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石油礦藏 » 石油是怎麼煉成的說說
擴展閱讀
扶貧產品哪個最貴 2025-07-05 14:57:14
項目需要哪些人力資源 2025-07-05 14:55:07

石油是怎麼煉成的說說

發布時間: 2023-03-23 21:29:57

① 石油是怎麼形成的原理

石油形成的原理:

石油的生成至少需要200萬年的時間,在現今已發現的油藏中,時間最老的達5億年之久。但一些石油是在侏羅紀生成。

在地球不斷演化的漫長歷史過程中,有一些「特殊」時期,如古生代和中生代,大量的植物和動物死亡後,構成其身體的有機物質不斷分解,與泥沙或碳酸質沉澱物等物質混合組成沉積層。

由於沉積物不斷地堆積加厚,導致溫度和壓力上升,隨著這種過程的不斷進行,沉積層變為沉積岩,進而形成沉積盆地,這就為石油的生成提供了基本的地質環境。

大多數地質學家認為石油像煤和天然氣一樣,是古代有機物通過漫長的壓縮和加熱後逐漸形成的。按照這個理論石油是由史前的海洋動物和藻類屍體變化形成的。(陸上的植物則一般形成煤。)經過漫長的地質年代這些有機物與淤泥混合,被埋在厚厚的沉積岩下。

在地下的高溫和高壓下它們逐漸轉化,首先形成臘狀的油頁岩,後來退化成液態和氣態的碳氫化合物。由於這些碳氫化合物比附近的岩石輕,它們向上滲透到附近的岩層中,直到滲透到上面緊密無法滲透的、本身則多空的岩層中。這樣聚集到一起的石油形成油田。

通過鑽井和泵取人們可以從油田中獲得石油。地質學家將石油形成的溫度范圍稱為「油窗」。溫度太低石油無法形成,溫度太高則會形成天然氣。

(1)石油是怎麼煉成的說說擴展閱讀:

石油的物質成份:

油質(這是其主要成分)、膠質(一種粘性的半固體物質)、瀝青質(暗褐色或黑色脆性固體物質)、碳質。石油是由碳氫化合物為主混合而成的,具有特殊氣味的、有色的可燃性油質液體。嚴格地說,石油以氫與碳構成的烴類為主要成分。

構成石油的化學物質用蒸餾能分解。原油作為加工的產品,有煤油、苯、汽油、石蠟、瀝青等。嚴格地說,石油以氫與碳構成的烴類為主要成分。分子量最小的4種烴,全都是煤氣。

石油對環境不僅環境影響這么簡單,如今應該用危害來形容。污染可分為三個方面:

1、油氣污染大氣環境,表現為油氣揮發物與其它有害氣體被太陽紫外線照射後,發生理化反應污染;或燃燒生成化學煙霧,產生致癌物和溫室效應,破壞臭氧層等。

2、污染土壤,這里我們不必多說明,大家都知道石油污染土壤的地方,寸草不生。

3、污染地下水,我們現在生活的水資源被污染,以至於地方性癌症村屢屢皆是,這石油污染地下水的惡果是日日嚴峻。

輸油管線腐蝕滲漏污染土壤和地下水源,不僅造成土壤鹽鹼化、毒化,導致土壤破壞和廢毀,而且其有毒物能通過農作物尤其是地下水進入食物鏈系統,最終直接危害人類。

石油進入土壤後,會破壞土壤結構,分散土粒,使土壤的透水性降低。其富含的反應基能與無機氮、磷結合並限制硝化作用和脫磷酸作用,從而使土壤有效磷、氮的含量減少。特別是其中的多環芳烴,因有致癌、致變、致畸等活性和能通過食物鏈在動植物體內逐級富集,它在土壤中的累積更具危害。

② 石油是如何提煉出來的

提煉方法

石油的煉制的基本方法較多,這里只介紹幾種主要的煉制方法。

1、蒸餾:利用氣化和冷凝的原理,將石油分割成沸點范圍不同的各個組分,這種加工過程叫做石油的蒸餾。

蒸餾通常分為常壓蒸餾和減壓蒸餾。在常壓下進行的蒸餾叫常壓蒸餾,在減壓下進行的蒸餾叫減壓蒸餾,減壓蒸可降低碳氫化合物的沸點,以防重質組分在高溫下的裂解。

2、裂化:在一定條件下,使重質油的分子結構發生變化,以增加輕質成分比例的加工過程叫裂化。 

裂化通常分為熱裂化、減粘裂化、催化裂化、加氫裂化等。

3、重整:用加熱或催化的方法,使輕餾分中的烴類分子改變結構的過程叫做重整。它分為熱重整和催化重整,催化重整又因催化劑不同,分為鉑重整、鉑錸重整、多金屬重整等。

4、異構化:是提高汽油辛烷值的重要手段。即將直餾汽油、氣體汽油中的戊烷、已烷轉化成異構烷烴。也可將正丁烷轉變為異丁烷,用作烷基化原料。

經過石油煉制的基本方法得到的,只是成品油的餾分,還要通過精製和調合等程序,加入添加劑,改善其性能,以達到產品的指標要求,才能得到最後的成品油料,出廠供使用。

(2)石油是怎麼煉成的說說擴展閱讀:

煉制特點

(1)煉油生產是裝置流程生產,石油沿著工藝順序流經各裝置,在不同的溫度、壓力、流量、時間條件下,分解為不同餾分,完成產品生產的各個階段。

一套裝置可同時生產幾種不同的產品,而同一產品又可以由不同的裝置來生產,產品品種多。因此,為了充分利用資源,在管理上需採用先進的組織管理方法,恰當安排不同裝置的生產。

(2) 煉油裝置一般是聯動裝置,加工對象為液體或氣體,需要在密閉的管道中輸送,生產過程連續性強,工序間連接緊密。在管理上需按照要求保持平穩連續作業,均衡生產。

(3) 煉油生產有高溫、高壓、易燃、易爆、有毒、腐蝕等特點,安全上要求特別嚴格。在管理上,要防止油氣泄漏,保持良好通風,嚴格控制火源,保證安全生產。

(4) 煉油生產過程基本上密閉的,直觀性差,且不同原料的加工要求和工藝條件也不同。在管理上需要正確確定產品加工方案,優選工藝條件和工藝過程。

(5) 煉油生產過程通過高溫加熱使石油分離,經冷卻後調合為不同油品或進一步加工為其它產品。在管理上必須保持整個生產過程的物料平衡,按工藝規定比例配料生產,同時還要組織好企業的熱平衡,以不斷降低能耗。

③ 石油是怎樣形成的

石油又稱原油,是從地下深處開採的棕黑色可黏稠液體,主要是各種烷烴、環烷烴、芳香烴的混合物。它是古代海洋或湖泊中的生物經過漫長的演化形成的混合物,與煤一樣屬於化石燃料。目前對石油的形成有兩種說法:一種認為石油是在基性岩漿中形成的;另一種說法是由各種有機物如動物、植物、特別是低等的動植物,像藻類、細菌、蚌殼、魚類等死後埋藏在不斷下沉缺氧的海灣、瀉湖、三角洲、湖泊等地,經過許多物理化學作用,最後逐漸形成為石油。

④ 石油是怎樣形成的

石油的生成:

石油的成油機理有生物沉積變油和石化油兩種學說,前者較廣為接受,認為石油是古代海洋或湖泊中的生物經過漫長的演化形成,屬於生物沉積變油,不可再生;後者認為石油是由地殼內本身的碳生成,與生物無關,可再生。

石油主要被用來作為燃油和汽油,也是許多化學工業產品,如溶液、化肥、殺蟲劑和塑料等的原料。

石油,地質勘探的主要對象之一,是一種粘稠的、深褐色液體,被稱為「工業的血液」。地殼上層部分地區有石油儲存。主要成分是各種烷烴、環烷烴、芳香烴的混合物。

2017年10月27日,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症研究機構公布的致癌物清單初步整理參考,石油煉制(職業暴露)在2A類致癌物清單中。

(4)石油是怎麼煉成的說說擴展閱讀:

我國石油資源集中分布在渤海灣、松遼、塔里木、鄂爾多斯、准噶爾、珠江口、柴達木和東海陸架八大盆地,其可采資源量172億噸,佔全國的81.13%;天然氣資源集中分布在塔里木、四川、鄂爾多斯、東海陸架、柴達木、松遼、鶯歌海、瓊東南和渤海灣九大盆地,其可采資源量18.4萬億立方米,佔全國的83.64%。

從資源深度分布看,我國石油可采資源有80%集中分布在淺層(<2000米)和中深層(2000米~35 00米),而深層(3500米~4500米)和超深層(<4500米)分布較少;天然氣資源在淺層、中深層、深層和超深層分布卻相對比較均勻。

從地理環境分布看,我國石油可采資源有76%分布在平原、淺海、戈壁和沙漠,天然氣可采資源有74%分布在淺海、沙漠、山地、平原和戈壁。

從資源品位看,我國石油可采資源中優質資源佔63%,低滲透資源佔28%,重油佔9%;天然氣可采資源中優質資源佔76%,低滲透資源佔24%。

⑤ 石油怎麼煉制的

石油煉制有三種類型:

(1)分離煉制的第一階段就是餾分的蒸餾分離。,目的是獲得從最重到最輕的各種組分。

(2)轉化(或轉變)石油產品自然性質的改良。,將各種產品的自然性質進行改變,以適應消費的需求。

(3)升級5使石油產品更加適用於人們的需要。,目的在於減少不需要的成分並提高某些產品的性質,以便使它們的適用性更廣泛。

石油產品的生產與原油的煉制流程

如前所述,原油內含有各種烴類,石油煉制正是要將所有成分分離成有用的產品,以下是煉油的步驟:(1)最古老的也是最常用的將烴類分離成各種組分(也稱為成分)的方法就是利用了沸點差別原理將原油加熱,使其汽化,然後凝析;(2)較新的技術是採用化學處理法,把一些組分轉化成另一種成分,這些過程稱為改性(如化學處理可以將較長鏈的分子分解成較短鏈的分子,出於對汽油的需求量大,可用這種加工技術使柴油轉變為汽油);(3)通過煉制將餾分中的各種雜質除去;(4)通過煉制將各種餾分(處理過的和未處理的)結合起來,形成混合物,變成人們所需要的產品(如不同結構烴的混合物能夠形成具不同辛烷值的汽油)。

運抵煉油廠的原油經過一系列的加工處理以後成為我們日常生活或工業用戶需要的各種終端產品。

⑥ 石油怎麼形成的呢

關於石油形成理論有兩個,具體如下:

1、遠古生物經過長時間的沉積形成的

這種成因也叫做「生物成油理論」,該理論認為地球上的石油是由遠古的生物在死亡之後被埋入泥土,然後經過長時間的壓縮和加熱形成的,一定意義上來說,石油也叫做「屍油」,因為它是由遠古動物的屍體演變而成的,科學家還通過石油形成的成因找出了煤炭和天然氣的成因。

科學家認為,遠古時期的海洋動物和藻類生物的屍體形成了石油,煤炭則是由陸地上的植被演變而來的,而天然氣則是生物屍體形成石油之後,繼續高溫蒸烤形成的,所以地球上的石油由遠古生物形成的。

2、非生物成油理論

不過有一些科學家並不認可生物成油理論,因為他們認為遠古生物的屍體去損耗,不可能形成如此豐富的石油儲量,如果要形成如今這么多石油儲量,必須擁有好幾倍生物數量才可以,所以有些科學家提出了另一種理論即非生物成油理論,非生物成油理論顧名思義就是石油是通過岩層產生的,科學家研究發現在地殼之內含有豐富的碳元素,這些碳可以自然形成碳氫化合物,而且他們還找到了一個非常有力的證據。

比如科學家發現在一些乾枯的油井在廢棄之後,經過長時間的等待,竟然依然可以產出石油,這說明石油不可能是生物屍體演變而來的,因為這樣需要億萬年的時間,所以石油的形成是碳氫化合物在地球內部經過放射性作用後產生出來的。

石油的作用

1、燃料

廣泛用於各種類型汽車、輪船、火車等動力機械。

2、潤滑油

它使各類滑動、滾動機械減少磨損、保證速率,起到潤滑、密封、絕緣等作用。

3、瀝青

它具有良好的抗水性和防腐性,廣泛用於鋪築路面、作防腐防水塗料等。

4、溶劑

溶劑汽油是橡膠、油布等工業所需的溶劑並可用於洗滌機器和零件。

⑦ 石油是怎麼形成的

關於石油的形成有生物沉積變油和石化油兩種學說:

一、生物沉積變油:認為石油是古代海洋或湖泊中的生物經過漫長的演化形成,屬於生物沉積變油,不可再生;

二、石化油:認為石油是由地殼內本身的碳生成,與生物無關,可再生。這個理論認為在地殼內已經有許多碳,有些碳自然地以碳氫化合物的形式存在。碳氫化合物比岩石空隙中的水輕,因此沿岩石縫隙向上滲透。石油中的生物標志物是由居住在岩石中的、喜熱的微生物導致的。

目前,第一種說法較廣為接受。

(7)石油是怎麼煉成的說說擴展閱讀:

石油是由碳氫化合物為主混合而成的,具有特殊氣味的、有色的可燃性油質液體。它成分主要有:油質(這是其主要成分)、膠質(一種粘性的半固體物質)、瀝青質(暗褐色或黑色脆性固體物質)、碳質。

石油主要被用作燃油和汽油,燃料油和汽油在2012年組成世界上最重要的二次能源之一。石油也是許多化學工業產品如溶劑、化肥、殺蟲劑和塑料等的原料。被稱為「工業的血液」。

⑧ 石油是怎麼煉出來的

哥哥石油不是煉出來的,是挖出來的...石油是用來給人煉的
煉石油大致分為3個過程:分餾,裂化裂解,催化重整
分餾是一個物理過程,原理是石油中不同成分得沸點不一樣,具體是一個復雜得精餾過程
催化裂化和催化裂解 是在催化劑的作用下,使大分子的烴類(碳鏈比較長得)分解為碳鏈比較小的烴,裂解是石油化工生產過程中,以比裂化更高的溫度,使石油分餾產物中的長鏈烴斷裂成乙烯、丙烯等短鏈烴的加工過程.可見,裂解是一種深度的裂化.
催化重整 就是利用催化劑對烴類分子結構進行重新排列.催化重整是石油加工過程中重要的二次加工手段,它旨在生產高辛烷值汽油、或者苯、甲苯以及二甲苯等化工原料,並副產大量氫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