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石油礦藏 » 油井裡的石油怎麼分
擴展閱讀
資源管理器如何編號 2025-07-10 14:44:04
北極圈的資源有哪些 2025-07-10 14:25:18

油井裡的石油怎麼分

發布時間: 2023-03-09 08:24:12

1. 原油分幾類怎麼判斷

按組成分類:石蠟基原油、環烷基原油和中間基原油三類;
按硫含量分類:超低硫原油、低硫原油、含硫原油和高硫原油四類;
按比重分類:輕質原油、中質原油、重質原油以三類。
原油的性質包含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兩個方面。物理性質包括顏色、密度、粘度、凝固點、溶解性、雜質含量等;化學性質包括化學組成、氧化、燃燒等。
顏色:原油的色澤按產地和成分不同,一般有褐色、黃褐色、深棕色和黑色。通常顏色越深則比重越大,同時含沸點成分就越少,反之亦然。然而原油中純粹烴類為無色物質,原油的顏色是由石油中含有的其它物質所形成的。
密度:原油相對密度一般在0.75~0.95之間,少數大於0.95或小於0.75,相對密度在0.9~1.0的稱為重質原油,小於0.9的稱為輕質原油。
粘度:原油粘度是指原油在流動時所引起的內部摩擦阻力,原油粘度大小取決於溫度、壓力、溶解氣量及其化學組成。溫度增高其粘度降低,壓力增高其粘度增大,溶解氣量增加其粘度降低,輕質油組分增加,粘度降低。原油粘度變化較大,一般在1~100mPa•s之間,粘度大的原油俗稱稠油,稠油由於流動性差而開發難度增大。一般來說,粘度大的原油密度也較大。
凝固點:原油冷卻到由液體變為固體時的溫度稱為凝固點。原油的凝固點大約在-50℃~35℃之間。凝固點的高低與石油中的組分含量有關,輕質組分含量高,凝固點低,重質組分含量高,尤其是石蠟含量高,凝固點就高。
溶解性:原油很難溶於水中,但卻能溶於普通的有機溶劑,如苯、氯仿、酒精、乙醚、四氯化碳等。雖然原油幾乎完全不能和水相溶解,但仍有少量水分會「包溶」於原油中,一定條件下可自然析出。
含蠟量:含蠟量是指在常溫常壓條件下原油中所含石蠟和地蠟的百分比。石蠟是一種白色或淡黃色固體,由高級烷烴組成,熔點為37℃~76℃。石蠟在地下以膠體狀溶於石油中,當壓力和溫度降低時,可從石油中析出。地層原油中的石蠟開始結晶析出的溫度叫析蠟溫度,含蠟量越高,析蠟溫度越高。
析蠟溫度高,油井容易結蠟,對油井管理不利。含硫量是指原油中所含硫(硫化物或單質硫分)的百分數。原油中含硫量較小,一般小於1%,但對原油性質的影響很大,對管線有腐蝕作用,對人體健康有害。根據硫含量不同,可以分為低硫或含硫石油。
含膠量:含膠量是指原油中所含膠質的百分數。原油的含膠量一般在5%~20%之間。膠質是指原油中分子量較大(300~1000)的含有氧、氮、硫等元素的多環芳香烴化合物,呈半固態分散狀溶解於原油中。膠質易溶於石油醚、潤滑油、汽油、氯仿等有機溶劑中。
含鹽量:原油從油井采出,其中含有大量的鹽分,最高可達1000ppm(百萬分之一千),它們多為鈉、鈣、鎂和氯化物的混合物。通常原油含鹽量在0.02%~0.055%之間。
其他:原油中瀝青質的含量較少,一般小於1%。瀝青質是一種高分子量(大於1000以上)具有多環結構的黑色固體物質,不溶於酒精和石油醚,易溶於苯、氯仿、二硫化碳。瀝青質含量增高時,原油質量變壞。

2. 石油的分類

石油的分類常因目的(用途)不同而採用的參數各異。目前石油地質學上較為流行的是蒂索和威爾特(1978)提出的分類。下面對該分類作一簡單介紹。

該分類主要是依據原油中各烴類的含量比例關系,以烷(石蠟)烴、環烷烴、芳烴+S、N、O化合物3個參數作為3個端元,採用三角圖解來劃分原油類型。注意該方案中所用參數是原油中沸點>210℃餾分的分析數據。

圖1-3 在636個正常的和重質降解石油樣品中飽和烴的分布

該方案是考慮到飽和烴含量對於石油性質有重大影響,且飽和烴分布在 50% 處為頻率最小值,可以明顯地將芳香型原油與石蠟型和石蠟 -環烷型原油分開 ( 圖1 -3) 。因此,以飽和烴含量 50%為界將三角圖分為兩大部分。在飽和烴含量 >50% 的區域內,再根據石蠟烴和環烷烴的相對含量,即以石蠟烴含量 50%、40%處建立次一級分類界線,將飽和烴 >50% 區域分為三種基本類型,即石蠟型、環烷型和石蠟 - 環烷型。在芳烴 + S、N、O 化合物 >50% 的區域內,以石蠟烴含量 10% 建立分類界線,將石蠟烴含量 > 10% 的區域作為芳香 - 中間型原油; 而石蠟烴 < 10% 的區域為重質降解原油。在重質降解原油中又於環烷烴含量 25% 處建立分類界線,將環烷烴含量 >25%的稱為芳香 - 環烷型; 而 <25%者稱為芳香 - 瀝青型。根據上述原則,可將石油分為 6 種類型,各類石油在三角圖中的位置及分類參數如圖 1 -4 和表 1 -3 所示。

圖 1 -4 表示 6 種石油類型的三角圖解( 據 B. P. Tissot et al. ,1978)

表 1 -3 石油的分類表

( 據 B. P. Tissot et al. ,1978)

3. 石油有哪些種類

礦物油:所有種類的石油都富含碳和氫組分,據此可以追索出它們的生物起源或相關性。在地下多孔岩層中發現的礦物油也不例外,它們起源於有機質,如死去的浮游生物——它們在地質歷史中曾在海底大量分布。經過多種復雜的地球化學過程,這些有機質轉化為礦物油,或稱「石油」和它的組分,如煤油、石蠟、汽油、柴油等。它們被歸類為礦物油,因為在人類的時間框架下,它們不屬於有機質,它們來自地下的地質體,從地下岩層到地下的圈閉,再到地下的砂層。一些油狀物質也可以在一些自然環境中找到,廣為人知的就是瀝青。在自然界中,瀝青往往以焦油斑的形式存在於地下裂縫中。石油和其他礦物油已經成為現代人類社會極為重要的資源,它們常常以人們四周無處不在的「油」來冠名。
有機油:由植物、動物和其他有機質通過有機過程而形成,這些油類以其多樣性為顯著特徵。從化學觀點來看,這是一個模糊的術語,而油類真正的科學術語應該是脂肪、蠟、膽固醇在活著的生物體內發現的油類物質及它們的分泌物、脂類。從蠟到類固醇都可歸類為脂類,有時它很難定義。通常,人們幾乎僅僅根據它們都排斥水或不溶於水的特徵將其歸為一大類。脂類可以完全溶解於其他液態脂類中。它們中碳和氫的含量很高,與其他有機組分和礦物質相比,脂類內部幾乎不含氧。

4. 什麼是石油分餾

石油是由幾百種碳氫化合物組成的混合物,開采時從油井中噴出的分子量較大的液態烴類混合物叫原油,分子量較小的氣態烴類混合物叫油田氣。

石油是烴的混合物,因此沒有固定的沸點。含碳原子愈少的烴,沸點愈低。因此,在給石油加熱時,低沸點的烴先汽化,經過冷凝後分離出來。隨著溫度的升高,較高沸點的烴再汽化,經過冷凝後又分離出來。這種方法就是石油的分餾。

石油通過分餾能得到含碳原子個數不同的各種產品,有液化石油氣(C4以下的烴的混合物)、汽油(C4~C11的烴的混合物)、煤油(C11~C16的烴的混合物)、柴油(C15~C18的烴的混合物)和重油(C20以上的烴的混合物)等。重油中所含烴的相對質量較大、沸點較高。但是,在一定條件下,我們可以將這些相對質量較大、沸點較高的烴斷裂為相對質重較小、沸點較低的烴,我們稱這個過程為裂化。石油經分餾和裂化後就可以得到我們所需的各種產品了。

5. 緻密油、頁岩油、原油、石油,這些概念如何區分

緻密油[3]:是指以吸附或游離狀態賦存於生油岩中,或與生油岩互層、近領緻密砂岩、緻密碳酸鹽岩等儲集岩中,未經過大規模長距離運移的石油聚集。四個特徵:①大面積分布的緻密儲層(孔隙度小於10%,基質覆壓滲透率K小於0.1mD,孔吼直徑小於1μm);②廣覆式分布的成熟優質生油層(TOC大於1%,Ro為0.6~1.3%)③連續性分布的緻密儲層與生油岩緊密接觸的共生關系,無明顯的圈閉邊界,無油「藏」的概念;④緻密儲層內原油密度大於40°API,油質較輕。
緻密油是非常現實的石油階梯資源。

頁岩油:頁岩油在石油勘探開發領域頁是指以頁岩為主的頁岩層系中所含的石油資源,其中包括泥頁岩孔隙和裂縫中的石油,也包括泥頁岩層系中的緻密碳酸岩或碎屑岩鄰層和夾層中的石油資源。

原油即石油,也稱「黑色金子」,習慣上稱直接從油井中開采出來未加工的石油為原油,它是一種由各種烴類組成的黑褐色或暗綠色黏稠液態或半固態的可燃物質

6. 請問原油、石油、汽油、柴油的區別

1、性質不同:原油是未經加工處理的石油。石油是氣態、液態和固態的烴類混合物。柴油是輕質石油產品,復雜烴類(碳原子數約10~22)混合物。

(6)油井裡的石油怎麼分擴展閱讀:

汽油存放注意事項:

1、油罐及貯存桶裝汽油,附近要嚴禁煙火。一切火種如打火機、火柴等都要禁止帶入油庫。在油庫、車庫內要用防爆燈具和防爆開關,切莫使用明火或油燈照明。不要將汽油與棉花、火柴、雷管、炸葯、氧氣等物放在一起。

2、不要用鐵器工具敲擊汽油桶,特別是汽油的空大桶更危險。因為桶內充滿汽油與空氣的混合氣,而且經常處於爆炸極限之內(即在爆炸上限2.6%與下限1.7%之內),一遇明火,就能引起爆炸。

3、當進行灌裝汽油時,鄰近的汽車、拖拉機的排氣管要戴上防火帽後才能發動,存汽油地區附近嚴禁檢修車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