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原油分幾類怎麼判斷
按組成分類:石蠟基原油、環烷基原油和中間基原油三類;
按硫含量分類:超低硫原油、低硫原油、含硫原油和高硫原油四類;
按比重分類:輕質原油、中質原油、重質原油以三類。
原油的性質包含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兩個方面。物理性質包括顏色、密度、粘度、凝固點、溶解性、雜質含量等;化學性質包括化學組成、氧化、燃燒等。
顏色:原油的色澤按產地和成分不同,一般有褐色、黃褐色、深棕色和黑色。通常顏色越深則比重越大,同時含沸點成分就越少,反之亦然。然而原油中純粹烴類為無色物質,原油的顏色是由石油中含有的其它物質所形成的。
密度:原油相對密度一般在0.75~0.95之間,少數大於0.95或小於0.75,相對密度在0.9~1.0的稱為重質原油,小於0.9的稱為輕質原油。
粘度:原油粘度是指原油在流動時所引起的內部摩擦阻力,原油粘度大小取決於溫度、壓力、溶解氣量及其化學組成。溫度增高其粘度降低,壓力增高其粘度增大,溶解氣量增加其粘度降低,輕質油組分增加,粘度降低。原油粘度變化較大,一般在1~100mPa•s之間,粘度大的原油俗稱稠油,稠油由於流動性差而開發難度增大。一般來說,粘度大的原油密度也較大。
凝固點:原油冷卻到由液體變為固體時的溫度稱為凝固點。原油的凝固點大約在-50℃~35℃之間。凝固點的高低與石油中的組分含量有關,輕質組分含量高,凝固點低,重質組分含量高,尤其是石蠟含量高,凝固點就高。
溶解性:原油很難溶於水中,但卻能溶於普通的有機溶劑,如苯、氯仿、酒精、乙醚、四氯化碳等。雖然原油幾乎完全不能和水相溶解,但仍有少量水分會「包溶」於原油中,一定條件下可自然析出。
含蠟量:含蠟量是指在常溫常壓條件下原油中所含石蠟和地蠟的百分比。石蠟是一種白色或淡黃色固體,由高級烷烴組成,熔點為37℃~76℃。石蠟在地下以膠體狀溶於石油中,當壓力和溫度降低時,可從石油中析出。地層原油中的石蠟開始結晶析出的溫度叫析蠟溫度,含蠟量越高,析蠟溫度越高。
析蠟溫度高,油井容易結蠟,對油井管理不利。含硫量是指原油中所含硫(硫化物或單質硫分)的百分數。原油中含硫量較小,一般小於1%,但對原油性質的影響很大,對管線有腐蝕作用,對人體健康有害。根據硫含量不同,可以分為低硫或含硫石油。
含膠量:含膠量是指原油中所含膠質的百分數。原油的含膠量一般在5%~20%之間。膠質是指原油中分子量較大(300~1000)的含有氧、氮、硫等元素的多環芳香烴化合物,呈半固態分散狀溶解於原油中。膠質易溶於石油醚、潤滑油、汽油、氯仿等有機溶劑中。
含鹽量:原油從油井采出,其中含有大量的鹽分,最高可達1000ppm(百萬分之一千),它們多為鈉、鈣、鎂和氯化物的混合物。通常原油含鹽量在0.02%~0.055%之間。
其他:原油中瀝青質的含量較少,一般小於1%。瀝青質是一種高分子量(大於1000以上)具有多環結構的黑色固體物質,不溶於酒精和石油醚,易溶於苯、氯仿、二硫化碳。瀝青質含量增高時,原油質量變壞。
B. 石油庫的等級是怎樣劃分的
按照油缸總容量的大小,中國石油庫分為一級油庫(50000米3以上)、二級油庫(10000~50000米3)、三級油庫(2500~10000米3)、四級油庫(500~2500米3)。油罐按照建築材質分為金屬罐和非金屬罐。普遍採用的是地上立式圓柱形鋼質油罐。
另外,按儲油品種分為原油庫和成品油庫。按儲油方式又可分為地面油庫、隱蔽油庫、山洞油庫、水封石洞油庫和海上油庫等。
(2)多少度的石油屬於一級石油擴展閱讀
石油庫主要儲存可燃的原油和石油產品。大多數儲存汽油、柴油等輕油料,有些庫還儲存潤滑油、燃料油等重質油料。油庫的儲油容量越大、輕質油料越多、業務范圍越廣,其危險性就越大;一旦發生火災或爆炸等事故,影響范圍大,對企業和人民的生命財產造成的損失也大。
因此從安全防火觀點出發,根據油庫總儲油容量大小,分成若乾等級並制訂出與之相應的安全防火標准,以保證油庫的建設者更加合理和長期安全運營。
C. 中國石油等級的劃分
石油庫的等級是怎樣劃分的
石油庫等級是按照庫容劃分的,也就是所有油罐的總容量,一般大於等於10萬立方米的屬於一級油庫、3萬立方米(含3萬)-10萬立方米之間的為二級油庫,1萬立方米(含1萬)-3萬之間的為三級油庫,0.1萬立方米-1萬立方米之間的為四級油庫,小於0.1萬立方米的為五級油庫
D. 石油怎麼分類的
石油根據其油源環境、性質可以有不同的分類。
根據油源環境可分為:海相油、陸相油。海相油即海相沉積中生成的石油,陸相油即陸相沉積中生成的石油。我國的石油大部分屬於陸相油。
根據有機質成熟度(用正烷烴分布曲線來判斷)可分為:低成熟油、成熟油、高成熟油。其中,國內低成熟油的表述有三種,即未成熟石油、低成熟石油、未成熟—低成熟石油。
根據原油密度可分為:輕質原油(<0.87克/厘米3)、中質原油(0.87~<0.92克/厘米3)、重質原油(0.92~<1.0克/厘米3)和超重質原油(≥1.0克/厘米3)。
根據原油黏度可分為:常規油(<100毫帕秒)、稠油(100~<10000毫帕秒)、特稠油(10000~50000毫帕秒)和超特稠油或稱瀝青(>50000毫帕秒)。
根據原油凝固點可分為:高凝油(≥40℃)、常規油(-10~<40℃)、低凝油(<-10℃)。
E. 原油普柴屬於幾類
丙類
由於在60 攝氏度左右就會燃燒,汽油,柴油,原油 都被列為一級危險品 決定油品易燃性的指標有:①閃點、②燃點、③自燃點; 石油產品根據閃點,按火災危險性分類: 甲類:閃點<28℃,原油、汽油 乙類:28-60℃ 燈油煤油、-35號,柴油 丙類:60-120℃輕此、重柴 丙B類:120℃ 潤滑油 易燃液體:≤45℃ , 可燃液體46-120℃
F. 汽油屬於甲類還是乙類 汽油的閃電是多少度
1、汽油的閃點小於28℃,屬於甲類危險化學品。乙類是閃點大於或等於28℃但小於60℃的液體。如燈用煤油、輕柴油等。閃點是可燃性液體貯存、運輸和使用的一個安全指標,同時也是可燃性液體的揮發性指標。
2、汽油,是從石油里分餾、裂解出來的具有揮發性、可燃性的烴類混合物液體,可用作燃料。外觀為透明液體,可燃,餾程為30℃至220℃,主要成分為C5~C12脂肪烴和環烷烴,以及一定量芳香烴,汽油具有較高的辛烷值(抗爆震燃燒性能),並按辛烷值的高低分為89號、90號、92號、93號、95號、97號、98號等牌號,2012年1月起,汽油牌號90號、93號、97號修改為89號、92號、95號。
G. 石油的分類
石油的分類常因目的(用途)不同而採用的參數各異。目前石油地質學上較為流行的是蒂索和威爾特(1978)提出的分類。下面對該分類作一簡單介紹。
該分類主要是依據原油中各烴類的含量比例關系,以烷(石蠟)烴、環烷烴、芳烴+S、N、O化合物3個參數作為3個端元,採用三角圖解來劃分原油類型。注意該方案中所用參數是原油中沸點>210℃餾分的分析數據。
圖1-3 在636個正常的和重質降解石油樣品中飽和烴的分布
該方案是考慮到飽和烴含量對於石油性質有重大影響,且飽和烴分布在 50% 處為頻率最小值,可以明顯地將芳香型原油與石蠟型和石蠟 -環烷型原油分開 ( 圖1 -3) 。因此,以飽和烴含量 50%為界將三角圖分為兩大部分。在飽和烴含量 >50% 的區域內,再根據石蠟烴和環烷烴的相對含量,即以石蠟烴含量 50%、40%處建立次一級分類界線,將飽和烴 >50% 區域分為三種基本類型,即石蠟型、環烷型和石蠟 - 環烷型。在芳烴 + S、N、O 化合物 >50% 的區域內,以石蠟烴含量 10% 建立分類界線,將石蠟烴含量 > 10% 的區域作為芳香 - 中間型原油; 而石蠟烴 < 10% 的區域為重質降解原油。在重質降解原油中又於環烷烴含量 25% 處建立分類界線,將環烷烴含量 >25%的稱為芳香 - 環烷型; 而 <25%者稱為芳香 - 瀝青型。根據上述原則,可將石油分為 6 種類型,各類石油在三角圖中的位置及分類參數如圖 1 -4 和表 1 -3 所示。
圖 1 -4 表示 6 種石油類型的三角圖解( 據 B. P. Tissot et al. ,1978)
表 1 -3 石油的分類表
( 據 B. P. Tissot et al. ,1978)
H. a類原油的儲罐加溫溫度是多少度
A類原油的儲罐加溫溫度一般在60-75℃,由原油的粘度、生產模式、硫含量等條件來確定具體
溫度。
I. 我國的石油怎麼分類的怎麼表示
按照石油產品用途,通常可分9類:
(1)石油燃料類:包括汽油、噴氣燃料、煤油、柴油和燃料油等。
(2)溶劑油類:包括石油醚、橡膠溶劑油和油漆溶劑油。
(3)潤滑油類:包括內燃機潤滑油、齒輪油、車軸油、機械油、儀表油、壓縮機油和汽缸油等。
(4)電氣用途類:包括變壓器油、電容器油和斷路器油等。
(5)潤滑脂類:包括鈣基潤滑脂、鈉基潤滑脂、鈣鈉基潤滑脂、鋰基潤滑脂和專用潤滑脂等。
(6)固體產品類:包括石蠟類、瀝青類和石油焦類等。
(7)石油氣體類:包括石油液化氣、丙烷和丙烯等。
(8)石油化工原料類:包括石腦油、重整油、AGO原料、戊烷、抽余油和拔頭油等。
(9)石油添加劑類:燃料油添加劑和潤滑油添加劑。
汽油
是原油經常壓蒸鎦裝置切割出的直鎦汽油鎦分或催化裂化等二次加工裝置生產的汽油,在加入添加劑或高辛烷值輕烷基化油,經調合所後產出各種標號的汽油,有鉛分90 93 97號,無鉛分90 93 95 號。辛烷值是表示汽油抗爆性能好壞的項目,也是劃分汽油牌號的依據
柴油
產品是由常壓直鎦柴油經電精製後,再與二次加工裝置生產的催化柴油、焦化柴油或加氫柴油等按照不同組分和不同比例進行調合或加入添加劑而成。柴油可分為輕柴油和重柴油兩類輕柴油按質量可分成優質產品,一級品與使用品三個等級,按凝點又分為10號、0號、一10號、一20號、一35號、和一50號6個牌號。
重柴油是以直鎦柴油為基本原料,調入一定比例重質鎦分而得。按凝點可分為10號、20號和30號3個牌號。
機油標號通常表示粘度和品質。
具體解讀如下:
粘度表示
在機油的外包裝上,我們都經常會看到SAE和API。其中SAE是美國汽車工程協會的簡稱,API是美國石油協會的簡稱。SAE後邊的標號標明機油的粘度值,而API後邊的標號則標明機油的質量級別。 10W-40就是它的SAE標准粘度值,這個粘度值首先表示這個機油是復級潤滑油(現在民用領域已經基本沒有單級潤滑油了),W代表WINTER冬天,W前面的數字是代表傾點溫度,簡單來說就是結冰點溫度。10W的機油對應的結冰點溫度是-25℃,其它常見的0W是-35℃,5W是-30℃,15W是-20℃。W後面的數字代表機油在100℃時的運動粘度,數值越高說明粘度越高。40代表100攝氏度時運動粘度標准為12.5mm2/s到16.3mm2/s之間,絕對不是某些坊間說法所稱可以在40℃之下使用。要知道,發動機運轉時的溫度不一定是取決於環境氣溫的,長時間高轉行車發動機溫度輕易就可以到達100℃,可我們目前還沒有100標號的潤滑油。
品質的表示
SL/SL:表示汽油引擎車使用 CF/CG:表示柴油引擎車使用 具體如下:API(American Petroleum Institute)是美國石油學會的英文縮寫,API等級代表發動機油質量的等級。它採用簡單的代碼來描述發動機機油的工作能力。 API發動機油分為兩類:"S"開頭系列代表汽油發動機用油,規格有:API SA, SB, SC, SD, SE, SF, SG, SH, SJ,SL,SM 。"C"開頭系列代表柴油發動機用油,規格有:API CA, CB, CC, CD, CE, CF, CF-2, CF-4,CG-4, CH-4, CI-4。當"S"和"C"兩個字母同時存在,則表示此機油為汽柴通用型。 在S或C後面的字母表示的意義是;從「SA」一直到「SM」,每遞增一個字母,機油的性能都會優於前一種,機油中會有更多用來保護發動機的添加劑。字母越靠後,質量等級越高,國際品牌中機油級別多是SF級別以上的。例如,殼牌非凡喜力(Shell Helix Plus)是API SM級,而殼牌紅色喜力機油(Shell Helix Red Motor Oil)則是API SG級,這說明非凡喜力的質量等級要高於紅喜力。
J. 石油儲量中的一級、二級、和三級是什麼意思
20世紀70年代,對石油資源儲量分三級:一級地質儲量稱為探明儲量、二級地質儲量稱為基本探明儲量、三級地質儲量稱為待探明儲量。 1983年11月我國提出了新的儲量分類方案:探明儲量指勘探階段結束後計算的儲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