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石油礦藏 » 俄羅斯為什麼把石油賣到德國
擴展閱讀
如何挑選技能鑽石 2025-07-14 20:16:26
香瓜種植成本多少錢 2025-07-14 20:16:14
穿越火線怎麼連勝得鑽石 2025-07-14 20:14:38

俄羅斯為什麼把石油賣到德國

發布時間: 2023-02-24 08:45:02

⑴ 當初蘇聯的工業那麼強大,為什麼後期俄羅斯要靠賣石油度日

曾經實力非同一般的蘇聯過於在意軍事和重工業發展,導致輕工業、農業以及人口增長緩慢,最後導致蘇聯後期以及俄羅斯依靠賣石油度日的局面。現在許多人對於蘇聯輝煌的過往並不熟悉,在過去蘇聯的軍事能力非常強,以至於讓蠢蠢欲動的美國都不敢動一絲一毫可見能力不可小覷。

一、當初的蘇聯工業非常強,成為全球軍事化強國

蘇聯曾經是世界霸主之一,無論是軍事還是工業實力都非常強,是可以跟美國媲美的超級大國。在沙俄時期,蘇聯掠奪了許多領土,成為了當時全球面積最大的國家,具有非常強的軍事潛力。作為二戰時期最大的戰勝國之一,僅次於美國取得了戰後的紅利,於是蘇聯著力發展重工業發展,在很短的時間內就迅速的成為了與美國實力不相上下的國家,特別是在軍事能力上更勝於美國。

總結

因為沒有輕工業的發展,整個國務無法增長,越是依靠賣資源渡日,工業化越難以實現,資源賣不出一個強國也無法令國家強大。因此一個國家的強大不僅僅只是依靠軍事的強大,還要依靠許多方面,輕工業的發展、人才的儲備、民心所向、科技的進步等等因素。

⑵ 俄羅斯的石油天然氣主要傳到哪個國家

俄羅斯的石油天然氣用戶主要是歐洲各國,中亞各國和中國。



俄羅斯的主要出口國家是:

英國和愛爾蘭(佔俄向獨聯體以外地區出口的1/4);東歐地區(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和德國東部,占出口的1/4);地中海地區(義大利、希臘、土耳其、塞普勒斯、保加利亞, 約占出口的20%);西北歐地區(瑞士、奧地利、荷蘭、瑞典、丹麥、比利時、芬蘭、列支敦斯登,占出口的18%一20%);美國和加拿大,約占出口的7%。



俄羅斯是油氣資源數據:

俄羅斯天然氣勘探儲量約佔世界儲量平衡表的35%,在世界油氣開采中,天然氣佔30%,石油佔11%。

俄羅斯聯邦有三大油氣產地:

西西伯利亞, 伏爾加-烏拉爾斯克,季曼-別切爾斯克,目前俄羅斯約有240家油氣開采企業,其中俄羅斯石油公司、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盧克石油公司、諾瓦泰克石油公司、巴什基爾石油公司、蘇爾古特石油公司、秋明石油公司、韃靼石油公司、斯拉夫石油公司、盧斯石油公司等11家大型油氣開采企業的產量佔俄羅斯總產量的95%。



俄羅斯主要的原油管道有:

東西伯利亞-太平洋管道系統(東部管道)。將西西伯利亞和東西伯利亞石油運往太平洋沿岸的石油終端-科濟米諾港。主要供應近年來成為世界原油和成品油市場最具發展活力的亞太地區,特別是東亞的中國、日本、韓國市場。

俄羅斯油氣管道分布圖

波羅的海原油管道。將西西伯利亞和烏拉爾-伏爾加河流域,也包括中亞地區的原油輸往普里摩爾斯克港。繞過波羅的海沿岸國家,避免因高昂的石油陸上過境費而受其制約。

友誼管道。從中部伏爾加河沿岸,通往波蘭、德國、捷克、匈牙利等國。

薩馬拉-新羅西斯克管道、裏海財團管道。將薩馬拉方向、哈薩克的田吉茲油田的來油輸往黑海的主要港口新羅西斯克。

主要的天然氣管道包括:

Transgas天然氣管道。俄羅斯通往西歐的主要輸氣管道,經烏克蘭進入斯洛伐克後分為兩條,一條向西經捷克進入德國,另一條從西南進入奧地利後向西歐延伸。

亞馬爾-歐洲天然氣管道。將北部氣田的天然氣輸往歐洲市場,經白俄羅斯和波蘭,到達德國境內。

藍流管道。經黑海通往土耳其,向土耳其供氣。

北方-歐洲天然氣管道。將秋明州的、亞馬爾的天然氣,不經周轉國家,穿越波羅的海水域直達德國,與西歐的輸氣管網直接連接在一起。



中俄天然氣管道。從薩哈林地區通往中國東北地區,滿足中國市場對天然氣的日益增長需求。

⑶ 俄羅斯與歐盟的石油天然氣貿易

歐盟是能源消費大國,20世紀90年代後半期能源消費量超過14億噸油當量,佔世界消費量的17%。1999~2000年歐盟國家能源供應中的進口比重大約為40%,其中進口石油的比例達到85%,進口天然氣達到40%,進口煤炭達到35%。可見,歐盟依賴進口程度非常高,且還有增高的趨勢。

俄羅斯原油出口量僅次於沙烏地阿拉伯,居世界第二位,天然氣出口量居世界第一。歐洲是俄羅斯油氣出口的傳統市場,目前俄羅斯力爭保有歐洲天然氣27%的份額,占歐盟石油進口的17%,在中東歐則佔60%市場份額。目前俄羅斯是世界上最大的管道天然氣出口國,俄羅斯的油氣產品主要是向西出口到歐洲和獨聯體等28個國家。

俄羅斯對歐洲的天然氣出口,2005年出口量為1561億立方米,出口收入為6191億盧布,主要出口到德國(360億立方米)、義大利(220億立方米)、土耳其(180億立方米)、法國(132億立方米)、匈牙利(90億立方米)、斯洛伐克(75億立方米)、捷克(74億立方米)、波蘭(70億立方米)、奧地利(68億立方米)和羅馬尼亞(50億立方米),出口到其他歐洲國家為242億立方米。奧地利、斯洛伐克和波羅的海各國更是幾乎完全依賴俄羅斯的天然氣。2006年,俄羅斯天然氣石油公司向歐洲出口的天然氣達1615億立方米,比2005年增長了3.5%,據初步估算,2007年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共出口了1480億~1490億立方米天然氣。2008年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天然氣出口量將增長4%~5%,對非獨聯體國家的供應計劃為1576億立方米,同比增長6%。

俄羅斯是歐洲最大的能源供應商,歐洲1/3的石油來自俄羅斯,石油出口的84%通過管道運輸,13%~16%通過鐵路運輸。俄羅斯原油向50多個國家和地區出口,確立了石油出口大國的地位。有關資料顯示,2004年在俄羅斯原油出口中排前五位的是荷蘭(16.11%)、德國(10.99%)、烏克蘭(8.16%)、波蘭(7.80%)、義大利(5.73%)。2004年俄羅斯出口到獨聯體國家的原油為2943.39萬噸,佔全部石油出口量的12.78%;出口到獨聯體以外國家的原油為2億噸,佔全俄原油出口的87.22%,其中西北歐方向佔45.31%,東歐方向佔20.49%。

俄羅斯通往歐洲的石油天然氣輸出系統也較完善,俄羅斯天然氣80%以上供應歐洲市場,天然氣管線主要從西西伯利亞出發,經烏克蘭和白俄羅斯到達歐洲,年運輸能力約1358.4億立方米。俄羅斯出口歐洲的天然氣有90%要經過烏克蘭,存在一定的供氣安全風險。俄羅斯每年通過烏克蘭管道向歐洲出口1120億立方米天然氣,烏克蘭收取過境費。烏克蘭每年還以優惠價格從俄羅斯購買80億立方米的天然氣。但隨著「顏色革命」尤先科上台,烏克蘭拋棄了俄羅斯投向西方世界,這讓把獨聯體看作其後院的俄羅斯難以忍受,俄羅斯出口到獨聯體和波羅的海三國的天然氣價格較歐洲低,出口歐洲的天然氣與國際石油市場掛鉤,價格較高。近年,俄羅斯提高了出口到獨聯體和波羅的海國家的天然氣價格,遂爆發了俄烏天然氣之爭。喬治亞總統稱俄羅斯天然氣提價實為對格烏施加影響。俄烏天然氣之爭實為一場地緣政治之爭,雖然尤先科表示絕不挑起與俄羅斯的「天然氣戰爭」,最終以俄羅斯和烏克蘭在天然氣領域達成協議為結局。

俄烏斗氣讓過度依賴俄羅斯天然氣的歐盟表示擔憂,俄羅斯與白俄羅斯的「能源戰」更讓歐洲擔心不已,歐盟積極採取能源進口多元化的策略。中亞地區油氣資源十分豐富,主要分布在裏海及其沿岸的哈薩克、土庫曼和烏茲別克三國。裏海石油蘊藏量約為2000億桶,僅次於沙特,天然氣儲量約為14萬億立方米,約佔世界總儲量的7%。該地區沒有直接出海口,油氣主要經由俄羅斯出口到歐美國家。該地區一直是歐美能源爭霸較量的前沿,先是美國近年來策動的「顏色革命」,使獨聯體歐洲地區和中亞地區絕大部分倒向歐美。為避免此類事件發生,近年來,俄羅斯修建了幾條繞過烏克蘭的管道。俄羅斯更是利用土耳其開辟能源新通道。土耳其是俄羅斯主要能源貿易夥伴,更是俄羅斯能源通向歐洲、中東的橋梁。因此,俄羅斯將考慮修建經土耳其通往歐洲的石油天然氣管道,以便向土耳其和歐洲南部提供更多的石油和天然氣,更有與土耳其加強電力合作輸電到中東伊拉克的想法。土耳其總理認為,經黑海海底、終點在土耳其的安卡拉,全長1213千米,總造價32億美元,年輸氣設計能力為160億立方米的「藍流」天然氣輸送管道還有很大潛力,它是對俄土之間經烏克蘭、摩爾多瓦、羅馬尼亞和保加利亞的天然氣運輸走廊的補充。俄羅斯是土耳其主要天然氣供應國,2003年俄羅斯向土耳其出口天然氣總量達145億立方米。1987~2003年,俄羅斯向土耳其出口天然氣達1058億立方米。

歐盟能源外交的主要目標就是確保外部能源供應安全,在此目標下,歐盟發起了與俄羅斯能源對話的倡議。2000年巴黎第六次俄歐首腦峰會上,普京與普羅迪簽署了俄歐戰略能源夥伴關系協議,定期開展能源對話。歐盟與俄羅斯能源對話的「普羅迪計劃」引起世人的關注,俄羅斯-歐盟峰會上能源對話得到肯定。歐盟國家已同俄羅斯建立了戰略性能源夥伴關系。俄歐能源合作是在俄歐夥伴關系與合作協定框架內進行的。2002年俄歐峰會後,在莫斯科成立了俄羅斯歐盟能源技術中心,依靠歐洲技術援助計劃,歐盟正在制定跨高加索運輸走廊和新獨立國家油氣管道計劃,在黑海-裏海地區發展運輸和管道交通線。可以說俄羅斯與歐洲能源合作關系是雙方關系中最重要的內容。

俄羅斯與歐盟能源對話已取得顯著效果,歐盟已參與薩哈林2號石油天然氣工程,哈里亞卡油田的開發,修建亞馬爾—歐洲天然氣管道、北歐天然氣管道、「藍流」天然氣管道,這三條天然氣管線將俄羅斯最重要的油氣生產地與歐洲聯成一體,屆時俄羅斯對歐洲地區的天然氣年輸送量將達到近927億立方米,較目前增長23.6%。俄歐雙方還通過能源對話解決了穿越白俄羅斯和烏克蘭的「友誼」管道與亞得里亞石油管網實現一體化的問題,完善了與《產品分割協議》相關的法律法規。2010年北歐天然氣輸氣管道(從俄羅斯沿波羅的海海底,通過德國和荷蘭,然後沿北海海底抵英國)建成運行後,歐洲80%的天然氣供應將來自俄羅斯。一些人士認為,屆時歐洲的政治、經濟、軍事及公共安全將取決於能源供應者———俄羅斯。由此可見,歐洲對俄羅斯天然氣依賴程度太高,管道走向太單一,存在進口天然氣的政治風險。歐洲人士認為,俄羅斯對歐供氣合同的價格與石油價格掛鉤,是因為歐洲的天然氣市場缺乏競爭,供應方因此在價格決定方面占據優勢。

普京上台後,依靠能源出口使經濟迅速恢復,依靠能源外交提升了俄羅斯大國地位,不僅如此,還欲利用手中的能源獲得壟斷霸主地位。為此,俄羅斯積極籌建核工業巨頭確保能源壟斷。與中東、中亞等油氣國家醞釀籌建天然氣歐佩克。據初步預計,到2030年,歐盟25國對石油和天然氣的消費需求將分別達到6.85億噸和6.3億噸,其中石油的進口依存度將接近90%,天然氣的進口依存度將達80%。目前,俄羅斯能源出口一直穩占其GDP的20%以上和外匯收入的50%~60%,在俄羅斯能源出口創匯中,歐盟又是最重要的來源地。

俄羅斯是全部獨聯體國家及波羅的海國家天然氣的供給者。2005年俄羅斯對獨聯體國家的天然氣出口為766億立方米,出口收入為1084億盧布(不包括消費稅和進口關稅)。主要出口到烏克蘭(376億立方米)、白俄羅斯(198億立方米)、哈薩克(40億立方米)、亞塞拜然(38億立方米)、摩爾多瓦(28億立方米)、拉托維亞(28億立方米)、亞美尼亞(17億立方米)、立陶宛(14億立方米)、喬治亞(14億立方米)、愛沙尼亞(13億立方米)和烏茲別克(3億立方米)。2007年俄羅斯向獨聯體國家出口石油3625.5萬噸,比上年減少了1.3%。最近俄羅斯宣布將退出與獨聯體國家簽訂的石油過境協議,俄羅斯與獨聯體,一方欲壟斷控制;一方欲極力擺脫爭取獨立,因獨聯體國家均無出海口,歷史上總是依附於某一帝國,歷來是大國爭斗角逐的場所。目前,俄羅斯又將其牢牢控制在手裡。俄羅斯與其他獨聯體資源國的關系直接關乎歐洲的能源供給,乃至歐洲的經濟命脈。因此,雙方爭奪獨聯體的爭斗還將繼續下去,俄羅斯與歐盟這兩個資源國與進口國的關系,既有合作又有斗爭,它們之間各以自身利益為重,俄羅斯欲利用手中的能源取得政治經濟利益最大化,甚至,欲壟斷控制進口國的政治經濟命脈。歐盟作為世界上政治經濟重要一極,肯定會與俄羅斯周旋,積極發展與其他獨聯體資源國的關系,爭取能源進口多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