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汶萊:一個富得流油的「袖珍」小國
汶萊的人口只有43.33萬,國土面積比上海市還要小上1000多平方公里。就是這么一個袖珍小國,人均GDP竟然能高達3萬美元。
而且在全球經濟不景氣的情況下,2020年汶萊前三個季度的經濟依舊保持著正增長,年GDP總量165.8億文元。 這樣一個小國是如何做到富得流油的呢?
直到上個世紀60年代,汶萊才在近海發現可以開採的石油。石油的成功開采改變了汶萊的發展模式,汶萊也得以從一個落後的農業國迅速成為一個富甲一方的石油大國。
在汶萊已經勘探到的原油存儲量就有14億桶,這樣的存儲量足以和中東的科威特、阿聯酋等國家相媲美。因此,汶萊也被稱為「東南亞的迪拜」。
上個世紀70年代,在中東爆發了第四次戰爭。阿拉伯國家為了向支持以色列的西方國家施加壓力,出動了石油武器,大幅度提高原油價格。汶萊藉助這股東風,經濟的發展速度驟然加快。到1974年,汶萊的經濟增長率已經達到11.5%。
從1975年開始,汶萊政府憑借雄厚的經濟基礎制定了國家發展的第三個計劃。這個計劃的目標是通過提高就業水平實現經濟的多元化,主要發展農業和製造業。在此期間,國際石油的價格還是處於上漲的狀態,加之天然氣的開采,汶萊第三個國家發展計劃也取得了不錯的成績。
但是80年代後,阿拉伯國家和西方國家的關系一直處於微妙的階段,致使國際原油價格也一直在波動,總體呈現下降趨勢。這時, 汶萊的石油出口收入已經占總收入的60%以上。
國際原油價格的下跌,使汶萊經濟的發展速度也出現了下降。所以,第四個國家發展計劃並沒有收到預期的效果。同時,汶萊的政府發現在未來30到40年內,石油、天然氣將會全部開采完成。
1984年,汶萊在政治上獲得了獨立,擺脫了英國殖民者的統治。政治的獨立給汶萊經濟的發展注入了新的動力。新的領導階級決定重新調整經濟發展模式,提出了第五個發展計劃。
汶萊決心改變依靠石油、天然氣出口的單一模式,增加非油氣資源、工業在國家發展中的比重。為此,汶萊的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政策與措施,來降低石油出口對國家財政收入的影響。
汶萊的經濟制度以公有制為主體,所以汶萊對公有制經濟的依賴程度很大。鑒於石油出口的影響,汶萊決定首先放鬆對私有制經濟的限制,從而刺激國內經濟的發展。
但是,石油出口業的影響很難降下來。直到第八個國家發展計劃,汶萊的私有制經濟才有了較為理想的發展規模,經濟發展模式開始從政府主導轉向民間主導。
其次,汶萊大力振興 旅遊 業。雖然汶萊的國土面積只有5765平方公里,但是汶萊的資源是非常豐富的。
汶萊的森林保護區就有11個,這些保護區占國土面積的39%,而且這些保護區有86%的比重都是原始森林,光是國家森林公園的佔地面積就有48875公頃。
加上汶萊處於熱帶,終年炎熱多雨,非常適合珍稀動植物的生長。在汶萊,一棵樹上甚至可以同時棲息400多種不同類型的甲蟲。
汶萊利用本土的資源,大力投資 旅遊 業,建設各種 旅遊 項目 。2001年,汶萊出現了 旅遊 年的盛況。在發展 旅遊 業的同時,汶萊還格外注重保護環境。
汶萊非常看重森林的覆蓋率,每年都會制定一系列限制森林砍伐與原木出口的措施,把森林保護納入規范化的管理之中。因而,汶萊的林業只佔國民生產總值的0.15%。
汶萊採取的一系列措施,促使減少了對石油的依賴性,財政收入趨於穩定。
汶萊對內實行的措施,穩定了國內經濟的發展,保證了國家的長治久安。對外,汶萊更多地是在區域合作的范圍內,推動對外出口的發展。為此, 汶萊於1984年加入東盟。
汶萊加入東盟後,和新加坡、泰國等成員國都保持了良好的經濟往來,還向馬來西亞提供了1億美元的貸款,盡管兩國當時還存在邊界爭端。
剛加入東盟沒多久,菲律賓總統就提出在東盟框架下建設東盟東部成長區。這對汶萊來說,是一次轉型發展外向型經濟的良好時機。汶萊也很好地利用了這次機會,在成長區內主動地開展各項工作。
首先,汶萊的蘇丹對周邊各國進行了訪問交流,並簽訂了一系列發展經貿合作的協定、備忘錄。次年,菲律賓也對汶萊進行了回訪,雙邊的經貿合作進一步擴大,還成立了聯合公司。其次,為了進一步適應成長區的發展,汶萊決定加大基礎設施建設,擴大港口貿易。並在港口開辟了新的自貿區。
經過多年的努力, 汶萊採取的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減緩了對石油的依賴 ,也推動了多元化經濟的發展。但是汶萊以出口石油、天然氣資源的單一經濟模式並沒有發生實質性的變化。
雖然汶萊藉助國際石油上漲的東風,在1974年—1979年內實現了經濟的飆升,但這畢竟是短期效果。當國際石油的價格穩定下來後,汶萊經濟發展的弊端也就顯現出來。
出口結構的單一模式致使汶萊經濟發展缺乏動力,經濟發展的總體也就呈現出下降的趨勢。同時,這也是第四個發展計劃沒有取得預期效果的主要原因,不單單是因為國際原油價格的影響。
長期出口石油、天然氣使得汶萊國內經濟結構的比例嚴重失調。
汶萊國土面積本就狹小,加之森林覆蓋率高,有效的耕地面積自然就少之又少。汶萊的耕地面積連全部面積的1%都沒有,因此,汶萊的農業發展十分薄弱,生產力也較為低下。
汶萊的人口總量甚至比中國某些縣城的人口數量還要少,經濟總量也比不上中國,但是汶萊的人均生產總值要比中國高出許多。根據世界銀行的劃分,汶萊還處於高等收入國家。
盡管如此,汶萊的人口比例也嚴重影響了經濟結構。 服務業僅占汶萊GDP比重的8.15%,工業的比重竟然高達90%。 汶萊的人一般會選擇高薪的事業部門去擔任管理層,而很少有人願意去從事農業等生產部門。汶萊的這種經濟結構是非常不 健康 的,也很容易受到外部環境的影響和沖擊。
在經歷了亞洲金融危機和2008年的國際金融危機後,汶萊石油的生產總值連年呈現出上漲的趨勢,甚至在2012年,石油已經占國內生產總值的67.97%。
俗話說得好,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石油雖然讓汶萊步入高等收入國家的行列,但同樣比其他國家相比,汶萊更容易受到經濟全球化的影響。
最重要的汶萊的油氣工業被外國公司壟斷了,汶萊政府很難在經濟危機中制定穩定經濟結構的政策,這使得 汶萊的財政收入極其不穩定 。
而且,汶萊政府會根據石油價格走向選擇是否投資。這種不穩定的投資方式更是造成汶萊經濟結構的不平衡。
近年來,汶萊方面已經逐漸意識到國內經濟發展的問題了。為此,汶萊政府重新制定了經濟發展措施。2008年,汶萊政府正式提出「2035宏願」的國家發展戰略,預計在2035年前實現國家發展目標。
為了調整經濟結構的比例,汶萊在「2035宏願」中提出了要建設高質量基礎設施、高素質人才的自由貿易區。為了培養高素質人才,汶萊政府加大投資力度,引進國外先進的管理經驗。
2013年,我國提出「一帶一路」的建設計劃。汶萊為了推動國內經濟結構的轉型升級,積極響應中國的政策。
在魏晉南北朝時期,汶萊就曾派遣使者到達中國,並向梁朝的武帝進獻特製的地毯。之後,隋、唐、宋等朝代,都有汶萊使者前往中國。可以說,汶萊與中國的淵源很深。
新時代,汶萊和中國的合作交流更是深入到了方方面面。
2016年,汶萊蘇丹在同外交部長王毅會見時,也明確地提出要推動「一帶一路」倡議於「2035宏願」的有效銜接,共同建設 「廣西——汶萊經濟走廊」 。
「廣西——汶萊經濟走廊」建設包括港口物流、冷鏈運輸、原油保護稅等等一系列項目。
兩國除了戰略願景對接外,還有其他可以深入合作的領域。汶萊的原油占國內生產總值的60%,中國也是石油生產消耗的大國。在「一帶一路」的倡議下,雙方可以基於石油領域進行多方面的合作。
不過,眾所周知,中國是個「基建狂魔」,在世界各地都能看到中國的高鐵,中國的工人。因此, 與中國合作,汶萊可以迅速實現國內設施的升級改造 。2014年,中國企業遠赴海外承包汶萊建設工程,簽訂土地租賃協議,更是計劃投資5000萬美元;2015年,中國與汶萊兩國共同建設全長約30公里的跨海大橋。
同時,中國也是 旅遊 大國。每逢節日假期,在世界各地都能看到中國人的身影,而且,中國人的購買力也是不可小覷的。汶萊的森林覆蓋率,綿長的海岸線和眾多的沙灘都為 旅遊 業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條件。
旅遊 業的發展在很大程度上推動了汶萊第三產業的發展,增加了許多的就業崗位。 第三產業的發展反過來助推了汶萊經濟的轉型升級。
雙方政府早在2000年就簽訂了 諒解備忘錄 ,對 旅遊 中產生的責任、問題作出了明確的規定。這樣的規定有利於 旅遊 業的良性發展。
除了 旅遊 業,中國還承包了汶萊的移動網路改造項目。只用了兩年,汶萊的網路信號就有了飛速的發展。為汶萊創造了1720萬汶萊元,摺合成美元是1320萬。但是,美國軍艦以「航行自由」的名義,頻繁在南海活動, 造成南海局勢不斷升溫 。
中國與汶萊之間隔著南海,南海局勢確實影響到了中國與汶萊的經濟合作,影響到了兩國油氣資源的共同開發。甚至有一段時間,中國在汶萊的石油進口量持續減少,中國的貿易逆差轉變為對汶萊的順差。
這對兩國的關系和經濟發展都產生了不小的負面影響。好在,中國和汶萊自古就是愛好和平的國家。南海問題之後,雙方為解決貿易問題,頻繁地進行交流往來,積極磋商。
汶萊清楚南海局勢的穩定才是本國經濟長久發展的根本保障。所以,在南海問題中, 汶萊始終保持正確的立場,不怕偏袒任何一個國家 。
同時,汶萊不斷完善發展「2035宏願」戰略,明確表示了要通過和平手段解決周邊海洋的爭端問題,以保證戰略目標的順利實施。
汶萊在經濟發展過程中確實是遇到了不少的問題,但每次政府都能及時調整國內經濟發展戰略,拉動經濟增長新動力。
近年來, 在「一帶一路」的建設下,汶萊的經濟結構已經逐漸趨於平衡, 應對危險的能力也越來越強。汶萊的轉型升級使非油氣產業的發展越來越興旺,對國內生產總值的貢獻也越來越大。
汶萊已經離「2035宏願」中實現經濟多元化發展的目標越來越近了,GDP總量也在逐年創造新高。所以,汶萊才能富得流油。
2. 汶萊的主要礦產有什麼
自然資源 油氣資源: 汶萊已探明原油儲量為14億桶,天然氣儲量為3200億立方米,可開采25年以上。每天輸出的21500桶石油和大量的天然氣。 礦產資源:汶萊除了油氣儲量巨大之外,汶萊還有豐富的礦產資源,目前已探明的礦產有金、汞、銻、鉛、礬土、硅。
3. 汶萊:地處相對貧困的東南亞,汶萊為何可以如此富有
提起東南亞,大家肯定會脫口而出“泰國”、“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幾個城市,但是說到汶萊,各位往往對這個城市知之甚少,對汶萊的印象也是大都集中在飛輪海組合成員吳尊的身上。汶萊作為東南亞地區的代表國家之一,雖然存在感不強,但是在經濟實力和民生實力上,它的表現一直以來都很優秀,其人均GDP僅次於新加坡,把東南亞其它幾個國家甩在身後。
不過汶萊的主要財富還是集中在上流貴族的手中,汶萊國王掌握了國家80%的經濟,實際上平民手中是沒有多少錢的,這也是為什麼雖然汶萊的人均GDP很高,但還是被聯合國歸為“發展中國家”的原因。並且汶萊長期依靠石油和天然氣的單一經濟結構,也成為了汶萊未來經濟發展的難題。根據汶萊的資源預測,按照目前的資源使用情況,在2039年,這兩項資源就要被耗盡。所以汶萊這幾年也在大力發展旅遊業,慢慢將經濟中心由第一產業轉移到第三產業。
4. 汶萊的油氣情況如何
石油和天然氣仍然是汶萊經濟的主要支柱,占文國內生產總值的(GDP)的66%和出口收入的93.6%。汶萊石油已探明儲量約為14億桶(預計可采至2020年),天然氣探明儲量約為3200億立方米(預計可采至2035年)。石油產量在東南亞居第三位,天然氣產量在世界排名第四位。 由於文國民經濟高度依賴油氣出口,經濟受國際市場油價波動影響很大。90年代中後期以來,受東亞金融危機影響,文經濟發展減緩。近年來,由於國際市場石油價格持續上漲,汶萊油氣出口收入持續增長,經濟增長幅度增加。汶萊2005年GDP中,油、氣行業佔GDP的比重為66%,非油、氣行業佔34%(其中國有企業為15%,私有行業為28%)。以2000年為基數,從2000年至2005年,汶萊經濟年平均實際增長率為2.5%,石油行業增長率為1.8%,非油、氣行業增長率為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