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石油礦藏 » 石油湖有多少人
擴展閱讀
廣東廢品金屬價格哪裡看 2025-07-14 07:49:11
1mg石油等於多少ppm 2025-07-14 07:47:44

石油湖有多少人

發布時間: 2023-02-26 20:56:40

❶ 馬拉開波湖是委內瑞拉重要的「石油湖」,湖區有7000多口油井,為了方便大噸位油輪駛入,20世紀60年代人們


(五)基多位於赤道附近,4月五4日離春分3月3五日較近,所以基多在次日晝夜長短差距很少,白晝長約為五3小時,從圖中信息可知,赤道附近的基多所處地勢高,氣溫不高,四季如春,氣溫年較差小.
(3)甲洋流是從低緯流向高緯海區,屬於暖流,其流向與東北信風有關.
(3)結合我國水稻種植業的區位條件來分析,委內瑞拉中部地區發展水稻種植業的優勢條件主要包括熱量、水源、水熱組合、地形、土壤和政策等.
(4)31世紀61年代以來,開挖出海航道,海水倒灌湖區,湖水變咸;湖區周邊城市積極發展煉油工業,煉油工業排放污水;石油開采和石油運輸產生的漏油.這些都導致環境變差,因而綜合治理措施可以從石油開采、運輸和加工環節進行治理,提高技術,減少排污.
故答案為:
(五)五3;緯度低(赤道附近);地勢高
(3)暖流;信風帶(東北信風帶)
(3)緯度較低,熱量充足;熱帶草原氣候為主,雨熱同期;有河流經過,水源充足;平原地形,地勢平坦;沖積平原,土壤深厚(肥沃);國家政策支持.
(4)原因:開挖出海航道,海水倒灌湖區,湖水變咸;湖區周邊城市生活污水排入;油井開采過程中出現的油污;煉油工業排放污水;石油運輸中的石油泄漏等.
治理:將湖區煉油工業和原油裝載點外移;完善污水處理設施(建立污水處理廠);提高採油、煉油技術,減少污水排放.

❷ 南美的石油湖是馬拉開波湖嗎

在北美,「北美的儲油罐」——墨西哥灣以黑色血液滋潤著北美大地;在南美也同樣有這樣一個湖泊如明星閃耀,以黑色血液照亮了大地,推動著南美各國的發展,它就是「南美的石油湖」——馬拉開波湖。

馬拉開波湖的出名,不是由於它的湖光山色,更不是由於它的水產魚蝦,而是由於這里蘊藏豐富的石油。委內瑞拉的石油工業誕生在這里。因湖而名的馬拉開波盆地,是名副其實的「聚寶盆」。

第一節馬拉開波湖的地理位置馬拉開波湖位於委內瑞拉的西北部,總面積14344平方千米,是委內瑞拉同時也是南美洲最大的湖泊(圖8-1)。湖北端經長35千米、寬3~12千米的水道與委內瑞拉灣相通,系安第斯山北段一斷層陷落的構造湖。口窄內寬,南北長190千米,東西寬115千米,湖岸線長約1000千米,面積1.34萬平方千米。北淺南深,最深達34米,水深平均達20多米,容積2.8億立方米。含鹽度15‰~38‰。除北部委內瑞拉灣沿岸氣候乾燥、年降水量不足500毫米外,湖區大部分高溫多雨,年平均氣溫28℃,年降水量1500毫米以上,為南美洲最濕熱地區之一。

圖8-1馬拉開波湖地理位置

馬拉開波盆地形成於北—北東向線性正斷層控制的構造低地或箕狀地塹內,於晚侏羅世開始沉積,在早白堊世—古新世發育了一個碎屑-碳酸鹽混合台地。在土侖晚期—坎潘期,La Luna組沉積於缺氧的陸棚—斜坡環境,成為南美洲西北主要的烴源岩。加勒比海板塊和南美洲板塊北緣在晚古新世和早—中始新世的斜向會聚,導致在馬拉開波盆地東北部形成碎屑充填前陸楔狀體。該前陸盆地為一厚約5千米的始新世河流三角洲沉積楔狀體,成為馬拉開波盆地最富的油氣儲層。古近紀的碰撞使沉積中心從西北向東南遷移150千米。均衡回彈導致在盆地中東部形成一條大的始新世不整合面,成為始新世儲層之上的主要蓋層。

馬拉開波盆地的中央單元包括:(1)沉積於陸棚斜坡環境的世界級源岩;(2)沉積於始新世—中新世河流三角洲環境的優良碎屑儲集岩;(3)兩期構造沉降造成大量油氣生成的兩期脈動;(4)油氣沿走滑斷層、正斷層和逆斷層以及晚始新世—漸新世的區域不整合面側向、垂向運移。

❸ 波斯灣「石油湖」形成還有什麼原因光這5點開采優勢就夠了

目前全球的石油資源的主要分布地區有:西亞波斯灣地區、非洲幾內亞灣沿岸、歐洲的北海、北美的墨西哥灣沿岸、俄羅斯伏爾加河流域和西伯利亞、北美阿拉斯加等,而其中儲量最豐富的地區無疑西亞的波斯灣地區,已探明石油儲量佔全世界總儲量的一半以上,年產量佔全世界總產量的三分之一。

波斯灣沿岸國家中,占據了世界十大儲油國中的五個,排名第二的沙烏地阿拉伯就佔到世界石油總儲量的1/4,堪稱"石油王國",此外還有排名第三至第六位的伊朗、伊拉克、科威特和阿聯酋。

那麼波斯灣的石油為什麼這么豐富?又是如何形成的呢?

隨著地殼運動,阿拉伯板塊向北與亞歐板塊發生碰撞,特提斯海逐漸消失,保留下來一塊大陸架淺海的沉積地,就是現在的波斯灣。擁有穩定的沉積環境,生油、儲油、運聚、保存的條件極其理想。

同時第四紀以前,波斯灣氣候溫暖,植物生長茂盛,動物種類多,積攢了大量的有機沉積物。而到了近新世時期冰川運動頻繁,地質災害集中,大量的動植物被掩埋於海底,泥沙與海洋生物屍體沉積,形成「有機淤泥」,經過長期作用,厭氧細菌便把有機質轉變成了石油和天然氣。

此外根據大陸漂移學說,升降運動形成了4000~12000米的巨厚沉積層。而平緩的褶皺現象形成了一系列巨大的背斜(即儲油構造),像一個「大盆」把匯集的油氣貯存起來,就形成了石油和天然氣的富集通道、大倉庫。

當然波斯灣地區出口石油佔到世界的60%以上,是世界最大的石油輸出地區,不僅僅因為石油資源豐富,重要的是開采條件也十分優越。

第一、 儲量3.5億噸以上的巨型油田分布集中,比亞、非、拉其他產油國的油田大幾十倍。據統計,波斯灣地區儲量在6.8億噸(50億桶)以上的巨型油田共有27個,合計佔全區石油總儲量的75%。巨型油田使得波斯灣地區的石油開采能夠高效率、低成本和長期穩定地進行;便於集中投資開采;

第二、 石油多分布在海岸附近,距油港最遠的一般也不超過100公里,輸油管運輸距離短,原油外運方便;

第三、 油田的地下壓力高,自噴井占油井總數的80%以上,因此其生產成本是目前世界上最低的。

第四、 波斯灣石油多以經濟價值較高的中、輕質油為主,便於石油精煉;

第五、 波斯灣的氣候條件非常有利。這里終年晴朗,陸地平坦乾燥,海域水淺,幾乎沒有風暴。氣候條件比世界上其他一些大產油區有利得多。

如此看來,上天對波斯灣這塊地方還真是不薄,你們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