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中國石油大學北京校區有沒有油井
中國石油大學是沒有油井的。
中國石油大學北京校區身處北京市,他是中國一所211高校。它的前身是北京八大院之一的石油學院。為什麼說中國石油大學北京校區沒有油井呢?那是因為北京市根本沒有油氣儲藏,更不要說在學校開發一個油井了。
綜上所述,中國石油大學北京校區並沒有油井。
如果我的回答對你有幫助,請採納我的回答,謝謝。
② 原油價格這么低,中石油、中石化為什麼還在加足馬力生產原油
這主要是因為中石油、中石化等油田企業的職能不光是為了盈利, 還有一項重要職責是保障國家能源安全。
目前,中國原油進口依賴度已經很高了。2010年以來,我國原油對外依存度波動上升,從53.7%上升到2019年的70.8%。根據中國海關總署的統計,2019年中國原油進口量增長9.5%,至1016萬桶/日;中國原油進口金額為2413.19億美元,同比增長0.4%。大量的原油進口不僅要耗費巨額的外匯儲備,更重要的是主動權掌握在別人的手,一旦產油國、運輸線路等任何一個環節發生問題,對我們的能源安全影響將是致命的,對經濟發展、民生保障、國家安全都將產生重大影響。面對這樣的形勢,即便原油價格這么低,中石油、中石化又怎麼能不加足馬力生產呢!
中石油,中石化,必須大力生產,石油是戰略物資,如果讓人卡脖子,那就厲害了,石油生產是一個復雜工程,不是說停就停。
石油馬上就要降價了,關貿總協定生效後,外國的石油產品馬上就能進入國內,化工燃油一定降價
與國際接軌,引進外國油企,打破壟斷。中國油企要精簡機構,輕裝上陣。
原油是個江湖,一旦脫離這個江湖,可能就沒有你的位置了!
這就必須要提到原油的市場份額問題了。我們知道各個產油國產油的油品質量和規格都不一樣,有低硫、中硫和高硫等各種規格。而石油進口國將會根據這些油品的相應規格,來進行生產設備的匹配。這種一旦匹配完畢,通常情況下不會進行變更,因為變更需要較大的成本。所以,除非原油進口國供給不上,否則一般消費國就不會對進口國進行改變。
因為一旦失去了市場份額,要想再拿回來,可就不那麼容易了。
原油產量的慣性作用,需要時間緩沖,市場上才有感覺!原油產量確實正在減少——只是減少的速度還不夠快,因為原油市場像一個慣性很大的龐然大物,存在滯後效應。就像一列正常運轉的火車,當火車頭感受到前方危險信號想停下來時,後面的車廂仍然具有向前沖的慣性,需要一段時間來緩沖。
原油貿易的基礎設施本身有一個緩慢的慣性。管道中的原油可能需要數周時間才能到達目的地,這意味著 3 月中旬購買的石油可能仍需要在 4 月中旬達到。
原油價格越低,越需要資金的補充;石油生產者不願意在急需現金的時候減產。事實上,在許多情況下,對於一家從長遠考慮的石油公司來說,虧損著經營油氣井運轉可能是正確的經濟決策。非常之期要有非常之舉,只要原油價格大於零,一口正常運轉的油氣井仍然會帶來一些現金流。因為石油公司還有人員費用、資產折舊、租賃費用等固定成本,這些東西哪怕沒有任何收入他們也必須承擔。從這幾個角度考慮的話,即使他們整體上虧損,保持良好的運行也可能比完全關停沒有任何收入更好。簡而言之,許多公司認為還沒有達到他們關閉油氣井的價格。
原油價格的未來寄予願望,期待價格反彈。只要不死,總會有希望。許多石油公司仍對未來寄予厚望,哪怕未來是多麼的不確定。雖然石油行業最糟糕的時期似乎即將到來,但需求和價格最終仍有望反彈。人們的生活總要恢復,世界生產和貿易仍要進行。甚至一些樂觀的分析師預測,目前石油公司的停產和產能縮減,實際上可能推動油價未來升至每桶100美元。
油井一旦關停,重新開啟的費用更加巨大。油氣井不像我們日常生活中可以隨時打開和關閉的電燈開關。一口已經關停的油氣井,可能很難重新打開。此外,如果一口正常運轉的油井被關閉,然後石油公司決定重新運轉,你將不得不在油井上投入更多資金,才能使其產量達到原來的同一水平。而且,除了關閉油氣井本身之外還有其他復雜因素要考慮,比如原來和客戶簽訂的法律合同如何處理。
企業的性質也決定的原油的產量,是否減產或增產。比如沙特和俄羅斯的石油企業是國有企業,政府可以通過下達行政命令實現減產。但是美國的石油生產企業都是私營企業,每個企業都有各自的利益,所以政府很難通過行政手段直接下達減產額度。行政的減產和市場化的減產,達成減產的時間周期是完全不一樣的,這也是油價這么低了,為什麼各產油國不立刻減產的另外一個原因。
他們虧損?你也信!
石油是國家的血脈,和糧食一樣都是戰略物資,必須要儲存。
壟斷經營,享受到了權利帶來的宏利。很難適應市場經濟的競爭環境!壟斷就是原罪!這是根子里的病,治不好的。
因為馬上漲價了!多賣點
國外原油白送給他們,他們也要自己生產一些原油,不然怎樣為「虧損」找理由呢。
③ 中石油為什麼會虧損為什麼有些民營加油站比中石油便宜一塊多
通病他都有,進取獨卻無。
我不談中石油,我就談所有的國有企業的通病。也就是說所有國有企業都具有以下的通病,但不是所有的國有企業都會虧損。但是虧損的國有企業一定有的通病。
人滿為患,人浮於事,不幹活的吃空餉的很多很多,查一查少不了。一個企業養了一大堆廢人,付出巨大的資金流,他不虧損才怪。
貪污腐敗營私舞弊。查一查少不了。
體制僵化不思進取。查一查一定是。
如果把中國石油改成私有化,改成私營企業等三年扭虧為盈!
中國石油股價從上市的48元一直跌到現在的4元說明了一切。
民營的加油站的油很多是直接進口的!所以便宜!打個比方沙特的油10元成本,俄羅斯的30,美國的40我們無論品質還是開采條件都是很差的!所以要70元!但是你不能只用便宜油,這樣國內油井全倒閉了,到時候人家獅子開口就是上百元了!!現在國際油價40多!但是國內的70元的油你還要用!現在中石油最大的之處還不是買國內油,還有就是石油基礎建設還在瘋狂擴建中!油庫,輸油管道所以負債也高!!總之一個縣的領導會屁股決定腦袋定政策,但是國家級的單位和國家的政策都是智庫在決定!要綜合考量很多因素,然後找到最合適的方法!不要用一個普通人的思維去評判國家智庫的決定!
中石油因為企業辦 社會 ,門類繁多,機構龐大,人浮於事,主副業不分,生產成本高,利潤低,假如一百塊錢除上交國家稅收外,多少人頭要薪水,而地煉(私營)油企,人員編制,企業管理,生產成本等要好於國企,因此中石油,中石化加油站的油價高於地煉和私營加油站的油價。但油品質量是一樣的,都按國家和行業標准,工藝流程去生產。
OPEC致力於全球原油市場的恢復治理,卻在布倫特45美元/桶的關口遇到了中美的需求降溫。
從沙特大幅下調10月銷往亞洲的原油售價解讀,全球最大的石油消費國-中國對OPEC的原油采購力度下降,主要原因是中國的浮倉庫存長時間處於高位,同時在中美第一階段協議下,OPEC的市場份額正在被美國奪去。
美國石油消費從4月的低谷開始回升,這對WTI油價從負數升至40美元/桶以上起到了關鍵的支撐作用。但從9月開始,煉廠在較低利潤率下進行秋季檢修,成為拖累油市預期的重要因素。
油價的暴跌喚起了市場阻礙經濟復甦步伐的擔憂,但疫苗的快速推進提振了市場大方向的信心。從短期來看,盡管至暗時刻已經過去,但油市需求以時間換空間,消化庫存。
供應增加的確定性預期
OPEC+ 歷史 性規模減產確實使油價擺脫了低谷,但石油高度依賴型的經濟決定了減產之路上噪音不斷:仍有部分國家減產執行率不及目標。
同時,OPEC+從7月開始的放鬆減產規模,也在需求回升存在不確定性的基礎上,向市場釋放供應增加的信號。
沙特官方售價下調的邏輯
中東國家基於基準原油價格的升貼水(稱OSP,官方原油售價)反映了現貨市場的供需狀況。沙特OSP較早公布,並對其他國家的OSP具有指導意義。沙特阿美10月銷往各地的原油OSP出現不同程度的下調,以亞洲和歐洲趨勢最為明顯。
從亞洲方面將,中國是沙特遇到的最主要問題。一方面,中國此前大量的進口導致浮倉原油庫存長時間處於高位,進而對沙特新的采購需求難以提升。另一方面,中美之間的貿易協議,使得中國大量增加美國原油進口,進而侵蝕了沙特的市場份額。
從歐洲角度看,需求減弱、庫存增加、煉油利潤率處於低位,仍是歐洲買家面臨的主要問題。
中國采購需求放緩和結構性問題突出
在石油價格戰和全球普遍採取疫情封鎖的窗口期,中國始終保持較高的原油進口量(5、6月連續刷新 歷史 最高值)。但供應過剩問題始終存在,中國海上浮倉原油庫存從5月開始陡增,6月底至今保持高位。
8月,海關總署公布的中國原油進口量回落至1123萬桶/天,仍高於疫情前的水平。但Kpler的船期數據顯示,8月到港量大幅下降至673萬桶/天,為多年來的最低值;這表明,中國的原油采購需求依然放緩。
從進口結構上看,沙特發往中國的原油量明顯減少,而美國原油進口在經過2018/2019年的停滯後回歸,並且5月進口量一度達到115萬桶/天。在中美第一階段協議的背景下,對美國原油的進口仍將持續。這是以沙特為代表的OPEC所面臨的中國問題。
美國煉廠秋季檢修來臨
美國消費放緩從此前的預期逐漸落地,颶風Laura的到來加速了季節性趨勢的顯現。
首先,颶風Laura的到來導致墨西哥灣產量最高損失愈156萬桶/天,是風暴來臨前產量的約85%,但此後快速的恢復也壓縮了做多的空間。颶風登陸地煉廠受損更為嚴重,主要是供電設施被損壞導致大面積的停電,截至9月9日,仍有部分地區未恢復供電。
其次,9月初往往是美國煉廠秋季檢修的重要時間節點。有數據顯示,美國夏季駕駛旺季已經結束,居民出行水平已經下降,在美國煉油利潤較低的情況下,煉廠進行檢修的概率正在增加。
美國的頁岩油狂潮一直是過去幾年抑制油價的主要因素,其產量的減少對油價的支撐也至為關鍵。但是隨著油價回升,邊際生產商的特性使得市場對美國產量回升存在一定預期。此外,颶風Laura雖然一度導致墨西哥灣80%以上的產量損失,但較快的恢復速度也壓縮了多頭的套利空間。
因此,世界主要產油國供應穩定增長的預期已經基本確立,但需求端的不確定性風險更強。
美原油出口結構變化呼應了全球需求的疲軟
中國已經成為美國原油出口重要的目的地,支撐了美國原油出口量。但出口結構的變化表明,全球原油需求並不樂觀。
歐洲國家是美國原油的傳統買家,在全球疫情爆發和中國買家尚未參與的2月,推動美國原油出口量創 歷史 最高。EIA月度數據顯示,主力需求向亞洲轉移,尤其是中國,傳統歐洲買家的需求表現疲軟。這與沙特連續2個月下調銷往歐洲的官方原油售價相呼應。
題目是哪裡來的,中石油每年上交的利潤和稅金是多少,請看清楚了再提問。如果說某個業務板塊虧損那是會有的。
中石油的上油開發板塊與下游煉油板塊結算的時候按照國際油價計算。上油板塊因為開采成本遠高於中東、俄羅斯和美國,主要是地質條件決定的,我國油田稠油多,孔隙度低,單井產量低,所以單位成本高。國際油價跌到50美元以下的時候,大約就開始虧損了。美國的頁岩油在46美元以下也是虧損的。下游的煉油企業這時並不虧損,他的成本是按照國際油價結算的。
當國際油價上漲的時候,特別是高於國家限制價的時候,因為向批發價國家限價,煉油板塊就大幅虧損了。
中石油對比民營加油站,這是什麼和什麼對比。中石油加油站和民營加油站比,誰說中石油的銷售公司虧損的,在國家限價時一定虧損,在國際油價低於國家控制價時,沒有虧損。
民營加油站怎樣盈利的,盈利能力強嗎?部分民營加油站的汽油價比成品油批發價加上消費稅的價格還低,不知道他們賠本價,是怎樣還能盈利的。你猜!
首先中國石油其實這些年來一直沒有虧損,每年都是保持盈利的,中石化也是一樣。通過財報可以看到,2015年至2019年,中國石油分別實現凈利潤356.53億元、79億元、227.93億元、530.3億元、456.77億元。
但是在今年上半年,中國石油確實出現了虧損,從財報可以看出,中國石油上半年實現營收9290.45億元,凈利潤虧損29986億元。
為什麼中國石油上半年會出現繼而虧損?主要有以下原因:
第一,疫情影響宏觀經濟增長承壓,特別是在2月份至4月份這幾個月的時間,有些行業是停產停工的,對石油的需求大幅下降,使得中石油的營收出現了大幅下滑,就是導致虧損的直接原因。會覺得收入下滑,那麼應該只是少賺,為什麼會虧損?是因為中國石油是巨型企業,走大幅下滑後,很多成本是無法同步下降的,比如說職工的高福利,比如說企業的管理費用等等,營收跌破盈虧平衡點之後就必然會虧損。
第二,國際油價大幅下降,中國石油本身還存在著國內石油開採的任務,而中國的石油開采成本是遠高於沙特,俄羅斯等國家的,甚至高於美國的頁岩油開采成本。原油油價大幅下降後,勘探採掘分部必然會出現巨額虧損。
第三,國內的成品油價格調節機制是有天花板和地板價保護的,國際油價高於130美元或低於40美元後,國內的成品油價格不再調節。那麼國際油價在低於40元之後,中石油的成品油價格不再下調,中石油不是應該賺更多嗎?其實跟國內的成品油價格不再下調,但是其差價並不能歸於中石油,而是必須統一上繳用於油品升級,而在國際油價高於130美元後,成品油價格不再上調,則會由國家進行補貼。所以國際油價無論再低,不能增加中石油進口原油煉制的差價。
那麼為什麼其他民營加油站的油價會更便宜?這是因為民營加油站它只是一個油品銷售機構,很多民營加油站直接從煉油廠進油,不必承擔石油開採的成本,也沒有巨大的管理費用多累,所以成本更低,價格也自然更低。
中國石油上半年總虧損299.86億元,根據中國石油披露虧損的原因有三個:
原因一,受到2020年全球經濟下行的影響;
原因二,受到今年國際油氣市場供過於求的影響;
原因三,受到國際原油暴跌,國內油價同比大幅降價的影響。
以上這三大原因,就是中國石油半年報,關於業績虧損給出的原因。
中國石油為什麼會虧損?關於這個問題相信很多國民都知道,中國石油會虧損的真正原因是:
1、因為中國石油是央企,央企都是虧損的,這是通病,大家都懂的;
2、因為中國石油裡面有蛀蟲,有多少的錢都消化在蛀蟲手裡;
3、因為中國石油開銷大,福利好啊;最典型就是10個人中9個人看1個人做事,而不做事的人福利永遠比做事的收入還高。
也許以上這3大因素才是中國石油為什麼會虧損299.86億元的真正原因。
為什麼民營加油站比中石油每升便宜1元多呢?民營加油站通常都是要比三桶油加油站便宜,同樣的油不同的價格,實在讓大家想不明白。
其實民營加油站的油比中國石油便宜1元多主要有以下原因:
(1)薄利多銷
民營加油站即使同樣的油,但由於自己在規模、知名度、口碑等方面不能以中石油相比。
而民營加油站為了自己生存,必然要降低油價,降低利潤進行薄利多銷,油價自然會比中石油低。
(2)經營成本低
民營加油站的同比中石油加油站運行成本低,最典型就是人工成本,運輸成本,場地成本等等,中石油的運營成本高。
既然運營加油站的成本不同,肯定會造成油價不同,成本低的有走勢,即使降低油價也還有錢賺,這就是成本優勢。
(3)競爭太大
隨著國內近幾年可以開私人加油站以來,國內私人加油站大量增加,正因為很多老闆都想進來分蛋糕吃,導致近幾年民營加油站大量增加。
從而導致民營加油站競爭太大了,各大民營加油站為了自己利益,從而打起價格戰。但中石油作為央企,有背景自然不會盲目捲入價格戰中,根據市場實際油價掛牌出售。
上面這三大因素就是為什麼民營加油站的油價,要比中石油的油價便宜1元多的真正原因。
舉例子
最典型就是同一件衣服,在專門店價格貴,在服裝店又便宜,街邊的地攤賣的更便宜,同一件衣服放不同的地方賣,價格相差太遠了,所以民營加油站與中石油加油站也是一樣的道理。
所以建議大家不要去糾結油價的問題,你覺得想省錢就去民營加油站加油,一箱油省幾十元;
但不想省錢,擔憂油質問題,前往中石油加油,這就是最根本的做法,沒必要去糾結民營加油站為什麼要比中石油便宜這么多,只要知道珍惜自己口袋的錢,對自己的錢負責即可。
國家有規定,凡是巨額虧損的國企都要解散。中石油如果虧損太多,國家應該解散中石油,免得中石油年年虧損。虧損,是虧人民的錢,國家不心痛,人民心痛。中石油為什麼會虧損?閑雜人太多,吃空響的人太多,還有可能50歲就提前退休,提前退休的人,企業要出錢多養退休人員10年,工資每個月10000元計算,一個職工提前10年退休要多領企業1200000萬元退休金。中石油為什麼會虧損?福利超好,工資超高,中石油就會虧損。
中石油會虧損是因為,兩桶油就像國家建立的戰略儲備一樣,他應該是起到平溢油價的作用。你應該可以感覺到,國際油價大幅上漲的時候,我們的油價確實不是大幅上漲的,只是跟著國際油價略微調整。油價下跌的時候,中國的油價也沒有爆跌! 政府通過戰略儲備,大米,白面,豬肉,黃豆,石油,很多多的種類,去調節市場價格,保證市場穩定,以防國際游資熱錢來洗劫中國經濟發展的成果!大概就這個意思!! 至於民營的會便宜,這就涉及到,油品質量,儲船小好調頭,儲存成本,人員成本等等了!畢竟船小好調頭
中石油為什麼會虧損?
所有的國企都無法逃避 社會 責任,因而絕對不是主要願意,就不用負 社會 責任,甚至可以踐踏 社會 責任的私企的對手。
國企敢偷稅漏稅逃費嗎?敢叫員工加班不給加班費嗎?敢隨便炒員工魷魚嗎?敢不給員工買「三金」嗎?敢賣偽劣產品嗎?敢採用行賄等不正當的市場竟爭手段嗎?國企都不敢不能,那麼怎麼會是敢作敢為的私企的對手呢?!
國企還要負相應的 社會 責任,起到即使虧錢,也要擔當起供應和生產,去維護 社會 穩定的責任。象中石油,明知國內油田的產油成本高,勘探開發風險大,但還是必須服從國家的發展戰略。這些責任和成本,私企會擔當嗎?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國有集體企業大量破產,就是由於上述的 社會 原因,被蓋以「經營方式不靈活」「適應不了市場化」的帽子破產了。
如果再任由私企對中石油、中石化的擠壓,兩桶油也肯定破產,到時肯定不是私企的油價,比兩桶油價低一塊錢的問題,而是輕則高一兩塊,重則卡脖子的問題。八九十年代中國半導體產業也不落後,也是被裡應外合擠垮的,但今天卻被卡脖子!
④ 石油儲藏滿了為什麼不停止開采
石油價格不好但也不能停止開採的,因為機器和人工停下來再啟動是成本很大的而且還要重新調試機器,所以不能停止開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