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油污染的後果
油污染主要源於石油污染,石油中含有有毒有害物質,可以直接毒死海洋生物;
石油形成的油膜覆蓋海面,減少大氣復氧和光照,導致水生生物餓死或者缺氧致死;
石油具有強烈黏性,一旦沾染到動物表面,就難以處理掉並對動物產生毒害,因此一些海鳥和海洋脊椎動物受害;
石油中含有難降解有機有毒物質、重金屬等,可長期存留並富集,危害漁業安全和人的健康,飄到海邊陸地的污染污染土壤.
石油污染無疑地加劇了近海荒漠化,加速了一些物種的滅絕.
一、石油危害可分為三個方面:
1、一是油氣污染大氣環境,表現為油氣揮發物與其它有害氣體被太陽紫外線照射後,發生理化反應污染;或燃燒生成化學煙霧,產生致癌物和溫室效應,破壞臭氧層等。
2、二是污染土壤,這里我們不必多說明,大家都知道石油污染土壤的地方,寸草不生。
3、三是污染地下水,我們現在生活的水資源被污染,以至於地方性癌症村屢屢皆是,這石油污染地下水的惡果是日日嚴峻。
二、石油污染是指石油開采、運輸、裝卸、加工和使用過程中,由於泄漏和排放石油引起的污染,主要發生在海洋。石油漂浮在海面上,迅速擴散形成油膜,可通過擴散、蒸發、溶解、乳化、光降解以及生物降解和吸收等進行遷移、轉化。油類可沾附在魚鰓上,使魚窒息,抑制水鳥產卵和孵化,破壞其羽毛的不透水性,降低水產品質量。油膜形成可阻礙水體的復氧作用,影響海洋浮游生物生長,破壞海洋生態平衡,此外還可破壞海濱風景,影響海濱美學價值。石油污染防治,除控制污染源,防止意外事故發生外,可通過圍油欄、吸收材料、消油劑等進行處理。
㈡ 石油燃燒產生的污染物其危害是會引起什麼環境問題
大氣污染嚴重,煤、石油等還有硫,燃燒產生硫化物污染,重則形成酸雨.
燃燒產生的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也會造成污染、溫室效應等
㈢ 石油對環境的污染分為哪幾個方面
石油對環境的污染可分為三個方面:一是油氣污染大氣環境。表現為油氣揮發物與其他有害氣體被太陽紫外線照射後,發生物理化學反應,生成光化學煙霧,產生致癌物和溫室效應,破壞臭氧層等。
二是污染土壤和地下水源。地下油罐和輸油管線發生腐蝕和滲漏,就會造成此類污染,不僅使土壤鹽鹼化、毒化,導致土壤破壞和廢毀,而且一些有毒物還能通過農作物尤其是地下水進入食物鏈系統,最終直接危害到人類自身。
三是油膜對海洋生態系統的破壞。石油漂浮在海面上,迅速擴散形成油膜,然後油膜再通過擴散、蒸發、溶解、乳化、光降解以及生物降解和吸收等方式進行遷移和轉化。
漂浮的油膜會黏附在魚鰓上,使大批魚類窒息死亡;油膜還會抑制水鳥進行產卵和孵化,破壞海島羽毛的不透水性。
㈣ 石油污染有什麼危害
石油及石油產品會嚴重污染人類賴以生存的土壤、水體以及空氣,並產生嚴重後果。
污染的海灘據統計,每年通過各種渠道泄入海洋的石油和石油產品,約佔全世界石油總產量的0.5%,傾注到海洋的石油量達200~1000萬噸,由於航運而排入海洋的石油污染物達160~200萬噸,其中1/3左右是油輪在海上發生事故導致石油泄漏造成的。我國海上各種溢油事故每年約發生500起,沿海地區海水含油量已超過國家規定的海水水質標准2~8倍,海洋石油污染十分嚴重。海洋石油污染危害是多方面的,如在水面形成油膜,阻礙了水體與大氣之間的氣體交換;油類黏附在魚類、藻類和浮游生物上,致使海洋生物死亡,並破壞海鳥生活環境,導致海鳥死亡和種群數量下降。同時海面的油膜也會阻礙大氣與海水的物質交換,影響海面對電磁輻射的吸收、傳遞和反射;兩極地區海域冰面上的油膜,能增加對太陽能的吸收而加速冰層的融化,使海平面上升,並影響全球氣候;海面及海水中的石油烴能溶解部分鹵化烴等污染物,降低界面間的物質遷移轉化率;破壞海濱風景區和海濱浴場。
隨著石油的大規模勘探、開采,石油化工業的發展及其產品的廣泛應用,石油及石油化工產品對於地下水的污染已成為不可忽視的問題。石油和石油化工產品,經常以非水相液體(NAPL)的形式污染土壤、含水層和地下水。當NAPL的密度大於水的密度時,污染物將穿過地表土壤及含水層到達隔水底板,即潛沒在地下水中,並沿隔水底板橫向擴展;當NAPL密度小於水的密度時,污染物的垂向移在地下水面受阻,而沿地下水面(主要在水的非飽和帶)橫向廣泛擴展。NAPL可被孔隙介質長期束縛,其可溶性成分還會逐漸擴散至地下水中,從而成為一種持久性的污染源。
㈤ 石油污染是物理污染還是化學污染
石油對環境的污染可分為兩個方面:一是油氣污染大氣環境,表現為油氣揮發物與其它有害氣體被太陽紫外線照射後,發生物理化學反應,生成光化學煙霧,產生致癌物和溫室效應,破壞臭氧層等。二是地下油罐和輸油管線腐蝕滲漏污染土壤和地下水源,不僅造成土壤鹽鹼化、毒化,導致土壤破壞和廢毀,而且其有毒物能通過農作物尤其是地下水進入食物鏈系統,最終直接危害人類。油類可沾附在魚鰓上,使魚窒息,抑制水鳥產卵和孵化,破壞其羽毛的不透水性,降低水產品質量。油膜形成可阻礙水體的復氧作用,影響海洋浮游生物生長,破壞海洋生態平衡,主要為化學污染。 此外還可破壞海濱風景,影響海濱美學價值。屬於物理污染中的視覺污染
㈥ 石油污染的環境危害
石油對環境不僅環境影響這么簡單,如今應該用危害來形容。污染可分為三個方面:一是油氣污染大氣環境,表現為油氣揮發物與其它有害氣體被太陽紫外線照射後,發生理化反應污染;或燃燒生成化學煙霧,產生致癌物和溫室效應,破壞臭氧層等。二是污染土壤,這里我們不必多說明,大家都知道石油污染土壤的地方,寸草不生。第三是污染地下水,我們現在生活的水資源被污染,以至於地方性癌症村屢屢皆是,這石油污染地下水的惡果是日日嚴峻。
輸油管線腐蝕滲漏污染土壤和地下水源,不僅造成土壤鹽鹼化、毒化,導致土壤破壞和廢毀,而且其有毒物能通過農作物尤其是地下水進入食物鏈系統,最終直接危害人類。
㈦ 油膜效應的簡介
英文名稱:Oil Membrane Effect
油膜效應是由海洋石油污染形成的。「油膜效應」又叫「海洋沙漠化效應」。人類每年有意或無意將許多石油傾注到海洋里,這些石油一方面會沾附在海岸,破壞沿海環境;另一方面會形成油膜漂浮在海面上。大面積的油膜把海水與空氣隔開,如同塑料薄膜一樣,抑制了膜下海水的蒸發,使「污區」上空空氣乾燥;同時導致海洋潛熱轉移量減少
由於漏油在海面擴展成油膜,抑制海水的蒸發,阻礙潛熱的轉移,從而引起海水溫度和海面氣溫的上升;同時,由於水份蒸發受阻,海面上的空氣也變得乾燥,失去對氣候的調節作用,類似於沙漠氣候的特徵,因此又被人們稱之為「海洋沙漠化效應」。
㈧ 海洋石油污染形成
B
參考:石油進入海水中,對海洋生物的危害是非常嚴重的,石油進入海水後,使海水中大量的溶解氧被石油吸收,油膜覆蓋於水面,使海水與大氣隔離,造成海水缺氧,導致海洋生物死亡。對幼魚和魚卵的危害是很大的,在石油污染的海水中孵化出來的幼魚魚體扭曲並且無生命力,油膜和油塊能粘住大量的魚卵和幼魚使其死亡。油污使經濟魚類、貝類等海產品產生油臭味,成年魚類、貝類長期生活在被污染的海水中其體內蓄積了某些有害物質,當進入市場被人食用後危害人類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