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為什麼70年代後期(石油危機時期)起,很多美國車大排量卻沒有大馬力
對於當時已經是大馬力了。大的排量盡管從馬力上看沒有明顯增大,但也會提高很大的扭矩。
② 歐洲能源「寒冬」下,給汽車行業帶來了哪些影響
所帶來的影響是非常巨大的。首先會增加汽車行業的製造成本,從而導致汽車行業的銷量大幅度下降。其次,會影響到汽車行業的發展。
汽車是我們常見的一種交通工具,但是對於很多人而言,購買汽車之前必須要經過深思熟慮。同樣我國在汽車方面領域發展,已經取得了很大的進步。但是汽車領域方面的發展,必須要有充足的技術以及充足的能源。
歐洲能源“寒冬”下,汽車行業遭受損失。
對於歐洲國家而鄭悶言,能源是非常重要的。因為歐洲國家要想在經濟以及製造工業方面有所進步,必須要有充足的石油以及天然氣。但是隨著俄烏戰爭局勢的惡化,導致俄羅斯與歐盟之間的關系變得越來越惡劣。所以歐洲絕大部分地區已經出現了非常嚴重的能源危機,國內的汽車行業以及其他製造行業都遭受到了嚴重的損失。
③ 介紹下石油危機給日本微型車帶來的好處
呵呵 不知道哪裡來的題目 我多一句嘴
石油危機沒能給日本微型車帶來好處
日本現在買的最好的是 新型的電力汽車 同時日本國家在2012年前給與購買補助。巧睜就是跟中國家電下鄉一樣,買一輛國家幫你免稅同時再給與現金補償。
作為京都議定書的發起國,環保是這個國家發展的主題。越來越多的環檔搭保節能的產品在問世。
甚至日本現在向個人的4口之家推銷家用燃料電池,政府同樣給與現金補行寬拿償。
④ 美國肌肉車代表 道奇Challenger車系歷史
MuscleCar(肌肉車),是流行於美國的一種高性能雙門車種,根據美國人對MuscleCar的定義,MuscleCar是一種搭載高性能V8引擎、擁有全尺寸車身的雙門4座車;與歐洲的高性能跑車不同,MuscleCar不具備復雜的底盤設計,不在乎彎道的操控性能,MuscleCar是一種專注於高速巡航的雙門車。MuscleCar向來是美國人最愛的高性能車種之一,但隨著時代發展,尤其是石油危機後MuscleCar逐漸沒落;人們說如今已不存在純正的MuscleCar,但在筆者看來,這個說法並不全對,因為還有道奇挑戰者(DodgeChallenger)的存在啊。看到這里,或許會有不少車友已經忍耐不住心中怒火擾廳培,想要告訴筆者DodgeChallenger是一款PonyCar了。請大家先冷靜一下,讓筆者來向大家慢慢解釋。
Challenger,這個名字首次出現在DodgeCornet車系中,Dodge在1959年推出了一款名為SilverChallenger的特別版Cornet,但這款車型僅生產了一年就銷聲匿跡了,直至1970年,Challenger這個名字以全新車系的身份出現在人們面前。
圖:最新推出的ChallengerSRTDemon採用後輪硬軸懸掛,搭載可輸出840匹馬力和106.5公斤.米扭矩的6.2公升機械增壓V8引擎,這款瘋狂Challenger稱得上是標準的MuscleCar。
綜上所述,Challenger是一款典型的美式雙門房車,如果您購買的不是SRT及以上的高性能版本,那麼請不要對它的加速與操控性能抱有跑車級別的期望;與以往的MuscleCar一樣,Challenger是一款更適合高速巡航的雙門房車,您可以開著它舒舒服服地進行一次長途旅行,但如果要激烈駕駛,那麼它絕對不是一個好選擇。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⑤ 有誰知道70年代美國石油危機的具體情況么最好是有當時情況的~~
20世紀70年代,美國經濟不斷受到石油供給的沖擊。那個時期就是我們現在普遍認為的世界石油危機時期。
石油成阿拉伯世界的武器
1973年10月,中東的石油輸出國組織停止了對包括美國在內的許多西方國家的石油輸出。這次禁運造成了西方世界特別是美國國內的原油價格大幅度上升。
這場突如其來的石油危機為何產生?這可以追溯到阿拉伯與以色列由來已久的沖突上。二次世界大戰後,阿拉伯人眼看著自己的家園變成了猶太人的樂土,這激怒了他們。他們拒絕承認以色列為一個獨立的國家,並認為惟有武力奪回自己的土地才是公正的。
出於把蘇伊士運河國際化的目的,英國人和法國人自然地站在了以色列人的一邊。於是有了英法支持的以軍在最初的戰爭中占盡先機。而失利的阿拉伯人立馬結成同盟,對以色列發動了為期6天的戰爭。1973年的贖罪日,在這個猶太人最神聖的假期中,以色列經歷了阿拉伯軍隊在蘇聯支持下的沉重報復。
這次戰爭以後,阿拉伯產油國家發現使用石油禁運是一種非常有效的政治戰術,並且這種方法也同樣可以在經濟上產生作用。阿拉伯國家開始意識到他們自身的強大力量,認識到他們可以通過石油去控制原本在世界各地發號施令的西方社會。他們意識到,禁運是一種非常有效的對付西方社會的手段。即使恢復了石油輸出,他們依然能夠保證以一個較高的價格控制油市並能獲得高額利潤。恐慌的投資者和石油公司會因為不斷增長的油價而陷入不只是美國一個國家在內的經濟旋渦,這顯然是非常危險的。
"財主們的聚會結束了"
彷彿一夜之間,美國如夢初醒地發現它已不再能承擔原有的原油消耗。「財主們的聚會結束了。」這讓所有的美國人無法接受。
石油危機帶來的惡果紛至沓來。
這些直接結果是相當戲劇性的。汽油價格只不過在短短幾個月的時間內就狂漲了4倍。人們眼看著原油價格從僅僅25美分/加侖的增幅越過1美元後仍然不停往上漲。根據美國汽車協會的記錄,當時絕大部分西方國家的加油站,竟然有20%在危機期間整整一周沒有燃料可以供應。在更多的地方,司機們被迫等待2到3個小時,只是為了獲得加油的機會。當時,美國的原油總消耗量猛然下降了20個百分點。
美國政府的絕望並沒有讓他們選擇放棄,他們試圖去修改議案以改進這個糟糕的局面。國會發布了對在公路上行駛車輛每小時55英里的速度限制。當然這是一個好消息。不僅因為原油消耗可以減少,而且也讓車禍一夜間減少。由此看來,今天的燃料經濟指標與來自上世紀70年代石油危機時為了節約能源而做出的努力息息相關。許多國家在當時也通過修改夏令時間以求降低電的使用量。所有這一切都象徵了美國人所懷著的保護能源的微弱希望。
稅額減免在當時也成為了可能。總統尼克松成立了能源部,並使其成為內閣辦公室,其職責主要是發展國家能源事業。汽油公司和加油站也竭盡全力保護原油量。除了尼克松發起了一次自願減少汽油消耗的行動外,各大加油站也宣布每個星期日自願關閉,並且聲稱:他們拒絕出售給不是「常規顧客」的用戶。不過,加油站仍然不只一次把超過10加侖的汽油出售給同一個用戶。他們希望這些努力可以幫助公眾,使大家更節省燃料。當然,普通大眾也沒有隻是成為旁觀者,很多美國家庭把家中的空調轉向25度———油價的提高的確讓人們養成了節省燃料的好習慣。另一方面,很多公司、企業開始嘗試著改變它們的能源消費方式,甚至尋求新的能源以替代對原油的依賴。
經濟快速增長時代謝幕
阿拉伯國家開始再次把石油裝運到西方國家,但是這次是以更加膨脹的價格。整個世界性的經濟衰退成為了這次禁運最顯著的長期效應。通貨膨脹保持率超過了10%,失業記錄也出現了歷史最高。人們無奈地發現,經濟快速增長的時代隨著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結束而謝幕了。
由於石油禁運,小汽車的生產也出現了巨大變化。在底特律,狂漲的汽油讓人們無法承受。為了保護用油量並且推動經濟發展,人們不再製造那些使用大發動機大功率的小汽車。底特律被迫去提升全部小汽車使用燃料的效率。日本製造的小汽車因為具有美國小汽車達不到的效率標准而越來越暢銷,銷售額迅速增加。這一時期的美國汽車工業被迫陷入了無奈的境地。
雖然這場噩夢持續的時間自1973年開始,前後不過一年,但是歐佩克國家已經成功地使西方市場的石油價格增加了4倍。這種石油禁運在國際關繫上開創了一個嶄新的局面,也帶領著中東國家進入了新的時代。這無疑是中東國家的一項政治和經濟重要成就。
第三世界國家第一次發現了它們的自然資源能在政治和經濟環境下被當作武器使用。提高的油價不僅是對美國經濟發展的一次威脅,更是對整個世界經濟的嚴正警告。
這個時期,很多必要的商品價格經歷了首次迅速而戲劇性的上升。從此,西方世界的脆弱被毫無掩飾地扒開了。
"請允許我發動汽車"
幾年後,剛剛從重創中蘇醒的美國,在1979年伊朗總統霍梅尼上台的時候,又一次捲入了石油危機。伊朗人沒有讓美國人睡得安穩,霍梅尼很快就宣布對西方國家實施石油禁運,油價從每桶15美元上漲至35美元,在全球經濟界重新颳起颶風。
二度受創的西方人如同驚弓之鳥,開始為第二天醒來是否能夠有油發動汽車而失眠。「請允許我發動我的汽車」,這是當時美國報紙的一個頭條標題,更是美國人當時最奢侈的心願。
⑥ 後驅車為什麼越來越少
細心地小夥伴們都發現了這個問題,那就是市場上銷售的家用車里,後驅車越來越少了,這到底是為什麼呢?
首先我們要了解下前驅車和後驅車的區別,後驅車動力是由發動機經過傳動軸傳到後輪,再由後輪驅動整個輛車,轎派也就是後面輪子推著前面輪子走,而後驅車的發動機大多數都是縱向放置,發動機將縱向力由傳動軸,傳遞至後驅動軸,再轉化為橫向轉動的動力,從而驅動後輪轉動。
後驅車最大的優點就是操控好,經典的操控就是後輪負責驅動,前輪負責轉向,因為這樣車輛轉向時反映會更加靈敏,而一些前後零件的搭配也可以有足夠的空間打造完美的比例,進而提升車輛的穩定性和平衡。這也是為什麼寶馬曾經豪言前驅都是垃圾,因為寶馬的操控絕對是經典中的經典。
但是俗話說,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有優勢就有劣勢,而前置後驅車的越來越少最主要原因就是因為劣勢。
我們都知道,後驅要比前置前驅車復雜,所以生產工序以及生產成本都要比前置前驅高出很多,而且前置後驅容易轉向過度,所以前驅跑起來更穩當,特別是雪地。
另外前置後驅車雖然操控好,但是能真正做到這種境界的,可能也就寶馬,銳志,皇冠等。
普通的後驅車受限於成本、技術等各種復雜因素,很多時候真的不如前驅車實用。
還有一點重要的原因, 汽車 行業的競爭激烈。壓縮成本已經成了不可避免,為了加強競爭力,造成成本越來越少,所以造價更高的後驅車根本就不利於攤薄利潤大餅的需求。再加上後驅車的噪音大,維修成本過高,而且發動機前置的驅車因為要通過傳動軸傳遞動力給後輪,在第二和第三排座椅中間的地板會高高的隆起,嚴重影響車內地板空間的使用以及乘座舒適度,所以這些原因綜合起來就導致後驅車原來越少了。
首先我們得定個基調再來討論這個問題。雖然很多豪華高性能車習慣採用後驅設計,但並不能說後驅就天生比前驅高級一等,前驅車就只能當買菜車的份。
新一代奧迪A8縱置發動機前輪驅動的平台架構,難道就不高則中級了?另外,五菱宏光採用的是中置後驅,和超跑同樣的驅動方式,那是不是就離豪華車很近了?
回到前驅和後驅的問題。前驅車顧名思義就是將發動機安裝在車輛前部,動力無需經過傳動軸直接傳遞到前輪上。由於組件更少,減少了傳動軸等裝置,很顯然,這帶來的直接好處就是能降低空間佔有率,比如它在大家常抱怨的後排過道隆包問題上處理得比較好。
當然了,它不僅對後排乘客有利,對前排同樣如此。特別是橫置發動機+前驅的設計,可以將發動機和變速箱平行連接在一起,集中布置在前軸前,大幅提高了前排的腿部空間。
另外,一般而言同樣排量的車型,前驅車往往能做到更低的油耗。一方面是因為其結構簡單,更有利於輕量化。另一方面,因為傳動系緊湊、傳遞鏈短的優勢,其有效動能輸出更高。
雖然前驅車由於重心靠前容易出現推頭的問題,順著這個思路看,我們可以發現後驅車的操控能力要比前驅車更好,這也是為什麼除了一些低級別的賽事會採用前驅車外,大部分中高級別賽事都是採用的後驅模式。
但這並不能說明前驅車沒有市場。僅以中國為例,2017年,乘用車共銷售2471.83萬輛,從公布的數據看,除個別像五菱宏光這樣功能性強大的中置後驅車型外(2017年銷量533950輛),前驅車才是這片江山下的王者。
說白了,只要不考驗極限操控能力,前驅車和後驅車的差距不會特別大。但空間、成本問題在二者上的差距確實立竿見影的。對於緊湊型家用車而言,前驅車自然是更好的選擇。
問題描述不夠客觀·後驅 汽車 會越來越多
內容概述:
「前置後驅」是 汽車 最早使用的驅動系統,其概念是發動機在前,動力輸出端朝向後橋;通過碩大的傳動軸連接後橋差速器與驅動車輪,這種驅動系統的特點是適合載重且能夠提升加速性能與操控,但為什麼後驅 汽車 越來越少呢?
原因有兩點,都有「油」有關。
FR系統的「質量」
前置後驅系統從上世紀50年代後期開始於歐洲沒落,同期開始流行的是前置前驅車;而且是以法國 汽車 雪鐵龍為核心,以戴高樂和多為法國知名人士為用戶進行的宣傳。似乎歐洲車更喜歡前置前驅的小微型車,這是為什麼呢?
前驅雪鐵龍 汽車 在50年代之前是沒有什麼市場的,而二戰階段也只是被無後驅車可用的法國自由軍使用;這就是問題所在了——無車可用才選擇了前驅 汽車 ,這就足以說明前驅不如後驅。
原因為前驅系統的三大核心總成都集中於車頭,這會造成後輪的正壓力低於前輪,在轉彎閉盯賀是車尾容易側滑;同時加速時車輛重心後移,造成前輪抓地力減弱,在急加速時很容易出現前驅動輪打滑。
不過對於實用車型而言還是因重載爬坡時,前輪更容易打滑而造成車輛失控,從而造成前驅 汽車 並不很受歡迎。所以早期也只有法國偏好這種車輛,那麼後期又是如何逐漸成為主流選項的呢?
「石油危機&經濟危機」在20世紀下半葉對於歐美影響是極大的,其中歐洲的英系、德系、法系 汽車 在這一階段中受到很大沖擊;英系 汽車 除雜牌摩根之外已經全數被其他國家的車企收購,德系的寶馬、賓士、奧迪、大眾、寶沃等品牌先後經歷破產危機,寶沃直接破產,大眾等品牌形成是聯盟車企才勉強度過難關;義大利也以菲亞特為核心模仿大眾模式……
而車企的艱難的核心因素還是消費市場的表現變差,用戶對於用車成本的要求越來越高,而對於車輛的品質要求越來越低;於是有明顯節油優勢的前置前驅車逐漸成為主流,前驅系統的高度集成取消了笨重的後傳動系統,對於後懸架的要求也不高了。
這樣的設計能有效降低車身整備質量,而質量每下降100kg則油耗可下降0.5L左右;加之前驅系統的製造成本更低,車輛的價格也能隨之下探。
那麼有油耗和價格雙重優勢的前驅 汽車 必然會成為主流,但在品質方面仍舊不如前置後驅;說白了淘汰後驅的原因不是主觀上的「不愛了」,而是客觀上的「愛不起」。
後驅 汽車 即將「回到C位」
綜上所述,前置前驅車是消費者的「妥協」的產物,買方市場是不變的道理,消費者需要什麼企業就得生產什麼;所以後驅車不再是主流,但這僅僅是燃油動力 汽車 時代的無奈。在車輛進入混合動力與最終實現全數電動化之後,後驅與四驅 汽車 畢竟重新成為主流, 汽車 的品質也算回到高標准了。
這個原因也很簡單,那就是「電機好布置」!
圖1:內燃機與變速箱
圖2:電機與減速器
燃油 汽車 使用的發動機是內燃式熱機,匹配的是多擋變速器;這兩種機器都很笨重而且體積很大,這也是 汽車 為什麼有那麼長的車頭的原因——稍微小一些的發動機艙都放不下這兩台機器。
但是電機就要小巧很多了,減速器基本都是集成;一般的都獨立懸架中間的位置,其小小的空間都足以安裝性能超越2.0T-3.0T內燃機的高性能電驅系統。那麼電機則可以採用「後置後驅」的布局,這是跳過前置後驅直接升級為跑車更多使用的驅動模式了。
「後置電機」不僅能通過自身的質量增加後輪的正壓力,通過壓力的升高而提升車輪抓地力;起步時車輛重心後移可以進一步防止後輪打滑,這樣的設計要比燃油 汽車 的前置後驅理想得多。
而且後置後驅不需要負責的傳動結構,製造成本也可以理想控制;所以大量的電動 汽車 都採用了這種布局,甚至一些價格不足五萬元的微型代步 汽車 也不例外。那麼未來的 汽車 則不會在偏向前置前驅,這種屬於燃油 汽車 的驅動系統可能會成為過去式。
「過渡階段」中的船插電混動 汽車 更有意思,以BYD-DM3.0雙擎平台為例;車輛的前橋由內燃機和BSG集成後驅動,BSG主要用於增程發電,以及油電混合模式運行時保證不虧電——後橋由大功率電機驅動。
那麼運行模式則為純電駕駛後輪驅動,油電混合全時四驅;這是燃油動力轎車實現不了的,加上電機後就能輕松實現。所以單純的前驅 汽車 雖然熱門了半個世紀,但只要用車成本更低的混動和電動 汽車 價格重合前驅 汽車 ,這種不夠理想的驅動系統必然會被淘汰。
天和MCN授權發布
歡迎轉發留言討論,保留版權保護權利
成本還是最大的因素,後驅車的一些優勢只對一部分朋友有吸引力,而其帶來設計、使用成本使各主機廠更傾向於前驅車的生產。連一直堅持後驅的寶馬,像旗下寶馬X1車型也是像市場妥協了。
比如相比於後驅車,前驅車有這些優勢:
1省略了傳動軸裝置,結構比較緊湊。有效地利用了發動機艙的空間,駕駛室內空間更為寬敞,並有利於降低地板高度,提高乘坐舒適性。
2減輕了車重,動力傳遞效率高,燃油經濟性好。
3簡化了後懸架系統,行李箱布置在 汽車 後部,所以有足夠大的行李箱空間。
可以看到大部分國人看重的 空間、價格、燃油經濟性 這幾個重要的方面,前驅車都比後驅車有優勢。所以前驅車的市場更廣闊,市場決定了供求關系,自然後驅車的產量遠遠比不上前驅車型。 其實也正常,如果真的不是特別喜歡後驅車的特性,前驅車也沒有什麼問題。
說實話,一輛前驅和後驅車讓普通車主開,大部分的車主也不一定能感受到兩者的區別。
其實曾經在 汽車 市場中,很多車型以及廠商都推出過後驅的車型,但是目前似乎除了我們比較熟悉的豐田銳志,皇冠以及一些高性能跑車以外幾乎很難再找到後驅車的蹤跡,綜合起來主要的原因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由於後驅方式相對於前驅憋醒來說。無論是從車型結構復雜性還是研發成本的預算,相對於前置前驅的車型都要高出很多,這最為直接地導致車輛在級別一樣的沙河市場中不具備競爭力。
第二,前置後驅的車型由於驅動輪在後輪上,相對前置前驅的車型駕駛起來比較容易轉向過度或者入位不準的情況,特別是在濕滑或者雪地的路面表現的更為明顯,這部分劣勢最後也是需要研發費用來解決。
第三,乘坐的舒適性上。後驅車相對於前驅車噪音會更為明顯,並且會帶來後排地板中間凸起的情況,這對於家用轎車而言,這嚴重後排乘客的乘坐舒適度。
以上的三個原因就導致了目前市面上後驅車型越來越少的現象。
這個問題有一定的局限性,一般都是在乘用車范圍。前驅動優勢結構緊湊、集成度高、製造成本低、重心低的同時通過性還能趨近於後驅車的水平,尤其是橫置發動機的傳動系統還可簡化終端傳動的結構方式,傳動效率好結構強度高。與後驅車相比較,後驅的缺點是前驅的優勢,後驅的優勢是前驅的弱項。這兩者的取捨與道路發展有直接關系,誰的方式越適應路況同時又簡潔,肯定優先權是誰。對此不能以多少論技術水平,最終還是消費者買單。個人觀點,優選後驅,傳統結構,一是百年老店,久經沙場歷盡了風吹雨打,修成正果。二是買的明白,錢飽貨足,心安理得,結構強悍,使用放心。
不知道大家是否看見一個視頻,就是後驅動地車,由於加速太猛,整個車直接後仰,然後再側翻,後果很嚴重。為什麼呢?因為當車肯定是前行的時候速度快,倒車的時候速度慢,出來玩車地呵呵!後驅車一般都是車身前輕後重,加速度過快必然產生如此後果,相信學過物理的都能理解。
⑦ 一座兩次死去活來的汽車廠(三)
六
1980年通用汽車公司出現了60年以來的首次財務年度虧損,虧損了7.63億美元,引起美國業內外的震驚。
名古屋人向來節儉慣了,招待客人的午餐只是一個便當。人高馬大的美國佬飯量自然大大,一個便當哪裡吃得飽?比爾認為受了怠慢,提了包就想回美國,傑克一把拉住了他。
傑克覺得應該先把話講清楚,他打電話給中間人,敘述了通用考察團的遭遇。
消息立即反饋到豐田章一郎和豐田英二的辦公室,他們大吃一驚,連聲說:「這完全是誤會!」
兩人緊急商議後,決走由豐田英二發出正式請帖,在古堡大飯店宴請通用考察團全體人員。豐田英二為手下辦事人員的怠慢道歉,宴會上賓主把酒言歡,一天的雲彩都散了。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⑧ 全球的石油危機,給汽車行業造成了什麼影響
關於汽車節油技術的討論
曹俊學 楊學功 (天津港第三港埠公司)
摘要:隨著能源的日漸緊張和對環境保護的日益迫切,節能工作更加深入;汽車作為一種便捷的交通工具越來越普及,尤其對於我國,汽車市場蘊含著巨大的空間,如何節油,有效地利用和節約資源,使之更好地適應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的需要,已成為我國一項重要的戰略問題。
由於世界范圍內石油資源的短缺,節約使用石油產品,已馬為人們的共識。目前,節油技術在汽車設計、製造以及使用方面已得到了廣泛的應用,並朝著多元化的趨勢發展。讓人記憶猶新的1973年石油危機,曾觸發石油價格上升4倍以上,從此汽車業開始了降低燃油消耗量的長期努力。到目前為止,節油技術在汽車設計、製造以及使用方面已得到了廣泛的應用,並朝著多元化的趨勢發展。
我國對提高燃油經濟性早已提出要求,各汽車廠商及使用者在降低油耗上也做了相當的努力,獲得了可觀的成果。新出台的《汽車產業發展政策》明確提出:汽車及相關產業要注重發展和應用新技術,提高燃油經濟性。隨著我國《汽車燃油經濟性標准》的頒布實施,汽車生產者和使用者不得不就如何降低燃油消耗而進一步採取對策。下面就國內外降低汽車燃油消耗量的途徑加以綜述及分析,討論降低汽車燃油消耗量的方法與潛力。
1優化汽車設計,實現節油
1.1優化燃燒系統設計
內燃機技術的發展在很大程度上與燃燒技術的發展密切相關。燃燒室結構是影響燃燒過程的主要因素,它涉及到活塞頂和缸蓋的形狀,火花塞的位置,進、排氣門的尺寸和數量,以及進氣口的設計等一系列問題。設計者對燃燒室形狀、燃燒室布置以及噴射系統進行了優化設計,具體目標是:
a)在全部工況下都能實現快速、穩定、連續的燃燒;
b)在油門全開時有高的容積效率;
c)由燃燒室壁傳走的熱量損失少;
d)排放污染物低;
e)抗爆燃性能好。
1.2優化供油系統設計
現代內燃機向著提高功率、改善燃油經濟性和符合環境保護法規的方向發展,供油系統可以通過以下幾個方式來提高燃油效率。
a) 彩用增壓技術。這樣不僅能提高發動機功率,還能降低燃油消耗和減少有害排放物。
b) 改善燃油經濟性。為達到這一目的,車用柴油機越來越多地採用直噴燃燒系統,並要求較高的噴油壓力和噴油率。
c)精確控制噴油過程參數。隨著電控技術在供油系統中的廣泛應用,實現了內燃機在每個工況點上對噴油過程參數(噴油定時、噴油率、持續時間)的控制,從而達到了最低油耗,控制了排放污染和雜訊污染,使供油系統達到最佳化。
1.3優化傳動系統設計
汽車的機械損失主要包括運動部件摩擦損失和驅動功率損失,這兩大類損失約占總機械損失的90%以上,發動機附件所耗功率占發動機總功率的12%左右,其中冷卻風扇消耗的功率為5%~10%。目前,某些汽車上裝用一種帶有離合器的風扇,它隨水溫的變化而改變工況。該措施可降低燃油消耗6%左右。此外,還可以在降低運動副的摩擦系數和提高傳動效率方面做文章,即主要通過減少活塞組、曲軸與連桿、配氣機構、傳動系統、各驅動裝置的機械損失來實現。另外,使用時在潤滑油中添加各種減摩劑,也可使各運動副摩擦系數降低。目前使用的減摩劑主要有二硫化鉬、石墨和有機鉬、有機硼、GRT、YGC節能減摩劑等,還有一些摩擦改進劑,如磷酸脂、硫磷酸鉬、油酸環氧脂等。
1.4採用新材料,促進節油
由於汽車質量的大小影響到滾動阻力、爬坡阻力與加速阻力,因此汽車質量與其燃油消耗有著極為密切的關系。一般說來,當汽車每減輕lkg時,每升汽油可多行駛0.011km,如果該車行駛10萬km,則減輕1kg可節省1lL汽油,若減輕500kg,則可節省燃油5500L。德國專家稱:如果汽車減輕質量10%,則可降低油耗8%~9%,汽車行駛所耗能量為78%。由此可見,汽車輕量化與節省燃油的關系是十分密切的。
1.5改善車體設計
空氣阻力與汽車的外形尺寸、空氣阻力系數和速度的平方成正比,通常汽車速度越快,空氣阻力也越大,從而消耗在克服空氣阻力上的功率也就越多。所以,無論是對轎車,還是對載貨汽車來說,都應在車體設計上盡可能地減少空氣阻力。
1.6滾動阻力的輪胎實現節油
車輪滾動阻力與路面、車速、輪胎的構造、材料和氣壓有關。發動機輸出功率的約30%~40%用於克服輪胎的滾動阻力。子午線輪胎是早已為國內外公認的一種可以減小滾動阻力的輪胎。據專家計算,如果美國所有載貨汽車都改用子午線輪胎,每年可減少油耗700萬t左右。
1.7發動機柴油化提高節油率
汽油發動機的熱效率為20%~30%,柴油發動機為30%~40%。如能廣泛地使用柴油機,將會節約大量燃料。柴油機的優點還在於它可以使用純度比較低、價格比汽油便宜的柴油作燃料。據統計,將汽油機轉換為柴油機,每升燃料的行程里程平均可增加35%,同樣質量和功率相同的柴油機與汽油機相比,油耗可降15%~25%。因此,各汽車製造商都積極地增加柴油車的比重,目前絕大多數商用車都裝備柴油機,而各汽車廠商提供的裝有柴油
機的轎車、旅行車也日益增多,如寶馬、賓士、奧迪、豐田、本田、馬自達等都在全力開發並推出環保型柴油車。在歐洲,轎車柴油化的比例已高達40%,且有不斷上升之勢。
2汽車診斷與檢測技術
現代技術特別是微電子技術極大地促進了汽車診斷與檢測技術的發展,實踐證明,如能及時地藉助診斷設備對汽車狀態進行診斷,使汽車技術狀況經常保持良好,對於節約能源、環境保護和交通安全具有重要意義。
資料表明,如能定期診斷汽車廢氣,並及時對汽車排放加以限制,可使被查汽車油耗降低5%左右;相反,點火系統如在有故障的情況下工作,則油耗最大可超過標準的80%左右。
3節油技術的合理選用
3.1按功效選用
根據節油技術的功效選擇適當的節油技術,如在節省柴油方面,若發動機工作以重負荷為主,可選用重負荷工況區段節油效果好的節油技術,如乳化柴油、慣性增壓等。若發動機工作以中輕負荷為主,則可選用整個工況區段都具有節油效果的節油技術,如磁化柴油等。
如果從提高發動機功率角度選擇。可選用慣性增壓、磁化柴油、進氣噴水等。如果從環保要求選擇,可選用磁化柴油、乳化柴油等。
3.2按季節選用
高溫、乾燥的季節,可選用能夠強化冷卻的一些節油技術,如進氣噴水、乳化柴油等,而在低溫、潮濕的季節,則不宜採用上述技術。
風冷發動機、廢氣渦輪增壓柴油機往往熱負荷高,發動機容易過熱,影響工作效率和可靠性,可選用有強化冷卻作用的節油技術。
鑒於汽車對排放污染要求較高,其發動機可選用減少排放污染效果突出的節油技術,由於汽車對防火安全要求較高,可選用具有一定安全防火作用的節油技術(乳化柴油等)。
3.3按地域選用
不同的地域特點,導致不同的甚至相反的節油技術選擇。這主要表現在南方的炎熱和北方的寒冷上。南方溫度高,一些兼有強化冷卻作用的節油技術效果較好;而北方寒冷,則宜選用具備預溫加熱的燃油系統。這不僅可以收到節油的良好效果,還可解決發動機的高溫散熱不良或低溫起動困難的問題。
4正確地調整和保養汽車有利節油
對汽車的調整和保養,會影響發動機的性能與汽車的行駛阻力,所以對油耗有相當大的影響。發動機及其附件有故障或失調,以及發動機過熱、過冷都會影響發動機的功率,使油耗增大。此外,前輪定位的正確與否、輪胎氣壓是否符合規定、制動間隙與輪轂軸承松緊度以及傳動系各箱體內潤滑油質量好壞等均會影響燃油消耗率。一般駕駛員常用滑行距離來檢查汽車底盤的技術狀況,經正確調整與保養、技術狀況良好的汽車,行駛阻力小,滑行距離大大增加。
5提高駕駛員的技術水平促進節油
提高駕駛員的技術水平也是降低汽車燃油消耗量的重要途徑之一,駕駛員要遵守汽車使用保養手冊的規定。如冷卻液的溫度對油耗有著重大影響:水溫過低時要比最佳水溫油耗多10%~14%,當水溫高於最佳水溫時,油耗也將增大5%~10%。美國一家公司所做的一項試驗表明,汽車燃油大約有30%消耗在最初行駛的8km或更少的行程之內。據俄羅斯有關部門統計,不同熟練程度的駕駛員駕駛同一輛汽車,其油耗差可達20%~25%。
6使用添加劑,調整燃油品質,實現節油。
最近,國內外已研製出應用納米技術的汽油微乳化劑,使用時只需將該微乳化劑以適當比例加入汽油即可。試驗表明,此措施可降低油耗10%~20%,增加25%的動力性,污染物排放也大有下降。
綜上所述,降低燃油消耗與汽車的動力性、排放狀況、結構設計、車身選型、新技術和新材料以及使用條件等各方面均有密切的關系。可以說,探討如何降低燃油消耗的途徑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汽車設計製造水平和汽車運用管理的先進程度。在此值得一提的是,無論是汽車的設計製造人員還是汽車的維修使用人員,都應不遺餘力地去挖掘降低燃油消耗的潛力,把尋求改善汽車燃油經濟性的實用方法作為長期的目標。我們相信,隨著新材料、新技術的發展,並通過廣大汽車設計、製造人員的不懈努力,汽車節能技術必將有一個更大的發展和提高。
參考文獻
1蔡風田-汽車運行油耗的影響因素與汽車節能技術《汽車運輸節能技術》,2001,(2)
2 GB/T1495-1994汽車節能技術評定方法
3 JT/T 306-1997汽車節能產品使用技術條件
4 曹承寶.汽車使用過程中的節能措施能源研究與利用,1998,(1)
5 郭廷傑.汽車節油減污技術開發簡介能源技術,1998,(1)
6 李綱.汽車發動機潤滑油更換周期的實驗研究.《潤滑與密封》,1997
⑨ 石油能源危機會不會讓汽車減少
就可預見的未來來看,汽車不會大量減少耐枯的,但是石油危機的確會對汽檔正車業有一定的影響,比如開發新型昌蠢洞汽車(像混合動力、燃料電池、氫動力、太陽能等)以減輕對石油的依賴,減少一些不必要的汽車使用(主要是指私家車)以節約燃料等,但是總的來看不用擔心汽車減少這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