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石油化工企業存在哪些職業健康危害因素
石油化工生產的特殊性,決定了這一行業的職業安全健康管理極為重要。 大多數石油化工企業的生產環境都比較特殊,一線工人接觸酮、雜訊、粉塵、甲醛等有毒有害物質的機會較多,防治慢性職業病就顯得非常重要。目前,大型企業推行一把手負責制,職業安全健康管理制度較為完善。石油石化企業都有職業病防治專業機構,建立了全面的石油石化企業衛生管理規定,提高了職業衛生管理的科學性。然而,現場安全管理與職業衛生管理有相互交疊和重復的內容,突發事件往往因安全監管而得到防控,就被誤認為只要抓好了現場安全監管,職業衛生管理就不會有問題。這樣一來,不少一線員工的長期慢性健康損害往往得不到足夠重視,員工勞動過程中應有的合法權益難以得到保障。為預防和減少職業危害,改善作業環境,保障勞動者生命健康權益,筆者認為,要逐步建立並完善職業安全健康監管機制。一是健全機構,理順監管職責,切實加強職業安全健康監管機構的建設,對地方和基層職業安全健康監管機構建設給予指導和支持。二是加強與衛生、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工會等部門和組織的溝通協作,形成監管合力。針對石油和化工等職業危害突出的重點行業、重點企業和重點人群,要重點監督檢查,要開展經常性的檢查、抽查,發現問題給予嚴肅處理;建立職業危害事故調查處理的事故追究責任制;定期開展培訓,建立職業健康監督員崗位制度。
② 石油化工存在的風險崗位有哪些存在的主要危險有害因素是什麼
石油化工是易燃易爆的企業,安全生產是最重要的。煉油廠是原油的加工單位,生產出來的產品餾分較重(與化工比),所以毒性遠比化工廠低。要注意硫化氫是有毒有害的,正常生產裝置的泄漏是很少的,但是在裝置開、停工、事故處理、檢修的時候,泄漏和氣味較大,還有就是地漏、污水處理池等地方;
常減壓、催化裂化、氣體分離、烷基化等裝置壓力較低,加氫裂化、加氫精製等裝置壓力很高,要注意防爆。只要嚴格遵守操作規程和煉油廠的安全防火規定,定能防範安全隱患。
③ 石油化工原料特點及危險性有哪些
石油化工原料特點及危險性有哪些
石油特性:石油、天然氣(甲烷)、液化石油氣、穩定輕烴等危險化學品具有燃燒性、爆炸性、腐蝕性和毒性等固有的危險特性,在石油開采過程中易引發事故。其事故類型主要包括井噴、火災、爆炸、中毒和環境污染等。
石油產品很多,依據不同的性能有不同的用途和特性,沒有統一的特性,簡述特點如下
一、石油產品的總分類
按其主要性能和用途,分為石油燃料、石油溶劑和化工原料、潤滑劑、石油瀝青和石油焦六大類。
二、按產品用途通常分類
按照石油產品用途,通常可分9類:
(1)石油燃料類:包括汽油、噴氣燃料、煤油、柴油和燃料油等。
(2)溶劑油類:包括石油醚、橡膠溶劑油和油漆溶劑油。
(3)潤滑油類:包括內燃機潤滑油、齒輪油、車軸油、機械油、儀表油、壓縮機油和汽缸油等。
(4)電氣用途類:包括變壓器油、電容器油和斷路器油等。
(5)潤滑脂類:包括鈣基潤滑脂、鈉基潤滑脂、鈣鈉基潤滑脂、鋰基潤滑脂和專用潤滑脂等。
(6)固體產品類:包括石蠟類、瀝青類和石油焦類等。
(7)石油氣體類:包括石油液化氣、丙烷和丙烯等。
(8)石油化工原料類:包括石腦油、重整油、AGO原料、戊烷、抽余油和拔頭油等。
(9)石油添加劑類:燃料油添加劑和潤滑油添加劑。
二、石油產品的儲運特性
(1)易燃性。燃燒的難易和石油產品的閃點,燃點和自燃點三個指標有密切關系。石油閃點是鑒定石油產品餾分組成和發生火災危險程度的重要標准。油品越輕閃點越低,著火危險性越大,但輕質油自燃點比重質油自燃點高,加此輕質油不會自燃。對重油來說閃點雖高,但自燃低,著火危險性同樣也較大,故罐區不應有油布等垃圾堆放,尤其是夏天,防止自燃起火。
(2)易爆性。石油產品易揮發產生可燃蒸氣,這些氣體和空氣混合達到一定濃度,一遇明火都有發生火災、爆炸危險。爆炸的危險性取決於物質的爆炸濃度范圍。
(3)易揮發、易擴散、易流淌性。
(4)易產生靜電。石油及產品本身是絕緣體,當它流經管路進入容器或車輛運油過程中,都有產生靜電的特性,為了防止靜電引起火災,在油品儲運過程中,設備都應裝有導電接地設施;裝車要控制流速並防止油料噴濺、沖擊,盡量減少靜電發生。
(5)易受熱膨脹性
石油產品受熱後,溫度上升,體積迅速膨脹,若遇到容器內油品充裝過滿或管道輸油後內部未排空而又無泄壓設施,很容易體積膨脹使容器或管件爆破損壞,為了防止設備因油品受熱膨脹而受到損壞,裝油容器不準充裝過滿,一般只准充裝全容積的85-95%,輸油管線上均應裝泄壓閥。
三、油品的質量維護,應把好"三關",即進貨關,不讓不合格油品進庫;儲存關,不讓合格油品污染變質;出庫關,不讓不合格油品發到用戶手中,為此,各環節做好以下幾方面工作:
(1)努力減少油品蒸發損失,防止油品氧化變質。
油品蒸發後,不僅會造成數量損失,污染環境及安全,而且還會使產品質量下降。主要表現是:影響油品的汽化性能,降低油品的粘度,另外油品與空氣中氧接觸,氧化生成膠質,並引起設備腐蝕。
(2)防止油品混入水分和機械雜質。
在石油燃料和潤滑油(脂)中,對水和機械雜質的含量都有嚴格的質量要求。水的含量一般為痕跡,機械雜質含量無或不大於0.01%。
(3)防止串油、混油發生
不同性質油品不能相混,否則會使油品質量下降,甚至變質失去使用價值。如汽、柴油相混,汽油機會難於啟動,燃燒不好冒煙。柴油機使用會增加爆震,損壞設備。
汽油使用的質量要求主要是:
(1)良好的蒸發性能,使發動機效率高,燃燒完全。
(2)有足夠的抗爆性能,保證發動機工作正常,平穩、不損壞機件。
(3)化學安全性好,抗氧化能力強,長期存儲和使用不變質。
(4)抗腐蝕性能好,不腐蝕容器或機器部件。
輕柴油使用的質量要求主要是:燃燒性能好,燃燒完全、易啟動,工作平穩;蒸發性能好,粘度、凝點和混濁點適當,供油暢通阻力小,有利油泵潤滑;含硫少,不含機械雜質和水,對設備無腐蝕,不磨損;安全性好,久儲不變質,燃燒後產生積炭少。
④ 石油化工行業的泡沫問題會帶來什麼危害
石油化工行業的泡沫將會造成對環境的破壞。
除此以外也是一種資源的浪費。
⑤ 當前石油化學工業發展面臨哪些方面的形勢與挑戰
石油石化是重要的基礎產業,它為國民經濟的運行提供能源和基礎原材料,許多國家都對該領域高度關注。而原油位於石化產業鏈的源頭,在全球能源消費中占很大比例。如在2004年前後,歐洲和亞洲約為32%,中東地區高達53%,中南美洲約44%,非洲約41%,北美約40%。2008年,全球每天消費原油大約為8600萬桶。全球最大的原油消費國是美國、中國和日本。石化行業在我國的國民經濟中佔有相當大的比重。以1999年至2003年的平均值計算,中國石化行業工業總產值佔全部工業總產值的14.4%,工業增加值占約16%,總資產佔比約13%,產品銷售收入佔比超過14%,而石化行業工業增加值約佔GDP的4%。
石化行業的地位不僅體現在其占國民經濟的比重上,也體現在其對整個國民經濟提供的基礎性作用上,其基礎性作用和支柱性地位體現在下列三個方面: 1.為生產和生活提供能源。根據IEA的數據:2005年,在中國的一次能源總需求中,石油佔18.8%,是除煤炭以外最大的能源資源。我們常用的汽油、煤油、柴油、石腦油、燃料油等都是石油的下游產品。2.為國民經濟發展提供原材料。石油不但是重要的能源物質,也是化工行業的重要原料。從上游的石腦油,到中游的各類中間體,以及下游的合成樹脂、合成纖維和合成橡膠等,都是石化產業的重要原材料或者產品。化工領域是個巨大的行業,其產品涉及到人類生活的方方面面。上至航天航空等高科技產品,下至服裝和生活日用品,無一沒有化工原料油的身影。3.支持與促進農業發展。在農業領域,除農機動力需使用燃料之外,化肥占據了很大的比重。此外,現代農業大量使用塑料薄膜,推動了農業的發展。
石油石化產業鏈的構成
石油化工是指以石油和天然氣為原料,生產石油產品和化工產品的整個加工工業,包括原油和天然氣的開採行業和油品的銷售行業,是我國的支柱產業之一。通常可以將石油石化產業分為:石油開采業、石油煉制業、石油化工、化工製品和化肥行業等。
「石油開采」指的是將原油和天然氣從地下采出的過程,並將原油和天然氣分離。「石油煉制」指的是將原油加工成汽油、柴油、煤油、石腦油、重油等油品的過程。「石油化工」指的是,將石油產品和石化中間品加工成石化中間品的過程。而「化工製品」指的是將石化中間品加工成製品的過程。「化肥行業」指的是將石油產品合成為化肥的過程。每個過程有其自身的功能和特點。具體分類和特點如下:
石油工業包括全球的勘探、開采、煉制、運輸(通常利用油輪和管道運輸)和油品銷售等。石油也是許多化工產品的原料,包括醫葯品、熔劑、化肥和塑料等。該行業通常被分為三個主要部份:上游、中游、下游。通常將中游納入下游之內。
石油石化產業鏈
石油領域的上游通常指原油和天然氣的尋找、採收和生產,被稱為勘探和生產領域。還包括尋找地下或者水下油田和氣田,和鑽井等工作,以及後續開采原油和收取天然氣等油井的運營工作。
下游領域包括石油煉廠、化工廠、石化產品的分配和銷售環節,以及天然氣銷售企業等。下遊行業涉及數千種油品和化工產品,如汽油、柴油、航空燃料、取暖油、瀝青、潤滑劑、合成橡膠、塑料、化肥、防凍劑、殺蟲劑、醫葯品、天然氣和丙烷等。
石化產品價格形成機制
為了便於研究價格的形成和傳導過程,本文根據價格形成和傳導的特點,按照石油產品(簡稱油品)和化工產品兩大類進行分析。
1.價格傳導的過程
鑒於化工領域廣泛存在著「中間體」,而國內又缺少交易「中間體」的現貨市場。因而我國石化終端產品的價格形成過程較為復雜,往往受到上游價格壟斷的影響。
產業鏈圖顯示了石化產業鏈的主要環節,其產業鏈末端產品的價格經由各自產業鏈的加工環節傳導形成。如圖所示:石油餾分(主要是輕質油)通過烴類裂解,或裂解氣餾分可製取乙烯、聚乙烯、丁二烯等烯烴和苯、甲苯、二甲苯等芳烴。芳烴亦可來自石油輕餾分的催化重整。石油輕餾分和天然氣經蒸汽轉化、重油經部分氧化可製取合成氣,進而生產合成氨、合成甲醇等。三烯三烴經與無機產品反應可獲得「中間體」,包括PE、EG、聚乙烯醇、丙烯晴、已內醯胺、對二甲苯等,也就是產合成樹脂、合成橡膠等產品的原料。
通常價格的形成主要受兩種因素主導:一是消費拉動,二是成本推動。在這兩種類型之間,價格傳導的過程和效果也大不相同。
(A)消費拉動型
在消費拉動的情況下,受下游需求增長的影響,價格開始上漲。此時,該加工環節的邊際利潤也隨之增長,進而拉動原材料價格的上漲。這一過程在產業鏈中的每一個加工環節中重復,直至傳導至產業鏈的源頭石腦油(或者天然氣)。這一過程有時也會在某一環節受到阻礙,特別是在產能遠遠大於產量或者需求的環節。
(B)成本推動型
在成本推動的情況下,產業鏈源頭原材料價格首先上漲,其結果要求將增加的原材料成本轉嫁到該加工環節的產品價格之中。這一過程在產業鏈中的每一個加工環節重復,直至傳導至產業鏈末端的終端產品。不同的是,成本的推動不如需求的拉動那麼順利。由於產業鏈中下一環節的阻礙,而無法完成價格傳導過程,致使該加工環節的邊際利潤降低,甚至處於虧損狀態。事實上,上游價格的向下傳導,必須得到下游產品消費市場的消化。一旦價格超過了消費者願意接受的程度,該產品將面臨積壓的命運,價格根本無法繼續傳導。結果該產品不得不虧損銷售,生產企業必須承擔虧損的現實,直到價格能夠向下傳導為止。
(C)消費萎縮
與上述兩種情況相反的是,消費萎縮和成本下降時的傳導過程。當消費萎縮時產品開始積壓,企業開始減產,導致該加工環節的原材料價格下降。這一過程逐漸向上游傳導,最終迫使產業鏈源頭產品價格回落。這一過程有時會在某一環節減弱,因為該上游產品有可能是其他產業鏈的上游,只要該產業鏈的整體需求沒有充分的下降。
(D)成本下降
對於下游企業來說,原材料成本的下降是件好事。不但可以提高加工利潤,還可以降低產品價格,擴大市場。然而,在成本下降的整個傳導過程中,加工企業卻很難應對。面對不斷降價的原材料,無論以何種價格買入,企業都要面臨虧損。這就導致了另外一種局面,企業寧可停產也不願意生產。當然,為了保住重要的客戶資源,大多數大型企業不得不繼續虧本生產。
我們還可以將上游原材料價格與下游產品價格進行對比,找出價格運動的相關性。從以往產業鏈上產品價格的年均變化趨勢來看,石腦油價格的變化與原油價格的變化總體一致,相關度在產業鏈中最高。也就是說,其裂解差價相對穩定。此外,從原油到PTA的整個產業鏈,價格傳導有如下規律:
原油-石腦油 (加工費區間:35—50美元/噸)
石腦油-MX (加工費區間:50—60美元/噸)
MX-PX 加工費區間:80—100美元/噸)
PX-PTA (加工費區間:150—170美元/噸)
事實上,將原料和產品之間的差價與上述加工費區間對比,我們可以了解某一環節的盈利狀況和所處的環境。一旦某一環節出現扭曲,該環節或許就是影響價格的主要因素。
2.價格傳導的特點
石化產業價格傳導主要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特點:
(A)時間滯後性。通常產業鏈越長,滯後的時間也較長。
(B)過濾短期小幅波動。由於具有滯後性,一些短期和小幅波動還沒有來得及向下傳導,價格就已經發生變化,因而短期波動得以過濾。
(C)傳導過程可能被阻斷。當產業鏈中某一環節的供需關系處於極端狀態時,該環節供需關系本身上升為影響價格的主導因素,因而價格傳導被阻斷。
(D)價格壟斷性。由於國內缺少交易石化「中間體」的市場,因而其價格具有壟斷性。越是靠近產業鏈上端的企業,其價格壟斷性越強。
(E)國際市場價格的影響。進口依存度較高的「中間體」,其定價常常受到國際市場價格的影響。進口依存度越高,受國際市場價格的影響越大。
3.油品價格的形成
在我國,除石腦油和燃料油外,其油品的價格仍然由「發改委統一定價」,採用區間定價的原則。即只有當國際油價波動超過一定幅度時,才會進行調整。因此這些油品的價格與國際市場價格的聯動性並不太大,且滯後的時間很長。但我國的石腦油和燃料油已率先採用了「市場定價機制」。可以設想,隨著改革的深入,我國的油品價格形成機制將最終採用由市場定價的方法。
在市場定價的環境下,油品價格一方面受原材料成本和加工環節邊際利潤的影響,另一方面還要受產品供需關系的影響。除了生產成本之外,我國的油品價格往往受進口成本的影響,特別是亞洲市場價格的影響,尤其是在國內需求缺口較大的情況下。例如,我國黃埔市場的燃料油(180CST)價格,主要受新加坡市場價格的影響;而我國的石腦油價格則主要受日本市場價格的影響。
在亞洲的油品市場中,最為重要的就是新加坡市場。亞洲地區特別是遠東地區的成品油定價基本上都要參考新加坡成品油市場價格,而「普氏」(PLATTS)的油品報價具有一定的權威性。普氏(PLATTS)公開市場是指每天下午5:00-5:30在公開報價系統(PAGE190)上進行公開現貨交易的市場,每天公布的報價是15天以後交貨的價格,實際交割一般在15-30天之內進行。
4.裂解差價與價格傳導
與化工產業不同,由於不存在所謂的石化「中間體」,油品的價格均由交易油品的市場決定(我國沒有交易石化中間體的現貨市場)。一般來說,油品成本應該包括生產原材料和輔料,以及加工過程中發生的費用。或者說,油品價格由「原材料成本」+「邊際利潤」構成。通常,我們使用「裂解差價」的概念,描述某一油品的市場價格與原油的市場價格之差。
在油品市場上,裂解差價是衡量企業盈利狀況的一種指標,也是市場供需關系的一種反應。當裂解差價走高時,煉廠的利潤擴大。意味著:或者油品價格上漲,或者原油價格下降,或者兩者兼而有之,其結果是煉廠利潤增加。當裂解差價走低時,意味著:或者油品價格下跌,或者原油價格上漲。這種價差的變化,通常暗示著價格的未來走向。
影響價格的其他因素
1.季節性影響
季節性主要是指隨著季節的交替而產生的需求量不同的情況,石化終端產品的季節性消費情況直接帶動上游石化產品的產銷變動,從而進一步引發價格的相應波動,形成一定的季節性交替。在石化產業鏈中,還有一些環節具有季節性特點,包括原油等。
2.相關商品價格走勢
由於相關商品價格價格具有較強的替代作用,其價格變動也直接影響到石化產品價格走勢,如PTA和棉花,由於其都是紡織品的直接上游原料,所以它們之間具體較強的替代作用,價格走勢也具有一定的聯動性。
3.人民幣匯率變化
人民幣匯率變化直接影響到石化中間體及上下游產品的進出口價格,將直接影響到該系列商品的進出口競爭力情況。如對PTA而言,我國是全球最大的紡織品生產國和出口國,人民幣升值降低紡織品的出口競爭力。另一方面,人民幣升值意味著按美金計價的進口PX價格更加具有吸引力,有可能促使相應的報價上升。
4.國家宏觀政策法規對價格的影響
國家宏觀政策法規對價格的影響主要包括進口關稅、出口退稅以及國家產業政策取向等等。進口關稅直接影響到進口商品的成本,出口退稅反應在出品商品在國外的競爭力情況,而國家產業政策取向則直接影響到某個產業或領域在未來的發展狀況,對未來產品的供需情況及相關產業的發展關況具有較強的聯動作用。
總之,石化產業鏈較為復雜,且各品種具有各自的特點。如PTA與紡織品市場密切相關,而LLDPE與農膜市場密切相關。這就導致了各個品種還有自己的運行規律,盡管原油價格的影響完全相同。鑒於我國的農業生產受經濟危機的影響有限,因而LLDPE領先於原油價格恢復上行,這就是一個「減緩、阻斷、甚至逆轉原油走勢」的典型案例。
⑥ 石油化工企業對人有哪些危害
職業病危害隱患,是指工作場所存在嚴重職業病危害因素(物理、化學、生物),可能造成員工急、慢性職業病或引起其他職業傷害的不安全因素。石油化工企業近20年的職業病發病情況表明,產生職業病的主要原因是對工作場所存在的職業病危害隱患調查、研究、分析、評估不夠,沒有明確隱患的存在及採取有效的防護措施而造成的。
⑦ 石油化工廠發生事故時,有什麼安全措施可以盡可能保證化學物質不泄露
在我們的生活當中到處都可以看見各種工廠,石油化工廠在我們生活當中是比較常見的,要知道轎車用的油都是石油,石油化工廠一旦發生事故,就很有可能會導致化學物質泄漏,因此化工廠在生活當中也會採取一定的預防措施,接下來小編就為大家介紹一下。
最後小編想說,石油在我們生活當中使用的還是比較頻繁的,因為很多轎車使用的都是石油,而且轎車在我們生活當中也是比較常見的,在使用過程當中會排放一些汽車尾氣,這對於我們的空氣也有一定的影響,所以在生活當中盡量少開車多坐車,這樣就能夠保證我們呼吸的空氣質量。
⑧ 石油化工產品有哪些
石油化工產品有塑料、合成纖維、合成橡膠、合成洗滌劑、化肥、農葯等。石油化工產品是指以石油或天然氣為原料,製造的化學品。石油經過各種加工過程,可製得汽油、煤油、柴油、潤滑油、石蠟、瀝青、石油焦、液化氣等石油產品,並可為塑料、合成纖維、合成橡膠、合成洗滌劑、化肥、農葯等化工產品提供豐富的原料。
精細化工產品:
精細化工產品又被稱為專用化學品。包括表面活性劑、農葯、染料(含顏料)、醫葯、助劑、催化劑。此外還有塗料、膠粘劑、感光材料、磁記錄材料、化學試劑、香料、食品與飼料添加劑、油田化學品、水處理劑、油品添加劑等。
農葯:分為殺蟲劑、殺菌劑、除草劑、殺蟎劑、殺鼠劑、植物生長調節劑等,前三類占總產量的絕大部分。
醫葯:傳統精細化工行業之一,主要指採用化學或生物化學合成製成的葯物,包括原料葯生產和制劑(片、粉、針劑等)生產。
染料:主要用於天然纖維和合成纖維的著色。
顏料:主要用於塑料、塗料、油墨、建材等的著色。