到能源危機困擾的美國政府不得不宣布全國處於「緊急狀態」,並採取了一系列節省石油和電力的緊急措施,其中包括:減少班機航次,限制車速,對取暖用油實行配給,星期天關閉全國加油站,禁止和限制戶外燈光廣告等。甚至連白宮頂上和聯合國大廈周圍的電燈也限時關掉,尼克松還下令減低他的座機飛行的正常速度,取消了他周末旅行的護航飛機。美國國會通過法案,授權總統對所有石油產品實行全國配給。美國國防部正常石油供應幾乎有一半中斷,美國在歐洲的駐軍和地中海的第六艦隊不得不動用它們的戰時石油儲備。

美國為了對抗阿拉伯產油國的石油鬥爭,威脅要使用武力佔領這些國家的油田,美國的恫嚇遭到阿拉伯國家的迎頭痛擊。沙烏地阿拉伯、科威特和利比亞發出嚴正警告,如果美國膽敢武裝入侵,就立即炸毀油田和有關設施,徹底摧毀美國在中東的全部石油利益。阿拉伯國家的堅決態度,迫使美國不敢貿然動手。

為了利用矛盾集中力量打擊美以侵略者,阿拉伯國家對石油進口國採取分別對待的策略,根據其對這場戰爭的不同態度,將它們分為「友好」、「中立」和「不友好」三類。凡是對以色列實行某種經濟制裁或斷絕外交關系或為阿拉伯各國提供某種軍事援助的國家,劃為友好一類,可以獲得減產前的供應數量。凡是積極支持援助以色列侵略者、反對阿拉伯國家和巴勒斯坦人民的正義斗爭事業的國家,則被劃為不友好一類,停止對它們的石油供應,對中立國家,適當限制對它們的石油供應。

這場石油鬥爭,不僅在經濟上對整個資本主義世界產生巨大影響,而且在政治上分化了西歐、日本與美國的關系,孤立和打擊了美國和以色列。許多西歐國家為了獲得中東的石油供應,都對美國支持以色列猶太復國主義的政策,採取拒絕合作的態度。例如,英國不許美國利用它的國內和海外領地的運輸設施為以色列轉運補給,西德禁止美國供應以色列的軍火從西德港口起運,西班牙、希臘和義大利等國都不允許美國飛機在其領土著陸或飛越其領空,歐洲經濟共同體九國外長會議發表的聯合聲明進一步提出:以色列必須結束從1965年沖突以來所保持的領土佔領,必須考慮巴勒斯坦人的合法權利。日本起初採取所謂「中立」立場,阿拉伯國家限制了對它的石油供應。11月22日,日本政府發表四點聲明,表示以色列軍隊應從「六·五」戰爭所佔領的土地撤出,應當承認和尊重巴勒斯坦人民的合法權利,並敦促以色列遵守聯合國憲章原則,否則「將重新考慮對以色列的政策」。美國國務院對此十分懊惱地說:「我們的一些盟國實際上作出了很大的努力,把它們自己同我們公開分開。」

石油本來是阿拉伯國家的寶藏,可是多年來它並不能為阿拉伯人民造福,卻成了帝國主義掠奪的對象。這一次阿拉伯國家團結一致,同仇敵愾,把寶藏當作「武器」,在反對以色列及其支持者的斗爭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石油武器的運用,在政治上和經濟上給予帝國主義和霸權主義以沉重的打擊,大長了第三世界國家的志氣。阿拉伯人民通過這場斗爭,在政治上揚眉吐氣,進一步覺醒,認識到自己手中握有制服帝國主義的有效力量,他們決心要掌握自己的資源,自己掌握自己的命運。

石油鬥爭大大加強了阿拉伯國家的經濟實力。僅提價一項使阿拉伯國家的石油收入由1973年的300億美元,猛增到1974年的1100億美元,極大地鼓舞了第三世界人民捍衛國家主權和保護民族經濟權益的斗爭,它為第三世界國家的反帝反殖反霸斗爭開創了一個新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